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情史-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家因为隔得远,所以并没有多的来往。猛一听他到了苏州府任了昆山的县令自然会这样问话。

    杜氏拍着她的手说:“你晓得什么,不都有一句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咱们苏州府可是天底下顶顶富的地方,据你爹说你堂伯父为了能调到昆山任县令,可是上下打点了许多银子。再有,他出去这许多年,年纪到了也想回乡吧……”

    “娘说这些,可是想让我叫咱们府里头的管事备了礼过去走动一下?”秦惠平问,因为自从两年前,杜氏就把家里迎来送往的中馈事务交给了她处理,所以秦惠平有此问。

    杜氏摇头,继续说:“我是让你叫人收拾一下,把咱们二进院的东跨院给收拾出来,你堂伯母要带着你堂哥和堂妹来咱们这里看我们,毕竟这些年来因为隔得远,都没彼此见过面。这一下离得近了,自然是要来的。你爹说了,不容易来一趟,让我留他们多住些日子,咱们秦家一向人丁不旺,这会儿来了秦家的人,须得好好聚一聚才是。”

    这位堂伯母焦氏秦惠平听她爹秦达祖说过,是山东一个富户之女,当年堂伯父到山东登州做一个九品小吏的时候,在那里经人介绍和焦氏成了亲。后来仕途上多得焦家帮助,才一路往上升到了县令。而堂哥和那堂妹,她隐约记得似乎年纪和自己差不了几岁。这样一门儿从没见过的亲戚上门来认门儿,她并不觉得有任何的欢欣,相反却隐约有些嫌麻烦。

    不过身为商户人家的女儿,她又早早地和各样的生意买卖人打交道,早就习惯了虽然心里不爽快,但脸上仍然堆满笑,叫人看不出不快来的摸样。

    “好,娘,您放心,还有也叫爹放心,我一定好好安排,不管是屋子里的陈设还是服侍的丫鬟和婆子,都挑咱们府里好的。必定让堂伯母他们满意。”秦惠平一口答应,随即又问:“但不知他们什么时候到吴县咱们这里?”

    杜氏道:“据你爹今日接了信,说你堂伯母他们明日坐马车来。他们的车想来也是慢慢的驶来。昆山到咱们这里不过二百多里路,中间你堂伯母他们的马车在驿站歇上一夜,后日晌午应该能到。”

    秦惠平心里有了底,和杜氏又说了几句话,便起身辞了她打算回明珠院去。才走出玉堂院,却在门口碰到了周姨娘,周姨娘似乎在望着头顶的圆月在赏月,在她身边站着那个一早叫去问话的叫桂儿的丫鬟。这个丫鬟她有印象,正是她告诉了秦惠平侍梅找她说话的事,只是她并没有把自己的身份告诉秦惠平,而谈话的内容也没有涉及两人的关系。赵桂儿有一种奇怪的心态,就是觉得自己和堂妹都来秦家做丫鬟是一种耻辱。让别人知道了会认为不知道这赵家有多穷,家里头一个女儿也卖,两个女儿也卖。

    不过赵桂儿虽然没有告诉秦惠平,但回去后却是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周姨娘。面对自己精明的主子,她不敢撒一点儿谎。她的眼里是只认得眼前一个主子的,服侍谁就全心全意,忠心不二。所以,对周姨娘她完全无保留,但是对秦惠平,觉得隔了一层,就不说实话了。

    “姨娘怎么不回去?难道这里赏月好看些?”见到周姨娘站在院子大门前,秦惠平戏谑道。其实她才一见到周娘,就猜到估计她有什么话想和自己说,所以特意在这院子门口等着自己。

    果然,周姨娘一听到她的声音,便马上转过身来笑眯眯地说:“人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我一出来抬头就看住了。”又转身一掐赵桂儿的手臂,用责怪的语气说:“桂儿,你怎么的,也不叫我一声,让人见了以为我傻了?”

