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隋第三世-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如果继续使用各种魔改之名,到一两代人过后,谁还会得骁果军?军人又该信仰什么?坚守什么?又该拿哪支军队为膜拜图腾?

    “大业九年,武帝圣人诏征天下数十万禁兵集中涿郡,然这些禁兵将领轻慢自大,甚至连圣命都置若罔闻,武帝怒而募集普通士卒和民夫,是为骁果!仅只训练一月,武帝亲率十万骁果,将七十万禁兵打得落花流水!是役,骁果军一战成名!在之后的第二次高句丽大战中,遭遇大暴雨,禁兵屡战屡败,士气萎靡,骁果军则进展迅速,屡战屡胜;雁门之战时,三万骁果向四十万突厥兵发起死亡决战,一日九胜……那一战,只杀得突厥贼兵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那两万名弟兄却也无一生还,更无一人投降!始终不负‘骁勇果毅’之志”厉飞握着拳头重重一挥,满是屈辱的说道:“但是……这样一支英雄之师,却被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和司马德戡这些混蛋玷污了。”

    “凤凰浴火,才能重生!只要骁果军还在,早已死去的叛徒玷污不了骁果军的忠诚、辉煌、英武!叛徒的存在,更能体现出骁果军英勇善战之名、拳拳忠诚之心、不死不休的报国之志。”杨侗微笑道。

    厉飞看着杨侗脸上的微笑,狂喜道:“殿下打算为骁果军正名?”

    “对!”杨侗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说道:“我所统御的五军,除了玄甲军依旧用现在的番号,其余四军重新使用骁果军之名,以骁果军第一军、骁果军第二军、骁果军第三军、骁果军第四……以区分!等天下一统,就用骁果军十二军取代十二卫。”

    “厉飞多谢殿下。”厉飞激动万分。

    “也是见到了你,我才想到了这些!叛徒已经覆灭了,骁果军之名也到恢复之时了。”杨侗笑着说道。

    众人说说谈谈,时间很快就到了深夜。

    “砰砰砰砰!”

    忽如其来的一阵叩门之声,在宁静的夜色中格外洪亮。玄甲军将士顿时严肃了起来,右手已经迅速握住刀柄,罗士信和程咬金更是浑身绷紧。

    厉飞也跳将了起来,深夜敲人门,感觉有些不寻常了。

    “不用这么紧张!”

    杨侗一脸舒适放松的神态,冀州是他的第一块地盘,拱卫邺城所在的魏郡的汲郡、武阳、清河、武安、上党、长平、河内七郡是大隋重点整治和防御的外围,文武官吏皆是忠诚有才干的出色人物,吏治、治安、防御也是大隋最好的地方。如果在大隋核心地带还被人刺杀,死了也是活该。

    “有人吗?游方郎中途经宝地,能否借宿一宿?”一道苍劲洪亮的声音突然响起。

    “阿虎,让他去你家住宿一晚。”听到这话,松了口气的厉飞立刻守在外围的一名村民吩咐。

    若平时也就算了,但今天有殿下再此,怎么能够让一个陌生人住进来?今夜他还要带着村中青年守住数百米外呢,若非时间不允许,他还要把自家围上一道防御。

    “是!”青年阿虎应了下来。

    “等等!”就在阿虎准备出去的时候,杨侗阻止道。

    “殿下……”厉飞疑惑的看了杨侗一眼。

    “都是深夜了,大家也都睡了,又何必劳师动众的?这位游方郎中估计是看到你家还亮着灯才来的,让他住进来吧。”杨侗微笑道。

    “可!”厉飞担忧道。

    “咱们君臣还在洛阳的时候,军心民心一片涣散,最后还不是把几十万瓦岗军打没了?到了冀州以后,我们哪一战不是以少胜多?游方郎中游走在偏僻山村之中,他们救死扶伤、活人无数,是最值得敬重的职业之一。而且他只是一个人而已,不必太过担心了,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喏!”

