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幻之盛唐-第2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剂粝滤髡降淖慵!4痈缣厝恕⒉薜谌耍呗耍饺松恕⑼剂指恕头ダ侨恕!K靡簧颊蜓购颓逑茨切┍徽鞣厍似鸨朔呐选郝摇徽撸谜嚼泛屯恋兀幢3帜切┝熘鞴笞迕堑闹页稀
不希望因为擅自改变法兰克人习惯法和传统的继承序列,而导致王国的分裂。多将来划分遗产的时候,多加补偿而已。
对于那位便宜亲家遭遇的挫败,他丝毫没有同情的感觉。这位志大才疏的伦巴第王,还沉溺野蛮和愚昧的传统掠战游戏中,只适合做个抢掠为生的氏族首领。对统治一个诸如罗马这样先进文明的地区,简直是异常灾难。哪怕他涂抹了圣油,受过洗礼,也不能丝毫改变它骨子里的贪婪和短视。
三万伦巴第人拉文纳东南部的战败,让伦巴第人失去了一万名训练有素的战士,数千人成为残废,还有近万人成为罗马人的俘虏。糟糕的是十几只伦巴第人的大氏族,同时失去它们首领和继承人。
他关心的是,这只全番号和旗帜的罗马人,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此战之后,乘胜追击的罗马人,横扫了拉文纳地区海岸线上,伦巴第人领主那些空虚的只剩下『妇』孺的市镇和城邑,并把它们作为战利品,装船送回君士坦丁,成功的建立了突入前哨和堡垒。
逃回来的伦巴第人说,罗马人以一个军团做诱饵,却从海上至少动用了四个军团,一整个联队的禁卫骑兵,并动用了式的武器,还有传闻说罗马军队正向查士丁尼大帝时代,为了纪念拉文纳光复的圣维塔尔教堂进军。
对于其他地区的伦巴第领主来说,接连的战败和损失了大批支持者,让好容易借助于法兰克人的联姻,从失败的阴影里摆脱出来德西德里乌斯国王的地位,也再次变得岌岌可危起来。
虽然是伦巴第人的失利,却也让罗马教会有些紧张。对一个诞生没有多少年的所谓罗马教皇国来说,对曾经的宗主――拜占庭帝国的态度,还是充满暧昧和复杂的情绪,这种心里弱势。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消除的。拜占庭虽然这些年已经有所衰落,但毕竟还是一个拥有庞大领土和军队的国家,而划分罗马教会名下的那些土地和地方领主们,也并不总是安分的。
而现正是矮子丕平与罗马,刀剑与十字架联姻如胶似漆的蜜月期,法兰克征服者需要教会的号召和名分,来巩固被征服地区统治,教会需要法拉克人的军队,那些异教徒中推行上帝的意志和信仰。各取所需而紧密无间。
因此,法兰克人的军队正积极支持基督教传教士们,莱茵河右岸、山外高卢等广大地区,修筑大量的修道院,并以此做为驻军的堡垒和传道的中心,将那些地区消化掉。所以戴上罗马皇帝的紫冠之前,给于这个不可或缺的盟友,适当的安抚和信心,是必要的。
作为自栩的古罗马帝国的保护人和继承者,丕平同样崇尚罗马艺术,主张文化上恢复罗马的传统,喜欢派人发掘古迹,修复罗马时代的设施,收集雕塑和绘画,召集大批学者集中于首都整理古籍,将大量拉丁文的书籍翻译成法兰克语进行传播,让艺术家依照罗马的样式进行创作,巴黎形成以宫廷为中心的复兴古典文化的『潮』流。
而长子查理这一点上,显然比丕平加激进,走的远,他甚至亲自参加对古罗马城市遗迹的发掘和探险,并改名换姓带着扈从到以弗所教会名下的大图书馆里去学习过。因此那些坚持传统的法兰克贵族不喜欢他,但是很多外族同样仰慕和怀念罗马文化的人,却被他所吸引,并成为追随者。
