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龙牙-第2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河北道的公文一直没有断,没有一封不是捷报。
苏定方只是率领两万军队,再加上驻跸山原本的一万守军,就把高丽人追杀的上窜下跳。
仅仅一个月不到,就把高丽人逼退了四分之三还要多。如果不是顾及大唐士兵的伤亡,苏定方绝对还能提速。
冷锋接过公文粗略看了一遍:“要是苏定方死伤多才是见鬼了,你不知道,他这次出去,可是带了惊雷司所有的库存。这些都是举世攻唐中剩下来的火药武器。之前张仲清已经不止一次来兵部商量多配些给苏定方。这么多的火药武器囤积在惊雷司半山腰的仓库里,他都怕山顶上惊雷司的新址被整个掀飞。”
李靖叹息道:“如今时代真的变了,只要有足够的火药武器,军队就是无敌的,相比较之下,兵法已经没什么大的作用了。”
冷锋知道李靖的心思,劝道:“别这么想,火药武器也不是万能的。指挥官的指挥,一样非常重要,,这一点,就算什么时候惊雷箭研发到一发就能炸掉整个长安,也是如此。”
李靖挥挥手:“你不用安慰我了,我这一代的将军,确实已经不适合战场了。我们能留给下一代的,也只有一些经验了,兵法,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把兵部的大印交还给冷锋后,李靖就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冷锋坐到了椅子上,直接开始批阅新的文书。
关于物资的文书,基本上他只要过一遍,再盖上印就好。
收拾好东西后,李靖对冷锋神秘的一笑:“明天早点来上朝,有个人,你估计很愿意看到。”
“嗯?”
正在盖印章的冷锋疑惑的看向李靖,但是李靖却卖了个关子,直接走了。
带着疑惑,第二天,冷锋近几个月来第一次准时准点的到了宫门口。。
等扫视武将队伍,挨个打招呼的时候,冷锋才知道李靖说的人是谁。
“先生,一别数月,身体安康否?”
………………………………
第869章 有可能也不行
看到这个人,冷锋的心情瞬间好了起来:“唐瑾啊,你不是去京北道戍边了吗?怎么回来了?”
虽然同样经历了高昌之战,但是唐瑾回来只是打个转儿后就重新去了京北道,提防被逼到了极北的室韦等国家。
唐瑾笑道:“已经不用提防了,室韦等国没有回来讨要地盘的想法,他们似乎和西域人、突厥人走上了同样的道路,向西寻找新的土地去了。”
此时的欧洲人,论纯战斗力或许还不如室韦人和靺鞨人,如果他们打到欧洲去,那么极北荒原也会空出来。到时候,大唐南到南海,被北到冰洋,都将纳入怀中。
这将是如何广阔的一片土地!
冷锋伸手拍了拍唐瑾的肩膀:“回来好啊,看你上殿的样子,是四品以上了?”
武将虽然品级比文官稳固一些,但是想要上朝,怎么也得四品以上才行。
四品以上的武将,在一些问题上就有了发言的权力。
唐瑾点了点头:“承蒙陛下抬爱,我现在是四品的忠武将军,只是可惜,还没有爵位。”
李孝恭从旁边走过来,伸手拍了唐瑾脑袋一下:“想得美,还爵位,你现在才二十几?就四品的忠武将军了。你看看历史上有几个凭自己的能力、这么快就能爬这么高的?你大伯唐俭,都土埋半截子了,才是四品。”
唐俭是鸿胪寺寺卿,九卿之一。不过他有国公的爵位,不能当作寻常的四品看待。
唐瑾挨了拍,只能嘿嘿一笑。
李承乾从后殿走了出来,原本乱哄哄的文官、武将队伍安静下来,各找各的位置。
分开前,冷锋对唐瑾说:“一会儿下了朝,等我一会儿,我带你去东宫蹭饭。”
跟冷锋分开后,唐瑾自觉的缩到了武将队伍的最末尾。
他还只是一个朝堂新丁,就算有发言的资格,他也决定先“观政”一段时间后再试着提出自己的观点。
如今的李承乾,不再屈居阶下,而是用上了龙案,但是为了对李世民表示尊重,他没有坐到龙椅上,而是自己搬了一个小凳子放到龙案后。
等群臣坐下后,李承乾道:“诸位大臣可有本启奏?”