    厉飞苦笑了一声:“阿虎,你去看看,要是超过三人,先回来禀告。”

    “诺!”

    不久后,阿虎带着一名中年人走了进来。

    此人红光满面,二目炯炯有神,烁烁放光,背不陀腰不弯,走起路来快若流星,可往哪一站,却又是不动如山,好似苍松赫柏,好一幅仙风道骨的神仙人物!中年人看了在堂众人一眼后,眼神微微一缩,便很快就收敛了下来,向着主位上的杨侗施礼道:“在下错过了时间,无法赶到汤阴县,冒昧打扰了。”

    “先生不必客气!这出门在外难免遇到这种麻烦之处!”杨侗见他有些警惕,指着厉飞解释道:“我们是大隋军人,路过这里,便过来看看我们这位战友,而我是厉兄弟的上官,先生不用担心。若不嫌弃的话,一起饮用如何?”

    “不了、不了,有个落脚之处就好了。”中年人看了看厉飞空荡荡的左臂,又见杨侗随行之人虽然煞气腾腾,但英武不凡、气度恢弘,没有匪徒的恶态,也便放下心来。

    这边话音未落,在菜肴香气的诱惑下,他的肚子不争气的咕咕叫了起来。

    众人都笑出声来。

    这名中年也很是尴尬的讪笑。

    “阿虎,添副碗筷,你们也找个地方吃饭吧。”杨侗笑道。

    “喏!”

    “如此,就不客气了。”中年人感激入坐。

    “本该如此!”杨侗见他脸上有着倦容和浓浓焦虑之情,好奇道:“看先生面带焦虑,莫非遇到了烦心之事?”说着举杯向他敬了一杯。

    中年人饮尽了杯中酒,放下了酒杯,叹了口气道:“我在邺城听说渤海郡接纳了四五十万青州灾民,而且还是集中安置。”

    “确实如此,我们刚刚从渤海滳河县来的。情况下先生说的一样。”杨侗笑道。

    “这可遭了!”

    “先生此话怎讲?”

    “自古以来的灾民衣服不洗、被褥不洗、澡也不洗,而且就地拉撒,使得整个安置点垃圾成堆、臭气冲天!这种地方,向来是瘟疫猖獗之所,如今天气又开始热了!我很担心爆发瘟疫。”中年人忧心忡忡的说道:“瘟疫一起,对这天下绝对是一场灾难!所以,我要赶着去渤海郡,和当地官员说明情况。”

    众人闻言大惊,脸色也有些苍白了起来

    瘟疫这种反人类的病情,别说在这个医学落后的大隋,便是到了科技发达、医学日新月异的21世纪,也同样是一个致命的棘手问题。

    这玩意真不是闹着玩的,一场瘟疫如果在大隋之地蔓延开的话,对这个蒸蒸日上的政权绝对是毁灭性的打击。

    “将军气度不凡,随从皆是精锐壮士,想必在军中地位不低,还请将军向朝廷汇报此事,及早防御,免去这一场灾难的发生。”

    “敢问先生如何称呼?”杨侗谨慎的问了一句。

    中年人心神不定的说道:“草民孙思邈。”

    “你是孙思邈?”

    杨侗大是意外的叫了一声。古代的最有名的神医只有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寥寥几人,但是在杨侗心中地位最高的无疑是写了《伤寒杂病论》的张仲景、《千金方》的孙思邈、《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因为他们对医学的影响,绝不是扁鹊、华佗比得上的。

    眼前这位孙思邈,可是号称‘药王’的神医呢,他是继医圣张仲景之后,第一个全面系统研究中医的先驱,为中医发展建树立不可磨灭的功德,是我国医德思想创始人,被西方尊称为“医学论之父”。

    “正是草民,将军知道草民?”孙思邈奇怪的看了杨侗一眼。

    “知道!”杨侗胡扯道:“军中有个兄弟曾经得到孙先生救治,一直感恩在心。”

    孙思邈点了点头,也没有置疑杨侗的话,他救的人多了,也记不清谁是谁,他现在只关心瘟疫之事,急着叮嘱道:“请将军务必放在心上。”

    杨侗点了点头,问道:“那要如何防御呢?”

