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带张彩照回明末-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帐篷是赵国华的行军指挥部,一路上他的吃住都在里面。
看了一眼那小小的只有十多平方米的帐篷,卢象升笑着说道:“算了,还是你跟我们回城里去吧,有些事我想了解一下。”
知道他是嫌弃帐篷太简陋,赵国华心里也不生气。
毕竟人家是军委副主席一类的人物,吃的东西和住房子的都是有点讲究的,他看不上那小帐篷也没什么奇怪的。
牵了几匹马过来,赵国华就和程冲、张顺及杨守光上了马,跟着卢象升和杨廷麟及一百多总督亲兵,“哒哒哒哒”的走向了南阳城。
进了南阳城,来到了总督行辕,停住了脚。大家下了马,卢象升叫赵国华跟着进去,程冲、张顺及杨守光则留在了外面。
“看座!”卢象升坐在帅案后,吩咐亲兵为赵国华搬椅子。
亲兵搬来了椅子,赵国华笑着躬身拱手道:“在下谢大帅赐坐!”说完这才坐下。杨廷麟站在卢象升身边,微笑的看着赵国华。
见他举止大方自然,不卑不亢,卢象升心里暗自点头。
在明末诸将中,以治军论,卢象升位居第一。除了从严要求部属外,最主要的是时时能以忠义激励士气。
每次作战,他都是一马当先,冲锋最前悍勇力战,外号卢阎王。
有一次,他不要命地挥刀与敌人格斗,敌人的刀砍到了他的马鞍,他连看都不看,若无其事地继续战斗;战马死了就开展步战,将敌人逼到了山崖,他额头中了一箭,依然不管不顾,越战越勇,骇得敌人四散奔走。
而在平时,他又能与士兵同甘共苦。在hn七顶山追剿高迎祥时,卢象升军中一度断粮,他和军士一起,三天三夜都是水米不沾。
一支军队,在断粮的情况下,能够坚持三昼夜不喧哗、不解散,这支军队的凝聚力是何等强大?!
能够打造出这样军队的这样一个人,自然喜欢赵国华这样的人。
“赵大队长,本官想问你一下,你那稍息、立正的口令是从哪里学来的?我看不似大明军队的。”卢象升捻着胡须微笑着问道。
听了这话,看了卢象升和杨廷麟一眼,赵国华说道:“这口令确实不是大明军队的,它来自于海外一个国家的军队。”
“海外国家的军队?是哪一个国家?南洋的还是西洋的?”卢象升好奇的问道。
赵国华笑着说道:“既不是西洋,也不是南洋,而是东洋。”
“东洋?难道是倭国?”杨廷麟问道。
不屑的一笑,赵国华说道:“倭国?那狗屁的倭寇国有什么资格做我中华的师傅。”
听他如此说,卢象升和杨廷麟知道赵国华仇视倭国,那就肯定不会是倭国了,只是东洋除了倭国,就没听过还有其他国家了。
卢象升捻着胡须看着赵国华,心里有些怀疑他说的话,他心想:“老夫也曾听人说过海外的奇闻怪事,海外的国家也大致的知道一些,除了倭国以外,还从没听过东洋还有国家。”想到这,他看向赵国华的目光里就有了几丝怀疑。
察言观色,赵国华知道卢象升心里对自己说的话有怀疑。
于是笑着说道:“大人,我说的这个国家离大明有五万里,坐大船的话,要三年才可以到达……”他又把原来对鸣凤村的村民以及和吉安兵备道陈晟、吉安知府孟良臣说过的话又说了一遍。
谎言重复多次就变成了真话,再次说这番话时,赵国华是一点不自然的表情都没有。
“太平洋?华夏国?”卢象升念叨着,杨廷麟也听的目瞪口呆。
看赵国华自然而然的表情,杨廷麟又有点半信半疑,思索了一阵,他笑着道:“赵队长,你说的事实在是太令人匪夷所思了,你可有什么来自华夏国的东西让在下见识一番。”他说的很客气,但是目光里却有一丝怀疑之色。
“还好老子有先见之明把照片带来了。”赵国华心里暗自道。
