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上古当大王-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名大臣回道。
夏启点点头道:“既然他们暂时没事,先不要去招惹他们。
安抚好各方国的伯,等秋天牛羊肥壮,粮食收获时候,一举灭掉此族。
”
“后,那到时候东夷那边怎么办!”
夏启目光一冷“东夷如果识相,便老老实实的没岁送上贡品。
否则,秋天东夷族灭。
”
夏启此话一出,众人心中一凛,知道一场比灭有扈更大规模的战争就要爆发了。
发有扈便动用了各族共万人大军,而这一次面对新崛起的齐部落和东夷,众人想象不出来夏启准备动用多少人。
唯一能够肯定的是,这一场战争任何人也别想置身事外。
而这时一人忽然说道:“后,还有一事,听有缗使者言,那齐部落并没有使用战车,而是用骑马的士兵,击败了吾族大军。”
夏启眉毛一挑,差异道:“骑马的士兵?这如何可能?”
那人道:“据说那齐部落以人,用一种固定在马背上的坐,跨坐在马背上,以弓箭射之。
辗转之间,极其灵活多变,战车在其面前根本毫无用处,只要被拖住,根本无法冲破敌人的战阵。
”
夏启摸着下巴,喃喃道:“骑马的士兵?有趣!”
“从勇士当中远处这人试试这骑马之法,命匠人打造能固定在马背上座位,吾倒要看看这骑马士兵有何厉害之处,能够对抗战车。”
作为打破禅让制度的第一人,夏启对于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极强,他原本就不是那种循规蹈矩之人。
既然骑兵可能比战车厉害,他便会毫不犹豫的抛弃战车。
只要能对他的统治有用,规矩对他来说还不用刮屁股的石头。
在夏朝君臣为崛起的大齐而头疼的时候,杨浩正在和那些鸟粪较劲。
开采回来的鸟粪,不知道堆积了多少年,已经完全板结,直接使用肯定不行。
而且现在土地已经耕完,已经错过了增加土壤肥力的最佳时间。
只能通过追肥的方式来弥补,这些粪便只有先粉碎之后,用水浸泡做成粪水,用木桶挑着去浇地。
………………………………
第一百七十五章 玄而又玄,妙不可言
杨浩知道给农作物施肥也不是随便施的,向这种没有经过发酵也就是沤肥的粪便,直接拿来用,很容易造成烧苗。
好东西用不对,也会起到反作用。
粪混合着草木灰秸秆经过高温发酵分解,能够杀灭有害细菌。
形成有益细菌,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当然,作为在农村生活过的杨浩,知道如果粪水的浓度过高,也会有农作物死亡,最好浓度稍薄一点,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现在田地的作物还没有破土,还有时间留给杨浩沤肥。
运送回来的粪便,在杨浩的指导下分成一个小粪堆,用水搅拌混合这一些干草,用泥土封起来。
这样做能够更好的进行发酵,杨浩知道想要达到最佳的效果,还需要加点其余的辅助东西,只不过对于现在的大齐来说,只能用这种最简易的办法进行沤肥。
杨浩为这些鸟粪忙碌好几天,知道确认其余人完全掌握了沤肥的技术后,才放心的将这些事情交给下面的人去干。
虽然这几天杨浩天天与屎尿为伴,身上弄得恶臭无比,但是他并不觉得这是多么恶心的事情。
所谓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今后想要放开肚皮大吃特吃,少不了与这些恶心的东西打交道。
杨浩如此身份,都亲自来弄这些鸟粪,普通人虽然不知道这东西有什么好的,但杨浩如此重视,就证明这些东西绝不简单,
族人们每天干完农活,都好奇的看着那些工人,搅拌那些鸟粪,久而久之,围观沤肥成了大齐平民的一个独特爱好。
忙完鸟粪的事情,杨浩终于能够喘一口气,在宫中与已经圆滚滚的大熊猫悠闲的度过了两天。
杨浩便再次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长安城内的适龄男童,已经已经全部强制性的到学府中学习。
每天的学习时长甚至达到了五个小时。
由于有将近一百多名孩子,学府已经的占地便显得有些小了。
杨浩视察过以后,大手一挥,强行征用附近的几所民居。
并让人将其全部拆掉,留出来空地,全部作为学府的用地。
繁杂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后,杨浩再次开始为大齐官员讲课。
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杨浩的教书水平直线上升,这让他觉得自己很有当老师的天赋。
