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带张彩照回明末-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出众,附近土匪山寇闻风丧胆,臣认为这样的队伍不应埋没了,所以才大胆向杨尚书推荐了。”
“哦,原来如此!上次的涿州保卫战,他也立下大功,这赵国华如此善战,他的父母是做什么的?有功名吗?”崇祯兴致勃勃的继续问道。
到这时,刘能才把提着的心放下了。
他笑着道:“禀陛下,这赵国华不是我大明人氏,他是先秦时期转移居海外的华夏遗民的后代……”
“先秦时期转移居海外的华夏遗民的后代?”崇惊讶的说道。
低着头来回走了几圈,他大声道:“大伴,传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来见联……”
第二天一早,二十多个锦衣卫护卫着一个太监向武昌府飞奔而去
蝎子块拓养坤为了能尽快赶到函谷关和李自成汇合,行军度很快,没几天就赶到了函谷关附近,刚扎营没多久,就见一支五千多人的打闯字旗号的队伍出现了,拓养坤见了大喜,派人过去一问,说是田见秀的队伍,拓养坤对黄巢说道:“看来李哥派田大哥人来和我们联系了,走,我俩过去见见田大哥。”说着就大步走了过去,黄巢也跟了过去。
走到了这队闯军队伍前,却仍不见田见秀出来迎接,拓养坤不喜悦的大声道:“见秀大哥,我老拓来了,你怎么也不出来打个招呼,是不是对我投降孙传庭那事有意见啊?”
“说的不错!”说着话,孙传庭的副将罗尚文骑着马,提着大刀走了出来
见了罗尚文,拓养坤吃了一惊,马上明白过来了,眼前的闯军是假的,于是他转身就跑,边跑边叫道:“中计了,大家快跑啊。”
罗尚文纵马追上,接连两刀,杀了拓养坤和黄巢,又说道:“这里已被官军包围,想活命者赶快跪地投降。”
说着,从背后拿出一面小红旗挥了挥,两面山岗上立时出现了无数的人影。
见状,拓养坤的部下只有跪地投降了。
解决了拓养坤叛乱的事后,孙传庭联合了洪承畴,布置兵力一步步向李自成压了过去。
按照赵国华的吩咐,张顺和牛欢以及吕清回到吉安府先拜见了吉安知府孟良臣和兵备道陈晟,把忠勇队“反叛”的真相告诉了这两人,听了吕清的解释,知府孟良臣捋着胡须高兴的说道:“原来赵队长是在用计啊,害得我还埋怨了他好一番”
“没办法,这是军事机密,不得不如此,否则也就达不到突然性了,此计策是队长和熊总督密商的,我等也是在将要收网时才得知内情的。”吕清拱手陪笑道。
赵国华智擒老回回等五人,又获降服了革左五营,他立下这样的大功,必然会引起圣上和朝廷重臣对忠勇队的关注,忠勇队表现的这样好,自然也有吉安兵备道的栽培之功,凭此说不定自己也可以高升一步。
想到这,兵备道陈晟笑容满面的说道:“赵队长做得对,军事行动必须严格保密,一旦泄密将是损失惨重。”
又和孟良臣及陈晟两人谈了一番前方的战事,吕清和张顺以及牛欢才告辞出了知府衙门
回到永新,三人又拜见了永新县知县宋忠、师爷牛得草及县捕头王铁汉,说了赵国华的事
听得三人连连惊叹不已。
师爷牛得草心说:“我就说此事没那么简单,原来其中是这么回事。”
“幸好没对化工坊有什么不好的举动,否则就麻烦了,这赵国华立下如此大功,飞黄腾达已不远了,我得好好抱住这根大腿。”捕头王铁汉心里暗想着。
在县衙里又盘桓了一阵,三人这才告辞出去。
出了县衙,吕清要回井冈山一趟,张顺和牛欢要回鸣凤村,于是,大家就分手而去。
麻城县里,这天下午,赵国华和老回回等五人正在看新整编完成的忠勇总队操练,老队员带着由革左五营的士兵改编而来的新队员正在“稍息,立正,向左转,向右转……等一系列口令的指挥下进行着队列训练。按照他的训练计划,早上是十公里长跑,跑回来后吃过早点就开始站军姿,下午就是队列训练。
开始时,革里眼还感稀奇,看的津津有味,可是看了几天还是这样,他就感觉有些厌烦了,于是他问道:“赵兄弟,你这练兵方法好无聊啊,整天站啊,转啊,左转,向右的,这有什么用,难道靠这些能够打败敌人,我看还不如让他们练一下刺杀。”
“是呀,赵兄弟,你这是哪里学来的练兵方法?这方法有用吗?”治世王刘希尧也怀疑的说道。
转头看了看老回回等人,赵国华说道:“我的忠勇队就是如此训练的,一龙大哥如果不信这个方法的效果,你可以在那两万新兵中挑选出一千人来按你的方法来训练,过一个月后双方来比试一下,大家看了效果再说话,如何?”
