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隋争龙-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斧劈枪戮,就将齐军士兵杀了个干净。

    “妈的,铁甲营上!”彭玉成再下严令:“除了元小姐,其它格杀勿论。”

    “噗噗”之声不绝,铁甲争鸣,片刻后,就只听到齐军锐士脚步踩在废墟上发出的咯吱声,再无半点人声。

    宋金刚收起兵刃,扫看了下满院尸体,松了口气,转身交令。说着:“此府已拿下,请将军示下如何处置。”

    彭石头冷然道:“将她献给主公。剩下的俘获,自有主公封赏,谁也不许私自劫掠。违者,斩!”

    一群人轰然应着。

    高驷赶到府中,由于早有人报来,一行直奔此处处院落,到了门口,就见到鹰扬军献上的美女元瑶。

    此女正值妙龄,身段曲线玲珑,梨花带雨之下楚楚可怜。

    待众将秉明愿为,高驷心头火起,冷冷道:“杀了!”

    两个青衣卫立刻扑了上去,剑光一闪就要把元瑶当场斩杀。

    眼看佳人丧命在即,崔略连忙阻止,大声说道:“主公且慢!”

    其让诸人也被高驷的怒火惊住了,不知主公为何发此雷霆大怒。

    高驷压下怒火,问道:“攻下此城,殊为不易。战火方歇,尔等就惦记起来女子了?成何体统?”

    再仔细打量了众人一番,方沉声道:“我斩此女,就是要告诫众将,不可沉溺于女色。”

    又扬声叱喝:“尔等听好,再有此贪念者,严惩不殆。”

    一众之人,都是按惯例行事,此刻虽明白了主公之意,但一时间还没有反应过来,听见呵斥,多有不满,士气低落。

    了解到主公的心思,崔略上前行礼,然后才说着:“主公,您不但不应当斩此女,还得纳了她。大伙跟着您攻城略地,是为了荣华富贵,你要是带头禁止富贵美色,会寒了将士之心呐。”

    宋金刚也上前磕一个头,然后说着:“主公赎罪,您误会了。兄弟们给您献上美人,是为了彰显您的威严。自古打仗,都是胜者享用战利品,上下一体,反而有利于军心凝聚。”

    “人生最大的快乐在于到处追杀你的敌人,侵略他们的土地,掠夺他们的财富,然后听他们妻子儿女的痛哭声。”成吉思汗铁木真。

    高驷响起后世那位世界征服者的名言,有些明悟,有时候帝王也得屈从于属下们的意愿。

    想到此,不由改变主意,道:“罢了,这女子就留下,我自有定夺。”

    由是,消弭了一场风波。

    没过多久,初升的阳光披洒下来,战火渐渐平息。

    当日安排完城中事务,高驷接见众将,听着报告,又定下今后的黎阳守将人选,不由心中大喜。

    最后又说着:“今得黎阳,再无乏粮之忧。然天下争雄,才刚刚开始。你们,务必要勤练武艺,操持军队,不得懈怠。”

    “遵命!”众将应声如雷。


………………………………

第三卷:立基业 第九十六章:回军

    破城第三曰,黎阳城已恢复秩序。

    在原县衙后院厅内,高驷从元瑶的床榻上爬起来,命亲卫召集重要将领和文官,商议下一步行动。

    “报仇!”元瑶盯着高驷远去的身影,却是思绪万千,委身仇人就是伺机报复。仇恨犹若刻种子,只待来来日发芽。

    未几,虎烈军大将尉迟恭、鹰扬军大将彭玉成、龙武军大将贺怀亮,及柳庄、斛斯政、麦氏三兄弟、薛元博、李铁良、李君羡、程咬金、宋金刚、刘黑闼、吴黑闼、牛进达和崔略、郝孝德、童加亮全都到来。