他所教的也不多,学生学的也不多,也不用向后世学生有那么多的课程。
学府中的课程无外乎两种,识字与数学,虽然没有学习材料,但官员们的进步还是很大的。
杨浩经过几次考校,觉得大多数人已经基本达到了小学二年级的水平。
了解了他们的学习进度,杨浩开始准备教一些更为复杂的东西。
数学方面他打开始加入平面几何东西,而文字方面,他使用经过自己修改过后的千字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通过这朗朗上口的千字文,能够更快的增强他们的识字程度。
只要在几年之内,将千字文学会,基本上书写上基本上不成问题。
说实话,杨浩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掌握了一千字,毕竟生活在不需要经常动笔写字的现代社会,许多生僻字早已经还给老师了。
但这也难不倒杨浩,他作为这个时代高级知识分子,不会的字,胡编乱造一番,便解决了这个麻烦。
在这方面,他就是权威,即便是错的,也没人跳出来指着他鼻子大骂他不学无术。
求知若渴的官员,听得极其认真,生怕遗漏了一个字,感觉到自己有些困倦,便使劲的掐自己的大腿,让自己清醒一些。
而在讲这些课程之余,杨浩也会给官员们透漏一些基础的常识性东西,比如他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大球。
这个惊世骇俗的言论顿时引起了官员们的兴趣。
“首领,既然我们生活在一个大球上,那生活在球另一边的人岂不是要掉下去。”
一名官员不解的问道。
杨浩笑道:“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神奇之处了,我虽然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是什么,但是我猜测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将我们束缚在这片土地上。
我之所以,认为这个世界是个大球,吾小时候遇到过一座大山,我在哪里生活了很久,从没有见过那座山。
当时族人们,对于这个突然出现的大山很害怕,以为是神明的某种启示。
族内宰杀了很多牲畜,献祭神明,当时我还小,不像族人那般敬畏神明。
有一天,我偷偷的离开了部落,来到那大山之前,忽然脑中有一个似真似幻的声音,那声音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带着我慢慢的爬上了山顶。
站在山顶上,我看到这个世界的真实模样,我们脚下的大地,就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圆球。
吾当时很惶恐,和你们一样,我也想过世界那一边的人会不会掉下去。
后来我下山之后,那座神秘的大山没过多久便消失了。
后来我便将那做大山称之为不周山。
不周者不定也,想遇这飘忽不定的神山,必须要有足够的好运气。
”
在众人一脸严肃的表情中,杨浩停止了这个瞎扯淡的故事,而是随意的地上捡起一个土块,朝天上一扔。
土块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便开始掉落,摔在地面上,发出“啪”的一声清响。
众人还沉浸在杨浩的那个玄而又玄的故事当中,被这声清响惊醒。
被下了一跳的官员们,有些茫然的的看着地上碎成渣的土块,不知杨浩这是何意。
“你们可看懂了我的意思!”
杨浩此时的表情就仿佛一个神棍,在忽悠纯朴的百姓一般。
众人意识盯着土块所落之地,皱眉凝思,想要相处杨浩到底是何意思。
良久之后,忽然有一名青年,兴奋的拍了下大腿,叫嚷道:“我明白了,哈哈,我明白了。”
众人差异的看着这个年轻的官员,不知道她明白了什么。
这名年轻的官员,杨浩觉得有些眼熟,却又想不起来是那一部的。
“说说看你明白了什么?”
杨浩笑了笑。
………………………………
第一百七十六章 言传身教
杨浩看着那个年轻的官员,心里一声“卧槽!这货什么情况?难道要抢老子装逼的机会?”
那名年轻的官员,激动的说道:“首领,这土块没有这土地结实!”
杨浩闻言,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
只不过其余人听到这个答案,顿时一脸恍然之色。
杨浩心中暗道:“这些人真是脑洞大开,这是想雷死我,想抢我这首领的位置?”
