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幻之盛唐-第4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历史的传承,更造成区域性的社会文化和科技上的倒退。
充满讽刺的是,这种混乱和倒退至少持续了数百年后,给混沌不明的天竺之地,重新带来文明和秩序的,居然是由中亚地区入侵,信仰绿教的突厥后裔,这些狂热偶像禁毁者的到来,也直接宣告了天竺佛教的彻底涅槃,那烂陀寺在内的众多圣地被焚毁烧掠,佛像被打碎当做宫殿和清真寺的地基,无数僧人从海路和陆地出逃外国。
以至于,后世的的印度史编撰者无不对这些充满自相矛盾混乱和大片记载空白的历史混沌时期,束手无策。哪怕是现代印度,为了编写相关史书,需要到历史上有所交流的周边国家去,获得对方是书上关于印度的只言片语作为旁证,配合考古发掘,才能推测出一些特定古代时期的历史风貌。
因此那些商旅出了唐人的控制区后,最大的直接感官就是,几乎是满地赤贫和破烂潦倒的百姓,与极尽繁复奢靡所能的藩主、贵族庄园的鲜明对照,因为源自古代文明和知识,只在统治上层很小一个圈子内。才得以继续流传。并且这些上等种姓掌握和垄断了,能够延续和传承的大部分社会资源。
当唐人针对性的消灭了那些不愿意合作的婆罗门,征服了幸存的刹帝利阶层后,知识和文化的流传也打破了身份和阶级的种姓篱笆,开始在下层种姓中扩散开来,虽然这是一件很长远才能见到结果的变化。
而在这只打着朝圣进揭旗号的特遣部队中,领队的健陀罗州司马杜琅,讨击副使胡烨,也在马背上并驱交谈着。
“昔大唐西域记有载:若夫种姓,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净行也。二曰刹帝利,王种也。三曰吠舍,贸迁有无,逐利远近。四曰戍陀罗。农人也,肆力畴陇,勤身稼穑。”
“在四种姓之外,按照行会职业组成各种“阇提”。”
“阇提内部的职业以家族世袭,设管理机构监督成员遵守规章制度和风俗习惯,违章者要受到惩罚,直至被剥夺受阶级和行会保护的权利。”
“阇提之间互相隔绝,不准通婚。而城邑及近乡居民全被组织于阇提之中,处于诸侯、藩主的统治之下。。。可比同古时周天子下各诸侯的国人众”
“而耕稼者和贱民居于四野之荒。。生聚不定。动则散走,可谓周之野人”
“这么说古天竺沿袭至今,至少千百年光景了,竟然还不过是我朝春秋早年的格局么。。”
“虽然有差,但多亦然呼。。”
“昔日佛门最盛时,各国王公争相献纳供养,仅那烂陀寺一处就拥有200多邑,剥削农民在4万户以上。”
“当地已经割据混战百余年,不复当年玄奘入竺,所见所闻胜乐净土的旧观了。。”
“佛徒众多赤贫而财货皆聚敛与寺院。。”
当地好容易找出来的少数佛教徒。作为向导,“佛门坐享其利却不思进取,图新求变,因此每况愈下啊。。”
“那烂陀的僧团中,虽然不乏精研佛理。深喑经典的大德之辈,但更多是坐享旧泽苟以私传之徒。乃至与世俗无异的僧伽权贵。。”
“我们这次不仅仅要扶持当地佛门,宣威东天竺诸国。。还要促使当地佛门做出足够变化,以对应本朝在当地的经营”
“因而,除了迎取经典外,还要行正本清源之事,让佛门祖庭回到远离烦嚣,不假外物的上古大道。。明白么”
突然一骑回报,说是发现了什么。
“这就是阿育王柱了。。”
看见埋没于蔓草中的狮头立柱,虽然风化雨蚀,但是雕纹依稀的记载着古典天竺的律法和政令,代表着沉泯的过去最后一点威严和辉煌。
