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隋第三世-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先生叹了口气,拱手道:“好教将军得知,其实东主把钱放在这里,就是打算退还回去的,只是不知外面的人各自买了多少米,着实不知从何还起。您看……”他将账册递给了沈光,道:“这是我们刚刚核算出来的账目,超过斗米三十钱的钱全在这儿了。”

    王东主连声道:“对,对,对!我知道错了,我准备一钱不少的退还回去。”

    沈光看了气度不凡的杜先生一眼,目光一亮道:“请问先生如何称呼?”

    杜先生道:“在下杜如晦!”

    沈光皱眉道:“杜如晦?杜克明?”

    杜如晦惊讶道:“将军知道在下?”

    “房尚书说你有王佐之才。”

    杜如晦谦虚道:“不敢当!”

    沈光奇道:“房尚书对先生推崇倍至,先生怎么不去找房尚书,而这儿当了一个账房?”

    杜如晦苦笑道:“在河南郡遇到了乱兵,被抢了精光!若非东主仗义出手,并收留杜某一家,小儿早已病逝。”

    沈光恍然点头,索性与杜如晦交流道:“我这次来,是希望你们能告诉我涨价的真实原因?还请先生配合。”

    杜如晦道:“从哪家开始涨价我们也不太清楚,但昨天粮行内传出一个消息,让大家全乱了套,有几家小粮行率先涨价,我们也只好跟上。”

    “什么消息?是突厥大举南侵吗?”

    杜如晦摇头道:“是李唐与吐谷浑结盟,关内道两面受敌,大隋全军溃败,段德操、王伏宝将军和六万大军在金城郡全部阵亡,关内道全部失守。”

    沈光愣住了,如今正是大隋与李唐再次对峙的时期,这个谣言真真假假的混在了一起,而且时机非常巧妙!殿下他们还以为是之前的两个流言造成粮价暴涨呢。

    更重要是,传播谣言的人怎会知道段德操、王伏宝在金城郡?沈光立刻判断到这不是普通谣言,而是敌对势力刻意制造恐慌,企图引发邺城动荡,从而达成某种不可告人的秘密。赶紧问道:“杜先生,我应该怎么查到这个消息源头,又从何处着手?”

    杜如晦道:“如果我们提供线索,沈将军能将外面的百姓赶走吗?”

    “这是先生的条件?”

    “我们想退钱,可是无从而退。若是有人胡乱报上一千贯的数目,东主全部家当都还不起。”

    沈光看了瘫坐在地的王东主一眼,又问道:“先生可有主意?”

    杜如晦道:“在下打算请东主对外面的百姓一一登记,然后和粮铺记录核对,如果核对上,那把超出斗米三十钱的部分钱财一一补还。”

    沈光笑问道:“如果百姓还是无理取闹呢?”

    杜如晦道:“在下想请将军手下在一边维持秩序。”

    “请将军可怜可怜小人一家老小。”杜如晦这个办法使王东主眼前一亮,他的粮袋都有店铺印记,而且五斗以上的购买都有记录,完全可以核对退货,他就怕一些人买官粮来他这里高价退货,如果有士兵维持秩序就没问题了。

    沈光看着挺着大肚子的王氏跪地痛哭,心头一软,“看在你媳妇有孕的份上,估且帮你一回,希望你吸取教训,不会再有下一次。”

    王东主大喜过望,起身行礼,“多谢将军,多谢将军!”

    沈光淡淡的说道:“说说你知道的情况吧。”

    王东主扶起了妻子,竹筒倒豆一般的说道:“沈将军不妨查查武州商行,我听隔壁的李家粮行的东主说过,我大隋兵败的消息就是从武州商行传出来的!突厥三十万大军南下的流言好像也是他们放出来。”

    “武州商行是做什么的?”

    “武州商行贩卖布匹!”

