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嫡女有毒:冠宠皇后-第3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洪大成张口结舌答不上来,急忙扭头去看身后人群中站着的军需官。
“不用问了,”肖遥淡然道,“让本太师来告诉你,你们驻守上阳关的士兵一共是二十万零三千四八二十八人,其中二品以上的武官两名,五品以上的武将二十三名,文官十名。
“你们这些官员每个月的俸禄折合成银子应该一共是一千七百五十两,但是各国的规矩都差不多,除了一部分是以银子的形式发放的之外,其余的份额都用布匹、粮食来抵算。
“所以你们每个月拿到的俸禄是七百五十两银子,和一些早就过时了的陈旧的布匹,和陈粮。
“这些布匹有的已经糟了,根本就不能拿来做衣服,就算是拿出去卖,最穷苦的人也不愿意掏几文钱来买。因为,拿回去什么也做不了,顶多也就是当抹布,而且擦不了两回就要扔了。
“还有那些陈粮,有相当一部分甚至都是霉变了的,根本就不能食用。只能拿去做花肥。
“所以你们手中真正能用的只有那七百五十两银子,可是这银子是足银么?不是!这些银子都是有损耗的,至于到底是怎么损耗想必本太师不说,洪将军也心知肚明。所以这些银子刨除了损耗,能留下七百两就算不错了。
“七百两银子,三十五个文武官员来分平均下来一个人二十两,但事实上,你洪将军能拿到五十两,其余的官员按照等级不同各有减少,分到银子最少的一位,应该是只得了二两银子吧?
“别人不说,单说你洪将军,你家中男女老弱二十多口,还有一位常年卧病在床的老母亲,这五十两银子够干什么的?更别说那位只拿到二两银子的了!
“当官的尚且如此,寻常士兵就更不用说了。你们的士兵已经多久没有见过饷银了,你们一定比我更清楚!
“那么,问题来了,你们宋国现在虽然不富裕,可还不至于拿不出军中的饷银,可事实就是如此,那么,那些银子都去了哪里?那些上好的粮食都去了哪里?”
他声音并不高,可是因为两军都鸦雀无声,所以这一个个字也都清晰无比传进了每个人的耳中。
宋军从洪大成到普通士兵也不由得跟着问了一句:粮饷都去了哪里了?
“想来洪将军已经很久没有回过内地了,”肖遥微微叹了一口气,面上露出悲悯之色,“你不知道你们的皇帝和那些官员们都过的是什么日子!你们国中的情形,当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普通百姓衣食无着,可是但凡朝中官员一个个都是鲜衣怒马!
“你们皇帝甚至还翻修了皇宫!雕梁画栋重新油漆彩绘,若是看着哪里不好了,便会推倒了重建。
“他所宠信的官员更是为了迎合他到处搜罗奇珍异宝和美人。他的谋臣杨金宝本来还可以劝上几句,结果此人不幸死于一场暗杀,杀他的人就是那位幸臣梅焦。
“宋国的赋税比之三年前加重了何止三倍,启新帝还嫌银子不够用,这才缩减了你们的粮饷配给。专司此事的官员为了中饱私囊,再次贪墨,亲手经管这些银子和粮草的人,再扒一层皮,底下的官吏再扒一层。
“到了最后,那些最底层的扒无可扒了,便把粮草以次充好,借以发财。这才导致你们的粮饷越来越少,最后竟至于发不出来!”
果真是这样么?
宋军面面相觑,神情惊疑不定。
“这是你们国中除了你们这些忠臣义士之外人尽皆知的事情,”肖遥微笑着摇了摇头,“本太师又何必说这种一戳就破的谎言?
“洪将军,真是因为有你们在这里日夜辛劳,拼死拼活,所以上至启新帝,下至那些国家蠹虫才能够安逸享乐。是你们成全了他们!
“可是你们再看看你们的百姓,你们的家人,你们的相邻都过的是什么日子!他们卖儿鬻女,他们啃树皮吃草根,却还要为头上沉重的赋税奔波!”
洪大成的眼睛有些红了,他知道,肖遥说的都是真的,他无可辩驳,可这就是他投降大禹的理由么?
“大帅!”一个瘦得皮包骨的士兵踉踉跄跄奔了过来,在洪大成面前跪下,“您的命令我们从来都不违抗,您说让我们像钉子一样死守在上阳关,我们就像钉子一样钉在这里!
