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带张彩照回明末-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格咯”一笑,韩氏说道:“别贫了,快去找首辅温大人和兵部尚书张凤翼,只要说动这两位大人,调姓赵的义勇大队出兵协剿流寇的事就是十拿九稳的事了。
听了夫人的话,刘能突地想起了一个有关张凤翼的笑话,不由得笑着说道:“夫人,你想不想听一个笑话?”
“什么笑话?”韩氏笑着问道。
刘能说道:“张凤翼此人没多少才干,但又时常自作聪明,有一日,他在朝房遇见了给事中孙晋,看他愁眉苦脸的,便热心地上前询问。
原来,孙晋是南直隶桐城(今ah桐城)人,他听说从sx跑出来的农民军已经开始在hn皖北一带活动了,便十分担心自己的家乡也会被农民军“光顾”,因而愁眉苦脸,郁郁寡欢。
了解到情况之后,张凤翼表示非常同情孙晋,便想安慰安慰他,可他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到什么合适的话来安慰孙晋。
想了很久之后,张凤翼才终于想出了安慰之词。”
说到这里,刘能停了下来,笑着问道:“夫人,你可知他想出了什么安慰之词?”
“我又不是张凤翼,我怎么知道?”韩氏笑着道。
笑了一笑,刘能说道:“他对孙晋说:“您是南方人,您担心什么啊?流贼都是西北人,他们吃不惯南方的大米,他们骑的马也不吃江南的草!”想来张凤翼是想用“水土不服”这个理论来安慰孙晋,结果却不知道这是一个愚蠢的论断。
令他没想到的是,他的话一出口,便让自己成了笑柄。一众同僚听说之后也都笑得不行。
“咯咯咯咯……”韩氏笑的捂住了肚子……
第二天下朝后,刘能便去拜访了兵部尚书张凤翼。
张凤翼四十五岁,sx代州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后又任广宁兵备副使,天启初,起任右参政,饬遵化兵备。
天启三年五月,辽东巡抚阎鸣泰撤职,升凤翼右佥都御史代替。天启六年秋任保定巡抚。崇祯三年代刘策总督蓟、辽、保定军务。既复遵、永四城,叙功,进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世廕锦衣佥事。久之,召为兵部尚书。
崇祯九年(1636年),清兵再次越过长城,向明朝内地进犯。明军屡败,溃不成军,多处重要关隘、城镇陷落。
不得已之下,身为兵部尚书的张凤翼,只好硬着头皮请求外出督师,进击清兵,张凤翼虽然主动请缨,可他对行军打仗一事却一窍不通,结果导致清兵连破几十座城池,无数百姓和财物被杀掠、掳走,明朝损失惨重。
为了避免出现身败名裂的下场,张凤翼就开始每天吃大黄,搞得自己腹泻不止,以此来自杀,最终也非常如愿地在清军刚退走之后便死去了。
两人都是温体仁一系的,见了面,一番寒暄下,就谈起了围剿流寇的事情。
“张大人,最近围剿流寇的事进行的可顺利?”刘能笑着问道。
长长的叹了口气,张凤翼一脸愁苦的说道:“这些流寇太难对付了,狡诈凶悍,流串不定,官军又兵力匮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说完,低头沉默不语。
看了他一眼,“滋”的喝了口香茗,刘能奸笑着道:“张大人,我此番来,就是向您推荐一支战力强悍的队伍……”
“战力强悍的队伍?是哪里的官军……”张凤翼惊讶的问道。
据他所知,大明官军中,能够称得上战力强悍的队伍,不过是辽东军,以及洪承畴和孙传庭的队伍而已,其他的么……
刘能道:“……这吉安义勇队战力强悍,对付寻常官军可以一挡十……”他口沫横飞的吹嘘着,在他的一番吹嘘下,吉安义勇大队成了不亚于九边精兵的强兵,
看着刘能,张凤翼心想:“这吉安义勇大队,说不定就是一支土匪山贼招安的队伍,头子赵国华想通过参加围剿流寇来漂白身份,获取功劳而已。围剿中原的流寇正缺可战之兵,把这些原来的土匪山贼,送上战场去和流寇拼杀,倒也是件好事,反正两边都不是好人。这样做既除了地方的隐患,又卖了刘能一个人情,真是一举三得。”
想到这,张凤翼笑着道:“既然是刘大人所荐,肯定不差,我这就发调令去jx都指挥司调吉安义勇大队到hn协助官军围剿流寇。”
“下官感谢张大人。”刘能说着,一脸喜色的对着张凤翼拱了拱手。
张凤翼笑道:“为国荐才,本官还要感谢刘大人,我想这赵国华一定不会辜负刘大人的一番心血的。”
两人又说了几句闲话,刘能便告辞回家了。
回到家,坐在书房里,写好了信,看天色还早,就让来送信的两个家人带着回信和路费骑马回吉安府的老家去了。
半个月后,送信的家丁回到了刘万世家里,刘万世正在九姨娘赵红艳那里午睡,刘明看了京城来的回信,高兴极了,又坐了一会,估计父亲午睡醒了,便去要把这事告诉他。
当走到后院门口时,见伺候九姨娘赵红艳的丫鬟莲儿慌慌张张的红着脸,低着头从九姨娘房间那边轻步走过来。
看了她一眼,刘明随口问道:“我爹呢?”
