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龙牙-第2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里,今后将会是冷家的墓地,同时也是追随冷家的家臣家将的墓地。
许冰等人,虽然属于百骑司,但是他们却也被埋在这里。
没有多大的规模,就是幸存的这些人。不止冷锋李二牛等人,连老王爷李孝恭也带着旧部过来参加。在征求冷锋的同意后,李孝恭把自己的旧部也葬在了不远的一片墓园。这些年来,他也没有正式过来祭奠。
一坛坛放到外面会被抢破头的美酒,摆放在墓碑前。
此时,就算是李二牛这样的汉子,都红了眼睛。
战场,从来都不是一个仁慈的地方。当初高昌的战场,实力对比实在是太悬殊了,就算有坚固的城池,犀利的武器,也没法抵挡敌人的人海战术。
或许,每一个龙牙军的成员,都是以一敌十的精英。但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们也无可奈何。
走到许冰的墓碑前,二狗子说:“老大啊,其实,我很早就知道许冰是百骑司的人,我问他了,他也没有狡辩。甚至啊,就连一些报告,都是他和我一起看过后才交上去的。嘿嘿,张文儿怎么也不可能想到,其实最早‘背叛’百骑司的,其实是许冰。”
走到许冰的墓前,冷锋端起酒坛,把酒洒在墓碑前的土地上。
来自于何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许冰从一开始就没有把自己排斥在集体之外,不管是什么战斗,他都没想过保护己身。就连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要射杀掉敌人的长老,借此提升士气。
一个一个墓碑走过,将墓碑上面的名字跟回忆结合起来。明明战斗已经过去了几年,可是,这些人的面孔在回忆里依旧是清晰的。
在一个名为“张二驴”的墓碑前,二狗子先冷锋一步,拿起了酒坛,用嘴咬掉封口,洒在墓碑前。直到今天,他仍旧记得这个不顾危险,在战场上拆解惊雷,燃烧火药帮他止血的蠢货。本来在战场上断去一臂,他是必死的,可是就是因为这个不怕死的蠢货,他才能活下来。
明明训练的时候,说好了不能因为队友的生命让自己陷入危险的啊!
“蠢货!”
骂了一声,二狗子却哭了出来。
众人没有打搅二狗子,正如同没有打扰在李三牛墓前的李二牛那样。
走过所有的墓碑,冷锋不由得叹了一口气,他不是军人,但是亲手培养起龙牙军后,他也不再是以前那个独来独往、冷血的人了。
龙牙军这边的祭奠,李孝恭是全程观礼的,等祭奠完成过后,冷锋也跟着李孝恭去了远处的龙鳞军墓地。
龙鳞军墓地第一个就是耿雨泽,站在耿雨泽的墓碑前,李孝恭叹了一口气:“冷锋,你知道吗?对于龙牙军,耿雨泽是最不服软,却也是最钦佩的一个。如果他能活下来,可比你们武院毕业的那群崽子强多了。”
冷锋并不反驳,耿雨泽虽然个性好争,但是他确实被李孝恭当继承人培养的。一个沙场老将用战火全力培养的人,其心,不是武院那些温室花朵能比拟的。
用不着纸钱,用不着念经超度,回忆每一个人,洒上一坛酒,就是最好的祭奠。
………………………………
第947章 疯魔的宴会
祭祀老兄弟过后,冷锋才感觉,心头自从前几年开始积蓄的一口怨气全部化解了。
李孝恭也是一样,进墓地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小心翼翼,但是出来的时候,却变成了满身轻松。
“兄弟们的孩子,都要关照一下。不管他们能不能成才,至少保他们一世平安。这,就是咱们能给兄弟们做的事儿了!”