    “你们真悲哀,被人利用了都不知道,下回别那么愚蠢了。”

    “是是是!决不再犯。”王东主抹了一把汗水。

    沈光又对杜如晦道:“杜先生可愿与我一同去见房大人?”

    杜如晦道:“在下先帮东主处理完此间之事,自会登门造访。”

    “也好!”沈光点了点头,他吩咐手下协助王东主办理退粮事宜,自己立即返回神武宫汇报情况。

    ……

    “殿下,末将已经打听到了!一切流言都是武州商行散布的!很显然,武州商行是利用了米行东主贪婪之心,挑起了这一次涨价风波。”到了神武宫,沈光把他打探经过详细说了出来。

    杨恭仁眉头一皱,“武州商行,难道是李渊开的布商?”

    杨侗道:“何以见得?”

    杨恭仁道:“李唐自称是关内士族,是陇西李氏的一支,但实际大家都明白,他们的行礼是武川军镇的胡化汉人,这一点从李氏父子的相貌即可看出。而武州商行的‘州’字去掉三撇,就是一个‘川’字,武州商行,实际就是武川商行。而且李渊也有明显的动机,不过没有线索,光猜测没有意义。”

    沈光问道:“现在线索在手了,该怎么办,要不要把武州的人全部抓来审讯?”

    以沈光的风格,武州商行不是敌对势力的情报总部就是分支机构,为免夜长梦多,应当尽早拿下,但现在不是他说了算。

    杨恭仁沉思一会儿,沉吟道:“如果是我的话,我绝不会从总部散播消息,以免让对方一网打尽,所以,武州商行顶多只是一个点,他只是利用粮铺东主贪婪之心搅乱了整个邺城的粮价,所以不能贸然动手,以免打草惊蛇。”

    凌敬也是足智多谋之人,道:“那干脆从店外秘密抓他们掌柜好了,免得打草惊蛇。”

    沈光道:“那我今天晚上把相关的人统统抓捕。”

    “武州商行放出了这么多消息,不会没想到自身不会暴露。”杨侗目光扫了诸人一眼,缓缓的说道:“武州商行显然是所知不多的小角色,是对方故意送给我们的牺牲品。”

    凌敬也幡然醒悟,一拍脑门道:“是微臣失算了。”

    众人仔细一想,纷纷点头。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杨侗微微一笑:“派人到粮行中强行遣散闹事百姓,劝说粮行东家将多余的钱退还百姓,然后派人在暗中监视各家粮商动向,接着大张旗鼓的缉捕武州商行掌柜人等。同时,密切观察看热闹的人群,但凡神色有异者,立即派人跟踪。”

    杨恭仁神色一振:“殿下是说米行东主中潜伏着敌方势力?”

    “对的。”杨侗点头道:“武州商行显然不会留下什么有用的信息了,即使有信息,恐怕也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外围小角色,我们装成上当的样子,把这些人拿下以后就罢手。如此一来,则会让那些跳梁小丑以为我们满足上当了,从而放心大胆的行动、集结,以致露出狐狸尾巴。”

    杨侗转而向沈光道:“多找些机灵人手,在武州商行旁边盯着,等把事情给我闹大,默默的跟着可疑人选,这是一个机会,别把事情搞砸了。”

    “喏!”

    沈光凛然遵命。

    顶点


………………………………

第193章:除间行动(第四更求订阅)

    “这是散布谣言的敌对势力!里面所有人,一个也不准逃走。”

    邺城中市,几百名内卫军将武州商行团团围住,为首的是一名校尉,他率领着百名将士冲了进去,很快,里面就传来了一阵阵喊杀声和惨叫声,不过片刻,就见那名校尉大踏步走了出来,浑身尽是鲜血,在他身后的将士还拖着一个很胖的中年人和几个伙计打扮的人走了出来,还有不少将士拿着各种各样的文件。

    江流文具掌柜望着对面的布行,目光深处露出一丝悲哀来,忽然看见那名校尉走了过来,脸上顿时露出一丝恭敬来,拱手说道:“将军辛苦了。”

    校尉问道:“认识对面那人吗?”