见众人一脸期待得等着自己公布答案,杨浩看着那个年轻人,沉声道:“这个想法很有趣,不过我要说的不是这个。”
年轻官员不禁有些失望,看了看那个碎成渣的土块,皱眉沉思起来。
杨浩看着众人道:“你们之前问,在球那边的人会不会掉下去,我刚扔的那个土块,便解释了一切。”
见众人还是一脸茫然的样子,杨浩继续道:“这大地上的一切,就像那土块一样,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束缚在地面上,无论你跳的多高,最终都会落在地面上。
在球另一端的人也一样,也会被这种力量束缚住,不会掉到球的外面。
而我们脚下的大地,实在太大了,即便是个圆球,我们站在上面,只能认为这是个平面。
”
经过杨浩的解释,众人顿时恍然大悟,而刚才那名年轻的官员,却是脸色发烫。
这是后他才回想起来,杨浩诉说那个神奇的故事时,已经提到过这种无形的力量,而自己都说了些什么,脸色的不由有些发烫。
杨浩道:“回答错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动脑思考就是一件好事。”
年轻人闻言,心中对杨浩无比的感激。
“首领,如果这世界是个圆球,那么我们怎么完全感觉不到呢,属下还是有些不理解。”
寅问道。
杨浩道:“这不难理解。”
杨浩说着,拿起木棍在墙上画了一个三角形,又依次画了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一直到八边形。
“你们看这些图案,每个图案都会多出一条线,而随着这些线条越来越多,突然会不断的接近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个足够大的空间。
让我们来画更多线的图案,这时候如果有一个人,站在其中的一条线上,看着前方的线,就如同我们看待这个世界。”
杨浩直接用最直观的办法,将割圆法讲解出来,用这种生动形象的方式,为今后的平面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见有人已经在地上,按着杨浩所说的办法,画着一个个多边形,只不过没有杨浩的技术,画的有些歪歪扭扭,但是慢慢的也能出现一个扭曲的圆形。
真正的割圆法是以正六边形为基础,来进行推演的,平面几何还没有正式开始,杨浩没有打算给他们灌输太多的东西。
卫看着墙上的突然,兴奋道:“首领,属下有一个想法。”
杨浩沉声道:“你有何想法?”
“如果按着首领所言,这种画圆的办法,完全可以用来改进车轮。”
杨浩闻言,心中恍然,他倒是没有想到这一点,而为能想到这一点,便是印证了术业有专攻的那就话。
他想到的是利用这种方式,教受几何的概念,而卫长期从事工具的研制,却能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应用中,杨浩心中很是佩服,不禁暗自佩服自己用人的本事。
身为首领不一定是一个完人,但一定要有识人用人的本事。
“这个想法不错,你今后研究一下,如果这种方式做出来的车轮,要比现在好,今后吾族的车轮,便依照此法来制作。”
卫闻言,点点头道:“属下遵命。”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杨浩很认同这句话。
他不懂军事,不懂行军打仗,但是懂得发展技术。
不懂这些不是问题,只要将自己部落的科技水平与其他部落,拉开一大截,不管你有什么牛逼的战术,老子就直接凭借先进的武器装备,完善的后勤力量,直接硬怼。
他就不信自己弄不过这些还在玩石头的上古先民,如果这都不行,那他就太给无数的穿越众的脸上摸黑了。
平面几何远比枯燥乏味的数字有趣的多,数字与图形的结合,如同卫众人打开了一道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数学世界的奇妙,在这些图案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一个个符号,如同有神奇的魔力一般,吸引着众人目光,杨浩的讲解,让他们完全沉浸在数学的世界当中。
