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上古当大王-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苗人断然拒绝了齐人的无理要求,南方的大地的苗人部落,打出了恢复九黎荣光的口号,大大小小的部落整军备战,准备与齐人决一死战。

    对于苗人的反应,杨浩并不意外,五千只猪羊,三千头牛,各种毛皮近五万张,这简直就是狮子大开口。

    这么大的数额,即便是发展了十几年的齐国,想要短时间内也无法拿出来,更何况那些还处在部落联盟的时代的原始部落。

    他要的只是一个借口,毕竟侵略说出去不太好听,杨浩还是很重视后人的评价的,自己占领了道义制高点,这是苗人挑起的争夺,自己如此做只是为大齐死难的将士讨回一个公道罢了。

    赤裸裸的霸权主义,被他粉饰了一番,看想来齐国好像是要打一场自卫反击战一般。

    只有齐国的高层们,知道杨浩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什么为死去的士兵讨回公道,真正的原因,就是杨浩看上了南方肥沃的土地,和温暖的气候。

    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四月十日,齐国的清明节刚过去不久,长安城召开了一次大朝会。

    所有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员悉数参加。

    “七天前,据前线来报,苗蛮雄鹿部与红山部勾结一处,应该是有攻打我国的打算。”

    杨浩沉声道。

    “大王,苗人不服王化,我大齐应发布檄文痛斥其罪行,对其宣战。”

    力央沉声道。

    “打是一定要打的,我要的是速战速决,战争拖的越久,朝廷的负担就会越重,苗人实力不弱,本王希望尔等不要有轻视之心。”

    杨浩说完,寅沉声道:“如今已在南方驻军六万余人,已对苗人呈包围之势,拿下苗人只是时间问题,臣倒是觉得,朝廷最好提前做好善后的准备。

    南方蛮荒之地,山川遍布,即便是能击溃主力面人,但是那些隐藏在山林中的苗人,也会对将来的占领造成威胁。

    ”

    “右相是不是多虑了,一群还在光屁股的野人而已,只要击败了那几个大族,他们还敢翻了天不成。”

    渠冷哼一声道。

    寅脸色一臣道:“渠都督可是忘了灭夏之后的抢到了之祸乎?南方山高地险,吾敢问渠都督,若是苗人躲进山中,大都督打算派多少人去征讨。

    朝廷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

    ”

    渠被怼了一顿,想要反驳却找不道词,脸憋的通红,狠狠的瞪了寅一眼。

    寅对此视而不见,说完之后,眼观鼻,鼻观心,老神在在的模样。

    杨浩抬了抬头,让二人放下争吵。

    “左相说的也是本王所担心的,诸位可有良策。”

    群臣小声的商议起来,但是过了十几分钟,也没人想出什么太好的办法。

    而就在这时,一个年轻人忽然说道:“回大王,微臣有一策。”

    此言一出,这个年轻人,顿时成了朝堂上的焦点。

    杨浩看着也就二十左右的年轻人,觉得有些眼熟,便问道:“爱卿是何官职。”

    “回大王,微臣名曰张获,目前是翰林院编修。”

    杨浩顿时恍然道,暗道怪不得看这家伙有些眼熟,此人介绍完之后,才回想起来,这家伙就是和任康关系比较好的那个学生。

    也是齐国第一次科举考试的头名状元。

    一年前还是自己批了吏部的举荐,将他从荆州的一个小县城,调到京城当了这个这个修夏史和上古史书的一个五品官。

    “张爱卿可有良策教本王。”

    杨浩微笑道。

    张获有些紧张道:“回大王,臣以为,想要控制不服王法的苗蛮,我大齐目前的移民形式是行不通的,朝廷也没有那么经历去保护普通的百姓。

    我大齐象牙在战后,快速的站稳脚跟,唯一的办法就是就是允许前往南方的百姓拥有武器,以村落的堡垒的形式占据那里,经过简单训练的百姓,应当能抵挡零散苗人的劫掠。

    若是大王担心,百姓有了武器就会对朝廷不利,这一点大可不必担心,前往南方移民中,必须有家人留在大齐本土,并对前往南方的面人实行一定时间的免税政策,只要不是有人发了癔症,根本不会有人冒着掉脑袋的风险造反。

    只要我大齐将通往南方的道路修通,匪患自然可解。

    ”

