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色警戒下的苏维埃-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一恩默默的走到吴叙身边,问道“你准备怎么办?”

    “报仇!”吴叙毫不犹豫的说道“一定要报仇!”

    沉默了一下,李一恩点了点头,道“那我去安排一下。”

    看着离去的李一恩,吴叙张了张嘴,终究是没有出声。本心上,他不愿意让个人的恩怨牵涉到其他人,可是面对一群骑兵,单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恐怕除了当刀下亡魂,起不到什么作用。

    七百矿工肯定不能全部出动,李一恩挑选了枪法较好的两百人,每人配了两支枪,枪里全部装满了子弹。

    “每人十发枪弹,打光了,就赶快撤,不要犹豫!”李一恩叮嘱道。

    吴叙重重的点了点头。

    阿布拉姆一身是血,大铁矛上还沾了不少的肉沫子,他的身后只剩下一百二十个骑兵了,其他的不是负伤退出,就是战死沙场。

    巴隆的状态更糟糕,四处伤口都在流血,他甚至感觉到一丝晕眩,握着马刀的手也有些发颤。三百多人的骑兵倒下了一百多个,剩下的不到两百人。

    对付别人,巴隆都要信心,可是对面那个蛮汉太有力气了,那根大铁矛所过之处,几乎没有完整的尸体,至少有二十以上的骑兵栽在了他的手里。

    马蹄再动,一阵刀枪相向之后,巴隆身上再增两道伤口,同样也砍死了四个敌人。

    地上的尸体又密集了一些,断了手臂的骑兵在地上惨叫,拼命的挪动身体,离开骑兵的冲锋线上。

    突然,就在巴隆准备迎接阿布拉姆第三次冲击的时候,身后响起了密集的枪声,本就所剩不多的骑兵一个个的惨叫着倒下。

    “是你们!”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巴隆一眼就认出了这些人就是当初塔尔巴哈台煤矿的工人,就是他们吃掉了自己一个营的兵力的,导致自己沦落到守煤矿的境地。

    两百个枪手站成一排,每个人都背了两支枪,正在快速的射击着,根本没有瞄准。

    阿布拉姆很干脆控制骑兵大队停止了冲击,缓缓的后撤,免得被流弹干掉了。

    吴叙端起步枪,瞄准了巴隆,他的枪法不好,瞄了好久都没有开枪。

    “弟弟,保佑我!”闭上眼睛,猛地扣下扳机,步枪的后坐力撞的吴叙肩膀一麻。

    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巴隆已经栽倒了马下,身上至少有三处枪伤。

    吴叙也不在乎到底是不是自己击中的,心中一松,挥手就召集自己的人撤退。

    至于所剩的十多个幸存的,吴叙相信那个人会替自己处理的。(未完待续)

    。。。
………………………………

一百三十章 布尔什维克的危机

    意志最坚定的人肯定是有信仰的人,而且这样的人随时都有着为信仰献身的精神。

    美国的自由主义,苏联的**,德国的民族主义,这些最朴实的信仰,能够武装起无数的力量,不管是市民还是农民,都会在伟大旗帜的号召下,为之牺牲、奉献。

    另一种信仰是宗教性质的,一般来说,宗教性质的信仰越是血腥,越是坚定;越是坎坷,越是坚定。兴起于大漠之中的伊斯兰教,脱胎于犹太教的基督教,无尽浊世中顿悟的佛教,总是经过了无数的坎坷磨砺之后,出现了大量的流血牺牲之后,才慢慢聚集起了一群坚定的信仰者,有人称他们是狂信徒。

    主义的信仰恐怕也是如此,来到这个时代的时间越久,莫然对布尔什维克的了解越深,越发的觉得列宁、托洛茨基、斯维尔德洛夫、捷尔任斯基这些人像宗教里的那些狂信徒。

    他们固执而又坚定的认为自己的信仰是纯洁的伟大的,为此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和别人,而且从来不会有丝毫的犹豫。

    这种近乎茫然而没有理智的狂热信仰,看起来似乎并不是一件好事,可仔细思考起来,穿过时空来看待他们,就会发现,正是因为他们这样的人的狂热信仰,才让**得以弘扬发展。

    从广义上来看,他们确实是伟大的人,所牺牲的不过是一代人,而后来者却享用了无尽的盛果。

    布尔什维克拥有十多万党员。数量在俄国并不占据优势,这么多的人,几乎不可能控制住俄国。再加上当初复员了所有的军队。布尔什维克除了一批由水手、逃兵、工人组成的赤卫队,几乎没有一支像样的武装。