孔雀王朝的皇帝阿育王,是史上第一个统一印度大部的君王,也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个明确颁布法典的帝王。阿育王将法令文告颁刻在石柱或是铸铁柱上,这些石柱或是铁柱遍布在王国的各个地方,亦被称为阿育王柱。
这些石柱的顶端雕刻着一只或几头蹲坐在轮盘基座上的狮子雕像。狮子是力量的象征,而轮型则代表着永恒的真理,因此它们又被称为“法轮”。
不过在婆罗门与佛门的斗争中,这些阿育王柱被损毁的厉害,甚至被当地熔铸为兵器的,特别是近数百年来婆罗门复而大兴而佛门式微,善存下来的阿育王柱越来越少,也就剩下一些佛教徒比较活跃的地方,能够看到这些阿育王柱,也意味着另一件事情。
“按照两位大师提供的地理志,看见这些阿育王柱。”
“我们已经进入古摩竭陀国境内的巴特那之域了。。”
恒河流域中下游,古代崇佛大国——摩竭陀的故地。有七条河流经该国属,中部有一些小山,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该国拥有印度境内最肥沃的土地,每年来自印度洋的热带季风,最终被山脉阻挡停留在该地区,而带来充沛的降水和常年湿润恒定的气候。
古摩竭陀国中的精华,则是集中被称为巴特那的腹地,又号称生产上古先贤名人的圣者之域。曾为公元前3 世纪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的首府。佛经里多有记载,称为“华氏城”。
该地早期曾为佛教重镇,为佛教护法王阿育王奉佛的中心,也是摩揭陀国乃至整个天竺的佛教发源地,在佛教史上曾有过辉煌灿烂的时代。
如今这片土地,分属四个维戴赫国、梨奇维国、恩格国和摩羯陀国的版图,期间又夹杂着若干诸侯城邦之属。
三天后,他们抵达了古摩竭陀国的故都王舍城,修整了一天,昔日被唐玄奘赞誉为宏伟大观的王舍城。大多荒废颓败不堪,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和旧址上复建起来的一座口不足万的小城,满地的泥泞和蓬头垢面的城中居民。是外来者唯一的印象。
从这里开始,道路变得平坦好走起来,时不时的还能看见石质的路面,这据说是为了方便阿育王朝圣,而修筑的便道,第二日的天黑之前,他们终于赶到了第一个又那烂陀寺安排接待的据点,名为佛陀伽耶的小城旧址,佛陀伽耶,也就是附族释迦摩尼证道涅槃之地。阿育王造的大普提寺,由于荒废颓败的年深日久,大普提寺的大半截已没入土中,只的一些基本轮廓还算完好。
依稀可以看出,大普提寺的主体部分为方台形,从寺基到上端渐次减小,上建圆锥形尖顶,仅余残办,但依旧十分雄伟峻拔。寺前满是青苔和蔓支的拱门上,有狮、鹿、牛、象等动物图案的雕刻。生动逼真。
寺中靠西墙的祭台上还有半截释迦牟尼大像。大像面朝东,背靠毕钵罗树数丛,大普提寺外的庭院墙址内,有历代供养人修的许多小塔,还有许多僧人的舍利塔。都已经籍没在荒草和泥沙中。
唯有当初那株佛祖证道的毕钵罗树,繁衍出来的树从。已经荫密成林,因此还有少量僧人还在此驻留,维持着最后一点香火。
连佛门发源地的圣地之一,都颓败到如此境地,这也似乎预示着天竺佛门现今的境况,是如何的窘迫了。
夜晚,夜深人静,突然火光四起,空中还想起弓弩射击的咻咻声和惨叫声。
。。。。。。。。。。。。。。。。。。
相比正笼罩在间断的雨幕中的伊朗高原,美索不达米亚大平原上随着降雨减少,迎来了凉爽干燥的初夏。
