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龙牙-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到李渊这么说,冷锋李世民和冯盎只能松开弓,他老人家要首杀,谁敢跟他抢。
不得不说皇家猎场的猎物很丰富,野鸡兔子一类数不胜数,鹿成群,山羊结队,就连老虎狗熊也有十几只。
老虎这种后世只能在动物园看到的珍惜动物,在这里几乎一个山头一只,是农民的最大威胁,也难怪只要是打虎的会被人称作“英雄”了。
李渊眼看着一只野鸡居然想要飞过来,立刻弯弓射箭,金色箭头的箭矢笔直地贯穿了野鸡的脑袋。
就这一手,去参加奥运会,不拿金牌都不可能。
就是冷锋拿着狙击枪,也只有六成把握可以射中野鸡的头颅。
“父皇宝刀不老啊!”李世民感慨一声以后,也是一箭射出。
同样是金色箭头的箭矢射死了一只兔子,而且是射中了兔子的眼睛。
史书上记载的李世民擅射,不是吹嘘,正史尤以严谨著称,不像野史那样怎么刺激、怎么玄幻怎么写。
上面只要记载某某皇帝擅长射箭,那个皇帝就不可能拉不动弓弦,上面只要记载某个皇帝好色,那个皇帝就不可能是个正人君子。
“史”这一项,是皇帝完全管不了的存在。
李渊一箭射死了一只野鸡,李世民一箭射死了一只兔子,冯盎虽然很想射一头老虎,或者两箭齐发射死两只兔子,可是这样做毕竟是跟两个皇帝争风头,不妥啊!
冯盎也擅长射箭,一箭射出,箭矢从一只野兔的右眼穿到了右眼。
冷锋见各位大佬都动手了,自己也拉弓射箭,箭矢带着呼啸声,直接……射穿了……一只兔子的胸肺。
李渊李世民和冯盎齐齐看着冷锋………
尴尬呀!
冷锋学射箭没多久,能够做到箭无虚发就已经很不错了,跟这三个征战无数射箭射了好多年年的人比,完全是找虐呀。
李世民清咳了一声替冷锋解围说:“今天的风挺大的呀。”
冯盎立即点了点头。
李渊也点点头,说:“是挺大的。”
冷锋看着屹然不动的树枝野草,今天风很大吗?信不信我回家拿狙击枪和你们比呀!千米之外的我都射给你们看呀!
第一波的小猎物已经深入了山谷,还有两只老虎跑得快的,也进去了。
熊瞎子跑的慢,这个时候才晃晃悠悠地跑过来。
(本章完)
………………………………
第161章 穿云箭之舞
射熊就不能用弓箭了,离得远是其一,再有就是这家伙皮糙肉厚的,弓箭的箭头也只能射进一半而已,对它而言简直就是不痛不痒的,只有八牛弩才能有效地击杀。
射熊可是一个技术活儿,熊皮是最珍贵的皮毛之一,如果能够射中狗熊的心脏,而且不射透地弄死它,是最好的情况。
再者,就是像李二牛他们那样………肉搏!
李世民看了身后的张文一眼说:“你来,朕在朝堂上答应了杜卿给他弄一张熊皮,君无戏言,你要是射坏了,朕就让你下去抓!”
行家有行家的尊严,张文觉得,如果自己射歪了,干脆下去喂狗熊得了!
八牛弩的弩臂经过皇甫皓的改造,威力更上一层楼,拉弓需要的力量也提升了。但是有滑轮组的存在,八牛弩只需要两个人操作就可以,遇到气力惊人的,只要一个就好。
张文的力气就很大,改造后的八牛弩他一个人就能上弦。
看了看崖下的几只狗熊后,张文一手控制八牛弩的方向,一手拿起了砸扳机的锤子,对冷锋说:“熩国公,您能不能想办法让狗熊人立而起,看向这边?”
这个要求就有点过分了,冷锋又不会“念力”,怎么让狗熊人立而起,还要看向这边?