    赵桂儿“啊”一声,木木地望着周姨娘,她实在是搞不懂为什么周姨娘会这么说话。明明主子在这里走来走去,然后听到大小姐从院子里出来了,就抬头望月。再说,主子要看月,她一个小小的丫鬟哪里赶来打扰她雅兴啊。所以,赵桂儿觉得有点儿委屈,拎不清。

    秦惠平知道周姨娘一惯对她院子里的丫鬟严苛,平时稍有不顺,不是打就是骂的,有点儿看不惯她这种刁难下人的样子。

    “行了,她一个小丫鬟,你为难她做什么?你有什么事就说吧。”

    周姨娘就松开赵桂儿,走近两步对秦惠平陪着笑说:“我真没有什么事,桂儿这丫头就是死心眼儿,不像在姑娘那里服侍的她堂妹侍梅那样聪慧,得人喜欢。”

    “什么?侍梅是你这丫头的堂妹?”秦惠平一听果然吃惊,不由得多打量了赵桂儿两眼,说实话,无论从哪个角度她也看不出眼前这个姿色平庸,身材瘦小的丫鬟是赵梅儿的堂姐。但是爱屋及乌,她觉得既然赵桂儿和赵梅儿是亲戚,那么也应该想当然得对她好一些。

    便和声道:“既如此,那姨娘以后便带着她到我那院子里来常坐一坐吧。这些入府的女孩儿们也可怜,常年不见父母亲人的面,如今既是两姐妹都机缘巧合进了咱们秦府,以后便让她们常见一见,也是咱们做好事。”

    周姨娘巴巴地等着的就是这句话,她费心机特意等着秦惠平出来也就是打的这个主意。主要是秦惠平一惯不待见自己爹的那几个妾室,让周姨娘等人都很有危机感。所以自从从赵桂儿嘴里得知她是大小姐屋子里那个最得宠的丫鬟侍梅的堂姐时,她就已经打定主意要凭借这个关系接近大小姐,然后套近乎,为自己将来打算了。潜意识里她认为,只要能接近大小姐,无论怎样都对自己有益处,而且如果跟大小姐处好了,那老爷那里她又可以多讨得一份儿欢心,这是一箭双雕的事情,稳赚不赔,如果不能把握就太愚蠢了。

    “姑娘真是菩萨心肠,这样好心肠的人千万人里也没有一个,桂儿,快过来,多谢大小姐这样体恤下人。”周姨娘眉花眼笑,连忙把一边的赵桂儿给拉过来,压着她的头,让她向秦惠平躬身行礼。

    赵桂儿便弯腰嗫嚅着说了声,“多谢姑娘。”

    暗地里却很是羞恼,昨儿个把自己和赵梅儿的关系告诉周姨娘时,自己可是跪下求她不要把这个说出来的,而周姨娘也答应了。没想到这才转天就对大小姐说了。大小姐听了还让周姨娘常带自己到她那里去见赵梅儿,但是,她们知道么,自己最讨厌见到的就是赵梅儿。她的存在,让自己时刻都觉得自卑。如果有可能,真想一辈子都不见她才好。

    作者有话要说:多谢:

    丷离弦闻声澈丶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06…1717:27:29

    jc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06…1713:45:33

    我勤快了有木有,所以亲们要不要多撒点儿花,偶好再勤快一些。(^o^)/~
………………………………

第35章 灯节(1)

    “爹爹;你说张大娘家里遭贼到底是怎么回事?是熟人还是高明的蟊贼做的?这弄得官也不能报;只能哑巴吃黄连;再苦也自只能自己吞。”

    贾秀当日从赵莲儿家里回来后,吃晚饭时就把这事对贾维说了;最后叹气道。

    “明日你替爹再送十两银子过去;想来她们被偷了,家无余钱;必是过得艰难。”贾维摇头道。

    贾秀就接着说:“今儿个我把自己的一两多银子都倒了出来给了张大娘;就那么的她还死活不肯要呢,后来还是我说的只当是借与她们的,张大娘才要了。爹爹叫我送十两去与她必然也是不肯要的。”

    贾维拿起筷子就照着贾秀头上一敲;骂道:“平日你都不是聪明得似个猴儿么,怎么这会儿就又变成个蠢猪了。你不能说这也是你借给你张大娘的么?”

    贾秀头上生受了他这么一下;皱起眉头道:“爹,你要送银子就自己去。张大娘承你的情必定是要收下的。况且,有了这一个借口,爹不是还能多往张大娘那里去几回么?”