“大帅,小人参军十年了,十年啊!没有回过一次家,您告诉我,下面这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小人的家乡就在京城附近!您告诉我,那里,还好吗?”
洪大成别过脸去,都不忍心看这个瘦弱的中年汉子。
他知道,他麾下很多士兵都把饷银攒着,托人捎回家乡去,可若是他们知道他们的饷银对于他们家人的生活来说,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他们又会怎么想?
他不回答,已经是最好的回答。
那士兵从地上哆哆嗦嗦站起来,嘶吼道:“这就是我们拼死拼活换回来的吗?我们从入伍的第一天,就被要求要忠君爱国,可是这样的君我们忠他作甚!这样的国都不给我们的家人一条活路,我们爱他作甚!反了!反了!大帅!要么您就一刀劈了我,要么,小人就投降了大禹!最起码,我们还能有一口饱饭吃!”
其余的士兵也纷纷应和,一时之间,宋营之中投降的声音一浪大过一浪。
“洪将军!”肖遥提高了嗓门,“你若不愿意投降,我们大禹军随时奉陪到底!来人,擂鼓!”
………………………………
第五百三十九章 决定
鼓声如急雨一般,听在耳中,响在心头。一声声如同催命符一般。
宋军一个个神色惶恐而焦急,大禹士兵的勇猛自不必说,人家还把攻城所需的云梯以及大型的弩床、投石机摆了出来。
虽然上阳关的城墙坚固,可是这些大家伙数管齐下的话,迟早也是会被攻破的。
何况他们便是不用强攻光是围困,上阳关里无粮草外无救兵,又能支撑到几时?
洪大成身边的副将、偏将、裨将,乃至幕僚等等纷纷说道:“大帅,如今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还请大帅早做决断!”
洪大成攥紧了拳头,嘴唇已经抿成了一条直线,心潮起伏,却不知道究竟该如何决定。
肖遥轻轻一抬手,鼓声停歇。他抬头对城头上的洪大成说道:“洪将军,你也看到了,如今上阳关已经在我们的包围之下,你觉得你们能支撑到几时?便是你跟你们朝廷发了告急的文书,你绝的援军几时能到?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你的人冲破了我们的重重包围,成功请来了救兵,试问,你们拿什么来来养活这些救兵?他们可不是餐风饮露的神仙。
“更何况,对你们国中的情况,我不信你洪将军真的一点都不知道,你们抽调了二十万大军去与漠北和开罗组成三国联军,这一面与我们大禹交界之处还有二十万军队。
“你们国内还有多少兵力?如果肖某没有算错的话,应该加起来也不过二十来万了。这二十万当中,有五万需要拱卫京畿,其余的都被派出去镇压各地的起义军了。
“各地的起义军都是什么人?”肖遥冷笑道,“那可不是作恶多端的山贼盗匪,那都是被逼的走投无路的无辜百姓!各国之中,宋国的百姓是最为温和的,若是让宋国百姓都觉得没有了活路,那么,你们国中的情形便可见一斑了!
“洪将军,若是启新帝让你去镇压那些起义军,你是去还是不去?你的屠刀能对准那些因为对朝廷充满绝望而举起反抗的棍棒的百姓吗?你能吗?”
洪大成的冷汗涔涔而下。
宋军纷纷出声恳求:“大帅!早做决断吧!我们降了吧!这样的朝廷,我们若是再替他们效力,岂不是坑了我们的父老亲人?大帅!”
洪大成看着底下意气风发的大禹军队,发出一声无声的叹息,把半个身子探到了垛口之外,高声问道:“肖太师!洪某有个疑问,还请太师替我解惑。”
肖遥微笑颔首:“请讲。”
“太师是如何把人马派到我们后方的?”洪大成问道,“为何我们竟然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肖遥呵呵一笑:“洪将军,兵者,诡道也!前段时间肖某练兵可不是茫无目的的!”
洪大成还要再细问,肖遥摆了摆手:“洪将军,此刻也不是说这个的时候,若是你我成了一家人,便是肖某把此计全盘传授给将军又有何妨?现在还是请将军做最后的决定吧!”