二狗子几人都点点头,事实上不用老大特意吩咐,他们一直以来都是这么做的。
漫步下山,李孝恭对冷锋说:“新罗那边,估计耽搁不了太长时间。两国的主力力量都去倭国求生了,留下来的都是舍不得离开故土的老弱。等大军归来,估计陛下就要退位了。”
冷锋大吃一惊,李世民只跟他说过退位的想法,想不到李孝恭也猜了出来。
见冷锋吃惊,李孝恭笑了:“陛下是我的堂弟,我跟他一起征战这么多年,对他太了解了。如果他不是想着退位,是断然不可能把权力交给承乾的,哪怕承乾是他的亲儿子也不行。”
冷锋点点头,却并没有在这个话题上多说什么。退位的事情,最好不要宣传的太广。这不是怕有人起心思,而是。。。。
冷锋希望史书记录的时候,能好看一点。
一个皇帝有觉悟、主动的退位,比被人劝着或者逼着退位要好看多了。
大唐的朝堂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因为冷锋和颜相时的约定,大的冲突始终没有发生。太子勤勉,百官和睦,百姓安定,所谓的盛世,大概也就是这个样子了。
贞观二十四年四月二十这一天,远征新罗百济的军队归来。长安只是热闹一天过后,就沉寂了下去,百姓们不再为战事操心。如今的大唐百战百胜,新罗?百济?没听说过的地方,想来也不是什么厉害角色。与其关心边事,倒不如关心关心农闲的时候去哪个工坊做工。
五月一,当百官照常上朝的时候,却惊讶的发现,一直高座龙椅上的又换成了皇帝,而太子则规规矩矩的站在下面。
照常的朝会,如今天下安定,几乎没什么事情需要皇帝操心,而需要皇帝操心的事情,官员们也没资格参与其中。
不到午时,事情就被处理一空。
再三询问过后,李世民开口了:“朕最近觉得心烦气躁,只要骑马出去溜一圈儿,就会缓解很多,想来是在宫里待的时间太久了。去年的秋猎,朕没有召开,现在想补上,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魏征的接班人蒋毅站了出来:“陛下,此时正是禾苗刚出,物产不高的季节,山里的野兽,在这个时候缺少吃的,总有祸害庄稼的,百姓苦不堪言。您要是去打猎,兴师动众之下必定会惊扰山里的野兽出山,对耕作不利。
另外,寒冬刚过,野兽正是躯体干瘦的时候,没什么油水,不如秋猎的时候膘厚。故此,微臣请陛下三思而后行。”
蒋毅是个文邹邹的年轻人,虽然继承了魏征的脾气,但是他跟魏征还是有点差别,至少他会把理由先讲清楚,至于魏征,虽然也是讲道理,但是不知道为何总是带着一股子火药味。
对上蒋毅,李世民就轻松多了。
拿起一本奏折,李世民道:“这是长安周边几个县的县令奏折,秦岭野兽出山是事实,如果会惊扰野兽祸害庄稼,朕必定不会去打猎。只是,这几个县的奏折表明,民力驱逐野兽,收效甚微,请朝廷出动一些军队驱赶野兽。朕也担心民生,所以准了这个奏折。既然军队注定要出动,那么朕趁机去打猎一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吧!”
蒋毅点点头,很干脆的回到了原位。
没人再阻拦,李世民便开始降旨传唤已经退休的官员,连魏征这个他最不愿意见的人都在传唤之列。
坐在武将一侧首位的冷锋微微一笑,猜到了李世民的意思。
这是他退位前最后的一次任性,最后一次狂欢。相比较在皇宫里举行大宴,还是打猎要热闹一点。
房玄龄、杜如晦、李靖、程咬金。。。。一个个的贞观老臣都被传唤,不管是忙着印书的房玄龄杜如晦,还是在家里咳嗽的起不来的魏征,都欣然答应。
他们也知道,这是属于贞观朝的臣子,最后一次君臣聚会了。
新成立的龙牙卫、左武卫、依旧保持建制的玄甲军,浩浩荡荡的五万军队护送着皇帝和老臣们进了秦岭。而现在在朝堂任职的臣子,却被留在了原地,大眼瞪小眼。
进入秦岭,李世民偏过头,不满的对冷锋说:“这是我们的玩乐,你一个还在朝堂上的凑过来干嘛!”
