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带张彩照回明末-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他称呼自己为兄弟,梁喜心头一热,说道:“好窑就是窑附近的土质好,烧出的瓷器品质好,买得上价格。”
“一座好窑大概多少钱才能买到?”赵国华问道。
“不低于三十万两白银。”梁喜随口说出了价格
“嘶!”牛欢等人听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在他们心中,三十万两白银就是一座银山。可是在赵国华听来确是该当此价,好货不便宜,便宜无好货,这是毫无疑问的。
看着梁喜,赵国华问道:“梁兄弟怎么对好窑的价格如此了解?”
“因为我父亲年轻时就帮人烧过窑,而且去年还帮人买过窑,所以知道好窑的价格。”梁喜说道。
听说梁喜的父亲是个老窑工,赵国华不由得心头一喜,于是微笑着说道:“梁喜兄弟我叫赵国华,你能不能为我引荐一下你的父亲,我想让他老人家帮我买一座好窑,事成后,我不会亏待你们父子的。”
犹豫了一下,梁喜说道:“这倒是不难,只是小人现在还在上工,脱不开身。”
“无妨。我们帮你请个假就可以了。”赵国华说道
梁喜道:“不行的,我们老板很难说话的。”
赵国华从腰上拿下一块腰牌,递给牛欢,说道:“你去找饭店掌柜,为梁兄弟请一天假。”
“遵命。”牛欢躬身说道,然后带着一个卫士走了下去。
不一会儿,一个胖子跟着牛欢等人上来了,见了赵国华急忙满脸堆笑的躬身施礼道:“在下《佳味居》掌柜侯财见过几位客官,说完,有转身对梁喜说道:“梁喜,你家里有事就先走吧。你的工作我会安排别人来做的。”
听了老板的话,梁喜愣了一下,知道一定是赵国华等人的身份不一般,否则的话,侯财是不会那么好说话的。于是他便说道:“几位在饭馆外面等着我,我交接一下手头的活就出来找你们。”
“好的。梁兄弟我们就出去等你了。”说着,赵国华就带着牛欢等人走下了楼。
见这几个人走了,饭店老板才问道:“梁喜,你家里啥时出了个四品的军官了?”
………………………………
第二百零四章 好窑难买
听了侯财的话,梁喜心头一动,便笑着说道:“是我一个远房的表哥,路过景德镇,听说我在这里干活,就找我认亲来了。”
“你小子,真是走了狗屎运,你这表哥,我看才三十来岁,就是四品了,过几年,说不定能当上一镇总兵,到时候你小子可就抱上大粗腿了。”侯财羡慕加妒忌的说道。
“托您吉言,如有这一天,我不会忘记您的。”梁喜嘻笑着道。
看了看他,侯财心情复杂的下楼去了。
交接好手头的活,梁喜出了饭馆,和赵国华等人向家里走去。
走了没多远,赵国华想到梁喜家里有老有小,便又去买了酒和糖果糕点,让几个卫士拎着向梁喜家走去。
出了城走了大概有两公里左右,就高见一个百十户人家的村子,村子周围是农田,已是年底,田里的农作物都已收了,因此田里只有一些杂草顽强的生长着外,显得光秃秃的。远处有片菜地种着一些冬季的蔬菜。
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通进村里,村口栽着一片竹子,进了村,就见几十户村民的房舍沿土路两边而建,绝大多数村民的房舍都很破旧,有的人家房顶上铺的茅草,有的人家门板上还破着一个拳头大的洞。几只鸡在土堆上扒拉着觅食,几条狗在村里转悠着。村里的情形跟现在贫困山区农村差不多
在村里走着,不时遇到村里的村民,梁喜热情的和相邻打着招呼
“喜子,今天怎么这早就回来了?”一个村民笑着道。
“王四叔,我今天有点事,就提前请假回来了。”梁喜笑着说道