    “黎阳城以下,元文弘伏诛,我任命薛元博为黎阳县县令,此命即刻生效。”高驷不容置疑的说着。

    无人敢有异议,薛元博起身恭恭敬敬的应了。

    “再任命,彭玉成为黎阳守将,率鹰扬军驻守,李君羡、程咬金、宋金刚、刘黑闼、吴黑闼、牛进达、杨积善六将俱为校尉,各领千人,兴兵屯田共守之。”

    “末将领命!”诸将纷纷领命。

    “至于虎烈军,尉迟恭你带人征调民夫,将黎阳仓之粮运往邺城冰井台,以为长久。童加亮为汲郡太守,负责协助。”

    “领命。”“遵命。”二人也都应着。

    “至于郝孝德,你随我返回邺城,某另有重任。”

    高驷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下一刻收敛笑容,再次问着:“洛阳局势如何?”

    众人听了这话,都打起精神来。

    崔略清了清嗓子,解释道:“根据探子传来的最新情报,昏君杨广到了江都,又派王世充征召三万江淮精兵北上,同张须陀南北呼应,意图解东都之围。但王世充胆小如鼠,畏敌不前,一路拖延,张须陀已经举兵同李密决战,胜负就在旬日之内。”

    话才落下,众将都是若有所思,特别是程咬金、郝孝德、童加亮,还有大将吴黑闼,牛进达都是心思各异。

    高驷不以为意,笑着说道:“不必担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李密、张须陀、王世充三人,我都打过交道。张须陀勇武盖世,王世充坚忍卓绝。李密即使雄才大略,能战败张大将军,也必然陷入同王世充的纠缠之中。王世充一介奴隶之子,心藏吞天大志,就像一条盘踞待机的蟒蛇,来日必会狠狠的咬李密一口。”

    “再派人向李密示好,让他专心于洛阳大战。现在咱们要回去,发兵解决窦建德和杨义臣,待河北平定,带甲百万,再南下逐鹿,就可一鼓而定中原。”

    尉迟恭是个骁勇好战的性子,皱着眉反问道:“主公,黎阳仓已得。我军并未什么损失,何不立即移兵北上,同杨义臣决战,以我军士气,定可大获全胜。”

    高驷笑而不语。

    崔略继续解说说着:“尉迟将军将军此言差矣,我军现在虽占据两郡,拥兵数万,然则贸然出击,就算击败杨义臣,损失也不小,以疲敝之众,怎么能占领河北?就算勉强拿下,也是处处分兵,必窦建德久蓄之兵,一举击败。”

    “主公,崔军师所言甚是。我军才打下魏郡四五个月,民心未附,又急攻汲郡,不可浪战。当耐下心思,把黎阳仓粮食运到邺城,待冬日过了,养精蓄锐,在发兵三万,同杨义臣河窦建德决战。”童加亮这时,也开口应和道。

    乱世中,一味强攻硬打也不是办法。要能打能收,顺以恩赏,逆以兵讨,这才是王者之道。

    高驷当下酒作出决断,说着:“两位先生之言,甚得吾心。我军必须再用一年时间打牢固根基,当下决战,着实有百害而无一利。

    说着有安抚尉迟恭,许诺:“将军稍待,只要这个冬天,你运到邺城的粮食足够,来年开春就可大举用兵。到时候,让你打头阵!”

    尉迟恭实际上的提议,是不太愿意接下运粮差事,这时听了,顿时大喜,能抢到先锋职位,他还是很满意的。

    当下抱拳,咧嘴嘿嘿笑着说道:“俺知道了。啥时候打仗,自有主公做主。我这掌中双鞭,随时应命。”

    这是在表明忠诚。

    高驷看在眼里,赞赏的一笑,说着:“正该如此。此战结束,差不多再有个把月,就过年了。诸君努力,某绝不吝啬重赏。”

    这话一出,顿时人人面有喜色。

    郝孝德却皱眉,面露忧虑之色,问着:“连年征战,如此大的负担,和隋杨治下的一个模样,百姓岂有活路?”