    “认识,当然认识,他叫陆玄。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哪里不认识的道理,只是没想到他们是奸细。”江流文具掌柜苦笑道。

    “哼,这见知人知面不知心。都留意一些陌生人。”

    “是是是!”

    校尉走了,一家一户的上门询问。

    等军士走远,江流文具掌柜目光深处多了一抹担忧,他让一个伙计招呼着两名挑选文房四宝的客人,自己却是出了大门。

    两人客人相顾一眼,各挑一样东西,付账出门。

    到了黄昏时分,沈光再一次回到神武宫汇报进度。

    “殿下,诸位大人,武州商行名单上的三十七人,已经全部缉捕。”

    “一次性就给了我们三十七人,倒是舍得下成本。”杨侗微微一笑,道:“跟踪结果如何了?”

    沈光惊叹道:“殿下料事如神,全城一共有一百七十七家商铺有问题,兄弟们盯梢了半天,发现这些商铺的东主、掌柜先后去了天下酒坊、燕春酒楼、落霞酒肆、枫林阁等七个地方。”

    杨恭仁道:“看来这七个地方就是七个势力的情报总部了。”

    沈光问道:“要不要全部拿下?”

    “我们邺城从来没有打压过各方谍者,全城像是四面漏风的墙,所以,这些人才这么大意的集中,这次务必将对方一网打尽!”

    沈光拱手道:“还请殿下多派人手协助。”

    “我让玄甲军助你一臂之力。”杨侗将调兵令箭递了过去。

    ……

    天下酒坊位于邺城东城,占地面积三亩,楼高四层,地段不错,正对着东市大门,每天都有南来北往的客人进进出出,酒肆的菜系非常复杂,并非是单一的品味,符合各方来客的口味。

    掌柜姓武,是一个四十余岁的中年人,但客人们不会想到,这家酒肆李唐设立在邺城的情报总站,正如大隋在长安和洛阳也设有情报网一样,李渊同样在邺城、太原设立了情报点。

    李渊打生打死,才好不容易把薛举父子打爬,如愿的获得了河湟地区,但最后却为大隋做了嫁衣,让对方兵不血刃的夺走了最具战略价值和最富饶的金城、枹罕郡、西平郡、浇河郡,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他为了占据谈判的主动权,不惜牺牲一小部分谍才来散布谣言,目的自然是将整个大隋搅乱,大隋一乱,自然无法大举进军关中,到时候不管是谈判还是发生战争,他都多了一分胜算。

    当然,李渊也知道这种可能性不大,可但凡有一线希望,李渊都不想错过,而邺城和太原,乃至于整个并州的粮价暴涨风潮便是李渊情报点的得意之作。

    他们真真假假散布隋军兵败的消息,促使大隋粮食价格暴涨,引发了抢米风潮,若不是朝廷及时出手平抑粮价,极可能造成极为严重的社会动荡。

    三更时分,酒肆已经关门,但三楼一间宽敞的屋子依旧亮着灯,厚重窗帘放下,外面看不到屋内灯光。

    房内坐着三十多人,除了酒肆武士瞻外,其余的人既是各行各业的店铺东主,也是各个分支情报点的小头目。

    “邺城的粮价虽说是平息了,但武州商行和三十多个外围势力,已经满足了隋朝的味口,所以大家不用担心。”

    武士瞻看了大家一眼,道:“长安给我们的任务是极力在邺城传播突厥大军南下、太原失守、关内道失守的消息,同时说突厥和高句丽已经结盟,分别从东方、北方入冠隋朝,尽可能引发邺城的恐慌和动荡!”

