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上古当大王-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过一些改造,工部的匠人们,很轻松的就将蒸汽机弄成可以用在钢铁冶炼之上。

    毕竟齐国对水力的运用已经十分成熟,现在只不过活换了一种动力来源而已。

    此时的蒸汽机虽然马力不足,但好在摆脱了河流的限制。

    炼铁厂的工人,很快就适应了这个发出噪音的大家伙,尤其是鼓风的那些工人,再蒸汽机的加入后,多时觉得轻松了许多。

    最主要的是,他们的工钱并没有因为新设备的加入而少半文,因此蒸汽机投入实际应用后,没有出现抵触的情绪。

    杨浩对此很满意,三台蒸汽机的加入,让长安钢铁产量提升一些。

    表现出色的蒸汽机,让朝堂上的反对声音降低了许多。

    杨浩再次加大了蒸汽机研发的投诉,并从科学院调配了几个在基础物理学方面有所成就的人员参与其中。

    有着杨浩提供了理论为基础,加上科学院的员唯一的工作就是研究这些科学理论。

    在很大程度上,杨浩在基础科学上的能力,已经远远落后这些长时间浸淫此道的人。

    有这些科学家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杨浩觉得蒸汽火车的出现应该很快就会出现。

    前进的方向是正确的,目前齐国所欠缺的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等到量变引起质变的那一天,将没有任何力量阻碍齐国前进的脚步。

    “大王!如今战事已经结束,志儿是不是也该让他回来了。”

    女娇小心翼翼的问道。

    杨浩躺在长椅上,道:“年轻人,在军中多锻炼没有坏处,过于软弱将来怎么管理一国。”

    “可是刀枪无眼,若是志儿有意外,那该如何是好。”

    女娇哽咽道。

    杨浩皱了皱眉:“妇人之见,志儿的事,我心中有数,娥竹已经有几个身孕了,你这当娘的有时间去看看,不管她之前身份如何,现在她毕竟是志儿的妻子,若你还放不下这个,你好自为之吧!”

    女娇道:“大王,之前是臣妾有错,志儿和娥竹的婚事,臣妾不该阻拦,孩子出生我这个做奶奶的又有什么看不开的?”

    “嗯,你知道便好!”

    自己才四十多岁,就快要当爷爷了,这让他有些无语。

    没准这辈子能混个四世同堂也不一定。

    和所有的帝王一样,杨浩在对待自己后代这个问题上是无比矛盾的。

    身为帝王,他不想将自己王位让出去,而自己孩子一个个长大成人,总是对自己的威胁。

    常言道,最是无情帝王家,杨浩很想摆脱这个诅咒,像普通人家一般享受天伦之乐,但自己的身份决定了这只是个幻想。

    自己还有太多的东西没有实现,这个大王他必须要当下去。

    至于自己的孩子,他也只能希望,这些家伙能够安分守己一些,不要逼着他做出什么不理智的行为。

    想到这些,杨浩顿时觉得无趣,随意和女娇交谈了几句,便离开这里。

    相比于后宫的这些烦心事,他还是觉得那些平日里烦人无比政务要顺眼许多。

    随着春天的到来,农民们已经开始准备新一年的春耕,可能是受到了去年土豆丰收的刺激,今年从官府购买土豆块茎的人多了许多。

    并且土豆的种植方法,也通过公文发放道各州县,尤其是那些水利设施落后的地区,今年更是将绝大多数耕地改种了土豆。

    虽然这么做,有些太过于单一,但是杨浩觉得值得,口味的丰富和填饱肚子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

    以齐国目前的情况,仍然属于穷国,弱国那一类,之所以能吊打周边,只是周边太过于落后而已。

    一群弱鸡互掐,是突然闯入一只比较强壮的,出现齐国一家独大的也就不奇怪了。

    杨浩很清楚,如今的试过至少有一半的人口还在温饱线上挣扎,距离真正的强国还有不小的距离。

    原本他手中还准备了一个改变农业的大杀器,只是从美洲带回来的玉米,实在和他印象中的玉米相差太大。

    那小的可怜的玉米棒子,实在和高产作物没有半点关系。

    不过玉米就是玉米,杨浩只能吩咐农事官,对玉米进行选育,至于什么时候成功,只能听天由命了。

    好在现在齐国本土的农作物也算是丰富,只要各州县基础设施一点点完善,粮食产量自然就会上去。

    更何况现在齐国的势力范围最西,已经延伸到后世兰州一带。

    用不了几年,扫荡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后,就可以把西边的农作物带回来。

    黄瓜,棉花这些杨浩已经惦记许久。

    江北。

    东门乘着一叶扁舟顺流而下。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此处虽是江北,这两岸景色却是不逞多让啊!”