“老爷和九姨娘在,在屋里呢……”说着,莲儿羞红着脸,快步走开了。
看着她的背影,刘明不解的轻步走了进去,当走到距离九姨娘房间不远处时,听见“唔,嗯哼——的女人呻吟声,还有**碰击的“啪啪”声。
“啊!原来父亲在和九姨娘在……”刘明一下子明白了。
想走开,但是听着那撩人的声音,又挪不开脚步。想着九姨娘赵红艳那迷人的模样,刘明贼头贼脑的四处看了看,便轻步走到了窗前,见窗纸上有一个小洞,显然是丫鬟莲儿刚才舔出来的,现在只要把头眼睛凑上去,就可看到隔壁房间的一切了。
刘明的心“通通”地跳着,又心虚的回头看了一眼,便慢慢的把到眼睛凑了上去
九姨娘赵红艳光着身子站在了地上,弯着腰扶着桌子,刘万世正从后面抱着她奋力地撞击……
因为她侧立着,刘明还是看不清她的表情,只看到她一身丰满的白肉,高耸的****,发髻散乱,额前几缕略微凌乱的乌丝随着身后刘万世的撞击不停地晃动……
这幕活春宫看的刘明热血沸腾口干舌燥,怕被父亲发现,他急忙轻步走开了。回到自己屋里,按倒一个伺候的丫鬟发泄了一番,这才总算是静下心来。
又等了一会,刘明才拿著信去找父亲刘万世。刘万世发泄了一番****,正在喝茶,刘明进来了。
“你来这里作甚?”刘万世盯着儿子问道。
刘明很怕刘万世,急忙说道:“爹,京师来信了,那事有眉目了。”说着,把刘能的信递了过去。
看完信,刘万世狞笑着道:“哼,这赵蛮子死定了,等他被流寇宰了,老子马上就把他的化工坊吞了。”说完,他得意的看了儿子刘明一眼,说道:“你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一下杨扒皮的儿子让老家伙也高兴高兴。”
听了这个好消息后,杨瑞是心花怒放,他好像看到了赵国华被流寇砍掉脑袋的惨景,又好像看到了赵国华的化工坊被自己占有后那滚滚而来的银子。
“赵蛮子,你这次死定了,你的化工坊很快就是我的了。”一路上,杨瑞高兴的边走便自语着。他感觉到今天的天是那么的蓝,树是那么的绿,连往日看着拥挤嘈杂的街道也不那么的令他讨厌了。
进了屋,见杨得贵正在屋里和管家杨福商量着提高佃户的地租的事。
自从向赵国华的义勇大队交了一千五百两银子的治安费后,他就一直在想把负担转嫁到佃户头上。
“老爷,你这每亩提一钱银子,每年就可多收二千多两银子了。不仅抵消了我们交给赵蛮子的一千五百两银子的治安费,而且还多赚了五、六百两。”杨福一脸谄笑的说道。
捻着胡须,杨得贵一脸阴险的说道:“不光是这样,我还要告诉那些佃户,多收的地租是赵蛮子要求收的,这样,佃户们就会恨赵蛮子。”
“妙!实在是妙。如此一来,我们得了好处,赵蛮子得了骂名,等骂他的人多了,他就只得被迫取消收取那可恶的治安费。老爷此计策真是一箭双雕啊。”杨福谄媚的道。
………………………………
第六十二章 机会是等来的
这天中午,jx都司衙门,五十岁的都指挥使张国藩蜷缩着肥胖的身子,躺在一张藤椅上正在看一张刚送到的兵部调兵的公文,公文内容是张凤翼签发的调吉安府义勇大队前往hn协剿流寇张献忠的兵部调令。
张国藩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穿着宽松轻软的灰色袍子,花白的发节上插了一枚玉簪,古铜色的脸上嵌着一双浑浊的松泡眼。额角上已经有好几道皱纹了。
都指挥使是正二品武官、是一省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兵部的调令,必须发到都司府,才方便在该省调兵,一个都司衙门有正二品都指挥使一人,从二品都指挥同知2人,与分管屯田、训练、司务等事。
都司府属官有经历司正六品经历一人、断事司正六品断事一人,正七品都事一人、正七品副断事一人、正八品吏目一人,司狱司从九品司狱一人,仓库大使、副使、草场大使、副使各一人。
看完后,张国藩闭目沉思起来,过了一会,才对指挥同知梁仁发问道:“这吉安府义勇大队,是个什么样的队伍?”
