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隋第三世-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怎么不见房军师了?”忽然,苏定方说道。
“薛举的处境很不好,玄龄去帮他一帮。”
说到这里,李靖向一名儒将说道:“灵武郡就交给段将军了。”
“喏!”
段将军名叫段德操,北齐大将段韶的儿子,高欢的外侄子,被北周、大隋打压以后,和房玄龄的家族一样,影响力不出一县!此人文武双全,只是不善言辞给埋没了,如今与薛万均搭配着坐镇灵武。
被任命为五原郡守的孟孝敏、榆林郡守的刘大俱等郡守也是难得一见的人才,都是从县令中提拔起来的出类拔萃人才。
王伏宝在这一场战争中表现得非常出色,被杨侗任命为盐川检校郡守。
裴行俨为朔方郡守,与段德操、王伏宝一道防御梁师都;至于延安郡则交给了苏定方,而李靖的都督府,则是设在尚未到手的上郡。
关内全境,驻军十五万,以泰山压顶之势驻守在关中的北方,给予李渊强大的威慑力,令其无法安心的征战四方,消耗对方国力和战争潜力。
………………………………
第148章:关中动荡(求收藏推荐)
“父皇,梁师都退出朔方城,守御弘化郡!关北七郡尽在杨侗之手。”
深夜!
李建成带来的紧急消息,把正在安睡的李渊从睡梦中惊醒。
“父皇!”李建成尽量用一个委婉的口吻说道:“隋军取了榆林、五原以后,兵分三路,短短半个月内夺取了灵武、盐川、朔方、雕阴、延安,一路官民归附,进展神速,没有遇到任何抵挡。”
李渊皱眉沉思,他的下一步便是取关内和陇右,以巩固后方,然后调头向东争霸中原,而杨侗控制了关北七郡,尤其是侵占灵武郡后,极有可能出兵协助薛举,也极有可能以灵武郡为根基,向梁师都的弘化郡、平凉郡扩张。而延安郡,直接与冯翊接壤,从陆路上威胁到了关中全境,如果再下上郡,连京兆都在大隋的兵锋之下。
如果只有关中而没关内和陇右,那就像人只有头颅而没有四肢躯干一样,这绝对不行!
“你认为,杨侗的下一个目标会是哪里?”
李渊也很无奈,梁师都原本不过是地方豪强而已,杀了朔方郡丞唐世宗,占据朔方郡造反。他手下能有什么厉害人物?能有今日成就,不过是时势造狗熊而已。
李建成道:“儿臣认为,他的目标就是关中。”
李渊心中一震,他擦了一把额头汗水,问道:“何以见得?”
“父皇,中原成王世充、李密、窦建德鼎立之势,若是杨侗贸然出兵,三方极有可能联合一起,这样会拖住杨侗绝大精力,与其如此,倒不如让三者斗和你死我活,然后趁三者俱伤,再渡河南下。”
“如今,杨侗已经占据了关北七郡,拥兵十五万,又有突厥仆从军,人数高达二十多万,他完全可以顺手拿下平凉、弘化、上郡,不仅断我西进之路,还能全面压制关中,与此同时,他的河东大军西渡黄河,那时一北一东夹击。而我大唐尚未一统人心,且接连战败,使得精兵丧尽、将士士气不高,而在西边又有薛举这个大敌,所以,杨侗夺取关中其实真的不难。如此,他又何必去关中淌那浑水呢?”
李建成看了脸色发黑的李渊一眼,道:“其实,杨侗的用意非常简单,就是不给我们发展的机会,生生把我们钉死在关中!”
“急报!”
