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猛虎-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真是一件好事。
富弼却不舒坦了,只是脸上还笑着,捋着胡须点着头。
真是啥好事都让甘奇给占了……
赵顼倒是高兴不已,甘奇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刚才满朝言官并起,场面对他这个新皇帝而言,还是有些吓人的,有点招架不住。甘奇几言几语,一个个老老实实服服帖帖,这种感觉也是爽快的。
赵顼开口:“甘相公又为国立一大功,不愧为宰相,可喜可贺。”
预热一场,甘奇大获全胜,一整天心情都挺好,回到政事堂,也是满脸带笑。
如今政事堂下,尚书中书,皆有自己人了,蔡确李定,冯子鱼孔子祥,用起来极为顺手,一切皆是有条不紊。
苏辙如今也在政事堂走动,中侍大夫,苏辙也是把好手。唯有苏轼,本也是个中侍大夫,偏偏最近不干活,在家悼念亡妻,以泪洗面。
苏轼亡妻,四川眉州王家传来消息,愿意把王弗的堂妹王闰之再嫁给苏轼,这王家倒是会打算,苏轼这棵大树,肥水不能去了外人田,得守住了。也是眉州王家与眉州苏家本就是世交。
这个消息到得苏轼这里,苏轼也点了头。这事情就算是成了,只等王家把王闰之再送来。
接下来甘奇要做的就是准备开始全国裁撤禁厢,从内地州府开始,慢慢往边境去,这个过程会比较长,这件事如果真做成了,往后朝廷一年能节约三四千万贯的度支,每年都多出来的这笔钱,再练几十万的精锐新军队也不在话下。
但是这个计划还得有个前提,那就是要把整个河套都拿到手,不然这么多人口,真没有地方安置。要想把河套全部拿到手,要想把河套里的党项人全部赶走,就得把黄河边上的兴庆府给彻底搞定,说白了,就是得打仗。
“摊丁入亩”的大计,是一件繁琐至极的事情,还得往后拖一拖,得专门找一两年时间,只做这一件事,因为这一件事涉及很多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各地衙门的监管问题,把所有的各种税收都全部归拢到土地税上,就必须对全国所有的土地都进行一次重新而又准确的丈量记录。
丈量土地,那牵涉就太广了,最重要的就是官员,最重要的就是监督。这事情,有一个人可以做得很好,那就是司马光,司马光这种人,用在这种事情上,正合适。御史台衙门也要进行一个扩充与改制,得加大御史台的权力,扩充御史台的人手,让他们监察天下,像锦衣卫一样满世界去抓贪官污吏,抓来就审,审了就判。
没有人比司马光更能胜任这个职位了,清流保守派有保守派的用处,别每天哔哔了,干活。
虽然摊丁入亩的计划还没有真正开始,但是这御史台改制扩充的事情得先办了,免得到时候还得临时来办,临时办就是一团乱。
所有甘奇把司马光召到了政事堂。
司马光到得政事堂,面色不善,他上午还在朝会上发难,下午就被甘奇叫过来了,心中便以为肯定没好事,这位甘相公莫不是要敲打自己?
司马光黑着脸,做好了据理力争的准备,哪怕与甘相公在这政事堂大吵一架也在所不惜。要教人都知道他司马光是何等光明磊落、不畏强权、大公无私。
没想到甘相公却笑意盈盈招呼司马光落座,开口说道:“司马中丞辛苦。”
司马光愣了愣,拱手一答:“为国效力,都是应该的。”
“司马中丞为了社稷鞠躬尽瘁,办起差事一丝不苟,实乃不可多得的良才,教人心神向往!”甘奇先把司马光一顿夸。
司马光被夸得是一头雾水,看着甘奇,不知甘奇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此番请中丞来,便是要大事相商。”甘奇不客气了。
“还请相公示下。”
“古语有言,国之大事,在祀在戎。我也想问一问中丞,那这国家兴亡,在何处呢?”甘奇抛出一个钩子。
司马光清流人物,想得一想,答道:“国家兴亡,以古鉴今,莫过于吏治清明,上下一心,百姓安居乐业,朝臣鞠躬尽瘁。此则为兴,若逆则亡。”
“对,这话说得太对了,中丞果然乃大才也。只奈何,乌台之内众多御史,却都身居庙堂,虽然身负监察百官之职,却只见汴梁一地方圆,我每每思来,便觉得此事啊……”
“还请相公明言。”
“就是觉得这监察百官之职,御史台做得不好,没有真正做到。”甘奇面色深沉,忧国忧民。
司马光心中一紧,果然,敲打来了,司马光浑身肾上腺素飙涨,做好了战斗准备,问道:“相公之意,可是说下官不足以主持御史台大局?”