    武士瞻是李唐应国公武士彟的族弟,是负责收集大隋一切情报的总指挥,武士瞻表面和气,笑容从不断绝,但为人心狠手辣,所以有个笑面虎的绰号。

    他的手下知道他狠毒,所以没有任何人敢反对他的意见。

    忽然,一楼传来了‘砰’的一声巨响,这是内卫的踹门声,在深夜中格外悠远。

    三楼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武士瞻等人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了何事,就在这时,三楼楼梯传来一声凄厉的惨叫声,这是放哨的人被杀了。

    房间里顿时乱成一团,武士瞻跳将起来,他第一个向门外奔去,一边跑一边交待道:“想办法冲出去!”

    他奔出了房门,咚咚咚的向四楼狂奔而上,他要毁掉藏在一间密室中的重要情报,他刚上四楼,数十名隋军士兵便冲上来了,正好和房间里跑出的一群小头目迎面相撞。

    大隋士兵同时举弩射去,箭密的弩箭集地射向十几步外的人群,只听一片惨叫声,七八人被射倒。

    剩下的人退回房间,用桌子将门抵住,在死亡的威胁下,他们一个个面目异常狰狞可怖。

    武士瞻跌跌撞撞地跑上四楼,在四楼尽头一间堆放杂物的小屋子里,武士瞻用力撞开墙上一扇伪装小门,杂物室内竟然还有一间密室。

    这间密室是他放置重要情报的地方,四周无窗,三面书架上摆满了收集到的各种情报。

    在一个角落里,堆放着十几只巨大的樟木箱子,里面放着他们的活动经费,以及打算用来收买大隋官员的名人字画、奇珍异宝,但此时武士瞻已经顾不上这批价值连城的珍宝了。

    他在黑暗中摸索着什么,楼下传来的惨叫声使他心慌意乱,怎么也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顿时急得满头大汗的大声咒骂,终于,他一把抓住了一个方方正正的铁盒,不料没抓牢,使得铁盒落在地上,里面的重要文书散落一地。

    武士瞻破口大骂,“我操他娘啊,真是越乱越出事!”

    他摸出火折子,用火石‘咔!咔!’打了两下,火星迸出,火折子点燃了,很快就找到几份文书。

    这都是最重要的情报,包括设在大隋各郡的分支机构,和收买到的隋朝官员记录,这些内容无论如何也不能落入隋军手中。

    他刚点燃一份名单,还来不及松气。一只大脚踩灭了火苗,眼前顿时变得一片黑暗。

    顶点


………………………………

第194章:留下把柄(五更)

    时间到了丑寅之交,整个神武宫一片寂静,只有一阵阵巡逻士兵不时在皇城巡视,如今宫中正大门神武门早已关闭,只有东门英武门还有开放着,这里也有重兵把守。

    皇城各省各部官邸一片漆黑,但宫城中的朝阳殿五楼依然灯光明亮,这让巡逻侍卫不敢大意,两百余人专门守在周围,在他们的记忆中,秦王殿下和各位大人好像从来没有呆到这么晚,难道今天出了事了?联想到城中的各种流言,众人神色更是严峻、愤怒。

    事实上,杨侗他们是在等候沈光、罗士信、牛进达、尉迟恭他们的消息,而且气氛十分轻松,商议的内容也与今晚的‘除间行动’无关,此时,他们商议的却是王家粮行账房先生杜如晦。

    “殿下,杜克明乃是我当年挚友,文帝时期,我二人相继被吏部选拔为候补官员,时任吏部侍郎高孝基赞扬克明,说他才思敏捷、务实果断。”房玄龄放下茶碗,兴致勃勃的介绍着。

    “才能如何?”杨恭仁笑问。

    “有经天纬地之才,其才能……”

    “好了!”杨侗揉了揉太阳穴道:“胜你十倍这种客套话就别说了,真有这样一个人的话,要么他是神仙,要么你是傻子!可我听说高孝基对你二人的评价是‘二贤当为兴王佐命,位极人臣……愿以子孙相托。’”

    “呃……”房玄龄尴尬一笑道:“原来殿下也知道!”

