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隋第三世-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孝恭大是不解,不过罗士信的恶劣行径让他气炸了肺。

    只见罗士信后军退出了一里之遥,就地下马休息,而他本人则率领五千骑士与自己对峙,另派两支两千人的骑兵队绕着自己的军队兜圈子,抽冷子放箭。

    顶点


………………………………

第455章:好心办坏事

    看着罗士信得意洋洋的表情,李孝恭又是恼怒又是无奈,如今战争主动权全落在罗士信手里了,他麾下清一色骑兵,来去如风,李孝恭不仅不敢追击,连军队都不能解散,因为步兵一旦散开,很难再保持阵型,在这旷野之上,只会成为骑兵的美餐,而且四周有隋军骑兵游弋,使唐军全军始终要保持警惕,时间一久,将士们的肉体和精力都会严重消耗,反观隋军可以轮流休息。

    “殿下,现在怎么办?”武士彟来到李孝恭身边,苦笑着问道。

    “我怎么知道?”李孝恭郁闷的吐了口气:“我们现在‘是进亦忧退亦忧’,连解散都不行。”

    武士彟叹息道:“唯一的办法就是与罗士信决战。”

    “我倒是想啊,问题是他现在不想打了。”李孝恭现在后悔得肠子都青了,早知道这样,刚才应该上去与罗士信拼一把的,现在求人家打,人家都不会干。

    “找几个溃军过来见我。”眼见罗士信率军退到两箭之外下马休息,李孝恭郁闷的吐了口气,咬牙切齿的咆哮道。

    虽然恼怒这些溃兵丢城失地,但毕竟跟隋军交过手,对于朝廷大军底细,总比自己清楚一些。

    不一会儿,一名狼狈的将领跑了过来,拱手道:“末将邓豹参见殿下。”

    李孝恭问道:“你是任城王的部下?”

    “不是!”邓豹摇了摇头,道:“末将是王君廓将军的副将。”

    “如此说来,你经历了一切,你且说说,你们是怎么打的?”李孝恭顿时有了精神。

    邓豹苦笑道:“启禀殿下,晋王担心伊阙关失守,使两军被隋军分割在伊阙关南北,于是派王将军率领一万精骑协助任城王,谁想到我们在中途中了埋伏,任城王引军援助,两万援军,又陷入了罗士信另一路伏兵的埋伏之中,关上一万守军不敢见死不救,然后也被隋军击溃。”

    “呃~”李孝恭瞪着眼睛看着邓豹,不可思议道:“伊阙关就这样丢的?”

    “正是!”邓豹接着介绍了承休失守的经过。

    罗士信攻打承休的办法其实也相当简单,就是把李道宗阻上嘴巴,押到城下逼降守军,将领打怕李道宗被弄死,不敢放箭!可是不打也不行,当看到隋军押着李道宗当一步步靠近,索性就弃城而逃了。然后被罗士信一辗到了这里,跑不到的士兵早就投降了,坚持到现在的都是负隅顽抗者。

    “溃军有多少人?”

    “到这里的不足三千!”

    “有没有人逃向了洛阳方向?”李孝恭满是期待的问道。

    邓豹道:“恐怕,恐怕是没人了。”

    “知道了。”李孝恭长叹一声。

    王君廓和李道宗四万大军,再加上承休县的五千,最终还能收编回来的,却只剩下三千,只是短短一天时间,他们就损失了四万多精锐人马,就算是李孝恭,听到这个消息也是止不住发寒。

    本以为唐军可以和隋军一搏了,可结果却是这样子。

    隋朝的兵马,现在竟然生猛如斯?难道就得强得没有底限吗?

    这说来说去,还是骑兵的问题啊!

