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幻之盛唐-第3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恩恩,君虞。。我记得你家也是附近的大族,怎么都没人过来瞧瞧。。”

    我方才里头转悠选择式样的时候,特意被领到一个建造的,供奉千手千眼观音、不空绢观音、如意轮观音经变三种密教观音经变的大型涅槃窟。

    据说本地郡望李氏一族捐建的家窟。我记得他出身可是河西的郡望大族,山东七大氏族陇西李氏的主要分家之一,

    “大人您记错了吧,本家出自武威一脉,本地近的郡望,乃是本家的近族,瓜州李氏所属。。”

    “哦哦,是么。”

    我不以为意的摆摆手。

    陇西李氏身为山东七大氏族之一,当年也是牛『逼』哄哄,据说当年李唐皇室修族谱追赠三代,想攀亲溯源的意向,结果被陇西李氏给婉拒了,理由是高祖这一家子血统太杂,被鲜卑贵姓胡化的厉害。李唐才无可奈何攀到北朝十六国的西凉王李轨身上,又把传说中的人物老子李耳拉过来做老祖宗。

    再加上,李唐本身就是代北勋贵的门阀出身为根基,进而逐鹿天下的,因此从岁末十八家反王五十六路尘烟中脱颖而出掌握政权后,对南北朝延续下来,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影响力的传统门阀势力尤为警惕,巴不得天下的有力门阀越少越好,好只有李唐这一家门阀天下独大。,

    因而待到天下稳固后,第一个下手打压的就是这些山东七大氏族为首的门阀势力,先是以法律抑制通婚,然后又是重修氏族志,打『乱』门第传统,从经济基础和社会影响上不断削弱其存感,迫使其主动分家,后。

    从陇西李氏分出四大系,即武阳系(故城今山东朝城县),姑臧系,丹阳系(治今河南项城县东北)和敦煌房(治今甘肃敦煌县)。到本朝,已经出过数位宰相了。

    其中姑臧李氏就占了两位,从龙五大臣,朝中西北系代表人物之一李涵璀,也是出自姑臧李氏,象现领武威郡王,退养家中的李嗣业,出身的京兆高陵(属今陕西),也与姑臧李氏,有那么点渊源。

    不过由于早年西北爆发的武威胡『乱』,不但打『乱』了西北朝廷后方部署,也让姑臧李氏世代经营的产业和族人损失惨重,直到现姑臧李氏的日子不是很好过,再加上长安宫变李涵璀所政治派系的覆没,不但失去一个朝中得力的强援,连姑臧李氏本家也不免受到牵连。

    因此这位原本和将门八竿子打不着的世家子弟李益,才得以被以武威郡王族侄的身份进入武学,然后以经略、参军、曹务等诸科优等的考评,获得到我身边见习的资格。

    “大人对瓜州李族有什么想法么。。”

    他敏锐的察觉我的想法,反问道。

    “或者说,想借这个修佛窟的由头做些什么么。。”

    “如果我说想吃大户,想拿瓜州李氏杀鸡儆猴如何。。”

    我看着他眼睛微笑道。

    “大人这个比喻错了,以瓜州李族之家世做这个效尤,放眼河西之地,倒没有几家能担待的起这个擏猴的身份啊。。”

    他似乎不为所动,应声道

    “好吧,有没兴趣替我跑一趟,”

    我有些无趣的摊摊手。

    “请大人吩咐。。”

    他侧身礼道

    “替我传句话说,时代已经变了,还要死抱着过去沉沦尘埃么。。”

    瓜州府衙中,一大票被请到这里来达官显贵和豪门大户巨贾的头面人物,济济一堂,满怀心思的猜测着召集中者的意图。

    满案精美的点心,甚至还有破冰捕获的河鱼,也被精致烹饪成煎、炸、煮三味摆席上,不过众人没有丝毫动著的胃口,

    难道这位底气和根基不足的权刺史大人,突然心血来『潮』,想枢密大人面前,表现出一番奋发作为来么。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还真是猜对了。