唯一真正值得他烦恼的坏消息,这场战斗中,失去了他的一个教子,王国派遣那些伦巴第人中的监察官,佩里松的领主,加洛林王族的一个远亲。
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和交涉。
“蒙天子圣德,宰冢……”
告捷的『露』布还洛阳城中的街市上巡游,引来围观士民的一阵又一阵的呼喊声。
河西大捷,连破吐蕃二路大军近十万人马,杀获数万,缴得旗帜器械无算,所获牛羊三十万。。多少让正洛阳的大唐朝廷的气氛稍稍振奋起来。
只有我才知道,河西行台为了这场战事,事先准备多少功夫,投入了多少先期的人力和物力。光是排除去的捉生军和敌刺营的将士,就折损了数百。
但相比这个已经,我的心思多放这份南海送来的图籍上
这是一张制作的寰舆图,主要是是增加了大片被探的出来的航线,和加入大唐版图的海外各羁縻属。也有两个版本,一个用来报备或者说糊弄朝廷,一堆圈圈图块点线构成的粗略版,一个是对照那本地理图册,结合测绘成果制作出来的内部使用的精细版。
海南岛上的政权组织,统一我名下的南海都督府会同邑司,巡检,市舶使的四套班子外加龙武军直管的水军系统,相互制衡的管理和经营着海外开拓的那些羁縻领地,主要只有三级。
主要分为海南岛内和环岛建立的直辖州,以及通过海路和贸易连接,由土生唐人或是归化土人首领,进行民生自治的外海羁縻州两类,
州下为县,也分为州属和都督府直辖的,直辖的主要是那些发现过金铜银锡之类重要矿藏或是资源产地的岛屿地区,
当然这个县的规模远不及陆地上的规模,基本都是唐人移民沿海形成的早期聚居区发展起来的,多者数千少者不足千人,并管领这当地数倍十数倍归化土著和驯化的土人奴婢,大都拥有交通相对便利的口岸或是道路,
县下则为镇,其实就是唐人建立的大小据点,也分州属、县属和直辖的,州县属的一般位于东、西婆罗洲这样,主要就是位于众多唐人经营的田庄、矿山、工场、畜围之间比较要冲的巡检、税吏的驻留点和交易区,属于冲突和风险很小的地区。
直辖的则为军民一体的垦殖单位,青壮比例很高,按照军队的编制进行管理,由于使用强度高,人员需要经常『性』的轮替和补充,也是南海开拓的先锋,这些年增加的很快。
主要分布从安南到占城、真腊、乃至故佛逝国、注辇国、南天竺的沿海一代。主要以深入内地捕奴和物产的转口,以及为路过的海船提供修造和补给为业。
大非川,伏远城外,播弄驿的临时馆舍里,大盘炙烤的焦黄喷香的牛羊肉,被切成薄片,上面撒满珍贵的胡椒等香料颗粒,打好的酥油粘粑和浓浓的『奶』子茶还散发着浓郁的热气,将军慕键罗却是食之无味的,焦急的等待城里的消息。
慕键罗是一个土谷浑将军,不过这个将军水分很大,因为他是吐蕃臣属的土谷浑部落下的将军,象苏毗、象雄、土谷浑这些被吐蕃吞并的大国,不但沿用许多旧有的官职和体制,甚至还有自己的小王。
因此他能得到这个排土谷浑部列位节度使、都督、刺史之后的将军头衔,仅仅是因为他的部族,竭全力提供三千人的青壮,其中至少有一千名拥有马匹和像样的武器。
吐蕃的军事体制也比较复杂,因为吐蕃不同的地区沿用不同的管理体制,管领的臣民中,既有效法汉地的郡县,王室直辖土地上派遣官吏进行管理的王田隶民制,也有众多采邑领主下奴隶庄园的多级分封制,有保持古老风俗的原始氏族部落。