“去年王朝的版图内普遍歉收。。军队储备的凑集效率比预期还要低”
“为什么,”
“因为王朝多线作战,占用了国内大量的人力和劳役,以至于就算没有收到战乱的影响,许多地方也没有足够的人手进行播种和浇灌。。”
“现在秋收的田野中,大都是老人和妇女,能否遣散部分当地籍贯的士兵”
“这个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需要保留足够的后备兵员,来对应敌人可能的攻势。。”
“那就出动我们空闲的志愿兵,以每个哈里夫为单位,帮助地方耕种吧。。”
赛里斯人的主力,仍旧停留在克尔曼沙赫的消息,让巴格达的守卫者们,多少稍微安心了一些,几有些庆幸,又有些悲哀,庆幸的是,如果赛里斯人不出动他们携带大量战车和大型器械的主力部队,那些数量众多显然只满足玉烧杀掳掠的骑兵,而要想突破河流和城墙的阻碍,对巴格达城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威胁,未免力有未逮。
但悲哀的是,赛里斯人停下来休整,以他们善于经营和整合被征服地区资源的手段和惯例,这也意味着王朝将来夺回失地,将要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甚至可能永远失去整个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广大地区的地理胜形。
而赛里斯人委派的临时管理组织——各座大小城市的维持会,在当地公然将收集年轻的女性,作为贡赋的一部分,这也多少证实他的猜想,这是在波斯的各个民族中进行吸收和溶血,这些赛里斯人显然不甘于只作为一个简单的征服者,迁都的呼声开始高涨起来,无论是伊拉克的首府库法,或是阿拔斯王族聚居的重镇哈希米叶城,甚至是新收复的旧都——大马士革城也行,他们只想带着自己的财产和家人,离开敌人威胁的前线,越远越好。
虽然王公贵族中不乏那些参与过开国战争,并活到现在的资深元老,及其继承了他们家门传统他们的后代,但是迅速波斯化的生活方式和会社传统,让他们在优裕奢靡的享受中,将早年意气风发的勇气和信念,迅速消磨殆尽,只剩下对争权夺利的执着,或是对财富的渴望和贪恋。
“转机在哪里,”
地图上被入侵者的标示浸染大半的版图中,代表南方波斯湾沿岸的位置,一名书记官出身的宫廷特使,为麦海迪讲解哈里发的战略布局。
“那些卑贱的暴乱奴隶,哈里发打算暂时给予他们许诺和承认。。”
“首先要截断赛里斯人来自海外同胞的后援。。”
“如果能够以此为契机,引出高原上赛里斯人的更多部队。。”
“那我们则可以发挥更多的主场优势。。”
哈里发虽然老了,但是多年军旅和通知生涯中,磨练出来的大局观和睿明,并没有因此消退多少。他几乎一下子就看出赛里斯人的战线中,较为薄弱的一环。
夺去了苏萨城后,他们必须要投入足够的兵力来维持这个重要节点,但是这个节点,只要运作得当,却是很容易处于王朝军队的围攻之下的。
毕竟城中守军主要出自赛里斯人的海外部队,他们原本的基础是在海上,一旦他们不得不将宝贵的力量,陷入陆地战场,这也意味着王朝饱受袭掠的海疆,将得到新的转机。
“因此。。我需要作出怎样的配合”
麦海迪归结道。
“巴格达必须抽调出一支军队,配合本部的行动。。骑兵和装具都必须配全”
“那巴格达城的守卫削弱后怎么办。。”
“其实,。。”
一名幕僚小心开口道。
“我发现那些,赛里斯人过于重视他们本族的军队,而大量使用那些附庸民族和被占领地区的士兵,作为先头和前驱。。这或许会是一个突破口。。”