    李孝恭叹了口气,李唐也有骑兵,数量还不少,但他们的皇帝从来不给他这个外人,一般交给李世民和李元吉,除了李世民带走的六万,李元吉还有三万坐镇襄阳。

    但这一次,没有骑兵的自己,恐怕也很难打下去了。

    罗士信现在什么不用干,只管轮流休息,轮流在四周袭扰,李孝恭这支兵马就得困死在这里。

    更让他担心的还是秦琼,那家伙手头有九万骑兵,如果从屁股后面追来,自己是没有半点生路了。

    他与麾下将军商议了一下,一致决定打上一场,如果这么耗下去,恐怕谁也活不成。

    李孝恭纵马出阵,走到一箭之地,大声道:“罗将军,可敢破我军阵。”

    罗士信乐了,他上马冲到了李孝恭对面,扬声道:“本将军等你们精疲力尽再打。”

    “嘿!想不到堂堂大隋郯国公如此阴险。”李孝恭道。

    “李恭孝,你也是从军多年的人了,难道不知兵不厌诈吗?兵者诡道也,怎能算是阴险?”罗士信怜悯的看了李孝恭一眼,一脸奸笑的大声道:“反正着急的不是我…我也不妨告诉你,我家圣上是让我和秦大哥同时出兵的,我这里三万人,再加上他的九万人,足够玩死你。”

    李孝恭心中一怒,却也知道这是罗士信在激怒他,在两人说话间,两支兵马从军阵两边杀出,从两翼向罗士信合围而来。

    “早就知道你会这样。”看着呼啸着向这边扑过来的唐军,罗士信不屑的撇了撇嘴,举起百炼寒枪,厉声道:“弩箭准备,左右准备!”

    随着罗士信的命令,军队迅速上马,在各级将校指挥下,迅速采取了最适合的阵式,此番急行军,为了减轻负重,每人只带一架连弩和三个箭囊、一张骑弓配两壶箭,利于野战防守的排弩并未带上,不过也已经足够了,连弩两百步的射程足以让任何敌人绝望。

    “分段抛射!”

    随着命令下达,前排的将士迅速将弩匣之中的箭矢射光,开始填装弩箭,后面的将士紧跟着放箭,形成密集的箭雨朝着对方军阵倾泻。

    “举盾!弓箭手反击!”身在中军的李孝恭下达了命令。

    “砰砰砰~”

    密集的箭雨呼啸而过,顶在前排的盾牌瞬间被箭矢钉满,手中木盾顷刻间报废,被紧随而至的弩箭射杀。

    “冲!”

    对方弩箭威力远远超乎李孝恭的预料,罗士信虽然只动了五千多人,但这威力却比万人以上的部队还强,而且唐军鱼鳞阵的弊端也开始暴露出来,不算密集的军阵,盾牌无法对后方弓箭手给予足够保护,不少箭矢穿过盾牌缝隙,后面倒霉的弓箭手不断倒地。

    唐军付出大半盾手代价后,终于冲进己方五十步射程之内,而此时罗士信老练的指挥着隋军溜出了两百步之外,然后绕着唐军不断放箭。

    “杀!”李孝恭面色变得一片苍白,罗士信这种类似于草原民族的打法让全军皆是步卒的唐军无从应对。但此刻除了冲锋,他们别无选择。

    “对,就是这样!撤,看见没有!我们就当是在遛狗,溜着打……宁愿少放一箭,也别让他们追上!”罗士信悠哉悠哉的控制着双方距离,将这种流氓战术用到了极致,指挥各支骑士不断的以弩箭射程和骑兵速度的优势,消耗着李孝恭的兵力。

    李孝恭见追不上,又不断减员,这如此追逃过程中,他们连隋军一个人都没伤到,自己却折损了三千余人,而且步卒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对方,给予了对方瞄准的机会,在隋军眼中,己方简直就是活靶子,再这样下去只有给耗光一途。

    “全军出击!”罗士信豪迈大笑,指挥着全军压上。

    唐军行军至此,本就疲累万分,不高的士气随着隋军的全部出击开始崩溃,在隋军的默契配合下被猎杀得七零八落,两支兵马交战一起半个时辰就分出了胜负,毫无疑问的是唐军败得很彻底,面对无论装备还是战斗力都超出他们数个档次的大隋铁骑,在付出巨大代价靠近的时候,却愕然发现,对方根本不想和自己正面交锋,连射程都攻不到,这让他们如何杀敌?看着隋军的箭矢好像无穷无尽的放射,最后一丝侥幸被打碎,紧跟着,便开始狼狈的奔逃。

