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大忽悠帝-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

    赵云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那胖子就是你拐来的许褚?”

    “嗯!怎么样?有两下子吧?”

    陈冉都被气无语了。

    你娃可是旅长啊,不是看热闹的吃瓜老爷们,啥时候才能长点觉悟?
………………………………

北邙卷 第072章 闹闹的特殊任务

    第072章闹闹的特殊任务

    ……………………………………

    此时典韦、许褚已经相斗了几十个回合,刀来戟往,风卷尘扬,怒喝连连,互不相让。警卫营的兵士和许褚家的兵勇连对峙的茬儿都忘了,又变回了吃瓜老爷们,早已闪出十几丈远,就怕被谁扫一下,往后可就没得玩了。

    眨眼间,典韦左手铁戟拿住了许褚的大刀,紧跟着右手铁戟当胸斩落,可是典韦再厉害,一个手也拿不住许褚双手所持的大刀,只见许褚抽刀,翻腕,一个横扫过去。典韦这一下要是斩实了,非得把许褚开膛破肚不可,同样,许褚这一下要是扫上了,典韦就会囫囵的变两半,妥妥的腰斩。

    “住手!”

    随着一声怒喝,紧接着便是“当”地一声,好似平地响起一声焦雷,炸的让人觉得耳朵都疼。可其实呢,这应该是两声响,只是分寸拿捏的不差毫厘。陈冉的枪拦住了许褚的大刀,随即顺势横扫,将许褚赶出战圈。许褚见来人是与赵云一路的,便自收住了气势,站在一旁。赵云的枪架住了典韦的铁戟,但是……赵云看着典韦的本事,自己也忍不住手痒,想试巴试巴,所以架开铁戟之后,挺枪便向典韦刺了过去。典韦不认识赵云,还以为是许褚的帮手呢,抡起铁戟就和赵云又干上了。

    以赵云如今的枪速,即便是童渊也未必更迅,奈何却过不了典韦的双戟,总是被他拦挡在外。铁戟是短兵器,典韦一守一攻,但凡有机会架住长枪,便会朝着赵云猛扑猛攻,可是赵云又怎能容他近身?盘龙七探一现,典韦就觉得自己眼前全是枪尖……

    合该陈冉今天生气,先是遇到一个不靠谱的旅长,一声招呼不打就弄回来几千人,再遇到两个混球,打起架来比两牛相抵还难弄。陈冉可没本事一枪架开赵云和典韦,刚才单单架住一个许褚,就已经震的他两膀发麻。瞅准时机,陈冉一跃而起,拿着大枪当棍使,凌空一棍砸下来,硬生生把赵云的大枪和典韦的铁戟摁在了地上。

    “你们闹够了没有?”

    …………

    为什么今天陈冉会发这么大的火?

    是个男人,每个月谁还没那么几天了?

    刚才和赵云开了碰头会,陈冉才知道,赵云跑出去这一趟,可以说是犯了好几个严重错误。

    第一,赵云收编许褚他们与小黄巾们,是想再组建一个团,但是没有汉少的许可,私自扩编,意欲何为?

    第二,赵云身为主将,不顾安危,带头冲锋,是违反纪律的,更是将属下部众置于无调度,无管束的境地。

    第三,赵云冲锋的时候,由于突进过快,造成后期与步兵脱节,幸亏步兵有各自的班、排长带领,能保持战斗小组的完整,相互掩杀,不至于溃散。

    最主要的是,当时只有赵云、龚都和参谋班有马可骑,也就是说与步兵脱节之后,赵云就只带着参谋班那十来个人在人家万余人之中冲杀。这该说是赵云太厉害,还是太走运?不过也不能全赖赵云,毕竟还年轻嘛,打杀起来,一见了血,便刺激的顾不得考虑别的了。

    从小一个炕上一起滚大的,陈冉宁可自己挨刀,也不愿看到赵云受伤。再者,赵云还是校长的义弟,真要是出点什么事,有个好歹的话,自己还怎么再回北邙,怎么再见校长?