“这些民族之间的来源和差异都很大,沟通和协调起来肯定不会那么顺畅的。。适合我们的人在里面运作”
“比如付出一些必要的妥协和承诺。。”
“内沙维夫沙漠中,还有部分尚未参战的贝贾人部落,如果王朝愿意付出足够代价的话,相信这些天生在骆驼背上的沙漠战士,会有更多愿意加入王朝的军队序列。。”
受到这个开端的鼓励,麦海迪的幕僚们思如涌泉的争相建言道。
“我们还可以用麦纳麦地区的土地为报酬,令他们进攻下巴士拉及巴林和阿曼省区的叛党。。”
………………………………
第七百五十七章 整顿乾坤济时了2
“兵箭一万,木箭杆二十万,簇三十万枚,河中产钤记,一等品八万,二等品十万,三等品十二万。。。”
“精品率差了些。。”
“这也是无奈的事情,河中当地原本十数国工艺具不差,差的是统一度量衡的精细标准,和时间的磨合而已。。”
“委托外包的加工品,能做到这种出品率,在目前来说,已经尚属凑合。。”
我听着左右的低声交谈,望着下面挺胸傲赴的军阵,多个民族的肤色和面孔充斥在其中,虽然很大一部分都缺少武具,只有一柄象征性的短刀或是尖矛而已。
操着各种口音和腔调的将士们,随着我的举手投足的动作,山呼海啸一般的爆发出“威武。。”“常胜”的叫喊声。
“我们还需要招募更多的通译。。”
我继续吩咐道,随着不断的扩张,附庸部队的民族和成色越来越杂了,传令和指挥效率也将大为下降,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就从那些随军商团中找,待遇和报酬不是问题。。可以优先给与归化人身份”
“同时还要尽快教授我们的将士,至少掌握一种通用土语的基本表达,如果将来要管领这片土地,不会这些沟通手段,又怎么谈得上能长治久安恩。。”
“诺。。”
“波斯语与汉话的简易对照字典,要加快编撰的效率。。可以先编出一本常用百词手册。。”
“诺。。”
我正在巡阅的第五路藩属兵团,这支新编部队,主要由滞留在泰伯里以西,里海低地走廊的前亚美尼亚起义的流亡者,斯拉夫人特别军团余部,以及可萨汗国新加入的派遣军构成的,
其中来自亚美尼亚流亡者,编成两个骑马步营和一个骑团,由唐人教官训练出来的斯拉夫人特别军团余部。则编做三个营。
而可萨汗国的派遣部队,主要是来自国内藩属部帐的阿兰人和马扎尔人,以及新接纳的佐伊人部落。提供的三千五百名游牧骑兵,此外还有五百名出自汗族的卡哈哲王家骑兵,五百名北亚基督徒披甲步兵,现任大伯克库兰的部将兼子侄。吐屯阿兰丁统领。
再加上他们的牧奴和跟班,跟进的协军商团,这支部队人数达到了九千多人,主要负责对高原西北的米迪亚行省和吉巴勒山地的攻略。
如今先期编成的泰伯里军、归义军、花剌子模军、粟特军都有相应的作战任务。
其中作为直属预备队的归义军,主要配合唐军主力。对胡泽斯坦本地,及高原境内进行地方肃清作战,以从当地获得更多的人口和资源为目标,城市赎金―居民编管――按照职业和阶层,制定赋税和徭役,来三步走。
泰伯里―波斯新军兵团,则与同样拥有足够机动骑兵的花拉子模兵团一起,负责席林堡以西的伊拉克平原。轮番进行烧掠破袭作战。主要是削弱敌国的战争准备和动员基础,迫使其军民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生活,终日处于惶恐不安中,而无暇他顾。