李世民却拍拍手说:“惊雷箭!”
冯盎终于遇到了能够射惊雷箭的时候,当即拉开自己的箭匣,拿下了一支惊雷箭。
点燃引信后,冯盎朝着崖下垂直射了一箭,下面刚好有一群山羊,一举两得啊。
peng!
惊雷箭在山羊群里炸响了,四散的碎片杀伤了至少四五只山羊。
没有毙命的山羊发出凄惨的咩咩的声音。
惊雷箭在这边炸响,四五只狗熊齐齐人立而起,遇到危险或者听到猎物声音的时候,狗熊就会人立而起,看向发出声响的这边。
张文完全不看八牛弩上的瞄准线,狗熊人立而起的瞬间,他就向左下移动了一下八牛弩,手里的锤子直接砸到了扳机上。
嗖!
八牛弩的箭矢闪电一般地射了出去,正好钉在一只皮毛鲜亮的狗熊胸口。
这一箭,射碎了狗熊的胸骨后,余下的力道不足以再深入,完美地击杀了一只狗熊。
虽然狗熊胸口的洞大了一点,可是并不影响扒皮做衣服。
李世民点点头,这个距离,能够把八牛弩像射箭一样玩的这么溜的,估计也只有张文了。
李渊也很赞赏张文的这一箭,这样的能人不能不赏,于是他把自己腰上的一块普通玉佩扔给了张文:“你八牛弩用得不错,今后当多为大唐………”
这是上位者贯说的话,古往今来都是一个样子。
李世民也觉得张文这次很给自己长脸,就说了一句:“赏。”
百骑司有自己的制度,张文立功,回去后自己赏自己就是了。
谁让他现在是百骑司的大头子呢。
张文单膝跪地行礼后,洋洋自得地回到了护卫的队伍里。
冯盎射了一箭惊雷箭,心满意足地合上了箭匣,这个箭匣里只剩下八支惊雷箭了,射一箭过过瘾就好,再射可就是损失了。
这种军国利器,估计冷锋私自给他一箭匣,本身就是一种犯忌讳的事儿。
李世民看着山崖下兽挨兽的场景,说:“不如咱们每人十支箭,比一比谁射的多,谁射的猎物大如何?”
皇帝既然开口了,那再比皇帝射得好就没有忌讳了,冯盎当即一箭射出,射死了一只嗷嗷叫的老虎。
李渊昨日打羽毛球打得太猛,今日两条臂膀都是酸痛的,所以只是射死了八只野兔、一只鹿、一只山羊。
冷锋拿着弓苦涩地看着李世民他们嗖嗖射箭,这群百步射眼的家伙,简直就是变态中的变态呀,这怎么比?
张仲清不知道什么时候凑到了冷锋身边,递上了一个箭匣说:“用这个试试,我还没实验,正好你来实验。”
冷锋看着箭匣说:“别人都在用箭,如果我用惊雷箭,胜之不武呀。”
张仲清白了冷锋一眼说:“谁告诉你这是惊雷箭了?”
冷锋听他这么一说,顿时发现箭匣里的箭确实和惊雷箭不一样。
这些箭一个个都像尖锥一样,引信并不在中间,而是快到尾部了,而且箭杆是中空的。
“这啥东西?”
张仲清的脑子贼好使,保不齐这家伙又琢磨出什么了。
张仲清嘿嘿笑着说:“我发现呀,火药不在密封的情况下燃烧,会持续发出火花,产生大量烟气。我在想,这种烟气如果定向排放,会不会产生……咦?那个词是啥来着。”
“动力!”冷锋替他补上了这个词。
“对,就是动力,我在想如果这种动力应用到箭矢上,会不会加强箭矢的穿透力呢?于是造了这玩意出来。”
冷锋现在很想下马给这家伙磕个头,这脑洞,这智商简直就是666呀!宋朝时好像就有这东西,只不过不是用弓射,而是点着它自己就飞出去了。
冷锋拿出一支箭搭在弓上,问:“引信点燃后多久会点燃火药?”
