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情史-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要给自己插戴绒花?赵梅儿会意过来后,有受宠若惊和莫名的羞意,但还是依言低下头去。

    秦惠平便将那朵剪好的红绒花放到赵梅儿的一只环髻上,然后拿自己的那只金钗将绒花固定在上头。在替赵梅儿插戴绒花时,眼睛不经意在她香腮和弧度美好的脖颈间似春风拂柳般扫过,唇边扬起的弧度更甚。

    “今儿个是女孩们的节日,我屋子里头她们都戴了花,恰巧你来了,也得跟她们一个样。”

    是温柔的语气,在向赵梅儿说话,解释她为何要这么做,同时也是说给周围的人听。

    赵梅儿等她插戴好绒花,便抬起头来,望着秦惠平抿唇一笑,感激道:“谢姑娘……”后面的话她不知道该如何说了。该说体贴还是挂怀,好像觉得都不合适。但是她的谢意和感激却全是发自肺腑的。

    秦惠平看着眼前戴上了自己亲自替她插在发髻上红色绒花的赵梅儿,不觉赞道:“真是人比花娇,色比花艳。”

    深邃的眼里有灼灼的亮色,倒让望着她的赵梅儿再次低首下去,这一回绯色终于压不住的在她粉面上渲染开来。

    “姑娘,你瞧你,把人家看得不好意思了。况且,嘴里头又说痴痴呆呆的话了。”性子一惯活泼的侍秋在一旁戏谑地笑道。她这么一说,一屋子的人都开始呵呵笑起来。也难怪,屋子里的人除了初初到这里的赵梅儿外,谁到知道她们服侍的大小姐喜欢生得美的女孩儿,并且对跟前这些女孩儿十分亲切,不吝褒奖之辞。在她跟前的这些人,都是得她喜欢的才能进到这屋子里,在她跟前服侍,也被她常常称赞来着。

    就像秦惠平常说的话,她觉得生得美的女孩儿堪比世上最美的花,也堪比世上最美的画。她的眼睛喜欢停留在美的东西上头,觉得那样才会赏心悦目,心情舒畅。这癖好府里头上下的人都冠以一个“痴”字,连带着说那些女儿美的话也就成了“痴话”了。

    满屋子里的人这么一笑,秦惠平便从那痴的状态中回过神来,嘿嘿笑了下,随即招呼屋子里头的人说:“走,咱们去后园里挂红,酬谢花神!”

    其她人自然响应,便都拿着各自剪好的绒花簇拥着秦惠平往外走。

    秦惠平抬脚往外走时,不忘招呼站在跟前的赵梅儿,“侍梅,走,你也去。”

    “哦,好。”赵梅儿连忙答应,跟在她身后,随着其她人一起出了正房,往后头的花园里去。

    秦府的后花园就在大小姐秦惠平的明珠院后头,因此走出明珠院,往后走出去不远,通过一道园门就进入了园子中。江南的园林在整个大明来说,都是修造的最美的,这时候又是仲春时节,满园草长莺飞,花树繁盛。一群堪比春花娇艳的少女在欢声笑语中雀跃着行来,平添了如许春|色。

    “咱们去那片杏花林,那里的花开得正好,先挂些绒花在上头,酬谢花神。”秦惠平指着园子右边一片杏花林兴致颇高地笑道。

    跟在她身后两步远的赵梅儿顺着她的手看过去,见她手指所指着的地方是一片粉白色的花海,在翠绿芳草形成的缓坡上,有上百颗的杏树,那花开得极盛,果然是一个好去处。

    于是众人便依着秦惠平所指,拿着各自剪成的许多大红的绒花走进那片杏树林里头,找那开得茂盛的花枝,把自己剪成的绒花,用红色的绸带子系在枝头,然后虔诚的双手合十许愿。

    随着秦惠平来的十几个丫鬟在杏花林里挂红酬神许愿,嘻嘻哈哈,笑声传出去老远。赵梅儿一开始还有点儿拘谨,不过很快被周围的年轻女孩儿们的欢快的情绪感染了,也脸上带着笑看她们挂红许愿。