    老实人发火,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陈冉发火的后果就是,赵云、典韦、许褚全部关禁闭,并由赵云亲自写份报告,将此事详细经过呈报北邙,等候处理!

    于是,嵩山旅旅部,某小黑屋,便传出这样一段对话。

    某褚曰:“赵将军,旅督到底是干啥的呀?咋好像比你还厉害?”

    某云道:“打屁屁的呗,你这屁股都肿的像肚子一样大了,咋还不知道?”

    某褚曰:“哦……”

    某韦说:“哦的好像你知道了一样。”

    某褚怒曰:“俺不知道,就你知道!”

    某韦蔑说:“俺当然知道。旅督,就是告诉你,啥是军人的人。”

    某云有气无力地道:“得得得,你俩要是不嫌屁股疼,就在这儿接着打,要不然就老老实实地趴着,谈谈人生,聊聊理想。”

    …………

    北邙山。

    北邙营,营部大食堂。

    聚在这里不是想要吃吃喝喝,而是因为地方够大。北邙营新四连、新五连全体官兵到齐,此外还有刘汉少、戏志才、文聘与王闹闹。这两个连都是当初的大大班、二大班,甚至是后边小小班的学生兵,因为都是收拣来的要饭娃,所以年纪差别也很大,有的可能二十出头了,有的也许十六、七岁。

    “任务,大家都明白了吧?”

    “明白!”

    整齐划一的回答。

    刘汉少忽然发现自己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了,他很想像沙妹儿那样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发表一番慷慨激昂,振奋人心的演说,哪怕唱首歌也好啊,咱们不是有自己的校歌吗?可是不行,嗓子眼里好像让什么东西堵着。

    当初不就是这样设想的吗?培养他们,训练他们,等他们长大了,为自己的命运去搏斗,为自己的前途去拼闯,可如今,真到了他们出征的时刻,为什么自己会如此不舍?

    后来,刘汉少勉强挤出笑容,大声地说:“小娃们,都机灵着点,保护好自己。等你们回来的时候,哥给你们发新军装。咱们自己的军装!”

    然后,立正,一个标准的军礼。

    “谢校长!”

    依旧是整齐划一的回答。

    “下去准备吧!”

    刘汉少几乎用尽所有的力气,大喊着说完这句话,倏然背过身,使劲地闭上眼睛。

    王闹闹不知何时凑了过来,嬉皮笑脸地说“校长,咋滴啦,让风吹迷眼了啊?”

    不知是尴尬还是羞愤,刘汉少吼了一句“滚你奶奶个蛋!”

    “哎,好咧!”

    王闹闹还是那么没心没肺,说走就走,倒是出门之前,又被文聘喊住。

    “闹儿……保重!”

    用力地拍拍自己的胸脯,王闹闹向文聘伸出一个大拇指,然后,转身走了出去。

    两天前得着信儿,这次的任务又是王闹闹带队执行,文聘跑去求刘汉少,求戏志才,能让自己也去,哪怕不带队,当个大头兵,听王闹闹吆喝也成,但是没用。后来,文聘的驴脾气也上来了,命令王闹闹站直了,不许动,狠狠地捶了一顿。结果是挨打的好像没事似的,打人的却满脸委屈,两天没搭理王闹闹了。可是刚才,就在刚才,文聘的心忽然软了一下,要不是毅力足够强大,真想跑上去抱一抱王闹闹。

    粗话的,这个烦人精终于要滚蛋了,三哥心里咋还有点不得劲儿呢?