    “都到全了么。。”

    府衙后堂,一个声音问道

    “当是全了。。”

    心惊胆战陪做下首的刺史周鼎不住点头道,又看了眼自己的亲信,团练军尉阎朝。

    他有些欲哭无泪的暗想道,我这是招谁惹谁了。怎么会鬼『迷』心窍,对深夜私访上门的枢府大人说出那样的话来,但是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

    拿全州的豪门大户那些勾当作为投名状后,他想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生杀予夺的州父母,甚至再往上一步,就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走下去了。

    看到从内堂出来的不是刺史大人,却是枢密大人的行军司马,一些人恍然大悟,一些人却是暗自皱起眉头,还有一些人不知所措的左右顾盼,交换起眼『色』来。

    西北路安抚处置使行军司马岑参将众人的反应都略略收眼中,又看着一张张小册子被分发到众人手中后,才略微一笑开口道。

    “召集列位地方贤望,无非是商榷。。”

    “这是劝募协军的陈条。。可以带回去慢慢思量”

    被召集来的众人大多数稍稍松了口气,无非是要钱的手段,随即岑参又道

    “此外下官此,要告诉列位一个好消息。。”

    “枢府大人训令,大军暂驻多蒙地方襄助,感知幸甚,”

    “谬赞了,。。”

    “这是我们地方士民本分才是。。”

    众人纷纷应道。

    “但是,本部却也不能平白接受地方百姓士民的供养。。因此”

    岑参顿了顿又道。

    “决定派兵剿匪,以至地方平靖。。数日前,兵马已经出动了”

    “剿匪。。”

    这个字眼终于触动了众人闹钟那根心弦,顿然哗然轰声的议论纷纷起来。其中某些人很有些天昏地暗的感觉。

    这时堂下再次走进来一人,原本,脊背窜凉,惊声哗然起来,还有人惊慌失措的跌坐地上,拔腿就向外冲去的,却被穿着大片明光的甲士拦了下来,这才发现,值守府衙的已经换成了行营的虞侯兵

    “吐蕃人。。”

    无怪他们要大惊失『色』,这人披发散辩,身穿涂楮的密环锁子甲,黑盔黑缨毡袍,手按大炳战剑,一个典型的吐蕃将领打扮。

    “莫慌,这时本军边傍行人司所辖的吐蕃效节军。。”

    岑参再次拍手,压下众人的声浪,

    “既然有吐蕃残党流匪地方,所以我军用熟悉吐蕃的将士。。进行清缴,一定能恢复地方一个域内朗朗的。。”

    一片死寂,

    这次青唐战后,由吐蕃俘虏改造充任的敢死效节军的规模,再次得以扩充到一万五千人,分为二十一只小营,其中随中军来到瓜州的有五营。

    这些效节军将士,主要是吐蕃被俘虏的庶人和大小“桂”组成,还有部分四大内族的附族部众和降服的葛西嘉尼,不过曲勘、曲勘勒等铜牌告身以上的身份,却是一个都没有,道理也很简单。

    吐蕃人的观念中尊卑等秩观念极重,如果是身份和家世稍微尊贵一些的俘虏,有先人的显赫荣耀和家世的风光积淀前,就算战败了家国部族的立场也没有那么容易转变过来,如果被留这些军队中,也不利大多数人的改造和驯服,

    他们被直接送到长安去游街献俘,估计等皇帝朝礼玩腻了,会让他们就地安置两京附近,组成一个异域风情村子聚落,被当成征服和武功的活战利品时不时的拉出来展示一下,监管中当猪养到死。

    或许他们下一代中,会有人被挑选出来当任皇帝的宿卫,甚至成为大唐的将帅,不过到那时,他们无论从精神还是血缘上与吐蕃再没有什么关系了

    就像当年东西突厥的可汗们的家族从属一样。就算是中华民族的包容与融合,也需要足够强大的势力和基础作为前提条件的。

    “不过,兵马回师之前,还请诸位这署衙呆上一阵,。。”