    一口气将自己的想法说完,张获的额头已经布满了汗水,甚至都能听到自己咚咚的心跳声。

    群臣都是对此纷纷议论起来,谈论张获想法的可行性。

    杨浩却是对张获另眼想看起来,居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相处如此完善的办法,这简直就他娘的是个难得的人才啊。

    换句话说,不管张获的计策能不能通过,他已经是简在帝心了。


………………………………

第三百七十章 一顿饭的风波

    经过半天的讨论,齐国朝廷一致认为张获的建议是最节省占领成本的办法。

    虽然这种办法比较耗费时间,但是相对来说也是最为稳妥的办法。

    杨浩实在按耐不住对南方大好河山的渴望,此时他恨不得吟诗一句,江南岂有别疆封,来抒发自己激动的心情。

    虽然这句话出自金人皇帝之口,但此时确是与他的心情别无二致。

    洪武十二年,四月下旬,苗人大举犯边,边陲要塞徐州城便成为齐苗冲突的第一个战场。

    凭借着充足的物资储备,坚固的城墙,一千齐军扛住了近万苗人的进攻。

    南方烽火点燃,长安接到前线告急的军情,杨浩立即下令正式对苗人宣战。

    在发布了讨贼檄文之后,大齐水军从蓬莱港出发,沿着海岸线而下,准备配合陆军一举荡平苗人之患。

    而此时荆州边关重镇灵州城中,杨志正好游历到了此处。

    苗人进攻徐州的消息他自然已经知道。

    对此杨志大为愤怒,想要呆着护卫亲自前往徐州城。

    他的这个想法,可把楚辛等人吓出了一身冷汗。

    战场是什么地方,岂是一般人能去的,更何况徐州现在被重重包围,就他们这几个人过去,还不是给别人送战功。

    他们死了倒是不要紧,杨志是王子,他要是出了意外,自己在长安城的家人怎会有好下场。

    经过楚辛等人的一番苦劝,杨志才狠狠的放弃自己这个荒唐无比的想法。

    “该死的苗人,若不是我大齐,他们现在还在光屁股满山跑了,鼠辈按敢安敢如此。”

    恨恨的痛骂了苗人一番,杨志冷声道:“走,随我去见府尹!”

    灵州府衙之内,府尹松溪仲听说到杨志到来的那一刻惊的下巴都快掉了下来。

    大齐王子到了他管辖的地界,自己居然一点消息都没得到。

    得到消息之后,松府尹一刻也不敢耽搁,穿好官府,匆忙的从家中骑着马就赶往府衙。

    “下官松溪仲见过大王子殿下,不知大王子到来,还请大王子殿下恕罪。”

    杨志自然不会因为这点小事而有什么情绪。

    对松府尹道:“此时不怪你,我也是刚游历至此便听说苗人犯边,松府尹能否对某说一下前线战况如何?”

    见杨志如此随和,松府尹顿时放下心来。

    “殿下放心,苗人野人尔,看似人多势众,想要一时半会儿打下徐州就是在做梦,数日之前,各地驻军已经向徐州进发,我大齐天军一到,区区苗人只有等死的下场。”

    知道已经有援军赶去,松了一口气。

    恨恨的捶了一下椅子。

    “该死的苗人,这回定叫他们知道我大齐的厉害。”

    松府尹见此,只能连声附和。

    齐国官员都知道,杨志最得杨浩的喜爱,不出意外,眼前的这个小孩,就是将来的继承人,能在此时见到大齐未来的掌权者,松溪仲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只要能让杨志记住自己,认可了自己的才能,说不定自己也能有机会进入朝堂。

    地方官和京官的差距太大了,即便同样的品级,地方官见到京官都会不自觉的矮一头。

    松府尹回忆着关于杨志一切信息,心中一动道:“区区苗人之乱,殿下不必担心,有我大齐将士在,不日就会平复,殿下出来灵州不如下官带殿下游历灵州如何。

    京城虽繁华,但灵州却别有一番景致,殿下应该还没有见过轨道吧。

    ”

    杨志闻言眉毛一挑,轨道他的确没有见过,这也是他这次想要来灵州的主要目的之一,自小就对这些工匠之事极为感兴趣的他,如何能错过这灵州独特的风景。

    “也好,这样吧,今日已晚,明日便有劳府尹了。”

    松府尹闻言心中顿时大喜,连忙到:“这是下官应该做的,殿下稍待,下官这就为殿下准备饭食,一解殿下路途劳顿。”

    杨志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这一上午只顾得苗人呢犯边的事情了,此刻他确实有些饿了。