    …………

    中平五年,八月。

    刘宏在西园设置八校尉,任命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皆由蹇硕统一指挥。蹇硕身体壮健,又通晓军事,很受刘宏信任,连大将军何进也要听从他的指挥。

    收到赵云的呈报,刘汉少倒是不会心有芥蒂,只是引起了一点兴趣和一点注意。

    兴趣是赵云吓唬小黄巾们的时候,胡诌出来的“汉正军”这个名头。想想,挺像那么回事,于是和戏志才一商议,决定往后咱们拉起的队伍,就叫“汉正军”,嵩山旅就叫汉正军第一旅,北邙营就叫汉正军第一营。

    注意到的一点是许褚家的兵勇差点和警卫营打起来的事,这事往小里说,属于私斗,往大里说就是哗变。当然,赵云呈报的时候,把责任都揽在了自己身上,所以事也是尽量地往小里说。

    尽管从一开始刘汉少就一直试图在纠正这种“兵归将有”的情况,所以不许悬挂带有主将姓名的将旗,可是很多事情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收拾好的。兵士们需要有威信、有凝聚力的将领指挥,否则队伍就散了。可是将领的威信与凝聚力过高,就容易出现兵归将有的情况。

    与戏志才商议,不如趁着这次组建四团的机会,给嵩山旅来个“摻沙子”的游戏,从新来的小黄巾里挑出强壮的和许褚家的兵勇一起全分散到三个团里,再由三个团抽调人马组建四团。这样一来,慢慢的就不会再有什么许褚家的兵勇,新来小黄巾,甚至不会有从前的刘辟部,何曼部,龚都部。有的,只能是汉正军第一旅。

    没错,就在刘宏忙活着鼓捣他的西园八校的时候,刘汉少也偷偷摸摸地为嵩山旅正式更名汉正军第一旅,并且批准了第一旅组建第四团的请求。唯一遗憾的是,赵云害怕许褚和典韦受罚,详细的呈报里却压根没提他俩的名儿,使刘汉少错过一次结识两头牛的机会。括弧,说他俩牛,是依照体型与脾气而言。

    于是,何曼被赵云任命为第四团团长,典韦、许褚被任命为警卫营营长与左副营长。

    再于是,原本陈冉还想把典韦留在身边做帮手,结果全被赵云拐跑了,使赵云可以马前典韦,马后许褚,牛叉哄哄,满山乱蹿。今天到这个团训练训练,明天到那个团指导指导,别不服,千万别不服,就看二哥身边这两位,你们也得乖巧懂事一点吧?
………………………………

北邙卷 第073章 结婚就像闹着玩

    第073章结婚就像闹着玩

    ……………………………………

    中平五年,十月。

    刘宏在平乐观举行阅兵演武,大批征调各地军队。观前修筑一个大坛,上面立起十二层的华盖,大坛的东北修筑了一个小坛,又立起九层的华盖。这样的“盛事”,刘汉少自然也是要参加的,原本他还以为那个小坛是自己的,差点蹿上去,好在张让及时赶到,说刘宏喊他过去。陪着刘宏登上大坛,观看兵士演武,步骑数万,列营布阵,刀光甲亮,呼喝震天。刘汉少心里不由得暗想:“要是能把这些兵都给哥,大概哥能和董卓正面硬抗了。”

    刘宏站在大华盖之下,忽然问了一句:“辩儿,为父的大军如何?”

    我说怎么不让哥上那边那个小坛,原来是给何进搭的呀。

    刘汉少正在乱看瞎琢磨,没听清楚,后来确定刘宏是在和自己说话,好悬没起一身鸡皮疙瘩。自打刘汉少穿越过来开始,这些年从没听过“辨儿”这样的喊法,因为不许别人喊他的名嘛,刘宏与何皇后喊的也都是“皇儿”。现在冷不丁来一声“辨儿”,又腻又冷,难怪刘汉少无法适应。

    “嗯?”

    刘汉少赶紧说:“威武雄壮,英姿勃发。”

    刘宏似乎发出一声不易察觉的叹息,又说道:“你就不能好好与为父说说话吗?”

    可惜这一声叹息刘汉少察觉到了,这一刻,他忽然觉得自己从来都不了解刘宏,对他的印象基本还停留在前生读三国的程度上。只知道天下很乱,官员很贪,太监很硬,皇帝很怂。可是,拿掉“皇帝”这个身份,刘宏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或许,根本没有人知道。

    “朕即位时,年方十二,如今,已历经二十一载……”

    “二十一年间,您是头一回不惧危险,登高远望么?”

