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幻之盛唐-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选就是,火以下,让士兵自选管理饮食的专人,比同火副算是半个官,也算是小小的自治精神,龙武军的食料和饷钱是分开管理的,中间量减少过手的环节,象各种饮食用度,都是通过军下诸曹,直接发放给各火选出来的管理士官,而军饷则是以存取形式,由随军的飞钱商号合作背景的老军互济会和合作社,来发放日常钱和战务津贴,还可以提供一些小额的透支和低息借贷,这样运做下来,维持军队所产生的现金和物流量其实都很小,可以量减少舞弊贪墨的机会,以及高利贷、滥赌对士气产生的影响,增加军队袍泽的凝聚力,又能减少因为人为的亲疏远近,造成的各种小山头主义的后果。

    这么一来,虽然牺牲了一些传统的效率,但不可否认对士兵的士气和军队归属感,很有好处。龙武军创立以来,虽然时有供应跟不上或是发放拖延现象,基本没有出现什么闹饷或者是患不均的事端。

    另一方面来说,龙武军的福利和伙食都很丰厚,将官都自有身家或者是世家子背景,多数不屑于按照惯例去克扣那点士兵的人头钱。也不需要特别打点什么部门。相比之下那些西北边军出身的藩镇军、地方出身的守捉、团练兵就可怜的多了,一般只有主将直属的亲军,才有足额全份的配给,吃空饷和抽头现象,哪怕号称劲旅的朔方、河东两大军事集团中,也屡见不鲜,只不过是多或少的问题。

    结果就把火烧到了龙武军的一亩三分地,本来天下大『乱』,各地自募自守,原有的军制大『乱』,亢官亢兵成灾,到处流窜,各种名目的权设、兼理、同制、检校官遍地开花。有人拉了几百人的秆子,也敢自称中郎将的名号,相比之下,龙武军体制内的一点小动作,不算什么。

    再加上,

    近有人,借朝廷大比,天下学子大量聚集京师的机会,有组织有计划的恶意吹捧龙武军的存,什么禁中第一军,无冕节度使,军中之军,国中之国,战绩和实力亦被夸张的宣扬和传唱,一些本来属于低调处理和隐匿的事也被翻出来大书特书,特别是关于军队体系中,有勃于传统的改制和变化,成为朝野流传争议的话题之一,哪怕是细微之处的陈年琐碎,也被翻出来,讨论其背后的意义。

    一时间,竟然被推到了风尖浪口之上。

    最新章节txt,本站地址:
………………………………

第三百零七章 思变

    第三百零七章 思变

    撇去这些狗屁倒灶的事不说,我偷懒这段时间,积压下来的东西也不少,由襄阳的快船一并过来,主要是来自蜀地的汇报,现蜀境的情况还算好,虽然连年用兵,征发不断,但堪堪也维持了一个大致稳定的局面。

    一直以来,我所做的那些事,并不是破坏整个社会基础,或者整个阶层,只是很有改良『色』彩的的损害了传统利益而已,至于我和地方上的那些杯葛恩怨,实都处一个传统的潜规则范畴内,老皇帝他们眼中还上不到什么台面,用一句有中国特『色』的话来说,就是属于争权夺利『性』质的,非不可调解『性』的人民群众内部矛盾。

    因此,我和那些蜀地大族的矛盾,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不可调和的因子,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现,按照惯例北方战『乱』不止,无数人流利失所,而这种情况下,那些拥有大片山林田地的世家豪族,只要付出极其低廉的代价乃至不需要什么,只是付出给口饭出的许诺,就可以轻易获得大量送上门来的人口和资源。

