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龙牙-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不怪冷锋会想到孙思邈可能嗝屁,这个该死的年代,相识的人出了村子都可能被老虎叼走,出了县城就可能遇到“管杀不管埋”的劫匪。长安到洛阳就已经是远游了,再远的话,一次分别真的很可能是永诀。

    推荐一首歌。《重生》……另外……前几章剧情这么跳,都是因为老孙头快回来了。

    (本章完)


………………………………

第106章 收割

    老孙千里之外的来信让冷锋的一颗心完全活了过来。

    老孙是冷锋的救命恩人,也是冷锋来到大唐第一个认识的人。与刘淑雯长发及腰的约定其实是冷锋故意的,他很希望自己的婚礼能让孙思邈当证婚人。

    信件是从冯盎那边发出来的,有冯盎的照顾,孙思邈的回程想来不会出问题。

    冯盎是谁?冼夫人之孙,平定岭南各地,经历了不知道多少战斗,其出色之处不亚于李世民。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甘于平庸。

    冯盎平定岭南之初,有人劝冯盎说:“隋朝已经即将灭亡,国土分崩离析、时局动荡,国内仍然大乱。

    李渊虽然应运而生,但他的影响、教化尚未使人信服,岭南、百越之地尚无所归属。你攻克平定二十个州,占地方圆数千里,岂是汉代赵佗的九郡能相比?

    既然赵佗都能自立为王,为何您不加‘南越王’名号,开创万世基业呢?”

    冯盎却回答说:“我家居留百越之地已经五代,州郡长官所辖之地仅我一姓,子女玉帛我已有,人世间的富贵,像我这样的都少有。

    我常常怕承担不起重担,使先人蒙受耻辱,怎么敢效法赵佗自己称王一方呢?”

    于是斥退了进言的人。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伟大的人,如果他自立为王,关内平定后,或者李世民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再打一仗!

    这一打仗可就不得了喽,谁输谁赢、伤亡多少暂且不说,高昌、薛延陀、吐蕃,哪个都会趁机来凑凑热闹。

    原本冯盎这个时间只是把儿子冯智戴送到朝廷当质子,贞观五年才入朝觐见,如今居然比历史上提前了五年。

    看来,我的出现到底打乱了时间线啊!

    冷锋将老孙的信收到抽屉里,孙思邈在信里问了一些医学问题,刚好是冷锋知道的,于是找了一张白纸写回信:

    “孙道长:……”

    收到孙思邈的回信,让冷锋极为开心,连烦人的程处嗣带着尉迟宝林来走后门也痛快地答应了下来,毕竟程咬金和尉迟恭的面子还要考虑的,你不收人家儿子当亲传徒弟就罢了,还不让人家儿子进文院学习?

    虽说年纪不太合适……

    所以说,走后门是一个坏习惯,当程处嗣和尉迟宝林入学后,杜如晦也找来了,益气养生的补品带了一车,说是天下文院的老先生年纪大了,需要好好补补。

    话说的情深意切,在把一车补品和幼小的儿子杜荷留在文院后,就满意地离开了。

    长孙无忌和李世民一样,有鲜卑血统,虽然贵为国舅、赵国公,可是五姓七望的先生就是不愿意教长孙冲。眼见程处嗣、尉迟宝林、杜荷都有大儒耳提面命,便走了李承乾的门路把长孙冲也送了进去。

    有再一再二,就不能有再三再四,等冷锋被无数的请柬礼单砸的头晕眼花过后,发现教学楼的二层也满了。

    十四个教室,十三个满员,一共六百七十五人。

    大儒们更开心了,百十个老师轮流教学,轻松是轻松,可是轻松过了头也就不是好事了。

    现在好了,六百多人,虽然统一授课,可是课下时间每人也能用心地教五六个学生。

    每个大儒都给自己的家里安装了一个小黑板,课下见到学子来问问题,就放下茶壶或者鱼竿,欢喜地拿着粉笔开始制造粉笔灰。

    大儒们开心了,冷锋等人却疲于奔命,十四个班级,每个人掰成两半都教不过来。

    冷锋终于知道“自掘坟墓”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了。

    幸好孔颖达、王珪、虞世南等人很讲义气,从国子监调过来两个术算高手,高手到了什么程度?拿着教科书边学都能边教。

    这两个人的加入大大缓解了术算的教学压力。

    就在团团转的教学生活中,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夏日的炎热依旧在持续着,八月份,还是夏天,不过和谷物等作物生长周期不同的小麦,却已经到了收割的季节。