因此吐蕃精锐的近卫军和常备的王军,是采取募兵制和世兵制相结合,主要以雅龙旧族部众和悉补野本部臣民为主,也有部分被王姓吸收的土谷浑、党项等勇士,五茹六十一东岱就属于这种类似唐人府兵的体制。他们是吐蕃军队的中坚力量。
而内四族为代表的众多封臣,按照领地的大小和物产人丁,为国家提供徭役和贡赋,并需要的时候,响应王室号令带兵出征。因为吐蕃所有的土地,名义上都是属于赞普的,这些各族贵人不过是世代享受其使用权,一旦宗嗣断绝就由王室收回再行分配。由他们的士兵构成吐蕃军队的主力。
然后是青海、河源那些保持游牧习俗的西羌等杂部诸胡,则采取类似草原上百户、千户之类的部帐制管理。他们作为吐蕃军队的辅助和补充,或是当任前锋和斥候。
但现慕键罗关心的是,这三千人有多少能够活着回到青海。
而同样播弄驿里,还有很多与他一般,以觐见为由赶到大非川,却没有资格进入伏远城议事的土谷浑、党项等别部首领,他们同样心态复杂的等待着大弗卢里终的决断,就是因为河西境内马瘟开始蔓延的消息。
面对突如其来的马瘟,虽然交战双方不约而同的都采取了措施,但是因为双方犬牙交错的展现和对后方频繁的袭扰破坏,让各种防范和封锁变成一场笑话。
唐人还好,早早进入战备和军管体制的河西行台,总算还能做些什么。比如设置逐级的隔离区和向后方各条的道路关口派出医官和检疫人员,就地收集和掩埋病畜等等。毕竟,可能的瘟疫瘫痪输送和断绝道路之前,河西行台已经通过西北直道和龙武军建立的驿路系统,获得数目不菲的储集。
但是吐蕃人就是一场灾难了,他们散落河西各地的军队和部落,要重集中起来进行管控和检查,并且逐级将命令有效传达下去,是一件很繁杂而艰难的事情,而前方往来的信使和斥候,频频遭到众多游侠儿组成的斩首队的截杀。如果没有足够的护卫,根本到达不了目的地。
原本多路自狩,面对唐人灵活多变的作战优势,现变成他们大的麻烦。特别是发生马瘟的廊州和原州,马瘟引起的恐慌,当地作战的吐蕃各部中终演变成一场灾难。
一些早得到消息的部落争相撤退,而被唐人尾衔追击,损失了大量的牛羊和附民。而另一些没有得到消息的,却发现自己失去侧翼呼应的,陷入唐人的包围中,真正有秩序撤退的不到十一。
另一个方面,
春季的到来,虽然让吐蕃人的活动能力大为提高,但是也让唐军熟悉地理和装备上的优势,被充分发挥出来,依靠机动『性』,主动出击,处处袭击吐蕃人运输囤积物资的节点。吐蕃人虽然占据了加纵深的土地,却因为罗补给的匮乏,被大大制约了活动能力和范围。
再加上高地的山道融雪之后,给吐蕃人的后路造成极大的困难,不得不把多的人手投入到哨粮和收集物资上。于是那些试图投靠吐蕃牟利的河西藩部就首当其冲,倒了大霉了。大量牛羊和青壮被征收入吐蕃军中服事劳役。即便如此,那些辅助作战的部落,已经开始出现短缺和饥荒。
因此,随着天气的变暖,马瘟也坚决而逐步的加快了扩散的速度,并且随着战死却得不得及时掩埋的尸体某些相对隐蔽角落腐烂开来,马瘟也有变成人疫的趋势。
这场瘟疫,也成为原本需要长期拉锯对决的双方阵营,不约而同下决心进行仓促决战的契机。相对而言似乎吐蕃人迫切的心情多一些。
但是对这场决战,大弗卢内却是充满了摇摆不定的氛围,因为刚刚具龙泊遭受的重创,让另外一些人变的患得患失起来。
这次折损的,可不是什么炮灰一般的杂胡部落,也不是那些补充容易的附族,而是整整四万多羊同茹和孙波茹出身的正军,还有很大一部分内四族的身经百战的“桂”。