两次拿出照片让人看的效果,赵国华明白了照片对自己在明朝的发展,是一种极好的道具,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
这次出征,为了能让自己这个小人物,尽快结识一些值得结识的文武大员,赵国华出来时就特意把照片,这种对大明来说是神奇之物的东西带在了身上,这东西可以有效的提升自己身上的光环,帮助自己结识想要结识的人。
后世的许多挂着大师名头的江湖骗子如王林,张捂本等人,不都是这样做的吗,不仅没人怀疑,而且还引来了许多高官和明星的顶礼膜拜,在社会上混的人模狗样的,吃香的喝辣的,风光无限。
看了两人一眼,赵国华微笑着拿出了自封塑料袋,拉开封口,把自己在瑞丽街头和公园里拍的照片递给了卢象升。
卢象升接了过来,他是文武兼备之人,在琴棋书画上的造诣也深。
一看这照片,立时惊的从帅案上站了起来,大张着嘴,一副见了怪异之事的表情。见状,杨廷麟也好奇的凑了过去,一看照片,也吃惊的张大了嘴。
照片上那清晰的人物表情,那干净平直宽阔漂亮的道路,路两边怒放的鲜花,高大的二十多层高的瑞丽大厦在阳关的照耀下,闪耀着迷人的乳白色光泽。
“世上竟然有这样的国家?……这华夏国的城市太漂亮了,宛如仙境,宛如仙境啊!……”杨廷麟兴奋的喃喃道。
对比大明的城市,这一切看的两人是意动神摇,目射异彩。
杨廷麟一边贪婪的看着照片,一边好奇的追问:“那么高的房子是如何建造的?这些小画是怎样画上去的?
这些话也是卢象升想说的,只是碍于身份,不好说出来,他饶有兴趣的捻着颏下那丛山羊胡,看着赵国华,等他解说。
“这些不是画出来的…”赵国华说着,便为两人大概的介绍了照片的制作和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又为两人介绍了华夏国的风土人情,听的两人啧啧称赞不已。
此时两人对赵国华说的话,早已没有了丝毫的怀疑。
想到他为了报效大明,甘愿放弃华夏国舒适富足的生活回来为大明效劳,两人心里更是对他充满了敬佩之情。
欣赏的看着赵国华,卢象升微笑着道:“国华,不知你可有字?”
抱拳行了个礼,赵国华说道:“劳大帅动问,卑职字明远。”
“明远……”卢象升念了一遍,正要说话,这时一个中军官快步走了进来,单腿跪下大声说道:“禀报大帅,京师急报……”
卢象升急忙问道:“急报何在?拿来我看。”
“大帅请看。”中军官急忙双手递上了来自京师的急报。
看完后,卢象升气的脸色铁青,咬牙说道:“鞑子屡次进犯,欺我太甚……”
“大帅,是不是让我们带兵进京勤王?”杨廷麟问道。
看了他一眼,卢象升点了点头,心情沉重的望向了北方,不知道这一次,又有多少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了。
见状,赵国华说道:“大帅,我能看看这京师来的急报吗?”
“我大明简直成了鞑子的后花园了,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卢象升说着,就把京师来的急报递给了赵国华。
赵国华接过来看了起来:崇祯九年六月二十七日,鞑子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率领十万大军分三路奔向冀北,攻破独石口,八天后,又越过保定到达安州从雕鹗堡进入长安岭,逼近延庆。三路大军会于yq县败明军七次。现在鞑子大军正在往京师方向进军,兵部调各镇军队前去勤王。
看过了京师急报,赵国华问道:“大帅打算怎么办?”