    “疏散人群、尸体掩埋、强制灾民清洁衣物被褥和洗澡、居住帐篷注意通风,建立足够茅厕……”

    孙思邈越说大家神色越是轻松,当他一口气说了百来种防御措施的时候,大家已经笑了起来。

    孙思邈愕然道:“难道我说错了?”

    “孙先生没说错,我们已经这么做了,大可放心。”

    “此言当真?”孙思邈严肃道。

    杨侗闻言,肃然起敬道:“您放心,我杨侗不会拿大隋百姓的性命开玩笑。”

    “呃……”孙思邈闻言,呆滞片刻之后,连忙起身行礼,“草民拜见秦王殿下。”

    他不认为有人敢在邺城眼皮底下,冒充杨侗。

    “先生多礼了,您之高义,我杨侗万分佩服,敬您一杯!”

    “谢殿下。”

    饭后!

    杨侗与孙思邈接着闲聊。

    “据说先生行医天下,专门跑到偏远的地方研究药性、药理,以破解各种疑难杂症怪病奇病为生平志向。怎么出现在邺城了呢?”

    杨侗也有些汗颜!

    这话问得,好像人家孙思邈活该当野人一般。

    “我确实研究各种药理,可是说要破解完天下疑难杂症却是万万不能,人就这么几十年,而疑难杂症却多不胜多,这绝不是一个人破得完的。我游走天下这么多年,主要是和各地名医相互学习。”孙思邈说到这里,叹息一声道:“可惜愿以秘技示人者,实在太少太少了。我听说邺城藏书无数,便专程去阅读,希望得到一些启示,可惜图书馆里的书籍,只是记载些常见病症方子,而且很少,着实让人遗憾。”

    杨侗心头一动,笑着说道:“我大隋王朝文武二帝极为重视文化、文教事业,洛阳观文殿书籍最多的时有37万卷,77000多类的图书,为免这些书籍毁于战火,我离开洛阳时索性将观文殿搬空,如今都放在神武宫藏书阁!各种医学书籍多不数胜,只不过搬迁的时候很匆促,全都乱套了,无法完整印刷,而且太过深奥的知识印刷了也没几人看懂,所以只印制常见的疾病和医治方法。医书比较偏门,没有专人保养,竹简生虫、书籍被老鼠啃掉的很多。”

    “暴殄天物!”孙思邈一脸肉疼、痛惜。

    “我也知道暴殄天物!”杨侗看向孙思邈,想了想,道:“先生可知清华学宫。”

    “听过一些!听说还有‘百家学宫’的雅号。”孙思邈不解的看向杨侗,不明白他为何有此一问。

    杨侗闻言,怔了一下,不过‘百家学宫’这雅号挺贴切的,说道:“我欲在清华学宫设立医学院,若先生答应在医学院任教,先生可以在神武宫藏书阁来去自如。”

    “这……”孙思邈有些为难,他的目标是悬壶济世,而非为一家一姓服务。

    “我亦知道先生之志…但是先生可曾想过,纵然先生医术冠绝天下,但先生仍旧只是一个人,一个人一辈子又能救得了几个人?若先生能将一身所学发扬光大,将来会有十个孙思邈、千百个孙思邈去救济世人,这份功德绝非一人之力可比。”杨侗目光看向孙思邈,诚恳道:“我不会占用先生太多时间,三五年后,先生也应该吸引完藏书阁医书的知识了,到时候,先生即使不愿走,我都要把先生轰走。”

    孙思邈又是一阵错愕。

    “这也是从御医身上得到的感触。”杨侗笑着说道:“御医服务于皇亲贵胄、达官贵族!不管大病小病皆以昂贵珍贵药材医治,天天吃些大补之物,自然药到病除!也因此,御医们再无创新,甚至有想法也不敢用。所以,与其说御医医术高明,还不如说药材神效,如果研究不出最廉价的药物,医家始终只是为权贵人家服务,百姓生病了只能坐以待毙!我希望先生研究完古人的医术成果后,继续行医天下,在行医途中改进各种药方,最终,让天下百姓治得起病、吃得起药!让医术不再是权贵人家的专用。”