    刘宏猛然回头,恼怒地瞪着刘汉少。

    刘汉少发誓,这一句真的是说秃噜嘴了。只是觉得当皇帝的人,因为太监一句“登高危险”,就整天盘在地上混日子,这得糊涂到什么份上?而太监们这么糊弄皇帝,也就是因为自家私宅逾制,奢华无度,怕被皇帝看见了,批评他们。

    可千万别把刘宏惹急眼了啊,人家是皇帝,想杀谁就杀谁,轮的着咱去跟人家说句心里话么。刘汉少低着头,讪讪地摆弄着大袖子的袖口。

    “党人贪权,宦者贪宠,士人贪名,豪绅贪利……天下无不贪之人!朕除却身边几个近臣,还有谁可用?朕虽贵为天下之主,可当年也不过一十二岁罢了。”

    是啊,桓帝死了,没有子嗣,十二岁的刘宏被外戚兼职大将军的窦武弄过来当皇帝,那不是和吉祥物差不多么?窦家人倒是风光了,皇帝憋屈不?如此还不算,还要铲除宦官。就算刘宏整天满皇宫到处跑,眼里也就这么几个“木有小丁丁”的,他们还想拉出去宰掉,让刘宏当光杆皇帝么?

    他们逼着宦者向皇帝表忠心,直接歃血为盟,发动政变,把窦武、陈蕃全给咔嚓了。随即,建宁二年,破羌将军段颎还大破先零羌于射虎谷,把东羌全部平定了。可是再往后,基本上就是宦官操蛋了……就连今天的阅兵也是因为有术之人,观察云气,预言京城有兵灾,南北两宫会发生流血之事,刘宏才想着通过阅兵演武,压制邪气的。括弧,有术之人的术,是法术……

    刘汉少小声地嘟囔了一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那也没什么稀奇。”

    稍感诧异,刘宏微微一笑,问道:“我儿在读史书?”

    呃……《死书》是什么?就刚才那一句?那不是前生后世,大家都知道的顺口溜么。

    于是,刘汉少依旧低着头,摆弄着自己的袖口,支支吾吾地说:“儿臣近来是有读书用功,只是过于繁杂,有些记不得哪是哪了。”

    刘宏无奈地摇了摇头,又意味深长地冲着小坛问:“你那看是谁?”

    小坛上站的是何进,刘汉少瞄了一眼,老老实实地说:“大舅。”心里却在暗想:是你傻还是哥傻?真以为哥傻到连何进都不认识的份上了?

    “不,是臣下!”

    随即,刘宏爽朗地问:“我儿骑术如何,可愿随为父一起,校阅将士?”

    “儿臣遵诏。”

    刚才刘宏说的那句话,刘汉少还没琢磨过味儿来,刘宏已经走下大坛。身披甲胄,手持宝剑,连战马上都有护甲,这算不算重骑兵?刘宏自称“无上将军”,绕着军阵巡视三圈,然后将手中兵器赐予了何进。

    检阅完事,回皇宫的时候,刘宏又将刘汉少喊到自己的车辇上,却也不说话,只是呆呆地盯着他看,好像多少年都没有这么仔细认真地看过自己这个“衰娃”了。刘汉少的尴尬癌都快犯了,又不能反盯回去,皇帝帽子上有门帘,不许别人随便看脸。括弧,就是冕冠与旒紞。无奈,刘汉少只得继续玩弄袖口。话说袖口为什么要做这么宽大呢?从袖口往里看,估计都能走光……

    “成婚吧!”

    “嗯?”

    刘宏冷不丁冒出一句,刘汉少完全没明白,只听刘宏又说:“辨儿,你年纪也不小了,回头让你母后为你择一门亲事,如何?”