………………………………
第六十八章 杨得贵的怒火
“我想带兵前去驰援京师,可是此时中原地区围剿流寇正在关键时候,我这一走,可就前功尽弃了,下次再来围剿,就费力多了,可是不去的话,又不行,我真是两头为难啊。”卢象升苦恼的说道。
赵国华说道:“大帅,如果你不介意的话,就让我的义勇大队代替前去勤王。”
“什么?让你的义勇大队前去京师勤王?”卢象升吃惊的问道。
他知道在明军中流传着一句话‘女真满万不可敌’,这句话虽说有点夸张,但也说明了鞑子战力的强悍。据他所知,明军中许多的骄兵悍将都在鞑子那里吃过大亏,崇祯七年,明军第一悍将曹文诏就在大同向清军挑战,最后失败而回。
平心而论,面对强大的清军,卢象升自忖,就是他的天雄军也不敢说有胜算,更不要说一支连普通官军也不是的地方民团了。
郑重的点了点头,赵国华说道:“大帅,在这里,只有我的义勇队没任务,可以马上开拔,军情如火,耽搁不得,我的义勇大队虽说还没上过战场,但是经过了严格的训练,鞑子也是人,一刀砍上去也会死,我相信我们是不会轻易被鞑子消灭掉的。”
卢象升沉吟起来,说实话,他是不忍心赵国华的这支四五千人的民团白白去送死,面对强大的鞑子军队,他不知道他们能否还有机会回来。
“大帅,让我去吧。作为大明军人,保国安民是我们的天职。”赵国华说道。
这些话说得卢象升十分动情,看了看赵国华,说道:“国华,你既然这样说,我就不拦你了,收拾一下,你明天就带队前往京师吧……”
“是。我这就回去准备。”赵国华说道。
看了看他,卢象升关心的问道:“国华,你就要北上和鞑子打战了,军中还需要什么补充尽管说,刀、枪、箭、矢、盾牌、火药,我一定满足你的要求。”
听了这话,赵国华感动的说道:“大人的好意我心领了,我的义勇队火铳多,需要的火药有点多,如果大人火药充足的话,就补充点火药吧。”
“可以,二万斤够不够?”卢象升痛快的说道。
“够了!够了!”赵国华连声说道。
回到城外的驻地,赵国华把要去京师和鞑子打仗的事说了。听说要去和鞑子打仗,有些人脸色一下子变白,由此可见鞑子对大明的威慑是有多大。
在大明百姓的心中,鞑子就等于魔鬼一样的存在,就连程冲和张顺的脸色也有些不自然。
“鞑子也是人,也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一枪打上去,也得见阎王,你们怕什么?你们手里的火铳的刀枪是用来摆样子的?”赵国华盯着程冲和张顺骂道。
程冲和张顺被骂的脸红耳赤,低着头不敢吭声。
看了两人一眼,又看了看其他人,赵国华说道:“有谁不敢去京师和鞑子过招的,现在就提出来,交出火铳或者刀枪,我可以把他留在卢总督这里。不愿意去的现在就站出来。站出来,别耽误时间……”
大家互相看了看,没一个人站出来。
“好。不错,幸好还是一群有卵子的,不是一群娘们,也不是一窝太监。”赵国华冷冷的说道。
第二天吃过早饭,卢象升把一份文书递给了赵国华,说道:“国华,这是我以六省总理军务大臣的名义开具的公文,有了这份公函,你可到沿途途的州县补充一些粮草。”
“谢谢大人!谢谢大人!”说着话,赵国华高兴的收下了。
随后在卢象升和杨廷麟及众将送别的目光中,赵国华带着义勇大队往京师进发……
“此人是个好苗子,但愿他能平安归来。”看着义勇大队远去的队形,卢象升感叹道。
杨廷麟安慰他道:“大帅,你放心,我观此人并非鲁莽之人,做事很有条理,他是不会轻易殒命的。”
“但愿如此。”说完这话,看了眼走远了的义勇大队隐隐的背影,想着鞑子的凶残和战力的强悍,卢象升有些感觉对不起他们。