宫外一声响,直令李渊、李建成大有惊弓之鸟的感觉。
“念。”
“白天,八万隋军攻克上郡。”
“嘶……”李渊父子都是在军伍之中历练过,听到这话!他们的背后顿时冒出了冷汗,这就是兵临城下!如此一来,京兆北部和一半个冯翊都笼罩在了隋军的兵锋之下了。
李渊脸色白,一屁股坐到了地上,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了。
“火速传我命令,令窦抗统领四万精兵,连夜入驻宜君县,决不能让隋军进入京兆半步。”
命令下达以后,李建成建议道:“父皇,如今冯翊郡一半地域在隋军的包围之下,而三妹驻守京兆东南角的潼关,兼顾不到北部,儿臣认为理应派良将坐镇北部。”
李渊急道:“你认为谁为主将比较稳妥?”
“儿臣认为屈突通可为主将,当初我们用二十多万大军不分昼夜,轮番攻打河东城,都被他轻易挡住,可见,他的防守能力极强,是最适合的人选。”
李建成的话虽然有道理,但李渊却不信屈突通,屈突通最后被逼无奈才投降的自己,他怎么能任命屈突通为主将。
“让我考虑一下!”
李建成知道李渊不相信屈突通,更不会认命对方为主将,心中难免有些遗憾。
“要不让孝恭去吧!”李渊又头疼之极,李唐在统兵大将方面也不宽裕。
李孝恭、李道宗是他最看好的晚辈,但缺乏战火磨练,要成为他所期许的帅才,还要打磨个几年……可是现在火烧眉毛了,他李渊哪有几年时间等?
李孝恭、李道宗有帅才,但现在也不过是有了这方面的才,帅才与帅,看似一字之差实则天壤之别。不是有天资就可以成为合格统帅的,实战的参与、心性的磨砺这些缺一不可。他们兄弟就是一个新丁,又怎么是李靖这种老辣大将的对手?稍稍考虑不周全,就被这老鬼吃得骨头都不剩下一根。
不过李孝恭也不是没有丝毫成绩,他在前不久率领三万大军大败了盘踞在上洛郡的吃人狂魔牛粲,收复了上洛郡,李渊遂命他为南路军元帅,率五万军入汉中巴蜀。
李建成却不赞同,这南方局势好好的,如果将李孝恭调回,岂不是全功尽弃?上了杨侗耗死关中的当?
说明了自己的主张后,并建议道:“不如由长孙顺德为主将、道宗、柴绍、侯君集当副将!”
“柴绍、侯君集潜力巨大,在无人可用下,采用新老搭配的方式,借助战争淬炼人才。而且冯翊郡就在眼皮底下,哪怕有所变故,长安方面也能立即反应。”
李渊沉吟一下,认同了李建成的说法。
李建成想了一想,又说道:“父皇,儿臣担心的是我们兵力问题,世民手中的西征军不算,关中只有窦将军的四万兵士、三妹的两万兵力,加上各地守军加上孝恭带走的军队,一共只有十五万人,而且其中有五万士兵训练不足,假如世民僵持不下,冯翊又损兵折将,我们手中无兵可用,到时候就真的失去关中了。”
“募兵?”李渊沉吟道。
“正是如此,不仅要征兵,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训练成精兵。”
李渊点头道:“皇儿所言极是,多少人合适,谁可为将?”
“兵士人数不能少于五万,练兵人选嘛!神通叔父比较合适。”李建成给出了建议,李神通虽说有性格缺陷,但是练练兵还是可以的。
重要的是,经过赎回一案后,这些宗室彻底倒向他,而军队一直是李建成梦寐以求的硬实力。毕竟,李世民不仅手中拥有十五万大军,还有独孤氏、窦氏、韦氏的全面支持,若自己手中无将无兵,以后拿什么保住太子之位?又如何坐稳李唐天子?