    曾经有一副宣传画,讲的就是托洛茨基利用华人屠杀俄国人,这固然有些污蔑华人和布尔什维克,可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布尔什维克的艰难处境。红军建立的早期,就有数万华人先后加入了红军,那个时候华人在红军中的比例不会低于十分之一。可见布尔什维克在国内能够动员的力量之弱。

    如果没有蝴蝶乱扑打翅膀,布尔什维克会在本年八月征召到第一批一万名红军战士,然后在三个月内。迅速扩大到三十五万人的规模;再在半年后,达到五十万人。到1919年秋的时候,红军将会超过三百万,正式有了立国的资本。

    可惜现在才到四月。那个通过组建红军的法令刚刚实施。托洛茨基仅仅在布尔什维克的控制区内训练了几百名具备指挥能力的赤卫队员。

    没有红军,除了赤卫队和契卡,布尔什维克再也没有可以动用的武力了。

    数量高达五万人的捷克军团,却在这个时候叛乱了,向布尔什维克的控制区发起了攻击。

    喀山被攻下,紧接着乌拉尔的乌法政府又获得了一员战将――前海军上将高尔察克,他很快就接掌了乌法政府的所有军权,并且获得的了以佩特罗夫为代表的一些实权军官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伙同捷克军团攻下喀山的佩特罗夫把六百吨黄金交给了高尔察克。

    这让高尔察克的资本瞬间雄厚了起来。捷克军团也在英法等国的动员下,投靠了高尔察克。几天之内,刚刚还在哈尔滨孤苦伶仃的高尔察克,成了俄国最有实力的风云人物。

    另一边,邓尼金也在南俄获得了一支有士官生、哥萨克、白军等组成的志愿军的指挥权,成了另一股威慑莫斯科的武装。

    北方有英国人占领的摩尔曼斯克,南方有兵力雄厚的邓尼金部,东方崛起了高尔察克,西方站着一个随时能够灭掉苏维埃的德意志。就算是莫然也不得不承认,布尔什维克几乎没有活下去的可能性。

    而且,他知道,很快,就会有另一个可怕的打击降落到布尔什维克的头上。

    “从即刻起,苏维埃政府要把全国变成军营!”

    “从即刻起,一切都要为了前线!”

    “从即刻起,实行普遍兵役制,所有公民都有参军、服役的义务……”

    一连串错综复杂,让人眼花缭乱的电报从莫斯科和彼得堡发向四方。

    托洛茨基也没有时间按照设想建立他所希望看到的纯洁的队伍了,只能尽快的拼命的组建红军,最坚定的赤卫队为骨干,无政府主义者统领的游击队和工人作为补充,组建一个师,就投送到前线一个师,甚至一个新编的团都要立即送到南方或者东方,抵抗白卫军的攻击。

    “我要走了,去莫斯科!”舒米亚茨基严肃的看着莫然,提出来一个让人目瞪口呆的要求。

    “为什么?”对于这个革命积极分子,莫然还是希望他尽可能在恰克图或者后贝加尔多待一阵子,免得那些俄国佬不听话。

    舒米亚茨基深吸了一口气,拿出一份电报,郑重的说道“列宁同志号召一切为了前线,所有的布尔什维克都要积极的支援莫斯科。”

    “……”

    莫然不知道该喜,还是该忧。

    这份电报恐怕让不少人都认识到了布尔什维克的处境,舒米亚茨基肯定不是第一个想要前往莫斯科的人,说不定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前往了那里。

    “舒米亚茨基同志,还记得我当初和你说得俄国革命的前景吗?”

    舒米亚茨基点了点头,他一直都记得,当初就是这个年轻人说得,俄国的革命必然是艰难的,反革命分子和列强都会反对,甚至会出兵干涉。现在,这一切都在慢慢的应验。

    正是因为这样,舒米亚茨基才感到失望、黯然,他本来已经发自心底的认为莫然是投机分子了。可是他的眼光和作为,又和莫斯科、彼得堡没有太大的区别。排除他是一个中国人,舒米亚茨基都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优秀的布尔什维克党员。

    “俄国的革命不是单独的,他是世界革命的一个前奏。所以,俄国的革命必然引起整个世界,尤其是帝国主义国家的恐慌和畏惧,武装干涉,甚至是强力打压,都是不可避免的。”