房玄龄站了出来,说:“太子殿下,老臣有本启奏。”
“讲。”
清了清嗓子,房玄龄才说:“太子殿下,前年,陛下投入了小半国库为各个乡镇开辟、平整道路。只是可惜,长安周边刚刚进行完毕,就遇上了举世攻唐这等恶心事。不得已之下,陛下只能中途停止了修路一事。如今战事已停数月,高丽虽有小患,却不足为虑。所以,老臣想着,要不要重启修路一事?”
李承乾想了想才说:“如今国库有了恢复,也是时候重启了,那房相就准备重启修路一事吧。孤也会。。。。”
李承乾话还没说完,长孙无忌就站了出来。
“太子殿下,微臣以为不该重启修路一事。当初举世攻唐之下,国库伤到了元气,如今刚有收入,怎么能直接就想着怎么花呢?国库不是我等的钱袋,国库储备不足,再遇到战事当如何?所以微臣不赞成,希望太子殿下收回成命。”
长孙无忌站出来后,文官队伍顿时有一些人附和道:“太子殿下,微臣也觉得不妥。”
“太子殿下,赵国公说的有道理啊。”
。。。。
房玄龄主张一件事,文官反而不支持,甚至直接出声反对,这还是头一遭!
见这么多人反对,李承乾忍不住说:“诸位,修路造福百姓,是好事啊。况且,短时间里,咱们大唐不可能再起战事的。”
褚遂良站了出来:“太子殿下,您的说法有失妥当,战争,最是诡异多变,您怎么能下断言就打不起来呢?”
褚遂良话音刚落,李靖就站了起来:“褚侍郎,你这话说的也不对,你凭什么说战事有可能出现?你一个文臣,揣测我们武将的活儿干嘛?老夫觉得,战争不可能再打起来。你看看咱们大唐周边,还有一个敢喘粗气的吗?西域突厥人跑到了大食人地盘上,跟大食人杀的兴起。室韦靺鞨瀚海国也步上了他们的后尘。高丽就是一个小蚂蚱,蹦哒不了多长时间了。至于吐蕃,呵呵,他们连高原都不敢下了。褚侍郎,你来告诉我,谁敢跟咱们大唐打?”
如果单纯是修路的事情,武将们是没法插嘴的,最多问起怎么连接边关的时候,武将们能提出一些建议。所以,寻常时候,遇到这样的话题,武将们都会闭嘴不言。
但是,褚遂良居然说大唐还有再起战事的可能,李靖顿时不开心了。
“短时间里,大唐不可能再起战事”,这个定论,不是武将们猜出来的,而是无数战死将士,用他们鲜血浇铸出来的。
褚遂良说战事还有可能起来,分明是蔑视那些战死将士们的功勋。
见李靖站了出来,褚遂良撇撇嘴:“我们说修路的事情呢,卫国公,您回去坐着就好。我就是说有可能,也没说必定会起战事啊。”
李孝恭这下也坐不住了,站起身,他面色阴晴不定的说:“有可能也不行,短时间里,大唐起不了战争,这是定数,不是你一张嘴就让它能从十成十掉下来的。”
见武将队伍里坐着的尉迟恭、程咬金等人都有站起来的意思,褚遂良赶紧改口道:“好好好,我承认,战争打不起来,好吧!”
武将的胡搅蛮缠是出了名的,褚遂良可不想无缘无故的被武将们一起围攻。
“但是,尽管如此,微臣还是不赞成修路,国库正处于历年来最空虚的时刻,寻常人家过日子,都知道积攒家业,您怎么能这么急着花它呢?过两年,等国库充盈了,再重启修路不迟。”
冷锋忍不住看了看已经退回座位的长孙无忌一眼。
当初房玄龄说褚遂良已经变成长孙无忌的小老弟的时候,他还觉得不怎么可能。
一个侍郎,怎么可能会愿意屈居别人手下。
………………………………
第870章 站队
而今天见到这个场景,他才确定下来。
长孙无忌只是出声阻止了一下后,褚遂良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直接出来附和。
不仅如此,他甚至不惜跟武将硬怼。
都做到这样了,只能说明他和长孙无忌的关系不一般。
现如今,长孙无忌就是说了一句话,吸引仇恨的却变成了褚遂良。。。。。
而且。。。。
冷锋看向房玄龄,房玄龄多年的宰相,在文官队伍里的声望可是很高的,怎么今天他启奏一件事,出现了这么多的反对者?