“好!此法甚好。”老回回率先赞同道。
于是革里眼就去挑兵去了,他把年轻而又强壮的士兵挑出了一千,去另一处训练了。
半个月后,张顺牛欢和吕清带着筹集的一百万两银子的银票回来了,又带了几个化工坊的技工回来,原来在吕清的建议下,孙老汉同意在在外面再开一家花工坊,就近为守备队提供军费。
“吕参谋此法不错。”赵国华笑着赞道。
………………………………
第一百九十二章 宫廷面君
人多力量大,化工坊很快就建起来了,联系好了销路,买了原料就开始了肥皂和洗膏的生产。这天赵国华在化工坊巡视了一阵生产过程,正要回县衙处理公务,见一个守备队员气喘吁吁的跑过来说道:“报告总队长,总理五省军务大臣熊文灿来到了县衙,他请你回去接圣旨……”
“接圣旨?我?”赵国华不敢相信的问道。
“是!……”这个队员肯定的回答。
转头看了老回回等五人一眼,赵国华说道:“几位大哥是否跟我一起去?”
老回回看了其他四人一眼,淡淡的说道:“不了。我们就在这里看士兵训练吧。”
“也好,那我就去了。”说完,赵国华对老回回等人拱了拱手,就去了县衙。
进了县衙,见百十个锦衣军士站在大堂两边警戒着,中间是熊文灿和一个年青的太监两人正在说话,见赵国华进来了,熊文灿热情的迎了上来,笑着说道:“国华,你可来了,快过来见过刘公公”说完拉着他的手,来到那太监面前,满面笑容的介绍道:“刘公公,他就是守备队的赵国华将军。”
刘公公名叫刘吉,是王承恩的干儿子,很得王承恩喜欢,见崇祯关注上了赵国华,于是便派刘吉过来看看此人是否值得结交。
上下打量了赵国华一番,刘公公才噶嘎笑着,尖声道:“英武不凡,一派儒将风范,不愧是智擒老回回的英雄……”
“哪里,哪里,只是一时侥幸而已,这完全是托陛下的鸿福,再加熊总督谋划的好而已。”赵国华谦虚的说道。
看他姿态很低,丝毫没有立功之后的得意,刘公公对他感觉不错,于是笑着道“赵将军,接旨吧。”
入乡随俗,没办法,赵国华只有跪下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忠勇队剿寇得力,队长武德将军赵国华赤心报国,智慧擒剧寇,功勋卓著,着即日进京,钦此。”念完了圣旨,刘公公笑着道:“赵将军,收拾一下,准备随咱家回京吧。”
接过了圣旨,赵国华笑着道:“今日天时已不早,在下斗胆请天使和熊总督在麻城县暂住一宿,如何?”