甘奇笑着摆摆手,又道:“中丞乃不世之材,朝廷栋梁,若是说中丞你都做不好这个官,天下哪里还有人做得好这个官?”
司马光又愣了,一头雾水,这甘相公是要唱哪一出呢?
“我是想啊,御史台人手还是太少了,权柄也小,监察汴梁一地尚且难以顾全,更不论天下之官员了,如今又正值司马中丞这般大才主持御史台,不免有给御史台改制的想法。多添御史往各地派驻,多加差吏走动调查,如此才算是能监察天下。”甘奇语重心长。
什么?司马光以为自己听错了,这是要给御史台更大的权力?更多的人手?这位甘相公还嫌自己给他添的麻烦不够?
“相公所言当真?”司马光不相信。
“自然当真,我准备再给御史台安排三百个官员,加两万个差吏,各路州府皆要派驻,监察各地官员,以保江山社稷。”甘奇大手一挥,大口一开,三百官员,两万差吏,跟组建军队一样。
按照甘奇的预想,这点人还不够,到时候天下丈量田亩,中纪委岂能就这点人派下去?必须得把所有地方都盯死了,不求水至清,但也要基本清澈,这是国家利益,抓他个几百上千人,弄他个几百上千家士族大户。
要用魔法打败魔法,要用士族打败士族。要用司马光打败这些各地士族大户。
司马光听得是目瞪口呆,以为甘奇还在说笑,幽幽说道:“相公莫不是拿下官打趣呢?御史台何曾……”
“诶,岂能是打趣,御史台派驻天下,这是国策,我这里与中丞商量好,转头就去与陛下商议定妥,接着就调派官员到御史台报备,然后从禁军与皇城司等地抽调差吏人手,先把各路州府全部覆盖,这一切可都指着中丞来做好。”甘奇可不是与司马光开玩笑。
这权力,也实在太大了吧?一个三品御史中丞,嘴炮衙门,忽然成了实权衙门,还真的监察天下官员了,这是………………好事吧?
于国于民,那肯定是好事。
但是司马光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又问:“相公,此事陛下能答应吗?”
“此乃陛下之意,却是陛下又不能说,所谓唯有我来与中丞说,到时候还请中丞上书,陛下批阅,中书门下再点头,便成了。”甘奇扯起虎皮当大旗,忽悠着司马光。这事情得司马光冲锋陷阵了,监察百官,肯定也会有一定的反弹,毕竟是士大夫的天下,这样去监视士大夫们,岂能没有反弹?
所以甘奇得忽悠司马光,暗示司马光这是陛下的意思,让司马光替皇帝分忧。也让司马光明知道这事情皇帝都不愿意拿到明面上来说,皇帝有难处,得忠臣司马光代劳了。
这手段,甘奇伏脉千里,就等着未来司马光帮他冲锋陷阵了,保守派不都是敌人,有时候也可以变成朋友。这御史台,每天用来打嘴炮,太浪费了。
司马光想了一想,其中关节想透了,拳头一捏,战斗准备就绪,点头答道:“相公,此事利国利民,我司马光向来大公无私,从来不敢徇私枉法,监察百官本是职责所在。我大宋到得如今,贪官污吏屡见不鲜,时不时还激起民变,若是监察之法能通行天下,必然能保家国社稷无忧。相公已然言尽于此,身为御史中丞,更是责无旁贷。”
甘奇点头:“二府三司,台谏两院,本就互不隶属。御史台监察百官,上到宰相,下到州县,皆是职责,若是哪一日监察到本相身上,本相也毫无怨言,中丞只管去做,此事利国利民,本相在此事之上,一定是你坚实的后盾。”
司马光闻言感动不已,感动的不是甘奇说什么坚实的后盾,而是甘奇说哪怕有一日监察到他身上,他也毫无怨言。当宰相到得这个地步了,保守派司马光哪里能不感动?这就是圣人所言,君子之道也。
司马光躬身一礼:“相公放心,下官定然办好此事!”