    李孝恭心中狠狠地抽疼,他一颗心在滴血,这几万将士是他的心血,是他几年来倾力训练的成果,可现在似乎没有发挥出一点战力,没有收割一点战果,就被罗士信玩完了,如果再这样下去,结果是全军覆没,他此时此刻,终于明白王君廓和李道宗为何败得那么惨了,只因他们根本没办法对付这种流氓战术,换是神仙也不行。

    他仰天长叹,一咬牙的大叫一声:“撤!能走多少是多少,走不掉的——立即向隋军投降。”不是他的将士不卖命,相反,大家表现都很勇敢,可先天上的劣势,注定他们的冲锋是属于绝望的自杀之旅。他实在不忍心,自己的将士白白送死了。

    他这命令一下,唐军上下一个个都松了口气,纷纷跪地投降。

    “走吧!”

    李孝恭和各将的亲兵都是骑兵,加起来也有五千人左右,他们抛下步卒,冲开一条血路,朝西进逃窜。

    平心而论,罗士信也并不想为难这些唐军将士,都是些同族,身在乱世不是不为一口饭而走上战场。但这里是战场,他罗士信身负皇命,只有将这支军队彻底击破,才能完整的拿下襄城、淯阳二郡,才能保得住两郡百姓的平安,和这千千万万百姓相比,四万唐军哪怕死绝了,也值得。

    仁慈,在战场上是一个很奢侈的东西,罗士信经历了太多战阵,哪怕他心有仁念,可是一旦上了战场,那些妇人之仁便会害死自己的将士,所以这些杂念都被他压在心底。

    “大将军快看,李孝恭要逃!”就在罗士信无情的收割人命的时候,一名副将突然大声喊道。

    罗士信目光看去,果真见到一群唐军骑兵自西进的空隙处杀出,原本游弋在外的将士猝不及防之下,让他们冲溃一支队伍,朝汝南方向逃窜。

    “哪有这么容易?晚了。”罗士信眼中闪过一抹寒芒,他留下一支军队收拾残局,亲率主力尾随李孝恭而去。

    顶点


………………………………

第456章:事态突变

    清晨时分,杨侗自然而醒,身边的水天姬还在酣睡,也不知她梦到什么美好之事,嘴角微微扬着一丝弧度。或是杨侗惊扰了她的好梦,立时如八爪鱼一般抱了过来,杨侗笑了笑,轻轻地挣离开来,在失去目标之后,水天姬一把抱住被子。

    杨侗摇了摇头,自行穿戴整齐,唐魏之间的洛阳攻防战不分昼夜,打得异常惨烈,唐魏双方死伤惨重,作为主战场的西城几经易手,最后都被郑军夺了回去,郑军减员极大,但韧性十足,虽不如历史上拥有那么多猛将,然而却相当稳健,这也许是王世充执行均分田地,获得一定的民心支持,不过据城内黑冰台成员发来鹰信称,王世充以江淮军为根基组建起来的精锐之师,只剩下三四千余人左右,而且还人人带伤,看样子,王世充也坚持不了多久了。

    令杨侗意外的是,王世充打到这种程度,居然还不降唐,也不知他在坚持什么,难道他真相信自己会救他么?

    他不知道的是王世充的亲族被李唐诛杀得差不多了,两者之间早已到了不可共存的地步,王世充知道即便是降唐,李氏父子也饶不过王家,索性搏斗到底,哪怕是死也要狠狠地兄啃下李唐的一块肉。狠劲,王世充从不缺少,否则,他也不会自立为帝了。史上,他和李唐还没到不共戴天的程度,钻进了李唐给他设下高官重禄的圈套,一家子最终全部死于所谓的‘仇家’之手,诸如窦建德、李密、杜伏威、萧铣、王薄、李轨、孟海公、薛仁杲也是降唐以后,死得不明不白。由此可见,李渊并不是一个有容人之量的小人。

    与之相比,被李家抹黑的杨广却大度得多,就拿陈后主来说,不仅他本人寿终正寝,而且他的很多弟弟和儿子都被杨广量才录用,很多人都被安排到各地担任郡守、县令,杨广的大气魄和自信于此体现淋漓尽致。

    而在杨侗看来,要么就不允许对方归降,以实力将敌方首领碾碎成粉,如果答应了,就要贯彻自己的诺言,毕竟人家在最鼎盛的时期都不是你的对手,如今对方爪牙尽失,且又在你的监视下,胆战心惊的生活,又何必去搞那下三滥的手段?