“此事可行!索性让神通、叔良、德良他们各自训练两万大军,这样成效也快,大家也有事情可做。”
吃了教训的李渊也觉得李神通、李叔良、李德良他们才能有限,但若是剥夺了他们的军权,又会寒了宗族子弟的心。现在让他们当练兵主将,却不出战,倒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安置,而且还能将军权牢牢的掌握在李家人之手,这绝对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
安排妥当,李渊又说道:“让世民尽早解决薛举,早一日夺陇西和河西。”
………………………………
第149章:合作(求收藏推荐)
西秦霸王薛举是金城郡豪强,今年约四十余岁,长得相貌凶恶,身材魁梧,他力大无穷,自小练就一身超群武功,其家钱财巨万,喜欢交结边地豪杰,称雄于北方边地。
后来子承父业,在金城郡出任一个校尉,在大业十三年,他尽起家财起兵造反,迅速扯出一支十五万人的大军,用数月的时间攻占陇西之地,建国号为秦,自称西秦霸王,继而自称秦帝,迁都天水。
一个月前,李渊次子李世民率十万大军,联合河西李轨的五万军队与薛举大战。在两军夹攻之下,薛举连败三阵,损兵折将,丢掉了天水、陇西、会宁、金城四郡,被迫撤到袍罕郡。
李世民手下大将王君廓率五万军屯兵陇西郡,李轨率四万军屯兵于金城郡,从正东和东北两个方向威胁薛举,而李轨又派其弟李懋率军三万军从大斗拔谷进入西平郡,直接威胁薛举大后方。
薛举此时兵不过六万,辎重粮草丢失大半,面临三方十几万大军夹攻的压力,全军处于崩溃的边缘,薛举与麾下商议来商议去,依旧一筹莫展。急得每天借酒浇愁,自我放纵。
这天,薛举一个人坐在帐中喝闷酒,刚喝了十几杯,薛举便有了七分醉意,一拍桌子骂道:“怎么没有好的下酒菜!”
一名侍女战战兢兢道:“陛下想要什么下酒菜,奴婢让士兵准备。”
薛举斜睨她一眼道:“我要李渊、李轨、李世民的人头下酒,你能替我准备吗?”
“陛下,奴婢没那本事!”
“我知道你没那本事,但我想要人头下酒!”薛举一手揪住侍女的头发,冷笑道:“你的人头也行。”
侍女吓得瘫倒,另几人大哭着爬起就逃,薛举刚要挥剑砍下,外面传来儿子薛仁杲的声音:“父王,大隋房玄龄房先生来见,说是要与我们合作打李渊。”
薛举一怔,停住了剑,“哪个大隋?”
“就是打梁师都那个大隋。”
薛仁杲长得颇像其父,一样地威猛雄壮,武艺高强,但他却没有父亲薛举的狡黠,勇猛有余,才智不足。
薛举大喜,酒意顿消,也顾不得杀女了人,连声道:“速速请他进来。”
房玄龄的意外出现,使得大隋成了他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片刻后,房玄龄走进大帐,躬身施礼道:“大隋秦王殿下使者房玄龄参见薛公。”
薛举已经称帝,但他毕竟是反王,杨侗不承认也在他的意料之中,房玄龄尊他为薛公,已经够给面子了,薛举虽然外表粗鲁,但内心却精细无比,笑道:“房先生免礼,快快请坐下!”
“多谢!”房玄龄行了一礼,风度翩翩就坐。
“我记得贵军不是在打郭子和吗?先生怎么到了抱罕郡?”
“打完了!”
“打完了?”薛举目瞪口呆,这也太快了吧?
房玄龄微微一笑道:“好教薛公得知,我军不仅收复了五原、榆林,连梁师都的灵武、盐川、朔方、雕阴、延安、上郡也拿了下来,若非殿下让我军缓一缓,此时弘化、平凉已经落入我军之手。”
“嘶!”
见笑你妹啊见笑,照你们这种打法,不到一年,天下又重新统一到老杨家手中去了。
薛举、薛仁杲倒吸了一口寒气,父子二人心知对方没有欺骗自己的必要和理由,一点都没有怀疑房玄龄的话。
房玄龄笑道:“新兵占了三分之二,这一次速度慢了些。效果不如精锐全出的并州战役好,速度也不行。让二位见笑了!”