    李世民从来都是言而有信的,以往帝王亲耕,都是走走过场,把种子种下去就行了。到了他这里,虽然中间的除草没有亲力而为,但是收割的时候却举行了收割大典。

    天气炎热,穿不了太多衣服,偏偏麦子的麦芒还扎手扎胳膊,一个上午的时间,就把朝臣们折磨得叫苦连天。

    李世民已经把地割了一半,此时在冷锋这里享受着冰镇酸梅汤,指着远处犹在奋斗的朝臣对李承乾说:“看看,十指不沾阳春水啊!

    种地简单,挖个坑,埋上土就行了。朕举行亲耕大典,朝臣们都来拍马屁,说朕亲民,种地的时候一个比一个干的多。

    现在怎么样?让他们收割就露馅了!”

    李承乾也累的够呛,如果不是刘源过来帮了帮他,他一个人是不可能割完半块地的。

    皇帝下令:不许让亲卫侍从帮手。

    刘源拿着太子地里的一棵麦子对皇帝说:“陛下,秽物肥田确有奇效,太子殿下的半块地,粗估可比微臣半块地多收两成以上!”

    李世民调笑道:“看来刘卿可是惨败啊!怎么样?辞官表什么时候上?”

    刘源苦笑着说:“辞官就不必了吧,微臣接下来还有很多事要做,比如推广化粪池、在有水的地方推广水力送水道,辞了官可就干不了了。”

    冷锋笑道:“别摆出这样一副表情,研究的事儿是魏王的,推广的活儿就是你的,百姓们种粮能够提高收成,这可是功在社稷,利在千秋的事儿。改日你升官提爵,可别忘了请我们一顿!”

    刘源正色道:“推动农业发展本就是在下分内之事,还有何脸面与熩国公、魏王、阎大匠争功!”

    “给你功劳还不要,真是个傻子!”

    李泰一手拎一个装着食物大筐,把其中一个给了李承乾才说:“研发这些东西,足矣令我们青史留名,而推广这些东西,却需要你满天下地跑,这才是辛苦活儿。”

    李世民想了想才对刘源说:“改日,朕给你拟定一张便宜行事的圣旨,未来几年你就干这件事吧。这两样东西是熩国公他们三个发明的,所以你的功劳就不会太大。

    这样吧,等你办完这件事,朕允你长子袭爵,次子递减袭爵,如何?”

    日常推荐:电影《流浪猫鲍勃》

    谢谢鹰剑的日常打赏,谢谢人走茶凉的月票

    (本章完)


………………………………

第107章 夜猫子魏征

    刘源差点笑傻了

    如果真的按皇帝所言,他的爵位虽然没升,却“生了”个小的爵位。

    正常的爵位,都是由长子承袭,而且要减一级。也就是说,如果他嗝了,他的大儿子可以袭爵为县子,二儿子只能自寻出路。

    现在好了,如果他能够把事办好,在皇帝的恩赐下,不仅大儿子不用减级,二儿子还能凭空得个爵位。

    这么算起来,比把他提为侯爵都要划算。

    刘源半晌说不出话来,深深吸了一口气后坚定地说“陛下,臣在此立下军令状,此事不成,永生不回长安”

