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猛虎-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麻龙有些不耐烦,开口说道:“来人呐,去把林岩石招来!”

    便有人去招林岩石,林岩石就在大门口,他也焦急,焦急等待着一个熟悉的身影。

    那个林岩石等待的熟悉身影,穿着一身重甲,打马跟在一个金甲将军之后,到得了皇宫。

    马匹慢慢止步,林岩石面色紧张不已,却是远远就听得狄咏的声音:“石头啊,我一猜你就在这里,果不其然。”

    林岩石其实并未认出狄咏是哪一个,重甲之下,人都差不多。此时听得声音,他寻声去找,终于看到了狄咏,激动不已:“狄军师,快,快快,麻牛就在里面。”

    “先见过我大哥甘相公。”狄咏笑着介绍。

    林岩石看着最头前的金甲将军,还戴着一个极其吓人的铜面具,实在威武,连忙单膝跪地:“见过甘相公!”

    甘奇揭下了铜面具,露出了他那年轻的面庞,上下打量着林岩石,哈哈笑道:“不错,不错不错,往后你就跟在狄将军身边行走,便也是一个好助力。”

    “谢过甘相公!小人一定竭尽全力肝脑涂地为狄……甘相公效犬马之劳。”林岩石心中也高兴,因为这位甘相公并未为难他,直接让他跟着狄咏,这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甘奇点点头,轻轻一夹马腹,马蹄往前而去,路过了林岩石,还有一句:“此人堪用!”

    狄咏倒也高兴,在一旁点头:“大哥说他堪用,那肯定就是不会错的。”

    林岩石得了几番认可,心中激动不已,连忙大喊:“都让开,快让开,让甘相公与狄将军进去。”

    林岩石也主动跑到甘奇马前,为甘奇头前带路。

    甘奇马侧,狄咏此时似乎面色沉了下来。

    甘奇感受到了,问道:“不若你就不进去见了?”

    狄咏摇摇头:“大哥,无妨的,见一见吧。”

    “行,以后再也见不到了,便算是最后一别吧。”甘奇是替狄咏着想,怕狄咏尴尬,不过狄咏比他想的要坚韧。

    皇帝麻龙屋外,站着一圈侍卫,陡然见得无数重甲铁蹄走了进来,众人立马聚在了一起,似要上前搏命,却又没有一人动手。

    当那一身金甲慢慢近前,人群中不自觉往左右退去。

    金甲将军抬手一挥:“都绑了。”

    便已有铁甲下马上前,先驱赶几番,然后命令众人把刀放下,举起双手站好。

    屋内传来一声喝问:“怎么回事,怎么林岩石还没有召来?”

    门外无人应答。

    屋内又是喝问:“门外的人都死了吗?速速再去召林岩石!”

    门外还是无人应答。

    却是此时,门忽然开了。

    一个年轻的金甲将军最先走了进来。

    要说甘奇这身金甲,防护力与旁人的铁甲并无什么不同,甚至材质也一样,只是在甲胄外面贴上了金箔,所以呈现金色,这金箔对甲胄的防护并没有什么作用。之所以甘奇上阵要穿这一身金甲,只是为了一个象征意义,让所有麾下士卒永远都能看到他甘奇甘相公。

    屋内的麻龙,正烤这炉火,忽然见得门开了,走进来一个金光闪闪的甲胄之人,先是一愣,接着立马问道:“你是何人?”

    金甲不答,而是看了看左右,说道:“这皇宫实在寒酸了些。”

    门外接着走进来一个汉子,说道:“大哥,这自然不比得咱们大宋的皇宫。”

    金甲点点头,挥了挥手。

    门外又进来一人,正是林岩石,他拿着长枪,呼喊一声:“都出去,所有人都出去。”

    屋内还有几个伺候人的女子与太监,此时他们看了看皇帝麻龙,又看了看林岩石手中的长枪,战战兢兢往外而出。

    麻龙已然站起,身上的大氅再一次滑落,这回却没有人给他再披上了,他拍案大喊:“你是何人?林岩石,你把什么人带进宫了?”