    众人再次哗然起来。

    开始了么,我得到消息微微一笑,看了眼重躲进人群中的老猫,继续走进城门,小慕容的黑材料

    若是放平时,这些地方官的污滥事我懒得管,无非就是接着备敌的借口大肆刮,以查『奸』威名侵占豪富商贾家产,还有以清帐户口威名,侵夺那些受兵灾的户口田土产业。

    还有蓄养容留匪类,与那些杂胡藩部勾结,以劫道剽掠威名,构陷、打击和排挤事业上的竞争对手。

    但是有足够的素材捅到我面前,也没有坐视不理的道理。但相比之下,吐蕃军过境瓜州的时候,城中的豪门大户,将坚决主战的官员将士,出卖给吐蕃人充做战功,以换取不破城的许诺,这可是天大的罪行,属于十恶不赦的通敌卖国之罪。

    周鼎本来我需要取缔的名单的上,但是那次突然心血来『潮』的夜访让我改变了主意,我这几天等,等他们中有人沉不住气,打开缺口,结果理由就这么自己送上门来了。

    瓜州李氏一族聚居的重庆坊中门大开,瓜州李氏的族长李大宾身穿六品散官的绯衣,率领一干盛装重礼的族人,快步恭迎过来。

    最新章节txt,本站地址:
………………………………

第五百八十五章 屈服,输送

    第五百八十五章  屈服,输送

    摇曳的海水中,港口灯塔的弧影,地平线上出现后。胡静水抹了一把头上的汗水,总算到达了。

    自从那次协助藤原一族逃亡之旅后,他选择将来自巡检司的奖励,换成了南海造船的优先认购权,花光理念积蓄,变卖了身家还举了不少债,才买下这条船的。

    这是一条二千料被称为钻风级的二桅角帆飞鱼快船,虽然比不上南海巡检量身定制的二千五百料破浪级快船,而且除了铜壳船底外,大部分军用标准的配设都被取消的简化版,但丝毫不妨碍他对船的惊叹和喜爱。

    与厚重粗短的传统唐船不同,船如梭子一般的修长而线条优美,大量帆揽轮组只要十几个人『操』持自如,再加上尖狭的船首和大块的角帆,就能乘风破浪轻快滑行海面上,船到手的第一眼,就像他一见钟情的女人一样,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吃住这条船上,事无巨细的努力熟悉“她”每一个角落和细节,以至于被手下疑心得了失心症。

    有了好船,他就不用偷偷『摸』『摸』沿海停泊接力的辛苦玩走私,然后变本加厉的跑起倭国往来大陆的航线来,虽然大部分贵利之货的贸易,都被官方或是地方有背景的任务所把持,但是通过运输大宗的硫磺,木材,稻米、布匹等寻常物产,通过与倭人的以物易物价差和来去捎带的外快,亦能赚不少钱钱。

    然后各个唐人囤聚的港口都跑的熟了,突然一只来自夷州商团的委托将他找到了九州,才有了这次行船,选择的安全稳妥的路线,时间的要求也很宽松,但不允许过多的停泊。

    随着海船徐徐入港,可以看到,前些年还呈现一片破败的翁山县,自从成为景侯的封地后,很快随着大量移入的商户和船户,而迅速重繁盛起来。

    相对东南沿海诸港官府复杂而拖沓的管理体制,这里要简明的多,再加上陆上的摊丁派役,也上不了岛,因此很快吸引东南之地,大量本钱有限的中小船帮的入驻。

    随着船队的抵达,大批早已等候附近的乡民,撑着满载瓜菜果蔬鸡鸭鱼畜的大小海垡子,想蚂蚁一样的靠拢上来,扯着嗓门大声的叫卖,远处一些轻巧一些,『插』着花枝的小船上,一些浓妆艳抹的女子,也毫无顾忌的站船头抛头『露』面,远远冲着船上的男人们,挥舞起帕子招呼起来。