冷锋笑了笑,并不尴尬:“等过几天,我也要退休了,我一个退休在即的人,凭什么不能过来?”
李孝恭哈哈大笑:“来得好,听说护国公箭术不减当年,老夫也觉得自己没有彻底废掉,过后比一比!”
军队彻底进入秦岭,武将们带着部队开始拉成长线向内逼迫野兽们迁徙,还有一阵阵的惊雷爆炸声响起。
驱赶野兽,没有比惊雷更适合的东西了,这里使用的惊雷,都是惊雷司配置错误的火药制成的残次品,废物利用之下,还免去了销毁的工作。
武将捕猎,文臣扎营,准备宴会。都知道皇帝的心思,众人没有吝啬的,几乎将家里压箱底的好酒都带了出来。
到了夜里,老将军们固态萌发,拼酒拼的热烈,实在热烈了,还有脱掉衣甲,提刀上马比划的。文臣们凑在一起跟房玄龄研究新书的事情,聊到兴起,杯筹交错,喝的不比武将们少多少。
在一边喝茶的冷锋,被李世民绑了过来,两坛酒下肚,各种各样的游戏便玩了起来。
最外围的侍卫侍女,除了搬酒外,没人敢凑过去,也没人敢上前劝停。
这是一场狂欢,是一个年代的落幕。
这是一场酒宴,同时也是一种送别。
“明月几时有,聚会要一宿,将军白了头,宰相喝杯酒。”
喝来喝去,冷锋也喝多了,念着无意义的诗,提着杯子就往房玄龄那边凑。
喝到最后,文臣武将不再分群,而是聚到了一起。
李世民自然是被灌的重点对象,摇晃之下,一肚子的酒肉就喷到了尉迟恭身上。
尉迟恭哪管皇帝不皇帝的,撸起袖子就要摔跤。
君臣角力,结果双双摔倒,打起了呼噜。
喝到最后,谁也不知道笑到最后的是谁。就连病中的魏征,还毫不顾忌的大醉了一场。
这是一种怀念,也是一种庆祝。大唐在贞观朝,终究是演变成了盛世。能亲手建立起这样一个盛世,他们既自豪又不舍。
………………………………
第948章 禅位
再歇斯底里的狂欢,也有结束的时候。第二天,所有人都被送回家中。而龙牙卫则被留在秦岭,继续猎杀、恐吓野兽。
单纯的惊吓,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杀掉一些,才能保证百姓的安定。
贞观二十四年五月五日,黄道吉日,朱雀街前,聚集了大量的百姓,只因为今天皇帝要禅位了。
老一辈的人,领着儿孙,站在街上,给他们讲解这一位皇帝的功绩。
百姓们眼中的功绩很简单,就是这个皇帝让百姓们吃饱了饭,不至于饿死而已。
这个功绩很简单,却也很难。新一代的孩子或许不知道冻饿是什么,但是老一辈的人,经历过那个人不如草芥的年代,尤其知道这样的盛世是多么的难得,这样的一个皇帝是多么难得。
皇宫内,一片庄严肃穆。广场左侧,是贞观退休的老臣们,就连病入膏肓的几个,也坐着轮椅赶来参加。广场右侧,是如今朝堂在任的官员们。
两边大队伍的最前端,冷锋和颜相时一左一右,单独站立,二人中间夹着的,是太子李承乾。
文院的院长白林,有幸被选为礼官,主持今天的禅让大典。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到祭坛上的时候,白林伸出双手,拿起粗如手臂的香柱,在一边的炭火堆点燃后交给了李世民。
“时辰已到,上香!”
三根巨香,被李世民插到了大鼎内。今天祭祀的,不是苍天,不是后土,而是尧舜。
香烟袅袅升起,也牵动了低头肃穆的朝臣抬头。
“拜!”