“是吉安府自己出钱出人组建的,防防山贼土匪的一支民团而已。”梁仁发谄笑说道。
梁仁发今年四十岁,体胖肢短,肚子圆鼓鼓的,像一只青蛙。此人文不成武不就,此人之所以能够当上都指挥同知,靠的就是向上面送钱。
听了这话,张国藩骂道:“******,这张凤翼就是个白痴!居然调一个民团去打流寇,这不是开玩笑吗?难道他不知道民团的战斗力,比官军还烂吗!”
谄媚的笑了笑,同知梁仁发奸诈的说道:“大人,调民团去hn协剿流寇,这是兵部的命令,有了战绩了是大人你训练有方,没有战绩,大家也不会奇怪,毕竟这是一支民团而已,所以调吉安府义勇大队去助剿,这对您而言是件有利无弊的事。”
听了这些话,张国藩想了想,确实如此,他嘿嘿笑了起来:“老梁,你派人去吉安府传令吧。”
“遵命!”梁仁发答应着,躬身出去了
这天中午,赵国华正在鸣凤村后的靶场指挥队员们射击火铳,兵备道陈晟派人从吉安府来传令给他。去了后,他才知道是一份由兵部签发的调令:调义勇大队前去hn南阳助剿流寇。看了调令,他就知道是吉安府有人在其中捣鬼了,要不然,与吉安府隔着上千里的京师兵部,怎么会知道自己这支小小的义勇大队呢。
看了调令,众人反应不一。
孙富说道:“大队长,流寇人数众多,又打老了战,连官军都收拾不了,我们这一支小小的义勇大队,去了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我建议使些钱,推了这事为好。”
“是呀,这事肯定是yx县里有些小人在其暗中使坏,要断送了义勇大队,我们绝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我也同意使钱推了这事。”孙老汉说道,其他一些化工坊的人员,也赞同孙氏父子的主意
听了这些话,赵国华也没表态,看了看程冲和孙有等军官,问道:“你们怎么说?”
“我的意见是出兵。”程冲说道。
看着他,赵国华道:“说说你的理由。”
“流寇也就是些农民而已,只不过打了几次战而已,而我们义勇队,训练了这么多时间,比他们也不差,只要打上几战,就要强过流寇,打过了流寇,等我们再回到永新时候,说起话来那就更有份量了。”程冲豪气的说道
张顺和孙有也点头赞同程冲的意见,孙有说道“程队长说的有理,是骡子是马,拉出去溜溜,我们是应该出去闯个名声出来。”
“对,对……”军官们点着头也主张出兵助剿。
说实话,赵国华早就在等这个机会了,义勇队如果不找机会上战场,永远也成长不起来,训练场出不了强兵,而流寇则是目前最合适的对手,既不弱,也不强,如果连流寇都对付不了,那就不要奢望以后去对付强大的满清铁骑了。
最后,赵国华一席话说服了孙富和孙老汉,大家才一致同意出兵助剿。
经过慎重的考虑,他决定带井冈五虎中的三首领林里虎张清和四首领过山虎刘有田随军出征。
之所以带这两人出征,一则是因为这两人在青龙寨属于智谋型的人物张清善于谋划,刘有田善于打探消息,这两人随军出征用的着,二则可以试探这两人是否真心归顺,一旦发现有不轨的情形,可以在外面借机杀掉。
他带了四个队员上了青龙寨。听说大队长来了,井冈五虎急忙迎了出来,王虎笑着说道:“大队长今日怎么有时间来山寨了……”
“怎么?王头领不欢迎我来啊?”赵国华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道。
王虎急忙摇着手连声道:“不是!不是!属下怎么敢呢,我说的意思是大队长要来的话,提前说一声,我们也好收拾一下这山寨,让这山寨看起来更顺眼一些。”
“哈哈”一笑,赵国华说道:“和王头领开个玩笑,你别介意。我这次来是有件事要和你们几个商量。”
“什么事?请大队长说出来,只要我等能办到的,绝不推脱。”二首领矮脚虎陈大山拱手说道。
看了看其他的三个首领,赵国华笑了一笑,说道:“前几****接到了京师兵部的调令,让我带义勇大队去武昌府听从五省总督、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卢象升的调遣,协助官兵围剿流寇李自成和张献忠,不知哪几位头领愿意跟我去?当然,人各有志,我不愿意的话我也不强求,毕竟兵凶战危,有所顾虑也是正常。”
听了赵国华的话,五个头领都沉默了。
低着头考虑了一会,五人都抬起头来,王虎说道:“大队长,你说的对,我王虎也不愿如此过完余生,我愿随你出征。”
“我也愿意随大队长出征。”二首领矮脚虎陈大山也拱手说道。
笑着看看两人,赵国华又看向其他三个头领,含笑问道:“三位如何打算?”