张仲清说:“三息。”
三息,就是三秒,这个时间足够冷锋搭弓射箭了。
冷锋取出火折子,点燃了引信,然后搭弓射箭一气呵成,穿云箭嗖的飞了出去。
张仲清激动得看着飞出去的穿云箭,期待着它射透一个个猎物的场景。
嘶!
射出去三十步远的穿云箭尾部喷出了烟雾,原本飞得还平稳的穿云箭顿时改变了飞行轨迹,开始在空中左右转圈跳起舞来。
张仲清看着在空中跳舞的穿云箭心都碎了………这和他的设想不一样呀!穿云箭不是应该带着烟雾穿透猎物的身躯的嘛!怎么在空中跳舞了?
冷锋刚刚射箭并没有用全力,所以火药燃烧后的动力抵消了他射箭的力量。
李世民看到穿云箭的烟圈忍不住看向冷锋这边,对张仲清说:“这是什么东西?是用来娱乐的东西吗?”
张仲清捂住了自己的面具,丢脸呀!哪怕他脸那样也丢脸呀!
昨天把脚崴了,当时还没什么太大的痛感,就没在意,继续浪结果今天早晨醒了发现沾地都疼,吃了止痛药后,带着止痛药的副作用又睡了一整天……所以,崴脚后就算不怎么疼也要冰敷一下呀呀呀呀呀呀
(本章完)
………………………………
第162章 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
内部松散火药燃尽的穿云箭终于划了最后一个烟圈,掉落到了崖下,惊起了几只山鸡。
张仲清走到冷锋身边,一声不响地就拿起箭匣,里面还有九支穿云箭,呸!这是九支丢脸箭!
拿过箭匣的他就想回惊雷司去废掉这几支丢脸箭,太丢人了,皇帝都居然说这是用来娱乐的东西!
冯盎却对这箭很有兴趣,策马揽住张仲清说:“阁下为何离开?这箭很有意思,老夫厚颜求射一支,可否?”
冷锋见冯盎还要射一箭,忍不住笑出了声。
张仲清一声不吭地拿出一支箭给了冯盎,瞪了偷笑的冷锋一眼然后就抱着箭匣蹲在地上生闷气。
冯盎娴熟地找出穿云箭尾部的扣板,抠出引信,点燃后立刻射了出去。
出于观看的目的,冯盎也没有用全力,箭的影子还是能看清楚的。
嗤!
箭飞到一半尾部喷出了烟气,这一次,箭杆并没有转圈,而是瞬间加速,影子都看不见了,只有看到对面崖上的烟雾才能确定箭已经钉到了崖壁上。
李世民一直在看着这边的动静,看到这一幕,手里的弓都掉到了地上!
冯盎指着对面崖壁,对着张仲清说:“啊……啊……啊……哦。”
他话都说不出来了。
冷锋看着对面崖壁上冒烟的穿云箭也无话可说了,这里的岩石虽然都是砂石岩,可是穿云箭能够钉到上面,本身带着的动能就不可小觑!
张仲清本来以为听到的会是大笑声,结果却听到了冯盎怪异的啊哦声,忍不住四处寻找穿云箭。
火药燃烧产生的烟轨迹还没有散去,张仲清很快就找到了崖壁上仍旧在冒烟的穿云箭。
直的!箭的轨迹是直的!
直的!!
直的!!!
张仲清仰头长吸一口气:“哈哈哈哈……咳咳哈哈哈哈!”
他笑的很畅快,哪怕笑到了咳嗽,咳嗽几声过后依旧要接着笑。
张文恨不得肋生双翼飞到对面崖壁上亲吻那支穿云箭,这箭比惊雷箭还要厉害呀!(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
张仲清直到笑到捂着肚子打滚儿才停歇,畅快!冷锋这种小人就该滚去捡猎物,这等衰人不配用本宝宝的穿云箭!