    “东门官人就是有大学问的人。”

    船夫笑道。

    东门道:“唉!船家说笑了,什么大学问,来到江北已经数年,也没为百姓做些什么。”

    “东门官人这话就不对了,自从东门先生来到这里,造了多少桥,百姓们都记得呢,我家那娃娃能得官人教导,真是他几世的福气。”

    东门笑了笑道:“那孩子聪慧,在格物学上很有天赋,只要勤学不坠将来必是我大齐的栋梁。”

    船夫听了这话自是欣喜不已。

    “官人,我大齐将来能在长江上修桥吗?”

    东门闻言长叹一声:“难啊!我这一生恐怕是见不到了,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希望有人但我坟前与我说一下,想来我在地下也会高兴吧!”

    “官人是天上星星转世如何会死呢?”

    船家道。

    听到这话,东门不禁失笑道:“什么星星转世,都是百姓的谣言罢了,人都是肉体凡胎,如何会长生,即便是大王。。。唉!算了,划船吧,看样子应该快到了。”


………………………………

第四百五十六章 继续扩张

    金陵城码头。

    “东门兄,数年不见风采依旧啊!”

    金陵府尹商朴,见到东门到来拱手道。

    东门跳上码头,笑道:“商兄也别来无恙,还劳烦您亲自来迎,某实倍感荣幸。”

    “东门兄这是说的哪里话,大齐谁不知道你东门大家之名,我若是不过来,让同僚知道,还不会还不知道要怎么数落某。”

    二人相视一笑,后商朴道:“东风兄,一路辛苦,我已经在府中安排了酒宴,今日你我好好喝一顿。”

    “如此那就多谢商兄了!”

    “东门兄请!”

    “商兄请!”

    东门嘱咐了船夫几句,便乘坐安排好的马车,缓缓的向不远处的金陵城驶去。

    金陵城作为江州的首府,地理环境优越,农业虽然不如隔壁的扬州发达,但商业贸易繁荣,尤其是城外那条杨浩命名的秦淮河更是金陵的名景之一。

    到了府衙,二人落座后,商朴举杯道:“东门兄一路辛苦,某敬你一杯。”

    一杯酒一饮而尽。

    “东门兄此番前来,这金陵城的百姓可有福气了,不知东门兄此番要建造什么样的桥梁,那不成是横跨长江之桥?”

    商朴兴奋的说道。

    “商兄说笑了,那等桥梁岂是等闲能建造而成,实不相瞒,此番来此,就是奉朝廷之命,为通往金陵的铁路铺设桥梁。”

    商朴闻言连忙道:“这么快,年前我才收到朝廷的命令,本以为至少要准备一年才开始修建,想不到现在就开始了。”

    东门道:“我也没想到会这么快,不过朝廷既然下了命令,我等也只能尽力而为了。”

    “的确如此,不过!东门兄,你觉得朝廷为何会这么急。”

    东门轻呡一口酒,道:“可能和年前的蒸汽机有关吧!”

    “蒸汽机?这是何物?”

    商朴有些疑惑。

    “具体为何物我到不清楚,不过工部负责此事孔侍郎据说被大王封了县男。”

    “县男?”

    商朴顿时一惊。

    东门点点头,道:“你我都远离朝堂,也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也许过段时间朝廷的邸报传来,会提到此事吧。”

    说道此处,东门话锋一转道:“不过商兄这府尹还有一年就要期满,如今这金陵城百姓富足,想来凭借此等政绩,期满后,应该能入朝堂之中了吧。”

    商铺喝了口酒道:“朝堂远没有看上去那般平静,真的去了长安,想要再有这般舒心的日子恐怕就难了。”

    东门笑道:“朝堂虽然不太平,但也能施展心中抱负,商兄和我这样的技术官不同,你的未来是在朝堂啊。”

    “唉!这管理民生何其艰难,稍有不慎就会遭到御史台的弹劾,想当初这天下什么样,能让百姓有遮体的衣服就是一件大政绩,如今零零总总之事数不胜数,劳心劳力还不如像东门兄这般逍遥,闲来无事做做学问也是一件美事。”

    东门闻言却是笑而不语。

    “如今朝廷对外开疆拓土,看这形势,大王并不满足如今的疆土,年前刚打下江南,恐怕不久就要对西南用兵了。”

    “嗯!也不知道大王要打下多大的疆土才满足啊!”