三首领吕清,四首领刘有田和五首领柳芳菲互相看了一眼,一齐抱拳说道:“我等听大队长吩咐。”
“好!好!好!五位头领果然都是忠于之人,我也很想都把你们带出去,但是又不行,这山寨也暂时不能放弃,所以我决定带三首领吕清和四首领刘有田下山随队出征,其余的三位首领就请安心守好山寨,只要跟着我赵国华,我会让你们都有一个好的前程的。”
听了这话,五个头领都是脸露喜色,看向赵国华的目光更加恭顺。
三首领吕清和四首领刘有田回屋后,很快的收拾一下,就随赵国华下山了。
到了义勇大队,就任命过山虎刘有田为斥候队副队长,牛欢由小队长提为队长。吕清为随军参谋。
担心义勇大队走后化工坊和鸣凤村的安全,赵国华不仅托付了宋县令和牛师爷吉孟知府及陈兵备,而且还从青龙寨抽调了一千人组成了留守队,把马宝由小队长提为留守队的队长,孙富为副队长。
为了首战就打出名气,打出威风来,赵国华这次把三千杆鲁密铳全部都带了出来,那取名为神机铳的三百支81式自动步枪也带了出来,二百箱三十万发子弹经过攻打井冈山和一段时间的打靶训练,已经消耗了五千发,此次为了保证初战一炮打响,又带了四五千万发的子弹。这些81式自动步枪编为一个单独的中队,取名为八一突击队,八一突击队作为杀手锏,将在最关键的地方使用,达到一击致命的效果。
为了增强打击效果,每个队员还配备了五颗自制的手榴弹,虽然比不上后世的爆炸效果,但是也达到了后世一半多的威力。为了保证使用效果,全部使用铸造的薄铁壳,里面还加了一些碎磁片。
这五千人中,火铳兵和长枪兵几乎各半,长枪兵手持的是三米的长枪,腰里挎的是弯刀,衣服里穿的是三层藤甲编的胸口部位镶了五毫米厚的铁片藤甲背心,吃的干粮是用面粉和黄豆加油盐烙熟的饼干,又带了五万两的银票。
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后,崇祯九年五月十八日,义勇大队出征了。
这天,鸣凤村的老少和yx县令宋忠,牛师爷和王捕头以及知府孟良臣和兵备道陈晟都来送行了。
兵备道陈晟手端一杯酒,笑吟吟的说道:“赵大队长,本官和孟知府祝你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来,喝了这杯出征酒。”
“本官祝你们早奏凯歌,平安归来。”知府孟良臣也端着一杯酒微笑的看着赵国华。站在后面的yx县令宋忠,牛师爷和王捕头也手端着酒杯担忧的看着他。
不远处,则是杨得贵和刘万世及一众乡绅幸灾乐祸的看着他,满脸的得意。
………………………………
第六十三章 皇太极的雄心
“国华谢过诸位大人,义勇大队一定不辜负几位大人的重托,为国出力。”赵国华说完,一仰头,喝光了杯子里的酒,对着几位大人拱了拱手,又冷冷的看了一眼站在不远处的杨得贵和刘万世及一众乡绅,便翻身上马,说道:“出发!”此时他已明白自己这次被调遣去武昌府助剿流寇,和这些人脱不了干系。
“咔咔咔咔”,整齐的脚步声中,排的长长的义勇大队出发了。
赵国华边走边想:“从jx到hn中间隔着hb路程有二千多里,长途行军,即不能走的太快,又不能走得太慢,每天保持七八十里足矣,这个速度,既能达到拉练的效果,又不会太累,走完这段的路程差不多要走一个月,到了那里,说不定hn的战事已结束,那就不用和农民军交手了。”