    让港口中的繁忙,混『乱』而充满生机活力。

    相比那些讨价还价的满面红光的水头船工,船上另外一些人仍然留船舱里,小心的戒备着这次运回来的货物,只有上岸交割后,他们才算了事,这是一次特殊的委托运输任务。

    哪怕胡静水已经倭国这几条线路上,贩运铁锭和铜块往来多次,但也没有见过如此郑重其事的,整个航程,他们几乎都呆底仓里,哪怕遇到风浪和海险。

    他们是夷州水师分营的海兵队,这是一群来历背景复杂,却海上让人望而生畏的人。

    大唐的官僚和军队体系中,也只有南海府下的海军学堂,才看重冒险精神和经历,而敢不太讲究出身,招收这些来历可疑的学生。

    事实上敢出海打拼讨生活乃至搏命的,多少都是因为各种不得已的缘故和隐衷,或是干脆是陆上呆不下去的麻烦人物,本地许多大小田主,也是洗脚上岸的海贼出身,

    因此投报南海府名下的海事院,乃至海军学堂,成为那些原本出身贱籍或是番外归化人,乃至亡命匪类,一种洗白身份进入正途,乃至获得官身曲线救国的捷径。因此这些人往往以敢战拼命著称。

    他们的参与,让这次委托任务,多了许多说不明道不清的东西,但至少安全到达了不是,胡静水安慰自己道。

    完成这趟任务,他南海会社和夷州商团内交涉往来的权限,都可以再抬升一级,这也意味着广大的发展空间和多的利润前景。

    相比当代传统行会陈规严密的师徒传承和会首体制,以及那些通过官府强制力来维持的行业壁垒,与龙武军相关的南海社,南平社,其实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产业化体系和严密的制度等壁垒,进行间接而隐『性』垄断的。

    当然从表面上看起来门槛是低得多,而且相当公平开放的,只要愿意又有实力都可以入行,没人拦着你的。但是想从中间赚钱牟利,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多年积累的口碑和信誉,成熟的渠道,都不是外来者可以轻易染指的,想烧钱玩竞争,成本和技术含量又比不上,资本投入是远不如,

    因此大部分航路经营和贸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只有中小船团还有一些活路的情况下,很多人都选择了从海南换大好的船,走上远洋航线,跑到加遥远的大昆仑洋外海去寻找机会。

    倭国航线也一样,随着倭国经营的逐步成熟,几条常见航路上大量竞争者的加入,他从这里头赚取的利头也越来越小。几条只有他熟悉中短航路,也面临着被别人『插』足和或是成本上升的趋势,所以他才下定决心接下这个要求死板严格而惩罚严酷的任务。

    或许我也应该换个环境,胡静水暗自下了个决心,乘着这条船的状况还是上好,能够跑的比别人远的时候。

    岸上装船的人也来了。

    。。。。。。。。。。。。。

    瓜州李氏的家长李大宾,也正心情反复的烦恼中,等待着众多族人被召集起来。

    作为这一代的领头人,他只当得上一个中庸或者说保守的平价,瓜州李氏这一代他手上没有什么大变化,也没有太大的波折,哪怕几次朝中的动『荡』和吐蕃寇掠,河西战『乱』这样的影响,也比别人小一些。

    甚至因为扶持和救济地方,战后重建的地方秩序中拿到多的语话权,这样下来,连那些族中一直对他保守作风,颇有微词的声音,也终于闭嘴了,因此,作为李氏财力和实力的象征,他花费不菲沙州的千佛崖上,特地建造一个供养佛祖涅磐象的李氏家窟以资纪念。

    相比陇李其他支系,这只距离朝廷中枢远一些,长期地方发展的结果,从军乃至世代经商的族人,对联姻的血统什么的,也不是那么看重,因此与西番诸国乃至草原各部,都有某种纽带和联系。