    军令状一般都是武官立的,文官立军令状可是个新鲜事儿,不过这军令状也证明了刘源推广农业改革的决心。

    李世民笑着点头,百姓们所求,不外乎“丰衣足食”而已,若天下百姓种粮能够丰收两成以上,那么至少“足食”一项就不是问题了。

    刘源现在很感慨,感慨自己蹉跎半生,直到被皇帝简拔于微末。皇帝授予他九卿之一的官位、伯爵的爵位已经是无上荣耀,到了现在他居然还能有机会再次建立功业。

    人一感慨就要浪费时间,浪费时间就没有吃。

    李泰就拿了四盘子菜,余下的都是白面馒头。丸子被李世民拿走了,他对丸子简直就是痴迷。烧鸡被李泰和李承乾分了,李承乾独享一盘丝,冷锋得到了一个肘子。

    原本夏季时人应该是最讨厌油腻的,可是收割麦子这样的剧烈运动过后,食对人的惑是无与伦比的。

    这个时候谁还管油腻不油腻的,都在放开肚皮猛吃。

    魏征今天难得的带了两个鸡腿,见冷锋独享一个肘子,就凑过来递给冷锋一个鸡腿,然后顺其自然地拿走了冷锋的半个肘子。

    “朝廷已经得表,今年十月,冯盎将会进京。”

    冷锋嘴里嚼着猪,狐疑地看着冯盎,按理说这是朝堂的事,魏征这老家伙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提这个干什么皇帝还在旁边看着呢。

    “冯盎进京的事儿我知道,你提这个干什么,是不是又有事麻烦我”

    魏征这个家伙就是典型的“夜猫子”,开口准没好事。

    魏征继续说“冯盎这次可是鲁莽了,他不应该在对付谈的时间里进京朝拜。谈你知道是谁吧”

    冷锋迷茫地摇了摇头,看唐史时能够记住岭南的冯盎已经算不错了,人人都记住是不可能的。

    而且记住了也没太大用处,史书只记载大佬,大佬的孩子什么的就不怎么记了。比如程处嗣,好多杂记都叫他程处默。

    谈,姓谈这个姓氏还是第一次遇见。

    魏征见冷锋迷茫的样子就知道冷锋多半不知道谈,就介绍说“谈是岭南僚人的首领之一,是冯盎的死对头,之前冯盎拒绝来朝,就是在设法对付他”

    谈完冯盎和谈的事儿,魏征又说“冯盎来朝,本是好事,可是在这个时间段就不太妙了。”

    冷锋疑惑地问“为什么说这个时间段就不好了呢”

    李世民见俩人在聊冯盎,就插话道“冯盎本来实力强大,一直压着谈打,但如果这个时间他离开岭南,没有了主心骨,他的势力就必须回防坚守。这样一来李恪,你说说看法吧。”

    李恪听到父皇叫到了自己,就说“兵贵神速,且需一鼓作气,冯盎占据优势,就应该一鼓作气拿下谈。如果改成拉锯战,变数就会更多。”

    李世民点了点头,自己这个三儿子又是一个军事天才。

    可是李世民又问冷锋“李恪的许多军事常识都是你教的,按理说你应该能看出来啊”

    冷锋摇了摇头“我没有考虑冯盎离开岭南会怎样,我是在想,冯盎这次进京,到底是为了什么进京朝拜什么时候都可以,为何偏偏选择十月”

    李世民疑惑地问道“你怎么会考虑到这个”

    “我不认识谈,但是冯盎拒绝来朝的时候,我敢肯定他是遇到了什么事。

    原本他答应了十月送子入朝,为何又改变主意亲自来呢特别是在这个不合适的时间”

    魏征拿着骨头敲击桌子说“现在考虑还为时过早,冷锋,我希望请你出马,保护耿国公冯盎在我大唐境内的安全。”

    当保镖冷锋看了魏征一眼,就知道这家伙提起政务就没好事

    “耿国公冯盎拒绝自立为王,又致力于平定岭南。他对国朝的重要不言而喻,他这个时间离开岭南进京,肯定有很多人打他的主意,如果他离开岭南后出了事儿”