又走了几十步,来到了一个农舍前,推开破旧的大门,梁喜走了进去,赵国华等人也跟着走了进去。
三男两女几个小孩正在院子里玩耍,见了梁喜,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叫了声“爹爹!”便欢喜的冲了过来,抱住梁喜的腿,样子十分亲昵。
“爹爹,你回来了。”一个十来岁的男孩也跑过来拉住了梁喜的手,其他三个小孩则胆怯的看着赵国华等人。
把小女孩抱了起来,亲了一口,梁喜笑着道:“妞妞,你娘呢。”
“我娘去村里王大娘家交绣品去了,家里只有哥哥和我及他们三个。”说着,小女孩指了指另外的三个小孩。
看了看这五个小孩,见梁喜的两个孩子穿的衣服虽旧,但补丁还不多,而另外三个小孩穿的是又旧补丁又多,可见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
“梁兄弟,初次上门,买了点东西,请不要嫌少。”赵国华说着,就把酒和糖果糕点等一大堆东西递给了梁喜。
梁喜见了这些东西,估算下来不低于三两银子,这可是相当与他近一年的工钱了,急忙推辞着说道“无功不受禄,赵先生,这,这怎么可以……”
“爹爹,我要吃糖。我要吃点心。”小女孩妞妞见了糖果和糕点,不由得双眼放光的稚声叫了起来。
哈哈一笑,赵国华说道:“梁喜兄弟,你就不要再说了,赶快让孩子们吃糖吧。”
看了赵国华一眼,梁喜感激的说道:“既然赵先生如此说,在下就厚颜收下了”,说完招了招手,笑着对另外三个小孩道:“快过来吃糖。”
“啊?吃糖了!”三个小孩欢声叫着冲了过来,围在梁喜身边。
打开了包裹糖果和糕点的纸,梁喜笑着开始对几个孩子分发糖果和糕点,各人分发的都是一样的,没有亲疏之分。看他如此待人,赵国华暗自点头,心说:“此人虽然家贫,但是心性良善,有机会的话,一定帮他一把。”
这时,大门“吱呀”一声推开了,一个三十来岁农妇模样的人挎着个篮子走了进来,见院子里站了几个陌生男人,不由得愣住了。
“娘。快来吃糖。这糖好甜。”妞妞欢叫着跑了过去。
关上大门,农妇牵着女儿走进院子,见了她,梁喜笑着说道:“我今天有点事,所以早回了,娘和爹呢?”
看了看赵国华等人,农妇说道:“娘在屋里睡觉,爹去找王豆腐家下象棋了。”说完,又问道:“喜子,这几位大哥是谁呀?”
“哦,这位大姐,我们是梁喜兄弟的朋友,找他有点事。”赵国华笑着说道。
听了这话,梁喜说道:“你招呼贵客们进屋喝水,我去找爹回来。”然后,又对着大家拱了拱手,“诸位暂等一会,我去去就来”说完,转身出去了。
快步走到王豆腐家门口,便走了进去。王豆腐名叫王忠盛,几辈人都以做豆腐为职业。所以人称王豆腐。
进了王豆腐家,见父亲梁天福正在和王豆腐的父亲王明下象棋。
“王大哥,又在忙了,你的生意不错吧。”梁喜笑着和正在院子里淘洗豆子的王豆腐两口子打起了招呼。
“托福!托福!喜子兄弟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早?”王豆腐忙活着笑问道。
梁喜笑着答道:“哦,我今天有点事,就请假提前回家了。”
听见儿子的声音,梁天福抬起头来看了看他,埋怨的说道:“你有啥要紧事不能晚上回家说,非得请个假回来?”
“爹,你跟我回去吧,家里有人在等你呢。”梁喜说道。
听了这话,梁天福疑惑的说道“啥人在等我?不能等我下完这盘吗。”
“去了你就知道了。快走吧。”梁喜催促道。
王豆腐的父亲王明放下手里的棋子,说道:“梁老哥,快去吧,别让人家久等了,棋明天你再来下,反正我俩也没事。”
“好吧!好吧!”梁天福说着话,不情愿的站起身跟着儿子走出了王豆腐家。
走了一段路,梁天福又问道:“到底是谁找我,找我有什么事?”