    因此虽然朝中不显,但是地方的厚积薄发,却让他始终成为当之无愧的郡望大族。作为位于商路重镇和军事要冲的瓜州,接触的域外风物和心态眼界,远要比其他几支加开阔一些,但相对的地方政治生活中,这些长期传续下来的世家大族,也占据了相当的分量。

    相比肥沃的南部和中部,河西北部比邻的是大片草原和沙漠,一条长长绿洲构成的低地走廊将草原和沙漠还有高原上地分割开来,再北越过草原就是北庭都护府所属的伊州,向西越过大片沙漠戈壁,就是安西都护府东端的菖蒲海镇。

    这片偌大地域内被划分成瓜、沙、肃几个州郡,同时管辖着大量的羁縻藩人的部帐,因此作为血统纯正,历史悠久的陇西李族的分家,瓜州李氏的影响,可以说是横跨整个河西北部,也不足为奇。

    另一个历史中,他会成为守城十年抵抗吐蕃的中坚,然后他的后人会继续抵抗吐蕃人的统治,并数十年后追随瓜州人张义『潮』推翻吐蕃人的统治,建立政权,与当地张氏、氏、曹氏一起为归义军四大家族之一。

    作为汉族世家,无论是盛唐百余年培养成的民族优越感,或是上千年历史传承积淀的文明自豪感,都不会让他们真正甘心臣服吐蕃这样刚从野蛮蒙昧走出来的。

    但这个时空,虽然李氏还是地方一等一的大族,但是前景却是不太好,河西商路的断绝和河西地方军队的重创,还是不可避免的对这个老牌的氏族产生了严重的冲击,特别是直通安西的青唐道,和连接北庭的回纥道的打通,对那些长久以来,已经习惯把持商路之利的世家大族来说,绝对不是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与其他地方不同,河西北部各州依靠农田的产出有限,多是依靠牧业和商贸来促进和保证地方的繁荣,现地方上需要足够的时间来恢复元气,但是它的竞争对手们,却又多的选择。

    糟糕的是,背后明显站着剑南、山南、关内等兴崛起的商团行会势力,的内枢密大人已经到了沙州,却没有进州城,而是去了鸣沙县的千佛崖,李氏虽然号称瓜州郡望,但本家却是位于瓜州境内析分出来的沙州城内,因此他虽然躲过了瓜州城的那场是非,却要沙洲面临自己的选择。

    于是他不出意料的妥协了。

    “首倡善业,献纳米粮五万石,驼马三千匹。。”

    “分家,去青唐。。”

    他的决定族人中宣布后,不出意外的掀起轩然大波。

    “还要去安西和北庭。。”

    “这是变相的流放么。。”

    沙州城中,我正会见分别从洛阳和长安赶过来的信使,雍国公主府的录事段忠义,内史杨奉朝,这两人都是前南诏政权的汉姓大族,辅佐蒙氏王族的世官之族,现也是梁氏负责领地事物的家臣,督封租、主家财货出入等方面。