回到南阳城里,他以总理六省军务大臣的名义,写了一封信,说了义勇大队去京师勤王的事,明令吉安官府优待义勇队员的家属,然后派了两个小军官去吉安送信去了。
走在了去往京师的路上,赵国华开始认真考虑起和鞑子打战的事来。
他想:“自己的义勇队有五千人,每人挂了五个手榴弹,就是两万五千个,还有三千杆鲁密铳和四万斤**,三百支81式自动步枪,四万五千发的子弹,对付一两万个鞑子到是足够了,但是鞑子有十万人,自己人数太少,还必须加强火力,这些火药的一半还要变成手榴弹才行。有了这些东西,还必须如此如此………”
想到了对付鞑子的办法,赵国华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大队长,你笑什么?”张顺问道。
看了看他,赵国华说道:“我笑的是到了京师,就有人为我们送银子了。”
“当真?是谁会来送银子?”程冲疑惑的问道。
哈哈一笑,赵国华故作神秘的说道:“鞑子,鞑子会送我们一大笔银子的,最少要送二十万两。”
“鞑子送我们二十万两银子,这怎么可能?”牛欢一脸的吃惊,他根本不相信这事。
吕清则是若有所思的想着赵国华这话的意思。
“到了京师你就知道了,也许不到京师,就有鞑子来送银子了,你们等着看吧。”快走吧,早到早收银子。”赵国华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自从赵国华的义勇大队离开了吉安府,杨得贵的心情就好多了。
这天中饭后,他对杨瑞道:“瑞儿,爹已好几个月没巡视过乡下的田庄了,现在赵蛮子走了,爹也要出去走走,震慑一下田庄里的泥腿子了。”
“爹,你说的是,是应该去敲打敲打那些泥腿子。”杨瑞赞同的说道。
安排好家里的事情,又嘱咐了杨瑞几句话,杨得贵便带着管家杨福和几个家丁,坐上马车走了。
送走了父亲,杨瑞就转身回家。
刚走到院子里,就见继母沈玉凤的丫鬟春梅端着一个小铜盆从后院走了出来,盆里放着套素色襦裙,显然是沈玉凤刚换下来的。
见到杨瑞,春梅急忙侧身屈躯万福施礼:“奴婢见过少爷。”。
“我姨娘在做什么?”杨瑞问道。
春梅说道:“回少爷的话,沈姨娘刚洗过澡,正在屋里休息。”
听了洗澡这两个字,沈玉凤那丰满雪白的**又出现在杨瑞的脑海,想起上次****她的事,他淫心又生,眼珠一转,心生一计。
“春梅,你去外面为我买盒最好的香粉回来,我要送人。多挑选一会,不要见货就买。喏,这是二十两银子,剩下的就赏你了。”杨瑞说着,把一块银子递了过去。
“是,少爷!”春梅答应着,接过了银子,急忙走了。
见春梅走了,杨瑞得意的一笑,手拿纸扇,快步向后院走去。到了沈玉凤的屋子门口,小心的回头看了看,便走了进去。
“你来做啥?快出去,我这里不欢迎你。”沈玉凤冷冷的说道。
她刚沐浴过,神态慵懒,白嫩的脸蛋上泛着一丝迷人的******,贴身的粉色薄丝绸衣里那对丰满雪白的**半隐半露,他贪婪的盯着她娇艳的俏脸和高耸的****暗咽口水。
看着妖娆的继母,杨瑞的欲火又从小腹升腾起来,。
他突地冲过去一把搂抱住了沈玉凤。
“大白天的,你再敢乱来,我可是要叫人了。”沈玉凤挣扎着低声威胁道。
杨瑞早已看透了她色厉而内馁的心理,淫笑着“你如果叫出声,把人引来了,我就说是你勾引我进房的。”
“你,你……你无耻……”沈玉凤气的浑身发抖,低声骂道。
嘿嘿一笑,杨瑞拖着沈玉凤向里屋而去……
快走到城门口,杨得贵突然想起账本拿忘记了,便吩咐马车折返回去。到了家门口,杨得贵和管家杨福下了马车,向后院走去。