    “列宁同志高瞻远瞩。他看到了革命需要一个根本之地,才号召布尔什维克党员们支援莫斯科。而我们,同样应该看到。革命需要一个能够减轻莫斯科压力的地方……”

    “就是这里,后贝加尔!”莫然指着脚下的土地,掷地有声的道“只有后贝加尔拖住了白卫军和干涉军,莫斯科的革命才可能成功。没有后贝加尔。革命必然失败。”

    “英法等国陷于欧战。美国也在积极的支援欧洲战事,他们都不是干涉俄国革命的主力,只有没有参加欧洲的日本,才最有可能,最想要出兵远东,继而兵进欧洲。”

    舒米亚茨基脑子有些晕乎乎的,明明自己坚持的是离开这里,可是这会儿。却感觉自己似乎更应该留在这里了。

    “舒米亚茨基同志,后贝加尔可以切断西伯利亚大铁路。阻断美国对于高尔察克的支援,这等同于断了高尔察克的一支臂膀。别忘了,向东开去的列车,装的可全是军装和枪弹。”莫然提醒道。

    “断了高尔察克一支臂膀之后,我们还能对他的后方进行骚扰,让他不能专心对付莫斯科。”

    阻拦日本干涉军、掣肘高尔察克白卫军、断送美国支援白卫军通道,算下来,后贝加尔已经成了真正的要害之地,舒米亚茨基又犹豫了。

    莫然诚恳的说道“你知道,我是一个中国人,这里的贫农和工人,肯定会对恰克图的苏维埃产生隔阂心,就算是为了后贝加尔的革命,你也应该留下来。”

    “我需要考虑一下。”舒米亚茨基扶着脑袋离开了。

    送走了舒米亚茨基,莫然心里终于舒了一口气。现在的后贝加尔还离不了他,至少在没有实力和列强彻底翻脸的时候,必须有一个俄国人在上面站着。

    那番话可以说算是糊弄舒米亚茨基的,不过莫然心里也有些不太安稳了。

    蝴蝶的翅膀扇的太狠,白卫军和干涉力量空前的强大,而且最大的受害者的实力还很弱小,一旦它崩溃了,莫然不认为单靠一个基地,自己的日子就会好过多少。

    欧列格重新夺回上乌丁斯克,莫然并不怀疑,就算是他手里只有两千人,对付谢苗诺夫应该也不会处于劣势。

    不过日本人就在赤塔驻扎着,那是一个联队的兵力,谁也不敢保证,日本人会不会出兵增援谢苗诺夫。

    现在,后贝加尔和莫斯科一样,需要军队。

    除了游击队,莫然一直在酝酿另一支武装,真正的嫡系军队。

    再次进入森林的时候,那座只能容纳五百人的小聚居地已经变成了一座小城,坚固的石板为基,双掌厚的桦木为墙,建筑的标准比恰克图都要高出不少。

    金和顺小心的跟在莫然身后,亦步亦趋,宛如一对主仆。

    “这里有多少人了?”

    “1号基地有三千人,大部分都是7…15岁的流浪儿,只有不到五百个是蒙古的穷孩子,家里人送到库伦的。”金和顺声音不大,正好可以让莫然听到,又不会传出太远。

    估算下来,这样的基地应该建立了十座左右,其中有五座已经住满了,剩下的五座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住满。

    人是一个很奇妙的动物,只要他和同样血脉、同样文明的人住在一起,不可避免的产生排外心理。如果这些聚居在一起的人有些什么优点,就排外心理就会慢慢的变成傲然心态,形成民族自信,继而转变成民族歧视。

    所以,只要是和大环境接触的人,都会不可避免的产生民族主义心态,就算是圣人也无法绕过这一步。苏联所提倡的什么国际**,世界革命,其实都是以俄国,或者斯拉夫人为基础的,其他民族应该放弃民族思想,服从俄国。

    而流浪儿因为独特的生活环境,保守凄惨的人生阅历,会格外的珍惜突然获得的美好生活。莫然就是希望借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珍惜,慢慢的把他们转变成一群真正的国际主义者。

    忽然,莫然脚步一顿,望着一座巨型雕像愣住了,那是他的雕像,在红色警戒空间里的时候,他已经无数次的见过那个模样了。

    “它是什么时候建的?”五丈高的雕像,绝对不是一天能够建好的。

    “十天前完工的!”