对农民军里李自成、张献忠这样的职业造反派,当然要进行打击和消灭,但对被裹挟的老弱妇孺,对老弱妇孺举起刀枪,他实在下不了这个狠手。
考虑好这些事后,他下令道:“张顺、程冲,你俩记住了,每天行军不得超过八十里不能多,也不能少。”
“遵命。”两人答应着,去传令了。
崇德元年(1636年,即崇祯九年)五月二十七日,皇太极在翔凤楼召见出征统帅和将领,他们是: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超品公额驸扬古利、固山额真拜尹图、谭泰、叶克舒、阿山、图尔格、篇古、额驸达尔哈。
未参加出征的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和硕豫亲王多铎、和硕肃亲王豪格、和硕成亲王岳托及汉军固山额真石廷柱等,也分列左右,听取皇太极面授出兵方略。
灿烂的阳光照射在精致而富丽堂皇的翔凤楼里,四十多岁的大清皇帝皇太极,志得意满的坐在龙椅上看着殿里众王、贝勒、大臣,白胖红润的脸上,闪着一丝兴奋的光泽。上个月,在他的主持下,后金改为了大清,成为了一个与大明平起平坐的国家,再也不是人们心目中的一个上不了台面的部落联盟了。
他之所以把国名改为大清,这也是有讲究的。明朝尚红,代表火,根据五行相克理论,水能灭火,为了压制大明,也为了表示取代大明的雄心,他才取国名为清。
虽然即皇帝位还没多久,但他已享受到了皇帝那至高无上的权威带来的快感。
即皇帝位的盛大庆典活动一结束,为了继续消弱大明国力,显示大清的强大,他就开始组织了又一次对明朝的打击和征伐。
“……凡师行所至,宜共同计议而行,切勿妄动。进军途中,遭遇城池,能取则取,不可取则勿取,凡事要商议而后行,要各抒己见,众人争论不决时,由武英郡王剖断,毋得违背。出征关系到无数大清勇士的生命!只要稍一疏忽,就会在霎时之间造成悲惨的后果。你们只要牢记“始慎终怠”的教训,就可保不出差错。”皇太极说道。
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是这次出征的统帅,听了皇太极的面谕,他首先站出来表态:“陛下说的很对。我等一定谨记陛下的告诫,不辱王命,完成这次出征重任。”
“人们做事开始时无不谨慎从事,可是到后来往往疏于懈怠,这难免不出大错。好了。联不再多说了,你们回去做出征的最后准备吧,三日后,联亲自为出征将士送行。”皇太极笑著道。
五月三十日这天,就是大军出征大明的日子,清太宗皇太极要为出征将士送行。
这天早晨,东方的曙光给天际编织成一幅彩图:天空中间呈现青蓝色,两边淡蓝色,就像一块蓝宝石。东方,是一道五颜六色的彩霞,像一道道金光闪闪的利箭射向天空。不久一轮旭日冉冉升起,天空犹如被冲洗过一般,一片蔚蓝……让人赏心悦目的颜色。
“今天是个好日子。”皇太极抬头看着天空说道。
此时的他,一脸的笑容的大步走出皇宫,先到堂子对祖先祭祀行礼。
堂子外排列护军八纛,仪仗队“呜呜”的吹着海螺角和蒙古大号,仪式显得十分的庄重和威严。
祭祀毕,皇太极从堂子里出来,向天行三跪九叩首礼。
然后,来到城西演武场,上了台子,看着台下列队整齐的出征将士,大声问道:“我说的话,你等都记住了吗?”