李世民走到香案前,弯腰拱手,与皇帝一起的,文武百官一起下跪,就连那几个病重的,也在家人的帮助下跪倒。
“礼毕!”
等所有人都起身后,白林展开一张长长的卷轴,轻咳一声后开始读起来:
“自炀帝殇,已三十年矣。隋末乱世,人命草芥,狼烟四起,将士战死弟兄之手,孤寡陈尸荒野之上,哀莫何甚。幸高祖起兵,平定中原,天下一统。此间,朕征战不休,为战火平,虽疲但甘。。。。
贞观至此已二十又四年矣,朕虽有励精图治,延续盛世之心,奈何体弱矣。太子承乾,年幼师从护国公,获益匪浅,恭谨谦和,为难得之储君。朕病久矣,昧于大道,永鉴废兴,亦为日已久。念高祖之举措,稽天人之至望,予其逊位别宫,归禅于承乾,一依尧、舜之旧事。钦矣。”
读完,白林走至阶下,拜道:“自尧舜以来,禅位者众,然,未曾有陛下这般的。臣惶恐,欲代天下万民,拜谢陛下之举。”
阶下的文武百官,也再一次拜倒。跟随拜倒的,还有周围的侍卫、宫女、宦官。这股跪拜的风潮自祭坛而起,一直弥漫到整个皇宫,甚至穿过宫墙,影响了宫外的百姓,影响了长安形形色色的人。
不管是正在工作的工人,还是洽谈货款的商人,都跟随着,朝皇宫的方向跪倒。
他们都知道,今天过后,那个带领他们进入盛世的皇帝,要退位了,虽然不舍,但是作为平民,他们也只能接受。
长安的一角,是五姓最后的别院。随着他们地位的陨落,他们居住的位置也从太平坊等一直迁移到了长安的边角。
当风潮弥漫而来之时,五姓的族人们,也在老族长的带领下拜倒在地。
虽然这个皇帝一手终结了他们五姓的威望地位,但是,作为文人,还是钻研古文的文人,他们又不得不佩服这个皇帝的所作所为。
禅位,一个被憋屈怨恨玷污了的、久远的词汇,终于在这一天恢复了它本来的意思。
祭坛高处的李世民笑了,看着大鼎里燃烧着的香,他轻笑,咧嘴笑,直至狂笑。
“朕虽非李氏之祖,却要定下规矩。禅位之举,不得自朕而终,大唐今后之君,自感身体不适者,不得贪恋皇位,宜早日禅让新君。违背者,神鬼弃之!”
白林激动,又一次带领众人拜倒。
一代皇帝的禅让,是没什么用处的。只有让禅让成为永例,才能让很多的纷争消弭于无形之中。
脱掉龙袍,摘掉冕旒,露出里面早就穿好的外衣,李世民大笑着走下祭坛,拍拍李承乾的肩膀,穿过百官,走向马车。
李承乾眼里含泪水,并没有急着去穿祭坛上面的龙袍,而是跪倒在地,直到李世民上了马车。
扶起李承乾,冷锋笑道:“别在这瞎感动,你父皇为了你,在身体稍恙的时候就禅位了。作为儿子,你能做到的,就是继承下去!”
李承乾抓住师父的手,急切道:“师父,刚刚我就想问了,您为什么要站到退休百官的一边?难道您也要退休?”
冷锋点了点头,抢在李承乾挽留之前说:“能帮你的,师父都已经帮了。文院毕业的才子,就像过江之鲤一般。能够辅佐你的,就在其中,怎么挑选,怎么提拔,都是你要自己学会的。再说,你看看房玄龄他们,一大把年纪了才退休,想骑马跟着打猎,都差点掉下来摔个半死。你师父我要趁着现在还能骑马,到处游玩一下。作为弟子,你应该支持才是!”