    “你个猴崽子,说什么呢?这……吃饭!”贾维听了他这话本来还想在他头上敲一记的,后来觉得他也说得有道理,平日心里头虽然对张氏有意思,但究竟一个鳏夫,一个寡妇,没有什么借口可以多处一处。这有了她家里遭贼的事情,正是一个好机会呢。女人家碰到这种事情总是怕的,自己多去走动走动,表达自己的关心,让她心里头倚靠自己,时候到了就可以托人去她那里提亲了。

    想到此,贾维心里欢喜,但面儿上还装出一本正经地样子大口吃饭。

    贾秀吃了两口饭,突然抬起来看着贾维来了一句,“爹,你要是娶了张大娘,那赵莲儿是不是就成了我妹妹了?”

    “咳咳咳……”贾维给这句话呛住了,好一阵剧烈地咳嗽,忙转过身去,等那阵儿咳嗽过去了才转过身来望着贾秀,拿筷子点着他头道:“你这鬼精灵……”

    后头的话没有说了,吼了贾秀一声,“吃饭!”

    贾秀擦了擦鼻子,缩了缩头,赶紧板着脸埋头吃饭。等到吃完饭,把碗筷收拾了去厨房洗。洗完碗筷后,拿他爹惯常用的拳头大的素面紫砂壶泡了上好的香茶出来给贾维捧了来,恭恭敬敬地递上,“爹,您吃茶。”

    贾维那时正在看戏本子,一边拿了笔在上头删改,这是每晚吃罢饭后必做的事。便放了戏本子,接了贾秀递上来的茶缓缓问:“秀儿,你觉得你张大娘那个人如何?”

    “好啊,很好。爹,我觉得莲儿也很好。要是她能做我的妹妹,我跟爹一样欢喜。”贾秀低眉觑着贾维极正经道。

    贾维点头嗯了一声,挥一挥袖,“你去玩儿罢。”

    贾秀乖觉地应了,便回自己房里去吹了几曲笛子。随即去隔壁院子找贾春。俞府拨给贾维这个戏班儿的是宅子西边的一大一小两个院子,在府中的西边花园中。俞府一共有两个花园,西边花园一般是招待宾朋并听戏之所。这花园紧邻西边的府中夹道。另有一个角门儿和街上想通。戏班儿里的人进出多从这个角门。而俞府中的宅子后头还有个花园,是内宅中女人们消遣赏花之处,外头的人是不能去的。

    隔壁院子住着戏班子里的十几个女孩儿,晚上吃完饭府里头没有传叫唱戏的话,便各自歇着,或者三两个聚在一起说笑。

    他一进去便直往贾春住的屋子里去,进去后却见到吴菊等几个和她同住一屋的女孩儿们在一起磕瓜子说说笑笑,一见他进来,吴菊就上来拉他的手,极亲热地喊他,“秀哥哥,来,坐下给我们说些坊间的趣事儿。”

    这吴菊是在戏里头扮那些插科打诨的丫鬟或者婆子的,圆圆的脸,圆圆的眼,一看就是个讨喜的相貌,性子又跳脱,说话又风趣,班子里的人没事都喜欢围着她和她说话,欢声笑语不断。偏偏吴菊心里就只藏着贾秀一个,爱在他周围转。不过,贾秀却对她不感冒,对她淡淡的。今日贾秀闲闲走到这里来,吴菊一见立即那眼都发亮了,就蹦到他跟前来粘着他。

    贾秀走到这里来本来是找贾春的,方才他吹那新戏本子,觉得内中有一句唱词和自己的曲笛音律上不太合,就想来找贾春探讨一下,因那句唱词恰巧是她唱的。

    在屋子里众人身上扫了一圈儿,却没有发现贾春,于是便问跟前来拖他手的吴菊,“菊花儿,你春姐姐呢,去哪里了?”