    “那岭南即刻反叛不说,大唐的信誉也会dàng)然无存。”

    李世民说“原本朕打算让知节派兵做这件事,可是知节调兵,就会让防备吐蕃的防线松懈。现在想来,交给你是最好的选择。”

    冷锋想都不想就说“行,明天我就带龙牙军去五岭接他。就算谈追过来,哼。”

    龙牙军一千一百九十九人,装备的火器基点已经达到了三。也就是说,十个人里有三个人是全副武装的。这个全副武装包括十支惊雷箭、两颗人级惊雷。

    冷锋原本是打算把龙牙军装备到八个基点以上,去高昌找找高昌人的晦气。

    但是眼下,冯盎的事儿明显更优先,不是因为他对大唐很重要,而是因为孙思邈还在他那里。

    龙牙军自从成立以后,一直在秦岭驻地训练,不仅是训练体素质,还要学习写字、手语旗语、密文。

    别的军队传递军令只是把纸撕成三份,由三个人带着一份军令和口令传递。

    这还是“军神”李靖的习惯,换了程咬金等人,信都不会写,只能让传令的军士记下来,再口头叙述。

    这不行啊,两军交战,有时候打的就是间谍战,军令的传递必须秘密、准确。

    想要远程传递军令,就得会写字,想要中近距离传递,就需要旗语、手语。

    至于密语,冷锋只教给了二狗子和李二牛。

    今天临时出门刚回家

    本章完

    手机站:


………………………………

第108章 天下藏书楼

    这倒不是冷锋敝扫自珍了。

    旧迅猛两队里,就数二狗子和李二牛认识的字多,而密文的传递方式多样,哪一样都得识字。

    比如现在最简单的头尾藏字:“明明我借给了你一百贯,今日你就不认了?你家出了事儿,当我娘发现的时候……”

    乍一看这就是一封催别人还钱的书信,可是把第一字、第二字、第三字……连起来,就成了“明日出发……”

    二狗子把这些字圈出来以后,和李二牛对视一眼,就各自准备。

    二狗子的媳妇儿刘氏见夫君在整理装备,就知道夫君是要上战场了。顾不得微微隆起的肚子,就开始给二狗子的铠甲打蜡。

    唐朝没有硫酸,铠甲容易生锈,所以一般都是打蜡、涂牛油防锈的。

    “军队的事儿你是知道的,我不能告诉你去哪儿,不过你放心,爷们不管怎样都是能活着回来的!你在家里好好养胎,别让我记挂。”

    刘氏笑道:“夫君的本事妾身还是知道的,关中的规矩,您走前需要要给孩子取好名字的。”

    二狗子挠了挠头说:“我从小没有爹娘,也不知道姓什么,把我养大的那个鞋匠说为了养活我他把家里的大狗都杀掉了,然后给我取了二狗子的名字。难道要让孩子跟着我姓二?这肯定是不行的。”

    二狗子走过来走过去地苦思,许久后才一拍脑门:“有了,就让孩子姓‘苟’吧,我记得惊雷司有个家伙就是姓苟,说明世间有这么个姓氏的。

    如果是男孩子,就叫苟不且,我学写字的时候,太子殿下说过,有一个词语叫‘苟且偷生’,是说人胆小的。

    我二狗子的儿子怎么也要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才行!”

    刘氏抚摸了一下肚子,小声地说:“要是妾身的肚子不争气,生了个丫头可怎么办?”