李承乾点了点头,他已经不是那个需要师父支招的小孩子了。
推开李承乾,冷锋笑着对颜相时拱手,同时,在他身后那些已经退休的官员,也对着当今在任的官员们拱手。
颜相时看着比自己年轻很多很多的冷锋,只能苦笑,带领着身后官员们拱手鞠躬。跟冷锋他们不同的是,他们都要弯腰近地。
李承乾也对着另一边拱手。
礼毕,李孝恭李靖等人凑过来,揽着冷锋的肩膀大笑。
任由他们架着,冷锋也跟随着一群花白胡子的老头一起,跟在李世民的马车后面,出了宫门。
老一代的人,用血泪汗水建设出了前无古人的盛世。而今,全部交给了新一代的人继承。
李承乾依旧没有去穿龙袍,而是穿着自己的太子袍,带领百官相送。
李世民的马车出宫不是做样子,他已经在天下庄园最里面盖好了一座行宫。困居皇宫多年,如今终于禅位,他是一点也不想再住在里面。
而冷锋也很无奈,之前李世民建行宫的时候只说天下庄园是个不亚于九成宫的避暑胜地,不想这家伙是给退休后做准备的。
跟随李世民的御辇出宫的,还有皇后的銮驾,李世民退位,也代表了她的离开。。
朱雀街外,百姓们人山人海。可是看到皇帝的御辇,他们还是让开了一条通坦的路。并自发的跟在禁军身后,送皇帝出长安。
至此,贞观年,结束了。
………………………………
第949章 无赖李世民
永安,一个平平凡凡,却承载着无数人希冀的年号。
禅位大典后,李承乾登基为帝,尊李世民为太上皇,尊母亲为皇太后,尊护国公为帝师,并将养居殿列为禁地,留待太上皇回皇宫居住。
李泰成了亲王,李恪则被改封为楚王。自古以来,楚王这个封号就比较另类,李承乾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对李恪的关照之心,彻底灭掉了一些不怀好意之人的心思。
李承乾登基后,刑部尚书请求立太子,却被李承乾骂了一顿。立太子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东宫为之一空。
兵部尚书,换成了唐瑾,而冷竞,则接任了右侍郎的职位。作为朝堂新丁,冷竞还有很多的东西需要学习,而在唐瑾手下先学习一段时间,是最好的安排。
老皇帝退位了,年号变了,但是大唐依旧没有起什么波澜。现在继位的皇帝,百姓们早就知道是一位贤君,丝毫没有抵触的心。
没有了外敌的干扰,大唐目前只需要全力以赴的对内发展。当初的修路工程,虽然进展很慢,但是却始终推进着,主干路,已经从长安修到了襄阳。百姓们从没有因为修路的先后而心怀怨怼,反而经常在农闲的时候到路上当义工。在百姓们的帮助下,修路工程的速度不仅得到了提升,还节约了开支。
而这笔节约了的开支,最终还是被李承乾发放到百姓手里了。作为朝廷,没必要为这点钱白用民工。
而禅位大典后的冷锋,则当上了死宅,除了一些必要的应酬,几乎很少出天下庄园。李泰很精明的把实验室给转移到了这里,在冷锋的加入下,发电机的电流不再是转瞬即逝。
实验室里,李世民伸手触碰了一下两根铜线,被电的收手。
“啧啧啧,这所谓的电能,朕觉得也能发展成为武器。”
李泰苦笑道:“父皇,儿臣准备用电能造福百姓,要是用来当凶器,实在是有点浪费。”
冷锋看了看铜线之间不时闪过的火花,随即看向李世民:“你个太上皇,不在行宫里喝酒享乐,跑我们实验室来吃灰,多没意思。”
李世民眉头一挑:“你这算是说错了,待在行宫里,才是没意思。如今朕离开了皇位,再没人约束朕,朕自然想干嘛干嘛。”
禅位大典后,李世民只是在行宫住了两天,就忍不住溜出来到处乱逛。李承乾担心他的安全,给他配备了数千的军队护卫,但是,这些人却丝毫不敢阻拦太上皇。
至于冷锋的家,也成了李世民的食堂,隔不了两天,他就会造访一次。
而且,贞观老臣们都有移居天下庄园的意思,许多庄户都忍不住金钱的诱惑,把家里的地皮卖了出去。
目前,单单在建的就有程咬金、尉迟恭、李孝恭三处宅子。如果不是冷锋下令扩张庄子的面积,恐怕庄子会变成养老院。
原始的发电机并不能长久的发电,没一会儿点花就消失不见。
见点花消失,李世民忍不住安慰李泰道:“青雀,别气馁,父皇很看好这个机器,你一定能够成功的。”
被安慰的李泰哭笑不得,他很想跟父皇说,失败,他已经经受了太多太多,早就习惯了。
看看日头,冷锋说:“咱们差不多得回家吃饭了,再晚一点,太阳都要落山了。”
说完,冷锋便率先朝外走去。
李世民抢先一步,拦住了冷锋:“回家干嘛,朕见你和青雀辛苦,不如朕今天请你们去长安吃一顿好的吧!”