    高驷站起来,示意他坐下,然后展开新绘制的疆域图,说着:“现在天下大乱在即,我等出身寒门,本就底蕴不足。若能抢先一步,就可夺得一步先机。来年,我有四策实行。”

    “首要的是兵戈装备,武安有铁矿,当大举开采,打造兵器,一刻都不能停止。全军半数还差铠甲,这是缺口,必须尽早完成。”

    “其次,就是屯田练兵,要一边拿刀作战,一边拿锄头耕地,大伙都知道杨开皇推广的府兵制霸?我们要马上恢复这项策略。”

    “最后,还要分出锐士、甲士、兵卒、丁壮四级,郝将军,你以前出身农家,见多识广,此事交给你来办理。我许你两千劲卒,负责厘定兵士等级,回到邺城就开始办理,相信能提升我军的战力。”

    “以后征北将军府下辖兵马,都按此分田,行礼制,以定卑尊。配盔甲,以壮军力。重定府兵制,足可横扫天下!”

    “军中伤兵,不能再战者,可分入乡里为里长,训练民夫,安定地方。”

    郝孝德听了,连忙赞道:“将军有开皇之仁,如此,百姓有了安稳生活,军士没了后顾之忧,必然士气大涨。而推行府兵制,编练精锐,由此数策,不需三年,就能横扫河北大地也!”

    “主公当然说的没错,杨义臣占据襄国郡,号拥兵六万,实正兵也不过两万,来年开春,我军大可一战胜之!”

    高驷笑着说道:“就是此理。”

    童加亮仍旧不安心,说着:“可是窦建德此人能耐如何,某对其所知甚少。但从他崛起的速度来看,也不可轻视。”

    高驷赞同说道:“不错。所以,我们要先稳住杨义臣,突袭窦建德,灭了他后再同杨义臣决战。某早有安排,这时暂时不提。”

    实际上,他派虞世基到洛阳诈降,就是为了取得个名义,拖住杨义臣。不料,竟然意外娶了长乐公主。

    见主公胸有成竹,其他人面面相觑,不得不应诺。

    事务安排完毕,高驷淡淡说着:“就这样吧。给你们两日放松时间,三日后上午,我军就徐徐回返,顺道取了汲郡其他几城。然后修兵待时,看杨义臣作何打算。”

    襄国县城头,杨义臣仰望天边云霞,久久未动。

    这是个大晴天,落日余晖映的天边绚丽多姿,密密麻麻的云朵渐渐遮蔽了夕阳。

    黑暗降临大地。

    军营如林,杀机森寒。,

    襄国县,一大片人马嘶鸣的篝火,显得分外热闹。

    杨义臣长叹一声,向屋内反身回去。

    刚到杨府大宅,很快就听到丝竹乐器声,儿子杨元麟正在饮

    酒作乐,惹得他心里很不畅快。

    大堂内,十数个舞姬翩翩起舞,衣纱似雾,转动之间香气入骨,隐约可见红白相间的妙处。,

    而众多或胡或汉将领陪在杨元麟身旁,眼睛几乎都一眨不眨的落在这些美貌女子身上,大厅里响起一片吞咽口水之声。

    “哈哈,这些美人跳的如何?”杨元麟笼络了众将,甚是得意:“都瞧好了,本少就将她们赏给你们!这些舞姬都是上等货色,是郡中大户挑选的两家女子送来的,如何?”

    “难怪,果然不错。”众将连声赞同。

    “享受了美人,就要卖力打仗。等捉到高驷小儿,女子和财帛都归你们,本少只要高重德的人头!对于有功之将,某绝不吝啬赏赐。”杨元麟意气风发,驱使众将。

    那些舞女被众人围观,心里无不满是惶恐和凄凉,却不敢流露半分,否则不但自己要死,还会连累家人,只得更加卖力的起舞。

    此时,在杨元麟眼中,塞外铁骑才是要倚重的。区区几个汉人女子,不过是玩物。

    众将士气大增,效忠之语更是不断,杨元麟目的已然达到,就要继续狂欢。

    忽然杨义臣走了进来,咳嗽一声,声色犬马骤然停止,众将也纷纷噤若寒蝉。

    “都散了,此是军中,醉酒犯禁者死!时曰不早了,尔等退下整营吧!”杨义臣扫视众人,看似随意的说着。

    闻言,无论胡汉,莫敢有违背,各自起身,一时间大厅内甲衣兵器碰撞声不绝入耳,很快就散了个干净。

    这时,杨元麟见得各席狼狈,满是剩余的酒菜,才清醒过来。

    按平常来说,此种行为不算什么,杨义臣年轻时也喜好此道。曾经有诗句描述:“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胡人将兵之法,视生死为享乐,故而此风流传很广。