    “麻牛,你连我都认不出了?”狄咏开口。

    此时麻龙才把眼神从甘奇那一身耀眼的金甲挪开,立马跌坐在床榻之上,抬手一指:“你你你……狄咏,你……你是怎么进来的?”

    狄咏未答,甘奇开口:“你就是麻牛?”

    甘奇上下打量着麻牛,头上戴着龙冠,纯金打造,也很耀眼,想来是刚造出来不久。屁股坐在一件金色的大氅之上,身上穿着薄衣,上面也是九龙环绕,面庞微微发胖,胡须打理得一丝不苟。

    看起来还真有模有样。

    只是麻牛面色上带着惊慌失措,这惊慌的模样倒是与这一身打扮不配,只见麻牛开口说道:“朕乃大燕国皇帝麻龙!”

    甘奇笑了笑,一边解着手臂上的护甲,一边说道:“听你语气,有些心虚了?”

    麻牛把视线挪开,不去看甘奇,出声大喊:“来人,来人呐,救驾!”

    “别喊了,二十万大军都作鸟兽散了,还救什么驾?”甘奇卸完了一边护臂,又去卸另外一边,却也不抬头,仗打完了,该卸甲了。又道:“你也算是享受过了,这辈子值得了,不是谁都当得了皇帝的。”

    麻牛依旧不去看甘奇,他似乎是不敢看甘奇,而是看着狄咏与林岩石:“你们,你们这些乱臣贼子,不是你们犯上作乱,朕的大燕国必将千秋万代。狄咏,你……你可知罪?林岩石,朕一定要将你满门抄斩!”

    甘奇笑了笑:“这辈子能如此享受一番,我还以为你会感谢我呢,哈哈……罢了,我倒也不争你这些。随我走吧,别赖在这里了,这宅子终究不是你的。”

    “朕不走,朕还有二十万大军,你不过是靠着几个奸细内应才能入城而已,谁胜谁负还不一定呢,打,接着打,分出了胜负,看看谁才是真命天子!”麻牛双手在空中不断乱挥,双脚也左右不定,已然似疯魔状。

    “唉……梦醒之日,最是难受。”甘奇已然抬起了手臂,狄咏正在给甘奇解着腋下甲胄的牛皮绳结,甘奇又道:“不打了,这样挺好,死伤不多,少了些杀孽,你也多一些阴德。就这样吧。”

    “甘奇,你一个宋国臣子,岂敢与朕如此说话。”麻牛可能真要疯,却又下意识猜到了眼前这人就是那位甘相公。

    甘奇轻轻一招手:“掌嘴,打一顿,打清醒一点,别真疯了,疯了就太不值当了。”

    左右军汉已然上前,几人按压,一人掌嘴,噼里啪啦一通打。

    一旁的林岩石,此时看着正在卸甲的甘奇,目光中泛出了一些崇拜的神采,他是第一次见甘奇,却就是这第一次见,一身耀眼的金甲,举手投足皆是自信与威严,举重若轻一般的姿态。那个每日被他跪拜的大燕国皇帝陛下,此时如同猪狗一般,被架着掌嘴。

    这种对比,太过出人意料。林岩石即便是在最后时刻,依旧还忌惮着皇帝麻牛的威严,哪怕入了皇宫,皇帝在手掌握,他都只敢不断用谎言去骗麻牛,不敢直接把麻牛直接挟持在手。

    人与人的差距,就是这么大。

    这位甘相公,此时真如天上的太阳一样耀眼。

    却又见甘相公用那有些慵懒的语气说道:“罢了,想来也清醒了,把他的那些儿子女儿爱妃们都一并抓过来,一个都不能漏。”

    林岩石立刻说道:“小人这就去办!”