洪大成转身看着自己麾下的这些将士,看着他们瘦弱的身板,看着他们脸上激动的表情,看着他们眼睛里的迫切,他知道,大势已去,此时此刻,便是自己说要死战到底,只怕也没有人响应。
何况,肖遥用兵如神,早已经对自己成了合围之势,战败也是迟早的事情。
他轻轻叹了口气,不是他们放弃了宋国,也不是宋国放弃了他们,而是昏君和昏官们葬送了宋国。
“来人,”他语气沉重地道,“开城门!”他把自己的头盔摘下来,抱在胸前,带着手下一众将官,亲自来到城门,徒步出城,拜倒在肖遥马前。
肖遥脸上一直带着笃定的微笑,此刻见洪大成率众出来了,忙翻身下马,亲自伸手搀扶:“洪将军快快请起!将军知时达务,避免了一城的伤亡,也是功德无量!我一定会奏明圣上,陛下得知将军之事定然会大加褒奖的!”
洪大成低着头微微苦笑:“惭愧惭愧!”
身为武将,所立的功劳不是因为冲锋陷阵得来的,也没什么只得高兴的。
“将军此言差矣,”肖遥正色道,“将军使得上阳关军民人等免受战乱之苦,正是最大的功劳!将军能够及时作出决断,与昏君撇开关系,便是将军的聪明之处,若是将军一味愚忠,与我们死磕到底,才是愚不可及!”
洪大成忙道:“太师所言极是,多谢太师指教!”
肖遥携着他的手一同回到了上阳关帅府,派人接管了城里所有的事务,并且张榜安民,“洪将军以后就跟随在我身边,如何?”
洪大成急忙答应,他知道,肖遥这是希望自己能够带着大禹军队顺利接管宋国的疆土,“太师放心,末将知道该怎么做的。”
肖遥点头微笑:“只要将军别以为我是为了不放心,不相信你的投诚诚意,才留你在身边就行了。”
洪大成急忙摆手:“岂敢岂敢。”
这时候大禹的军需官赶来见肖遥,回禀道:“太师,五十万石粮草已经运送过来,请太师明示!”
“好,”肖遥转头看着洪大成,“这些粮草便是用来接济上阳关的将士们的。不过今日正好是腊八,我们煮了腊八粥,无论如何也要请上阳关的兄弟们先吃了这些腊八粥才行!”
这也是肖遥的细心之处,上阳关的将士们长久吃不到饱饭,肠胃都已经很虚弱了,如今一旦见到了充足的粮食还有肉类,若是放开了肚皮去吃,很容易出事,如今先用温热的粥来填饱了肚子,饥饿感没有那么强烈,便不容易出事了。
洪大成从军多年,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因此真心诚意对肖遥谢了又谢。
于是伙头营把煮好的腊八粥连锅一起送进了上阳关内,上阳关原来的宋军每人都分到了一大碗。
人人这一碗热热的香甜软糯的腊八粥吃下去,精神面貌都立马发生了改变!笑容重新出现在脸上。
这里刚刚填饱肚子,便听说,下午还要发放一部分粮饷,大约每个人都能分到五两银子,晚上的时候还会分一次口粮。
………………………………
第五百四十章 安顿
降兵们五步欢欣鼓舞欢声雷动,都觉得这是自己这辈子做得对正确的决定了,跟着宋国皇帝不但吃不饱穿不暖,而且还要担心家里人不能得以保全。
如今刚刚归降,便得到了这么多好处……
他们也和大禹的士兵接触过了,知道人家的饷银平常就是每个月五两,口粮是每个人每日配给一斤二两,肉一斤,若是遇到什么节庆日子,还会额外有赏赐,立了功就跟不用说了,赏赐只会更多。
他们看到大禹士兵的脸色看起来十分红润,体格健壮,说起话来也是中气十足,一看就知道是长期能够吃饱的模样,而且他们身上的军装就算是旧的,那布料摸起来也是厚实而细腻的。根本不像自己身上的军装,都是破破烂烂的。
听说过两天,还会有人过来给他们量尺寸、做新的军装。
这些本来就是为了混一口饱饭才来当兵的宋人们,都觉得这日子才是真的有盼头了。
至于城中的百姓们,本来在洪大成的治理下,虽然上阳关的生活还算是平安,但是也只是基本能够维持饱暖而已,看到城墙上的旗号已经变了,四城都张贴了安民告示,城中百姓这才知道,自己已经从宋国人便成了大禹人,还听说三日后帅府会发钱,每户人家都能分到一串钱。
于是城中百姓的心还没来得及浮动,便安定了下来。
官府给发钱,这在他们看来可是开天辟地头一回的事情,不管真的假的,三天后一定会都去看看的。