    孙思邈精神一震,眼中闪着浓浓的敬意,感动道:“殿下心怀天下,孙思邈佩服,也愿为天下苍生尽一份绵力。”

    “是我要感谢先生才是!”杨侗苦笑了一声,感触颇深的说道:“我发现这天下最可怕的不是病,而是穷,昂贵的医药费用令穷苦百姓望而却步,小病挺成大病!大病只能等死。但任何一代帝王都做不到人人富有天下,所以,只能从药材这边作文章,希望我杨侗在世之日,能够把就医成本从百贯降到一贯、百钱、十钱、一钱,这样就人人有病能治,有药可食了!要做到这一步,就需要孙先生这样的仁医,去寻找替代奢侈昂贵药材的普通药材。如果普通草芥可以取代人参、灵芝、何首乌、龙涎香、麝香、熊胆、穿山甲这些东西的药性,那才是天下大幸。”

    “但一人、一代人……在各种恶疾面前终究太过渺小,先生就一个人,纵有在大的本事,也无法让天下百姓脱离疾病之苦,因此,我才希望先生进入清华学宫任教,为这一项事业传播火种!一个人不行就培养百人、千人……万万人,一代不行,那就十代、百代、千代!只要整个民族世世世代代都有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那就有希望。”

    “求贤若渴”这个词汇在古代用得相当广泛,但这里的‘才’,通常是军事、内政、勇猛、纵横等方面的人才

    医家在先秦诸子百家时期也有一席之地,只是随着秦始皇一统天下,汉武帝独尊儒术,医家地位被削弱,在乱世时期,诸侯对医家的需求远不如工匠,杨侗绝对是这时代第一个提出构建医学院、研发廉价药物的诸侯!这是因为他知道就医难的问题自古皆然,哪怕到二十一世纪了,只要直系亲属中的某一人遇到恶疾,那么这一个家庭差不多就毁了。

    听到这一番话,孙思邈精神身子剧烈震颤,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深深的施了一礼。

    ……

    (二合一的大章:多谢诸位兄弟姐妹长期以来的支持!订阅的成绩很不理想,恳请大家支持正版!有月票、推荐的兄弟请投向本书,收藏也是难得的支持,拜托了!万分谢谢)

    顶点


………………………………

第275章:李渊施压

    “第六次高句丽战争”爆发得太快,当诸侯们刚刚得知高句丽准备攻打旅顺郡,战事已经差不多结束了。杨侗更是对高句丽形成了碾压的态势,逼令高句丽君臣承认大隋有权对故汉领土的继承。

    战争远离中原,诸侯们无法得到第一手信息,可是当杨侗凯旋归来时,前后不到三个月,这还包括了善后的工作,进展之迅速,大隋兵锋之猛,足以让天下诸侯吃惊。当他们回顾杨侗发家的战史时,莫不惊骇的发现,杨侗所打的每一场战争,没一场超过三个月时间,深得兵法‘其疾如风、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动如雷震’的要旨。

    而这!

    也给许多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比如说关中李渊,本打算在杨侗陷入高句丽这个战争泥淖时,西克河西、南打萧铣,但万万也没想到,令杨广沉沙折戟多次的高句丽面对杨侗的时候,居然这么不经打、这么没出息。不仅拖不住杨侗一年半载,还又一次成就了前者的赫赫声威。

    帝王的压力,自然会层层施压下去,当到达前线主帅李世民手中的时候,已是两天之后。

    这一天傍晚,李渊的圣旨到了浇河郡与西平郡之交的化隆城下、唐军中军大帐。

    诸将见到李世民脸色难看,纷纷询问。

    “杨侗的高句丽之战,已经脱离了预期!四战,他只打四场战役,就歼灭高句丽水陆大军近二十万人,并纵兵屠了平壤城,所用时间不到半个月。隋朝的辽东战役已经结束,其最精锐的五军已经回归!父皇要求我们半个月内以大胜结束这场战争,全力备战隋朝。”