    麻牛此时忽然说了一句话:“可不能杀他们,你可不能杀他们!”

    已经准备转头的甘奇,见得麻牛忽然说了一句正常的话语,笑道:“果真清醒了,梦醒了好,能踏踏实实的。”

    “你不能杀他们,不能杀啊……”麻牛哭腔已出,富贵富贵,都成云烟,当初为了家人一口饭食,用命铤而走险。而今一家老小,却都要没命了。

    “哭了?”甘奇倒是有些意外,又道:“不必哭,都会带到这里来,到时候一并装车运走而已。我答应了一个人说放你们一条生路,便也要做到。”

    狄咏在旁点着头,似乎早已猜到了,自己大哥是不会做那食言之事的。情义之间,必会成全。成全沈黑子与麻牛的情义,也成全了狄咏与沈黑子的情义。

    甘奇说完话语,又打量了一下麻牛,转身而出。屋内传来了麻牛痛哭之声,越哭越大。

    门外的甘奇,惆怅一语:“江山啊江山,天下啊天下,皇帝啊皇帝,着迷啊着迷,黄粱一梦教人不知所谓!”

    “唉……了却一桩事,却也高兴不起来。”狄咏也惆怅了一句。

    “走吧,尘归尘土归土,该干嘛的去干嘛,辽人要来了,依旧还是江山天下!”甘奇胸甲背甲已卸,步伐轻松非常。

    待得处理完辽人之事,就可以回京了,甘奇第一次在外想念起了那座东京汴梁城。


………………………………

第四百九十四章 甘相公的动员之法

    大燕国,就这么覆灭了,享年三个月左右,对于这个寿命如此之短的大燕国,史书上应该只会留下小小的一行字,比如:燕云起贼寇,立国大燕,历时三月,甘奇灭之,燕云始安。

    历史书永远是冷冰冰的,中国正规的编年体史书,几乎从来不记载细节,只说一件事情的开始与结果。这种史书,没有什么温度,但是有一点,那就是历史的具体走势与发生事件都极其可信,甚至会记载具体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的天文变化,比如中国的彗星记录,极其完整。

    传记体史书里,就会有更多的细节,更多的人物评价。看这种书,就要带着脑子看了,有些人写的历史,既带着胜利者的姿态,也带着个人的猜想。

    所以说看史书,显然也得辩证来看,中国的史书,事件发展的脉络大多没有问题,但是其中细节许多地方都是值得探讨的。

    这倒也不是抨击中国人写史的习惯,因为世界上也只有中国有这么详尽的记录历史。其他地方,不论什么样的文明古国之类,都没有如此详尽的记录历史。甚至许多什么古文明,拿着神话故事就当历史看了。

    比如印度的《摩柯婆罗多》与《罗摩衍那》,又比如《荷马史诗》。这玩意,就是游吟诗人讲故事的稿子,其实也就是茶楼里说书人讲故事的话本,是用来赚钱糊口的东西,不能说他们全部是假,但肯定也不真实。

    又如罗马帝国这种跨越时间极广的历史时期,前前后后更迭共一两千年,却没有一本史书传世,研究那一段历史,还得看凯撒大帝自己写的自传。就好像皇帝自己写一本书,告诉后人那个时候发生了什么,这都不是胜利者的姿态了,这是单纬度主角视角。这也还好,凯撒那个时候还真是在记录自己时代的东西,已经是西方难得的史料了。想来想去还有一个塔西佗,倒是有些类似司马迁。

    数遍上下,西方就没有一本官方记录且有持续时间性的正规东西。绝大部分的历史,全靠各种拼,这种感觉,就好像中国人把流传下来的各种野史与说书人的话本都拿来拼接,拼一拼,上下几千年,就有了!