    录事段忠义带来的消息是,朝廷对青唐之地的处分已定,循例大都护府下,置观察使一人,营田使一人,转运支使一人,度支判官两人,

    置伏远、羌塘、孙波三经略,西海守捉使一,分领十一州五军之属。

    余别驾、长史、司马、掌书记、六曹、参军事,判司、推官诸僚属自择良定,以官身侯备奏进院即可。

    打下青唐后,朝廷一下多出一大堆职位,可以安置那些正熬排行,候选差遣的官员,这个买卖倒是要得。

    此外,

    既原先的岭南和安东,后来的夷州、倭国、虾夷大岛、耽罗岛,窟说部之后,青唐成了朝廷的第九个流人地。

    由于这些地方不是孤悬海外,就是终年暑热『潮』雨,或是冰封酷寒,或是毒虫瘴疫横行的,所谓穷恶苦死之地,所以青唐反而还成为过得去的近选。

    因此朝廷派发的首批流人数千口,已经分批出发了,主要是误伤致死的刑徒和无力偿官债只能戍边劳役的流人。

    内史杨奉朝带来的是另一个来自海外的消息,

    去年夏天,出逃夷州的藤原仲麻吕死了,这位显赫一时的前倭国太政大臣,相当凄凉的后的亲族和追随者陪伴下,因为心力憔悴和郁郁成疾的身体衰弱,死了夷州的台风季节。

    他幸存的两个儿子都是庶出,不愿回到倭国,情愿就地改姓归化,并分家置业,各拥一班支持者,闹得不可开交,因此特地报请上来,希望获得我的处置决定。

    我想了想,就决定将夷州这只藤原氏收为我的领臣,毕竟作为昔日的倭国第一家族,精通艺文音律都是必修课,对领地建设还是有些益处的。

    不过必须分成两只,一只留夷州赐姓源氏,家主给名义经,另一只远走海南的赐姓平氏,家主给名将门。

    这样将来或许就没有原平之战,也没有了传世的《源氏物语》这部作品,只会留下梁式物语,光源氏养成计划,也将变成梁式养成计划。

    前些年倭国爆发的藤原仲麻吕之『乱』后,后续的清洗和追捕中,还有数千来自被清算的橘氏、犬养氏,以及与藤原氏有关的倭人,陆续通过海路逃到了夷州,其中不乏公卿贵族军将兵士工匠杂役等各『色』人等。

    其中的青壮被挑选出来,训练之后组成拔刀队,派往海外羁縻州和据点,作为土人聚居区的治安辅助力量,就叫选组。

    与很早就建邑置郡县,如今名下拥有本岛六州数十县属的海南不同,夷州还是按照府兵制度的军管体制,除了沿海十几个建港的县治外,往内陆大概分为二十几个军府,三百多由大量任用土著劳力的种植园、矿山、工场组成的武装民屯。

    这些倭人无论夷州,还是南海外岛诸羁縻州,还是相当好用的。

    随之而来的还有另一个我意料之外的好消息

    由于倭国重即位的称德女王,还继续她崇佛的荒唐大计,去年改元天平神护,设置近卫府,任命宠爱的僧人道镜为太政大臣禅师。旋即又迫不及待的任命道镜为法王、藤原永手为左大臣、吉备真备为右大臣。

    象日本这种藩国改元国号,都要上奏宗主天朝,因此顺水推舟的派出遣唐使。

    随遣唐使一同回来的,还有来自倭国来的头批运金船,三个月前已经抵达了翁山县,大抵有三十五万枚当缗大银宝,十四万枚当十缗金宝,又这笔货币做支付的保证金,龙武军体系刚刚因为打完吐蕃而财政紧张,可以大为缓解。

    我这些年经营的产业和投资的收益,已经多的连我自己也记不清楚,摊子铺的大了,也林林总总出了不少状况和问题,所以才有了宁凝南下整顿和清理之行。

    但相对海外经营的产业,相对会简单一些,自主『性』也大一些。其中以倭国为明显。

    这些年进入日本的大唐商人,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和带来的技术,逐渐把握了倭国的矿殖和营造的相关产业。那些尾随他们而来的各『色』唐船,光是靠贩运生铜和铁锭等大项,就足够赚钱了。因为日本经营运输之利,而蜂拥而自的唐船,也因此彻底击垮了当地技术低劣吨位可怜的倭船,大量把持了往来日本各地的航路。

    其中通过我名下派出的开拓团和家族商人,日本国大量圈地也是卓有成效,先后开拓了数十个庄院和温泉馆,掌握了硫磺,生铜等矿藏十几处,相对倭国现有的数百万人口,日本本土还是拥有大量未开辟的蛮荒之地,因此对天朝上国的来人,还是持有相当尊敬且合作的态度。