    在眼前这些酬神许愿的人里头,她最关注的还是在她身前不远处的秦家大小姐。丫鬟们在她的倡议下到杏花林里头来挂红酬谢花神,自然第一个要让秦惠平来挂的。

    只见秦惠平从身边大丫鬟侍秋的手里拿了一朵极大的绒花,用红绸子系在了枝头,那枝头一大片开得很是茂盛的粉白色杏花,配着那朵鲜艳的大红绒花,两色对比,异常的鲜焕夺目。绸带在春风中翻飞,拂过仰面看着枝头那朵红色绒花笑的大小姐,鸦青的发,雪白的面,靛黑的眼,红艳的唇,加上那一身石榴红的衣裙,忖着身后白色的花海,瓦蓝的碧空……

    赵梅儿看得呆了。觉得大小姐入了画,而她从没有看过这样美的画。仿佛心在春风中失落了一般,人有些恍惚。

    不过就在她走神的时候,有人走过来推了推她,说:“侍梅,姑娘让你也去挂一朵绒花酬神许愿呢!”

    赵梅儿给这一推,人从恍惚中清醒过来,视线聚焦,便见到了已经挂完红许过愿的秦惠平正站在那棵开得十分茂盛的杏树下含笑望着自己。笑容里有莫名的兴味。

    对上她的视线和笑,赵梅儿不自觉地一阵心跳,也不清楚到底是怎么起的,仿佛刚才自己做了什么亏心事,被大小姐给逮住了。这感觉从何而来,她并不明白。忙掩饰性地将视线转开,就看到了身边站着的一个美貌的丫鬟手里拿着一朵系了绸带的绒花递到她手里。她记得这个人的名字,是叫侍秋来着,大小姐曾经喊过她的名字,也是她刚才在明珠院的正房里那开玩笑的一句话,解了自己的围,不让自己被一屋子的人看着羞涩的抬不起头来。

    接过侍秋递过来的那朵绒花,秦惠平又招手让她过去,指着她系上绒花的花枝旁边另一枝开得很盛的杏花让她系上许愿。

    赵梅儿又岂能拂大小姐的好意,便按照她所指,将自己手中的那朵大红绒花系在了枝头,然后双手合十向着花枝拜了几拜,闭目微微垂首许愿。

    她并不贪心,只许了一个愿,就是愿自己的娘亲病好后和妹妹莲儿好好过日子。不过,因为想起了家里的娘亲和妹妹,脑子里不自主就又连带着想起了对自己娘亲和妹妹心怀不善的大伯母,紧接着很自然就想起了今儿个见到的进府里来的堂姐赵桂儿。于是一开始的疑惑又再次充斥了在她心间,令她本来如沐春阳的好心情打了折扣,变得有些意兴阑珊起来。
………………………………

第22章 算计

    “都把手伸出来我瞧一瞧。”鲁妈妈站在刚买进府的那几个丫鬟跟前,淡声吩咐道。于是以赵桂儿为首的几个丫鬟便都怯怯地伸出了自己的手。在这一回秦府新买进来的专为厨房和洗衣房预备的丫鬟中,赵桂儿是年纪最大的,其她的几个不过只有十一二岁的年纪。

    鲁妈妈便在眼前乖觉站着的这几个丫鬟跟前慢慢走过,仔细看她们的手。之所以要看手,是因为厨房和洗衣房虽然都是要的粗使奴婢,不过两边对要送去的丫鬟的要求却是各不相同。一般来说厨房要去的丫鬟需要身材娇小些而双手灵巧些的。毕竟切菜做菜还是需要灵巧居多,况且厨房里头地方不大,个子娇小些的去便于在里头有转身的余地,送菜什么的也要快些。而洗衣房则是不挑个子,只挑手指骨节大些,有力的,那样洗起衣服来比较快。

    赵桂儿平日在家里头是什么粗活都要做的,因为她娘吴氏一直都把女儿当赔钱货看。总在她跟前说,这女孩子长大就得嫁人,以后就是别家的人了。养十多年下来,花的银子也得打半个银人儿了,嫁出去虽然要得几个彩礼钱,但还得给陪嫁,这样一来一回相当于不赚,总之就是亏。她长了十多岁,吴氏就在她跟前念了十多年。然后让她自己也认为自己是赔钱货,爹娘养她的确是亏本。