    不过地中海文明还算好的,至于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以及古印度,那就更不谈了,不是否认他们在历史上的繁盛,而是后人压根就难以明白他们的真实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最可笑的是印度,历史就是神话故事,然后得找其他文明的历史来佐证研究自己的真实历史,自己的祖宗,连真实的只言片语都没有留下来,还得从唐朝和尚的游记里找历史。

    历史,世界上所有的历史,大概就是这么一个历史了。

    甘奇面前,倒也不是这些东西,而是二十万需要回家种地的百姓,以及许多需要运到泉州去挖矿的贼寇。

    还有不少人,正在接受改编,其中沈黑子忙前忙后,林岩石也正在忙前忙后,选了六七千比较清白的人,编入甘奇麾下的万胜军。

    西北先送来了各处招募的一万多青壮汉子,刚刚赶到燕京城,忽然来了这么多熟悉口音的青壮,让狄青心情大好,立马投入了操练的工作当中。

    西北汉子,在这个时代,是最耐操的,最彪悍的。这话或许也不对,应该说西北汉子,自古以来就是彪悍的,大华夏龙兴之地,赳赳老秦,泱泱大汉,万国之唐,都在那里,那里的汉子自古以来就是彪悍的。

    这万余人,直接都充入了甘奇的威武军,后续还会招募更多西北汉子从军,不过那都是后事了,眼前,甘奇的威武军,人数大概也就是这么多了,原先甘奇麾下的一万多人马,再加上一万多西北汉子,基本上可以算作三万人,其实也并没有满三万人。

    这三万威武军,将是甘奇的机动部队,也是甘奇的精锐部队。

    万胜军,已经满员了,十万人。驻扎在无数大小关口,昔日甘奇麾下的人马,一半进了万胜军,以为骨干。从河北两路与河东以及京畿禁军中抽调了大量青壮,又整编了不少辽国降卒,还整编了几千大燕国的旧部。

    如此凑了个十万人,驻防在各处关口以及燕京城大同城。

    燕云里还有一支军事力量,就是从河北河东防线北移的大宋边军,人数也不少,但其实是不堪用的,不过总有一些用处,比如驻防在各处州府县城,对于治安的作用还是挺大的。

    笼统来算,此时的燕云,军队人数已经超过了十七八万。

    粮饷是摆在甘奇面前的一个大问题,甘奇这一番操作,是在朝廷原有的编制上扩大的许多,至少扩充了五六万人入伍,也就多出了五六万人的粮饷。而且甘奇还自己给一线部队加了待遇,给钱给粮给肉。

    这些都是钱,不仅仅如此,甘奇还在大规模打造军械装备,威武军需要完备的铁甲与兵刃,乃至于各种弓弩。万胜军也至少保证人手都有甲胄,好坏可以有差别,但是人人又要有,还得置办大量的守城之物,弓弩箭矢是必不可少的。

    这么大的支出,朝廷显然无能为力。

    甘奇一边让北方所有州府都上交甲胄兵刃弓弩等物,一边又自己花巨资不断打造,当然也还要与东京哭穷,有一点是一点。

    燕云各地,到处都在抄家,豪门望族,只要与契丹人扯得上关系的,一个都不放过。

    说白了,一个字,抢!

    也不能光抢,还得做点好事,比如抢完了,得修一修路,修一修桥,修一修学堂,甚至也低价给底层百姓卖一些本属于豪门望族的土地。

    反正就是不能让燕云乱了,打击一批,就得拉拢更大的一批人。抢了豪门望族,就得拉拢穷苦百姓,再加上重兵弹压,这样就乱不起来了。

    这倒也不是打土豪分田地,这就是甘奇赤裸裸的抢劫之道,田地是不会随便分的,特别是现在,他得留着这些田地,低价卖可以,低价租也可以,甚至免费给人种一季粮食也可以。

    但是甘奇得留着许多土地,无他,激励军心而已。立功就有重赏,搏命就能改变人生,光溜溜一条汉子的,只要拿命去搏,就能真的换来富贵,就能变成家有良田千百亩的大地主,甘奇说到做到。