    二狗子搂住刘氏笑道:“生个丫头也没事儿,丫头孩儿姓苟就不好听了,如果是丫头,就让她跟你姓,叫刘花儿。”

    刘氏拍了二狗子一下,微怒道:“哪有孩子随娘姓的。”

    二狗子嘿嘿一笑,就把自己的外袍解开丢到了地上,开始穿他的轻铠。

    刘氏则赶紧给丈夫带一些肉干,留着路上吃。

    这样的场景发生在每一个龙牙军成家的军士家里。

    刘淑雯也在给冷锋整理装备,还烧水帮冷锋清洗那件作战服。

    岭南多树丛草地,这样的地方怎么也要穿回这件衣服。

    见冷锋在看着自己,刘淑雯掬起一捧水洒向冷锋,冷锋一挥衣袖就把水全部挡住了。

    看,这种大袖子的衣服最适合打水仗了。

    就在冷锋打算好好收拾一下这个女人的时候,老李钻了出来。

    “老爷,二狗子、李二牛在花园演武场,王珪、孔颖达两位老先生一同拜访,现在在客厅喝茶。”

    正事儿要紧。

    冷锋先走到了演武场,二狗子和李二牛已经全副武装地等在那里。

    二人见冷锋来了,就单膝跪地汇报:

    “老大,龙牙军全数集结,火器基数三,已经分配到精英身上装配。张仲清可大方得很,我要一颗地级惊雷,他都给了。”

    冷锋一巴掌抽在二狗子的脖子上:“蠢货,咱们虽然是全副武装,但还没达到重骑兵的等级,地级惊雷是配合投石车用的,那么沉的铁家伙,到时候你来扔?还是一个人抱着它冲入敌阵同归于尽当英雄?一会儿把地级惊雷送回去!”

    李二牛见二狗子挨抽,直接笑出了声。

    冷锋让他俩起来后接着说:“五岭一行正好也锻炼龙牙军的丛林作战能力,除了马匹、武器、伤药以外一概不带!之前我在秦岭怎么训练你们求生的,你们就怎么给这些士兵来一次。”

    提起求生训练,二狗子就有些反胃。

    一人一把小刀,然后……没了!就靠这把小刀在秦岭深处活十天,那滋味……啧啧。

    “现在回去给他们上课,明天一早,在长安城门没开时咱们就出发。”

    打发走二狗子和李二牛后,冷锋去了客厅。

    客厅内,王珪孔颖达二人正在品评花茶的味道,见冷锋进来就起身,三人客套性地互相拱拱手后各自落座。

    “方才在处理一些事儿,让二位久等了,不知二位此行?”

    孔颖达笑道:“老夫二人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据姚思廉所说,文院教学用的书本已经印完,可有此事?”

    冷锋向来都只是个掏钱的:“文院事务,都是韩崇文老先生几人负责的,既然姚思廉老先生说印完了,那就是印完了呗。”

    王珪抚须大笑:“如此甚好,既然教材刊印完了,印书机是否空闲了呢?”

    冷锋苦笑道:“这事儿您就得找阎立德去了,印书机虽然是我提供的构思,却是将作监制作、完善的,而且现在印书机也是将作监在使用,说实话,我都没见过印书机的样子。”

    孔颖达没想到冷锋居然这么悠闲,组织语言了好一会儿才说:“楼主,我二人要给天下楼推荐一桩生意,您要不要听听看?”

    老夫子谈生意?这得见识一下!

    “洗耳恭听!”

    孔颖达从怀里掏出一个布袋,打开后,露出了里面一个个已经有些朽败了的竹片。介绍道:“这是秦末汉初记载历史竹简的一部分,这些竹简可是老夫家里压箱底的宝贝。虽然只是残篇,但也能认出一些事件、时间。

    老夫愿意把它记载的内容刊印出来,供写史的读。可是雇人抄书很是费钱,如果楼主把它刊印出来,所费的不过是纸墨钱罢了。如果再装订成册……”

    冷锋点了点头:“听明白了,您是让我刊印天下仅存的一些孤本,然后卖钱是不?”

    王珪笑道:“凡手抄本,易错字不说,还贵的让人望而却步,楼主就算卖手抄本一半的价钱,也大有可赚,如何?”

    冷锋想了想才说:“不如何,我不知道手抄本贵到了什么程度,不过要是我卖书,沾几分利不至于白干一场就是了。天下楼已经营业的两座楼边还有一处闲置的。我就把它建设成天下藏书楼,既借书,又卖书,如何?”