    杨侗诡异一笑,道:“众人都说高孝基生就一双慧眼,观人眉宇,预卜前程,无有不准。但我觉得在相人一道,我比他厉害多了!你们几人就不说了,李靖、秦琼、罗士信、裴行俨、牛进达、苏定方、尉迟恭、薛氏五兄弟、段德操等人,谁都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才?所以说识人之慧眼,非我莫属!”

    众人皆笑!

    但是顺着杨侗的话一想,却无不赞同!被杨侗挖掘出来的人,莫不是才华出众,这识人之能,杨侗绝对是冠绝当代。

    房玄龄道:“殿下,是怎么发现的?”

    杨侗自恋道:“天纵之才,你们没办法比的。”

    杨师道打趣道:“玄龄的才华那是没得说,连惧内也是超人一等。”

    房玄龄大汗!不过被打趣多了,他早拿脸不当脸了,得瑟道:“没有怕媳妇的男人,只有爱媳妇的男人。我用情专一、我乐意。”

    杨侗道:“当初金德曼朝拜时,那你为何目不转睛的盯着,恨不得一口将对方吞下似的。”

    房玄龄辩驳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那是对美的欣赏,与色无关。”

    杨师道鄙夷道:“有贼心没贼胆的家伙。”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杨侗笑道:“玄龄白天见了杜如晦,他愿不愿意为我大隋出力?”

    房玄龄道:“自士君王纳士有四道:一曰才,如秦皇汉武雄才大略,让麾下文武自愿效死;一曰仁,如汉之文景、大隋文帝,仁义爱民,仁义拥军,使天下归心;一曰名,如东汉袁绍之四世三公,令天下名门俯首称臣;一曰武,如霸王项羽,纵横天下无敌手,让人叹服;此之四道得其,便可割据一方。”

    “而对克明乃至天下英才来说,这四点殿下全部占据了:才,自荥阳击溃瓦岗军开始,殿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仁、殿下重律法、施仁政、爱百姓、惜军士,堪称仁者无敌;名,殿下乃是先帝孙儿,代表的是天下正统;武、殿下武艺盖世,若非万不得己,从不以武傲世、以武逞强,更多重谋。因此,对于确克明来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他来我大隋之后,考察了方方面面,他觉得殿下胸怀大志、仁义爱人、宽宏大量、霸气果决,具有雄主一切条件,且占天时、据地利、得人和,更代表着国家正统、民族大义,他日必能一统天下,所以,他早就归顺殿下了。”

    “说了这么多废话,人呢?”杨侗看着房玄龄,似笑非笑道。

    当年他刚收房玄龄的时候,就想通过房玄龄的关系,把杜如晦给拉拢过来,可房玄龄回绝了,他认为大才都有自己的思想主张,很难通过关系招揽到杜如晦,只有自己心服口服了,才会心甘情愿的拜主,此为君择臣,臣亦择主!想不到时隔两年,杜如晦果真是自己来了,这让杨侗有一种非常得意的感觉。

    房玄龄苦笑了一下,道:“殿下爱才让人佩服,但我大隋唯才是用、能者居上的用人之道早已深入人心,克明也有他自己的傲气,他不希望通过殿下的赏识,亦或是我的关系得到重用。他认为我大隋既然开科取士,那一切都应该按照规矩来,岂能因为他一人,而坏了规则?”

    “所以,他打算参与今年的科举?”

    “正是如此。克明希望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获得地位和认可,如他才能安心,其他士子也心服口服。”

    “那就把今年的科考提前到两个月后!”杨侗淡淡的说道,杜如晦是第一个看重自己而主动来投的人才,不是因为正统、也不是因为恩情、也不是因为地位,更不是大隋尚未分裂时以地位掠夺而来,这让他有一股成就感以外,还有一份深深的感动。

    “喏!”