见父亲实在要问,梁喜便在他耳边低声说了起来……听了儿子说的,老汉梁天福神色郑重起来,加快脚步匆匆向自家院子走去。
进了门,见到五六个精壮汉子围着家里的旧木桌子坐在院子里喝着水,中间是一个三十来岁的面目清秀文雅,身材匀称的青年男子,几个孩子站在院子一边吃着糖果和点心
梁天福已六十岁了,见过的人也不少,阅历丰富,一看见这男子就知道这个人就是几个男子的头了,想到此人这个年纪已是四品武官了,绝对是出身将门的。
想到这,他几步走过去,“噗通”一下跪倒在地,恭身说道:“小民不知大人光临寒舍还请大人恕小民来迟之罪。”
赵国华愣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知道自己的身份被梁氏父子知道了,稍一回想,便知道是味来居的老板向梁喜透露了自己的官职,因为牛欢去为梁喜请假时,拿的是四品的武官腰牌。
想到这,他苦笑着看了梁喜一眼,急忙说道:“大叔快起来。”说着,伸手把梁天福老汉从地上拉了起来。
站起身来,梁老汉看了一眼呆站一边的儿子,大声道:“你这浑球,贵人来到咱们这穷家,这是咱们家的福气,快去把那两只下蛋鸡杀了,再去打壶好酒来招待贵客。。”
“是。我这就去。”梁喜答应着就门外抓鸡。
看他父子俩如此客气,赵国华急忙说道:“大叔,我们就不麻烦你们了,说点事就走。”
赵国华之所以不想在梁喜家里吃饭,主要是看他家里也不太富裕,这五六个大汉一顿吃喝下来,怕是他家半个月的伙食费都没了。
“大人,您如果不嫌弃小民家里穷,就请在小民家用饭。有什么事都等吃过饭后再说。”梁老汉恭敬的说道。
听了梁老汉的话,赵国华心想再推辞恐怕不好,于是便笑着道:“大叔既如此说,我等就厚颜叨扰了。”
为了招待赵国华等人,梁老汉又去村里的乡邻家买了腌肉腊肠等物。
梁喜两口子在厨房整治饭菜,赵国华等人在屋子里说着家长话。和梁老汉拉了一会家常赵国华问道:“大叔,听喜子兄弟说你在窑上烧了几十年的瓷,是不是?”
“唉,是呀,在窑上搞了一辈子,现在老了,干不动了。”梁老汉感叹着说道,眼神里却闪现着一丝光彩,似在回味着往昔的荣光。
这时,梁喜走了进来,说道:“爹,赵大人想买座窑烧瓷器,您在这一行里干了一辈子了,人头熟,你给仔细打听一下,为赵大人找一个好窑。”
白了他一眼,梁老汉说道:“这是肯定的,老子不需要你提醒,只是好窑不好买啊。”
“为何不好买?景德镇那么多的窑,不会每一家的呻吟都好,只要有钱,收购一个不错的窑不是件难事”牛欢接口说道。
看了看赵国华等人,梁老汉笑着说道:“听上去,这位官爷说的是有道理,但是其中有些事不是想象的那样,你们想一想,好窑就是一座银山,谁舍得卖,就是要卖也得卖大价钱,而且还得是家里有什么事了,难以经营下去了才会卖。否则的话,谁会那么傻把自己的好窑卖出去看别人发财。”
………………………………
第二百零五章 伍家有难
听了梁老汉的话,赵国华不由得沉思起来,他心想:“既然收购难办,那就只有联营了。”
想到这里,他就笑着道:“大叔,既然好窑难买,那你认为找一家好窑入股怎么样?”