    杨侗的名头如同一座大山一样压得大家喘不过气来,并州失守以后,雍州大半瞬间落到了大隋之手,而凉州这一边,武威隋军同样占据了许多战略要地,对关中已经形成了三面合围之势,关中四塞,已经完全保不住关中的安全了,唐军本就畏隋如虎,如今又恰好遇到百年难遇的大灾,更是人心惶惶。

    面对整个大隋来犯的压力,李世民真不知关中能不能撑到他拿下凉州那一天,现在他只能速战速决,用人命填也要把薛梁联军歼灭。如果自己再被拖在这里,而隋军又大举进攻的话,那整个关中乃到李唐就全完了。

    念及于此,李世民心中突然泛起一股阴霾。

    “薛梁联军因我大唐的威胁才结盟一处,要打一放一,行以离间之计。”元帅府司马殷开山建议道。

    “计是好计!”李世民苦笑道:“可是给我们运作的时间不足了。自明日清晨,兵分四队,给我强攻化隆城!我就不信找不掉薛梁联军。”

    “喏!”

    ……

    ‘咚!咚!咚!’的战鼓之音山崩地裂般的响了起来,低沉的号角也在响彻大地,三万唐军手执盾牌,扛着百架登城梯,拖拽着几十架井阑、投石车,俨如潮水般涌来扑向了化隆城,个个奋勇争先,喊杀声震天。

    翌日清晨,天地还笼罩在浓浓的白雾之中,但唐军却已发起强攻。城头上的薛梁联军顿时骚动了起来。

    距离城墙还有百十步远时,十几架投石车终于停了下来。

    整齐划一的号子声中,一队队的唐军猛然发力,使劲下拽,霎那之间,十几根巨大的甩臂向空中弹起,通过铁索连在甩臂远端的吊篮呼啸着抛向空中,在上升到最高点之后,吊篮里的巨石向化隆城头滚滚地砸了下来,守军顿时骚乱了起来,一个个四处走避,互相拥挤之下,好几名守军被挤下城头摔死。

    不过,这些守军惊慌归惊慌,却没人溜下城头逃跑。

    守将李正宝警兆忽起,猛然抬头之间,只见一块巨石正向他呼啸而下。

    李正宝猛然一个闪身,一块足有四五百斤重的巨石狠狠砸落在了他的身边,伴随着“轰”的一声巨响,几名守军被震得飞起。

    片刻后烟尘消散,只见城头被砸出了一个巨大缺口,原本守在李正宝身边的守军,不是被震得摔下了城墙,就是灰头土脸变成了土人,有两个最倒霉的,直接被砸成了肉泥。好在其余的十几块巨石都砸偏了。

    一轮过后,唐军装完了巨石的投石机再次发威,不过声势虽然吓人,但砸中城头的巨石却少之又少。

    直到井阑接近城墙,投石机才停止发射。当笼罩城头的烟尘散尽,缩在垛堞后面的守军才惶惶如惊弓之鸟的站了出来!

    不过,李正宝的六千嫡系却镇定如恒,并没有因为唐军投石车的打击而有所惧,更没有因为井阑的靠近而惊慌失措,只是静静地守在城头,等待唐军前来夺城。

    当唐军来到城下,李正宝狠狠的下令道:“放箭。”

    守候在城墙上的精锐守军用力弯弓射出,冰冷的箭雨立刻一簇簇地攒落在唐军头顶之上空,尽管有盾牌遮挡,但依然有大片唐军被射倒,只是军队太密集,箭矢威力不足,无数架城梯搭城头,铁钩钩住墙垛,一万余唐军开始向上攀登进攻,大石和木头如冰雹铺天盖地砸下,一串串的唐军被砸中,惨叫着从空中滚落在地,但又不断有新的敌军登城冲击。

    城下唐军用箭掩护登城将士,箭密集如网,向城上守军射去,城上守军开始出现伤亡,上千人被箭射中,联军被压在女墙后,抬不起头来,只能用盾牌掩护,向两边放箭。

    李正宝冷冷一笑:“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将火油抬上来!”