    啊……写完一章困得要睡着了,没看标题就发了,我有罪,我道歉,这一章才是“天下藏书楼”

    (本章完)


………………………………

第109章 幌子

    “如此甚好!”王珪乐不可支。

    他家中藏书大多已经残破,正好借这个机会翻新一遍。

    建议了刊印哪些书籍后,二人才告辞。

    看了看长长的书单,冷锋叹了一口气,现在印书机可是李世民的东西,自己怎么也不能干借鸡生蛋的事儿啊。

    老李在客厅外等了好久,见冷锋旁边桌子上的茶杯已经不冒热气,就过来给冷锋换热茶。

    “老李,你带着这张纸进宫去。”冷锋把手里的纸递给了老李后继续说:“告诉皇帝,把天下藏书楼运营好了,就不用整天哭穷了。”

    老李挠了挠头:“就按您的原话说?”

    “就按原话说。”

    老李很诧异,哪有说皇帝“整天哭穷”的?

    不过想了想也就释然了,谁让自家老爷是世外高人呢!

    眼见老李走了以后,冷锋就拿出地图,把高昌那里的“!”改成了“?”。

    此次前去五岭接护冯盎,如果顺利,就不会消耗很多火器,等火器基数积攒到八以上,单单这一千人就能抵挡高昌一半的军队,到时只要李世民随便派点兵力,就能吃下高昌。

    棉花呀,抵御严寒就得靠棉花啊,现在的被子,都是布一层一层缝出来的,摸上去就像板砖。有钱人家盖皮裘,虽然也硬,但是比布被好得多,冷锋到唐朝这两年的冬天全靠火炉才挺了过来。

    想想看,棉被跟它们比,的话,完全能碾压。

    就在冷锋回忆棉被的温暖时,刘淑雯捧着一碗冰淇淋边吃边走了进来。

    “我试着加了点糖霜,您尝尝。”

    冷锋张开嘴,刘淑雯挖了好大一勺塞进了冷锋的嘴里。

    冷锋仔细品尝过后跟她说:“味道还行,就是有点太甜了,反而盖住了奶油的芬芳。”

    刘淑雯点了点头,就转身继续去做,这两天她在学着自己做冰淇淋,不厌其烦地尝试各种吃法。

    冷锋知道她的心思,做冰淇淋只是缓解她内心中两人即将分别产生的忧愁的一种途径罢了。

    冷府的马车停在了宫门前,老李把马车门帘推开,拿出了正面写着“冷”字,背面写着“管家…李”的令牌交给了守门将领。

    这个令牌是借用水力重锤打造的,别人用人力可不容易仿造。

    守宫门的将士一看令牌就知道了来人的身份,郑重地把令牌还给了老李,对老李说:“李管家请稍等,马上就会有黄门来引领您进去。”

    满长安的管家里,老李是最有面子的之一,各个国公府的管家都要笑脸相迎,至于进皇宫,都不用等待传见,直接就有黄门过来引领直到御前。

    果然,不到一柱香的时间,李世民的两个贴身宦官之一的无名就走过来迎接老李:“哈哈,原来是李管家,可是熩国公又有什么东西托你给陛下送过来?”

    老李笑道:“只是一张单子和一句话罢了,陛下现在可在处理政务?”

    无名说:“陛下现在有空,在御花园,你随咱家来吧。”

    说完就带老李向御花园走去。

    李世民今天很有兴致,居然在御花园里陪时年七岁的女儿李丽质遛狗。

    李丽质人如其名,完全继承了母亲的美貌,虽然时年仅仅七岁,可是已经能看出日后是如何美丽。

    可能是长得很像皇后的缘故,李世民很喜欢这个大女儿,就算是往日政务繁忙的时候,也要抽空陪陪她。

    把女儿送到皇后身边后,李世民接过皇后送来的手帕,擦了擦脸上的汗,才问老李:“你来可是有事禀报?”