而来自河中及河外地区的,兵种相对全面的粟特兵团,则派往南方山外的波斯湾沿岸。幼发拉底河的冲积平原上,配合南路后援部队。海外特遣军的南方巩固作战。说是巩固作战,其实人物比较简单。就是把遇到抵抗的城市,进行威慑性杀掠,把存在隐患的当地居民,集体打包卖到海外去做奴隶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我终于有闲暇抽出手来,对米迪亚行省做点什么,比如让当地复杂的局势更加复杂。
和上述部队一样,新附庸兵团的自百人队以上,都要派遣相应数量的唐军将士,作为上情下达的战地联络官、军事指导官、庶务参佐官兼日常军法督导、一线情报收集分析的角色。
相信打完这一战后,这支部队会严重缩水的,很大一部分将士将会为了得到当地的授土而留下来,进而成为唐人统治下新归化族群的一部分。气候温暖适宜的群山河谷,对于唐人来说或许有些鸡肋,却不是低纬度苦寒贫瘠的北亚草原可比的。
我的午餐同样是充满战地风格的大帐食堂进行的,主食是米巢子和奶浆子。
米巢子,就是用炒过的小米、花生、芝麻、肉茸,用糖稀炸成一块块坚硬的砖样口粮,再成热切成小片保持原样粘附,待食用时轻轻掰下小片就可以了,属于便携口粮的改良产品,适用与目前作战的炎热少雨昼夜温差大的地区。
口感轻便酥脆,比起之前干硬咯牙的初代粮砖,却是改进良多了,可以温养脾胃,也适宜充饥,甚至可以在不开火的情况下,用水泡成冷粥状使用。不过规模和产量的目前也只能满足那些比较金贵的骑兵,
当然拿到我面前来的,那是加入了蜂蜜、乳酪、枫糖、核桃、杏仁酥等营养价值更高的特供品。
作战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军队的饮食结构,也也根据气候环境以及就地给养的补充情况,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光是这个雨季,就有一千多人病倒。
来自天竺的大量廉价糖的供应,让补充热量又能提神的甜食,成为军队便携食品中的新宠。而当地充足的牛羊油脂供应,则让各种油炸类的高热量食品,大行其道,原本酸咸口味的炒面干被更偏甜的炸米糕所取代。
我刚刚亲自巡视了各部驻军的饮食状况,士兵们日日有足量油脂的发面饼,以及大包装的便携炒面水发后拌酱、葱油等各色干汤做法;出外野营状态下,也有粮砖和罐头生火后,和剁碎腊味一起做成的疙瘩汤和糊糊粥的保证。
高强度劳动和出操,演练时,则还有常见波斯风格的肉馅蒸饼和肉末烤饼,酱薄饼,肉菜串烧,罐装的炸肉丸子,熏鱼块等,以及少量生酒和寥糟。香肠的配给。
士官这一层则多出肉抓饭、酪干、酱肉燥子和炸面饼、鱼肉松的选择,并且有腌蒜、腌杏、腌辣椒、酸橄榄多种口味的调味;军官还能保证姜糖、蜜饯、果仁、灌肠和茶包等小零食配给,将领们则有现做的蜜酱蛋饼、藏红花肉羹、鲜奶煨、炸果酥等当地特色菜和饮料。
其中相当部分是依靠后方迅速建立起来的军队和移民的屯垦制度来保障供应的。随着垦拓及产出规模,剩余产品加工和副产品规模的扩大,这个比例将与来自安西和河外的后方输送,增加到一比一。毕竟安西都护府也不可能无条件输送下去。也需要休养生息的时间。
帐篷里,摆着城市建造的密集模型,这也将是日后唐人控制下,新一轮城市建设和地方经营的参考模板,包括了屯垦区。工场区,商贸区和驻军据点的基本规划,利用现有基础,因地制宜的改造方案。以便在最短的的时间诶,迅速建立起一批唐人拓殖据点。
现在岭西名下所辖的战区,以两河的天然地理分界,大致分为三大块和一个突出部。