父子二人翻了翻白眼,心中却是一阵骇然,他们对杨侗的发家史都非常清楚,都知道他打仗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快!中原打瓦岗快、冀州打窦建德也是快,辽东打契丹、高句丽、奚族还是快,漠南打突厥不仅快还狠,并州打李渊又快更狠…并州的狠,自然是针对李唐相国裴寂的狠…那家伙被剃光头发眉毛胡子以后,都成了天下笑柄,没脸见人了他。
薛举咽了咽口水,道:“不知先生……”
房玄龄笑道:“你们的情况我们非常清楚,大家没必要试探了,薛公现在好像遇到大麻烦?”
“不是大麻烦!”或许是喝酒的缘故,薛举情绪有些激动,他连连摇头,“我们马上要死了,秦王殿下能否救我一命?”
房玄龄见他坦诚,没有丝毫试探之意,心知薛举他一筹莫展、内心惶恐不安:“如果薛公肯配合,我们愿助一臂之力。”
“当然愿意配合了!”薛仁杲一蹦而起。
薛举狠狠的瞪了儿子一眼,虽说这也是自己的心里话,但天下没有免费的……什么,对方能无条件的帮助自己吗?
房玄龄点头道:“我们只有一个条件。”
薛举心头一沉,道:“先生请说!”
“我们要会宁郡。”
薛举一愣,道:“会宁现在在李渊的手中,我们可没办法夺回来。”
“这我知道!”房玄龄也沾染上了杨侗的霸道风格,“我说的是战后!这个会宁郡需要交给我们。”
会宁蕴藏着巨大的财富,从汉朝起便出产白银,这一郡在后世改名为白银市,全国上下,唯一一个以贵重金属命名的城市,这里有两条银矿脉和两条铜矿脉,无论铜银含量都非常丰富,白银储量高达几十万吨,而且灵武郡蕴藏大量石炭,完全可以在灵武郡大量冶炼铜银。
“这个简单。只要打败李渊,会宁郡就归你们。”
薛举没有丝毫犹豫就应了下来,他现在只有一个郡,全军上下半死不活的,连生存的机会都少之又少,哪什么力量去跟李渊较量?如果能够夺回其他三郡,他就已经是非常满足了。所以,固然知道会宁郡自汉朝以来就是产银重地,但也应了下来,这叫慷他人之慨,何乐而不为呢?
“薛公,那就这么定下来了!”
房玄龄满意一笑,这会宁郡也是杨侗着重交待的地方,工部的冶炼匠人都已经从邺城出发了,这一战是必须速战速决了。
接着,就军事作战的细节进行了一一商议。
………………………………
第150章:四面楚歌(求收藏推荐)
为了给李渊施压,七万突厥骑兵在阿史那思摩的率领下,从灵武郡大举南下,对李轨的老巢武威郡发动了攻势,此时李轨主力正在全军攻打薛举,后方空虚,突厥军的杀来使李轨仓惶撤军,放弃了对薛举的围攻,于半路被阿史那思摩歼灭三万余众,逃往西平,阿史那思摩穷追不舍,强攻西平,李轨被迫退入张掖郡。与此同时,薛万均率领另外五万突厥军,拿下了会宁郡。
薛举趁势反击,在陇西郡大败王君廓,斩杀唐军两余人,西秦大军士气高涨,兵分两路杀向驻扎在鄣县、襄武县的两万唐军,王君廓独木难支,被迫向天水郡关中撤退,西秦军一鼓作气,收复了陇西郡、金城郡,与薛万均会师于天水郡上邽,强攻李世民本部,歼灭主力唐军三万余从,向大震关发动了攻势。
梁师都军的四万大军,分别由梁洛仁、辛獠儿统领下,从平凉郡进军安定郡,沿泾水南北拿下了定安郡,
与此同时,隋军另一路骑兵,在薛万彻率领下,从上郡进军北地郡,沿子午山向关中进逼,攻克定安城,三天后,与梁洛仁围困新平县,北地郡守孙华一面组织民夫守城,一面紧急向李渊求援。
而李靖则引兵南下,杀入京兆宜君县,计诱窦抗出城,歼灭精锐三万余众!