    杨恭仁应了下来,大隋的科举是一年一次,不过在人才储备充足的情况下,要求却是越来越严、越来越高,取士的数量也在逐年下降。考试时间倒是没有固定,天下十二州中,大隋只有三州半的领土,两个月后开科取士,倒也不会仓促。

    这时,黑夜中隐隐传来了马蹄、马嘶声,是从英武门方向传来的,不久过后,一群人跟着侍卫走上了楼来。

    众人精神一振,看来‘除间行动’已经圆满结束了。

    来人越来越近,果然是沈光和罗士信、牛进达、尉迟恭,后面还有一群随从抬着几十只大大小小的箱子,很快便被这些箱子给堆满了一个角落。

    “参见殿下,诸位大人!”

    “免礼!”杨侗挥手让那些士兵退下,望着一脸兴奋的四将,笑着道:“哪来这么多收获?这里又是什么?”

    沈光上前,将一口箱子上的锁一刀劈断,然后顺势打开,琳琅满目的金银顿时便将整个大堂照得金灿灿的一片,各种璀璨的光华晃花了人眼。

    罗士信等人也依样而为,大家定睛一看,只见每口箱子满是珠翠,玉饰金银不计其数。这还不算什么,另一口更大的箱子也被罗士信一刀劈开,里面的珠翠品相更加华美珍贵。

    杨恭仁拾取一方翡翠观看,放回以后,又检查了几样,然后沉声:“殿下,这都是宫廷之物,就算花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可见,这不是来自李渊,就是李密,估计是用来收买贪婪官吏用的。”

    沈光赞道:“杨大人目光过人,这一箱来自天下酒肆,那是李渊的情报总部!天下酒坊、燕春酒楼、落霞酒肆、枫林阁等七个地方,分别是李渊、王世充、萧铣、李密、窦建德、杜伏威、林士弘的据点。”说完之后,他又将一叠厚厚的文书,呈给了杨侗,“这是从七个地方搜出的重要文书,请殿下过目。”

    杨侗接过文书翻了翻,光是李渊这一边的资料就占了七八成,其他人等加起来都不足三成,可见,李渊对大隋的渗入非常深,李渊在隋朝各州都设有据点,上面都是骨干人员的名单,还有行贿记录。

    杨侗不动声色的翻看行贿记录,一共才四十五人,而且官职最高的也不过是六品,看来李渊安排的情报负责人是一个无能之辈。

    杨侗将受贿名单递给了杨恭仁,道:“仆射认为如何处置?”

    杨恭仁道:“这些官员的信息肯定已经到了李渊之手!我以为这些人都不要动!甚至可以通过这些人传递假消息。”

    “我同意,还有呢?”

    杨恭仁望向沈光,问道:“几位将军都把事情经过说说。”

    沈光、罗士信等四人分别将他们剿灭七大据点的过程,详细的告诉了大家。

    杨恭仁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心中在考虑着如何处置此事,半晌过后,对杨侗说道:“殿下,剿灭了这些人,敌对势力还会再派新的人来,吃了这一次教训以后,以后的人会藏匿得更深,更难找!我认为除了除掉参与商议的那些人的店铺以外,其他人一律不动。”

    “臣复议!”房玄龄道。

    杨侗沉吟良久,对四将吩咐道:“你们把所有俘虏都杀了,回去制造一个销毁了证据的假象,再动用大批军队包围七大总部,然后把这些头目的尸体从烧掉密室中抬出来,把左邻右里救乱除暴给我吵醒,让围观的人多一些。然后抓捕查封死于总部小头目的店铺的,装着顾不上尸体的样子。你们能明白吗?”

    沈光略一思索,便道:“殿下的意思是让没有参与集会的人以为总部销毁了证据,也并没出卖他们,为我们以后留下监视的目标。”

    杨侗点头道:“就是这样。你们去做吧!”