    吴菊其实也不晓得贾春去哪里了,但这会儿好不容易逮住了贾秀,便眼珠子一转道:“我知道她在哪里,要不我带秀哥哥去找她。”

    “好。”贾秀不疑有他,便说:“那你带我去。”

    吴菊便高高兴兴地挽了他手,一路往外走,眼看走到了外头院子里,再过了夹道,直走到通往街上的角门儿的门口。贾秀便问:“贾春难不成出了府?这会儿都快上灯了。”

    一般俞府到傍晚上灯之后,府中的人便基本不外出了,而角门儿在戊时也会关闭。但是今日却要特殊些。因为苏州风俗,在每年八月十五中秋后一日,也就是八月十六城里会挂灯,小民百姓们常会去城里看灯,特别是青年男女更要附庸风雅,去灯市上体味一下“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况味。又有相恋的人儿在人间灯火琉璃,穹窿冰轮高挂,于市井人流中相伴徜徉,共享人世繁华,眼中只得相爱之人的面孔和那月光灯火相辉映,情更入人眼和心。

    所以吴菊拖着贾秀出来就说:“我晓得春姐姐在哪里看灯,我带你去吧。”

    要不是贾秀来了,吴菊还不想去看灯呢,因为那灯市上多得是相伴相恋的人儿,她一个人去了形单影只的没甚味儿,反觉萧索。所以只在屋子里跟众姐妹说笑,也不出去。只因为他来了,才临时起了意。贾秀哪里知道她心思,只当是她真晓得贾春去哪里看灯了,就说:“那咱们走。只是该给守门儿的婆子打个招呼,这要过了戊时可要关门儿的。”

    吴菊便笑,“秀哥哥放心,今日这门儿得晚一个时辰才关,和元宵节那天的灯节一样。”

    贾秀便问:“你怎么晓得?”

    “春姐姐告诉的,她今日出去之前,我也跟你说一样的话来着,她就笑着说她早打听了,今儿关门要晚一个时辰。”吴菊这句话倒是真的,只是她说得去灯市上找贾春却是自己个儿编的。不过,她想,今日贾春出去也多半是约了人要去逛灯市,只是不知道是谁家公子或者小姐。毕竟自从贾家班到了吴县后,贾春的名头越来越响,也有许多慕名而来的希望和她亲近的公子和小姐。所以,吴菊还存了个八卦的心思,想着要是去灯市上碰到了,那以后又有和姐妹们一起说笑的谈资了。况且身边儿拉着的人也是她一直以来暗暗喜欢的,有他相伴,才不枉是看灯呢。

    贾秀便由得吴菊挽着两个人穿街过巷,小半个时辰就到了县城里的法华庵所在的那条街。这街因为有法华庵就取了个名叫法华街。这法华街并不宽,只能容两架马车并行,素日也不十分热闹。可一到八月十六和正月十六这两日就热闹得不像样。

    街两边住户以及商贩人家,各家都要挂灯出来,连法华庵也不能免俗,只是门上两边挂的是释迦牟尼盘坐莲花之上的灯。而别家却是挂得什么鱼跃龙门,百子千孙,百花争艳等各色花灯。再加上法华街两旁今日聚满了卖各色东西的小贩,什么桂圆,糖糕,各色果子,糖人儿,以及提在手里的小灯,千奇百怪,不一而足,引得来看灯之人驻足流连,真可说是市声鼎沸,繁华热闹无比。

    贾秀被吴菊拉着在摩肩擦踵的人流中穿行,十分的费力。突然觉得,这满街的人,该上哪儿去找贾春去,便有些回过味儿来,是不是被菊花儿这丫头骗了,陪着她来逛灯市了。心里有些恼,就使劲儿甩开吴菊拉着他的手,不曾想吴菊这丫头是属螃蟹的,一上手就牢牢地钳着他的手,他甩了好几下竟然甩不脱。

    作者有话要说:多谢:

    丷离弦闻声澈丶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06…1903:15:27

    jc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06…1821:27:08

    那一抹陽光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06…1821:09:37

    34578934扔了一个手榴弹 投掷时间:2014…06…1820:37:32

    ╭(╯3╰)╮们破费了。

    感觉我真得写得是种田文,而且我今天很乖,有木有。^_^

    大家要撒花呀,俺才会被鼓励,然后积极地不懒……
………………………………

第36章 灯节(2)

    他这里正在毛躁躁地甩菊花儿那只螃蟹手;却忽地听到了她欢喜地一声叫喊;“春姐姐!”