葱岭以西锡尔河以东,以宁远诸国为核心的河内地区。这片区域属于华夏传统文化辐射区。许多地方几乎可以视同国内的郡县来处理。自从境内北部最大的不稳定因素――突骑师等游牧部族,大都被唐军剿灭或是驱逐,或是主动迁移到大清池――碎叶川更西的地方去之后,这里就逐步变成治安和产出最为稳定,高开化地区。
大量工场和屯垦区,再加上当地普遍思慕天朝的归化人族群。以战后的四冲之地宁远为腹心,让这里初步成为岭西行台下**自主的大后方。
两河之间的索格底亚那。既河中之地,历史上商贸和农耕。手工业同样发达的富饶地区,虽然在文化风俗上还有众多差异,并且保留了大量原有的地方势力,但是作为前线和大后方之间的缓冲地带,当地有足够的人口基数和物产、商贸上的积累,提供兵员、劳役、税赋和手工业产能上的基本支持。初步建立一些只需要密集劳动力管理的,粗放型的军工产业。
再就是
包括原属阿拔斯王朝东部版图的,大呼罗珊及周边诸省部分地区在内的所谓河外地区,虽然大规模的军事存在和反抗力量已经被击溃,但是大量流散在民间的散兵游勇,再加上战火和天灾造成的流离失所,让这片地区内,乃些远离城市和干道之外的区域,还处于相当程度的无主混乱中,因为外来移民和当地走投无路的流民之间的冲突和暴力事件,仍有发生,没有足够的护卫,单个商旅是不敢走在道路上。
同样在历史和文化、风俗上对缺少认同感,但也缺乏足够的反抗意志和动力,对于新统治者更多是处于一种麻木不仁的冷漠和隔阂。恐怕等到多批次完成对伊朗高原的大批量移民,填补进来的唐人及归化人,东方附庸民族的移民,在当地民族成分中占到一定比例后,才会有所好转。
但是这一区域历史开发度同样很高,还有极其庞大的生产潜力可以挖掘,随着河中当地贵族的转封和退役军人的安置领受,还是可以慢慢稳定下来的。这片区域的产出比还是属于账面上的负数,一方面是因为有大量的战利品还没能消化掉,变成军队直接利用的钱粮产能,另一方面则是政策性的持续追加投入的基本盘,为了满足服务前方战争的需要,基本一直在扩大屯垦的规模和公共设施的修缮维护,因为这是两国长期拉锯的主战场,战争破坏的相当彻底。
唐军的政令和一直的延伸,还要大量依靠那些受到唐人人肯的大小宗教派系和地方自治组织,来贯彻和实线,随着距离的拉远,边缘化是不可避免的,唐军直接的施政自理范围,主要还是以城市和道路附近地区为依托的点面结合。
一个突出部,说的就是新征服的伊朗高原,虽然地盘很大气候也还不错,但是适宜人居的地方并不多,中央是广阔的荒漠盐沼,只有在周边地带才有较为大片的河谷、绿洲和山麓平原带,拥有较为稠密的人口聚居城邑和发达农业灌溉区。
但同样也拥有一个优势,周边大都是受唐军扶持过。从属或是新归顺的亲善地方势力,相对地广人稀的地理分布和地势狭小的天然阻隔,让这些高原城市之间的自持能力。远不如低地平原,必须大量依靠商贸带来的流通性,才能保持长久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性。
因此事实上他们战败后对新统治者的抵触,远要比属于东波斯的多元文化中心。亚利安民族发源的大呼罗珊地区,更加现实和低调的多。因为唐人征服者的到来,变相的重新打开了阶段日久的东西方商路,让伊朗高原的众多传统依靠商贸发展起来的城市,重新回到黄金公路和大陆桥的贸易循环中去。
因此在这里需要考虑的基本政策是。换血换种的同时,在文化上通过一系列投入,让华夏文化在波斯传统的皮里,扎根发芽世代生续下去。
“君上。。”
突然一个声音打断我的反思,却是岭西行台所属的仓曹判官,有新的发现。