李泰怪叫一声,立时答应。
而冷锋则无奈的叹了一口气,李世民既然要去天下楼,那最终买单的还是他。
出门,坐上马车,师徒父子三人便在一千甲士的护送下去了长安。
不上车不行,尽管李世民还能骑马,但是只要他有骑马出门,特别是出远门的意思,就会有士兵拔出刀子,架在脖子上阻拦。
自由上,李承乾没有限制李世民,但是安全上,可谓是操心到了极点。
要是换一个人,李世民绝对会发飙。但是操心的人换成了李承乾,李世民不仅不生气,反而见鬼的享受。
公输家族打造的马车,哪怕是惊雷都不可能一击炸毁,但是速度上实在是让人捉急。夜色降临的时候,马车才抵达长安。而长安城,早就宵禁封城了。
护卫敲响马车,恭敬道:“陛下,魏王,护国公,长安已经封城,您们看?”
掀开车帘,李世民一步踏出,看向城墙上举着火把的守将:“朕要进去,你们难道要阻拦不成?”
这个世界上敢把太上皇拒之城外的守将,大概还没出生,守军一阵慌乱之下打开了城门,跪在城门口连连谢罪。
冷哼一声过后,李世民指着前面说:“进城!”
看着强势的李世民,冷锋和李泰对视一眼,一起耸肩。
如今盛气凌人的李世民,像极了李渊。
马车进城,却没有进修德坊,而是辗转到了曲艺苑。
曲艺苑,原本是皇太后体恤犯官妻女,设置用来救人,并让她们自食其力的地方。这些年,曲艺苑慢慢变成了属于皇后的私产。
李世民退位后,皇太后便把曲艺苑等产业交给了现在的皇后苏氏。
看着“曲艺坊”三个大字,再听听里面传来的乐器声,冷锋无奈道:“你说请我们吃一顿好的,结果是来这里?”
李世民捋捋胡须,得意道:“别以为曲艺苑的饭食不好,本来朕就打算来这里听曲,跟你们吃饭并不冲突吧!”