如此一来,三日后,上阳关可谓是万人空巷,等他们真的拿到了钱的时候,有些人甚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与此同时,招工的榜文也都张贴出来了。
肖遥根据上阳关的具体情况,开设了几家工坊,如此一来便带动着上阳关各行各业都跟着兴旺起来了。
不过短短的二十多天,已经看到了初步成效,洪大成看着热闹起来的街头,看着城中军民人等的笑脸,才结结实实松了一口气。
新年已至,肖遥和上阳关的军民一起过了一个热闹又丰足的新年。
这一切当然早已经飞报给了萧凤梧,萧凤梧也非常高兴。铁马关经过这些年的整治,屯田效果明显,军队已经能够做到完全自给,此外还有盈余,所以军中每年留足了军粮,其余的都会拿出去卖掉,得来的钱用来改善军营之中的生活。
但是萧凤梧并没有因此便克扣铁马关将士们的粮饷,该发放的份额照旧足数发放。
所以这些将士们不光自己丰衣足食,还能给家中的亲人捎回去一些银子。
这些事情在宋军看来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可是亲眼所见之后,才知道这不可能在铁马关竟然是再寻常不过的。
所以,宋军越发觉得自己投降的举动太英明了,如今他们自己已经能够保暖,手上也有了几个钱,心里最大的愿望就是赶紧带着大禹军回去家乡,解救自己的亲人父老!
然而,肖遥一直按兵不动。
洪大成这段时间跟在肖遥身边可谓是获益匪浅,这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用兵如神”。同时他的疑惑也彻底解开了,为什么当日,大禹军能够悄无声息出现在上阳关背后呢?
因为当初肖遥借着练兵的机会慢慢慢慢把军队一点点偷偷送到了上阳关背后。
按道理来说这本是不可能的,但是肖遥一边用练兵为借口混淆视听,一边利用小小的阵法做障眼法,每次只派出五千人,相对于十几万军队来说,五千人多了或者是少了,根本就不明显。
如果人数太多,就算是有阵法遮掩,但是在地面上留下的痕迹还是会暴露一切,五千人才是个最恰当的数字。
所以这样才能在宋军眼皮底下不动声色把十万人马偷渡过去,如此对宋军形成合围之势。
洪大成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神情十分激动:“若是大禹朝中像您这样的人才多几个,这天下早已经是陛下的囊中之物了!”
“非也,”肖遥摆了摆手,手中捻着胡须,慢慢说道,“老夫有这个自知之明,这小小的幻阵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才能成功的,若是在敌人有了防备的情况下,多数都会失败。
“而且这样的阵法与两军对垒的军阵还有所不同,如果摆阵的是你,而我手中有足够的铁甲重骑兵的话,我可以不计后果冲上去,只要踩平前方的地面,所有的阵法便会不攻自破。
“只不过,历来,这些阵法都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人之心也因之而动,会在潜意识里告诉自己,这样的阵法自己是束手无策的,如此一来,便找不到出路了。”
洪大成连连点头:“原来如此。这些可就太高深了,末将实在有些理解不了。”
“没事没事,”肖遥抬手拍了拍他的肩头,“人的资质有所不同,专长也有所不同。就比如咱们陛下,对于行军布阵来说,一点就透,可是我这些利用天地万物布置出来的阵法,他却只能略同皮毛。
“但能仅凭着这个就说陛下不聪明么?不。相反,陛下是个非常聪明睿智勇毅果敢之人,若说有什么缺点的话,就是有时候太容易心软了。”
洪大成默默补充了一句:“还有太重感情。”他是知道萧凤梧那些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事迹的。
“不,”肖遥肃然道,“如果说重感情算是缺点的话,那么人生在世还有什么意义?人始终是感情的动物。若是陛下冷血无情,天下人又怎会顶礼影从?”