有视线投向他这边,冷锋循着感觉看去,原来是长孙无忌在看着他。
偷偷摸摸看别人被撞见,长孙无忌丝毫不觉得尴尬,反而对冷锋笑了笑。
看到这个笑容,冷锋才确定了。
文官队伍,在不知不觉间被长孙无忌收买拉拢。
他的目标,也只可能是宰相的位置。
冷锋也回以一笑,随即看向李承乾。
他没有发言,就是要看李承乾怎么处理这样的局面。
这一次,李承乾没有当堂询问冷锋的看法。
经过最初的局促过后,他开口了:“孤之所以同意重启修路,原因就是当初父皇开始修路,是发布了公告的。修路造福于民,这是好事,能够收获百姓的支持。
遇上举世攻唐这样的事情,修路中止,这是无奈之举。父皇曾说过,等举世攻唐这样的难关过去,一定会重启修路。百姓体谅咱们朝廷的难处,并没有多说什么,反而自己组织农闲的人,平整道路。
如今,好多道路都平整完毕,就等着铺路的水泥了。再拖三年的话,让咱们朝廷的信誉置于何地?不被百姓信任的朝廷,又能保持权威多久?诸卿,你们说,这路该不该修?”
李承乾的一番话,说的褚遂良都低下了头。
没错,不管怎样,朝廷在百姓心目中的信誉是最重要的。
别说国库已经恢复了一些元气,就算依旧空虚,也得抠钱出来修路。
百姓对朝廷的信任和支持,是数十年间建立起来的,而这份信任崩塌掉,却只要一夕。
站起身,李承乾居高临下的看着褚遂良问:“褚侍郎,你可还要反对?”
褚遂良对李承乾拱手道:“太子殿下之言震人心魂,微臣无话可讲,同意重启修路工程。”
李承乾又看向自己的舅舅。
长孙无忌站起身,也说:“微臣也同意。”
只要长孙无忌同意了,文官队伍也就没有反对之声了。这一点,李承乾也看了出来。
“房相,那你就准备章程吧。国库没有恢复足够的元气,那咱们可以减缓工程的速度。百姓们要的不是咱们的速度,看的是咱们是否在做。只要咱们没有停止,那就没有问题。”
房玄龄点了点头,面无表情的回到了队伍里。
今天突然出现这么多的反对声音,让他很下不来台。但是,他离任在即,也是无可奈何。
李承乾坐了回去,说:“诸卿可还有本启奏?”
冷锋站了出来。
看到冷锋站出来,李承乾迷惑的问道:“师父,你有什么事情?”
据他所知,最近兵部没什么大事吧。
冷锋无奈道:“这不是听赵国公和褚侍郎说国库空虚嘛,所以我建议今年的募兵先中止,等过两年再募兵。”
冷锋此话一出,满堂震惊。
杜如晦惊声道:“中止募兵?这不是自减战力嘛!去年大战过后,各卫兵员都不足,不募兵怎么行?”
房玄龄甚至都没站起来就说:“护国公,你别闹,就算修路中止,募兵都不该中止啊!”
去年面对多国侵略时,各部分兵力都不足的场景,已经给他们留下心理阴影了。
在长安,他们几乎是胆战心惊的接收着边关公文的。
连李孝恭也忍不住说:“现在不是以前了,在你的建议下,咱们的军队大多都已经改变成了常驻的军队,府兵已经近乎废除,中止募兵,怎么提升咱们的军队数量?”