看了看天色,刘公公和熊文灿对视了一眼,互相点了点头,熊文灿笑着道:“那就打扰国华了。”
“哪里,刘公公和熊总督这是给在下面子,在下高兴还来不及。”赵国华高兴的说道。
请刘公公和熊文灿以及那些锦衣卫去五福楼大吃大喝了一顿,水6菜肴,各地名酒,吃得他们嘴角流油,赞不绝口。
吃过晚饭后,熏好了房间,把刘公公和熊文灿送回县衙后院休息,赵国华向熊文灿汇报了对革左五营的处理方式,熊文灿踱着步仔细的考虑了一阵,这才说道:“对一般士卒的处理我没意见,只是对老回回等五人的安置你要谨慎,避免这五人出现降而复叛的情况。”
“多谢大人提醒,我会考虑好的,绝不会出现降而复叛的情况。”赵国华郑重说道。
考虑到赵国华是从海外归来的,不太懂大明的礼仪,熊文灿又向他讲述了进京后的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和礼仪。
一番交谈后,赵国华这才告辞出来。为了刘公公和熊文灿两人的安全,他又调了突击队来做县衙守卫,然后他这才回到大队部召集了张顺、程冲、吕清等人开会,在会上,他说道:“朝廷召我去京城,可能要个多月才回得来,我去京师之后,守备总队就暂由程冲代管,张顺和吕清协助,刘有田负责城防,牛欢带十个队员跟我去京城。你们和老回回等人要搞好团结,不许歧视他们,新兵的训练也由程冲负责,不得放松,我回来后要考核的。”
“总队长,你放心吧,我们会做好这些事的。”程冲郑重说道。
安排好麻城的事务,赵国华又特意去和老回回等人盘桓了一会,这才回去睡觉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赵国华送了刘公公和熊文灿每人二千两银子,锦衣卫每人也是五十两,大家收下银子,对赵国华的神情更为亲热,高高兴兴陪着赵国华进京去了。一路上,赵国华都是请吃请喝,乐得二十多个锦衣卫与他称兄道弟,刘公公心里也十分满意。
十多天后的一个下午,终于到了京城北京,看着三百多年前的北京城那高达十五米的城墙,城墙上那密布的士兵,耀眼的刀枪,城门洞里出出进进穿流不息的车流和人流,赵国华不禁感叹不已。在后世的北京城早已没有了城墙,自然无法看到这三百多年前几十万人口从几个门洞里出进的拥挤而热闹的情景了。
“这赵国华,虽说豪爽,可毕竟是小地方来的,看样子是被京师的繁华震住了。”刘公公坐在马车上低声自语着。
从车窗子里见赵国华看着京师的城门呆,不由感到心里有一丝作为京师之人的得意。
进了城,找了个客栈安置好赵国华和刘有田两人后,刘公公就去缴旨去了
锦衣卫百户赵虎说道:“赵大哥,一路上,都是兄弟们吃你的喝你的,到了京城,也该我们请你一回了,等我们回去缴令后,就来请你喝酒。”说完,他又大声道:“店家,你要好生服侍好我赵大哥,否则的话,以后我们就不好见面了。”
“大人您放心,小店一定服侍好两位大爷。”店老板点头哈腰的躬身说道。
湖北谷城,左良玉和陈洪范的军队驻扎在这里。自郧阳受伤后,张献忠就逃到了这里,左良玉和陈洪范虽然指挥军队攻过几次城,可是张献忠率部拼死抵抗,见一时难以攻下,左良玉就不攻了,只是围住城不让张献忠逃出去,还把谷城周围的路都堵住了,张献忠见逃跑不了只得龟缩在谷城里。
“这赵国华是他娘的哪里蹦出来的,他是怎么把老回回等五人擒获的?这他妈的也太奇怪了,难道是老回回等人睡着了?”左良玉看了熊文灿的来信,对陈洪范说道。