    “诺!”

    只见一锅锅已经烧得滚沸的火油抬上前来,慢慢来到城头之后,立刻向着拥挤在城楼下地唐军倾泄而下,滚烫油汁透过盾牌、铁甲的掩护浸透肌肤时,足以令意志最为勇敢的士兵崩溃。

    下一刻。数十支火箭从城楼上残忍地攒落下来,四溅的火油熊熊燃烧起来,烈焰很快便将百余名唐军彻底吞噬!发出了凄厉地哀嚎、拼命四下翻滚。

    “洒上沙土,继续攻城!”李世民对惨列的一幕置若罔闻,下达了新的命令。

    “喏!”

    ……

    一天,很快在疯狂的杀戮中过去了。

    城头上,到处是滚木、擂石以及折断的刀枪剑戟,垛堞、马道还有女墙上都是斑驳的血迹,有些血迹已经干涸,有些却仍然鲜红一片,一切的一切都在昭示这一天内无比惨烈的厮杀,显然,夺城之战已经日趋白热化!

    守军横七竖八躺满了一地,唐军的攻城战一直持续到了深夜,直到子夜过后才终于退回大营,唐军退走之后,绝大多数守军便倒在地上睡着了。

    李正宝站在破破烂烂的城墙边,手持着一把崩了无数道口子的模刀,望着死伤惨重的军队,眼神闪烁丝丝的悲伤,这才是第一天,就打成这样,他们还能赢吗?就算赢了,身在大隋和李唐夹缝中的薛梁联军又能坚守多久?

    投降异族?李正宝真的不愿。

    “禀将军,唐军今天似乎并不急于进攻。”

    听着斥候的汇报,李正宝看向了城外的唐军,眉头紧锁了起来!李世民这是什么意思,凭着震撼人心的恐怖飞石和巨大兵力,完全可以继续进攻啊!

    “将军!”这时,几名校尉来到了李正宝的身后。

    “我军损失如何?”李正宝关心的问道。

    “死伤大约两千五百多人,我军士气极度低迷,哪怕我们金钱、战功鼓励,效果也相当微弱。怕是坚守不了两天了。”一名校尉的脸色难看的汇报道。

    “那李唐的军队呢?”

    “据估计,约有三千左右。”校尉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其他几人也面带迷茫与紧张。

    “怎么会这样?”李正宝浑身一震,攻守双方居然是一比一,那所谓五倍而攻城,到了他们这里一点用都没有,这仗还怎么打。

    “主要是飞石太吓人了,士兵们都怕了,而且李唐军队不论是人数、装备、士气都超过我军,如今我军士气萎靡,我们估计坚持不了多久两天了,我们是否要像大王求援?”

    李正宝苦笑了一下,道:“大王的确有两万多人,但那是他的嫡系,是他宝贝和命根子,他是不会派来驰援我们的……”

    李正宝是梁师都麾下的一员大将,地位不凡,是仅次于大将军梁洛仁的存在。

    “将军!要不,我们降了唐军算了!”一个名叫牛童的将军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就算再短视的人也都意识到如此下去的话,连苟延残喘都喘不了了,几乎没有人再看好梁师都的未来。

    所谓离去择木而息,指的就是这时候。

    李正宝麾下的赵飞扬、牛童几位梁师都将领都有了这种心思,打算为自己谋取后路,大家都不想成为梁师都的炮灰了。

    “将军,再这样下去,我们大家必死无疑。如果大王能够公平一点,大家死了也无所谓,可他贪生怕死,这样的人哪是值得我们效死的明主啊?”赵飞扬眼中顿时闪过一丝愤然,但很快又隐藏起来,现在还需要看李正宝的态度,不敢说得太多。

    “启禀将军!大王让你务必守住化隆城,至少要坚守半个月。”一名骑兵传来了梁师都的命令。

    此言一出,一众将军差点骂娘了起来,坚守半个月?他们这里连半天都难。

    ……

    (我仔细的看了一下各章的订阅量,发现一个超级有趣的现象,就是‘萧后劝进’这一章的订阅量最高……是均订的六倍多。如果均订到这个数,我做梦都会笑醒。。。。朋友们,你们的思想实在太那啥了!!是不是呢?哈哈哈哈!)