    不用去花钱收买或是制造舆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几乎满地都是仰慕大唐风物,自带干粮的日『奸』或是潜的带路党。因此真正麻烦,反而是相对恶劣的地形、自然环境和气候。

    而且他们多数,也没有真正意义上国家资源保护的意识,他们看来,自从这些唐人来了以后,带来众多先进的生产技艺和奇的物产,对提升地方田土税赋的产出,促进消费和市面繁荣意识大有益处,连带生活品味和需求都上了好几个档次。别是对改良贵贱之嗣的促进作用。

    而作为经营日本的重头戏,寻找和开采金银的事业也初见成效,目前发现的金山两处,大小银山五处。

    倭国已经拥有足够悠久出产金银的历史,当代倭国朝廷所属的奥州金山,每年至少要向平成京进献的沙金百多斤,据说为了庆祝鉴真登陆日本当年为皇族受戒,专门建造了一座高达数丈的大佛像以资纪念,为了这尊大佛像的贴金,就使用了约一千斤的奥州金。

    要知道大唐朝廷每年官方的白银产出收入才不过十几万斤,这个时代黄金白银什么的,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通货币,而是作为一种地方土贡给朝廷的特产,专供殿中省属下的错金局制造成各种饰品和器物。

    不过就算是能找到这些金银矿脉,开发起来却是破费周折,首先是不能离海岸线太远,其次必须附近有条件屯垦足够的人口以提供劳力,然后是从产地修通道路直到出海的港口,因此大部分矿山直到近年才开始有所产出。

    作为我名下,大的一处金山,属于九州太宰府下鹿儿岛金山,地理位置应该属于后世大名鼎鼎的菱刈金矿,从古代一直开采到现代还继续运营。不过此时还是一片荒芜,只有附近几个走私猖獗的小渔村。

    另外一个则是位于本州岛西南端的偏远地区,后世大名鼎鼎,据说每年输送明朝百万白银的石见银山,不过来发的规模还很小,主要是靠近九州一代实太过荒芜,又有复杂漫长的海岸线,找起来大费周章。

    之所以能找到这两处,主要还是因为这两处因为开采量和持续时间的缘故,世界历史图册有所标注,其他的甲州金山,箱根银矿什么的,就只能靠有限的历史记述去慢慢找寻碰运气了。

    石见当地的郡司上下收了半车的唐帛谢礼,毫不意的将这些远离京畿的边远地区大片沿海山林土地,直接划为“唐泊地”,为往来海岸线上的唐船晒帆补水之用云云,当地黎庶百姓良贱具不得入。

    鹿儿岛就简单了,只要和太宰府大哥招呼,就可以筑城建邑以“打击走私”。连迁地安置的功夫都省了,直接把这些渔民抓起来,送到山里开矿坑去。

    初还是直接将金银粗坯分批少量的运回国内,后来为了减少成本和功夫,从各地通过水路运送来的金银粗锭,被集中到鹿儿岛,军队监管的相对封闭环境下,由大陆轮换派遣过来的工匠,进行重熔铸,压制成大唐乃至周边国家流通的各『色』金银币。

    按照计划,除掉生产运输维护方面的费用后,这批金银币其中两成左右,作为驻军和工匠们这些参与者的分红和补贴,以及用日本国内作为就地收买劳力丁口,田产土地、特产物资等商业活动结算手段,以及结交权贵公卿的花费。事实上连日本大量流通的开元通宝、乾元通宝,泰兴钱,都是这些沿海岛屿上铸造的。

    另一部分约占五成,通过海路南下运到海南府收藏起来,作为南海会社发行各『色』票据,经营的外围诸多飞钱票号的保证金。剩下的三成才作为海外邑司的收益,输送到大陆上来入私人腰包。

    这次却是正好赶上西北用兵急用钱,所以连同输送海南的那部分,也被临时周转了过来。

    最新章节txt,本站地址: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