    但是流民大营的确立,无意横空剥夺了他们凭空飞来一大笔人口财富,这样也就算了,流民很多,以后还会多,但是我建立的这种东西,借鉴了现成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管理制度,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开粥放赈安置,而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经营体系,随着生意越大越大,把越来越多人的利益和身家都紧密结合一起。甚至连地方上因战争飞涨的物价,反成促成了流民大营和相关工场的兴盛,连成都附近乡里百姓市井小民,都开始大量进入工场做事,理由很简单,流民大营及相关工场发给的都是帛布米粮的实物酬劳,按照生手、学徒工、正工到熟练工、技师的三六九等,还有相应的待遇和配给。既要驱使人给你做牛做马,也要给他们一点微薄的希望和前景,只要细微处一点点的投入就足够让他们满足上很长一段时间。

    许多人看来,这种的生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模式,虽然苦累了点,但包吃包住,病有人医,年节时令,还有各『色』的福利和活动。比起以前种三分地看老天眼『色』,伤老病痛听天由命的日子,倒是让人安心的多了。以至于他们蓄谋已久的扩张,到头却发现是门可罗雀,甚至为了与流民大营竞争,还要提高成本和待遇来确保自己的农户不流失,当然,面对军队和官府背景的存,这种竞争从头到位都是相当无力和倒向『性』的。

    如此下来,能够看到机遇和前景的人,自然改弦张,放下身段也投进去分一杯羹。而觉得平白受到损失的人自然也不甘心,要生出种种事来。而且理由也很充分,所谓农耕为本,传统观念和势力中还相当有市场,自古以来有效的治理方式,就是人口都束缚土地上。

    大多数的灾荒和人口损失都是由一串连锁反应的造成,往往是发生了天灾**后,由于交通限制和官僚体系的懈怠拖沓,对灾情的疏导和处理不力,造成灾害后果的进一步扩大,多的人逃亡,而死去的人没能的到处理,往往又变成大范围的瘟疫,进一步造成死人和逃亡,而逃亡的人多了,消耗光了携带食物和财产后,就变成的社会动『荡』的根源,开始为了生存抢夺富人大户,乃至官府的库存,于是农民起义的火苗出现了。

    战『乱』也是一种催化剂。

    用本朝那位太祖的话说,“无产阶级是坚定的革命者”,当无产阶级的到一无所有的,只剩下朝不保夕的烂命一条的时候,没有什么是不敢做的,没有什么是不能被舍弃,只要一个契机一个导火,就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

    当然这一点关键,老皇帝多少明白,中书门下的那些大人也明白,被损害的地方世家豪族的那点私心,就以国家大局为重的名义下,被很华丽的无视了。

    这些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早前大规模修缮水利工程和优选良种作物、式农具推广计划的投入,也逐渐越来越明显的收到了效果,连续数年蜀地都是一年两季三季的丰而大熟,让明明一直大量直接负责供应西北诸道的成都府,米价居然还低于传统的粮仓所――淮、扬、青、徐等地。