    然后头也不回去地紧紧地攥着他手直往前挤。

    吴菊虽然脸圆眼圆;但身子却瘦瘦小小;极是灵活,所以在人流中恰便似条泥鳅一般,三下两下就“游”到了贾春身边。

    贾春那时候正在一个卖各色手提花灯的摊子前;买了一盏莲花灯,笑盈盈地递给身边儿站着的赵莲儿。今日去赵莲儿家里吃了饭,在后山上玩了;下山来回俞府之时;赵莲儿送她;贾春就悄悄地约了她一起晚上去法华街的灯市上游玩。

    今日晚间回府吃过饭后,她换了身衣裳;依旧做男子装扮,在东门口等到赵莲儿来。两个一路并肩而行,说说笑笑间走到了这法华街的灯市,然后在灯市上闲逛,买些小东西吃,便走到了眼前这卖手提花灯的摊子前。因为这摊子上的花灯式样多又做得精巧,赵莲儿就看住了。贾春瞧她眼睛只在那莲花灯和兔子灯上流连,想着她的名字是莲儿,所以就花了十几个钱买了盏莲花灯送她。

    赵莲儿接了莲花灯,喜欢得不得了。望一眼灯又望一眼笑吟吟看着自己的贾春,面儿上笑魇如花,在周遭无数各种花灯的映照之下,真可说是月中仙子下凡一般,再加上旁边站着的俊逸无双的贾春,惹得周围买灯之人各个交头接耳赞叹不已,说两人真是相配,宛如菩萨座前金童玉女一般。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都是赞美的话。

    此情此景落入贾秀眼中,却是心中陡然升起一股子酸涩之感。后悔来灯会上瞧到眼前这一幕,可那双眼又舍不得从赵莲儿身上移开。暗中腹诽,要是此时没有贾春单单看到赵莲儿该多好。

    “春姐姐,可叫我们好找。到底还是找着你了。”吴菊蹦到贾春跟前大声笑着说话。贾春本来和赵莲儿笑眼相对,心里头一片迷醉时,冷不防被旁边突然蹿出来的吴菊给唬了一跳,一颗温柔跳动的心也落了地,便转脸有些不悦地看向吴菊,正欲说她两句,一打眼却瞧见了被吴菊拉着手的贾秀,变促狭地说了句,“原来你和我堂哥一起来逛灯会来着。”

    吴菊一听便带些羞涩点嗯了一声,然后低下了头。赵莲儿闻言也向两个人看过来,贾秀一见脸上立即火辣辣的不好意思起来,随即用自己另一只手使劲儿把吴菊钳住自己的手给用力掰开,然后分辩说:“我是被这丫头骗了,她骗我说能找到贾春,谁想却带我到这灯会上来了。”

    “我哪里骗你了,你瞧,现在我不是带着你找到春姐姐了么?”吴菊装作委屈地说。

    “贾秀,你一个男儿家是怎样就怎样,怎么临了却不认账起来了。”赵莲儿看不得女孩儿受委屈便在一旁帮吴菊说话。

    她这么一说,贾秀就不敢回嘴了。吴菊一见立刻对赵莲儿心生好感,便问贾春说:“这位姑娘是哪家的小姐,生得好生美貌,就跟咱们戏本子上画的月宫仙子下凡一般。”

    贾春闻言哈哈一笑,拿眼去瞟一眼赵莲儿,见她被这么一赞就有些不自然地垂下了头。便说:“她叫赵莲儿,是我新认识的赵家妹妹。”

    贾秀听了,心想,明明是我先认识的,谁知这会儿却被你占了先。不过,莲儿这会儿只不过是喜欢贾春所扮的男子而已,当不得真的。说起来,我很快就要是莲儿的哥哥了,到时候还是我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样一想,便觉得心里要好受些了。

    吴菊看到摊子上那些灯也觉得精致好看,便转回头缠着贾秀让他给自己买一个。贾秀不肯,倒不是他吝啬,而是他觉得赵莲儿在这里,他要是买给吴菊了,会不会让赵莲儿误会自己真和吴菊有什么关系呢。