接过信仔细的看了两遍,陈洪范说道:“革左五营全军已投降,熊文灿命令我俩加紧进攻张献忠,眼下在这江淮一带,就只有张献忠和曹操罗汝才,过天星惠登相,闯塌天刘国能等几人了,只要灭了张献忠,其他几人就不足为虑。”
“说得是不错,可这张献忠如此难啃,其他人又是四处流串,我们只能顾一头,而且围剿流寇大家的事,其他的官军队伍也得出把力不是,这张献忠极其凶悍,就算是我俩费心费力的灭了,可是如果兵力大损,我们以后说话就没人听了,这世道,没兵就没权,没兵没权,你就是个屁。我们还是等熊文灿带大军来了再说”左良玉说道。
陈洪范胆子小,他小心的说道:“话虽如此,可熊文灿毕竟是总理五省军务的重臣,现在又降服了革左五营,威势大涨,我看我们还是服从他的军令吧。这可是他第二次来的攻打谷城剿灭张献忠的军令了,再不行动,怕是不好交代。”
“他熊文灿算个屁,他有什么本事指挥老子……”左良玉大声道。
他飞扬拨扈惯了,仗着手里有几万军队,对朝廷的旨令阳奉阴违,对上司的号令更是不放在眼里,对他有好处的就听,没好处就不听。
看了陈洪范一眼,左良玉继续说道:“老子跟过的上司多了,袁崇焕,洪承畴,卢象升,这些人都比他熊文灿强,他们都对老子客客气气的,他熊文灿在福建,运气好招降了个海盗,得了能臣的虚名,现在又出来个傻子赵国华帮了他一把,又让他捞了个降服了革左五营的功劳,这样的上司老子看不上,要不是张献忠这狗贼杀了老子的哥哥,与老子有杀兄之仇,老子早就带着人马去别处了,谁还听他的什么狗屁的命令。”
说完,他拍了拍陈洪范的肩膀,左良玉又咧着大嘴笑着道:“陈兄,咱老左看你是个老实人,愿意交你这个朋友,这才跟你说了心中的话,这大明的天下,快撑不住了,以后谁有兵谁就有路,保住实力是最重要的,你看你,营帐里也不弄几个美女,这样白天可以陪你喝喝酒,晚上又可以风流快活,如果你需要的话,我把手下昨天抓来的两个十七八岁的富家小姐给你送过来,怎么样?”
“不!不!不!我不好这个,多谢左兄的好意了,还是左兄自己留着吧。”陈洪范急忙推辞道。
哈哈一笑,左良玉说道:“既然陈兄不要,那咱老左就留下自己享用了……”说完,他哈哈笑着去了另一处营帐。
………………………………
第一百九十三章 神奇的图片
“唉。”想到又有两个少女要被左良玉糟蹋了,陈洪范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自从个多月前来到谷城后,这左良玉恶行又发,纵兵在当地掳掠妇女,他的土匪士兵每天都在外面游荡,杀人劫财,**撸掠,简直是无恶不作,陈洪范想管可又不敢管,没办法,他只有装聋作哑了。
“大队长,这京师真大啊,怕比吉安府大几十倍吧。”牛欢喝着茶水说道
他是首次来京师,从永新小县城来到了大明第一大的城市北京城,他确实是被震住了。
看了他一眼,赵国华笑着道:“当然了,毕竟这是大明的都城,皇帝住的城市,里面住的官员和有钱人加起来恐怕比吉安府城里的人都要多,想要不大不繁华都不行。”
“啊?这样算下来,这北京城里一天的粮食,恐怕都要上万石吧。”牛欢问道。
“差不多!……”赵国华笑着说道。
又说了一会话,店家就把酒菜送了进来,十几个人就呼噜噜的吃喝了起来。
吃完晚饭,锦衣卫百户赵虎带着几个锦衣卫陪着刘公公来到了客栈,刘公公进了房间笑着对赵国华说道:“赵队长,陛下明天早朝后召见你,你做好准备吧。”说完,点了点头,就告辞出去了,赵虎笑着拱了拱手,也跟着走了。
第二天下午,刘公公和赵虎又来了,赵国华笑着和两人打过招呼,便骑上马跟着去了大约走了有半个小时,这才到了紫禁城,进了紫禁城,又过了好几道守卫严密的宫门,这才来到了崇祯皇帝处理政务的乾清宫。