接连几天的时间,杨浩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从计算简易平面的图形的面积,到勾股定理,杨浩几乎用填鸭式的办法,快速增加着官员的知识储备。
他不需要这些人,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只需要他们记住这些公理定理。
几天下来,那面用于教学的土墙,被刮掉了一层又一层。
他甚至怀疑,在这样使用下去,也许不久之后,这堵墙就会轰然倒塌。
落后的教学工具,严重的影响了他的发挥,这让他心中很是不满。
随着知识越来越复杂,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杨浩的需要。
在一众求知若渴官员的唉声叹气中,杨浩宣布暂停了教学,让这些官员,自行领悟这段时间所学。
并命令少炎和寅,安排人手,将这段时的知识点,用刀刻在竹简之上,供众官员闲暇之余,自己温习之用。
而他自己则开始研究,新的教学工具。
几天之后,随着工部一批粗制滥造的青铜武器制作完毕,两辆满载着武器的马车,驶出了长安城,朝着东方而去。
对于和有仍氏的约定,在没有彻底撕破脸之前,杨浩觉得还是尽量保持一种表面上的友好比较好。
虽然部落如今发展的很快,但立足的时间过短,和那些底蕴深厚的大族相比,大齐在许多方面还是有差距的。
他希望能趁着与东夷的这段蜜月期,与东夷展开大规模的贸易活动,用低劣的武器装备,和一些造型精美的青铜器,换取大齐急需的生活物资,如果了能,杨浩甚至希望,能通过贸易,交换东夷的手里的奴隶。
像有仍氏这样的大族,奴隶的数量绝对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
第一百七十七章 远方的城
为了表示对有仍氏的尊敬,杨浩派出的使节团规格也很是很高的。
使者是吏部一名叫做须句的区长,负责保卫使节团的士兵,都是精心挑选传来精锐之士,平均身高都在一米六五以上,这样的身高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身高马大了。
而杨浩的身高据他估计,仅仅是只有一米六六到一米六七左右,和他前世一米七五的身高相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不过在平均身高十分低下的时代,倒是让他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使节团走后,杨浩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研究之中。
想要提高教学速度,造纸是一种办法,不过这种办法短时间内很难实现,而且所投入的成本太过于巨大,并不适合现在的环境。
杨浩只能退而求其次,尝试着制作黑板和粉笔。
有了这两样东西,便能将教学的速度提升上来。
他之前虽然制作过墨水,甚至也用来画图和书写,但是他的那种墨水之色一种带颜色的染料而已,和真正的墨水根本不是一种东西。
但是想要制作墨水也是不容易的,杨浩知道墨水制作的大致步骤,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油脂。
无论是动物油还是植物油,对于如今的大齐部落来说,都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东西。
杨浩想了想便放弃了这种昂贵的东西,只能等到部落的生产力达到一定程度,并且在造纸术研究出来后,再研究这种奢侈的东西。
黑板不行,杨浩便反其道而行之,制作白板。
在他的设想中,所谓的白板便是打磨光滑后的木板拼接而成,而制作木板对于有了青铜工具的工部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
而他剩下所要做的就是,制作用于在白板上书写的笔。
粉笔制作需要碳酸钙,但想要得到碳酸钙,就必须烧石头,而这对于大齐部落来说,也是不现实的。
如果能有那么多人力物力去烧石头,他都能将水泥制作出来了。
最后,杨浩想到了一种物美价廉的材料,那便是炭笔。
在这个时代,啥都缺就是木头不缺。
只要将木头烧成炭,混合上粘土和一些松脂,便能制作出来简易的炭笔,如果松脂不行,也可以稍微奢侈一下,使用鱼漂胶作为炭笔的粘合剂。