    刘汉少真想说“如你奶奶个腿”,可惜不敢。哥现在勉强算十三岁,还是虚的,结了婚入洞房,哥都不好意思脱裤子。

    “父皇……这个……这个这个……”

    刘汉少狠狠地咽了口吐沫,关键是想不出什么词来回绝啊。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北匈奴让捅跑了,南匈奴至少名义上归附了。

    “父皇整日为国事操劳,辛苦至极,就不要为儿臣些许小事分神了。何况儿臣年幼,尚且不能为父皇分忧,为国家出力,又怎可贪图女色,安享闺房之乐?孔子曰的好,文不成武不就,业难立家难圆。”

    刘宏都被逗乐了,笑骂道:“孔贤人有如此曰过吗?你呀,就是顽劣!我大汉皇子大婚,怎能说是小事?”

    刘汉少有些皮赖地说:“小事,小事……儿臣还小,还小……成婚之事,还是迟些时候再说吧。”

    …………

    刘宏想让刘汉少结婚,被刘汉少蒙混式推脱掉了,但是刚一回宫,又被杜娘追着说道起了结婚之事。她倒不是催促刘汉少,只不过,有的人已经到了不能不结婚的时候。马均都二十多了,苏齐也高中毕业了,北邙山上还有不少像这样的大大娃,再不结婚,那就是妥妥的汉朝剩男剩女。虽然没有人敢张罗着给任红昌说媒找婆家,可是也不能把北邙山里所有的娃们都给耽搁了呀。

    十冬腊月,这个时候好像成了结婚的好时候,难道追求的就是“美丽冻人”?

    按照刘汉少来自前生后世的想法,这人哪,三十岁之前都是小屁孩,哪能知道爱情是啥玩意啊。可是话说回来,三十岁之后就懂得了吗?七老八十,过不下去,不是照样离婚么。爱情和婚姻根本就是两码事,结婚之前,爱情是水,冷暖自知的必需品,结婚是糖,想往美好的调剂品;结婚之后,婚姻倒成了必需品,而爱情则变为调剂品,当然,也有可能加进水里的不是糖,而是醋、盐、胡椒面或辣椒粉之类的。

    这种事情,千古之谜,谁能说的清,道的明呢。算了,他们汉朝的娃,还是按照他们汉朝的规矩去办好了。

    但是!

    刘汉少也想出了自己的招儿。

    首先,规定要结婚的女娃,至少十七岁以上,男娃十八岁以上,当然,也是按照了他们说虚岁的规矩。其次,三代之内的近亲不能结婚,想结婚,至少要四代以外。当然了,北邙山都是拣回来的要饭娃,没这么多亲戚,但是规矩要先说到。

    接下来,什么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太麻烦了,尤其是问名、纳吉、请期,都还要卜吉凶,迷信色彩很重,算了算了,不要了。

    经过刘汉少连拍好几脑袋的思考,最后终于决定,就举办一次集体婚礼。先让史老道去山里宣布,符合年龄标准,想结婚又有对象的男娃,可以找他报名。然后再让杜娘对着男娃们说的对象,一个一个单独找女娃们了解情况,看她们是不是乐意,心甘情愿的。

    这事要是放在前生后世,肯定麻烦了,不是警告处分,就是转学开除,为毛?早恋呗!可是现在,人家是真结婚……

    确定好结婚对数,赶紧让工匠在学校附近盖单独宿舍,一对新人三间房,一个小院子。吉服就算了,用绸缎的太奢侈,就用校服吧。不过刘汉少倒是命人为每一对新人都打造了一对结婚指环,算作自己的贺礼,也算给娃们将来留个念物。样式都是一样的,简简单单一对黄金环,各自的名字由男娃们自己刻去,刻的好看是本事,刻的难看也是将来他们的老婆们埋怨他们。

    敲定好人数,名单一拿回来,刘汉少也看的大吃一惊,足足有十六对新人,哥得发出去三十二个金指环,早知如此,咱们让马均拿过来一把螺丝帽好不好?除了马均和苏齐之外,供销社社长,当初史老道的跟班小道童也忽悠了个学生妹,还有李二娃,现在主管学校食堂……别人也就算了,可李二娃就像小一号的二师兄,这到底是谁眼睛瞎了?
………………………………