甘奇又与司马光闲谈几番,勉励无数,笑着送司马光出门。
看着司马光那战斗准备的背影,甘奇捋着自己颌下的短胡须,慢慢笑了……
斗争的艺术,就是这么有趣。司马光,是个好人,必然好用。
………………………………
第五百七十章 一千二百斤的小炮(感谢历史小说爱好者Mr刘万赏)
御史台扩充之事,上有皇帝点头,下有司马光等一众御史言官忧国忧民,还有甘奇甘相公鼎力支持,此事在朝堂之上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显然还有许多官员没有理解到此事的深浅,给御史台加点人手,再派一些御史去各地监察,表面上看起来,倒也没觉得是个多大的事情,反倒像是一个过场,不过就是多一个不管事的官员到地方而已,多给间办公室的事情。
甘奇看着自己的计划稳步推行,心里却是乐开了花,倒也不假,就是在地方衙门里多一间办公室而已。不过,过段时间,甘奇要让各地州府都多一个衙门,衙门里进出的差吏动辄上百,专门做监察调查的事情。
这个衙门叫作什么?纪委?监察院?反贪局?廉政公署?还是就叫御史台?
不过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得给御史台拨一笔大钱,养人与办公的钱,兴许还要拨付购买房子或者租赁房子的钱。
这又是一笔大钱。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当了宰相,每天都要花钱。
得想点办法为朝廷弄钱,甘奇坐在自己的班房里,抠着头皮,商税如今稳步推行之中,主要的大州府城池都已经按照新商税法来收商税了,但是问题也有,还很大,因为很多地方连发票都印不好,收税的力度也欠缺,这事情一时半会是难以解决的,还得靠时间来慢慢磨。
要不,御史台第一个任务,就让他们监察各地州府城池商税实施?人派下去了,总要先有个差事,不能无所事事。
想到这里,甘奇又派人把司马光召来交代了一番,司马光欣然领命,这御史台有真正的活干了。
御史台愿意如此配合甘奇,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当官,谁不想手中有点权力?哪怕是这些清流御史,难道他们真的就愿意每天这么打嘴炮度日?
人性如此,真正有了一点权力,对于那些御史而言,其实都是皆大欢喜的,一个个高高兴兴,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御史台本就能抓人,有大牢,还兼有部分审判的权力,但是御史台的大牢里,经常是空空荡荡的,在这大宋朝,想真正抓一个官员下狱,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如今这御史台,算是生意上门了,想来大多数御史们都想看到大牢里能装几个人。
甘奇显然是看透了这一点,所以也早就知道了御史台会很好用。
弄钱,弄钱,弄钱,这是最重要的事情。怎么能弄到钱?
甘奇想来想去,如何弄钱快?他妈的还是抢比较快,还得抢大户。
得打仗,抢劫的对象,要么就是辽人,要么就是党项人。还真别说,辽人一百多年下来,底子是很厚的,关外的城池里,契丹贵族多如牛毛,必然能发财。党项人穷,但是党项人的贵重物品可不少,因为他们连接西域,各种金银玉器件比大宋这种缺金少银的地方多得多,真要打进了兴庆府,那也能发财。
甘奇抠着头,往枢密院而去。
狄咏如今掌控万胜军,甘奇得发公文去问问,怎么还没有打起来?
从枢密院出来,甘奇直接就打马出城了,到城外去找沈括。
京畿禁军如今裁撤了十几万,军营里空空荡荡的,多出了无数的地方,沈括带着两三百好匠人如今占了几百亩的地方。
甘奇打马直入沈括的地盘,找到沈括的时候,几乎都没有认出来眼前这个面色又黑又黄的人是沈括,还穿着一身麻布衣服,浑身上下脏兮兮的。
甘奇开口问道:“村中,你好歹也是七品的官,怎么弄成这个样子了?”