    这其中,一个人的名字屡屡出现成都小朝廷的奏告上,他就是作为投入我门下不久的资深老官僚,剑南营田使方允谦。这也算是一个以外的发现,虽然这个人很功利,也没有什么气节,但他有一种另类的执着精神,既然下定决心,为了逢上所好,他也可以把一件事情做的可能做的完美。因此,据说他为了亲眼确认成效,象老农一样常常出没于田间地头,巡视耕嫁收成,把人晒的又黑又干。吏部三年一轮的例评,一个勤恳的上等考评是跑不掉了。而且他擅长斤斤计较,那些征送转运中的鼠雀耗之类的传统门道和猫腻,他手上被挤干了水分。作为管理一个大道所有军屯的差遣大员,他手上其实掌握了大量的可以周转粮食储备,这也让他身份变的炙手可热。暗中的默许下,他与那些龙武军的关系户们联手起来,以粮食为武器,配合郑元和的成都府,市场翻云覆雨,威胁着那些按照传统囤积居奇,想大赚一笔的大粮食商人,不得不让出利益,而保持了相当的价格稳定。但另一方面,他负责的还有流民青壮组成的屯垦团,剑南和荆楚之间一些平原上开荒,却进行的一直不怎么顺利。事实上现今所谓的湖广粮仓,是经过千百年来,历朝无数代人反复的努力和积累才形成的,所谓的湖广熟天下足,那是明清以后的事情了因为古人也不是傻瓜,平白放着大片的水泽地不去开垦,除了因为其他地方已经满足人口需要因素外,实因为这里太荒芜了。真正到了那里才知道,所谓的未开发的湖广之地,多数只有遍地的野草和水泽,而且普遍地势太低,要想上面耕作,需要先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平整和改造土壤状况,而低洼的地势和过多的雨水造成,每年多达数次的洪水泛滥,就足以将辛苦营建的成就毁于一旦,即使挺过了这些,还要面对遍地滋生的蛇虫野兽和『潮』湿环境下,皮肤病、腹泻等传染疾病的困扰,而且这些地方,一旦开发起来,几乎不可避免和那些传统的土著夷人争夺生存空间。头一年可以说没有任何收成,反而耗费了大量钱粮,还因为各种层出不穷的意外,损失了不少人口。要不是北方的流民太多,源源不断的填进去,再加上某些官员欺上瞒下的执着,严防死守的堵截流民的外逃,整个屯垦计划才得以延续下去。

    整整第一年,可以说都是抢修各种圩围沟渠等灌溉水利设施,然后洪水和天气的考验中,不断修修补补中努力完善,一直修到第二年七月,才急匆匆的撒下第一批种子,到了第三年,各个军民屯点付出了无数的学费和代价后,才总算基本解决了粮食自足的问题,第四个年头,才有了真正意义上丰收和剩余,而这才不过是荆西路开发的一个开端。丰沃的土壤和充沛的水源,温暖的气候,才因地制宜的特『色』农业技术推广下,真正开始为人类服务。这第四年里,各个初具规模的屯垦点,也逐渐变成了一个个劳改农场,大量战场上失踪的战俘,这里开始他们的第二人生。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下,用他们的剩下的时间,来为过去赎罪。想想那些动不动就拉上一群人,就把湖广大开发的底朝天的牛人们,实无限的景仰中。

    这次镇压永王起事,用来稳定地方的人马,很大一部分,就是就近从这些屯垦区里抽调来的护卫队,这些青壮实行的军事化管理,为了和山夷的例行冲突中占据优势,拥有相当的武装程度,不影响基本生产的情况下,拉出几千号人来凑数,也象那么回事。另一方面,这些年剑南相关产业,扩张很快,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开始逐步显现典型的例子,就是代理成都工场的剑南地域商人,与扬州为代表的传统江南行会商户,爆发了著名的镜子大战。

    事实上剑南工场的成品镜子,甚至要比军用透明白玻璃,早出现,因为工艺很简单,一旦实验成功了水银和锡膜的成分比例,就没有产量花的难度了,至于镜子坯底,稍微平整的琉璃结晶,就可以胜任了,本不需要昂贵的透明玻璃,而且『色』彩斑斓的似乎美观。因此来自好几个州关系户『性』质的行会商人,联合起来购买了生产工艺和许可后,就变成一项区域垄断『性』的巨大特『色』产业。而扬州为代表的淮扬铜镜行会,拥有成百上千老字号的工坊,生产铜镜的历史可以上朔到战国时期,以轻薄精巧的特『色』著称,尤其擅长鸟兽、人物等浮雕的画像镜,精美绝伦。种类繁多的八棱、菱花、海棠花等式样,平脱镜、螺钿镜等颖别致,富丽堂皇的工艺, 驰名海内,甚至远销大食、安息这些外邦。剑南琉璃镜的大量投入,不可避免的冲击到江南铜镜的传统市场,甚至已经严重威胁到扬州传统铜镜的生存,于是矛盾不可避免爆发,从初市场的价格之争,到官面上的查堵,到私下用见不得光的手段,相互攻击破坏对方的产品和