“臣牢记在心,无所忘也!”阿济格等高声回答。
看着台下雄壮威武的大清军队,皇太极意气风发,想到那羸弱而庞大的大明那锦绣的万里江山,他热血沸腾,高声道:“出发。”
三声炮响,大军起行,队伍如一条彩色长龙快速的向西边而去。
八百里伏牛山,位于hn省西南部,为西北――东南走向,东西绵延八百余里,宽约40~70公里,形如卧牛,故称伏牛山。
它东南与南阳的桐柏山相接,为秦岭东段的支脉。伏牛山脉规模巨大,山势异常高峻雄伟,海拔1,000公尺左右,三大主峰分别为鸡角尖、玉皇顶、老君山,其中鸡角尖的海拔22225米,是伏牛山最高峰。伏牛山脉东南段在玉皇顶以东的主脊分为两支。北支沿nz县与z县ls县交界地带,呈东西方向一直延伸到方城缺口,长达100余公里。突出的成锯齿状的山脊海拔多在1100米以上,其中高者可达2000米左右。
自崇祯九年二月,由于在江淮地区作战不利,高迎祥率部西返hn屯聚在登封的ls县和nz县交界处密林中,至今已有两个多月了。
这里森林茂密,气候多变,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是个极好的藏身地。
“闯王,这中原地区有卢象升坐镇,我们还是到别处发展吧……”闯塌天刘国能对一个白袍白巾的中年壮汉说道。
刘国能是sx延安人,绰号闯塌天,明末农民军首领,投降后效忠于朝廷。
中年壮汉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黝黑的四方脸,额头很宽,下颏浑圆,一脸浓密的胡须,四肢粗长有力,两条手臂上,发达的肌肉一块块的鼓出着,样子十分的彪悍,一双大眼精光灼灼,顾盼间,杀气逼人。
他就是号称闯王的高迎祥。高迎祥是明末农民军领袖,sx安塞人,曾以贩马为业,善骑射,膂力过人。
崇祯元年(1628年)率众起事,自称闯王,上阵时白袍白巾,身先士卒。
后入为王自用“三十六营”主要将领之一。王自用死后自立,荥阳大会后为十三家七十二营之首。崇祯九年(1636年)率军出汉中,谋攻西安,至黑水峪(今sx周至)遭孙传庭伏击,战败被俘而死。
哈哈一笑,高迎祥大声道:“国能兄弟,你忘了你的名号了吗?你可是闯塌天,连天都敢闯塌,还怕他一个卢象升?”
尴尬的一笑,刘国能说道:“大哥,再能闯的人,也怕见阎王,这卢象升可是号称卢阎王啊,难道你不记得崇祯六年我们在sx冷水村和卢象升的大战了……”
说起此战,刘国能至今还有些心有余悸。
此役异常凶险,卢象升一马当先率军破敌,将农民军逼至山崖,农民军用冷箭射伤卢象升额头,卢象升抹着满脸血提刀带头冲锋,终把这股农民军击溃,此役大破农民军数万人。
此战得胜后,卢象升有了一个绰号“卢阎王”
听了刘国能得话,蝎子块拓养坤也说道:“******,****的那卢象升就是个疯子,谁碰见谁倒霉。”
卢象升的玩命和天雄军的悍勇,让他也是胆寒。
崇祯六年在sx冷水村的战斗,拓养坤也参加了,卢象升率天雄军不要命的冲杀,杀得尸横遍野。此战得胜后,这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被命名为“天雄军”。
看了两人一眼,高迎祥笑着道:“两位兄弟说的不错,卢阎王是不好斗,但是我们作战失利,也需要找个地方修整补充一段时间,也利再战,hn这里饥民多,有利于我们扩充兵力,等我们实力再恢复一些,就去别处发展。”
听了他的话,闯塌天和蝎子块仔细想了想,感觉有道理,也就没再说话。
南阳古称宛,位于hn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
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初设置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南阳已成为全国八大都会之一,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故有“南都”、“帝乡”之称。
大明总理六省军务大臣的剿匪行辕就设置在此。
这天中午,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正站在墙壁上挂着的地图边沉思,此人身材削廋挺拔,皮肤白皙,五官端正,浓黑的眉毛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闪射着睿智的光芒。
“这高迎祥到底躲在那里呢?”他自言自语着。
………………………………
第六十四章 高迎祥兵败
此人就是大明总理六省军务大臣卢象升。
卢象升,大明南直隶常州宜兴人,字建斗,号九台。汉族,明末著名将领、民族英雄。祖父为知县,父为秀才。
他幼时潜心经史,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后任大名知府。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军入关,兵逼京师(今bj他募兵万人入卫。次年,进右参政,受命整治大名(今属hb广平(今hb永年)、顺德(今hb邢台)三府兵备,所部号称“天雄军”。
崇祯六年起,他开始参与镇压高迎祥、李自成等部农民起义军,他虽然是江南的文人,但喜习骑射,天赋异禀,有超人的武艺。
他善于驭下,和士兵同甘共苦,一起冲锋陷阵。士兵愿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