“陛下,奴婢已奉旨把忠勇队队长赵国华带来。”刘公公大声禀报后,就后退几步然后转身轻步走了。
“进来吧。”一个中气不足的青年人的声音传了出来。
听声音,赵国华就知道是历史上的悲剧皇帝――崇祯皇帝朱由检了。
朱由检是大明十七帝中除朱元璋外最勤政的帝王,继位伊始,就大力清除阉党。明天启七年十一月,朱由检抓准时机铲除了魏忠贤的羽翼,使魏忠贤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然后一纸诏书,贬魏忠贤凤阳守陵,旋之下令逮治。在其自缢而死后,下令磔尸于河间。此后,将阉党二百六十余人,或处死,或遣戍,或禁锢终身,使气焰嚣张的阉党受到致命打击。崇祯皇帝铲除了魏忠贤集团,曾一度使明王朝有了中兴的可能。但是也失去了对朝中朋党的制约,致使崇祯的政策受士大夫集团的摆布。
当时的明王朝外有后金连连攻逼,内有农民起义军的烽火愈燃愈炽,而朝臣中门户之争不绝,疆场上则将骄兵惰。面对危机四伏的政局,朱由检殷殷求治。每逢经筵,恭听阐释经典,毫无倦意,召对廷臣,探求治国方策。勤于政务,事必躬亲。同时,他平反冤狱,起复天启年间被罢黜官员。全面考核官员,禁朋党,力戒廷臣交结宦官。整饬边政,以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赐尚方剑,托付其收复全辽重任。与前两朝相较,朝政有了明显改观。
因对外廷大臣不满,朱由检在清除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后,又重用另一批宦官。给予宦官行使监军和提督京营大权。大批宦官被派往地方重镇,凌驾于地方督抚之上。甚至派宦官总理户、工二部,而将户、工部尚书搁置一旁,致使宦官权力日益膨胀,统治集团矛盾日益加剧。无奈中,他不断反省,四下罪己诏,减膳撤乐,但终无法挽救明王朝于危亡。饮恨煤山。
想到这些,赵国华走了进去,只见屋里有三个人,一个二十多岁脸色苍白的削廋青年坐在铺着黄缎绣着金龙的椅子上,样子疲倦,鬓角已有几丝白发,一个六十多岁面白无须的老年人站在一边,显然是一个太监。
另一边侧身坐着一个四五十岁的官员,颏下一丛梳理的整齐的山羊胡,胸前的补子上绣仙鹤,面白清廋,双眼细长,半眯的眼中闪着一丝逼人的精光。
虽然不知其他两人是谁,但是坐在龙椅上的必是崇祯皇帝朱由检。
“小臣赵国华拜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学着电视里的段子,赵国华说着贺词,就跪下给朱由检磕了三个头。
“赵将军平身。”朱由检温和的说道。
“谢陛下。”赵国华说着就站起身来
朱由检打量了赵国华几眼,只见他面容清秀,身材修长,体格健壮,文雅中带着军人的英武,立时,朱由检就对他产生了好感,苍白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和气的说道:“大伴,快给赵先生赐座!”
老太监搬了把椅子过来放在一边,“谢陛下!”说着赵国华就坐下,侧身对着朱由检。
见状,老太监似欲发火,可是见皇帝朱由检脸上微笑的表情,他也就没有出声。
“你就是那个擒获在涿州大破鞑子,救回数万百姓,此次又在金寨智擒老回回等人的赵国华?”那个四五十岁的二品清廋武官捋着胡须不冷不热的问道。
拱了拱手,赵国华不卑不亢恭敬的问道:“不知大人贵姓?”