    商铺,刺探工艺,连雇佣亡命,放火烧工坊,威胁中间商的手段都用过。结果是扬州为首的铜镜产业行会,节节败退,毕竟用铜的成本,远要比石英沙

    热凝物高的多,哪怕是用铁胎铜皮的简化版本,而且事关铜镜品质的打磨工艺,是各家自凭的技艺水准不等,随着岁月的流失,金属镜子还有刮花和氧化的问题,需要不断的磨光。玩暴力不合作,那些传统商人行会,比不过剑南代理商的军队背景。那些段时间,淮扬一带,相关的产业几乎是家家一片愁云惨淡,甚至惊动了朝廷的某些人。后江东采访使韦涉,和江南租雍调使第五奇的联合调停下,两地商人势力终于官方的压力下,达成有限的妥协。

    剑南的琉璃镜,光鉴明亮,易于塑『性』,但质地易碎,淮杨的铜镜,虽然容易模糊,但胜结实可靠,经久耐用,而且有传统的口碑和工艺,相互各有不可取代的空间。前者适合高端奢侈品类型的消费,有钱的人家,为了追求享受,不呼琉璃镜经常替换的价格,后者利于民间中下层长久的普及,普通人家铜镜就可以满足日常需求,只要花点小钱磨光,就可以用上好些年。

    甚至按照地域暂时划分了国内的市场规模和供应比例,作为铜镜行会退让的补偿,将借助广州、明州等沿海的传统渠道,以做大海外输出为目标,倾销过剩的铜镜产能。

    最新章节txt,本站地址:
………………………………

第三百零八章 新局

    第三百零八章 局

    相比之下;西北朝廷传来的另一道秘密消息,顿时让我心情变的复杂起来,因为大食国的秘密使节,粉肠低调的出现西北宫廷中,而且据说来人规格颇高。

    此时正是阿拉伯帝国的第二个世袭王朝――阿拔斯王朝。因阿拔斯王朝旗帜、服『色』尚黑,故中国史书称该王朝为“黑衣大食”。这也是怛罗斯战役后,第三次来使中国。

    阿拨斯王朝时期也是阿拉伯的黄金时代,历时500余年,由10年前,奴隶出身的阿布穆斯林,利用宗教矛盾,领导呼罗珊人举行起义,联合了哈瓦立及派、什叶派等众多敌对势力于6年推翻了倭马亚王朝的近90年统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

    但此君十分残暴,被称为屠夫,不但对已穷途末路的倭马亚家族成员斩杀绝。还国内血腥清算那些曾经的盟友,引起一轮内『乱』,所幸而位四年就死去。由年已47岁、同样战争中威名赫赫的王弟――曼苏尔即位

    现任二世大君曼苏尔,是个雄才大略的主,原名艾卜哲尔法尔阿拔斯,来自于古莱氏族哈希姆家族,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叔父阿拔斯的五世孙,曼苏尔是他功成名就之后获得的“胜利者”的美称。

    他亦是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实际奠基人,他因为营建了巴格达这座“神赐予的城市”而名垂千古。

    不但以铁血手段处断了功劳和威望远其上的大威胁――叔父阿布杜拉,以及尼西宾战役中打败了阿布杜拉,终于助曼苏尔坐稳了大位,又保卫发源圣地的怛罗斯战役中击败中国唐朝高仙芝,的首义功臣兼王朝头号猛将艾卜穆斯林。

    还逐一镇压平定了曾经的盟友,辛巴德派、波斯拉万派、什叶派、哈瓦立及派等的反抗。与曾经的同盟者什叶派的斗争进行得十分残酷,后斩杀了阿里的两位玄孙易卜拉欣和穆罕默德,把什叶派重变成民间的地下反对教派。