    当然了,杨侗也会看人作出正确的选择,比如说李密、王世充这等狡猾的真正的枭雄,他是绝对不会收降的,而类似杜伏威的草莽人物,他们是迫于形势才造反,哪怕成为一方势力之首,可他们骨子里始终还是容易满足的人,杨侗完全不放在心上,收下便是收下。

    轻轻地把门掩上,杨侗开始了一天的晨练。

    太极拳确实是一个好东西,不但能打熬力气,加强身体的柔韧性,还有养生功效。当他以武人的眼光审视太极拳的时候,就察觉到这套拳法的奥妙,与精通养生之道的孙思邈长达一年多时间的研究和改良之后,太极拳已经成为清华学宫的必修课,甚至连皇室中的女人们也被要求每天练习,毕竟这套拳法本身容易上手,虽不能让她们个个成为武人,但延年益寿却是一定的。古代女人大多红颜薄命,归根究底是缺乏运动。

    贤良淑德、文静优雅深入她们的灵魂,平时连走路都有讲究,根本就谈不上锻炼了。人的身体像是一台机器,越用越好用,长时间放着不动自然会生锈。而太极拳不仅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关键是姿势优雅、神意悠然,与古代女子贤雅品性吻合,深受青睐。

    阴明月自觉来到杨侗身边,跟着杨侗一起用太极舒展筋骨,然后是比拼刀法。

    杨侗上战场作战的机会几近于无,他的武艺也渐渐趋向于近身搏斗,努力加强应对刺杀方面的训练。

    一个时辰下来,阴明月已经累得手脚发软、香汗淋漓,杨侗也是额头微微见汗,杨侗看了她一眼,较之往昔更多了几分刚强和成熟的魅力,一双清澈如水凤眸含威,如若一尊冰冷的天仙。

    杨侗笑道:“一起用膳吧!”

    “喏!”阴明月点了点头,她也不当自己是外人。

    水天姬尚未起身,今天也只有两人用膳。

    “圣上,房尚书和凌尚书求见。”正用膳间,一名侍卫进来恭敬的说了一声。

    “让他们去偏厅稍候!”杨侗淡然道,房玄龄和凌敬这时候跑来,显然不是蹭早膳的,怕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汇报,杨侗将碗里粥喝完之后,便匆匆起身往偏厅赶去。

    “圣上!罗将军把李孝恭打败了,顺手把襄城郡和淯阳收复了。”见到杨侗匆匆而来,房玄龄喜笑颜开的说道。

    “这么快?什么时候的事情?”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候,杨侗明显一愣,虽然他对罗士信抱有很高期待,不过从罗士信攻打出关打李孝恭到现在,连五天时间都不到,可这家伙不仅无声无息的干掉了李孝恭的四万大军,还把襄城和淯阳收入囊中,照这么算来,罗士信已经搞掉了伪唐的十万大军,这战果、这战绩如果不给第一功,杨侗都良心不安。

    “今日早晨收到了罗将军传来的飞鹰传书,这是战报。”凌敬脸上也带着笑意,罗士信不声不响的拿下襄城和淯阳,就等于斩断了伪唐东进的魔爪,只要再拿下颍川,连李密也失去了北上洛阳之路,到时候只要把淯阳和颍川一堵,有罗士信在后方牵制,杨侗可以安心攻略李世民。

    飞鹰传书为了防止被人截获,已经换成了暗码传递,不过送到杨侗手上的时候,自然是翻译出来的真正情报。

    杨侗饶有兴致的从凌敬手中接过情报,细细的看下去,内容记载的很详细,良久才抬起头来道:“这家伙也太冒险了!”