    不过他还是有些由于,毕竟他出来的时候,已经答应过杨浩,不能铺张浪费,留在这里吃饭,下意识觉得有些不妥。

    “府尹不必麻烦了,某随便吃些就是。”

    “那如何成,殿下何等尊贵,殿下正好尝尝灵州的美味。”

    杨志犹豫了一番,点点头道:“如此,便麻烦府尹了。”

    松溪仲笑了笑道:“不麻烦,不麻烦,殿下稍待。”

    只不过当入席之时,杨志的脸色却僵住了。

    之间食案上摆放着四五道菜肴,没一道菜肴精致无比,这种级别的饭菜,即便是在宫中都很少吃到。

    杨浩素来节俭,从来不主张在吃上铺张浪费,即便是身为帝王,也没有学后世皇帝那般,吃顿饭还有整个数十道菜,杨浩的饭菜只是普通的四菜一汤,早饭更是一碗小米粥,两个鸡蛋,就着腌萝卜而已。

    杨志在这一点上,也完全的继承了杨志的风格。

    见到如此高级别的宴席时,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个松溪仲这是要搞什么,难道要陷他于不义?这要是传回宫中,自己如何向杨浩交代。

    “松府尹,这是何意?”

    看着杨志冷冰冰的脸,松溪仲心中顿时咯噔一下,知道自己肯定有地方做的不对,但是他不知道,自己什么地方让这位小爷不快了。

    “殿下,怎么了?”

    “哼!松府尹活的好潇洒啊,我一路走来,见到我大齐百姓还有许多人只能勉强填饱肚子,而这一案饭食,换做铜钱,足够让一个普通人吃上半月之久。

    ”

    松溪仲不是白痴,顿时明白了杨志所说的是啥意思。

    这是怀疑自己在贪污啊,这还了得,大齐律法可是明确的规定,贪污是杀头的大罪,这个大帽子要是坐实了,不止他这官当到头了,小命更是难保。

    杨志的话,吓的他冷汗直流,连忙解释道:“殿下误会了,这些饭食都是下官用自己的俸禄准备的,下官虽不才,无甚政绩,但绝不会做那贪污之事,若殿下不信下官,那某便摘了这官帽,自缚双臂,听候殿下处置。”


………………………………

第三百七十一章 初具雏形的工业

    杨志狐疑的看着松溪仲,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点点头道:“此番让松府尹破费了。”

    松溪仲长出了一口气,连忙道:“殿下客气了,殿下能来,是下官的荣幸,殿下尝尝这淮河白鱼,此鱼味道鲜美无比,若不是运输不易,下官理应送到宫中一些才是。”

    杨志对此不置可否,沉声道:“父王曾言,为官之道,一切在民,只有百姓过得好,就是父王心中的好官,至于口腹之欲,只不过微末之事而已。”

    松溪流连忙点头称是。

    “殿下放心,下官自是能体会大王心情,这灵州虽属边陲之地,但下官不敢忘记大王教诲,这几年虽然没什么大政绩,灵州百姓有饱食之物,有遮体衣衫,下官今后定会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杨志和松溪仲客套了一番之后,只觉得腹中着实有些饿了,既然此人说,这顿饭是他的俸禄所出,杨志也不再和他客气。

    说实话,这将近一年的时间,在外游历,所带的钱财能够支撑到现在已经实属不易,风餐露宿也是常有的事情。

    此等美食,却是好久都没有见过了。

    感受着淮河白鱼鲜美的味道,杨志忍不住赞叹道:“善!”

    松溪仲闻言,连忙道:“这白鱼在这淮河中甚多,在灵州却也是寻常之物,殿下若是在这呆的久一些,还可以品尝到,此鱼的不同做法。

    下官觉得此鱼,配合上茱萸的辛辣之味,最是妙矣。

    ”

    说这松溪仲一副回味的样子。

    杨志听到如此美味,只是灵州寻常之物,心中的忐忑之感便小了许多。

    “敢问松府尹,这茱萸乃何物。”

    “殿下,这茱萸是南边苗人之地的一种好东西,这种植物,那些苗人来灵州交易的时候,将此物无意间带来了这里,后来,百姓们发现,这东西有一种独特的味道,后来,这种味道便称之为辣。

    有辣味的茱萸,能够消除南方潮湿燥热的感觉,很是神奇。

    ”

    杨志奇道:“居然有如此奇物,那些苗人怎么舍得将这些给我们。”