    论功行赏,已经开始了,当初跟着甘奇卖命的人,或多或少,一亩两亩的人多的是,十亩八亩的也不少,百十来亩的并不少见。

    地契由新府衙制好,亲自派人送到军队里来。

    甘相公,就是这么一个完美的主帅。

    也是甘奇与以往的领兵主帅都不一样,甘奇这算是真的为大宋开疆拓土了,他也真的敢把燕云的豪门望族都抢了一个遍,也真的敢把这些土地拿在手中奖励功勋。

    这可能也是要出问题的,但是甘奇不管那些,一门心思按照自己的想法干。

    有粮有饷有肉吃,打仗立功有地赏。

    这无疑以最快速的手段让甘奇麾下的十几万人马对于打仗产生了一种期盼,对于操练的人情大涨。

    这是老秦的办法,也是大唐前期的办法。虽然不完美,但是在此时紧迫的时刻,很奏效,有奇效果。

    热火朝天的军营之中,谈论得最多的就是土地的事情。

    西北来的新兵,用一脸羡慕的眼神看着自家的队头,口中问道:“张队头,你这回当真得了两亩地?”

    张队头从怀中掏了掏,把一张纸故意扬在空中,说道:“瞧瞧,瞧瞧清楚,想你们也不识字,涿州,小梁桥口的两亩地,如今已经有人租在种,只是这租价太便宜了点。”

    “队头,你识字吗?”

    “我他妈哪里识得字?不过我请人读了一遍,妥妥当当的,涿州的官印都在。等战事告一段落了,我就回河北一趟,把我爹娘与小弟接过来,自己种的话,那就赚了。不过两亩地还是少了点,养不活一家几口人,还得我的粮饷接济着,如果有个十亩就差不多了……”张队头想着。

    “队头,这战事什么时候开始啊?我都有些等不及了,如果我也多杀几个敌人,甘相公给赏个十亩地,那我也去西北把我爹娘接过来,就在这里扎根了,不回去了,再取上一房小娘,美滴很!”

    张队头哈哈一笑:“你小子,先把操练熬过去再说吧,老子这才攒了个两亩,你小子也敢跟着想十亩地的事?”

    “嫩不要小瞧人!”

    张队头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娃有大志气!”

    “队头,嫩可不要学我说话咧,说得又不像。”

    忽然,营中鼓声大作。

    张队头连忙站起来:“击鼓聚兵了,把家伙事都拿好了,赶紧的,走,出去集合。”

    “队头,这是要打仗咧?”

    “不知道,先去集合,动作快些。”

    将台之上,依旧站着一个金甲,站得一动不动,铠甲衬托的人威武不凡。

    将台之下,在一块几个足球场大小的校场之中,满满当当站在三万人。

    各处军将带着麾下赶来,先在台下报备一番,金甲点了点头,也不多言,只是一脸严肃站着。

    三万人,一言不发一一排列整齐。

    黑压压一片,这里面有一万多西北来的新兵,操练还不满月,却也站得笔直笔挺,也都知道一言不发。

    甘奇开始说话了:“辽人要来了,听闻有一百多万大军。”

    甘奇顿了一下,台下有军将接了一句:“哈哈……头前七十万,如今又有一百万了?相公,辽人就是会吹牛。”

    甘奇也笑了笑,问道:“你们怕不怕?”

    “不怕!”

    “不怕!”

    “不怕!”

    三万人,能真正听清楚甘奇说话的,也就台下附近的一部分人。

    但是这不怕的声音,连连在喊,几声之后,三万人都在喊这句话语。

    “干他娘的,跟他们干!”

    “干死他们。”

    喊着喊着,各种话语都出来了。

    甘奇微微一抬手,全场禁声,又道:“别的不多说,打胜了,封赏有的是!”

    “相公,我等自当奋勇杀敌,不堕了相公的威名!”