    “殿下请放心,末将等人会处理好。”沈光等人知道该怎么做了,行了一礼,匆匆的退了下去。

    顶点


………………………………

第195章:官方店铺(六更)

    一线天光刚放。

    天下酒肆燃起了熊熊烈火,滚滚浓烟直冲天空,此时东市大门刚刚开启,天下酒肆的大火惊动了左邻右舍。

    人人纷纷赶来救火,但酒肆前发生的一幕将所有人惊呆了,只见千余名士兵将酒肆团团包围,近六十具尸体被抬了出来,而且他们并不是被烧死,身上插满箭矢,浑身浴血。

    其中一人正是天下酒肆东主武士瞻,他也是人为致死,一柄战刀刺穿了他的胸膛。

    此时士兵一分为二,一部分匆匆奔向四方,奔向了死着的小头目们的店铺、住宅,一部分忙着救火,一具具尸体就这样被随意的丢在酒肆外的空地上,一大群人围着议论纷纷,讨论死者的真实身份,为什么被士兵杀死?

    沈光和几名士兵站在天下酒肆二楼,通过一扇半启的窗户,一眨不眨的注视着武士瞻等几十具尸体,并注视着周围人的一举一动。

    这时,一名胖胖的中男子悄悄靠近武士瞻,他装出一副查看伤口的样子,然后趁人不备,把武士瞻腰中一块牌子摘了下来。

    这一切都落在沈光眼中,他转头问手下,“那人是谁?”

    一名士兵想了想,回答道:“东市巴蜀锦绣的东主李善长,名单上没有他的名字。”

    沈光点了点头:“看来李渊在邺城不仅有武士瞻这一支,还有另外一支,或是几支。”

    沈光观望了一会儿,再无异常,便快步下了楼,来到大门前,此时一名士兵上前禀报:“启禀将军,四楼大火无法扑灭,所有一切都被烧毁了。”

    “你们这群笨蛋!”

    沈光一脚将士兵踹开,破口大骂士兵无能之余,眼角余光迅速扫向李善长,发现他还在自己不远处,若有所思地注视被大火吞没的四楼。

    沈光嘴角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得意诡笑。

    与此同时,全军默契配合,分别在邺城和周边各县搜捕各方势力的情报人员,天亮之时正式收尾,一共抓到了三千多名涉事人员。

    上午!

    七份完整的报告放到了杨侗和杨恭仁等人的面前。

    杨侗让人将这些谍者送去四平山挖矿,便不再关注,接下来的事情是沈光的职责,开口问道:“现在粮价风波结束了吗?”

    杨师道笑了一笑,道:“只有杜如晦所在的那家粮铺,以及另外二十家结束了,其他人虽有官吏劝说,但依旧舍不得退还,臣索性将官吏们全部撤回!让各坊正不闻不问,听说那些不法商人都被抢了个精光,铺子也被砸得稀巴烂,不过没有百姓纵火,如今已有巡城军去控制局面了,风波应该结束了。”

    魏征冷哼道:“不顾大局,见利忘义,活该有此下场。不给他们惨痛教训,就不会记住自己所犯的错误。”

    凌敬接道:“臣已经撤销了这些不法商人的经营权,并列入了失信名单,三代以内不允参与科考。”

    杨侗点头道:“对于这些人不仅要重惩,还要大大的宣扬出来,让其他人引以为戒。”

    “喏!”凌敬沉吟道:“这一次粮价风波虽然平息下来,可造成的恐慌和影响却是怎么都补不回来了,如今还好,若是前方战事吃紧,麻烦可就大了。”

    杨侗点头道:“正是如此!凌尚书可有好法子,以阻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臣有一个设想!”凌敬拱手道:“粮食是涉及民生,事关国家安定的战略物资,商部可以在邺城开办一个贩卖粮食的店铺,价格都是正常的市场价格,只要货源充足,这样就不会发生哄抬粮价、盐价等引发百姓恐慌的事件发生了。”

    杨恭仁赞同道:“凌尚书说到点子上了,其实不光粮食,像食油、食盐、糖、犁头、锄头、布匹、笔墨纸砚这些事关稳定和民生的物资,官方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