    顶点


………………………………

第276章:谢幕

    与此同时,在西平郡湟水县城内,一座占地极广,仆役成群,奢华无比的巨大府宅当中笙歌漫舞,娇笑声声,不时可以听见梁师都狂放的大笑声传来,卫士纷纷皱眉,都为主上的的颓废感到无能为力。

    而在此时,将士们也会偶尔听到一些悲伤地歌曲,那是悼念亡者的声音,渐渐地,梁师都感觉娇美舞女的歌声慢慢的有些变了味道。仿佛为自己临死前唱一出哀歌似的。

    算起来,从他杀死朔方郡丞唐世宗,自称大丞相开始到现在,也不过只是两年多时间,但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就像做了一遍过山车一般,一下子成为雄霸整个雍北的诸侯,只差一步,他就能够打下长安,坐拥关中,坐看关东诸侯混战。但他很快就被打落到了谷底。原本该是向着自己的局势,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悄无声息的发生了逆转。

    梁师都仔细想了想,恐怕要从隋军在马邑歼灭始毕可汗数十万大军开始算起,他效忠的始毕可汗死在马邑之后,突厥一分为四,内讧不休,再过不了多久,隋朝的李靖便攻入雍北,短短半个月的时间,他梁师都一下子就灵武、盐川、雕阴、延安四郡,接着是十万大军围困朔方城,最后他如隋军之愿,以朔方郡换取了和平南下弘化的条件,虽说隋军给了他一个安定郡,但他实际上失去了大半的领地,只有平凉、弘化、安定三郡。

    紧接着,他又用平凉、弘化和隋军换了金城、枹罕、浇河、西平四郡。

    本以为脱离了隋朝的包围就是海阔天空了,他甚至想据此四郡,仗大自己后再与隋朝拼死一搏,与薛氏兄弟结盟以后,他甚至招来了吐谷浑人,十万大军的气焰何等嚣张?

    只是这短暂的复兴,并没给他带来实质性好处,才刚刚安顿了下来,李世民的唐军又来了,招来的吐谷浑人现在唐军打残了,金城、枹罕、浇河三个郡也丢了,那逃回西海的薛氏兄弟会是什么结果,梁师都已经懒得去关心了。

    自己这边原本还聚起了五万大军,但前线的屡屡失败,一下子又缩水了一大半,如今梁师都也只能带着两万士气萎靡的梁军困兽湟水,任由那绝望一点点逼近,他却没有丝毫办法。

    昔日占地七郡,拥兵二十万,外有突厥强援,虽不能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但放眼天下,绝对是排的上号强大诸侯一枚。

    可如今手下战将死的死降的降,身边剩下的也只有自己的兄弟梁洛仁和冯端了,败亡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想到惨淡前景,梁师都悠悠的叹了口气,感受风中吹来的丝丝凉意,梁师都眼中闪过一抹冷厉的神色。

    自己绝对不能坐以待毙,破城之日,其他人可活,但身为王者的自己绝无幸理,李世民不会放过自己,李渊更也没放过自己的理由,他还不想死,必须想到条活路!

    梁师都挥退一众舞女,冷着脸来回踱步,双目中不时闪过一抹阴冷光芒,困守孤城绝不可行,留在湟水是死路一条。所以他必须走,至于去哪里……

    关中是李唐的天下,至于雍北,梁师都连想都没想,隋军不是他这支残兵败将能染指的,现在看来也只能去李轨的地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