    “相公只管教军中那些虞侯文书把笔拿好了,可别把我等的军功记出了差错。”

    “好,这一仗,一个辽人的头颅,便是一亩地,弟兄们只管去争,虞侯文书们也会披甲上阵,让他们跟着你们,给你们记。”甘奇这是豁出去了,把那些虞侯文书之类的也逼着上阵,就是要让军汉们心无旁骛,只管杀敌。这还不够,还得每个都曲多让几个人负责记录,记录不到的地方,以头颅为准。

    交一个头颅,换一亩地。

    “相公威武,相公威武!”

    “相公万胜,相公无敌!”

    喊了一会儿,甘奇再一抬手,满场又禁声了,甘奇笑道:“没啥说的了,说完了,我走了,你们回营各自准备好,明早动身。”

    说完,甘奇直接下了将台。这是一个动员大会,没有什么家国大义,也没有什么心灵鸡汤,内容很简单,但是甘奇亲自穿着一身金甲当着所有人的面来宣布,意义显然不同。

    辽人真的来了,一百万大军,具体多少,甘奇也不知道。

    因为甘奇虽然派了许多人前去侦查,却是这辽东与草原之地的情报打听,还真不是汉人擅长的。

    不过甘奇也有猜想,多也不过二三十万,出不了这个数,辽人没了燕云,国力显然大不如前,而且粮食供应肯定也不那么宽裕,二三十万还是甘奇满打满算的,这里面也有甘奇对于如今辽国人口的估算。

    第二天大早,甘奇带兵开拔了,游牧渔猎之族南下。汉唐时期,在西北。到得宋明时期,便是大同与燕京了。

    燕云就两条防线,一条在大同,一条就在燕京之北,古北等关口。

    显然,大同是一个最容易进攻的地方。

    甘奇此去,直奔大同,哪里才是防线重点。防线之外,就是草原,辽人如此大规模的军队,也唯有大同那边能真正展开。

    不过也防着辽人两线出击,所以狄青去了古北沿线。

    防御战,无他,就是做好一应准备,等着敌人来。


………………………………

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同,大同

    倾尽全国之力,举百万大军而来,也说明耶律洪基真的慌了,失了燕云,辽国基业岌岌可危。

    倒也不是说真的就到了大厦将倾的地步,只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如今大辽早已成了中原王朝,并非游牧民族,大辽的皇帝贵族们与大宋的皇帝贵族们早已是一种人。

    没有了燕云,辽国就又从中原王朝退化成了游牧民族,但是那些皇帝贵族们,早已不懂得牛羊该怎么放了,反而擅长起了吃喝嫖赌风月雅事,没有了燕云,就是要了他们的命根子。

    所以不仅耶律洪基慌了,所有的契丹贵族都慌了,不仅仅是因为几乎所有辽国贵族在燕云都有产业身家,更因为燕云一失,他们最习惯的生活方式就没有了,人生意义都失去了。

    这种失地之感,甚至都不是后来南宋失去了北方土地能比的,因为南宋失去了北方土地,去了南方,命根子却并没有丢,生活方式依旧还是原来的生活方式,依旧还能在风月雅事里过完一生。

    其中,还有一种屈辱感,辽国如今,算是这天下最强的国家,这不是辽国人自己引以为傲的东西,也是大宋西夏,乃是中亚之地所有国家的共识。

    身为天下最强之国,便有一种自以为是的骄傲,这种骄傲,却忽然被打破了。

    这种屈辱感,让那些契丹贵族们憋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劲,便是要一雪前耻,报仇雪恨。

    如今这大辽,可谓是上下一心,燕云必须夺回来,夺回燕云,必须要把命根子抢回来,否则过惯了风花雪月,哪里还能再去茹毛饮血?即便放牧不是茹毛饮血,但是在如今这些契丹贵族看来,放牧与茹毛饮血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满世界去放羊,哪里比得上良田万顷雇人种地?