杨瑞正沉浸在****中,没有听见父亲的脚步声。
到了门口,杨得贵听见了里屋的动静,他听得怒火中烧,他以为是沈玉凤和别的男人***于是摘下墙上的宝剑,怒气冲冲猛冲进去。
“你们……你们……”他手提宝剑指着光溜溜的杨瑞和沈玉凤,气的说不出话来。
他想不到是儿子杨瑞和沈玉凤在……
看着杀气腾腾的父亲,杨瑞吓得脸发白,腾地光着身子下了床,跪地说道:“爹,这不是我的错,是她勾引我的……”
“你……你胡说……”沈玉凤急忙辩白道。
头上被人戴了绿帽子,杨得贵又羞又怒,恶向心头起,怒向胆边生,他手执宝剑,对着杨瑞猛刺过去……
………………………………
第六十九章 昌平失守的原因
“老爷,你不能啊……”杨福说着,一把抱住了杨得贵。
见杨得贵来真的,杨瑞吓得跪行到他腿边,抱住他的腿连连磕头:“爹,你饶了我吧,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想到他是自己的儿子,杨得贵终于冷静下来,让两人穿上衣裤,然后分别把两人关了起来,这才气冲冲的去乡下的田庄巡查去了。
自六月二十七日清军由冀北,攻破独石口进入大明后,势如破竹,明军望风溃逃。
七月五日,清兵攻下京畿延庆,进入居庸关天寿山后直扑昌平。
昌平是昌镇总兵的驻地。昌镇是嘉靖三十年由酥镇分出来的一个军事防御区,主要任务就是保卫这里的多座大明皇帝陵墓和妃子墓,并且支援酥镇防御。到崇祯时,已有十二座皇陵墓和七座妃子墓。
昌平城高墙厚,有守军一万二千人,想要攻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睁大眼睛给老子盯紧了,不要被鞑子钻了空子。”昌平总兵巢丕昌在城头边巡察边大声叫道。
知道延庆已被鞑子攻下,巢丕昌十分紧张,急忙加强了昌平的守卫,
巢丕昌今年五十岁,面黑身长,相貌堂堂,此时他身穿山纹甲,头戴银色铁盔,看上去一副威武样子。
可是这只是一个表象,其实他武艺稀松,就是一个绣花枕头,但他善于逢迎,因此五年前由参将升到了副将,三年前又到了总兵职位。
这几年,有三四十万两的皇陵维护费进了他的腰包,他打算再捞几年,就告老回乡了。
为了商量怎样守住昌平,巢丕昌在总兵府里召开了军事会议,在座的有副将刘洪,监军太监王希忠,户部主事王桂、赵悦,判官王禹佐、胡惟弘,及几个指挥使。
“诸位,延庆已被鞑子攻下,下一步就是昌平了,大家说说我们该如何办?”巢丕昌愁眉苦脸的道。
原来他以为昌平地处京郊,又没什么值得鞑子注意的目标,应该是比较安全的,不想这样的地方也会引来鞑子的攻击。
户部主事王桂说道:“昌平城高墙厚,守军不少,护城河又宽又深,鞑子不死个几千人是攻不下来的。”
“鞑子人多人多势众,唯一愁的就是守军少了一点。”判官王禹佐说道。
监军太监王希忠说道:“你们在座的,都比咱家多一点东西,咱家都不怕,你们怕什么,大不了一死而已。”
“死太监,你说得倒是挺大义的,就怕到时候拉稀。”巢丕昌心里暗骂着。
巢丕昌十分贪财怕死,他心想:“先守一阵,如果昌平实在守不住,那就投降鞑子算了,凭自己一个堂堂的总兵,投降鞑子后,地位也不会太低的。这年头,投降鞑子的官员多了去,什么狗屁的气节,见鬼去吧,好好活着才是最大的事情。”
开完会,大家就各做自己的本职工作去了,伸了个懒腰,巢丕昌就想回后院睡个午觉。
“总兵大人,外面来了一伙从延庆来的败军,有两千来人,他们要求进城,让不让他们进来?”千户李忠前来禀报。
想了想,巢丕昌问道:“这些人是不是真的是延庆来的?”