西面、西北、北面同时出现危情,关中震动、人心惶惶,严峻形势使李渊焦头烂额。
四名挑夫抬着舆在武德殿广场停了下来,肩舆放下,一名侍卫小心将独孤整从舆里扶了出来。
独孤整面无表情,眼中透露出浓烈的不满之色,他对李渊深怀不满,他认为李渊根基不稳,就把摊子铺得这么大,才导致现在四面漏水。
虽然他也赞成李渊去争夺没有大势力存在的巴蜀,从而为关中寻求到新的产粮重地,但李渊当时拍胸脯向他保证,能在打败薛举的前提下,保证关中不会出事,可关中现在除了南方,三面都出现了险情……
独孤整觉得有必要和李渊好好谈谈。
偏殿内!
李渊正和刘文静、李建成进行紧急商量,严峻的形势使李渊瘦了一圈,白发都生了许多。
“薛举虽然在攻打大震关,但他前期损失太大,只要我们坚守大震关,过不了多久,薛举就会退兵,这一点我不怀疑,所以对薛举以守为主,不用太过放在心上,他下一步会是休整,攻李轨,以报一箭之仇;至于梁师都,更多是被隋军逼迫而做出的一种姿态!”
这是李渊苦思良久得出的结论,李渊作为一方雄主,有着常人难及的眼光,看问题比较透彻,因此,他的想法并不是没道理。这样一来,三去二,只剩下最强悍的隋军了。
李建成见父亲久久不语,情知他在担心什么,沉声道:“这明显是北隋主导的战争,如果隋军不退,这场战场就不会结束;就算没有薛举、梁师都,隋军也能把战争持续打下去。如果我们弄不清隋军的真实意图,根本不知道如何应对、如何去谈。”
不得不说,李建成说到了点子上了,因为隋军这一次出动了十五万大军,还有十万突厥兵,一共二十五万的精锐力量,决不是来玩的,隋军深知李唐军队后续不足,能放过这一个夺取关中的机会吗?
李渊揉了揉眉心,头疼之极!二十五万精锐大军,绝对不是来看关中风景的。而隋军不走,战争就不会结束,关中就不会稳定。弄不明白隋军的真实用意,连谈判都无从说起!
不得不说,由于有了杨侗的出现,李渊比起历史上要艰难万倍,历史上的李渊在杨广死后就立刻登基为帝,然后以泰山压顶之势一统天下,根本原因不是李渊率领的唐军有多强大,而是他的敌人实在太废了,要么是薛举、李密、窦建德、杜伏威这种半残的乱匪,要么就是宇文化及、王世充这种半残的乱臣贼子,所以李渊才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将天下重新一统,可现在有了杨侗这个意外存在,李渊从一开始起事就一直处于困境之中,别说一统天下了,连关陇都得不到统一,地盘只有区区一个关中,而且还时刻受到杨侗的威胁。
刘文静缓缓的说道:“臣以为,隋军也是摆姿势,并没有把我们往死里打的用意。”
刘文静一语,如若美妙的音符,令李渊如聆天籁,急问道:“肇仁,这何以见得?”
老实说,李渊真的绝望了!