    “也许目光所及皆为我大齐领土才可以吧!”

    商朴笑了笑道:“若真是那般,恐怕又要多出许多问题了,河西和越地,去年就出现了些叛乱,要是扩张过快,最终受苦的还是百姓啊!”

    “这等事情还是交给朝中大臣去关心吧,来!今天咱们不谈政事,痛饮几杯。”

    长安。

    “大王,西方万里无人烟,真的要耗费如此多财物,去征讨这个不毛之地?”

    “西域之地虽人烟稀少,但此处有我大齐所需之物,我大齐地处天下之中,乃中央之国,然!极东之地以确认其文明,不足为虑。

    天下之大,我大齐定要居安思危,世间有无数未知之地,有未知之文明,我大齐万不可故步自封,不了解其余文明情况,万一有敌人打来,吾等也好做准备,即使不行征伐之事,也可互通有无,也算是造福百姓之事。

    ”

    杨浩如此执意派出军队进入西域,就是想尽快占据军事要地,不管西方文明发展到什么程度,未雨绸缪总是好事。

    不管将来是战是和,至少不会将战火烧至齐国本土。

    占据天山重要出入口,进可攻退可守,更何况现在蒸汽机已经初步成功,只要火车试运行成功,齐国的军队的动员能力将会得到质的飞跃。

    朝会上,杨浩跟群臣辩论,最终大臣们还是被杨浩说服。

    只不过户部尚书,却是无比的头疼。

    今年的赋税好不容易多了起来,但花钱的事情也跟着增多,这种花钱如流水的做法,让他十分担心有一天国库能跑老鼠了。

    从第一次获取到西方文明的信息到如今,已经十余年之久,没有一点消息传来,杨浩如何能够安心。

    对于齐国而言,这个世界上唯一能构成威胁的也许只有那个疑似的穿越之人。

    若不是这个神秘的文明带给自己的压力,自己如何能谨小慎微的发展。

    蜀国算什么,北方蛮族又算的了什么,以齐国如今的国力,只要狠下心来,不出数年就能将周边所有的势力一扫而空。

    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就会造成数不尽的叛乱,白白消耗齐国本就不多的元气。

    归根结底,就是齐国的底子太薄了,短短二十余年的家底,根本经不起太大的折腾。

    齐国需要时间,需要相对的和平的环境,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快速积累。

    杨浩所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进行初步的工业革命。

    只有成为半工业社会,才能以极快的速度积累国力。

    和自己同等级的对手作战,打的就是综合国力,谁的兵力投送能力更强,谁的武器更先进,谁才能笑到最后。

    对于穿越者,杨浩根本不敢又任何轻视之心,在他心中,齐国不发展到近代水平,自己就没有丝毫的安全感可言。

    夏商时代打一场近代战争,杨浩想想就觉得有些可怕。


………………………………

第四百五十七章 齐国的文明

    长安。

    青阳百无聊赖的躺在大树下乘凉,夏日知了的叫声让人难以入眠。

    自从跟随船队来到齐国,到如今已经将近一年有余。

    这一年来,青阳这些美洲土著已经和齐人一般无二。

    青阳没有离开过长安城,他也不想离开这里。

    在他看来,长安城就是人间最美好的地方。

    在这里,正如书中所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没有生存能力的人,齐国朝廷有安济院安置,即便是普通人,只要努力也总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即便是他们这些刚入籍不久的蛮夷,只要真心的认同齐人这个身份,若是真的有才能,将来总会有用武之地。

    青阳没什么太大的理想,唯一想做的就是,若是有一天能够回到自己曾经的部落,炫耀一番才是正经,毕竟富贵不还乡,如同锦衣夜行啊。

    树上的知了还在吱吱叫个不停,青阳烦躁的翻了个身。

    但是上课的钟声却响起,青阳叹了口气,将书本从脸上拿下来,恋恋不舍的从地上爬起来,向着学堂而去。

    和本土的齐人不同,像他们这些归化人,并不能进入正常的学堂学习。

    礼部的有专门的地方教导这些人,除了青阳这些人之外,还有不少周围蛮族部落的子弟被送到长安。

    表面上是学习天朝上国的文化,实际上只是作为人质被扣留在这里而已。

    比如青阳就知道其中一个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孩子,就是北方穹国首领的孩子。

    齐国的历史,青阳了解的不多,只是知道很久以前,穹国被当今的大王赶到了北方去,从此以后这个穹国就面南称臣。

    有人的地方就会存在阶级,这里自然也不例外。

    青阳这些来自遥远大陆的土著,可能是学堂中地位最为低下的一群人。

    学堂很宽敞,木制的方桌整齐的摆放其内,地面虽是夯实的土地,但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洒上点水防止了尘土飞扬。