北邙卷 第074章 人家老婆有花戴

    第074章人家老婆有花戴

    ……………………………………

    十一月,冷。贼冷贼冷。

    北邙学校却迎来了有史以来最为热乎乎的一天,括弧,不敢说“热闹”是因为学校里每天都闹。操场上平时用来点名的小台子变成了中转站,当然,也是要结婚的娃们人生的转折点,由此向北铺着一路红毯,与临时搭建的大台子相连。

    男娃女娃由小伙伴们引着,从东西两边登上小台,然后男娃被要求单膝下跪,大声地问女娃,愿不愿意嫁给自己,女娃也必须得大声地回答意愿,“或者不愿意”的情况,已经杜绝出现了。

    第一对登台的就是马均和苏齐,毕竟人家马均是汉少的徒弟,这个面子得给。可惜说成是给面子,不如说是被拿来做试验。马均激动的连腿儿都结巴了,登台的时候一个趔趄,差点变成“牙上了去,人没上去”的尴尬局面,幸亏旁边的小伙伴手疾眼快,一把薅住,才将马均及时的扔到台上。

    “跪下。”

    “一条腿跪。”

    “右腿右腿,活笨死你!”

    毕竟刘汉少是皇子,还是校长,所以跑前跑后的活儿不适合亲自干。主持这种事情,让王闹闹来做,倒是极好的,可这娃不在山里啊。韦光正或文聘?那还不如打他们一顿比较省事。所以,男司仪是傅干,而女司仪则是文徽。可惜傅干小时候被这个经那个书毒害的太严重,根本放不开,再所以,基本上是文徽瞎指挥,而傅干只负责瞪眼干看。

    好不容易,马均摆弄好单膝下跪的姿势,文徽不容反驳地说:“快点求婚!”

    马均悄声问:“二师姑,咋求啊?”

    文徽也是替马均着急,连忙小声回道:“你师傅没教你吗?就是问苏齐姐姐愿不愿意嫁给你啊。”

    “哦,教了,我一紧张,给忘了。”

    “活笨死你!”

    得,上千双眼睛盯着,新夫先和司仪咬起了耳朵。

    “齐……齐……”

    文徽实在忍不了了,上去就是一巴掌,训斥道:“大哥说过,谁见你结巴就抽你耳刮子。快点,好好说,大点声!”

    马均本想向文徽解释,“我没结巴,这是爱称。”转念一想,还是算了,自己和文徽掰扯,不仅动嘴不行,动手更不行。也是把自己豁出去了,马均头一仰,脖一梗,闭着眼睛大声地吆喝着:“齐齐,你愿意嫁给我吗?”

    台下瞬间发出震天的吼声,观礼的可不单单是北邙学校的娃们,还有北邙营几百个老爷们和附近工匠农家的人们,那场面,真是人山人海……那动静,真是鬼哭狼嚎……

    刘汉少坐的可是观礼台“首席”,旁边还有位特殊嘉宾,万年公主刘姠。然后,左边是蔡邕、卢植、戏志才、高大尚,右边是杜娘、史老道,往后便是整班整班的娃们。刘汉少带头起哄,那场面能不爆棚么,别说刘姠顾不得什么礼仪,巴掌都拍红了,还在叫好,就连那些老人家也忍俊不住,“老枝乱颤”,呵呵傻笑。

    马均是豁出去了,可苏齐还傻着呢。登上小台之前的那段路,要不是有小伙伴搀着,她可能直接瘫地上或者干脆跑掉。好不容易被架上台,到处都是人,就盯着自己一个人看,面前还跪着马均,问那么羞人的话,苏齐再怎么人傻胆子大,这会儿也淡定不了啊。

    “我……我……我愿意……”

    “什么?我们听不见,你大点声!”

    文徽扯着嗓子一喊,台下刘汉少立刻应和道:“听不见……听不见……”

    紧接着,就是成百上千的吼声:“听不见!听不见!”

    好么,连蔡邕都跟着喊上了,这老头艺术细胞丰富,人也是个感性的娃。

    死就死吧,反正就这一回。苏齐眼睛一闭,扯着嗓子喊了一声:“我愿意!”