洪大成露出惭愧的神色,是啊,若是一个人只剩了各种才能,而丧失了最基本的感情,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肖遥笑了笑,把话题又拉了回来,“跟你提到陛下,只是为了跟你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你学不会这些阵法并不代表你就不够聪明。相反我看你武功不弱,协调性也不错,所欠缺的不过是对大局的把控而已,而且有时候你也显得有些优柔寡断了。一个人只有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当机立断,才不会错失良机。”
………………………………
第五百四十一章 犹豫
机不可失,所以洪大成又向肖遥请教了许多关于兵法上的问题,肖遥也不藏私,一一详细解释。
不过最后能够令会多少就要看洪大成自己的资质了。
同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徒弟,还有高低优劣之分,便是因为虽然授课的是同一个人,授课的内容也是一模一样,但是领悟力,和勤奋程度有所不同的人,到最后所能学到的本事也不尽相同。
解决完了这些,洪大成便问出了宋军之中存在了许多时间的问题:“太师,我们什么时候挥师南下、东进?”
他并没有说“咱们大禹”或者“攻宋”之类的敏感字眼儿。
虽然他们已经投降了大禹,但是归属感还没有那么强。这个时候若说要他真的带领大禹军队去荡灭了宋国,他还真是说不出口,那里毕竟是他的家乡。
就算是大禹军打着的旗号是为民除害,但是自古以来,只要是打仗便会存在不可避免的伤亡,最终遭殃的只会是那些无辜的百姓,这些百姓就包括了他的亲戚朋友,还有他麾下这些将士们的家乡父老乃至父母亲人。
所以这种话,他不会说。可是也如同降军中大多数人所想的那样,他也希望快刀斩乱麻,早些结束宋国百姓被启新帝和那些昏官们欺压、奴役的局面。
因此,这种心思其实是很复杂的。
“怎么了?”肖遥淡淡看了洪大成一眼,一看他这模样就知道,“你现在的心情一定很矛盾,如果这一次的主将是你的话,你便很难下决断,是赶紧挥师去灭了宋国好呢,还是另想法子安稳过渡得好呢?
“大成,你可曾想过,我们在这里多滞留一日,宋国的百姓便要都忍受一日的痛苦?或许这种话从我的嘴里说出来显得有些虚伪,毕竟对于宋国来说,我是外侵者。
“可是你张开眼睛看看,我这个侵略者带给你们的到底是什么?我带给你们的是新的秩序,是新的希望!
“换个角度来说,天下纷争因利而起。就算我们大禹不先下手为强,你以为你们的启新帝就会安于现状?
“老实说,我们陛下起先也不曾兴起过要对付宋国的念头,是因为宋国放着好生生的日子不过,非要联合了漠北和开罗去侵犯我们的国土。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不是侵略者,我们只是为了保证我们的故土安全,百姓不至于惶恐不安,而作出的正当的防卫!踏出国门,是为了把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否则给了三国喘息的机会,他们会再度联合,再次兴兵!
“大成,你好好想想,这一次的战乱到底是怎么起来的?我们大禹内部事情不断,陛下致力于大禹的安定和繁荣,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吞并三国。
“是三国看着我们大禹日渐强盛,被我们强大的国力震撼到了,他们想当然的认为我们强大之后一定会侵略,一定会扩张,所以便联合起来,搞了联军。”
洪大成低着头,不能不承认,肖遥说的都是对的。
“有一句老话叫做‘螳臂当车’,就是形容的那些没有自知之明,自不量力的人,”肖遥面容已经冷了下来,“在我们看来,三国就是这样的人。好,我们大禹自然是无所畏惧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也就是了。
“可是我们这么被动承受,面临的将会是三国没完没了的挑衅,这样的局面是十分令人厌烦的,所以陛下只得选了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灭了三国!
“好男儿生在天地之间,是有雄心壮志的!比如说,一个寻常的士兵就希望自己军功原来越多,然后有朝一日能够成为风光的大将军。
“而大将军也希望自己的军功越来越多,成为名动一方、名动一时的名将,最好还能名垂史册。
“作为一个帝王来说,他的雄心壮志就是希望自己的治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国家能够繁荣富强。若是能够开创一番全新的局面,自然是更好的了!
“如今,三国把这样大好的机会送到了我们陛下面前,你说陛下还有拒绝的理由么?也只好‘却之不恭’了!
“所以说,三国组成联军却忘了衡量自己的本事,无异于自取灭亡!”
是啊,若是大禹国力强盛之后不断地向邻国施加压力,或者刀兵相向,三国联合抗衡也无可厚非,但事实上,四国之间的邦交一直维持着百年来的状况,虽然局部小的征战不断,但并未燃起过大的战火……
洪大成心思翻涌,不断咀嚼着肖遥的这番话。
肖遥看了他一眼,补充道:“你不是在犹豫我们到底是该进还是该守么?事到临头,深思熟虑是必要的,但是这个过程和时间一定不能拖得太长,否则,只会适得其反,非但得不出最好的结论,还会坐失良机!”