    杨开皇提三尺剑,扫荡群雄,在独孤皇后影响下,深恶此风,曾连斩一王三公,以遏制歪风邪气。的确,开皇临治天下三十年,少有此事。

    但随着开皇驾崩,大业动荡以来,胡风南侵,北地又兴起此风,主将以舞姬招待麾下将领,同乐分享。

    只是,杨元麟一向自负英雄,少有这样的举动,如今这样收揽人心,却反而让杨义臣更为儿子担忧。

    以胡法敌汉兵,真的有胜算吗?杨义臣忽然有种不祥的预感。

    正想训斥,就听见儿子杨元麟低着头,嘶哑说着:“父亲,你为何阻我”

    “温柔乡是英雄冢,你在堕落。知道吗?高重德已经攻下黎阳,虎踞两郡,现在更是派来了使者。圣人为了招降他,还把长乐公主下嫁给他。”

    “嘿,这个小儿,果是得了杨素真传,小觑不得!”杨义臣语气沉重,叮嘱儿子道:“真不甘心呐,我杨义臣为大隋效力一辈子,难道老了还要家破人亡不成?”杨义臣自从接了圣旨,一日之间似乎苍老了十几岁。

    “父亲,孩儿让您失望了。”杨元麟愧疚道。

    不过,还没有等他劝说,杨义臣已经恢复了常态,说着:“圣人召为父去江都。老夫不走,要等到来年,为你除去这高家子,看看这北地天下属谁!”

    “儿会勤加练兵,同高重德决一雌雄!”杨元麟振作精神向父亲承诺。

    杨义臣这才满意,说着:“去吧,高重德的使者就交给你应对。要当帅才,必须立身于战局之外。”

    “是,儿子这就去。”杨元麟向父亲行了个礼,便整了整衣冠,向外走去。
………………………………

第三卷:立基业 第九十七章:伐交

    襄国县城,杨府大院。

    许敬宗再度踏入大门,他到底官宦子弟出身,揣测人心还是有一手,对杨义臣父子的态度变化猜的**不离十。

    从初始的关押,到后面的放任其在城内走动,到现在的亲自召见,想必是局势发生了大变化。

    杨府大厅内,杨元麟正在沉思,拟定对策。门外,是两队身披铁甲,腰配长刀的卫士站岗,目光冷漠,时刻打量着来访之人。

    “少将军,高重德的使者许敬宗带到。”一个卫士来到杨元麟身边,小心的提醒着。

    “哼,若非父帅忙于平定山东,大军刚回,将士困苦,高重德那些区区土贼,又算得了什么?现在只能先稳住那小子,让许敬宗进来吧。”杨元麟好不容易压下怒火说着。

    实际上,邯郸之战后,他就没有释怀过。正准备集结兵力给高驷个好看,突然传来消息,说高驷要娶长乐公主,更是成了大隋的官军,就只能暂停用兵。

    “不才许敬宗,参军少帅。”许敬宗进来后,连忙行礼恭敬的说着。

    “坐。”杨义臣于主位坐着,腰杆挺拔如剑一样笔直。

    “谢少帅。”许敬宗也不客气,寒暄后就开门见山。

    “我家主公心怀朝廷,愿意弃岸投明,归降招讨大使麾下。”

    只一句话,就惹得杨元麟火起上涌,猛地压下后,冷笑道:“空口白牙,有何凭据?”“愿散去人马,只保留两千人马,以后全听将军调遣。”