冷锋对李承乾神秘的一笑:“其间的道理,等散朝后我再跟你说。”
见冷锋卖了一个关子,朝臣们却无可奈何。
和房玄龄不同,谁也不知道冷锋什么时候离任,没人敢直接当堂质问。
等冷锋坐回去后,李靖就迫不及待的询问原因。
冷锋只是在他耳边耳语几句后,李靖就点了点头,不再焦急。
李孝恭见李靖安下心来,就询问李靖。
武将们一个问一个的传递下去,没一会儿,就全部安定下来。
武将们的变化,文官都看在眼里,却只能干着急。
处理了几件不痛不痒的小事过后,许久不见有人启奏,李承乾就宣布散朝。同时请房玄龄和冷锋留下。
唐瑾还记得冷锋的叮嘱,也留了下来。
回到东宫,就没有了朝堂之上的拘谨。
李承乾命宫女给三人上茶后,直接问房玄龄:“房相,您想要离任的事情,是怎么泄露出去的?今天孤才发现,朝臣们居然已经开始组织势力了。”
房玄龄无奈道:“离任又不是什么机密的事情,老臣并没有掩盖,左右的人都知道。但是,老臣也没想到,那些低一级的官员,这么快就开始站队了。”
拉帮结伙,不仅市井无赖热衷于这么干,朝臣们也会忍不住的凑成一团,思考借着捷径上位的方法。
如今帮助皇子夺嫡是不可能了,所以他们也只能把目光投向宰相、六部尚书。
喝了一口茶后,冷锋说:“走关系上位,这样的毛病,古今都是一样的,不是说咱们贞观朝内部安定,就能避免。”
房玄龄吹吹茶,笑道:“他们也只能做一会儿的美梦罢了,之前老夫给陛下去信了,陛下不仅答应老夫离任,还同意了杨师道继任宰相。那些忙着站到赵国公羽翼下的官员,注定是做白日梦。”
一边的唐瑾,缩着脖子不敢说话。
如今三位大佬聊天的话题实在太高端,他一个朝堂新丁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
于是乎,他干脆就闭口不言,只是专心对付手里的那一杯茶。
………………………………
第871章 比我想象中聪明啊
冷锋注意到了唐瑾的拘束,于是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知道你很迷惑,迷惑就对了,朝堂里的水很深,但是,你只要认定跟着承乾,就不会有事。”
唐瑾点了点头,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追随着太子,绝对不会有错。
李承乾问道:“师父,您觉得,如果我暂时离开长安,会不会出什么问题?”
“离开长安?你干什么去?”
问题刚问出去,冷锋就明白过来,李承乾想要离开长安,也只可能是去九成宫看望他的父皇母后了。
房玄龄连连摇头:“不行的,朝廷里怎么也得有一个主事的人在,陛下不在,您作为太子,必须得坐镇朝廷。除非是出行,百官陪同,否则是不行的。”
而百官都到九成宫去,想想也是不可能的。
李承乾无奈,只能放弃这个想法。
没一会儿,有宫女进来禀报说餐厅已经备好了宴席,请三人去用膳。
李承乾的厨子还是有些手艺的,尽管菜式很简单,但是味道却很足。
吃饱饭后,冷锋对李承乾说:“明天你把唐瑾给安排到兵部来历练一段时间吧。尽管他已经是四品忠武将军,但是对朝廷各部分还是不怎么了解。在兵部历练一段时间,也能习惯习惯。”
李承乾点了点头,如果唐瑾自己不争气的话,他就算是想要安排他都没有机会。而如今唐瑾品级已经达到了四品,进入兵部当一个侍郎都足够了。
“那我就给他安排成右侍郎,刚好,师父您可能也觉得现在的右侍郎长孙越碍眼吧。”
冷锋微微一笑:“还是把左侍郎给外调吧,我觉得长孙越挺不错的。”
兵部进来长孙家的人,冷锋一开始还是挺介意的。但是长孙越自从上任后,也是生怕被冷锋挑到毛病,干什么事情都是尽心尽力,从不敢偷懒。而长孙无忌,也最多了解一下兵部的公事。至于最机密的那些,就算是兵部侍郎,也是没有权利接触的。
李承乾见师父笑着,就知道长孙越不会对师父产生什么影响。
一个兵部侍郎的位置,就这么被两师徒敲定下来,接下来只要通知吏部一声,唐瑾就可以上任了。
唐瑾如今的地位,已经跻身到了朝堂高阶层次。只有到了这个位置,冷锋才能放心的让他渐渐成为军方下一代的领军人物。
可以预见,随着房玄龄的退休,杜如晦、魏征、李绩等人也会跟随。
到时候,不管是文官队伍还是武将队伍,高层次都会出现空缺的位置。
这些位置,将会有一半是文院武院毕业学子的。
房玄龄打了一个饱嗝儿,然后对李承乾说:“太子殿下,等修路的事宜安排好以后,老臣也要去九成宫一趟。”
李承乾道:“房相就这么急吗?”
房玄龄去九成宫,除了探望李世民以外,也只有卸任这件事了。
房玄龄笑道:“够了啊,老夫这一生,已经足够精彩了。隋末的乱世,老夫经历了,武德年和贞观初年的困难,老夫也经历了。更不要说如今大唐已经挺过了举世攻唐,正向着更好的道路上前进。至此,老夫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今生余下的日子,老夫准备为自己而活了,找点喜欢做的事情去做,岂不美哉?”