    “哼,好小气。”吴菊嘟着嘴觑了一眼贾秀道。然后自己从荷包里数了十五个钱出来打算跟摊主买一盏兔子灯。

    她这里正在付钱买灯,忽地却有个年轻男子在旁边戏谑地说话,“这位小娘子,他不肯给你买灯,要不我给你买个。”

    吴菊一听自然转脸去看这说话的人,却见一个油头粉面的年轻男子带了四五个小厮摸样的人围了过来。她一见这人就觉得讨厌,便冷冷地说:“不用。”

    那年轻男子随即又说:“其实我也不想给你买,倒是想给这位提莲花灯的小娘子买一盏来着。这莲花灯配不上小娘子这般美貌的女子,还是嫦娥奔月的琉璃灯好些。”

    这卖花灯的摊子上只有一盏小巧的琉璃灯,上面画着嫦娥奔月,这灯需要二两银子,只有人问却并没有人买。

    吴菊听了这话才晓得眼前这人只不过是借着跟自己搭话,然后兜搭赵莲儿。忍不住说了句,“我姐姐已经有了灯,谁稀罕你的灯!”

    旁边就有个小厮呵斥道:“你这臭丫头,怎么跟我们县太爷的公子说话呢?”

    吴菊等人这才知道原来眼前这位十七八岁,油头粉面的年轻男子是吴县的县太爷的独子。本地的县太爷姓武,名建良,只有个独子叫武涛,平日不爱读书,只爱四处游荡,县里的百姓们都知道。就算贾家班的人才来到吴县不过半年多,也知道这个人。所以那小厮呵斥了吴菊后,贾秀等人便也都知道了眼前这要给赵莲儿买灯的年轻男子的身份。

    众人晓得眼前这人的身份后,自然是不想在这里停留。吴菊连灯也不买了。脸上陪着笑歉意地说了句,“我有眼无珠,说话冒犯了公子,还请大人不计小人过……”

    武涛嗯了一声,眼珠子却一直落在吴菊旁边站着的赵莲儿身上。觉得她实在是生得美貌,要是能把她讨回去做娘子还不错。便吩咐身边的小厮把那盏琉璃灯买下来,随即拿了笑眯眯递给赵莲儿道:“呐,这是在下送你的,拿着吧。小娘子如此美貌,也只有这琉璃灯才能配得上你。”

    赵莲儿犹豫,总觉得眼前这人在打什么不好的主意,要是一般人,她直接拒绝了就是。可是听说他是本地县太爷的公子,就有些害怕,不敢得罪他。

    正犹豫间,贾秀上前一步去接那武涛手里的灯。武涛手一让,不给贾秀,脸上带了愠色,挑眉道:“你是什么人?这是我买给小娘子的灯,你来拿什么拿?”

    贾秀坦然道:“她是我妹妹,我替她拿是应当。你没瞧见她手里头已经有一盏莲花灯了么?”

    听说眼前这伸手来拿灯的男子是自己一眼就看上的美貌女子的哥哥,武涛脸色才好看些,但依然是不把琉璃灯给贾秀,反说:“你妹妹拿一盏只值十几个钱的莲花灯不配她,叫她扔了吧。我这灯才配得上她。”

    贾秀却说:“这可不敢让她扔,不管什么灯,也要她喜欢。她喜欢的就是好的,不喜欢的就是孬的。”

    武涛不傻,也听得出来贾秀的话意有所指。因为他也看到了在赵莲儿身旁还站着一位样貌十分出色的男子,而从他和赵莲儿站在一起看,大概是自己钟意的貌美的女子的相好的,或者是追求者。

    不过只要眼前的这美貌女孩儿没有成亲,在吴县的地面上终究还不是他的人。所以,他不以为然接话道:“你妹妹年纪小,又知道什么好歹。只有见过了什么是好的,才知道什么不好。”

    这样说着就对旁边的两个小厮使了使眼色,那两个小厮点点头,便上前将挡在赵莲儿身边的吴菊和贾秀推开。武涛便含笑把自己手上的琉璃灯往赵莲儿手上递过去,和声说:“小娘子,拿着吧。”