    他亦被称为改革者阿拔斯,他官僚体系加完善;常备军制度也发展成熟,不再以阿拉伯人为主,而是以波斯呼罗珊人为核心的多民族的军队;税收方面从倭马亚王朝时的以人头税为主改为以土地税为主。

    他治下,君主**统治空前膨胀,此时的哈里发不仅自称是先知的代理人,而且也是安拉真主尘世间的代表,是‘安拉大地上的影子‘。

    重要的是,他是坚定的东方派,从他开始逐步而坚决的开始蚕食和扩张东方的领土,而且他有一句名言,“能用鞭子得到的东西,我绝不用刀剑,能口舌得到的东西,我绝不用鞭子”,擅长以军事手段辅助政治权术,以少的代价得到大的成果,堪称审时度势的讹诈高人。

    历史上大食仅仅象征『性』的派了数千人入唐作战,就获得了官方承认的宗教和对被蚕食西域领土的默认之类巨大的回报。而且这些留中土的士兵由此获得传教、定居等特权,成为伊斯兰教中途兴起的种子。

    这时候派人过来秘密磋商,当然不会仅仅是亲善友好叙叙旧这么简单,要不然早被鸿胪寺那些家伙,当成国家盛世的前兆,来鼓吹了。

    当然了,现的鸿胪寺,原本负责外事礼宾的外事接待机构,蜕变成一个带有浓重国营外贸『色』彩的商业机构,也是战争带来的变化之一,当然其成立的目的,是朝廷主持下用来聚敛商业利益,从丝绸之路这个对外贸易这个大市场中,割走一块的工具。西北那位度支宰相,努力开源节流,统一税制,减少过手的环节,就是重要措施之一。

    因为地近中枢,并税之事,西北诸道可以说执行的相对好,因为商业发达,一些地区的收益,甚至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土地农业。虽然其中一波三折的难保出了武威胡『乱』这挡事,但反而进一步促成了朝廷对关税厘金的把握。

    而从关内到河东到河北,越往北走就越人烟凋敝,虽然从理论上,执行起来已经没有问题,但是大部分看的见的收益,都被就近汇集到洛阳,用来维持平『乱』的军队,实际可以入税的人口,简直少的可怜。至于敢和龙武军做生意的那些军兵大爷们,虽然很有些商业流通量,但是基本没人敢不长眼的去收他们的税。

    因此重头戏还是南方广大没有受战火波及的地方,但是那些长久以来上下其手形成的庞大的利益集团,却没有这么容易放手的。江东民变,从另一个方面说,也是税制统一的副产物,大量官员吏目籍以变本加厉的巧立名目,让浙江东道成为先压倒骆驼的那根稻草,

    为了平『乱』而“暴刑暴赋”,地方上“重加税率”,但是北方的输供又不能停,只能强征百姓劳役,让他们自带饮食来为官府出力,又缺乏调度和组织,上峰高压下只求完成任务,不求爱惜民力,结果对人力物力浪费极大,搞的地方“物力为之损屈”,哪怕不战『乱』地区青壮纷纷逃亡。

    这时候,一个商业组织浮出水面,开始大量收拢这些逃亡者,以发财置业为名,将大量无活路的青壮骗到夷州去开荒,那里不愁没有地,只愁没有足够的人力。后来江浙平『乱』的河南、淮西军,与海上里应外合攻克后一个据点翁山县后,手头收降和俘获的参与天平军的『乱』民,已经达到十几万口,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青壮,他们可没有背上沉重包袱的觉悟,又不想杀俘,于是谋求到一纸集体流放的诏书,将分批装船全部就近发往夷州开荒。