看着坦荡的房玄龄,李承乾只能点了点头。
虽然房玄龄如今身体没出什么问题,但是他这样的两朝老人想要退休,他也不能强留。
冷锋对房玄龄说:“等房相你离任的那天,如果在天下楼开宴会的话,我给你免单。”
“哈哈哈哈,说好了啊!”
大笑中,房玄龄站了起来,跟李承乾告辞。
他要回中书省处理修路的事情,兢兢业业了一辈子,修路工程,将是他最后的工作,他要完美的施行,再退休。
修路的工作,并不如何的艰难,之前李世民提出这一项工程的时候,就下令让长安周边的州县自行勘探地形,绘制线路,并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
正如同李承乾之前所言的,百姓们踊跃的响应,该平整的道路都平整了,甚至连该开的山、建造的桥梁,都准备好或者正在准备了。他们缺少的,只是水泥罢了。
水泥至今仍旧没有普及,尽管郝文财、朝廷各处火窑都没有停火,但是水泥对于百姓来说依旧是稀罕东西,连盖房子都用不起。
房玄龄把第一批修路的线路,发到了长孙无忌那里。如今长孙无忌是户部尚书,国库钱财的调动都得经过他的批准才行。
“赵国公,房相真是狮子大开口啊!长安到洛阳之间的所有村子,都要彼此相连起来。这样浩大的工程,咱们国库的储备可就直接见底了。”
户部的大堂,褚遂良拿着房玄龄的公文,跟长孙无忌不停的诉苦。
长孙无忌抬起头,面无表情道:“急什么,他们花的是国库的钱,又不是你的。放心吧,太子早就有准备,你看看这是什么。”
说完,长孙无忌又拿出了一张纸。
褚遂良接过去扫了一遍,然后不可思议道:“这个郝文财,居然真的肯降低利润卖给朝廷水泥?这样的话,这个工程里,他可就要亏大发了啊!”
长孙无忌撇撇嘴:“亏?商人做到郝文财这种程度的,怎么可能亏钱。如果老夫所料不错的话,他是打算降低水泥的售价,开始走数量路线了。”
水泥虽然贵,但是它的坚固是出了名的,哪怕寻常的地龙翻身,都不能让水泥墙倒塌。百姓之所以不用水泥,是因为买不起。但要是水泥的售价降低下来,那么全大唐有家底的百姓,都会掀起一股盖水泥房子的浪潮。
处在这个浪潮尖的郝文财,只会大赚。
哪怕他自己的工厂规模,不如朝廷的规模大。
如果他没猜错的话,修路一事,朝廷不仅不会耗空国库,反而能捞一笔。
视线投向东宫的方向,长孙无忌忍不住呢喃道:“这些都是你计算好的吗?承乾,你比我想象中的要聪明的多啊!”
喜欢大唐龙牙请大家收藏:()大唐龙牙。
………………………………
第872章 退休的浪潮
褚遂良听见长孙无忌的声音,忍不住问道:“赵国公,您说什么?”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没说什么,下去给下面如数拨款吧。房玄龄这老家伙就要离任了,在他彻底离任前,约束一下咱们的人,不要让他像今天这样下不来台,免得他的离任出现变数。抛却这个不谈,房玄龄这么多年的宰相,咱们得尊敬他一点。”
褚遂良收起公文,确定没有问题后,拱手离去。
褚遂良走后,长孙无忌看了几篇公文。
看到第八篇的时候,他停下了翻动公文的手。
他想起了今天在武将队伍里看到的那个新面孔,如果他没猜错的话,这个人就应该是唐俭的侄子,那个叫唐瑾的年轻人。
武院出身的学生,居然这么快就积功进入了朝堂。而这个家伙,毫无疑问的会支持护国公。毕竟,不管是文院毕业的,还是武院毕业的,天生都跟护国公亲近,毕竟有一层师徒的关系在。
想到这里,长孙无忌不禁头疼起来。
又是护国公!