    因为有这样的根深蒂固的念头,她在家里对爹娘和哥哥的话从来都是言听计从,并且养成了怯懦胆小的性子。

    就说这一回被她娘吴氏卖进秦府来做丫鬟的事情,一开始她听说自然是不愿意的。再怎么样她也晓得这要卖身为奴了,以后就不是自由身也没有好姻缘了。一月前听说堂妹赵梅儿进了秦府做丫鬟时,她还为堂妹可惜呢。说起来也奇怪,同样都是赵家的女儿,可是堂妹赵梅儿和赵莲儿两个就生得貌美如花,而她自己就长得个子小小,容貌平凡。往常看到赵梅儿和赵莲儿,她往往自惭形秽,不和她们两姐妹多处。

    前几日,吴氏回来后说,她通过这秦府头的一个熟人,知道了秦府要买丫鬟,便决定把赵桂儿卖进秦府去。这件事情一开始赵桂儿的爹赵大郎是反对的,可是经不起后来吴氏的吵闹以及给一家人描绘的秦府的富裕,并且说秦府里头的丫鬟都比外头小门小户之家的小姐日子过得好,有吃有穿,还有比别处更多的工钱。进去要是有造化就能攀上高枝儿,富贵荣华转眼即至,比在外头嫁个什么平头百姓有盼头。如今已死的赵二郎的女儿赵梅儿进秦府去做丫鬟了,这样一个好去处不能让赵二郎家独占了。

    可想而知,赵大郎等人经不起吴氏这么添油加醋地一说,最后也不反对了,就是赵桂儿本人也给吴氏的一番话洗了脑,心甘情愿地进秦府来帮着自己爹娘实现那荣华富贵的好梦。因为赵桂儿容貌平常,又是进秦府来做粗使丫鬟,所以只卖了十五两银子,足足比赵梅儿少了十两。可是即便是这样,吴氏也是通过小厮来喜才把自己女儿塞进秦府的。因为吴县城里的人都知道秦府里头的下人日子好过,所以每次秦府要人时,就有不少牙人或者穷苦人家的百姓挤破头去争一个名额。

    等到赵桂儿进了秦府,小厮来喜看见了不禁大失所望。以前吴氏可是在他跟前吹,说赵桂儿和赵梅儿容貌相差无几,他才动了心帮忙的。这样的容貌实在是让他后悔加生气,被吴氏利用给骗了。谁知道他不乐意,可他的爹娘见了赵桂儿,却觉得这样子的女孩儿做自己的儿媳妇很不错。在他们两口子心里,一致认为,这女孩儿容貌美丽了极容易招祸,像他们这样的人家能找着赵桂儿这样的儿媳妇已经是菩萨保佑了,因此倒一力想撮合这门儿亲事。

    吴氏却没有告诉过赵桂儿这中间有这回事,在她心里从来就没想过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来喜。只是因为还要利用来喜一家,她就对来喜爹娘说,只要他们帮着自己女儿赵桂儿从厨房或者洗衣房进到内宅老爷或者夫人,甚至姨娘们跟前去当差,她就答应把赵桂儿嫁给来喜。

    来喜的爹娘是老实人,得了吴氏的保证,就一心去想办法去了。来喜娘因为在厨房当差,是个小头目,趁着给内宅各房送饭,所以和内宅里头周姨娘那里的管事婆子谭婆子有些交道。每回谭婆子交代厨房做什么菜色时,来喜娘总是让底下人把量做得足足的端了去,谭婆子很满意,这次数多了,两边便常走动。

    来喜娘找到谭婆子,把自己所求吞吞吐吐地说了,谭婆子便卖了她人情,说人进来后先去她厨房里头,先待上段儿日子,她再想办法安排赵桂儿进内宅到周姨娘那里当差。来喜娘见谭婆子肯帮忙,十分高兴,偷偷塞了二两银子给她做谢仪。谭婆子得了银子,便拍着胸脯说这事情包在她身上了。来喜娘回去后又去找了鲁妈妈,请她通融一下。鲁妈妈虽然平时为人刻板油盐不进,但偏偏和来喜娘是早年一起进府当差的,有些交情,便也答应了把赵桂儿分到厨房里去帮忙。

    赵桂儿自然不知道她进府还有这许多背后的故事,她此时只是忐忑不已,伸出双手去接受身前站着的鲁妈妈那严厉的目光的检验。

    鲁妈妈站在赵桂儿身前时,特意多看了她两眼,这被来喜娘特意来求分去厨房的丫鬟。眼前这丫头的身材娇小,两只手的掌形也比较小巧,但看得出来也是常做活的一双手。她问了句,“进府来之前可曾刷锅上灶?”