    歇斯底里?

    厚积薄发?

    要么就是河东狮吼!

    整场瞬间安静,突然,爆发出一声“好”的吼声,毕竟第一对新人在自己的见证下,求婚成功,所以,每个人高兴的都有点像新夫。

    马均终于不傻了,蹿起来就把自己手里的小梅花别在苏齐的发髻上。关于“梅花发簪”的故事,还有一段“可口可乐”的原由。原本刘汉少是想让男娃们求婚的时候,一人捧一束鲜花,就算没有玫瑰,喇叭花、小雏菊之类的也成啊。可惜,十一月,贼冷贼冷,别的花都猫冬去了。如果梅花也整一大捧的话,不知道这些男娃们得祸祸多少梅树。所以,在刘汉少的提议下,每个男娃手里就只拿一朵小冬梅。梅花是开在枝上的,预先留一段小枝,和发簪一样一样的,求婚成功之后,就亲手为女娃们别在发髻上。

    “好了好了,赶紧把这个给他们别上,让他们上台。”

    在文徽的催促下,傅干终于有事干了,拿着一朵写着“新夫”的小红花为马均别在胸口,然后递给他一段红绸。这时文徽也为苏齐别好了“新妇”的小红花,就让他们牵着红绸,走下小台子,沿着红毯向北,在男娃女娃各自的小伙伴的陪伴下,缓缓走向大台子。

    大台子上边摆放着十六张食案,每张食案上有一对新人的名字。陪伴的小伙伴可不许上大台子,就站在台下,充当……花童、花女?伴娘、伴郎?保镖、侍卫?爱当啥当啥吧……

    这边马均、苏齐已经登上大台子,在属于自己的那张食案前坐下,静静的正坐等待。那边小台子的东西方又走来了一对新人。

    有了马均、苏齐打样,后边来的新人可就顺溜多了,基本不需要文徽再叨叨。可惜走来的这一对是李二娃,让文徽这个“二师姑”不由得感慨万千,因为严格地说,李二娃也是刘汉少的徒弟,跟着师傅学吃……

    汉朝不单口味清淡,就连炒菜也都没有,虽说已经有了植物油,比如麻油、杏仁油,也是极其稀少。但是刘汉少怎么可能不吃炒菜?让刘汉少偶尔亲自下厨做一顿,还成,要是天天都自己做饭的话,估计刘汉少宁愿被圈到皇宫当皇子去。幸好还有李二娃,没有的本事就不说了,有的本事……就这么说吧,史努比是除了人以外,看见个活物都喜欢玩,而李二娃看见的话,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这玩意能吃不?

    用李二娃自己的话说,遇到汉少之前,自己就没吃饱过,但是大家一致认为,遇到汉少之后,也没人见他吃饱过。打小就爱往厨房钻,大大班报兴趣、学技能的时候,李二娃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厨房。还别说,真是块料,整天就想着怎么吃,手艺进步之快,比那帮练武的强多了。

    好吃不贵楼牛不牛?

    掌勺的都是李二娃带出来的徒弟!

    如今就连刘汉少想打牙祭,都会从皇宫里溜出来找李二娃。所以,李二娃现如今还被压在学校管食堂,纯粹是刘汉少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扣下的一张超级大牌!

    “阿朵,你眼睛瞎了吗?”

    文徽无不惋惜地问。

    李二娃立刻说道:“唉……我说二师姑,阿朵嫁给我,你是不是很有意见?”

    文徽一脸嫌弃地看着眼前这个小号猪八戒,好像被他喊“二师姑”都跟着没面子似的。阿朵呀阿朵,好好的一朵鲜花……

    没想到李二娃有的是招,仅仅说了一句,便使文徽笑颜如花,曲意逢迎。

    “二师姑,今天招待师傅他们的喜宴是我做的,还特意留了一盘……”

    挑了挑粗浓的眉毛,李二娃不说了。

    “阿朵姐姐,好眼光!能嫁给我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