他好不容易等到房玄龄想要离任了,但是,就算是他继任宰相,恐怕人望上,还是不如护国公这个兵部尚书。
此时,正在兵部大堂教唐瑾如何处理兵部公文的冷锋,忍不住的打了一个哆嗦,一个喷嚏就打了出来。
唐瑾看了看窗外的夕阳,赶紧走到西面,用身体挡住阳光,免得先生跟他说话的时候会直视到。
冷锋摸了摸脑袋,确定自己体温没有变化才继续跟唐瑾说:“关于边关的处理,就是这样,你得先摸清边军将领的性格。比如这个张捷,以前是跟着卢国公混的,他的奏折,你处理就行,用不着移交到我这来。像这前面说边军去年冻伤不少人的话,你就当放屁,直接看他写的需求,打个四折批准就行。”
唐瑾看了看公文,忍不住问道:“但是先生,打了四折,会不会导致边军将士御寒的衣物出问题?我在草原待过很长一段时间,那里冬天确实冷的要死啊。”
冷锋撇了撇嘴:“如果是第一年,我还会考虑考虑十足十的给他,但是,从我担任兵部尚书并改善边军福利以来,都多少年了?一年一批,他们棉衣里的棉花,都自己长腿跑了?这家伙,分明是帮军士给家里人谋福利的。如果他是我的手下,我也就批复了,但是,咱们身后是朝廷,就不能太放任他们了。”
“原来如此。”
唐瑾点了点头。
从公文堆里随便抽出一张,唐瑾看了看,然后问道:“先生,这张公文是一个边将请求丁忧的公文,这样的公文,是不是要移交太子殿下?”
冷锋接过公文看了一眼后说:“这样的确实需要移交承乾,因为这个方富贵,是定远将军,五品,况且,他屡有功勋,他的丁忧,由承乾批复才正式一点。官职在他之下的,或者功勋没有他这么多的,咱们兵部就可以批准,让他启程回家,随后只要给吏部报备一下就好。”
听完冷锋的话,唐瑾点了点头。兵部处理公事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严谨,容不得一丝差错像先生,就习惯用一些超常规的办法处理公文。
处理了大半公文后,冷锋站起身,把位置让给了唐瑾。
“你来处理,试着练练手,今天我是为了照顾你,才把所有的文书都弄来了,等你上任后,你和右侍郎就要最先处理掉一部分,剩下的再送到我这里来。”
唐瑾开始有些紧张,但是很快就进入了状态。
他和之前的左侍郎不同,作为亲身经历了不止一场战争的老兵,他对边军的好多事情都很了解,能够给出很合适的批复。
在一封关于边防的公文上,唐瑾写下了自己的见解:
“室韦靺鞨一族,去意已定,毋庸置疑,你们只要远远观望就好,切不可大军逼迫。。。。”
写完了后,唐瑾才发现这样的公文,已经不在他处理的权限范围之内了。
“先生,我批复的习惯了,一不小心。。。。”
冷锋拍拍他的肩膀:“没关系,以后你也这么处理就行,最多,我再过一遍,盖上兵部印章。”
在处理边军问题的方面,唐瑾完全可以处理。
有他,冷锋能减少不少的工作量,还能锻炼他对军事的掌控能力。
何乐而不为?
处理完公文,太阳已经将要落山。
冷锋让小吏把公文分等级搬走,然后对唐瑾说:“努力吧,目前军方新一代的血液里,你是我们最寄予厚望的一个,多熟悉熟悉朝堂,以后才能更进一步。”
唐瑾丝毫没有因为自己成为军方新一代领头人而窃喜,他知道,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他自信道:“先生放心,我不会辜负你们的期待的。”
看着唐瑾自信满满的样子,冷锋才松了一口气。
如今房玄龄退休在即,好多人可能都会跟着退休。
新一代的官员取代老一代的官员,也就是三五年之间的事儿。
而他,也要准备退休了。
贞观二十年,他不过才四十岁。
但是,占了房玄龄等人和文院、武院的便宜,他总要比新一代高一个辈分。
如果不抓紧退休,恐怕他就真的要如房玄龄期望的那样成为宰相。
而成为宰相,恰恰是冷锋最担心的事情。
修路的工程,开始启动,户部把各个州需要的银钱都批了下去。
剩下的,就是各个州府县衙的工作了。
完成最后的工作后,房玄龄去了九成宫,与他同行的,还有杜如晦。
房谋杜断,两个人自然要一起退休。
二人刚走不几天,宇文士及、李绩、张公瑾等人也请假离开长安,去了九成宫。
毫无疑问,这些人都打算致仕归隐了。
只不过是一个月的时间后,李世民的回信就送到了皇宫。
尽管这么多人同时请求告老,会让朝廷一下子失去好多能人,但是李世民依旧同意了他们。
贞观时期的朝臣,大多都是跟随李世民夺过天下的。他们请求告老,李世民真的不愿意拒绝。
《大唐龙牙》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手打吧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手打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