    赵桂儿连忙点头,“我家里头的饭都是我做。”

    鲁妈妈“嗯”了一声,说:“那在我这里初初学上几日的规矩,就去厨房学手艺吧。”

    赵桂儿一听自然高兴,她也觉得在厨房去做活要比洗衣房好,在厨房里能学许多厨艺,做得一手好饭菜,就是以后年纪大了,做厨娘也比做个只知道埋头洗衣裳的女人有出息。至于她娘说得那什么攀高枝,她觉得还是要靠运气。不管怎么样,先在秦府里立稳了脚再说。

    进了秦府,离开了那个让她感觉压抑的家,就算是一样要做活儿,但莫名她却觉得精神一振,对未来第一次产生了属于她自己的一种期盼。

    接下来赵桂儿果然跟着鲁妈妈等几个培训初初进府的丫鬟的婆子学了几日规矩后,就被分到了秦府的大厨房里。

    进了厨房里后,来喜娘便安排她先去烧火,叫她照管那煮粥和蒸馍的两个灶台。在中午忙着炒菜时,再忙着照看炒菜的两眼灶。别看只是烧火,可里头也很有门道。煮粥和蒸馍的灶台需要保持中火,所以往里头加的柴就得适量,过大过小都不行。而炒菜的灶,那火就得一直保持旺火,那样炒出来的菜才会断生,但又保持菜色,好看美味。

    赵桂儿以前在家里头常做饭,因此来喜娘一教就会,很快便上手了,这让来喜娘更加喜欢,紧接着便把自己的一些看家本领教给她。大厨房里头有好几个小头目,各自管着自己那一块的差事。来喜娘最善于做的菜是酱烧鹅掌,酱烧猪头,酱烧排骨这些菜。秦府里头喜欢这种酱烧菜的是在秦府老爷秦达祖那里最受宠的周姨娘,这也是为何来喜娘和周姨娘那里的谭婆子攀上关系的又一个原因。

    来喜娘打算等到赵桂儿学好了,就让她替自己做上几回菜,再送上几回菜,在周姨娘那里露了脸,谭婆子再出面去说和,赵桂儿就容易到周姨娘那院子里去当差了。这么一来,自己儿子来喜娶亲的日子也就近了。这赵桂儿已然十五了,要不了两年再大些,去求周姨娘将她配给自家儿子来喜,就功德圆满了。

    她这里打着如意算盘,全心全意地教着赵桂儿这个“准儿媳妇”,外头吴氏也在打着算盘算计张氏母女俩。
………………………………

第23章 改嫁

    “赵二娘子,老婆子方才说得那些话可都是为你好。你想一想,你死了丈夫,人家吴大爷死了发妻。你们两个年纪相差不多,你今年三十一,他今年三十八,正好相配。再有,吴大爷托我上门来跟你说亲,也是看得上你,你嫁过去自是不愁吃喝,连你的二姑娘也有好日子过,你又何必在这里苦苦守着?”王媒婆望着坐在对面头戴孝头髻,穿一身麻布袄裙的张氏劝说道。

    张氏的病在二月初二小花朝节时已经完全好了。今日一早起来,赵莲儿和隔壁马嫂子的女儿一起去后山去挂红酬谢花神,因此她一人在家里头收拾家务时,这吴县城里一惯走乡串户的王媒婆就上了门。一开始张氏还以为这王媒婆会不会是有人托了她来向自己的二女儿赵莲儿说亲的,毕竟赵莲儿也快满十三了,这满了十三也就算十四了,像她这么大的女孩儿有些就开始说亲了。结果听完王媒婆的话,她才晓得竟然这妇人是来替这县城里西门上的吴奎说亲,而说的人是自己。