    莫然并没有特别强烈的搞个人崇拜的想法,不过却也不会故作矜持,禁止手下人这么做。

    一排排的穿着双排纽扣军大衣的少年们,按照个头的高低,排成了三千人的巨大方阵。方阵的左右窄,前后长,所有的人都站在雕像的前面,努力仰视着它。

    队伍的中间有一些来回走动的少年,他们一人拿着一套纸笔,观察着少年们的神态和眼神,一直在忙碌的记录着。

    “流浪儿散漫太久了,不好管教,我才想出这个办法的。”金和顺说道“让他们望着您的雕像,可以提高注意力,增强他们对集体的归属感,还能够鉴别一些不老实的流浪儿,加大思想教育。”

    “还可以增加他们对自己的推崇和潜移默化式的崇拜!”这句话,金和顺没有说,莫然却明白。

    深深的望了金和顺一眼,莫然道“既然你对流浪儿这么有办法,以后少年团的团委书记就由你来做吧。”

    “对了,那个叫做保尔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他回来过吗?”

    “没有。”金和顺摇了摇头,道“听说有五千名流浪儿都是他努力之后,才愿意到这里来的。”

    “他进了克格勃,利塞特。韩利和我说过,他是一个优秀的孩子。”莫然道“我准备让他做你的副手或者助理,你觉得怎么样?”

    莫名的心头一宽,金和顺轻笑道“自然是好的。”

    越是做的隐蔽事多了,人越容易产生危机感,金和顺就是如此。

    对他来说,最可怕的不是莫然在他的手下插钉子,而是他的漠视或者纵容,那样金和顺才更加觉得危险。(未完待续。。)
………………………………

一百三十一章 师长是谁?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红色警戒下的苏维埃》更多支持!

    天上的鸟儿在叫,地上的虫儿在笑,随着气温的回升,就连松树都想要重发新芽了。

    欧列格收复了上乌丁斯克,那位后贝加尔的“阿塔曼”――谢苗诺夫被迫沿着铁路跑到赤塔去了。

    原本,谢苗诺夫的手下有五千多人,即使在损失了巴隆的六七百骑兵之后,依旧拥有接近五千哥萨克,在后贝加尔是一头标准的庞然大物,就算是欧列格有擎天之能,也不可能快速的收复上乌丁斯克。更何况他身边还有一个战力未知的井贺联队。

    可惜,他是日本人扶持起来的,先天上就有一些短缺。

    日本人的性子,从来不会说只付出,不图回报。当谢苗诺夫的手下兵力突破五千的时候,驻扎在赤塔的日本联队长,直接索取了两千名哥萨克的指挥权,把他们留在赤塔充当守兵。

    紧接着,谢苗诺夫还要派遣十多个连,分赴到重要城镇和矿地防守。

    在上乌丁斯克,他能够调用的只有不到两千名哥萨克。还要在日本的严格要求下,组成几支巡逻队,保护铁路。

    结果,谢苗诺夫就悲剧了,被欧列格抓住机会直接攻破了刚刚占据不到半个月的上乌丁斯克,灰溜溜的退回了赤塔。

    虽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可有时候,好消息也会连成片。

    欧列格刚刚收复上乌丁斯克,基地就传来一个更让人惊喜的好消息。

    基地在向下扩张的时候。发现了一些油砂矿,储量还不少。达夏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之后,猜测油砂的下方很可能是一个石油矿,拥有储量不菲的石油。

    对西伯利亚资源分布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西伯利亚的石油多分布在西部,中部和东部的土地上,能源的储藏形势主要是煤炭。

    或许只有在东西伯利亚。靠近库页岛北部的地方有一些质量不错的石油,可那里距离后贝加尔足有近四千里,就算是天大的油田。也不可能蔓延到这里。(注:2000年的时候贝加尔湖北部的土地发现了油田)

    离开基地的时候,莫然就招募了一些工程师,让他们改造升阳帝国的武装采矿车,可是一直无法解决燃料的问题。

    现在好了。有了油砂矿。虽然提炼石油麻烦了一些,产量也不高,不过总算解决了有和无的问题。

    就目前的基地,每天提炼三十吨石油的量上,精炼出十吨汽油是没有问题的,那些改装好的武装采矿车,终于不用在躺在基地里睡觉了。

    有了石油之后,莫然的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做些事情了。

    为人厚道的舒米亚茨基终究没有下决心离开。继续在后贝加尔当他的“无事主席”。

    这也是没办法,恰克图的财政大权握在犹太人布瑞艾格手里。库伦、上乌丁斯克等地的四家银行也是他管着,缺乏专业的金融知识,谁也插不上手。至于武装力量,莫然通过那些担任训导员的征召兵,牢牢的控制着下层的士兵,没有人能够撼动他的地位。