李世民只是震惊了一下就平静了,张仲清、张文和冯盎再幻想的时候,他已经找到了穿云箭的致命弱点!
华而不实!
这个穿云箭,虽然射的远、力道大,可是也就是那么回事罢了,浪费了内部火药产生推动力,最多也就射杀一个人罢了,弓箭有它的局限性,再改造也就是那么回事,不可能像冷锋的那把武器那样能够千步之外狙杀敌人。
可是如果把穿云箭的材料制作成惊雷箭,哼哼。
李世民看着洋洋得意的张仲清,一盆冷水就泼了过去:“笑什么,这穿云箭只是华而不实的废物罢了。”
张仲清震惊地看着李世民,他的主子他最清楚,说出这种话的话,那么穿云箭真的只可能是废物了。
冷锋这时也发现了穿云箭的缺点,对张仲清说:“穿云箭的威力确实不赖,可是它也不能做到射穿一个人后继续飞行,至于距离………超出视线的敌人,你也没办法锁定呀。”
张仲清听了冷锋的话,原本飘飘欲仙的心情瞬间回归了寒冬。
确实如此呀,这穿云箭,真的是华而不实呀!
从沮丧到欢喜再到沮丧。
经历过这样的历程,沮丧是会翻倍的!
张仲清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郁闷地差点吐血。
张文和冯盎也变得沮丧了,明明山下的军士已经在捕杀猎物了,他们却一点也不能提起兴致。
李渊不知道什么时候下了马,走到了张仲清身边。
拿出箭匣里的一支箭,李渊端详许久才说:“这个穿云箭……并不像你们说的那样无用!”
李渊虽然沉迷酒色多年,可是他也是乱世起来的英雄。
李世民从没有小看过自己的父亲,急忙下马走到李渊身边拱手问道:“父皇可是发现了什么?”
李渊指着穿云箭说:“你难道没有发现,这东西很像响箭吗?”
响箭,是军队必备的一种箭,发动攻击时,只需要把它射出,就会发出声响,比战鼓要强一点。
因为战鼓声音大,适用于大规模战斗提升士气,响箭声响虽然清楚,却传递不到远方,最适合突然袭击的作战传讯了。
李世民惊讶地看着李渊说:“您的意思是……把它射到空中,用它的烟雾来传讯?”
“不知如此啊!”李渊指着穿云箭的尾部说:“朕发现,这东西还会喷火,如果夜间用它,士兵们也能见到。”
姜还是老的辣!
古代夜间最忌讳夜间大规模行军,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传讯,大军走着走着走散了还打什么仗。
如果穿云箭真的能这样应用,那么军器监的响箭图纸就可以用来擦屁股了!
因为李世民又联想到:穿云箭有轨迹,还可以用来指向!
俩人是在张仲清身边说的这话,听到两个皇帝的话,张仲清终于满血复活了……
“陛下,太上皇,穿云箭箭头还可以加厚,并改造成惊雷箭那样,等它发射到高空时,再炸响,声音比响箭传的远。”
李渊伸出了大拇指:“好主意!”
冷锋在一边默默地听着这些人交谈,终于知道自己听到“穿云箭”这个词为什么产生那么大的既视感了:
网络流行语:“一只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
这才是真正的千军万马来相见啊!
敌人的大规模部队追杀大唐“诱饵”部队追杀得正兴起,大唐“诱饵”部队忽然射出了“穿云箭”,于是………敌人就会发现自己反而被包围了。
这完全就是现代战争里的信号弹嘛!
冷锋驱马走到张仲清身边说:“仲清,你回惊雷司后可以研究一下怎么让穿云箭发出的光芒更亮,还可以研究一下怎么让它发出不同的色彩。”
张仲清用鼻孔看着冷锋说:“不劳熩国公费心,在下早就想到了!”