    后面的墙壁上,挂着一个大大的黑板,上面用粉笔这着楷书,努力学习,做对国家有用之人,为我大齐未来美好生活而奋斗。

    青阳的位置比较靠后,坐下没多久,学堂的先生从躺椅上起身,走上了讲台。

    “起立!”

    “先生好!”

    先生点点头道:“嗯!坐下吧!”

    学生们落座后,环顾一下,见没有缺席之人,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刷刷写下几个大字。

    何为文明!

    “你们可知何为文明?”

    学生们闻言都一脸茫然的看着讲台上的先生。

    “大甲!你年纪最长,你来说说!”

    只见前排一个十岁出头的男孩,紧张无比的起身,但是脸憋的通红,半天却没说出和所以然来。

    先生见此道:“文之一字,想必你们都应该清楚,文字能记录我们的思想,我们的生活,它不能杀人,不能当成食欲填饱肚子,但是古往今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祖先们,我们所能听说的只是一些不切实际的传说。

    我们不知道他们的过去,不知道他们的思想。

    若无文字,前人的经验,数代之后便会遗失在历史之中。

    而文明,就是一个部落一些国家通过无数年月智慧的凝聚,它让我们脱离野蛮,让人同野兽区分开来。

    我中国之文明始于炎黄,历三皇传五帝,自夏立国,已历经千百年,夏虽将文明以国为实,然,夏之一朝暴虐无度,不明文明之真谛。

    上天自会将下明主,我王感应苍生万民之苦,不忍中国之百姓受此磨难,圣光普照将近人间,伐夏立齐,让我中土之百姓重拾文明之种,至今已有二十二年。

    ”

    听着先生的讲述,青阳听得无比认真,心中也在思考着,自己的部落和齐国倒地差在何处。

    先生喝了口水继续道:“你们虽为外邦之人,如今能坐在这里接受文明之教诲,实乃大王之仁德。”

    说着看向那依旧站在那里的大甲道:“大甲!你父乃穹国首领,你在长安已生活一年有余,现在你说说这文明二字你又有何体会。”

    大甲脸色有些发苦,心中暗叫倒霉,只是今天若是说不出个所以然,不知道又要挨多少戒尺了。

    “回先生!我觉得文明就是能吃饱饭,能认识字,会种地,不乱杀人。”

    “嗯!为何如此说。”

    先生道。

    大甲挠了挠头道:“来长安以前,穹国族人大部分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冬天的时候只能穿着很硬的兽皮来取暖,只有穹国都城才有像样的房屋居住。

    来齐国前,穹过闹了白灾,牲畜死了很多,祭司说是族人触怒了神灵,父王便下令将奴隶处死让神灵息怒。

    那几天死了很多人,但是牲畜并没有活过来,族人也再饿死,后来,穹国攻打了大齐,后来我就连同数千牛羊一起送到了大齐。

    到了这里,我看见人可以一天吃两顿饭,吃着从地里长出来的食物,冬天不用躲在漏风的帐篷里,没有奴隶去祭天。

    我觉得这就是文明。

    ”

    大甲说完有些紧张的看着先生。

    “嗯!不错!小小年纪便能将事情说明白,做的很好!坐下吧!”

    听了先生的称赞,大甲总于松了一口气。

    “无论匈奴还是穹国本也是炎黄一脉,然!这二族却去文明入野蛮,对上我大齐焉有不败之理,尔等若是有归去之日,当在族中宣以王化才是正理,若还如此时这般,与禽兽何异。

    大王仁慈,不愿多造杀戮,若尔等族人不知感恩,大齐天兵抵达之时,勿悔之晚矣!

    ”

    先生的话说的很是难听,中原上国的骄傲,让他根本无法平等的对待这些蛮夷子弟,通过这堂课让这些人知道他们的国家,部落在齐国这里一文不值,进行意识形态的洗脑输出才是礼部交给他的任务。

    他不知道朝廷为何要弄这些事情,在他看来将这些不开化的野人打一顿就行了,哪里用得着这么麻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