    “当真?”杨元麟猛的站了起来,一副信以为真的表情。

    竟是妥妥的戏精,从出身来说,杨元麟是个官二代,耳濡目染见惯各种欺诈,之人也学会了掩饰情绪。

    “当然,开春后,我家主公愿亲自来襄国请罪。”许敬宗胡乱承诺说着。

    就在这时,又一卫兵在门口高喊:“报。”

    “进来说,许先生不是外人。”

    “少帅,朝廷传来消息,圣人携百官南下江都。临行前,下旨将长乐公主下嫁,招高重德为驸马。”

    “什么,高重德娶了公主?看来他归降之事是真的了。”杨元麟好似才得知一般,不在拖延,装作就势下坡之意。

    “既如此,某就放他一码。你且回去传话,年后三月初三其若不前来请罪,到时我大军开到,决不轻饶!”

    “少帅放心,许某这就赶回邺县具言您之大度,想必高驸马听了必卷甲来降。”许敬宗为求脱身就顺着杨元麟之意说着。

    就在这时,又一声高喊:“报!”

    杨元麟依旧不加阻挡,随意说着:“进来,讲。”

    “少将军,窦建德的使者已经入城,言称要归降大帅,要把其女嫁给您联姻。”报告的,是一个亲信扈从。

    “什么?”许敬宗大惊失色,却又不方便抢出去探查虚实,只能等对方裁决。

    杨元麟挥手示意知道了,对许敬宗说道:“我的话依旧作数,你去吧。”

    “告辞。”许敬宗赶忙离去。

    …

    魏郡,归途中战鼓震天。

    十二个千人队人马,依次成一字长蛇阵缓缓前行,

    队伍中当先高齐大旗招展,其次的是各个将领的名号旗帜,于方阵中迎风飘扬,军威迫人。

    坐在一辆敞篷马车上,高驷志得意满,却是出奇的镇定。

    在拿下黎阳后,粮草彻底充足起来,全军士气猛涨,众将归心。只需养兵待时,来年击败窦建德和杨义臣后就可以横扫河北,进而窥视幽州,谋取天下。

    十余日后,大军已经返回邺城,魏征和李百药带着留守人员欢迎得胜之师。

    龙虎台阅兵,整个数万大军在高台上,都清晰可见。

    等众军到达位置,鼓声而停,下面众将也停了下来,立功着各种上前受赏。

    一眼横扫,众将雀跃的表情都落在眼中,过半都有些得意洋洋,显然都自诩有功。

    高驷心中很是清楚,当下开声说着:“众位都是我军立功之将,今日某就在此犒赏三军,大伙开怀畅饮,不醉不归,如何?”

    “谢主公赏!”众将欢声雷动,各带麾下入营,享用大餐。

    是日,醉者云集。

    高驷刚宴请完诸将,返回铜雀台,就要与三位爱妻休息温存。

    魏征闯了进来,急急匆匆的道:“主公,许敬宗回来了。据说窦建德也有投靠杨义臣之意,形势已经很危险了。请主公立刻召集众人,商议对策。”

    这厮,真是不会挑时候。

    高驷按捺火气,整衣走了出来,说着:“玄成,不要急。天塌不下来,让许敬宗来见我,若窦建德果有降意,的确值得警惕,我自有决断。”

    未几,许敬宗赶到,面对询问,当下表情一凝,沉吟片刻,才说着:“主公,杨义臣之子杨元麟不足为惧。到时窦建德能屈能伸,尤得人心,宜早讨伐之。”

    “许敬宗,依你之见,何时动手?杨义臣会出兵吗”高驷问着。

    许敬宗上前一步,指着地图兴奋的说着:“杨义臣必然出兵,但臣已有对策。我自到主公帐下,未立寸功,却已得主公信任,每念于此,深感大恩。今有一策,可除去杨义臣这一大敌,还请主公许我上报,解说一二。”

    高驷本未对他抱什么希望,见其语出诚恳,就顺着说到:“既有良策,快快道来。”