“老夫兵部尚书杨嗣昌。”清廋老者说道
“哦,失敬失敬,原来是杨大人,在下不知,还请赎罪。”赵国华起身恭敬赔礼。
朱由检笑着插话道:“不知不罪。杨尚书肚量大,不会怪你的……”。
“对!对!对!陛下说的是,还是陛下了解我。”杨嗣昌急忙笑着说道。
看了赵国华几眼,朱由检温和的问道:“听说老回回等人是你擒获的,你能不能对联说一说具体的过程?
“遵旨!”说着,赵国华就把他和熊文灿怎样密谋?怎样一步步引得老回回上钩的经过详细的说了出来。
“这老回回极其狡猾,可是还是被赵将军擒获,将军真乃大才。”杨嗣昌捋着胡须笑着夸赞道。
“难为将军了,联不会忘记你的。”朱由检动情的说道。
“小臣不敢当陛下如此褒奖,小臣也是大明一员,扫平内乱,中兴大明,也是在下的夙愿。”赵国华恭说道。
听了这话,朱由检心里十分满意,他脸带笑容温言道:“听说先生是海外归来的先秦移民的子孙?”
“是!小民是从海外华夏国归来的。”赵国华恭敬的答道。
“海外华夏国?哪是个什么样的国度?离大明有多远?”朱由检兴致勃勃的问道。虽然他已从锦衣卫那里对赵国华的情况有所了解,可是毕竟不如自己亲自询问来得详细。屋里的其余两人也好奇的听着。
看了他们一眼,赵国华说道:“这华夏国是先秦鲁班的后代子孙……”他把原来说过几次的故事又重新讲述了一遍。
听完了他的讲述,屋里一片寂静,半响无人说话,大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距离大明遥远的东边居然还会有那样一个神奇的国度。
“先生此说过于惊悚,不知可有什么佐证?”杨嗣昌语带怀疑的问道。
杨嗣昌博览群书,交游也广,在他的相识中,也有几个大海商,可他从没听有人说起过华夏国,因此他对赵国华所的话,抱有高度的怀疑。
“当然。我身上带有我在华夏国生活的实景图片,陛下和大人一看就明白我不是在说假话了。”赵国华淡然说道。
在将要来京师时,赵国华已把照片带在了身上,这些照片就是他在大明晋身的道具,如今要去京城见大明最大的官――皇帝,他又怎么会不带道具呢。
“实景图片?快拿出来让联看看。”崇祯皇帝朱由检兴奋的说道。他想看一看那遥远的神奇的华夏国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景象。
看着赵国华从身上拿出一个透明的袋子,从里面拿出了一叠方方正正的彩色图片,老太监急忙走过去,把这些图片接过来递给了朱由检。
朱由检急迫的翻看了起来,见到第一张照片时,他惊住了,呆了一会,才继续看了下去,看完后,他一言不发,把照片递给了眼巴巴看着的杨嗣昌。
杨嗣昌接过了照片,也是急迫的翻看了起来。
看完后赵国华提供的照片后,杨嗣昌也惊讶的说不出话来了。
他是懂绘画的,知道这些小图片绝对不是画上去的,而是用一种特殊的办法,依照实景弄出来的,因为图片里的男女老少面目清晰、花、草、树木、道路、房子是那样的真实,就像在眼前一样。
这样清晰可辨的景象,再高明的画师也画不出来。
“赵先生,这些图片是如何弄出来的?”杨嗣昌恭敬的拱手问道。
………………………………
第一百九十四章 护国军成立了
面对这样神奇的图片,面对这无可置疑的物证,杨嗣昌对赵国华所说的华夏国的存在,也不得不信了。
淡淡一笑,赵国华只得简单的说了一下照相机的原理,听的三人直呼神奇。
崇祯皇帝朱由检又问了很多有关华夏国的经济,和军事以及民众生活的事,赵国华都详细的说了