“确实是。我们这里有几个百户认得其中的一些人。”李忠回答。
听说这里有军官认识这些败兵,巢丕昌放心了,他说道:“既然如此,就把他们放进来吧,人多点,守城也轻松点。我累了,去躺一会。”说完就向后院走去。
七月六日夜里,在沉沉夜色中,二万清兵突现昌平城下。
“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几声蛙鸣在城外响起,千户李忠心里一喜,“喵呜喵呜”的叫了几声,然后低声吩咐副千户赵仁义:“赵副千户,大清的军队到了,你赶快下去把城门打开,以后我们就有好日子过了。”
原来,两人都已被那些放进城来的败兵策反了,答应献城投降,那些败兵已投降了鞑子,来这昌平就是为了做内应赚城的。
打开了城门,二万清兵突进了城,在内应的带领下,分散扑向城里的军营和各级官府衙门,同时,几百个清军在千户李忠的带领下冲到了总兵府大门外。
晚饭后巢丕昌和第四房小妾大战一番后,就疲乏的睡着了。
“总兵大人,鞑子进城了……”一个心腹惊慌失措的跑进来报告。
“啊?……”巢丕昌吓的一骨碌爬起了身,套上裤子,走到门口,一看,城里到处是火光和和喊杀声,还有一声声的惨叫。
“快派人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他慌乱的吩咐道。
这时,一队清军大步走了进来,最前头是千户李忠,见了巢丕昌,他转过身,谄笑着躬身对一个五十来岁,身穿精致蓝色盔甲的清军高级军官说道:“阿巴泰将军,他就是昌平总兵巢丕昌。”
阿巴泰大头方脸,身材魁梧粗壮,相貌粗犷,是努尔哈赤第七子,隶属满洲zlq初授台吉,天命十一年(1626年),皇太极即位,阿巴泰被封为贝勒。
崇德元年(1636年),晋封为多罗饶余贝勒。顺治元年(1644年),晋封为多罗饶余郡王。顺治三年三月,阿巴泰病逝。
轻蔑的看了一眼满脸惊色的巢丕昌和他的小妾,以及他的儿子和女儿,阿巴泰冷笑着说道:“巢总兵,现在昌平已被我军占领了,你降还是不降,不降的话,你就和你儿子到地下去团圆吧,你的女儿和几房小妾么,我大清勇士会好好伺候她们的。”
听了这充满杀气而又邪恶的话,巢丕昌身体一阵颤抖。
见状,叛徒李忠说话了:“总兵大人,卑职劝你还是降了吧,你一个总兵,就这样死了不值得。”
听了这话,巢丕昌腿一软,“噗通”一下跪了下去,说道:“下官愿降。”
阿巴泰带着投降后的巢丕昌出了总兵府,这时百十个清军走了过来,带头的是牛录章京希尔根,见了他,阿巴泰便问道:“城里的明朝官员,都抓住了吗?”