    “遵命。”许敬宗大喜,开始详细备陈计谋。

    “臣虽然不学道术法,却也粗通儒家些相面之术。在襄国城见过杨义臣,一看就知道他这种面相是将军之流,却以忠义为先。若得其主,则扬威疆场,流芳后世。若不得其主,刚而犯上,很可能主君被杀。以杨广之暴戾,只需想法子将杨义臣推到江都,其害自除。

    见这个高驷和魏征的疑问,许敬宗一双眉毛笔直挑起,透着一股傲气,把双手一拱,说着:“只要主公大张旗鼓迎娶长乐公主,表明忠心,再派人到江都谢恩,并散播谣言,说杨义臣拥兵百万,有据河北自雄之意。那时,昏君必然下诏,杨义臣绝不会第二次抗旨。”

    “君子可欺之以方,即便杨义臣看破了,他也不得不跳下去。”许敬宗面带微笑,主动请缨,森然说着:“主公,我愿去行此策。”

    谁也想不到,这文弱的纨绔公子哥,在父亲被杀,四方流落后,竟然历练出来了股狠劲。一出口就是这毒辣的计谋,顿时让高驷刮目相看。

    “你可知道,宇文化及也伴驾到了江都?他位高权重,一旦发现你的恨意,绝不会手下留情。”高驷反问道。

    许敬宗双拳紧握,恨意深藏,目光如电,扫过江都所在地图,沉声说着:“宇文化及鹰视狼顾,不是纯臣,早晚必反。主公英明神武,来日必可一统天下。到那时,还请允我报仇,以雪家门之恨。”

    “至于危险,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主公,我愿意冒这个险。”这是第二次表明态度了。

    只见许敬宗面色不变,双膝跪倒,说着:“臣不怕死,请主公允许。”

    这时,魏征也被此人胆略打动,上前帮腔,说着:“可以让他一试。”

    高驷在堂上来回走了两步,心中已经有了决断。于是上前扶起许敬宗 安慰道:“你的计策,我允许了。但有一点要告诫你,此行立功为下,保全自身为首。我让麦家老大当你的助手。”

    话方出口就有些后悔,这等将才,岂可轻易让其涉险?不过后悔也来不及,只能让卫士安排了麦氏兄弟的老大和许敬宗同行。

    “多谢主公关怀。”许敬宗感激涕零。

    安排完要事后,高驷便让魏征和许敬宗退下,径自往后宅去了。

    …………………………

    夜已深,月如钩,残照西楼,点点灯火惹忧愁。

    沿途旗帜飘扬,岗哨如林,值守的各将各兵在此待命,寂然无声。

    一些熟悉和不熟悉的将士,犹如铁塔一样,尽职尽责的守卫着铜雀台的安危。

    遇到主公走过来巡视,纷纷行甲胄礼,更是映托出了高驷的威严和肃穆。

    “这才是古代贵族应有的生活。”高感慨着。

    忽然不远处传来了清幽的箫声,听调子如此的陌生,却又如此熟悉,几乎是瞬间,听着脑海里都不由自主浮现出一副画卷,佳人吹箫,临空谷而望幽兰。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不知道为何,高驷突然之间想起了前世,泪湿眼角,寻着声音走了过去,缓缓踏月而行,直到顶楼,终见到佳人。

    不由自主说着:“紫嫣,紫嫣,你在等我吗?我说过要攻下汲郡黎阳仓后,回来娶你入门的。”

    说着,上前从后面一把抱住了佳人,熟悉的梅花香气,一下子就萦绕满怀。

    袁紫嫣闻声,先是诧异,后又转过身来,只见她秀脸上满是忧愁,月光把她的影子映在下面,照亮了半边的脸,那楚楚可怜的模样顿时刺痛了高驷的心。

    “我感觉到了新天命之子的出世,天命在李,你挡不住的。”这菱角神态,充满了无奈和彷徨。

    天命不可违的宿命论影响太过深远。

    高驷有过许多想法,有过许多见面的喜悦要分享,但是没有想到会有这种情况。

    对此,不由心中一动,问道:“你是说李世民要来河北?”