“臣这也是从杨侗的主政思想上看出来的端倪。”刘文静沉声道:“通过杨侗的主政思想即可看出他的用意,他是打算借助大乱,推翻一切旧有世家门阀、士族领袖,结局自东汉以来,世家把持朝堂、把持地方的现状,从而令国祚胜利的传承下去!这是杨广思想的一种延续,只不过杨侗比杨广更狠,杨广只是借高句丽大战来消耗关陇权贵军中力量,斩其羽翼,而杨侗直接将屠刀挥向世家门阀,要想到达这个极为疯狂的目的,只有将整个天下彻底打烂,才能令各种利民政策胜利的执行下去。”
“杨侗理想中的关中不是一个稳定的关中,而是一个百里无鸡鸣的关中,因为关中稳定的话,他就失去了对关陇权贵挥下屠刀的理由,没有借口而胡乱杀人,这天下肯定会继续大乱。”刘文静眼中精光一闪,叹息道:“说句不客气的话,杨侗心中的敌人不是圣上,而是关陇权贵!他需要圣上为引,然后把关陇权贵一个个拉到明面上来,最终能够理由正当的一举覆灭。说白了,杨侗觉得还不是对圣上下手的的时候,而这,就是我们的依仗。”
李建成恍然的点了点头,脸色很平静,眼神有些飘渺。
李渊不由得苦笑了一下,道:“虽说被杨侗轻视,当刀子用,但我李渊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越是这样,我就越不会让他得逞。”
李建成终于忍不住说:“可是父亲,再这样下去,会对我们越来越不利。”
“你是说关陇权贵。”李渊也非蠢人,一下子听出了关键意思。
李建成点头道:“关陇权贵可以支持我李家,也可以支持其他人,在看不到希望之下……”
话还没说完,一名侍卫在门口禀报:“圣上,独孤相国求见!”
“请他进来!”
李渊对独孤整不敢怠慢,独孤整不仅是他舅舅,也是他目前最大的支持者之一。
李渊看向李建成、刘文静,苦笑道:“施压的来了,你二人先退下吧!”
“喏!”
两人起身行礼,退了下去。
………………………………
第151章:关陇施压(求收藏推荐)
片刻,独孤整走进了大殿,他上前施礼道:“卑职独孤整参见圣上。”
“相国不必多礼,请坐!上茶!”李渊说道。
独孤整现任尚书右仆射,按隋制,尚书省左右仆射、门下省纳言和内史省令,都可以称为相国。
“我来找圣上,是有个问题想问问。”
独孤整虽是李渊舅父、独孤氏家主,更是关陇权贵首领,但也知道李渊实力强大,并不是全靠他们支持才得以登上帝位,过于压迫李渊的话,将来会对独孤氏不利,他必须保留余地,所以,说话非常小心。
“相国不仅是国之栋梁,还是我的前辈,两家唇齿相依,相国有什么问题,尽管直说。”
李渊对独孤整同样谨慎,在这关键口,他需要关陇权贵全力支持,而不是让他对自己死了心,然后再支持他人。而且他要再次募兵,也离不开关陇贵族的支持。因为关陇权贵直接或间接的控制大量人口,关中九成商业、田地也在他们控制之中。在巴蜀尚未到手的情况下,不管是粮食、税赋还是兵源,李渊都要依仗关陇权贵的支持。在某种程度上,他就是第二个杨坚,但处境比杨坚更加艰难。
“隋军在二十几天之内,打下了五原、榆林、灵武、盐川、朔方、雕阴、延安、上郡八郡!又几乎不费吹灰之力的帮助薛举轻易收复金城、陇西、会宁、天水、安定五郡……一路没有遇到顽强抵挡,就打进了北地郡!假如隋军想要打下关中,想必也是轻而易举的。丞相认为我们该怎样才能守住关中呢?依照我军的战力,能守得住关中吗?”
独孤整已经尽量委婉了,但还是十分尖锐。
这其实也是李渊十分尴尬的地方,因为隋军一路杀到上郡、北地郡,一直没遇到唐军的顽强抵抗,窦抗率领的‘精锐’不仅没让隋军受到重大创伤,反而让李靖轻松吃掉一大半,李世民率领的十万‘精锐’也是这种下场。如是结果,足以说明李渊的军队战力弱、不能打!同时也说明李渊的兵力严重不足,若不然,也不会眼睁睁的看着隋军轻松拿下五原、榆林、灵武、盐川、朔方、雕阴、延安、上郡八郡,任由对方杀到家门口。
尽管独孤整问的问题很尖锐、难堪,但李渊却无法回避,不能回避。李渊叹息道:“兵力不足、战力不行是铁一般的事实,也是我迫切解决的根本问题!”