希尔根急忙道:“禀饶余贝勒,城里的明朝官员,除了户部主事王桂、赵悦,判官王禹佐、胡惟弘因抵抗我军被杀外,其余的都被抓住了。”
“那监军太监王希忠呢?没抓住吗?”阿巴泰语带不满的问道,他不希望有漏网之鱼,他要的是一网打尽。
“没有。那个太监在我们冲进去时,还想反抗,被我斩杀了。”希尔根说道。
进占昌平的第二天,站在昌平城头,看着远处那林木森森、规模宏伟的德陵,阿巴泰一阵嫉恨,立即下令放火,一阵冲天大火焚毁了德陵。
攻陷昌平后,清兵又相继攻下良乡(今bj房山)、二天后,移兵沙河、清河镇,昌平的降兵在巢丕昌带领下也抵西直门,直迫京城。
听说鞑子前锋已到京郊,崇祯吓的魂飞魄散,急忙命文武大臣分守都门,又令兵部传檄sdsx大同、保定及关外等地驻军入援京师。
自戒严后,京师的气氛紧张了一些,连包括正阳门地区以及东四、西四牌楼在内的繁荣商业街区街道上的人潮,也明显少了许多。
这天中午,西四牌楼路边的一个小酒馆里,坐了十几个酒客,大家边喝酒边在议论城外的鞑子,都在猜测鞑子到底会不会攻进来。
“孙掌柜,街上的人都少多了,你这酒馆的生意还是这么好,真是难得啊”一个书生模样的中年人对酒馆老板说道。
身材廋小的酒馆老板说道:“唉,随便混口饭吃而已,这兵慌马乱的世道,连这皇帝住的地方也出现了鞑子的兵马,真是太让人不敢相信了。”
“俺是sd人,来这京师进货,进好了货,现在却出不去了,早知道还不如不来呢,俺老婆孩子还在等俺回去拿钱卖吃食呢。”一个商贾打扮的人愁眉苦脸的说道。
一个喝酒的年轻人对书生模样的中年人说道:“这位先生,我看你也是肚里有才的人
你说这鞑子会不会打进城里来?”
听了这话,大家都转头看着那书生模样的中年人,期盼他说出大家想知道的答案。
看了看大家,书生模样的中年人考虑了一会,这才说道:“大家放心,鞑子是打不进来的。”
“为啥?”年轻人问道。
“是呀,为啥?陈秀才,你今天说的好,我就免了你的酒钱。”孙老板大方的说道。
哈哈一笑,陈秀才说道:“孙掌柜,这可是你说的。”
“是。是我说的。吐出的吐沫我不会再舔进去。”酒馆老板拍着干廋的胸脯说道
喝了一口酒,又吃了几颗油炸花生,陈秀才这才一脸神秘的低声问道:“你们不知道么,我们这里有个非常了不得的人?只要这个人还住在这里,鞑子是绝对打不进来的。”
“这个人是谁?”大家惊讶的齐声问道。
………………………………
第七十章 鞑子的战略
哈哈一笑,陈秀才指指皇宫方向:“当然是皇帝了,只要皇帝还住在这里,那这里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了。天子脚下还不安全,那天下就没安全的地方了。”
“不行,你说这些我们都知道,除非你再说点别的。不然休想我免你的酒钱。”酒馆老板笑着道。
这陈秀才是个私塾先生,孤身一人,就靠一点塾过日子,但爱喝酒,时常来小酒馆里喝酒,每次来都是只点一碟油炸花生,孙老板和他已是熟人了。
“吱”的喝了一口酒,用手抹抹嘴,陈秀才这才故作高深的说道:“我朝土地比两宋多,人口也比两宋多,金鞑子那么强大,都没有灭了南宋,难道现在的满鞑子比金鞑子还要厉害?再说了,现在京师里有二三十万的守军,外面各省还有上百万的雄兵,所以,我料鞑子是没胆子进攻京师的。等到各地勤王兵马一到,那满鞑子只有卷铺盖回家的份。”
“哎呀,陈先生说的有道理啊,不愧是读过书的人,看的就是透彻。”年轻人夸赞道。
“这下我就放心了。掌柜的,再来一壶酒,两个炒菜。”一个矮胖的员外打扮的中年人笑着说道。
“好咧!三号桌一壶酒,两个炒菜。”酒馆老板高兴的冲厨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