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色警戒下的苏维埃-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月革命成功以后,苏维埃迅速的在赤塔建立起来了,一切政权归于苏维埃的口号很得人心,于是,赤塔很快就沦陷了,市政厅成了苏维埃委员会,军队也被苏维埃控制。
“中将阁下,第十六步兵预备团已经开过来了,我们怎么办?”
来人是罗曼・冯・恩琴,有着帝国男爵的身份,不过他确实个德国人,出生在奥地利,在爱沙尼亚长大,有着俄国国籍。更重要的是,这个人足够疯狂,每战必先,刀锋总是沾满鲜血,对敌人无情、冷血,被成为“血腥男爵”。
对于自己麾下的第一战将,谢苗诺夫还是很喜欢的,不过他带来的消息就不那么招人乐了。
“该死的苏维埃,他们太过分了!”一张泛黄的白纸被揉成了团,谢苗诺夫牙齿咬得咯吱作响。
“在上帝的见证下,中将阁下,让我们用马刀和铁骑告诉他们,谁才是赤塔的主人!”恩琴男爵目光闪烁,兴奋的怂恿。
谢苗诺夫有些心动,他手下有近两千名哥萨克,都是优秀的骑兵,对付一个预备役步兵团还是很有胜算的。
“中将……”一个军官下了战马,就跑到谢苗诺夫跟前急声道“中将,第五一六民兵团也围过来了!”
满腔斗志瞬间一空,谢苗诺夫无奈的做了下来。
“两个团的兵力,赤塔就这么点力量,他们真看得起我。”谢苗诺夫很是苦涩。
若是一个团,他还敢拼,可是两个步兵团,还拥有火炮和机枪,单靠不到两千名哥萨克,就算是胜了,也没几个人了。更加不可能控制赤塔了。
如果是后贝加尔哥萨克骑兵旅,只要一千人,谢苗诺夫就敢向两个步兵团冲锋,可自己手下的不是那些精锐。
一战已经抽空了俄国的青壮年,其中世代从军的哥萨克更是厉害,几乎所有村庄的年轻男子,和在役的哥萨克都调去了前线,所剩下的,只有那些过了服役年龄的老哥萨克,和还没有长开的少年哥萨克。这些人或许都有一身马上本领,可他们毕竟远离战争,已经不是当初的那支强劲武装了。
“一支老哥萨克,就算是他们再强,也无法抵抗两倍的敌人,我们撤吧!”
恩琴男爵有些不甘心,可他手下只有一个营,面对这么强大的力量,同样没有反抗之力。
哥萨克善于长途奔袭,冲锋陷阵,可是骑兵缺乏重武器,面对步兵的排枪阵和机枪、大炮,必须拥有足够的兵力才行。
想当初,自己刚到赤塔的时候,那些商人和官员都巴结奉承,军饷他们都给解决了,现在,苏维埃一成立,自己就被那些无情无义的家伙抛弃了。世事无常啊!
两千人的哥萨克,就算是转移,也需要时间。现在两个步兵团逼近,谢苗诺夫能做到也只是尽可能的携带贵重物品。
“轰……”
“嘶啾啾”
炮声轰鸣,战马长嘶。
一个士兵刚牵到战马,就被炮弹炸成了碎片,马棚被掀飞了,军营里到处是乱跑的马,惊慌的人。
老哥萨克们太久没有经历战事了,上一次他们还是与日本人打仗,现在面对自己人的炮火,他们完全没有防备,只能凭着感觉寻找安全的地方。
“哦,上帝啊,他们做了什么!”看着自己的军营里遍是尸体,谢苗诺夫哀叹道。
炮声在继续,每一发炮弹都能带走数名哥萨克的生命,军营里散发着浓郁的血腥味。
“中将阁下,恩琴男爵带着部下朝十六步兵预备团冲锋了!”凯勃尔带着伤大声道。
一个骑兵营向步兵团冲锋,而且是战斗力低下的老哥萨克,谢苗诺夫不用想也知道结果。
“凯勃尔,让巴隆去接应恩琴男爵,你马上带人组织撤退,所有的东西都不要了。”谢苗诺夫喊道。
西伯利亚陆军在俄国绝对是精锐的部队,他们的兵员大多来自后贝加尔、阿穆尔等省,这些地方的人远离俄国中央地区,往往都是桀骜不驯的流民或者哥萨克,他们的性情彪悍,身体强壮,是最优秀的士兵。
西伯利亚的预备团就不一样了,本就缺乏人口的西伯利亚,在向欧洲提供了大量青壮年之后,剩下的就成了歪瓜裂枣,预备团和民兵团的兵员素质不高,当他们面对同样不是精锐的哥萨克时,战事很快就结束了。
恩琴男爵在折损数十名勇敢的哥萨克后,终于明白自己冲不到机枪前面,不得不仓促撤军。
一口气奔出几十里,谢苗诺夫终于把部队重新收拢了起来。
一脸颓靡的恩琴男爵失去了往日的锐气,有气无力的坐在马上。凯勃尔和巴隆几个手下也是神色萎靡,昨天,他们还是身着华丽服饰的哥萨克,今天就变成了流浪者,这打击着实不小。
“恩琴、凯勃尔、巴隆,勇猛的哥萨克不会颓靡,拿出我们追求自由的坚强来,等我们恢复实力,再夺回赤塔。”