沈括还咧嘴一笑:“相公见笑了。”
“炮呢?”甘奇问道。
沈括往旁边一个大土堆一指,说道:“相公,炮在这里面,造的第八门了。”
甘奇看着大土堆,反应过来了,这是浇铸的大模具,铁水灌到模具里,然后冷却,再把模具打开,铁疙瘩就在里面了。
甘奇又问:“另外七门呢?”
“相公,前面的都失败了,给熔了,也不知这门成不成,若是不成,也熔了再造。”沈括答道。
“敲开看看。”甘奇有些急不可待,只要一想到打仗,就想到炮,没有这玩意,甘奇实在舍不得让人命去堆城墙。
“正要开范呢,相公来得是时候,昨天浇的。”沈括一边说着,一边指挥工匠们去敲模具。这模具都是一次性的,模具在这个时代叫作“范”,模范之意。这个范的原材料其实也不复杂,主要是洗砂与泥土。
但是“范”的调制才是技术,里面会加入木炭或者煤粉,用少量的水来调制塑形,甚至还会加入植物油。这就是核心技术了,得不断试验。
为了保证每一门炮制作出来的规格相同,还会制作木头模具来对铸模定型,这一套工艺,沈括是门清的。
工匠们拿着榔头敲打着土堆,不得片刻,里面的炮就慢慢显露身形了,灰中带白,看起来没有金属的光泽,表面上也不光洁,反而看得出其中的凹凸不平,有磨砂感。
工匠们小心翼翼地清理着火炮的表面,也慢慢掏着炮管里面的东西。
铁疙瘩终于现出的全身,一根笔直的大炮管,圆圆的屁股,后段较粗,前段较薄。
工匠们开始用绳子穿着炮声,拿木棍来抬。
甘奇问道:“多重?”
“一千二百斤。”沈括眼神一直在炮上,随口在答。
甘奇啧啧两声,说道:“小了。”
沈括转头看向甘奇:“相公,一千二百斤啊,还小了?”
“先试试再说,还得往大里造,至少两千斤,三千斤也行。”甘奇是见过世面的,两千斤才一吨左右,三千斤也才一点五吨。要能轰得开城门,能把城墙给轰塌,就必须往大里造。明朝的红夷大炮就能达到三千斤了。
对于甘奇来说,再大点都行,四千斤都不嫌大。
“相公,就怕太大太重,难以行军。”沈括有担忧。
“这你别管,只要你造得出来,我就能带着他行军,人推马拉,怎么也运得到前线去。”甘奇哪管那些,一两吨的东西,算不得什么。哪怕是爬雪山过草地、把马拉死也无妨。
十几个匠人把大炮扛到了一个木架子之上,此时甘奇与沈括才上前观瞧,甘奇是随便看看,沈括却是围着大炮转着圈看,甚至还趴在地上看,把手伸进炮管里摸来摸去,还把火折子扔进炮管里仔细观瞧。
看了许久,沈括才爬起来说道:“相公,这门好,周身皆无瑕疵,炮膛里也无瑕疵,这是一门好炮。”
甘奇急切不已,说道:“开一炮。”
沈括连忙大喊:“快,快去把我前几日配的药取来,把那铸好的铁球也搬过来。”
片刻之后搬来一个大木桶,里面黑漆漆的粉末,沈括极其熟练,粉末往里到了不少,铁球再塞进去,又在点火处塞了一个火捻子,就是这么简单。
“往这边搬,对准那边没人的地方。”沈括不断指挥,他好似比甘奇还着急。
“火把,火把取来。”
火把快速取来,却见甘奇忽然走近:“火把给我,我来。”
沈括还劝了一句:“相公,还是下官来吧,这炮动静极大,惊了相公可不好。”
甘奇摆手:“吓不着我。”
沈括唯有把火把给甘奇,却是一脸担忧,怕那一声巨响把甘奇给吓坏了。
甘奇面不改色,用火把点燃火捻子,退后好几步,沈括竟然拿了一个大木盾站在甘奇面前,还是科学家严谨,这新造的炮,万一炸膛了可不得了,得把甘相公护着。
“轰隆!”
巨响一声,白烟漫天。甘奇倒是没吓到,却把甘奇与一众护卫的马吓得四蹄乱踢。
甘奇连忙放目远眺,隐隐约约看到了前方远处泥土飞扬而起。问道:“多远?”