因此,有很大一部分宗贵和将领,坚决反对将剩下完好的军队投入到可能扩展的疫区内,冒着染病的风险与唐人进行决战。理由也很充分,吐蕃大部分的实力都这里,不能拿吐蕃的将来去冒险。
他们代表了那保守而年长的古老宗贵们,还有内四族的封臣们,虽然河西的土地很肥美,但是要是连自己国内的根基都守不住,哪还有什么意义。
另一些厉害关系或是利益密切的将领和官员,则强烈要求一鼓作气,瘟疫动摇全军之前,以绝对的优势,打垮那些唐人。就算无法彻底消灭他们,也可以重创之,这样以巩固已经占领的河西之地,让吐蕃人熬过这段艰难的时光。为了这场战争,吐蕃已经发动了国内大部分的力量,得到的东西虽然超乎想象,但是距离预期的目标,却还远着呢,断不能就这么半途而废。
这些主要是吐蕃本部氏族出身的年青一代军将和下层的中小贵人,他们对武功和斩获的渴望,超过了对国内家业的眷顾。
这十多年的休养生息,让吐蕃各家贵姓和支系蕃息的子弟越来越多,他们需要表现和出头的机会,而这几年国内又是饥馑又是白灾,吐蕃很久没有对外大规模用兵了。与其那些历史悠久的大家族名下,争夺那点可怜口分土地和庶民,还不如开拓全的天地。他们已经尝到了甜头,宁愿冒些风险也不远放弃已经到手的东西。
还有一种声音,由理事副相管赤桑等少数没有直接参战贵人提出,就是籍着马瘟的机会,与唐人进行合议,哪怕是将展现维持现有阶段,就此停战一段时间也好。让前方将士轮换,让那些随军百姓和牲畜休养生息一番。但是这个声音实太微弱,很快被激烈的争执所淹没。
突然外面传来的喧哗声,打断了暮键罗的满腹心思。刚从其他人一样带着扈从从馆舍里跑出来,就听见有人大声的宣读:
“大论已下令,万夫长及千夫长与所部及附族做裂牲盟。。国恩浩『荡』,推恩所有王田隶民,及部姓下种和庶人。”
“凡忠心耿耿,忠效劳,为敌所杀,奴隶、土地由其子孙后代领有。”
“功赏作战得力,凡佣奴之属,升籍为庸,庸户之属升为桂家。“
所谓“桂”者,即高等属民,从事军务者之名称。这些桂,即构成军士的基础,代表的主要是武士阶层。而庸者为务农放牧的下民百姓,其中地位高的是那些王属的工匠世族。
“大弗卢令,从叶茹、伍茹的王田隶民招收青壮丁,从各家亲贵领下族人子弟,征集暗军。”
“加征王税,凡王田属民,上等农户每突农田交五捧青稞五捧麦子。。而附族部民每户征收五升青稞。”
“万人部落田赋以六成计所征,征青稞混合堆置一处,青稞如以牛驮运不完,可派羊运。”
一条条让人目瞪口呆的政令,通过高级别的金鹘箭令,由小队擎着黑旗的骑士,传达到四面八方去。
最新章节txt,本站地址:
………………………………
第五百四十九章 归来 新生
第五百四十九章 归来 生
“温暖的阳光照耀万物大地
宁静的时间流转无暇旖旎
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
隐于尘寰心远地自偏”
行进地 马车内,飘逸出歌声沥沥,正唱的是《唐拉雅秀》
我终于可以回长安了,随着开春,来自草原的压力也缓解了许多,朝廷可以抽出多的人手,总整编的畿内各军,也算初具规模,于是皇帝小白终于松口了。
想到这是我的第一个孩子,我坐马车上归心似箭的,连欢好玩车震都有些心不焉。
由于是轻装出行,我身边只带了尉迟瑶和林素昔,其他女人还得留洛阳,虽然从小东西到,都有些老大不情愿的,但还是给我准备了半车,她们亲手做的小衣小袄、布娃娃、香囊什么的小玩意。
前者是对我经营西域的事情有大用处,正好回去上手,后者是我贴身的书记,属于那种有事她做,没事就做她的类型。