“苏维埃取得了全国的政权,我们没有希望的!”巴隆绝望的说道。
在列宁签订《布列斯特和约》之前,苏维埃确实已经取得了全国主要城市的政权,而且许多军官和贵族逃离了布尔什维克控制的彼得堡、莫斯科这些核心地区,他们并没有反抗。
当然,这个时候的苏维埃并不是完全受到布尔什维克控制的,在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的苏维埃组织,都是社会党人、孟什维克和无党派人士控制着苏维埃,有的甚至完全是小商人和工人们。
总体来说,这些苏维埃组织都是服从彼得堡的指示的,只是不想彼得堡的布尔什维克那么激烈,相对来说主张更像温和派和改革派。
直到《布列斯特和约》签订之后,高尔察克、邓尼金等无数的旧俄军官和贵族才开始组织白卫军,和赤卫队、红军作战。
谢苗诺夫能够感受到巴隆的绝望,苏维埃成立的太快了,仅仅一夜之间,仿佛整个西伯利亚都被苏维埃控制了。沙皇和临时政府成了过去,便是自己也成了丧家之犬。
没有后援,没有补给,面对着掌握西伯利亚大铁路枢纽的赤塔苏维埃,谢苗诺夫同样看不到希望。
“去蒙古吧!”恩琴男爵突然说道。
“那里有数十万蒙古人,他们受制于数量众多的王公和台吉,只有我们把他们糅合到一切,一定可以建立起一个强大的蒙古帝国,到时候,我们可以再打回赤塔。”
谢苗诺夫有着布里亚特蒙古人的血统,他倒是不排斥蒙古人,而且数十万散落的蒙古人确实是个很好的选择。至于中国,谢苗诺夫压根没把他当回事,那个软弱的国度,除了有着无穷无尽的人口,他们没有工业、没有军队,至少谢苗诺夫是如此看的。
“我们可以去西方,到布里亚特蒙古人的部落里去,那些诺颜们一定会支持我们的。”
恩琴男爵渴望的是建立一个庞大的蒙古帝国,重现成吉思汗和钦察汗国时期的蒙古伟业,用马鞭抽到沙皇,这种事情想想都兴奋。谢苗诺夫虽没有拒绝他的建议,却把目标转向了布里亚特蒙古人,这让恩琴男爵很是不满。
那些软弱的布里亚特蒙古人根本不能称之为蒙古人,数千人都无法全歼五十个哥萨克,恩琴在他们身上看不到希望。
巴隆鼓起了一丝斗志,建议道“我们可以招募布里亚特蒙古人,他们一样是优秀的骑手,并不比我们哥萨克差!”
“我们还可以抢夺诺颜贵族的牛羊,来充作军饷!”凯勃尔想起了顿河哥萨克的行为,不由得建议道。
“我们需要招募士兵,在这之前,我们要联合诺颜。”谢苗诺夫道。
虽说没有得到自己希望的答案,可势单力薄的恩琴男爵不得不服从大多数人。
哥萨克村庄失去了太多年轻人,已经没有潜力了,前往布里亚特蒙古人的部落,其实是谢苗诺夫的唯一选择。除非他愿意放弃自己的部队,找个地方隐居。
ps:第三更完,求推荐、收藏!
………………………………
六十二章 一颗钉子
外蒙独立的时候,整个中国都在革命的浪潮之中蹒跚,是北方的实力派,还是南方的革命派,很多人都不知道该怎么抉择。
那样的一个混乱的年代,所有的实力者都在渴望成为乱世枭雄,外蒙确实抓住了最好的良机。
不了解外蒙独立时的内外局势,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觉得外蒙独立是蒙古民族主义的复兴的结果,其实,这是个偏薄、片面的观点。
《资本论》中讲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话题太大了,但是任何事情的发生都离不开经济因素。
仔细观察,其实在清末的中国,无论是蒙人、藏人,还是苗、壮诸族,都没有太强烈的民族主义倾向。就算是汉人,在这段时间里,也只有一个模糊的民族概念。
以经济为基础观察,你会发现真正催使那些王公合伙独立的,是一个很可笑的原因债务。
没错,就是债务。
以大盛魁为代表的晋商两百多年的经营,早已渗透到了所有的蒙古部族,上到王公,下到牧民奴隶,都已经离不开晋商的商队了。形成这种依赖的同时,晋商也成了蒙古人的债主,从上到下的债主。
那些沉重的债务负担,把所有的蒙古王公压得喘不起来。至于牧民,他们没有能力负债。
在蒙古,有两种东西是必需品,一个是茶砖,一个褡裢布。
前者是用来接触羊奶的膻味,以及取出身体里过分的油脂,让疾病减少;后者却是最廉价耐用的布匹,是蒙古牧民能够使用的唯一选择,也是一种着装习惯。