    要是别人,或者张氏还得考虑一二,毕竟她自己也觉得下半世还得寻一个伴儿过日子才行,毕竟以后莲儿也要嫁人的,到时候剩下她一个人,姐妹两个怕也是放心不下她。可是那吴奎却是不行,最主要的是张氏对这人也知道一二。因为这吴奎是嫂子吴氏的堂哥,在县城里西门上开了一家不大的茶坊,这茶坊里头却不单只是卖茶,平常有许多赌徒在那里聚赌,牵连着有许多私妓去那里揽客,茶坊里乌烟瘴气,来往的人十分的杂。而吴奎作为茶坊老板,自然也是要陪赌客吃茶耍钱耍女人,或者是放贷,结交匪人。一句话,吴奎不是个良善人,更加上他是嫂子吴氏的堂哥,因此张氏怕自己又落入吴氏的圈套,那自然是一万个不答应。

    “婆婆,且回去吧,你方才也称呼我赵二娘子,我这名上头还冠着一个赵字,二郎死了半年没有,我就改嫁,说出去不好听。”张氏婉言谢绝王媒婆。

    王媒婆闻言忙摇头道:“我是叫惯了,才那样喊你。你瞧你说的,改嫁名声不好听之语。想是你惯常在家里坐着不出门儿,不晓得如今这世道妇人死了丈夫改嫁的多了去了。我老婆子平日走街串户,眼里见的十个有八个死了丈夫的妇人改嫁的,这没改嫁的都是四十五十嫁不出去的,像你如今不过三十出头,正是好年纪,要嫁了不定还能生个儿子为你养老送终呢。说起来,你也只得两个女儿,以后这女儿都得出嫁的,到时候剩下你一个日子过得孤单不说,到老动不得的时候又去倚靠谁?”

    她这一番话倒有些说到了张氏的心上,但不管王媒婆怎么说,她觉得那吴奎她看不上,又怕这是嫂子吴氏算计她,所以坚决不答应。

    因为王媒婆口都说干了,张氏也只是摇头。到最后,听到外头柴门响,又听见院子里赵莲儿高声喊,“娘,我回来了。”

    “我女儿回来了,你还是快走吧,她要是晓得你今日来替吴奎说亲,定然要开骂的,何苦自讨没趣。”张氏忙站起来,将王媒婆拉起来往门外推。王媒婆也知道张氏的二女儿性子急躁,脾气不好,要是晓得自己来为她娘说亲,定然要发火骂人,所以也不敢再坐下去,由得张氏拉着推出了门儿。

    往外头匆匆走着的时候,迎头撞上赵莲儿,便讪讪笑着打了个招呼,“二姐儿这是去挂红酬谢花神回来?”

    赵莲儿不咸不淡地“嗯”了一声,然后挑眉问她,“你来做什么?”

    “没什么,没什么……”王媒婆支吾着错身一径去了。

    赵莲儿自然是不相信这王媒婆上门来没事,从这人的身份看,应该是上门来替人说亲的,而那说亲的对象最有可能是自己。虽然她年纪还小,不好意思去问吴氏到底是谁请王媒婆上门来提亲的,但是她在心里打定主意,自己要多陪娘亲几年,等十六七再说亲不迟。而且就算过几年说亲了,那作为自己丈夫的人也一定要自己喜欢看上的才嫁,否则宁愿单身陪着母亲到老。这些话她藏在心里,一直都没娘提过,原先想着等再大些有人上门提亲的时候再说给娘亲听的,但今日王媒婆都上了门,她怕自己的娘亲答应下来,到时候不称意。

    手里提着一篮子花进了堂屋,见娘亲正拿着一张抹布在擦拭桌椅,便故意娇嗔道:“娘,我方才进院子就叫你,你也不出来迎我,倒在这里做这些。我一早就起来抹过桌椅了,你这会儿又抹它作甚?”