说完,李世民大摇大摆的走进曲艺苑,腰上那个独属于皇帝大小的玉佩摇摇晃晃,扎眼的很。
一个太上皇光顾,曲艺苑并没有热闹起来,反而人去楼空,客人跑了大半。至于留下来的,都是高官贵爵。
曲艺苑的苑主是皇后的侍女之一,扶着太上皇,她勉强保持镇定的说:“太上皇,奴婢没想到您会来啊。”
李世民哈哈大笑:“你管朕什么时候来,去,把睡觉了的那些头牌都叫出来奏乐,哦,对了,账就记到皇帝身上,哈哈哈。”
………………………………
第950章 五载倏忽过
脱离了皇位的束缚,李世民彻底的放飞了自我。以前,他总说李渊这里不是,那里不是的。可是到了他这里,每件事却都比李渊做的还要过分。
李世民不是没钱,正相反,他要比李承乾要富有不知道多少倍。当皇帝的,都有一个自己的小金库,李承乾继位后,对父皇的小金库是一点不敢动,全部转移到了行宫里。作为新上任的皇帝,李承乾又有些过分认真,他的小金库,至今都干瘪着。
尽管身价无数,但是“记到皇帝账上”这句话,还是被李世民洒遍了长安。百姓商贾并不担心太上皇的赊欠会不会竹篮打水,因为他们相信皇家的信誉。
面对上门讨债的人,李承乾尽管无奈,但还是把父皇的债务全部承受了下来。
打猎、闲逛、垂钓、在实验室看热闹。这就是李世民退位后一直在做的事情。
多国竞技比赛到底还是召开了,打得难解难分的,不管是大食人、突厥西域人,还是新罗百济人、倭国人,都无可奈何的停下了征战。因为,大唐说了,在比赛期间发起战争的,将会亲自迎接大唐的怒火。
别说现在的大唐,就算是几年前的大唐,也没人敢惹。
于是乎,停战的各国,都派遣使节团前去长安参赛。这场比赛,各国互有输赢。侥幸赢了大唐的,本来都瑟瑟发抖,但是没有收到打击后,都忍不住松了一口气。
对于鹌鹑模样的各国使节团,不管是李世民还是李承乾,都很满意。
太过强大的实力,会招来祸患,或者成为底气。
五年前的举世攻唐,就是强大实力招来的祸患。但是,大唐挺了过来,用胜利给众国度上了难忘的一课。
多国竞技比赛过后,尽管李承乾再三劝阻,李世民还是带着自己闲赋的一些老臣子,又出巡、到山东玩了一圈。虽然很多人想要吐槽太上皇那近乎圆形的行程路线,但是敢于指出的,终究没有。
还是那句话,指责在任的皇帝,最多招来不满,但是指责太上皇,将会招来两任皇帝的不满,甚至是天下百姓的指责。毕竟,退位后的李世民,在百姓间依旧有很高的威望。不管是多任性的举措,都没人在意,反而觉得都是应该的。
退位后的李世民,简直成了全大唐的宠儿。
冷锋没有参与到李世民的旅游中,而是跟随着唐瑾的大军,去高昌缅怀高昌之战。
多国竞技比赛过后,短暂熄灭的战火重燃。新罗百济与倭国,为了一点立足之地,杀的难解难分。而突厥西域人,当初在得到了大唐淘汰下来的装备后,便动力十足的再次跟大食人开战。中间的停战,更像是压抑,继而导致了更猛烈的冲突。
西域突厥人虽然明知道大唐跟他们交易装备,是拿他们当枪使,但是,他们也只能无可奈何的接受。
至于唐瑾率领龙牙卫、左武卫赴边,一是为了巡视边防,二则是示威。
大食人和西域突厥打的实在是难舍难分,大食人计谋包抄突厥西域的后背,把战火引到了大唐的边界。
李承乾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展示大唐的强势。虽然乐得看你们打架,但是你们打架的时候,最好离我们家门口远点,不然,我就出门把你们都揍一遍。
抵达高昌,冷锋等人留了下来,而唐瑾则带队继续前进。如今大唐的边界是半个原本的西域,不再是高昌嘉峪关一线。虽然这里还没有建立起嘉峪关那样明显的关防,但是大唐依旧不会把这片土地拱手让人。
高昌的郡守还是杜家人,杜洋,如今的高昌就像是成了杜家的封地一般。
带领留守的将军出城迎接,杜洋很是兴奋:“护国公,卑职没想到您会过来,不曾远迎,真是失礼了啊!”
杜家与冷家一直交好,更何况冷锋虽然退休了,但是短短的五年时间,威名不曾衰弱。五年前的高昌之战,至今仍旧是高昌百姓茶前饭后的谈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