洪大成面色微红,惭愧地道:“末将遇到这种事情实在是……”
肖遥微微叹了口气:“你这个毛病若是改不了,你这一辈子也只能做个守成的大将,却无法成为名将,更别奢望成为帅才了。”
洪大成满面羞惭,头都抬不起来了。
“我也不替你做决定,”肖遥摇了摇头,“只给你两个建议,第一你去军中走一走,看看你麾下这些将士们到底是什么心思,第二就是派出各种暗探深入宋国国土,看一看民间百姓们都是怎样的心思。这两件事要同时进行。”
说完这些话他便微微阖上了眼睛。
洪大成并不笨,知道这是肖遥逐客的意思了,于是站起身来恭恭敬敬行了一礼,道:“是,末将明白了,多谢太师指教!”
说罢躬身退了出去。
等洪大成出去,肖遥才慢慢睁开了眼睛,眸中闪过一道无奈,再次摇了摇头。
他按兵不动自然是有他的考量的,但是若要真正把宋军收为己有,这个进攻的说法还要从他们口中说出来。
他并不是悲悯众生的神佛,所以对于天下百姓的疾苦只要不是亲眼目睹,感触就不会那么深。何况,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没有牺牲没有死亡没有颠沛流离,就没有胜利。
………………………………
第五百四十二章 武举
想要打破旧的格局建立新的秩序,没有舍得没有失去没有付出,怎么能行呢?
洪大成有一样好处,那就是做起事情来特别认真,听了肖遥的建议之后,果真立刻派出了许多亲信去宋国国内探听情况,另外自己也带着亲信的几个将军以及身边的幕僚道军营里去走访。
肖遥说了这些事情他不会去干预,就果真不会去干涉一点半点,他也相信,经过这一番调查走访之后,若是洪大成在没有决断的话,那么这个人也就是个废人了。
他要做的便是把自己这一段时间来的所经所见所感具本上奏萧凤梧,过完年之后,一切都有了决断,就可以挥师伐宋了。
萧凤梧很快就收到了肖遥的奏折,仔细阅读之后,面上便露出了深深的笑意。
宋国这边有了肖遥坐镇就不用担心了,至于开罗那边有淳于野和卢琳,也不用过多关注,现在唯一有些难办的就是漠北了。
孔捷虽然在那边,但是他是个不懂军事的文人,治理整顿地方还行,若万一发生什么军事冲突的话,他可就束手无策了。
问题是现在漠北也不知道是怎么个动向,因为有西域人在,他也不大敢调用那边的安排的人手,都给他们下了死命令,现在最主要的就是蛰伏,避免一切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
这样的情况下,就导致他对漠北的情况渐渐生疏起来。
他又自我安慰似的笑了笑,幸亏那些西域人不会对畜生进行催眠,否则的话,简直可以不动用一兵一卒,光是对漠北那些马牛羊进行催眠之后让它们来攻击大禹,都够大禹呛的。
何况这天下生灵众多,只要都能为西域人所用,他们可就所向无敌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他们的催眠术若当真那么邪乎,这天下还不都成了他们的了?他们又何必辛苦钻营,费心筹谋?
关于破解催眠术的办法,也不是没有找到,只不过都是最笨的法子,有和没有也没什么区别。
现在最要紧的就是赶紧挑选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去抚宁关,既可以和孔捷一文一武形成最好的配合,又可以杜绝漠北的袭扰。
但是这个人选可是真的不好找啊!
想到这里,他便又把梁立儒找了来,问道:“去岁就说要开办武举,如今筹备的怎样了?”
梁立儒两只眼睛熬得通红,抱怨道:“陛下,臣就算是个铁打的人,您这样抽陀螺似的支使,也是会坏掉的!”
萧凤梧嘿嘿笑了几声,看了看外面的夜色。他也是心血来潮,竟然忘了这已经是深夜,寻常人这个时候早就睡着了,梁立儒不会是被人从温暖的被窝里拽出来的吧?
一念及此,萧凤梧便有些不好意思了,“子诚,实在是想起来这样的大事,有些睡不着,倒扰了你的清梦了。”
梁立儒抬头看了看萧凤梧,见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