    张氏就停了手,转身来看向赵莲儿笑道:“方才有讨厌的人上门儿来坐了坐,所以娘要抹一抹。”又去把赵莲儿手上的那篮子花接过来赞这些花儿漂亮。

    “娘……那王媒婆今日上门来做甚么?”赵莲儿犹豫了下,还是忍不住问了下。

    张氏自然是不愿意跟赵莲儿说这个,于是便说:“没什么,也就胡诌了两句。”

    赵莲儿见娘亲不愿意说,也就不好再追问下去,从桌上拿起盛了水的瓷壶,倒了些在一个茶碗里头,喝了两口,心里拿定主意,不如趁今日把自己心里存的话对娘亲说了。

    “娘,我……我有些话想对你说……”

    “是什么,你说。”

    “这些话我想了很久,也在心里存了很久,今儿个就对娘说了,是这样的……”

    赵莲儿把自己心里所想细细对张氏说了。

    “所以,娘,你要是觉得女儿说得有理,就依女儿。而且,女儿,觉得自己也长大了,如今姐姐不在跟前,娘有什么事也可以和我商量,我们一起拿主意……”

    张氏听完赵莲儿的话,心下只觉甚为宽慰,觉得她还真是长大了,这些话说得在理。默了默便说:“莲儿,你说得话不错,娘记下了,都依你。”

    至于她说得有什么事和她商量,张氏想了想忍住没有说。心想,那王媒婆自己已经婉拒了她,想必以后她也不会来了,这会儿就不让莲儿晓得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本来张氏这么想也没错,可是偏偏事情不按照她想的来。

    晚间吃过饭后,天色刚黑,赵莲儿才点起一盏油灯,放在张氏的织机旁,外头门口就想起一个熟悉的苍老的声音,“莲儿,来给我开下门。”

    这个声音赵莲儿一下就听出来了,是祖母刘氏。她这会儿来串门子?

    以前自己爹爹在的时候,祖母就不常来这边,更别说他死了后,就更是没来过一次,今儿倒是奇了,太阳打西边儿出来了?心里头存着疑惑,赵莲儿还是走出了屋子,往院子门口去,打开门儿一看,见站在门口的果然是祖母刘氏,不过,在她身后还站着一个人,却是大伯母吴氏。这两个人一起在这个时候出现,让一直不喜欢她们的赵莲儿心中产生了莫名的不好的感觉。

    “莲儿,你娘呢?”刘氏拄着拐杖带些笑地问赵莲儿。

    “在屋里织布呢。”赵莲儿答。原来自从张氏病好后,就去租了架织机回来,揽了活回来帮人织些棉布。这样一来,加上赵莲儿做针线女红,两母女挣的工钱就比以前多了一倍不止,节省些也能将就过日子了。

    “好,好。”刘氏一边说便一边自顾自地往亮着灯的西屋里去,在她身后的吴氏刚忙跟上,赵莲儿把门关了,便也回身跟着她们两个进屋。

    西屋里张氏刚织了两梭子布,听到院子外说话的声音,然后又是一阵脚步声,知道是婆婆刘氏来了,便停了手上的动作,起身出去迎她。

    还没等到她走出西屋,便见到刘氏拄着拐杖在前,身后跟着嫂子吴氏,两人掀开帘子一前一后地进来了。

    “婆婆,嫂子。”张氏向两人蹲身一礼。

    “嗯,起来罢。”刘氏点头道,吴氏回了礼,说了声,“弟妹好。”

    张氏直起身,将两人让进来,自己立在一旁,有些不明所以地看着两人,不知道婆婆和嫂子一起来到底是为了何事,不过,在她心里头也同样产生了和赵莲儿一样的不好的感觉。

    “莲儿,去跟你祖母和大伯母搬凳子来坐。”不论如何,人家既然来了,还是请她们坐下。张氏吩咐道。最后进屋的赵莲儿答应了,便去堂屋里搬了张春凳来放到刘氏和吴氏身边。

    刘氏先坐了一头,吴氏坐了另一头。

    “莲儿,你先出去,到东屋你自己屋子里去睡觉,我和你大伯母有话跟你娘说。”刘氏坐下后便对站在身后的赵莲儿道。

    赵莲儿虽然很想知道她们两个是来跟自己娘亲说什么,但是祖母刘氏既然吩咐了,她也不敢违拗,只能依言退下,出了西屋,再顺手把西屋的门儿给阖上。然后进了东屋,再弄出关门的声音,然而悄悄地走回西屋门口,屏息偷听里面的人说话。实在是她不放心祖母和大伯母两个人,怕她们对自己娘亲不利。

    西屋里,刘氏直接开门见山道:“张氏,今儿个王媒婆上门来跟你说的事儿,你意下如何?”