    当然,为了防止这些人,到了夷州后串联为『乱』,采取是商社承包开发的模式,由一个商团交纳一定保证金,负责看守和管理若干规模流人,深入岛内烧林开荒,然后以十年内产出的收益权,作为直属领的早期移民,则控制着港口附近和沿海平原的众多田庄、矿山和种植园,把持了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的供应,还有大量生番山里,不怕这些人深山老林里,会翻出什么事端来,只要乖乖的呆上几年,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生活,也会磨掉他们骨子里经历反『乱』和杀戮残留的影响,改造成良民。至于这过程中,可能被损耗掉的老弱病残,就不人道主义的考虑当中了。

    话说回来,对于西北朝廷的小动作和状况,以我的立场和身份,是不适合直接质疑或是过问的,因此我的对策和回答,就是把这些年所收集到的曼苏尔的生平逸事寄一份回去,然后风行长安到西北的那些文抄上,以大食风物记为名,刊载一段时间,看看朝廷那些大人们,会有什么反映。

    毕竟西北这位陛下历史上,可是有过为防止本国的武人势力过大,而宁愿去借回纥、大食这些外族兵,然后让他们自己的国土上放手抢劫,“所过之地、金帛子女,予取之”的良好记录。

    唐人并不是不敢睁眼看世界的民族,只是多数时候缺少这个机会,卖国的罪名一旦被挑起来,可不是那么好承当的,特别这种微妙的局面下,这样那些朝廷大老们,就是想借着不得已的由头,有所取舍的牺牲国家的利益,至少也有所参考和忌讳。

    这州而复始的处理和决定中,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终于送走了浑惟明的三万江陵水军,八县团练也被解散回家,水军学堂的架子,也襄阳搭起来。

    只是刚刚获得升职回成都朝廷赴任的窦家一行,路上出了一点状况,窦家那位艳名远扬的大小姐船过江心的时候,居然意外失足落水身亡,消息传来江陵城曾经有关无关的人中,颇引得一片叹息。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以我现身份地位,没有人能够冒犯我之后,不用付出代价,哪怕她是个女人,而且是个漂亮还有心机,善于动用自身资源为武器的女人。

    当然,我与柳友梅他们这群散人,短暂的友情和交往也就此结束,虽然我很珍惜这段时光,但是地位变了,看东西的眼光也变了,许多东西也都不一样了,就算我能不乎这个差距折节以待,但并不是什么人都有李酒鬼那种轻傲视王侯的心胸和胆魄,他们虽然单薄名利,但也是尊卑良贱传统下的古人,多数也未必有主动跨过这个鸿沟的勇气和决心,所以澄湖社的经历,也仅仅就是一段让人回味的佳话而已。

    但是朝廷招还的诏令却一直迟迟未下,我已经等不住了,带着摩勒去找我的女人了。

    “薛府”

    我坐马车里,摇了摇头,我怎么和姓薛的这么有缘分,走到哪里都会碰到一堆姓薛,什么安东白城薛、河中宝鼎薛。

    “哪个薛府”

    “当然是江南织绣,独一无二的无双薛府”

    织绣,我依稀中似乎有些印象。

    “她怎么跑那里去了”

    “据说是姨娘家的干系。”

    最新章节txt,本站地址:
………………………………

第三百零九章 豪门

    第三百零九章 豪门

    谢谢大家的关心,我会量调整好心态的。从宅男猫向眼睛啤酒肚大叔猫进化,精力和时间与日俱减,却要努力维持热情和创意的疲猫,自此拜上。

    说到薛府,荆湖之地算是一个传奇,一个全由女人当家,由女人构成的特殊世家,武周时代,甚至得到那个至尊的女人嘉许和推崇,却李唐复辟后继续传承下来,并且依旧兴盛的奇特家族。

    说起唐代的女人专政,人们都会把它和武则天、女帝之类的联系一起,就连至今李唐王家,也不敢否认她的功业,一边把她作为天皇天后和高宗一起供奉太庙里,一边用禁忌的“那位”来称呼她。