现两个女人只穿着贴身的小裙内裳,衽膝跪我身旁,林素昔一边轻轻给我推拿,往嘴里喂的阿雯做的酥馅点心。尉迟瑶用胸口枕着我的后脑,一边意犹未的清唱着这首曲
休息了一会,我又拿起一份总章参事府的统计。
这是一份从河西流民中吸收的各种匠户和商贩的名单,商言商,发动外围体系和下游资源,支持河西作战的同时,也要把可能的利益大化,挑选合适的青壮和有一技之长的人,加强屯垦和经营计划。
我想了想,又把另一份枢密院的通报拿出来。
根据《防舆录要》,大唐现有二十四道并六大都护府,籍兵士八十七万,数量看起来相当可观但是分摊下来,其实就没有多少。
要知道后世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国土面积大幅缩水的宋朝,光是禁军和厢军就养了一百多万,还不包括哪些地方『性』质的乡兵、弓箭手、藩兵之属。
按照传统秦岭——淮河天然南北地理分界线,淮南、江东、江西、岭南、黔中,剑南六道大概有兵二十八万至三十万。
其中以剑南道的防务重,既要镇抚南蛮百夷,又要防备来自高低的吐蕃,大概有兵十三万,其中主要集中已经归入南平府的八州六镇,总计边军七万,轮驻的卫军、北军两万左右,其余半数归剑南节度使都督的成都行营名下,半数分守各地望要;
岭南道次之,五府经略使加上一个安南都护府,不包括的地方团练和藩兵,大概有兵六至七万,另一个主要力量海上的南海都督府,也不计算内。
其余的都分布相对平静的淮南、江东、江西、黔中各道,主要是掌握各道都督手中的机动力量,以黔中道少,大致一万人,其余都是应募『性』质的团练或是百夷藩兵。以淮南道多,大概有三万人。
当年为了防备永王和清剿天平『乱』党,江南三道就有号称二十万兵。这些南方道也是朝廷早开始裁军的地方,东南的人口和财赋始终是朝廷的重中之重。
然后是从东到西的北方各道,安东道并安东都护府,就维持六至八万,主要镇扶罗、渤海等海东各藩,其中有两万是朝廷中军直属的安东讨击军,一万多当地守捉军和藩军,同时还有改土归流的郡县,还有保护近十万安东进行开拓的屯垦团。
平卢道六万,主要镇抚松漠都督府等内外契丹、奚族故地,以及监控曾经与范阳叛军关系密切的九林等杂胡各部,虽然多有缺额,但是这一部乃是河东军的精锐,一直与境外的叛藩作战,所以是北地各军中少有的劲旅;
河北道作为中原腹地,包括都畿道内有兵十七万,也是朝廷机动的战备力量,分为十一个镇,数十个到上百个军、城、镇、戍,不过这十七万有很大的水分。
一方面是虚报浮饷,因为久无战事军镇扰民,地方败坏的厉害,一方面是朝廷一直致力于裁汰亢余,河北境内的官军,盛时曾经多达数十万,虽然划道分走一部分,有勒令归镇一部分,但是剩下来还是一个庞大的数目,以至于某些地方分税制下,既要留州,又要输军,要朝赋,每两三户养一兵的,地方不堪所负,百姓再次从回归的家园逃亡。
宰相李泌费千辛万苦,冒着多次被人暗杀的风险,才把这个数字减到了每七八户养一兵的比例。
但是这一道的军队也是各『色』门阀世族势力渗透厉害的,除了枢密使兼都元帅郭子仪名下,规模大的朔方军外,象河北四柱臣两王等,各种名头的大小节镇撤并后,生下来的士卒都集中这里,各种盘根错节的关系纠缠一起,也是一股可观的力量。
经过历次动『乱』后的损耗、清洗和重整,再加上防堵和监控那些室韦、秣鞨等受灾南下的草原胡部需要,现朝廷真正能堪调用的,十不过一二,还要考虑轮替补充大同、天塞等镇边境驻军的问题。至于工程军和漕军,是按照地方团练的标准来养的,以劳役自收自支勉强可以自养。