酒这东西,真的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失败的饮品(我现在想把胃抠出来洗洗)
(本章完)
………………………………
第163章 篝火晚会
张仲清最喜欢鄙视冷锋,这能够让他收获极大的满足感,可是他不知道自己现在这个样子……
“这个样子,贼适合一刀砍了他!要不要试试!”冷锋忍不住萌生了这个想法!
砍了张仲清是不可能的,因为李渊感慨张仲清的脑洞,一激动就撸玉佩,玉佩没了,刚刚赏给张文了……于是他一把扯下李世民腰间的玉佩给了张仲清。
李世民看着自己那块玉佩心疼不已,那玉佩可是他小金库的收藏之一呀!
李世民的小金库勘称是网罗天下珍宝,里面甚至还有一件雄性狮子的皮毛,是西域商人带入中土的,还没进入长安城发卖,就被李世民弄走了。
穿云箭的瑕疵被弥补了,李世民又恢复了秋猎的兴致,策马就奔向崖下,他之前发现崖下居然有几只獐子,听说这东西的肉滋味不错,他很想试试獐子肉用来烧烤是怎样的感觉。
自从百官在御花园举行了一次烧烤晚会后,“烧烤”这一种聚会方式以一种夸张的势头风靡了全长安!上到皇帝下到百姓,看到一样植物或者猎物第一个想法就是:这玩意儿烧烤的滋味会是怎么样的?不行,得试试!
一样新生事物的诞生,总会引起连锁反应。
自从天下楼公布“烧烤”这一项美食,天下楼不占着“专利”,人人都可以制作后,第一个兴起的就是烧烤摊,生意特别红火;第一个露出笑脸的是铁匠,因为烤炉烤架都是他们打造的;第二个露出笑脸的是烧炭的,因为烤炉最好是用炭火,伴随着铁炉的产量递增,炭越来越供不应求。
经济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钱这个东西,永远只是金银铜,在市面上只是流通,那些无中生有的货物才是真正的财富,至少,一项“烧烤”的吃法,带动着烧烤摊、铁匠、烧炭人都富裕起来了。
李渊很骚…包,他儿子在演“穷皇帝”、艰苦奋斗的时候,他却没有那些顾虑,一套全金的烧烤炉烧烤架,看的众人瑟瑟发抖。
虽然只是镀金,可是看那几个宦官抬着吃力的样子,就知道中心没有太多的铁!
李渊脱下龙袍,给自己系上了围裙,一副要当大厨的样子。
如果是李世民这么干,群臣一定会嗷嗷叫着上来阻止,“君子远庖厨”,更何况是皇帝了。
可是太上皇嘛……由他去了,他老人家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就是把龙袍当柴火烧了,魏征这种茅坑臭石都不会阻止。
太上皇这种职业,就像纸牌玩法里的一样无法无天!官员触怒了皇帝,可不会像电视剧里面那样直接拖出去斩了,多半会有大臣劝阻皇帝,再严重的,最后顶多贬官夺爵、发配边疆了事。可是触怒了太上皇,妈呦,那可不得了,砍了你没商量的!
所以大臣们最希望的就是太上皇能够缩在宫里饮酒作乐,而不是出来作威作福。
李渊亲自下厨,够资格吃的只有李世民一个,不过冷锋、张仲清、张文、冯盎既然也被邀请了,那也能凑过去吃。
一场秋猎持续了一整天,围堵战术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基本在皇家猎场里面长腿的,都被砍死摆上了餐桌,不对,应该是烧烤架。
唐人从来不会竭泽而渔,围困在山谷里的小兽大部分都被放走了,只有小部分被军士们干掉送给诸位大佬尝鲜。
比如李渊身边架子上的一只山羊羔。
李渊拿着刀片了一些羊肉片,在他的金烤架上只是翻转了四次、撒上孜然后就取了下来。
把第一份烤羊肉给了儿子李世民后,李渊继续烧烤,肉已经片好,李世民的烤肉没吃完的时候,冷锋他们就分到了第二份。
冷锋只是尝了一口,就差点把舌头咬下来,李渊这一手烤羊肉就是拿到国宴上也够资格当压轴菜!