    松溪仲却道:“殿下不知,那些苗人蛮子,粗鄙不堪,空有宝物却不知道使用,别说是茱萸,据臣所知,南方的之地,有许多东西,都是我中原所无之物,只是苗人懒惰不知利用,若是我大齐占据此地,定能为我国百姓增添不少可食之物。”

    对此,杨志深感赞同,在他心中齐人是天下唯一的文明人,至于齐国以外的地方都是不开化的蛮夷之辈,既然是蛮夷空守宝山而不知也能够理解了。

    和松溪仲一起,对苗人的愚蠢嘲讽了一番后,二人讨论起民生的话题来。

    这一交谈,杨志对此人的才能刮目相看,面对如此繁杂的政务,还能够将灵州城治理的井井有条,确实是不可多得好官了,心中已经慢慢改变了自己先入为主的看法。

    在府衙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杨志便早早的醒来。

    “怎么样?徐州那边有消息传回来?”

    杨志对楚辛问道。

    “回大王子,暂时还没有消息。”

    杨志点点头,道:“唉!好吧!准备一下!随我出去走走!”

    “是!”

    一行人刚出了府衙的大门,便见到松溪仲乘坐马车而来。

    见到杨志后,松溪仲连忙下车,前来见礼。

    “殿下,昨夜住的可还习惯。”

    “嗯,松府尹费心了!”

    “殿下可是要逛逛这灵州城,下官今日便做这个向导,为殿下讲解一番。”

    杨志本打算自己走走,见松溪仲如此热情,只好勉为其难道:“也好!”

    “殿下请!”

    说着侧身让过,将杨志迎上了马车。

    马车缓缓的向着城外驶去,杨志通过车窗打量着荆州城的街道。

    城中的店铺虽然不多,但路上的行人看起来但是健康许多,衣服虽然破旧,却没有见到衣不蔽体的穷困之人。

    心中对松溪仲的话,也信了大半。

    马车停下,松溪仲跳下马车,将杨志迎了下来。

    “殿下,这里就是码头了。”

    杨志看去,只见宽阔的大河之上,许多木筏与小船停留在河面之上。

    而在码头上,高大的起重器如同怪物一般矗立在那里,远远的看去,能够见到码头不远处的许多人正排着长长的队伍,不知道在做什么。

    松溪仲见此,解释道:“殿下,那些是码头的工人,此时正是饭时,吃过早饭便要开工了。”

    杨志道:“对岸就是轨道所在?”

    “不错,我大齐近半的铁料都是从那边运送到灵州,在这里进行简单的处理之后,再运往北方。”

    “我听说一年前,灵州城就开始修建连通北方的轨道,为何现在还没使用?”

    “殿下有所不知,轨道修建不是易事,其中的困难颇多。

    而且新的轨道并非木轨,而是有一部分采用了铁轨。

    这增加了轨道铺设的难度,下官估计,短时间内是用不上的。

    ”

    杨志疑惑道:“既然有木轨为何要用铁轨,炼铁本就不易,为何要浪费在这里。”

    松溪仲苦笑道:“殿下,木轨虽然铺设方便,但用不了多久就要更换,使用时间极短,就南方铁矿到灵州的这么一段,每年所花费之巨多达数万贯,沿途用于维护轨道的工人就有近千人之多。

    这人吃马嚼的,每年对于朝廷来说也是极大的负担。

    铁轨虽然建造困难,但是只要建造成功,讲来能够为我大齐剩下不少的钱财。

    也不用那么多的人手每天更换轨道了。

    ”

    杨志恍然道:“原来如此,父王曾言,读书万卷,不去出行万里,今日某受教了。”

    “大王英明!”

    松溪仲连忙附和道。

    “走吧!随某道码头看看!”

    “殿下请!”