“七八百步。”沈括答着。
“去看看。”甘奇几步翻身上马,拍着马脖子安抚几番,打马往前。
到得落点,一个凹陷的大坑,不见弹丸,又往前方走得不远,又有一个小一点的坑,也不见弹丸,还往前走,还有坑……
炮弹落地,还弹跳了好几番,砸了一连串的坑。
“可以,药的威力不差。”甘奇总结了一句。
“都是按照相公的配方来制的,还得细细琢磨,稍稍添减,必能再加一些威力。”沈括答着。
“这般一千二百斤的炮,一个月能造多少门?”甘奇问着。
“以现在的人手,若是铁料足够,一个月应当能造十门。”沈括答道。
“这小炮一个月只能造十门?”
“相公,这可不是小炮,这般大炮,世间唯一了。以前的虎蹲炮,一门才四五十斤呢。”沈括接受不了甘奇“小”这个形容词。
甘奇不纠结大小的事情,说道:“看来还是人力物力不够,归根结底是钱不够。两个月,一百门,配足够五千发的火药与弹丸。要多少钱?”
“相公,一百门炮,光是铁料就要十二万斤,五千个弹丸还不算,一斤好铁就要一百多钱,火药配置花费也大。再加上人手工钱,只怕要二十万贯左右。”沈括说出这个数字,心都虚了,他虽然当官,但也没怎么见过世面,二十万贯钱对他来说,多到不可想象。好在这里是汴梁,天下货物集中之地,只要有钱,原材料还是不会太缺乏的,大不了今年汴梁城再也买不到炮仗可以放了。
“二十万贯,行,明天给你运来。这种炮,你先铸一百门用着。之后就别造了,我要两千斤以上的。”甘奇心中,打仗比什么都重要,这炮他还是看不上,但是先凑合用,五千发,总能轰塌几座城池的城墙与城门了。
“相公可是当真?”沈括有些吃惊,说话间他就有了二十万贯?这是什么家庭条件?
“当真,两月内,我要见到一百门炮。”甘奇严肃说道。
“那下官一定竭尽全力办好差事。”
甘奇忽然皱了眉头,又严肃说道:“我还得与你说一事。”
“相公示下。”
“明日,这里会来一万禁军,从今往后,这个地方,不准任何人随意出入,但凡到这里来做事的匠人,工钱都可以加倍支付,但是有一条,得把家眷都迁移到军营里来住,重新制作户籍文书登记造册。你可明白其中的道理?”
甘奇永远少不了谨慎,这种战争利器,必然要严格管控,连参与制造的人,都要严格管控起来,户籍名册,甚至家庭情况,族人亲戚都要登记在册,方便查验与监督。
少了一人,都要调查,哪里去了?死了?死在哪,埋在哪,何人作证。外人进出,皆要严查,这都是那一万禁军要做的事情。
沈括闻言,立马明白了其中之意,点头答道:“还是相公想得周全。”
“我还会派两千军汉来给你打下手,操炮之时,你得带着他们。”甘奇又道。
“相公这是……”
“你教会他们如何操炮发射,甚至还要多多试验,弄出一个药量与射程的章程出来,我得靠着他们上阵打仗。”
“哦,下官明白,下官明白。”沈括头前,心思显然不在这里,如今甘奇的心思,那就是一门心思打仗。
交代完之后,甘奇迅速回到枢密院,召来前皇城司押官李明,带领一万人马管控火炮厂的事情,就交给李明了,虎符印鉴文书,甘奇都亲自去做。
其中之事,甘奇也与李明密谈交代。这个火炮厂将来只会越来越大,甚至会成为一个生产基地,其中的人员管理,乃是重中之重,李明身上的任务也就更重。火炮火药,绝对不能泄露外传。
甘奇与李明密谈到天都黑了,才把事情完全交代清楚。
李明显然也升官了,五品定远将军,京畿禁军后厢都指挥使。李明在皇城司的时候,本是从六品的押官,如今成了五品的武官,五品基本就是大宋朝一般武官的天花板。
与甘奇交好,死心塌地跟随甘奇,算是李明人生做得最成功的一个决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