    罗士信搞定李孝恭的军队之后,后面一个县都没有收复,直通通的把李孝恭追出了淯阳武川县。

    在旁人看来这次奔袭是一次经典之战,但杨侗是知兵的人,一眼便看出罗士信之所以这么快收复二郡,有太多运气成分,哪怕有一点差错,最好的结局也是陷入僵局,最坏的结果是被人包了饺子,毕竟,他是轻装上阵,箭矢和干粮都十分有限。

    好在罗士信还算有脑子,知道在襄城和淯阳之交的鲁阳关布下人手,否则非得被附近县的伪唐郡兵断了后路不可。

    凌敬点了点头,这点他不否认,整理这计战报的时候,他也被罗士信的大胆行径吓了一跳,好在后面还有秦琼帮他收拾各县郡兵,基本上立于不败之地。

    “真是……”杨侗最终摇了摇头,虽然知道罗士信胆大敢冒险,但如今看这结果的时候,杨侗还有些心跳加速的感觉。

    “罗将军喜好以小博大,赢了固然会是大丰收,但若输了,结果往往难以承受,罗将军可谓是深得圣上真传。”房玄龄微笑道。

    “有吗?”

    “圣上哪一场大战不是如此?”

    杨侗也不禁一笑。对他大业最具影响力的几场战役中,的确是场场都在剑走偏锋、以小博大,不然哪有今日的辉煌?摇头道:“如今我大隋大势已成,无需冒此奇险。”

    如今杨侗若有需要,随时可以在正规军之外,再拉起百万大军,这还是兵部统计出来的最低数据。而且只要给他时间,还能从东/突厥三部和西域,拉到臣服于他的外族佣兵,这些人十分愿意通过战功来获得大隋百姓的身份。

    在不缺兵粮的情况下,杨侗自然不想罗士信、秦琼、裴仁基这些‘从龙之臣’跑去冒险,虽然这一战以极小的代价完整的拿下了两个郡,但罗士信绝对是承受不起的损失,这家伙不仅是大隋的大将,还是杨侗不可或缺的朋友。

    “虽然罗将军有些冒险,不过他想必也是考虑到后面有秦琼,这才放开手脚直追,若他真是一个傻大胆,也不会在鲁阳关留下兵马了,圣上不用太过担心。”

    “这倒也是。”

    “罗将军已经歼灭了李孝恭的主力,使我大隋兵锋直指南阳,也等于将李神通的八万大军牵制在洛阳之外,李渊心忧襄阳不稳,恐怕不会调兵支援洛阳,我们现在完全不必为荆襄唐军担忧,可以从容收拾李世民。”

    “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好在一切胜利。”杨侗笑了笑,道:“与唐军对峙的任务交给叔宝,让罗士信回来协助,至于颍川,则交给叔宝麾下的左天成和王辩去收复。”

    凌敬点了点头,道:“圣上,事态因为罗将军发生了变化!臣以为时机已经成熟,我们这边是不是也该向洛阳进军了?”

    “臣复议!”房玄龄拱手道:“若是李世民察觉,且事先撤出洛阳,我们就失去歼灭伪唐有生之力的良机了。”

    “那就开始吧!”杨侗点了点头:“立刻飞鹰传书给杨仆射,让他立即南渡;另外让上洛薛万均遣精锐潜入弘农,切断李世民粮道;在李世民反应过来之前,吃掉他的兵马!”

    李孝恭所部既然已经歼灭干净,杨侗的布局等于成功一半,洛阳之战也没必要继续拖着了。只要包括洛阳在内的河南郡全部落入自己手中,就算天下诸侯结盟,杨侗也有足够信心独力面对,更何况,窦建德、刘黑闼、王小胡在裴行俨打压下,自顾且不暇,哪还有时间和李渊结盟?