河东道情形与河北道类似,属于朝廷备前的军区,目前还有四个军的番号约三万人,主要集中太原府附近。
云中道,主要是仆固怀恩的藩军和河东军分出来的部曲为主,大致有四至五万,分布下受降城附近,后方州县主要以维持治安和缉防盗匪的团结兵和守捉兵为主。
山南东西两道的军镇都撤废的差不多,只剩下都督名下直属的行营军分别为两万至三万,主要分守要冲,维持地方则以团练兵和守捉军,或者干脆以衙役丁壮为主。
然后是分布关内道和京畿道的军队,主要是朝廷直属的卫军、北军,也有十五至八万的规模,不过因为历史原因,真正补全的编制,只有近十万,因为河西和回纥的变故,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出征外,再加上皇帝东狩,带走了很大一部分宿卫,长安相对的空虚才会让某些人的野心生出侥幸来。
河西、陇右就不用说了,名册上残余的军队要么跟随高适的金吾军,还不可预知的路途中,要么全部集中河西行台帐下。
河西唯一有点实力的是与回纥比邻的三受降城各部,因为回纥事件中表现出的响应迟钝和处事上的暧昧不明,除了前河西节度副大使马懔等少数人外,从行营的参军、判官、兵马都知,到地方的兵马使、防御使、守捉,到经手的书办等胥吏,都接受严厉的后续清算和追查,哪怕战死者也不能幸免。
此外就是西的安息北庭,不过有些鞭长莫及,本身还有些自顾无暇,象安西都护府,虽然号称十六都督州府,统辖八十个州,一百一十个县,一百二十六个军府,但实际安西四镇直辖的兵力只有二万四千人,再加二万北庭兵也没有多少,而其中真正经久善战的士卒,已经安史之『乱』中被抽空,现以军户成长起来的一代军居多,要他们守土还可以胜任,但是长途越境作战就太勉强了
所以一个吐蕃入侵,就让大唐朝廷措手不及,几乎是疲于应付。作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大唐当然还有庞大的战争潜力,但是要想把这种潜力全面动员起来,并转化成训练有素的战斗力,需要足够的时间和无数财力物力的投入。
毕竟不是什么人都能像龙武军一般有先见之明似的,建立了多级轮换替补的战略预备体系,可以短时间内拉起一支数目不菲还看的过去的临时军队,但是这种动员是以牺牲将来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为代价的,动员的比例越大,对体系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越大。
毕竟动员那些工厂里的劳力,已经严重影响到生产进度,目前只能优先维持与军队相关的生产任务,而这个春耕季节再把适龄的青壮大量拉去打战,非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轻易走这一步的。
这次我回来,同行的除了三千扈卫仪仗外,还有一万一千名河北、河东各镇零星抽调出来的整编士兵。
与纷扰的北方不同,南海的形式总体还是一片大好。
根据之前的那分海舆图,远的据点已经标注到西天竺至安息南部的海岸上,其中大的据点,位于后世印度西端的卡提阿瓦半岛上,半岛大部分为火山岩地,只有沿海一带,才有火山泥冲击出来肥沃平地。