    张氏委实想不到婆婆刘氏竟然晓得了这件事情,当晚就上门来质问。想当然地,她一定是生气不同意了。赵二郎死了不过半年,要是自己这就答应改嫁,于刘氏那里,面子上不好看,而且传出去,赵家名声也要受损。

    于是张氏忙说:“婆婆,我自然是不同意的。二郎才不过殁了半年而已,我该为他守着的。”

    谁想刘氏却说:“你怎的如此死脑筋,王媒婆来说了,吴奎家里甚过得,又兼是你嫂子的本家堂哥,这可是亲上加亲,你如何不同意?这样好的亲事于你来说可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事。”

    刘氏此话委实是让张氏吃了一大惊,一般都是婆家阻止寡妇再嫁的,哪里想到自己这位亡夫的娘竟然来劝她改嫁。不过,瞥了眼跟着刘氏来的吴氏,张氏立刻明白了。这一定是自己这位“好”嫂子的功劳,是她撺掇着婆婆刘氏来说的,不知道吴氏在刘氏跟前说了些什么,才让刘氏以长辈的身份来劝自己改嫁。

    这么看起来,王媒婆上门来提亲说不定就是吴氏的意思。或者就算不是吴氏的意思,那吴奎也一定和吴氏打过招呼。还有一种最坏的推测是,这是个陷阱,是吴氏和吴奎两人勾结起来共同挖的,只等自己跳下。而自己不愿意跳,刘氏便出面了,以长辈的名义逼迫自己就范。

    想到这里,张氏不禁十分生气,便冷声道:“婆婆,别说了,这亲事我不同意。您还是回去吧。”

    见一管柔顺听话的二媳妇儿出言不逊,甚至下了逐客令,刘氏面子上就有些下不来,并且心里头也陡然起了火,便说:“你既然还叫我婆婆,还当我是二郎的娘,你如何不听我的?一片好心当成驴肝肺,看来你是不把我当婆婆看了。既如此,我也不认你这媳妇儿,你不嫁可以,但是你不是我赵家的人了,就从这赵家的祖屋里搬出去,一些儿东西不许带走!”

    这时候一进屋坐着就没有说话的吴氏开口了,“我说弟妹,你看你把婆婆给气得,就是在地下的二郎知道他娘被你顶撞怕也是会生气的。话说回来,我堂哥有什么不好,有房子有铺子,人也是仪表堂堂,你嫁过去是享福。如今又遇到这样宽宏大量的婆婆,你要改嫁,一点儿不反对,还来劝你,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张氏从这两人的说话知道果然她们是说好了一起来推自己进坑的,并且从刘氏的话里她听出来,要是自己不答应吴奎,那很可能下一步就是自己和女儿赵莲儿将会被刘氏给赶出去。失去了居所,要是再花钱去租赁房子,刚刚才好过起来的日子必定又要捉襟见肘了。这还不算,要是那吴奎真得打自己主意了,即便搬出去恐怕也要被纠缠,这可如何是好?
………………………………

第24章 欺辱

    张氏这里犯难了,吴氏瞧在眼里自然得意了。她说动婆婆刘氏来劝张氏改嫁,是以自己儿子赵旺要定亲,而女方提出的要求是得准备独门独院的房子为成亲的条件。只要张氏带着赵莲儿嫁出去了,那原本属于赵二郎一家的院子自然空了,那这房子也该老大一家得了。这样一来,独子赵旺的亲事也就成了。刘氏的心本来就偏向赵大郎一家,而且她本人更是重男轻女,对于赵家唯一的孙子的婚事肯定是看得极重的。所以吴氏在她跟前一说,她就同意了来赵二郎家以长辈的名义逼迫张氏改嫁。

    至于吴氏的堂兄吴奎也的确是死了老婆,正巧要续弦,她便去把张氏给推出去了。吴奎本意是要想娶个年轻貌美的,一开始听说张氏已经生了两个女儿,而且三十出头,就不愿意。后来吴氏对他说,张氏有个十分美貌的女儿在身边,只要娶了张氏,那她那女儿不也就落到他手里了。赵二郎有一双貌美如花的女儿,这个吴奎也是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