    剩下的司法、卫生、交通等地,都是“有名无实”的职位,就算是舒米亚茨基想要插手,也做不了什么。

    “自从一战爆发后,帝俄卢布已经贬值了四倍,而且还在继续贬值,如果我们不采取必要的手段,损失的将是俄国公民的财富。”

    在会议上,布瑞艾格认真而又严肃说道“经过多日的调查、研究,根据银行的金银储备,我认为现在的人民委员会已经有能力,也有必要发行新的货币了。”

    算起来,舒米亚茨基也是一个犹太人,他的老爹是个订书匠,因为亚历山大二世遇刺的事情,被发配到了上乌丁斯克。自小的时候,舒米亚茨基就没有上过学,全靠母亲教授知识。

    上乌丁斯克只是一个小城,而且是县城级别,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就算是舒米亚茨基想要掌握金融能力,也没有办法施展手段。

    对于糊弄一个自己的同族,布瑞艾格并没有丝毫的不适,一脸的坦诚和诚恳,让莫然看了都觉得他是在为俄国人好了。

    挠了挠脑门,舒米亚茨基想了半天,也没有搞明白发行新货币对俄国人有什么危害,干脆赞成了。

    全票通过发行新货币,让布瑞艾格觉得起了个好头。

    “新货币应该采取什么图案?”布瑞艾格随意的问道。

    “工农标志!”

    “柯达斯。铁克头像!”

    舒米亚茨基和金和顺同时喊道。

    看了看一脸坚持的金和顺,瞅了瞅同样不肯放松的舒米亚茨基,布瑞艾格很干脆的耸了耸肩,坐了下来。他的兴趣是金融,发行货币的事情通过了,至于到底用谁的头像,布瑞艾格不是特别在意。

    布瑞艾格不在意,可是金和顺却在意,他正忙着把莫然推到前台,当做圣人塑造,这么好的机会,怎么可能放过。至于舒米亚茨基,不知是嫉妒还是担忧,本能的想要排斥莫然扩大影响力的机会。

    好像是绝对这样僵持这不太合适,谢罗夫犹豫了一下,站了起来。

    “布瑞艾格同志计划发行的货币,有一百、二十、十、五、三到一卢布,六种面值。不如这样,为了显示咱们后贝加尔地区货币的特点,六种纸币的背面全部使用贝加尔湖的图案。一百卢布面额的纸币以列宁同志的头像作为正面图案;二十卢布的正面用铁克同志的头像;剩下的十卢布的用工农兵头像;五卢布、三卢布和一卢布的纸币,就用镰刀锤子,怎么样?”谢罗夫伸着脑袋问道。

    不知是不是故意的,谢罗夫完全没有提到自己的举荐者――舒米亚茨基的头像。

    金和顺的眉头紧锁,舒米亚茨基沉吟良久。

    如果按照谢罗夫的建议,无意起到了平衡纠纷的作用,不过这种双方各打五十大板的方法,很难让人立即认同。

    “如果在纸币的背面再印上国际歌的部分歌词,我想会更好!”舒米亚茨基态度有些松动了。

    布瑞艾格点点头,“当然!”

    得到莫然示意的金和顺,靠在椅子上,不再争了。

    会议进行的很快,除了货币问题,其他的基本上都和军事挂着钩,舒米亚茨基就算是想不同意,也很难提出反对意见。

    “实行普遍兵役制!”

    “把后贝加尔建造成军营!”

    这些模仿莫斯科的命令,明明会对这里的居民造成可怕的影响,舒米亚茨基却找不到反对的理由。

    革命的局势确实很危机了,如果不使用强硬果断的手段,十月革命的成果可能会毁于一旦。

    “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军队编制的。”莫然起身说道“过去,我们是游击队,算不上正规的武装,编制有些混乱、简单,这也说得过去。现在,随着革命进程的变化,敌人也在发生变化,我们的使命也不同了,游击队的身份不再适合我们了。”

    “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敌人不会再是沙皇的军队,而是蓄谋反对革命的白卫军,还有企图干涉无产阶级革命的列强军队。”

    “想要和这些十分强大的反动力量对抗,散乱的游击队必须进行整合。第一步,就是要明确我们未来的使命,确定一个合适的武装力量名号。”

    “有别于白卫军的名字,我建议使用红卫军作为我们的军名!”