“入股?”梁老汉念叨着思索起来。
思索了一会,“啪”的拍了一下桌子,笑着道:“这法子倒也使得,比收购容易了一些。待明天我就去各个窑场转转,摸摸窑场东家的意思,找一家愿意接受你们入股的好窑场。”
“那就拜托大叔了。事成后我一定不会亏待您的。”赵国华笑着拱手感谢道。
梁老汉见赵国华一个四品大官对自己拱手施礼,吓得急忙摇手说道:“大人折杀小老儿人了,为大人效劳,是小老儿的荣幸。”
“爹,诸位官爷,吃饭了。”梁喜的妻子梁孙氏笑着端着炒好的菜进屋了。
吸着鼻子,牛欢笑着道:“大姐手艺不错,这菜炒的好香,我牛欢闻着,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梁孙氏听了,微笑着走到桌子边,开始上菜
“这是韭菜包鸡蛋,苋菜干烧肉、炒腊肉,苦槠豆腐、冷粉、油墩,黄焖鸡。这些都是普通的农家菜,还请大人们不要嫌弃。”梁喜说完,不好意思的搓着手。
把他父子拉坐在自己身边,赵国华笑着说道:“梁喜兄弟,你不要这样说,我如果是那样的人,我就不会来你们家了,来来来,我敬大叔一杯。”说着,到了一杯酒,双手递给梁老汉。
“大人您太客气了,小老儿谢过大人了。”梁老汉激动的双手接过酒杯。一个四品大官亲自倒酒递给自己一个乡下老汉,说起来就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
这一顿饭,虽然简单,但是吃的高兴,吃饱喝足后,赵国华留下二十两银子做为伙食费,和梁老汉约好五天后再来,然后就带着牛欢等人告辞而去。
看着桌子上白花花的四锭银子,梁老汉感叹的说道:“喜子,这赵大人是个好官,你能跟着他做事就好了。”
梁喜笑着道:“爹,这就要靠你了,如果你办好了这赵大人委托的事,到时侯你老人家再一求他,那不就容易了。”
“说的不错。你小子这下也聪明了。”梁老汉笑着夸奖道。
第二天一大早,梁老汉就起了床,吃了点饭,告别了老妻和儿媳,就去窑场打听去了。
麻城县外面新修的操场上,八一突击队长兼副总队长张顺任,第一总队七千人,总队长程冲,副总队长黄得官,第二总队六千人,总队长王虎,副总队长陈大山,第三总队六千人,总队长贺一龙,副总队长刘希尧,骑兵总队四千人,总队长马波,副总队长刘有田,忠义护**参谋长马守应,副参谋长吕清等一众军官站在操场土台上看着士兵在训练
“程总队长,都督这训练方法确实不错,照此训练下去,不出一年,我忠义护**将面貌一新,成为大明数得上的强军。”副参谋长吕清笑着说道。
得意的一笑,程冲说道:“那是肯定的,自吉安保安队组建,我就跟着都督了,这才不到两年时间,几百人的保安队已扩大成了拥有数万人的大明忠义护**,可见都督的本事不是一般的人可比,我相信在都督的指挥下,忠义护**还会变的更加强大。”
“我早就看出赵都督不是一般的人了,所以我才带着弟兄们投奔了赵都督。”第二总队总队长王虎笑着说道。想到当初自己才是个带着千多人的土匪头子,因为见机早,带队投顺了赵国华,现在已混上了堂堂的的大明忠义护**第二总队长之要职,手下统管六千人,每当一想到这事,王虎心里就高兴。
三天过去了,这天早上,赵国华和牛欢等人刚起床在吃早点,梁喜就推开门进来了,欣喜的说道:“赵大哥,我爹有消息了,你们快跟我走吧。我爹就在外面等着。”