    老李躬身道:“王珪孔颖达两位到府上请我家老爷刊印书籍,然后便宜发卖。他二人走后老爷让我把书单拿给陛下,还让老奴跟陛下说……”

    “哦?他让你说什么?”

    老李张了几次嘴才说:“老爷说:‘告诉皇帝,把天下藏书楼运营好了,就不用整天哭穷了。’”

    “噗……”李世民直接笑了出来:“你家老爷就是这么说的?”

    老李见皇帝没有生气,才放下心来:“是的。”

    李世民挥挥手,让老李退下,自己拿着书单直来笑。

    天下文武院和惊雷司的创建,他确实没有出多少钱,不是他小气,而是真的穷。

    昔日他还是秦王时,不仅出征战没不少,回京后李渊还会再赏赐一次,那时家里财宝多得数都懒得数。

    可是自从他登基,家财就成了内库,每到百姓遭灾、出兵导致国库空虚的时候,他总是忍不住从内库调钱支援国库。

    对东突厥的用兵糜费无数,国库本就空虚,根本承受不起,可以说对东突厥的胜利,是李世民花自己的钱买下来的。

    秦王府家财固然无数,可是当花销从一个人变成一国后,所谓的“无数”就成了笑话。

    不过……卖书可能真的很挣钱!李世民想起了“洛阳纸贵”,将作监卖双《阿房宫赋》好像就挣了不少钱啊!

    皇后见皇帝很开心,就领着女儿走过来问:“陛下如此开心,怎么也不分享给妾身?让妾身也欢快一下。”

    李世民指着渭水的方向说:“有个家伙说朕穷,还给朕送来一笔生意。”

    “是熩国公吧?”

    皇后很自然地就想到了冷锋,别的人根本不敢说这话,如果说了,皇帝也不会发笑,而是直接问罪了。

    “您确实够穷的,妾身统计了一下内库花销,发现只要再有一场战争,咱们一家可就要喝西北风了。”

    “母后,我不要喝西北风。”李丽质抱着皇后的腿撒娇。

    李世民摸摸女儿的小脸笑道:“不喝,不喝,我家丽质这么漂亮,父皇可舍不得让你喝西北风。”

    逗完女儿,李世民把书单,递给皇后说:“命内务府进纸墨,命将作监印书。咱们就在天下楼边开一家天下藏书楼。”

    皇后接过书单疑惑地问:“既然熩国公已经把这生意让给您了,您为何还要冠上‘天下楼’的名号?”

    李世民苦笑道:“遮羞啊,皇帝哪有直接做生意的?还是拿天下楼当个幌子比较好。”

    (本章完)


………………………………

第110章 熊出没

    皇后掩嘴失笑,什么幌子,分明就是一块吹之即起的遮羞布。不知道的也就不知道了,知道印书机在将作监的,谁都能知道这是皇帝做的买卖。

    毕竟给文院印书可以说是皇帝在尽一份力,卖书?谁敢借将作监的力气印书?

    把天下藏书楼的事儿交给了皇后以后,李世民

    皇帝就该安心处理朝堂政事,皇后就该管理后宫事宜。

    将军就该骑着马喝酒吃肉,军士就该扛着沙袋吃草根。

    马上的冷锋一仰头,把壶里的葡萄酒喝了大半,摇晃着酒壶对前面负重前进的龙牙军军士们说:“不过五十斤的沙袋而已,很沉吗?”

    冷锋左侧咧着嘴乐的李二牛和右侧咧着嘴苦熬的二狗子带着军士们一起喊:“不沉!”

    冷锋点了点头,继续说:“当然不沉,日后你们上了战场,很可能会扛着你袍泽的尸体离开战场。

    我参过战,发现有些独自参军的军士,连骨灰都没人带回家,只能埋在边境。

    咱们龙牙军人少啊!大家这些天的相处都熟识了吧。哪天哪个家伙倒霉了,认识的人记得把他带回长安。”

    李二牛喘着粗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