    说着松溪仲便在前方带路。

    早饭过后的灵州码头,顿时变得忙碌无比。

    大大小小的船只,将停放在对岸的铁料运送到这边,在一声声嘹亮的号子声中,将沉重的铁料卸船装车,运送到附近的炼铁厂中。

    生产出来的铁锭作为原料运送到北方进行再加工。

    这一套体系虽然有些繁琐,但这是杨浩为了防止战略资源过于集中,而想出的无奈办法。

    而且这样做,也能无形中解决许多人的生计问题。

    效率虽然低下,但是对于目前的齐国来说,却是善政。


………………………………

第三百七十二章 商人东门

    对于酷爱机械的杨志来说,繁忙的码头比任何美景都要诱人,机构复杂的大型木质起重器械,散发这摄人心魄的魅力。

    看着这雄伟的人类杰作,杨志不由得感慨道:“科技之道,果然能够改变生活啊,有这一个起重器械,胜的过数十劳力。”

    松溪仲道:“殿下之言,下官颇为赞同,若是没有这些器械,这灵州城也不可能有今日之繁盛,下官听闻殿下对百工之事颇有见解,下官这里有一匠人,名曰东门俘,此人数月之前做一图于下官,下官看过之后,觉得此物于我大齐有大用。”

    “哦,何物能让松府尹如此盛赞。”

    “此物名曰桥,能够让车马穿行于河流两岸之间,殿下请看,这就是那人所做之图。”

    说着,从袖口仲拿出一份折叠起来的图纸交给杨志。

    展开图纸,杨志仔细的的观看起来。

    图纸画的有些凌乱,没有主次之分,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对图纸的理解。

    良久之后,杨志赞叹道:“此人当真大才,此人现在在何处。”

    “殿下,此人现在是就在此处,殿下若要见他,下官这就将其唤来。”

    “快将此人唤来,此等人才,吾定当举荐给父王。”

    在松溪仲派人去寻那东门俘的时候,杨志一边看这图纸,一边询问着关于此人的情况。

    虽然此人的才能让他十分认可,但若此人有什么作奸犯科的前科,或者其他的不良因素,即便此人有大才,杨浩也不一定会同意自己的举荐。

    松溪仲缓缓道:“殿下,此人原本是商人,而且是一个小贵族,商人战败之后,他所在的部落,没有来得及逃亡,就尽数被我军俘虏。

    此人被俘之后,便一直在灵州城附近修轨道。

    几年前,偶然机会,下官在灵州巡视时,被此人所做的一个木工所吸引,那是一个小凳子,此凳很复杂,榫卯应用的纯属无比。

    一打听才知道是出自一个战俘之手,见过此人之后,下官觉得此人是个人才,不希望此人累死在这里,便将此人升为监工,并允许他参与一些工程建设,这几年倒也是勤勉,已经放弃了自己商人身份,以齐人自居了。

    ”

    杨志听完之后,没有微皱。

    如果他没有记错,商人战俘的服役年限,在所有战俘中可谓是最长的,甚至说是无期徒刑也不为过。

    这样的身份,让他有些纠结起来,但是他也不想一个难得的人才就这么在自己手中错过,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见见此人在决定如何行事。

    差不多等待了半个小时之后,只见一个有些佝偻的其貌不扬的中年男子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

    见到松溪仲之后,连忙见礼:“东门见过府尹。”

    “还不快见过王子殿下。”

    松溪仲连忙说道。

    东门俘闻言,心中便是一惊,根本想不到,这个衣着普通,有些黝黑的少年,居然是大齐的王子,一时间愣在哪里,有些不知所措起来。

    “大胆!”

    侍卫楚辛,见此人胆敢如此无理,便要上前将其拿下,治其一个不敬之罪。

    “退下!”

    杨志陈胜。

    楚辛闻言停下脚步,躬身称是。

    反应过来的东门俘,来那么难过五体投地的跪在地上。

    “战犯东门俘,拜见大齐王子殿下。”

    “起来说话吧!”

    “东门不敢!”

    “无妨!某恕你无罪。”

    “谢。。。谢殿下!”

    忐忑的起身后,东门低着头不敢睁眼看杨志,担心自己会冒犯齐国如此尊贵的人物。

    更想不通,自己何德何能居然能够引起这等人物的注意,不知喜忧之下,此刻他无比的煎熬。

    “听说你是商人。”

    东门俘闻言,心中咯噔一下,只能硬着头皮回答道:“是!”

    杨志点点头,道:“这名曰桥的图纸可是你画的。”

    东门俘擦了擦额头的冷汗,有些颤抖道:“是!”

    “我看你这图纸所画,并非普通河流,乃是大河之桥,你有何把握,能够让这桥悬于大河之上而不倒塌。”

    “这。。。这只是,贱民胡乱所做,不敢在殿下面前胡言。”

    “呵,胡乱所做,要真是胡乱所做,怎会用这等好纸,这一张纸的价格足够吃上数顿饱饭了,你是在欺吾年幼无知否?”