在清点缴获的战利品中,仓曹下属人员在一处充满药物怪味的仓房中,无意发现了一批特殊的草药和半成制品。通过审讯俘虏中的知情者。确认这些就是用印度大麻和阿拉伯茶草,以及相关原料配置成的药丸和锭剂。
阿拉伯茶草,原产东非和阿拉伯半岛地区的植物,也被称为埃塞俄比亚茶,属于后世在中东地区的国家中,极为泛滥的一种软性毒品。几乎家家户户都用着东西来提神解乏。
因为植株中含有天然安非他明,通过咀嚼口腔黏膜吸收后。会觉得思维清晰、精力充沛,信心百倍觉得世间上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同时肢体的疼痛感和不适也会被极大的稀释掉。
该种成分在二战日本被称作“觉醒剂”,是为提神和强化他们的行为,而被列为军用品使用,称为“猫目锭”,比如当时的神风特攻队自杀攻击的飞机员,就是靠这个东西壮胆才敢上天的。
印度大麻就更了不得了,作为众多荨麻植物科属中,唯一能够长出四氢大麻酚等致幻兴奋成分的作物,也是后世最泛滥的廉价毒品之一,很早以前的公元纪年之前,就出现在早期宗教祭祀的场合中。
但是没想到,在这个时代,阿拔斯人用这些药物精炼成末,来给某些士兵服用,还让他们可以短时间内无谓伤痛,舍生忘死的溺战杀敌。
如果用到正确地方的话,这也是治疗神经衰弱,肌肉关节炎症,头痛发热等急症的良药,对缓解水土不服等症状有特效。
我当即下令,寻找合适的土地,收集剩余的种子,进行实验性的种植,有时候,软性毒品作为精神慰藉剂,也是殖民统治的辅助手段之一,工业革命早期,那些被盘剥苛酷的血汗工人就是用廉价的鸦片制品,来解决生活中的大部分病痛问题,甚至作为孩子的安眠药来使用。
在国内什么的自然要束手束脚,严加控制,但是在这域外,嗯,道德和节操什么的,能当饭吃么
。。。。。。。。。。
东天竺,巴特那地区,大菩提寺,刚刚迎来一个纷忙的清晨
虽然一夜惊乱,但是训练有素的唐人部队几乎毫发无损,吐火罗及宁远番兵略有损伤,而那些土兵和佣奴则不堪的多,慌乱拥踏中死了数十人,伤了百余人。
因此这些受过夜战反偷袭训练的唐军老兵,甚至组织了一次反攻,咬着溃退的敌人尾衔杀出,乘乱突入敌从,如切菜瓜,砍杀无算,只是天黑情况不明,才放弃了更远距离的追杀。只留下数百具尸体。
然后这些尸体也变成唐人们的工事建材,他们几乎全体出动,顶着湿透衣甲的雾气和露水,开始和那些民夫一起挖土堆筑临时防线,大片湿润的圣材,被砍下来削尖一段斜插在挖出来的壕沟泥土中,荒废的石墙砖块,则被推到搬运到寺院方城的台阶上,构成坚固一点的内线。
但直到黄饶大菩提寺的阵线初步完成,也没有敌人主动进攻和骚扰,到了正午后,远方的雾气终于彻底消散露出后面的憧憧人影。
“安罗延大师,认得对方的来历么。。”
健陀罗州司马杜琅皱着眉头,询问为他们引路的天竺僧,
“那是不敬佛的迦具龙王,及其臣属啊。。”
这位苦瓜脸一样的天竺僧安罗延,看见敌人的旗帜后,愁苦的脸上都要滴出汁来。
“还有梨奇维国和恩格国的人马,”
“这这这,这怎可是好,僧团和诸位法王中,定然是出了勾结之徒啊。。”
安罗延无一些露出来的信息,让讨击副使胡烨也挑起眉头冷笑了一下,看来在是否求取外援的问题上,那烂陀寺内部,也不是一心的,甚至很可能至少部分人的自作主张。
不过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箭在弦上没有回头路了。
寺院外被黑压压的军队所包围,五彩斑斓的招展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