李世民感叹道:“父皇做的羊肉,不输古之易牙!”
李渊笑道:“拿易牙来比朕,不知道你是在夸赞朕还是在讽刺朕,你看看,他们都没食欲了。”
易牙,虽然号称厨师鼻祖,可是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却实在是烂到了极致。
齐桓公戏言感慨一声一生未食人肉,这家伙居然烹子献媚,被管仲评击为“没有人性”之人。
席间只有冷锋不知道这个典故,冯盎等人听到“易牙”后却都险些呕吐。
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人都能吃,天上飞的鸟雀鹰隼、地上跑的猪马牛羊、水里游的鱼虾蚌蟹,这么多的种类里唯独不包括“人”。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和野兽区别之一:不吃同类。
李渊见除了冷锋的人都没有了食欲,还有点反刍的样子,大急,这些人如果吐出来,他堂堂太上皇太丢面子了呀!你们什么时候吐都可以,能不能不要在吃了老夫烤的肉以后吐呀!
于是李渊不由得叉开话题说:“你们知道吗?羊肉这种东西,不需要大火烧烤,只要刀工好,切的够薄,翻烤几下就能鲜美无比。”
冯盎喝了一大口酒才压下了呕吐的感觉,说:“岭南地处海边,不知道海鱼之类的东西烧烤起来滋味怎么样。”
看,又一个琢磨把自己那边特产送上烤架的人!
“不怎么样……”冷锋说:“我觉得海鲜这种东西还是清蒸后沾少许调料吃比较好,烧烤后,海鲜就体现不出‘鲜’这种味道了。”
李世民刚刚说错了话,默默地把自己调好的獐子肉送上了菜板,交给自己老爹料理。
“易牙”带来的影响过去了,李渊这个大厨当的特别溜,各种食材在他的黄金烧烤架上都能散发出绝妙的滋味。
这一幕让别处的武将文官看着羡慕无比!!!
啊……如果能吃到太上皇下厨的烧烤,这个牛逼可以吹一年,不对,一辈子呀呀呀!
从山上砍下的枯松木堆了一个大火堆,现在还不到天干物燥的季节,再加上有这么多的军士围着,野外玩火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在引燃了松树枝后,秋猎的篝火晚会,开始了!
感谢挚恋唯姣的月票撒……
(本章完)
………………………………
第164章 皇宫琐事
看着眼前跃动的火苗,皇后小声对刘淑雯说:“不过是炭火烤熟的东西,偶尔还沾着碳灰,真不知道这东西是怎么流行起来的。
太上皇居然抓了四十来个御厨教他烧烤要诀,整天被炭火熏的都成了黑人,全然没有一个太上皇的样子。”
刘淑雯挽着皇后的手说:“夫君他和我说过这件事儿的缘由。
他说,一个人活着,最需要别人的肯定,哪怕是自己对自己的肯定也让人开心。
烧烤流行起来这件事儿的起因在于百官们亲自动手上。那些士大夫十指不沾阳春水惯了,突然自己动手弄吃的,一定很新奇。”
皇后撇撇嘴说:“都是娇生惯养下来的臭毛病,还好承乾跟着你们见识了很多。否则很可能就成了那种离开家没有厨子就会饿死、离开家没有丫鬟就会渴死,离开家没有针娘就会冻死的人。”
刘淑雯看着皇后已经有些隆起的肚子羡慕道:“姐姐你现在已经儿女齐全了,肚子里这个哪怕是个公主也没什么了,可是我现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怀上呢。”
皇后拍着刘淑雯的手说:“嫁入夫家三五年不见有喜的多了,你也不能才两天这么心急啊!冷锋无父无母还没有兄弟,你这第一胎是个儿子才好。
宫里有个御医据说有生儿子的方子,要不我让他给你开几副?”