为了方便梁喜找,赵国华等人就住在味来居附近的一个客栈里,为了不引人注意赵国华便让梁喜称呼自己赵大哥。
听说有了消息,赵国华一阵兴奋,丢下饭碗就要出去,可是腿刚要迈出房门,又停住了他心想:“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这句话虽是军事术语,可也适用于商战,只有了解清楚对方的虚实,才能不被人牵着鼻子走。”
想到这,他笑着道:“梁兄弟,你把你父亲请到我这里,我需要了解一些对方的情况。”
“好的。”梁喜说着就出去了
不一会儿,梁喜和父亲梁老汉走进了二楼的客房。
“牛欢,你去叫两份早点来。”赵国华吩咐道。
“是!”牛欢答应着出去了
两人看着那精致的皮蛋廋肉粥热气腾腾和散发着有人香味的雪白的大肉包子,父子稍稍推辞了一下,也就坐在凳自上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吃过早点,打了几个饱嗝,梁老汉这才开口说道:“这几天,我跑遍了景德镇所有的瓷窑,也和各家的窑场管事套了近乎,终于从伍记瓷场从打听到一件大事,这件事和赵大人寻找合适的窑场有极大的关系。”
“太感谢大叔了。”赵国华郑重说道。
“没关系,小老儿只是跑跑腿而已。”梁老汉客气的说道,接着他又说道:“我说的这个窑场,名叫“伍记瓷都”,东家名叫伍进财,今年五十岁,生有一儿一女,儿子伍云诏,今年三十岁,中过举人,女儿伍天丽,尚未许配人家。”
“爹,你说这些干什么,说要紧的。”梁喜不耐烦的打断父亲的话。
“啪”的在他头上拍了一掌,梁老汉道:“说仔细了,赵大人才好了解对方的底细啊。”
“对。大叔说的是。”赵国华笑着赞同道。
对着儿子得意的笑了笑,梁老汉继续说道:“这伍记瓷场在这景德镇排得上前三名听说他祖父那辈是给皇宫烧过瓷器的,瓷土和技术都很是不错,只是他家里近期发生了一件大事,使他陷入了困境,为了摆脱困境,正在四处找人帮忙。”
“什么事?”赵国华问道。
梁老汉说道:“是这样的,几个月前,有人花五万两银子的定金在伍进财的窑场定制了一批价值三十万银子的上好瓷器,烧好瓷器后,伍进财就派儿子伍云诏和镖局的人押送瓷器到安庆交货,可是当押送瓷器的队伍走到安庆潜山县天柱山附近时,被一伙千余人的山贼截住了,一番打斗,双方都死了些人,见对方的人数实在太多,镖局的人只得投降了,于是连人带货被山贼撸上山,只放回一个伍家的伙计来报信,让伍进财在一个月内交白银五十万两去赎人赎货,过期就撕票”
“他家报官了没有?”赵国华问道。
“报过了。可是安庆府推潜山县,潜山县推浮梁县,浮梁县又推潜山县,到现在半个多月了,还没官府接手这案子。”
沉思了一会,赵国华说道:“走吧,我们去见见这伍进财。”
“好的。我这就带你们去伍家。”梁老汉说道。
一行人坐马车到了浮梁县城。浮梁古县城位于景德镇市郊区8公里,历史上,瓷都景德镇一直隶属于浮梁县管辖。而浮梁县旧县城即:浮梁古县衙景区自唐代以来,一直是浮梁县治所在。
进了城门,在街上走了有一里路,就来到了一户人家门前。
梁老汉说道指着大门说道:“到了。就是这家。”。
下了马车,赵国华就打量起伍进财的家来
房子占地有三亩地大红瓦白墙,院内可见修竹翠柏,门口有两个门丁分左右站着,大门有一丈阔,一丈二左右的高,红漆大门,三级石台阶通向大门。