    天下大势发展至今,已经进一步明朗。不管是王世充,还是窦建德、刘黑闼、王小胡,他们逃不掉淘汰的命运,弱肉强食,自古皆然。


………………………………

第457章:善其器

    清晨,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襄阳城的沉闷,城门士兵刚刚打开城门,就看到尽头处,有一支狼狈不堪的骑兵队伍向着这边飞驰而来,残破的旗帜上,依稀能够辨认出‘李’字。

    校尉表情一怔,李姓在李唐可是大姓,李氏宗室更是位高权重,其中李世民、李元吉、李孝恭、李道宗、李神通、李德良、李孝基、李袭志等几人都是军中的大将,目前这几位除了李元吉,李世民在洛阳跟王世充作战,李袭志屯兵朱阳关,李孝恭和李道宗屯军于襄城,余者也都有要务在外,这支部队,当是宗室子嗣吧?

    校尉正想着这些事情的时候,对方已到城门前,大概三百多人的样子,每人身上都带着一股难言疲惫之色。

    “赵郡王!”当校尉看清楚为首的将领样貌时,面色陡然一变,几乎是脱口而出。

    李孝恭只是疲惫的看了校尉一眼,没有多言,径直带着人马进城,直奔皇宫而去。

    “殿下,您这是……”禁卫看到一身干涸血迹的李孝恭,不禁一怔。

    “通报一声,我要求见圣上。”

    “卑职这就去通传,还请殿下入宫等候,只是这些将士……”禁卫统领为难的看了看李孝恭带来的人马,李孝恭要晋见甚至无须通报,但这些将士就不行了。

    “尔等在回府等候。”李孝恭扭头看了一众随从一眼,声音有些嘶哑。

    “喏!”一众将士径直离开。

    此时李渊刚刚醒来不久,当听到李孝恭归来的消息时,心中不禁一沉,自收到李孝恭撤离阳翟的急奏,李渊就担心他不是罗士信和秦琼的对手,只是李渊心中多少还抱一丝期冀,毕竟李孝恭功勋赫赫,是宗室第一将,再怎么说,荆襄四万大军,也不可能说没就没了吧?

    只是当他听到李孝恭出现在这里时,李渊只觉脑袋一阵发疼,身体晃了晃,在尹德妃的搀扶下才稳住。

    “圣上,怎么了?”尹德妃担忧的看向李渊。

    “朕无碍。”李渊深吸了一口气,摆了摆手,示意尹德妃不用在意,挥退来报宦官,匆匆往甘露殿走去。

    殿外,李孝恭如门板一般立在门外,当看到李渊的时候,李孝恭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老大不小的人,此时却哭得如同一个孩子:“臣有负圣上重托,军队没了,襄城和淯阳丢了!”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当听到李孝恭证实那一刻,李渊仍觉得大脑一片空白,李渊接下来的话,一句都没有听进去。

    “来人。”良久,李渊才回过神来,伸手扶起李孝恭,对着进来的侍卫道:“取消早朝,去请太子和几位相国到御书房议事。”

    “丢就丢了。”

    交待完毕,李渊才看向李孝恭,只见他披头散发,甲胄满是干固了的紫黑血垢散发着浓重血腥味,知其必是经过无数血战才活到这里,一瞬间,李渊仿佛苍老了不少,摇摇头道:“先随我进去。”

    很快,李建成、裴寂、萧瑀、陈叔达、独孤整、窦威从前朝来到御书房,当看到李孝恭的时候,六人心头为之一沉,已经猜到发生了何事。

    各自坐下之后,李渊让李孝恭将事情再说了一遍,并取出了隋军所用连弩。

    “此弩可连发十箭,威力惊人,射程有两百步左右,超出我们近百步,罗士信麾下兵马全都装备此弩,人手两把,而异族奴隶则使用弓箭。我军将士虽助我破了罗士信的防御,抢了一些弩弓,但终究败了,带回来的只有这一把。隋军不仅对弩箭的运用十分纯熟,而且骑术惊人,我军骑兵始终落后在我们弓弩射程之内,根本近不了身,然后就会他们射杀干净,末将最后只能带几百人突围而出。”