刘淑雯连连摇头:“不成的,夫君他不让我吃那些奇怪的药方,说生儿生女都一样!”
“这是为什么?”
皇后很惊讶,这世上还有不在乎媳妇儿生的是儿子还是女儿的,真是怪事!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是土地里刨食的老农,都希望自己能有儿子传继香火,更不要说世家大族了!
李绩家姬妾一连生了好几个丫头,愁的李绩都要把家拆了,直到有儿子后,一向抠门的李绩居然特意大摆筵席庆贺。
刘淑雯挠挠头说:“夫君的话我也听不明白,那天他拿着笔画了好多的叉叉和树杈(X和Y),我和孙神医一起听的,只有孙神医听懂了怎么回事儿。
反正夫君的意思就是生儿生女的成数都是一样的。”
皇后越听越糊涂,但是却不再追问,这多半是冷锋掌握的怪学问之一,既然孙神医都得听,那一定是了不得的学问,就是不知道承乾和青雀儿学到了没有。
这次秋猎,李世民硬是把三个嗷嗷叫着要去的儿子撇在了皇宫,百般无聊的哥仨只能漫无目的地在宫里闲逛,不知不觉就逛到了御花园。
御花园里侍弄花草的宫女宦官见到哥仨急忙行礼。
在宫里,他们三个就不再是乡下野小子的打扮了,李承乾是明黄色的五龙袍,李泰和李恪的都是四龙袍,任谁见了他们都得低头。
太上皇惹不起,皇帝惹不起,皇后惹不起,其次的就是这三个了。
李恪见搬花盆的宦官宫女一个挨一个列队摆放的场景忍不住说:“宫里怎么有这么多的宫女宦官,摆个花盆都要整齐列队、摆的严密?毫无效率可言!”
“效率”一词现在是李恪的座右铭,他觉得,干什么事儿都得有效率,否则,就是在浪费人力物力。
李承乾说:“这不是没有效率,现在皇宫里的宫女宦官大多是隋朝隋炀帝时各地行宫编制里的。
因为这些人离开了皇宫无处谋食,所以咱们大唐建立之初,就把他们聚集到了长安洛阳,咱们皇宫里的好歹都是些年轻点的,你要是去洛阳看看,就会发现那里的都是年老的………”
话还没说完,李承乾忽然指着一个栽树的宦官说:“你!就是你!”
那个栽树的宦官见太子指着自己大叫,急忙丢掉铁锹、跪倒、把头杵到了地上:“太子殿下饶命!太子殿下饶命啊!”
“额………”李承乾无语了。
太监总管陈德就在御花园,看见太子指着小安子大叫,急忙窜过来,到了这里礼都没施,就一脚踹在小安子的屁股上:“你这个该死的小安子,挖书坑也就是了,怎么还惊扰到了太子殿下,你有几个脑袋够砍的!”
宫里的规矩千百年来都是这一套,下属犯错,上官直接就是一顿拳脚,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媚上,还是为了保下属一命。
李恪急忙把陈德拽到一边,李承乾护在小安子边说:“得了吧你,他没惊扰到孤,孤只是看他植树的方式不对要教教他罢了!”
这话一出,那个小安子也把头抬起来了。
李承乾指着那颗树说:“你看看,枝叶没修剪,根须没修剪,挖了坑就要埋,这样要是能栽活是后土给你面子。”
小安子急忙问道:“太子殿下,那该如何栽这棵树呢?”
这个树坑原本是春天挖过的,结果栽的一棵树没栽活,这不,又挖开了………
李承乾说:“孤刚刚不是说了吗?枝叶要修剪掉,留一些就行,细的根也要修剪掉,你挖坑后,先灌水,把土掺进去,直到活成泥浆,再把树根放进去、填土。
这样栽树,树才能大半活下来。”
陈德也忍不住问道:“太子殿下,这样做是何道理?”
李承乾瞥了陈德一眼:“废话那么多干嘛!”
太子久不居宫中,陈德也不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