“你们是什么人?站在哪里乱看什么?”一个门丁走过来问道。
梁老汉笑着道:“快去禀告你家主人,就说有人来帮他的忙了。”
看了看门口站着的这些人,除了两个本地口音的农夫模样的人外,其余的人身上都带着一股当兵的气质。
看罢,这个门丁跑到门洞,对另一个门丁说道:“你看着他们,我去报告员外。”说完就腿开侧门跑进去了。
正屋里,员外伍进财正坐在太师椅子上发呆,老伴伍刘氏正在哭泣,女儿伍天丽则在一边安慰母亲。
“娘,你放心,我哥吉人天相,不会有事的。”伍天丽柔声安慰道。
伍天丽今年二十二岁了,一肚子的才华,又长的如花似玉,但因为天生一双天足,因此一直嫁不出去,不是没人要,而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就拖到了现在。
看着女儿的一双大脚,伍进财气不打一处来,大骂道:“都是你这死老婆子惯的,天丽小时候我就要给他缠足,是你怕她疼,一直不许缠,现在好了,人家像她这么大的,孩子都会跑了,她却还守在家里嫁不出去,都怪你,都怪你。”
………………………………
第二百零六章 入股窑场
伍进财听的大怒:“老子的银子都喂了狗了,以后老子再也不送了。。”
“爹,我看你还是再去找找浮梁县千户刘安去吧,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啊。”伍天丽说道。
“你别提那个狗东西了,他要你去做他的第五房小妾,他才肯出兵啊。唉……”伍进财唉声叹气的说道。
听了这话,伍天丽脸一阵红一阵白,过了一会,她咬着牙说道:“爹,你去告诉那刘安,只要他出兵救出我哥,我就做他的小妾。”
“女儿,不行呀,这刘安就是个坏种,吃喝嫖赌,样样齐全,我不能把你送进火坑啊。”伍进财说道。
伍天丽哀声道:“爹,两害相权取其轻,我总归是要嫁出去的,用我换得我哥回来,还是值得的,我哥要继承我家的香火,我家不能没有我哥呀。”说完她也哭了起来。
伍进财听了女儿的话,不由得老泪纵横,心如刀绞,女儿和儿子,他真是难以取舍啊。
咬了咬牙,伍进财说道:“大不了我把窑场和房子卖了,凑够五十万两白银赎回你哥和那些瓷器。”
“爹,山匪是不讲信誉的,到时候他们收了银子还不放人和货,你又怎么办?”伍天丽流着眼泪说道
“是呀?到时候我又怎么办?老天哪,难道你要灭我伍进财?”伍进财对着天空悲愤的喊叫着。
立时,一家三口哭做一团……
“老爷,外面有人求见,说是来帮你的忙的。”一个门丁跑进来禀报。
“帮我什么忙?我有什么忙要人帮?”伍进财止住哭声,收住眼泪,疑惑的说道。
老伴伍刘氏也止住了哭声,骂道:“老东西,你昏头了吗,儿子不是还被潜山天柱山的土匪扣在山上吗。”
“哦,对对对,待老夫前去迎接。”伍进财说着,用毛巾沾水擦了把脸,就匆匆的快步迎了出去。
到了门口,伍进财走出侧门,见七八个人站在们口,其中一个老头,伍进财认识,是景德镇的老窑工梁天福,其余的人他就不认识了,看这几个人非官非民,人数也不多,伍进财心里便凉了半截,心说:“这恐怕是那个江湖帮派的人。也罢,死马当活马医吧”
想到这里,伍进财强挤出几丝笑容道:“这不是老梁师傅吗,今天怎么有空到我这里。这几位英雄是哪里的?”
“伍员外,听说府上有难,我们是来帮你的。”赵国华上前一步说道。
看了看他,伍进财强笑着道:“不知英雄是江湖上哪个帮哪个派的?”