    汝南县外之败,虽然还有几千骑兵生还,但是在罗士信大军铺天盖地的碾压下,李孝恭根本来不及重新组织防御,加上秦琼紧跟在后面占据县城,大片城池易主,李孝恭一夜之间成了过街老鼠,在罗士信军的追杀下,东躲西藏,趁夜在淯水寻处水流不湍急的地方游过来。

    李渊坐在主位之上,把玩着李孝恭递上来的连弩,默然不语,堂下,独孤整皱眉看向李渊道:“隋军这种战法极似先秦,攻城破军之时,先以弓箭压制对手,打压对方士气。”

    李建成看了一眼李渊手中那把精致的连弩道:“杨侗自盘踞冀州以后,便组织工匠不断革新装备,甚至组建了一个专门研制先进装备的开天院,以爵位、财富刺激工匠推陈出新。据臣所知,这连弩在四年前只有杨侗身边的玄甲军才能装备,如今连罗士信的战兵都是人手两把,那拱卫邺城的骁果军五军,所用弩弓恐怕更加恐怖。”

    李孝恭点头道:“隋军此连弩射程远,装箭速度快,日后想要与隋军进行骑兵对决,恐怕更有难度了。除此以外,隋军还有可以放射长矛的大型床弩和很多厉害的攻城械备,杨侗当年一天就攻克了平嚷城,据说便是得攻城器械之利。”

    李渊听到这里,心中更加烦乱,扭头看向身边一直默不作声的萧瑀:“萧卿,你有何看法?”

    萧瑀看向李孝恭:“依殿下所言,罗士信事实上有足够能力在短时间内结束战斗?”

    李孝恭面色涨得通红,最终苦涩的点点头道:“相国说得一点不假,罗士信像是玩儿一样,若他真要歼灭我军,恐怕我们没有一人离开得了。”

    “但罗士信却没有。”萧瑀面色凝重起来,扭头看向李渊道:“圣上可还记得,伊阙关破当天,正是淮安王率领八万大军离开襄阳之日,而当时,大家的的目光都被吸引在洛阳一带。”

    “不错。”李渊似乎想到了什么,面色更加难看。

    李建成脑海中突然蹦出一个念头,看向萧瑀道:“一一歼灭我军有生之力?”

    “恐怕真如赵郡王所料,杨侗真正意图并不是洛阳,而是我大唐,只要将我军精锐尽数歼灭在宽阔地带,那么便等于打开了西进的门户。”萧瑀点头沉声道。

    至于洛阳也不能说是顺带,但杨侗在战略上,却是先将唐军精锐力量歼灭,才对洛阳下手,毕竟李密已经南下,所以洛阳对杨侗来说并不是累赘。而李唐若是再把李世民和李神通的军队败光,那就跟拔了牙的老虎一样,对大隋没有多大的威慑力,到时候便是李唐的灭亡之日了。

    “若是我军败光,隋军便可从关中、汉川南下,袭掠荆州、巴蜀,整个大唐江山,将再无一处乐土!与此同时,裴行俨和沈光则配合隋朝海军,攻伐青徐和江淮大地。”

    李渊面色也变得难看起来,杨侗这是想要一口气吞并天下,结束乱世的节奏啊。

    “那也未必如此,蜀道十分艰难,杨侗的强弓劲弩在巴蜀受限制颇多,而且巴蜀世家也不会让杨侗入主巴蜀的,所以,杨侗想要占据巴蜀,至少也要五年光景。”

    萧瑀摇了摇头,蜀道十分艰难,弩箭在哪里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毕竟那里的山道不是直的,你的弩箭哪怕攻击范围再大,若是在山道转折之处设伏或者屯兵对垒的话,杨侗的弓箭优势根本无法发挥,但就算如此,杨侗也已经有了攻占巴蜀的一切条件了。

    李渊看着手中的连弩,良久才抬起头来,看向李建成道:“皇儿,我军如此以此弩为蓝本,全力打造之下,近期能造出多少?”

    “父皇,我大唐没多少工匠。儿臣只能说全力督促,并设法募集工匠,至于能打造多少连弩,真不好说。”李建成躬身道。

    战争在带来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