有了这个想法,杨浩便马上开始行动。
木炭很容易获得,工部炼铜同时,便会烧制大量的木炭。
杨浩派人从工部调了一批木炭过来。
经过几天的研究,第一支食指粗细的炭笔便在杨浩的手中诞生。
看着手上只一根歪歪扭扭的丑东西,杨浩心中成就感十足,找了个陶罐,在上面用力的画了一条线。
线很黑,还有些掉渣,但是只需要轻湿润的布匹轻轻一擦,便能将痕迹擦掉,虽然这种办法用在书写之上,会弄得使用者一手黑炭,但是相比于之前的教学方式,无疑要先进许多。
将炭笔的制作过程,记录到天工开物的竹简之上,杨浩便让工部按着这种办法,开始生产出一批炭笔和几块白板出来。
有了这炭笔和白板,不只会对学府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也对他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至少他不会像之前那样,拿着破木棍,撅着屁股满地的乱画,这种方式,实在有些影响他首领高大伟岸的形象。
在杨浩为了自己的研究而废寝忘食的时候。
在长安城北方十余里的一格小部落。
这个五十于人的小部落,曾经的名字杨部落,只不过在三朡覆灭,大齐占领这里之后,现在名字变成阳村。
之所以叫做阳村,据说是为了避讳,大齐首领的名。
至于叫做什么,阳村的普通人是不怎么在意的。
而他们现在在意的是,生活在距离长安城很近的那些村子。
原本他们以为,那些村子距离长安城那么近,肯定会被大齐“重点照顾”,生活会过的苦不堪言,毕竟曾经三朡就是这样做的,只不过随着冬天结束,春天到来。
大齐匪夷所思的打败诸夏的军队后,居然给那些村子的人分配了土地,这让他们变得无比羡慕起来。
他们的部落不会耕种,就算是想要耕种,也没有用来耕种的种子,只能以采集和放牧渔猎为生。
而那些部落,不仅得到了土地,而且据说大齐还教会了他们如何耕种,更让人羡慕的是在不种地的时候,还能通过干活换取那种黄灿灿叫做铜钱的东西。
经过以讹传讹,铜钱不仅仅是漂亮,甚至成为了无所不能的神物,只要有了铜钱,就能够到长安城里,向自己不知道的神明,许下愿望,而且据说长安城那边的人,就是因为这个吃穿不愁。
这样的传言虽然在现代人看来,简直实在侮辱自己的智商,但是对于这个时代人来说,这也许就是真的。
阳村的人羡慕归羡慕,但是出于对大齐的恐惧,虽然臣服了大齐,但大多数人总是对大齐保持一种个敬而远之的状态。
但人类社会就是这样,总有一些人的好奇心,比其他人要强一些。
臾是阳村的一名出色的猎手,只要他出去就没有空手而归的时候。
这让他在族中有了一定威望,只不过部落所有的东西都是共有的,就算是他捕获了再多的猎物,也要上交到部落,由族长进行分配。
臾不喜欢这种方式,自己辛辛苦苦冒着生命危险,和那些野兽搏杀,凭什么要把自己的猎物分给别人吃,
但看着族人期盼的眼神,他的心总会软下来。
去年冬天,大齐的士兵来了,对于那些穿着麻布衣服的士兵,臾很羡慕。
除了羡慕大齐的强大和富庶之外,更让他无比在意的是,自己部落被划到了大齐的管辖范围之内,而自己也莫名其妙的成了齐人。
和三朡国君不一样,大齐没有要求自己部落献出美丽的少女,也没有强行掠夺部落里的任何一头牲畜,除了留下一句让他莫名其妙的税收之外,仿佛这个新来的统治者,对他们这些小族根本不在意。
这让他觉得,这个大齐部落有些与众不同。
几个月下来,关于大齐和长安城的传说,演变出来了无数的版本。
从出生之后,就没有离开过部落太远的臾,对长安城越发的好奇起来。
终于在春天之后,臾做出了个决定,他要去长安城看一看。
族人们劝他不要去,但臾的去意已决,拜别了族人,独自一人拿着长矛背着弓箭,踏上了前往长安城的道路。
………………………………
第一百七十八章 倒霉的少年
在这个猛兽遍地的时代,一个人想要出远门,可以说是把脑袋绑在裤腰带上。
就算是没有野兽,也有可能遇到心怀歹意的部落,就像是鸟粪岛附近的那些食人族。
如果被这样的部落抓住,最好的办法就是赶紧抹脖子自杀,这样一来还能减轻不少痛苦。
离开了安全的部落,即便是臾这样出色的猎手,每一步都走的心惊胆颤。
十几公里,对于交通便利的现代人而言,也许放个屁的功夫就到了,但对于臾来说,他要穿过一片茂密而危险的丛林。