    东门闻言吓得冷汗直流,连忙跪下道:“贱民不敢。”

    “起来说话,吾不喜欢别人跪着于吾交谈。”

    “是!是!”

    东门俘起身后连连擦着额头的冷汗,只觉得今日的天气格外的闷热,仿佛自己就是那火堆上翻烤的食物一般煎熬无比。

    “你怎么想的,于我说一下,也许这关乎你将来的命运。”

    “东门,殿下让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殿下自有决断。”

    东门犹豫一番后,缓缓道:“回殿下,贱民曾为商人之时,虽是个不入流的贵族,但也颇为清闲,并不需要为食物二烦恼,我对打仗,抓奴隶没有兴趣,就爱摆弄些木头,当时部落附近有一条小河,族人每次过河都要踏入齐腰深的河水,后来我跟着族人捕猎的时候,见到一倒下的大树,正好横在一个沟壑之间。

    从那是起,我就想做一个能够像这样供人通行的东西,但是部落附近的树木无法横在河流两岸,我后来想了很多办法,始终想不出来。

    后来商首领攻打了大齐,再后来,贱民就成了战俘。

    贱民来到灵州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世间,还有那么多神奇无比的工具。

    在做战俘的这段时间,我学会了那些工具的用法,也从大齐匠人手中,学会了木工。

    去岁,贱民就想着,能不能利用这些工具,做一个像大树那样的东西来,横在这淮河之上,这样可以将轨道直接在这桥上连通对岸码头。

    ”

    “你可知这淮河有多宽,你这想法当真狂妄啊!”

    杨志淡淡道。

    “殿下,我已经作出一人大的桥,站在上面四人不曾折断。”

    东门俘受此一激,情绪顿时有些激动起来。


………………………………

第三百七十三章 倾国之战

    杨志有些不明所以,四五人站在其上而不断,并没有给他任何触动,弄一个粗一点的树干,别说四五人,就算是十余人站上去,也不一定能够将其压断。

    “哦!那让某见见你作出的东西。”

    “这。。。现在此物,在贱民的主厨放着。”

    “无妨,我今天有时间,便随你去看看。”

    见东门俘还在发愣,松府尹便喝道:“你还愣着作甚,还不前面带路。”

    “是!是!”

    东门的住处距离码头并不远,也许是松溪仲的照顾,能够让他在一众睡大通铺的战俘中,能够拥有意见属于自己的院落。

    小院很破旧,只有一个还算结实的草房,黄泥围城的低矮围墙仲,到处都散落着废弃的木料。

    而最吸引杨志的则是摆放在院落中央的一个奇怪东西。

    这玩意儿和东门所说的一般,一人大小。

    但并非杨志所想象的只是一根完整的树干,而是用切割好的模板搭建而城,整体呈现半圆形,结构看起来十分的复杂。

    “这就是你所说的桥?”

    杨志问道。

    东门有些忐忑的回道:“回殿下,正是此物。”

    杨志点点头,道:“楚辛,你带着四个人站上去。”

    “是!”

    楚辛撇了一眼东门俘,招呼自己手下踏上这看似脆弱的不堪的桥梁模型。

    杨志的侍卫都是身材健壮的厮杀汉,几个人加在一起的分量可是不清。

    原本以为这东西回在如此重压之下回倒塌,但是这看似脆弱的木板居然承受住了几个大汉的蹂躏。

    要说变化,只是桥梁稍稍有些变形而已。

    “神奇!果然神奇!”

    杨志绕着这拱桥模型打量起来,口中赞叹不已。

    这玩意儿经过刚才的测试,虽然不如一根完整的树干结实,但是这东西和树干不同,只要掌握的方法,理论上是可以做到无限大的。

    此刻他有些相信了东门刚才对他所言的狂妄之语。

    “这是什么桥!为何没在图纸上画出。”

    “殿下,这是贱民不久前才想出来的桥,暂时还没有名字。”

    杨志沉思片刻道:“既然如此,我看着桥呈现拱状,不如就称为拱桥,诸位以为如何。”

    “殿下大才!”

    松溪仲连忙称赞起来,在他看来,只要是杨志起的名字,就是狗屎也是天才一等一的好名字。

    杨志不疑有他,甚是为自己的文学造诣而自得。

    “想不到,某出来游历,还能在民间见到如此人才,真是不枉此行啊!东门俘你可愿随某回长安,等回宫之后,吾定回将汝举荐给父王,若你能在父王面前将其说服,别说免除你的战俘身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