半岛沿海上分布着三个天竺小国,都是虔诚的佛国,其中有名的,是作为佛牙舍利产地的西天竺羯陵迦国,有伽兰10余所,僧500人;坎贝湾东岸的跋禄羯呫婆国有寺10余所,僧300人;卡提阿瓦半岛及其东岸马希河一带的苏刺侘国,有寺50余所,僧3千人。
由于短靴形的半岛与西天竺地区,被自西而东横亘的山脉和东部大片沼泽阻断,与内地连接实际上只有东西两条相对艰险的通路,因此这些国家的对外交流,主要是通过海路往来,从地缘上说,也天竺南端的狮子国,关系加密切一些,由于地理的原因,因此西天竺普遍存和混杂的婆罗门教和大食教列国中,保持了佛教信仰的另类。
他们信奉的教派,是大乘佛教和上座部佛法的混合体。这三个国家都是典型的小国寡民,大的苏刺侘国举国人口也不过七八万,小的跋禄羯呫婆国举国才三四万人,而且大部分分布的村镇,王都就是一个七八千人口的港口小城,还是拜托了处于沿海贸易线上的优势和便利,不过通过与内地诸国的物产交易,作为统治上层,还是相当的富有,供养的佛寺都是用金银珠贝修缮的金碧辉煌。
半岛的位置相当好,
从西端的卡奇湾出发,只要两天就能达到阿拉伯半岛西南端的阿曼海,再沿案北上,只要五天,就可以到达大食国,大的港口马士巴拉,都一千料以上飞鱼船的活动半径内,而且这三个国家作为传统海贸中转口岸的基础还是不错的,只要稍加改造和扩建,就可以供远道而来的唐船进行补给和修造。
不过收服着三个国家,并把它变成唐人的前进基地,却是因为一桩意外之举,本来的计划是,自从攻灭室利佛逝国,洗劫了婆罗浮屠圣地后,所得的舍利子,巡游沿海,后狮子国召开舍利子供养无遮大会,几乎是天竺沿海的所有佛国都派人都来瞻仰。
其中就有这三个来自西天竺的小国,他们狮子王城共襄盛会,并做以共同的信仰做互保盟誓,接受大唐的册封和赏赐,然后名正言顺的派出使团,就地勘测之后,以建造行馆,寺庙为由,从当地获得河口的土地,由唐人建造城寨。这样原本的武装攻取和威『逼』利诱的多种准备计划就派不上用场。
后来才知道,事实上西天竺的形势对佛教徒来说很不好,来自北方大食教渗透和来自中天竺复兴的婆罗门教的侵『逼』,让西天竺的诸国屈从大势之下,信仰佛教的君王越来越少,这三国,也不过是依靠了陆地上相对封闭的地理胜形,又供有佛宝勉强维持自主,他们到狮子王城几乎是借着这个由头来请求援助的,能够得到大唐名义上和实质上的庇护,算是意外之喜了。
要知道北天竺、中天竺的佛门弟子,几乎都成了过街老鼠,只能地下以密宗的形式进行暗中传薪。
毕竟大唐南海都督府南天竺的威名还是不错的,虽然和很多佛门教团有利益之争。但就算是恶名也是一种威慑,几乎是病急『乱』投医的一拍即合。
要求驻军?没关系,当地可以提供数千人的饮食,要求献出人质也没关系,一大把儿女随便你挑,三国的君王甚至可以发动百姓来协助唐人,他们的王城附近修筑城垒和港口。又通往内陆的山口和沼泽边缘分别修筑了城寨。
建材全是当地的石头和用火山泥调制的灰浆,几乎只用三个月,就筑好了基本城围。正好三个环海据点,抵角相望,目前三地共计驻扎有两千名南海团练和一万多名附奴,还有十几个南海土生唐人组成半武装的围垦团。。以西天竺那种散『乱』割据的孱弱状态,很难对他们真正构成什么威胁。
安息东部海岸的天赐岛,完成初步的屯垦和营造,真正投入使用前,这里就是都督府经略大昆仑海大前沿基地,也是众多唐船万里远行后,进入大食人的实力范围前,中转和修整的重要港口据点。
马车停下的震动,将我的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