    赵莲儿没有动,要不是眼前这人是什么县太爷的公子,依照她的性子,怕是不会给他好脸色看。站在她身边的贾春见状,便一伸手替她接过来,然后把自己送她的的那盏莲花灯拿回来,将那盏琉璃灯塞到她手上提着,说:“谢过这位公子,我们赶紧回去吧,天晚了。”

    实在是贾春觉得眼前这种情景还是早些避开回去的好,再这么僵持下去,一会儿再发生些什么事就不好了。

    赵莲儿会意过来,便嗫嚅地说了声,“谢公子。”

    “我姓武,单名一个涛字,但不知道小娘子姓甚名谁?家住何方?”武涛一展手上拿的洒金折扇,故作潇洒地欠身道。

    这是直白地介绍自己顺带着想弄清赵莲儿的情况。目的很明白了。赵莲儿害怕,哪敢真回答他。便往后退了两步,说了声,“晚了,我要回去了……”

    也不管武涛再说什么,就转身往身后的人堆里跑,贾秀等人忙跟上。武涛将折扇一收,在手上敲了敲,敛了笑自言自语说了句,“在吴县本公子看上的人还能跑上天去?”

    随后对身边的两个小厮道:“赵三,李四,去跟上那小娘子,弄清楚她家住哪里,姓甚名谁。差办好了有赏,要是办砸了,小心你们的狗头!”

    作者有话要说:多谢:

    丷离弦闻声澈丶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06…2003:18:27
………………………………

第37章 问情

    秦府大花厅里;秦达祖设宴为其堂嫂焦氏及堂侄秦登堂,堂侄女儿秦惠娟等三人接风洗尘;作陪的有秦惠平以及杜氏。

    “嫂子;这一回来了便多住些日子。我们两家以往隔得远;想要来往也不易。这下好了,大哥任了昆山县令;以后要来往不过一两日功夫就到了。来;多吃些,老爷晓得嫂子要带孩子们来,特意请了个山东厨子来做菜,这席面上有一半的山东菜,另外有一半咱们苏州菜;你都尝一尝……”杜氏一面说笑一面给焦氏夹菜。

    焦氏口中谢过了杜氏,便说:“弟妹忒客气了。我们来真是麻烦你们了。我家老爷年纪大了,这思乡之情更重。今年调任了昆山县令,总算是称心如意了。一到昆山安顿下来,便叫我带着孩子们回乡来瞧一瞧,他心里不知道多挂念弟妹一家人了。只是初来乍到,任上公务繁忙,脱不开身,所以只叫我们来。”

    秦达祖此时也开口道:“嫂子能带孩子们来,我们求之不得,秦氏一族人丁不旺,我们平日也没个亲戚来往。惠平自小到大也没个兄弟姐妹陪着,孤单得很。这一次登堂和惠娟来了,我们惠平也有伴了,她想来也是高兴的。依我说就在这里住下,等年下再去接大哥来此一起过年……”

    坐在秦达祖身旁的秦惠平闻言也向对面坐着的秦登堂和秦惠娟微笑颔首。说实话,对于这要来陪自己的堂哥和堂妹,她并不感冒。况且从小到大早习惯了没有兄弟姐妹,这猛然冒出来两个,她还有些不喜要花时间去陪他们。毕竟她现在心心念念想陪着的是那个丫头。想起侍梅,心中便莫名一热,立刻生出向往之心。

    她这里心不在焉地在想赵梅儿,席面上的秦登堂和秦惠娟两姐妹却时不时地和她搭话。秦登堂今年十六比秦惠平小一岁,看起来面皮白白,书卷气颇浓,性子沉静。而秦惠娟则比秦惠平小上一岁,容貌随焦氏,鹅蛋脸,个子较高,性子活泼。

    他们兄妹两人早从父母耳朵里听到秦惠平年纪不大,但却十分能干。而今见了面,更发觉她容貌还很艳丽,又有江南女子的那种娟秀,言语爽利,很吸引人的目光。所以一见之下,两人都十分乐于亲近她,那话也说得要多些。

    宴席毕,众人吃了一会儿茶,说了许多家长里短的话,秦达祖因为买卖上还有事就先走了。杜氏和秦惠平便一起陪着焦氏三人去早安排好的二进院东跨院住下,又把派来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