虽然东面有一片大平原,看起来那里相对来说更好走一些,但是狩猎经验丰富的臾,很清楚一个人想要穿过那片平原,与自杀无异。
他宁可在丛林里遭遇虎豹,也不想在平原地带遭遇狼群的围攻。
臾在丛林中小心翼翼避开有猛兽出没痕迹的地方,夜晚就爬到树上休息,饿了就吃着腐烂木头里的虫子,或者抓一些小型猎物。
一路小心谨慎之下,终于用了数天的时间,穿过了危险的丛林。
看着前方的开阔地带,臾没有贸然就往前走,飞快的爬到一颗大树上眺望远方。
远处蜿蜒的小溪边,隐隐约约的能见到一些如同坟包一样的建筑物,见到这些锥字形的建筑物,臾心中有些警惕。
陌生的部落,往往意味着危险,臾不敢贸然过去。
蹲在大树上,观察了一会儿,慢慢的从树上爬了下来。
借着地形的掩护,小心翼翼的向着那个部落的方向移动。
臾在距离这个部落不远的地方停了下来,趴在土坡后面,观察着这个部落。
这个部落和和他所在的部落差不多大,几十人的规模,只不过和阳部落纯渔猎不同,这个陌生的部落不仅有牲畜,而且还在用一种奇怪的方式进行耕种。
臾想要抓一个人,问一下询问一下长安城的情况,毕竟只知道一个大致方向,万一走偏了,鬼知道会走到什么地方去。
但想要抓一个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作为一名出色的猎人,臾很有耐心,就这么静静的趴在草丛中等待合适的机会。
宁静的陌生部落,丝毫没有意识到,一个危险份子,正潜伏在暗处,鬼鬼祟祟窥视着自己。
农田里,部落的成年人提着沉重的陶罐,仔细的为已经发芽的农作物浇水。
这种耕作方式是族长去长安城的时候,与当地的农人学来的,而种子是用了许多的毛皮,从那个叫做杂货铺地方换来的。
所有人都知道这些东西来之不易,对待这片用这简易的工具开垦出来的田地,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
像他们这样臣服与大齐的小部落,与长安城的平民不同,大齐对于远离自己的部落,基本上持一种放任不管的态度,只要这些部落不作乱,便不会对这些臣服的部落多加干涉。
杨浩可以去势力范围外掳掠人口,但对于之内的部落,并不会去过多的骚扰。
一个成熟的政权,只有城市肯定是不行的,这些小部落的存在,是杨浩为以后建立村镇做准备。
而城市在他的规划中,主要的是以手工业者,商人,和官员为主体,农民会逐渐的向着城外迁移,彻底的将大齐从部落变成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农业国。
杨浩也想建立一个工业帝国,但是以这个时代的能力,一个政权想要以工业为基础,显然是有点太扯了。
所谓“城市”,原本是“城”与“市”的结合,筑土为城,聚物为市,两者在根源上截然有别,前者是军事政治中心的堡垒,而后者则是物资交易的市场。
想要建立一个政治与商业为主的城市,前提农民在满足自身生活需求以外,还能供应相当大数量城市居民的食物需求,想要这一点,必须在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完全成熟之后才能够实现。
在草丛里隐藏半天的臾,终于看到了等待已久的机会。
一个十来岁的少年,独自一人朝着河边走去。
臾见此悄悄的退下土坡,弓着身子小心翼翼的隐藏自己的身形,快速朝着河边潜行而去。
那少年拿着鱼叉和竹筐,来到河边后,将手上的东西放下,掀开围在腰间的兽皮,对着小河痛快的撒了一泡尿,对已经来到他身后的臾,根本没有丝毫的察觉。
如此大好的机会,臾怎么会放过,若同猛虎捕食一般,瞬间从草丛里窜出。
身后的声响终于惊动了这少年,一惊之下尿都憋了回去,连忙转身,却惊恐的看到,一大汉已然飞扑而来。
臾见到这少年想要喊叫,一只大手以极快的速度,一把掐住少年喉咙,直接将其掀翻在地,自己也顺势扑倒在草丛之中。
整个过程只不过数秒的时间,这个部落其余人,甚至没有发现,河边的少年已经消失了。
臾抽取腰间石匕首,抵在少年的胸膛前,沉声道:“不想死就听话。”
少见看着胸前的匕首,咽了口唾沫,对着臾连连点头。
“这是什么部落?”
臾冷声道。
“尘尘部落。”
少年无比紧张道。
“此处离长安还有多远。”
少年闻言,有些诧异的看了臾一眼。
臾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