“伍员外,我们能不能进去说。有些话不方便在外面说。”赵国华淡淡的说道。
伍进财心里有些不想和江湖帮派打交道,怕以后有麻烦,可是眼前的事,官府的人又请不动。低着头想了想,咬了咬牙,伍进财的手一伸,躬身说道:“请。”随后就带路往府里而去,赵国华等人也跟了进去。
来到正屋,见到伍小姐和伍老夫人,看着俩人,赵国华和气的微笑着点了点头。伍小姐瞟了他一眼,红着脸低下头去。
分宾主坐下,家里的仆妇献上茶水后,退了下去。
喝了口茶水,伍进财忍不住的又问道:“不知几位英雄是哪个帮哪个派的?”
淡淡一笑,赵国华郎声道:“我们不是江湖之人,我们是官军。”
“啊?你们是官军?”伍进财吃惊的问道。
赵国华笑着点了点头,见伍小姐和伍老夫人也抬着头看着自己,便又对她们点了点头。伍小姐脸红红的又低下头去。
看着赵国华等人,伍进财对他们官军的身份半信半疑,说信,是因为赵国华等人看上去一脸的庄重,不像江湖人一脸的痞子像,说不信,是因为官府此前一直在推诿,可此时却又莫名其妙的出现了代表官府的官军的人。
左想右想,伍进财还是决定探一探这些人官军身份的真假,于是便说道:“将军所说可有凭证?”
微微一笑,赵国华摸出了那个四品武官的腰牌递了过去。
颤抖着手接过来仔细看了几遍,见它是纯金制的,黄灿灿的,阔二寸,长一尺,上鈒双龙,下鈒二伏虎,牌尾为圆窍,贯以红丝绦。背面凸刻一个“武”字,下面是“忠义护**都督赵国华”几个字。
确定是真的四品武官的腰牌,伍进财走过来,“扑通”一声跪倒在赵国华腿前,抱着他的腿,悲声大哭着说道:“请将军救救小老儿的犬子,事成后小老儿不会忘记将军的大恩大德,一定会厚谢将军的。”
“伍员外,你这是做葚,快起来快起来。”赵国华急忙拉伍进财起身
伍进财死活也不起来,他哭着道;“将军不答应小老儿,小老儿就不起来”
“你不起来,我就不答应救你的儿子。”赵国华一本正经的说道。
“啊?这……”伍进财呆住了,不知怎样办才好。
还是伍天丽小姐聪敏,她红着脸走过去,娇声说道:“爹,你快起来吧,人家将军就是来帮咱们家的。”
“是了!是了!人老糊涂了……”伍进财哈哈笑着站了起来。
瞟了赵国华一眼,伍天丽红著脸又走开了
笼罩在伍府满天的乌云被赵国华这场大风吹散了,伍进财的眼睛了又有了神采。
“来人,杀猪宰鸡,招待这几位将军。”伍进财笑着大声吩咐道。
“是。老爷。”家里的佣人答应着出去了
见佣人们去准备酒宴了,伍进财这才笑着问道:“不知将军尊姓大名,驻节何处?”
“在下赵国华,驻军安徽麻城县。”赵国华笑着说道。
伍进财听了,躬身一揖,感动的说道:“将军远道来帮小老儿,小老儿感谢不尽。只是不知将军是那位大人差遣而来?”
“没人差遣,是我自己找来的。”赵国华淡然说道。
听了这话,伍进财一愣,不解的问道:“将军此话何意?”
“此事可由梁大叔向你细说。”赵国华说道。
梁天福老汉走了上来,便向伍进财说起了事情的始末……仔细听完了梁天福的叙述,伍进财沉吟着一时没有说话。
见状,赵国华说道:“伍员外不需担心,在下如此做,一是为了筹集军费,二是手头有个新配方的瓷器想找个窑场烧制,此种瓷器一旦烧制出来,我军的经费将得到大幅提高。有了经费,就可以改善装备,以后对阵北方的鞑子,也就多了许多的胜算。当然了,如果伍员外实在不同意此事,也没关系,我还是会派兵把令公子救出来的。毕竟保境安民,也是军人的职责。”
仔细考虑了好一会,伍进财这才说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