    “你怎么知道?”这下是袁紫嫣惊讶的合不拢嘴。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高驷抱起袁紫嫣,大笑道:“额不信命,无论你有何心忧,我一力担之。给我生孩子 才是你的职责。”

    “天命到底是什么?”袁紫嫣双手搂着高驷的脖子,却陷入更深的迷惘。


………………………………

第三卷:立基业 第九十八章喜事

    魏郡,邺城。

    日照蓝天,白云朵朵,随着征北将军府已经搬到了 邺城之内,此地再度繁华起来。

    连续数日的阴天散去,暖风徐来,青石铺就的大院内,腊梅点点,泛着阵阵清香。初冬的上午,已经有着女眷散步。

    跫音响起,从后宅通往前院的碎石路上,有人轻声的说着话儿。

    被称为姐姐的人是杨敏,她声音圆润动听,却透着种种烦躁之意。

    另一个是韦,牵着小女儿李彩玉,两人方议论着。

    只听杨敏不耐烦的,问着:“郎君人呢?被那长乐公主迷住了吧!”

    “姐姐,暂且忍一时。如今大隋江山尚在,夫君还要顾及朝廷影响。但天子下江都之后,明眼人都知道这隋杨的江山是属兔子尾巴的长不了啦。”韦不在意答着。

    “长不了吗?呵呵……这倒是不假。长兄惨死,杨家百余口性命,这个仇总有一天要报的。”

    “姐姐,你快要生了,保重身体为要。这院子立阳光充足,可多晒一会儿。”韦传授着经验。

    两女容貌都是清丽绝伦,气度不同凡俗。

    嫁给高驷以来,随着齐军在邺城立足,她们的地位也水涨船高,自然而然的有了一定的影响。

    “既如此,我就听你的。”杨敏笑着,就和韦一道在院子了活动下身体。

    高驷尚不知后宅已经暗流汹涌。

    目送着心上人离去,袁紫鄢走到屋檐下仰面望气。

    在她的角度看来,整个征北将军府,都笼罩着一层薄薄的地龙气运,可惜青、黄、白三色交织,驳杂不纯,难以上应天命。

    这是潜龙格局根基未曾稳固的征兆,要知道但凡王者之兴,初起时都是一德为主,然后兼有其他德运,进而一统天下。

    只不过……她一撇之间,这府邸内突然多了曾凤凰之气,辅助人主调和德运,聚拢地脉。

    “还真是令人惊奇,这股幼凤之力竟然也是新生,于隋杨皇室无任何关系,这个长乐公主也不简单呢。”

    若有所思时,突然有内都司来报,说是地形以勘测完毕,请她启程。

    “你回去禀报征北将军,我这就去点龙。”袁紫鄢微微一笑。

    让下属在外等候,她回到屋里换了件羽衣道袍,收拿法剑,然后乘坐马车,向城外走去。

    “天命在谁?尚要看我手段!”袁紫鄢放下车帘,眼底傲然之意爆发,誓要挣脱背后的束缚,改易天命。

    龙虎台下, 齐军大营,高驷策马巡视屯田事宜,随行自然是卫队环绕。

    “主上,魏郡战乱平息数月,经过大力屯田,明年就可恢复人烟。如今又推行了府兵制,将军用和民用分开,来年大局就已经定了。”魏征说着,论大略,他最为出众。

    自主张南向用兵,夺取黎阳仓以来,魏征的说话分量越来越重了。

    李百药也为之动容,作为实际执行屯田料民的负责人,他将来的功劳只大不小。

    君不见,汉高祖刘邦曾说,论功萧何当为第一,加封万户侯。

    自攻下黎阳后,周围的城池不断有主动来归附的,有的交出了政务,有的交出了府兵,使得高驷这个征北将军威信大涨。

    自此,征北将军

    的霸府秩序在河北初步建立起来,从草台班子向政权方面开始转化,高驷大为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