    但实际上,武则天当政的时期,除了她身位女身这个事实外,所做的事情,和其他男『性』而又雄才大略的帝王,没有太多的区别,她统治的基础,也是大唐王朝广大的男同胞们。当然不可否认,她统治期间,广大『妇』女同胞的家庭和社会地位的高涨,河东狮、醋坛子的比例呈直线飞涨,但是真正完全有女『性』把持政权的时代,却是刚刚复辟的中宗朝,达到了顶点,一个被称为女人天下的时代。

    因为复辟后的中宗,长期强势母亲的阴影和兄长的暴毙中,惶惶不可终日,造就了他怯弱无能事事逃避的『性』格,哪怕继承了皇位后。

    因此李唐臣子们用血泪和牺牲,反复抗争复辟来的政权,实际都落到皇帝身边,武则天时代遗留下来的一群女人手中。

    作为武则天留下的遗产之一,这些女『性』的地位空前高涨,甚至涌现出一批被称为女中书,女御使、女尚书的存。但因此掌握权力的,都是野心与才干不相匹配的角『色』。将参政的机会变成党同伐异营私结党的途径,为祸甚过武氏宗族。

    当时,除了太平公主以外,其他的安乐公主、长宁公主、上官婕妤、尚宫柴氏等一批女人干预政治,她们还开创了“斜封”授官的政策。就是说,如果按正常程序授官,是由皇帝下诏封好交中书省办理,而这些女人则纳贿授官,只要交钱三十万以上,哪怕你是商贾屠夫,也可以授你官。

    这时的授官为了区别正常方式,就另写诏书“斜封”后交中书省办理。这种官叫“斜封官”。当时以这种方式得官的“凡数千员。内外盈滥,无厅事以居”被百姓讥笑位猪狗执政。

    “斜封官”存与否,是这些女人能不能干政的一个象征,但对民众来说,它却是一种**政治的体现,所以当时人说“姚、宋为相,邪不如正;太平用事,正不如邪”。

    而这些女人中,有名的例子就是被称为女中书的上官宛儿,她出身宰相名门,从小就被充入宫廷,从圣历元年开始,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无宰相之名,行宰相之实。期间关于她的菲闻也很多,与武氏数子李唐诸王,乃至武则天的面首二张兄弟,都传闻有牵扯不的关系。

    唐中宗复位以后,又令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深被信任,又拜为昭容。作为武则天时代留下的重要棋子,神龙年间,武三思依靠韦后和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继设计贬杀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和崔玄暐等当初拥立李唐复辟的五王九大臣,权倾人主,不可一世。上官婉儿亦与其私通,并所草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中宗复辟,几乎成了武氏政权复辟。

    但实际上作为这个女权时代的显赫,也仅仅是一种垂死挣扎式的回光返照,当时正个社会生产力的主体,毕竟都是男人,自从武则天称帝,将唐朝改姓“武”以后,朝野上下对女人干预政治有一种本能的警惕和抵制。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任何坚持“女人干政”继续下去的企图都是注定要失败的。韦后、安乐公主如此,太平公主也不例外。

    随着权利和渴望的增长,这些女『性』中也不可避免的不满足现状,分裂成数个集团相互斗争不已。安乐公主想做皇太女,太平公主想做皇帝,韦皇后也想做皇帝,于是这些女『性』政治集团的斗争,却造就了一个低调的相王李旦,以及本来无缘皇位的夏王李隆基崛起的机会。

    到了睿宗掌权,所谓的女人天下,也就成为历史书上昙花一现,用来警醒后世的反面教材和笑柄,众多因为女人权位高涨,而一度昌盛的存,也随之烟消云散。

    但是作为当年的女『性』当家世族之一,薛府留了下来,还被称为独一无二的无双薛府。因为这个家族里面几乎清一『色』是女人,仅有少数是男人,是标准阴盛阳衰的家族。

    据说因为这个家族之中男人很稀少,乃是家族遗传,极少添丁,而且大多数早夭而死,活下来的也是体弱多病。

    反观薛家的女儿,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