    大同之北,是辽国西南路招讨司,这个行政单位,是专门用来管制草原的,西南路招讨司,就是后世的察哈尔,属于内蒙古,往西不远就是后世内蒙古的呼和浩特,西南路招讨司的治所,就在后世呼和浩特附近。

    西南路招讨司往西北,是白达旦部,往正北就是谟葛失部。

    辽国,管制了整个草原地区,内蒙古外蒙古加在一起,甚至还要往中亚方向再去。管制的方法也比较简单粗暴,草原各部如今本就是一盘散沙,哪怕是同一个民族,也会分出许多部落来,互相攻伐也常有之。

    辽国与其说是统治者,倒不如说是一个中间管理者,因为辽国管理草原并非是真的划定了行政区域派出官员去进行实际的统治,而是用兵威压服各个部落,从而让他们听话。

    辽国会调停各部的争端,会用一些政治手段从中操作渔利。当然,辽国也一直不间断的在面对各种反叛事件,时不时就有一些草原部落联合起来反抗辽国,不过都被辽国给解决了。

    而今,辽国向草原所有部落征兵,每个部落都有任务,派多少人马到西南路招讨司来集合,这件事情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做成的,靠近东边的部落还好,越往西边的部落,便越不把辽国的这个命令当回事。

    但也不能小看了契丹人在草原的威势,哪怕是阳奉阴违,暂时也是莫敢不从。

    从东至西,谟葛失部,乌古部,敌烈八部,茶札剌部,萌古部,达旦九部,阻卜部,梅里急部,乃蛮部……

    历时四个多月,快马到处奔跑,他们都来了,不管来了多少,都到了大同之北,人数十几万之多。

    在东京辽阳府、上京临潢府以及中京大定府辖区,传统的城池守备军,丛林里的渤海人奚人,甚至依旧还有一些女真人,契丹本部之人,室韦人,临潢府附近的草原部落,还有大定府的一些外迁汉人,林林总总,也十数万之多。

    这就是辽国如今的全国之力了。

    人马先聚,粮草再说。粮草这种东西,没有了燕云,辽国其实就没有了巨大的储备。

    但是契丹人也不着急,因为他们也还是有解决之道的,实在不行,把白达旦谟葛失这种近处部落里的牛羊都吃尽了,也是一种选择。

    毕竟养的牛羊,就是用来吃的,至于这些附近的部落明年吃什么、用什么来繁衍生息,这些暂时不是契丹贵族们想的。谁让他们的草原离契丹人这么近?

    辽人大军,果真分了两路,一路往燕京那边而去,直逼各处关口。

    一路就在大同对面,人有十数万,马却比人还多。

    皇帝耶律洪基,亲自带兵出燕京,正在古北关口集结。

    耶律乙辛,带着十数万草原联军,出现在了大同之北。

    狄青去了古北关口,这地方,相对好守一些,因为崇山峻岭之下,就是看谁撑得住。

    大同这边,却难守许多,因为这里的长城还并不完备,得到明朝才会真正把这些的长城修建完备,这里也是明朝的九边重镇,哪怕是明朝在这里把长城修建的再完备,这一段防线也曾被人打破过,土木堡之变,就发生在这一段防线之上。

    所以如今的大同这一线,并不那么牢固,豁口不少,唯有倚仗城池。

    城池若破,敌军便可长驱直入,直扑燕京。若真是如此,那到时候连防守古北关口一线的狄青都是必败无疑,后路都被人抄了,腹背受敌,连粮草物资的补给都没有了。

    战略上来说,古北一旦有失,大同这边依托太原雁门一线,也还很安全,若是能坚持住,至少还能占据燕云一半的州府。若是大同有失,燕云就会得而复失,啥啥都不剩了。

    这也是甘奇为什么要自己到大同来的原因所在,就算失败,也得败在自己手上。

    是的,甘奇又开始焦虑了,他已经在想失败的事情了。

    越是焦虑,甘奇越发想念东京汴梁城,甘奇走上了一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