独孤整松了口气,只要李渊没有回避,一切就好办了,独孤家是牢牢绑在李渊战车上的战友,人尽皆知,现在下车也不行了,而依照杨侗的政策和为人,哪怕他们独孤家降隋,也不会有好结果,所以只能跟着李渊一路黑到底。
“其实我也知道你的难处,因为隋军兵多将广,也是铁一般的事实,如果战事僵持下去,我们这边招募到兵,还不训练,北边就消耗光了!我们即使把关中子弟打光,也不是他的对手。我们现在需要大量的时间整顿军队。圣上以为呢?”独孤整说了句公道话。
“多谢相国理解。”李渊一听这话,顿时放下了心来,只要独孤家没有抛弃自己,一切大有可为。
独孤整缓缓摇头道:“虽说我顶着一个关陇领袖的空虚头衔,小事上也说得上话,但涉及家族生死的问题上,没有人会听我。所以只有我独孤氏理解是没用的!”
“独孤氏夹在中间的难处,我一直都知道!”李渊点头。
“我和窦氏家主窦威决定各出五万名家奴,粮食四百万石,钱千万吊,以助圣上度过这道难关。”
如果是别人打进关中,独孤氏、窦氏还可以妥协着一起推翻李渊,但对方是杨侗,以杨侗对世家门阀的恨意,以独孤氏和窦氏对大隋背叛力度,两家肯定不会有好下场,所以这两大门阀毫无退路可言,只能继续下大本钱来支持李渊。
李渊大喜过望:“多谢两家大力支持!”
独孤整点点头,从怀中取出一本册子,递给了李渊,道:“这是各家家主的朕名书,一共有一百二十多家,一致要求圣上先安关中!再作他议。这也怪不得大家,他们看不到希望,都怕了…有的家主甚至秘密去了邺城…李唐的处境现在非常危险。”
独孤整走了,但却给李渊留下了重如泰山的压力,他第一次感受到关陇贵族集体给他的压力,尽管独孤整没有说透,但他明白,假如他迟迟没有破开僵局,那关陇权贵就不再支持他,转而去支持别人,或是王世充、或是同为关子子弟的李密,甚至还有人会直接支持杨侗。
巨大的政治压力浇灭了独孤氏和窦氏支持所带来的兴奋,望着一个个关陇权贵家主的名字,李渊承受不住了,他忽然觉得万分疲惫,只想找个地方睡一觉,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但就算要睡觉,有的事情还需要他去面对,实实在在的困局他无法逃避。
这时李建成和刘文静走了进来,李建成问道:“父皇,谈妥了?”
李渊缓缓点头,将手中的册子递给了李建成,道:“关陇权贵联合施压,让我们不顾一切,以稳定关中为第一要务。”
“意料之中!”刘文静沉声道:“但不知圣上要怎么做?”
“让世民派得力之人镇守大震关,余部争取北地郡。”
李建成皱眉道:“关陇这样反复拉锯,对民众伤害极大,儿臣担心我们统一了关陇也是千疮百孔,粮草税赋难以支撑,儿臣认为还是应该趁薛举元气未复,集中精力统一关陇,尤其河西的马场,对我们的争霸天下有深远影响。”
李渊苦笑道:“关陇权贵全体施压,我能有什么办法?”
李建成也知道父皇现在处于一种被动颓势之中,急需摆脱不利的局面,沉吟了一下,道:“父皇,既已明白对方装模作样,我们理应趁早和北隋讲和谈,消除我们之间的敌对状态。”
在李渊和独孤整商量的时候,李建成与刘文静也在紧急商议,觉得除了讲和没有任何出路,哪怕倾国之财富,也要争取到一两年的和平时间。
李渊神情十分凝重,与北隋议和无疑是唯一的出路,杨侗固然想要借自己之手引出关陇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