    红军的口号刚刚提出来,尚未经过内战和抗击侵略者考验,并不具备什么特别的意义,顶多也就是确定力量的属性。红卫军的名字虽然显得有些白俗,不过它到底也能算是一支武装的名字,总比民兵性质的赤卫队强。

    这个名字,莫然私下里已经和他们沟通过了,并没有特别的反对意见,很顺利的就全票通过了。

    “红卫军力量现今有四个步兵大队和一个骑兵大队,兵力太过分散,而且缺乏统一的指挥调动,不利于未来抵抗日本干涉军和越来越强大的白卫军,我意组建一支大编制的综合性的武装力量。”

    不等众人反应过来,莫然就直接说道“以现有的五个大队为基础,扩充三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一个炮兵团。另外新组建工兵、装甲各一团。形成一个满编拥有一万士兵的师。并以此为蓝板,为以后扩大部队编制准备条件。”

    所有的目光立即开始在莫然和欧列格中间来回打量,心中猜测是莫然担任师长的可能性大,还是欧列格更有可能担任师长。单就指挥能力而言,欧列格已经成为公认的最优秀的指挥官,而莫然,顶多也就是一个营团级的指挥官。

    不过他是恰克图的实际掌控者,从权力斗争的角度分析,他似乎没有放弃唯一一个师的指挥权的理由。

    莫然扫视了一圈,把目光投向了舒米亚茨基,郑重的说“至于师长的职位,我建议由舒米亚茨基同志担任。”

    “……”舒米亚茨基有些茫然的看着莫然,完全没有想到会有这样一个结果。(我的小说《红色警戒下的苏维埃》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

一百三十二章 装甲团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红色警戒下的苏维埃》更多支持!

    蒙古高原上的积雪尚未融化,就迎来了一群钢铁巨兽。地面在它们的肆虐下,都开始颤动了;空气中也弥漫着钢铁的气息。

    一阵阵轰鸣声响起,乌黑的浓烟连成了片,数十辆沉重的钢铁战车如同山岳一般,缓缓的朝着山坡碾压过去。

    五十多度的陡坡在钢铁战车的怒吼下,很快就消失在了身后,地面上只留下了一条条深深的履带痕迹。

    高耸的炮塔来回旋转着,突然朝着远处竖起的白旗发出怒吼咆哮,巨大的炮弹划过空气,传出刺耳的尖啸。

    炮弹落在了白旗前方百米处,腾起一股青烟,炸起了一地泥土,炮弹的气浪也吹动了白旗,让它飘飘而舞。

    紧接着,又是一辆战车驶出,车顶的两挺大口径的武器猛地喷吐出两道在白日都能分辨的火线,直接将白旗扫成了碎片,布片散飞而去。

    不远处,轰鸣声再次响起,四辆装备了两挺小炮的战车拖拽着四门火炮缓速而来。装上了轮子的火炮压在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车辙,却没有丝毫陷进去的意思。

    不到战车集群前,四辆战车就停了下来,从车上跑出二十多名士兵,飞快的卸下火炮,奋力推动着炮身。将它调转炮口,统一瞄准了另一面白旗。

    很快,又是四辆装备了小炮的战车赶了过来。士兵们熟练的打开战车的后舱,抱出一枚枚黄腾腾的炮弹,转身跑到火炮身边。立即有炮手打开跑栓,把炮弹塞进了炮膛。

    一声剧烈的轰鸣,四门火炮同时喷涂出橘色的火焰,在白旗的周围发生了爆炸。

    三轮齐射之后,白旗已经灰飞烟灭。踪影全无。

    空气中弥漫着呛鼻的硝烟味,淡淡的青烟却在微风中快速散去,只有那微弱的火药味道还残存着。

    莫然刚刚钻出战车。正看到蓝浩,笑着问道“怎么样?”

    蓝浩刚从车里爬出来,脸色苍白,浑身都在强自忍耐着什么。突然。蓝浩紧绷的嘴狂喷出一口呕吐物。趴在战车的车身上,不住的干呕。

    李强的情况好一些,双腿哆嗦着走到了莫然身边,全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子恶心的秽物味道,八成是刚刚在车里吐过了。

    莫然无语的摇了摇头,生活在自然时代的人,身体对工业产物的抵抗力太差了。

    这些改造的升阳帝国的武装采矿车,算得上是最干净的战车了。至少比英国那些称作“水箱”的坦克要好多了。除了微弱的废气排放,几乎没有泄露的汽油和其他味道。

    可就算是这样。蓝浩和李强还是吐得没了个人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