听得崇祯皇帝叹气连连的说道:“这华夏国如此富足安宁,联真是羡慕他们啊,”
“陛下,华夏国的富足安宁,也是经历了一番奋斗才得来的,我大明眼下虽说时局有些艰难,但是只要我们咬起牙来,团结一心,共同拼搏,就能渡过此难关,再现我大明昔日的辉煌和荣光,陛下也定会成为一代中兴之主。”赵国华鼓励的说道。
“我,能行吗?”崇祯皇帝兴奋而又信心不足的问道。
大明目前内有流寇作乱,外有鞑子犯境,面对此危局,他虽尽力支撑,可是形势却每况愈下,他已心力交瘁,对大明的未来,他已失去了信心。
赵国华说道:“陛下,南宋只有半壁江山,也没有被金国灭掉,现在我大明文有杨大人,洪大人,熊大人等能臣,武有孙传庭,卢象升,祖大寿等悍将,又有几十万精锐的官军,还有十多个行省的辽阔土地,鞑子虽然目前看起来气势很大,难以消灭,但是只要我们灭了流寇,就可以集中兵力对付鞑子,我大明几千万的人口,鞑子总共也就二百来万人口,我们就是十个人拼他的一个人,也要把鞑子拼的亡国灭种。”
听了赵国华的分析,朱由检心里又有了底,他兴奋的说道:“先生说的对,我大明是不会输给鞑子的,只要灭了流寇,我就兵辽东灭了鞑子。”
杨嗣昌也在仔细听赵国华的分析,听完后仔细想了想,也感觉到有些道理,于是探询的问道:“听说革左五营全军降顺了,你打算如何处置那些流寇?”
看了崇祯皇帝朱由检和杨嗣昌以及老太监一眼,赵国华说道:“革左五营投降后,为了避免后患,我已在他们中,择精壮的士兵两万人充实到我的忠勇队里,其余的人,编为了后勤队伍,专职饲养牛羊,种菜种粮,负责为作战提供粮食和肉菜。至于老回回等原来革左五营的几个领,我打算把他们任命为参谋,为部队以后的作战提供战情分析。”
“后勤保障的队伍?参谋?赵队长,你这些做法是哪里学来的?”杨嗣昌饶有兴趣的问道。他是知兵之人,一听赵国华说的后勤保障队伍和参谋,这两样新东西的职能,就知道对军队有极大的好处。
见杨嗣昌感兴趣,知道他已明白了后勤保障队伍和参谋的妙用,心说:“不愧是杨嗣昌,果然知兵,反应快。”于是说道:“我在海外的华夏国当过几年兵,在华夏国的军队里有一句话,打战就是打后勤,没有后勤支援是无法打战的,所以我也组建了后勤部队。”
杨嗣昌心说:“原来这赵国华在海外的华夏国当过兵,怪不得他可以轻松的就把那革左五营的五个领擒获了。”
“华夏国的后勤部队就是种菜养牛的?”老太监不相信的问道。
看了他一眼,赵国华说道:“当然不只是种菜养牛,这些只是一部分,其余的还有负责开路架桥的舟桥部队,运送军械的运输部队,治疗战伤士兵的医疗兵等等。”赵国华说道。
“华夏国真是太奇妙了,军队中有如此多的辅兵,战兵可是太享福了。”老太监不敢相信的说道。
赵国华淡然一笑说道:“不,这谈不上享福,只是各有分工罢了。”
听了赵国华的讲述,崇祯皇帝朱由检心想:“那华夏国如此神奇,它的军队肯定也是不错的,现在这赵国华手里又有一支民团和流寇士兵混编而成的队伍,何不把这支队伍编为正式的官军,这样大明岂不是又多了一支能打的军队了吗?”
想到这,朱由检说道:“赵国华,你擒获了马守应等五人,为朝廷立下了大功,联要奖励你。”说完他对着杨嗣昌说道:“赵国华的吉安守备队战绩出众,忠义为国,这样的队伍不能埋没在民团中,我打算把它们改为朝廷的正式官军,为朝廷效力,爱卿认为如何?”
“臣没有意见,这也是臣的心愿。”杨嗣昌恭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