茶砖、褡裢布,再加上盐糖、木碗、生烟和药材,几乎所有的商品蒙古都不产出,他们只能依靠晋商的商队。
出售牛羊和毛皮等原料,购进大量的生活必需品,巨大的贸易逆差无可避免的形成了,蒙古王公债台高筑。就以土谢图汗部的和硕亲王杭达多尔济为例,在蒙古独立之前,他就欠了晋商高达两百万银元,这债务是几代亲王传下来的遗产,无法摆脱。
每到临年过节的时候,堂堂的蒙古和硕亲王都有些心惊胆战。
过去,晋商队很有信誉,债款向来是只借不催。可从辛丑年之后,俄人步步紧逼,晋商号经营艰难,有些小商号周转不灵,开始派遣伙计上门催债。
欠债的是大爷,可催债的是小鬼。
只要每天有一个上门催债的,时间久了,这些王公的名头和威望都要大降。没有一个王公愿意整天和小鬼打交道,可若是不理会,商队就可能断绝整个部落的货物供养。这是清代晋商的一贯作风,手段是果断狠辣,经常将这些王公**的悲苦难言。
一群腐朽到骨头里的蒙古王公,几百年的时间里,骨头里的脊髓都已经被晋商掏空了。除了那些还在他们名下的牧民和爵位,王公们几乎赤贫如洗。债务清算下来,说他们是无产者都不为过。
过去,清廷发放的几万到数百两不等的俸禄,是王公们最稳定的收入,可这只是勉强够那些王府、辅国公府、贝勒府平日开支所用。一旦稍加放纵,就不得不再向晋商借贷。
可偏偏,晋商又不像过去那么大方,王公们的日子越发的难熬。
穷则思变,蒙古王公们也是如此。
“思藉独立一笔勾销”,这是和硕亲王杭达多尔济想出的点子。只要蒙古独立,他就能“名正言顺”的摆脱晋商的那两百万银元的债务。
这个主意得到了相当多蒙古王公的赞然。
有人得利,就有人失益。
蒙古独立,早就迫不及待的蒙古王公,有样学样,纷纷解除了晋商的债务纠纷,无论是欠了十代的老债,还是新借下的债务,一律不承认。晋商旅蒙的各商号瞬间亏损严重,几乎要破家荡产。
华商遭到排挤,导致商路断绝一时。
俄国本身就是个物资匮乏的国家,无力承担整个蒙古的需求,尤其是在自身陷入欧战不可自拔后,俄国物资全部投入到了欧洲,蒙古所有的货物来源被断绝,王公们的日子很清苦。
为了过日子,蒙古王公不得不取消独立,吸引那些商队继续把茶砖和褡链布运进来。
库伦,都护使公署。
这座昔日的清廷驻库伦办事大臣的官衙,只是换了一面匾额,就变成了民国中央政府设在库伦的都护使公署,都护使同样也是中央驻在库伦办事大员,职能倒是没有太大变化,不过权力缩小了不知多少倍。
数年的经验,陈毅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蒙古王公愿意回到中央政府的怀抱。
尤其是蒙古的黄党和黑党斗争的炙热化,左右逢源的陈毅几乎能看到,他一力促使蒙古回归的那一天。
可惜,梦被打破了。
一身戎装的李恒站在陈毅面前,头微微低着,有些不敢看他。从身份来讲,李恒是都护副使、佐理专员,而且是一名少将,无论从军政那方面看,他都是陈毅的副手,只不过陈毅在库伦,他在恰克图。
仅仅一级的差别,李恒犯不着如此低头。
转了一圈又一圈,陈毅的鼻息越发的粗重,后背的手指因为过度用力,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
没有暖气,房间里的气温并不高,可是李恒脑门上还是渗出了细小的汗珠,后背也被浸湿了。
“我以为她说的有理……”回想起那个白种女人的话,李恒恨不得抽自己的耳刮子,脑子抽了哪门子筋,竟然相信了她。
“有理?”冷笑一声,陈毅脸上挂着似哭似笑的表情。
“蒙古没有中央驻军,我能够在库伦待着,靠的就是恰克图的六个连的骑兵在威慑!”
“若是买卖城丢了,你们把骑兵都给我带到库伦来,这样也好啊?”陈毅恨极了,道“现在可好,六个连丢了两个,军械弹药全留在买卖城了,你回来干什么,怎么不吞枪自杀了?”
面色惭愧,李恒低声道“买卖城地处中俄边境,俄国又发生了革命,我们驻扎在哪里,很容易引起两国纠纷,而且……”
“而且什么?”
“而且,激党(布尔什维克)主张平等外交,有归还我失土的打算,我们实在不易驻兵俄境,有伤友邦之心!”李恒的脑袋快缩到脖子里了,声音几乎不可闻。
“你信吗?”陈毅盯着李恒问道。
“鬼才信!”心中呐喊的李恒一言不发。
沉默了良久,陈毅终于平复了情绪,人也一下子颓废了许多。
这么久的经营努力,本以为自己就要功成名现,没想到世事无常,计划赶不上变化。买卖城的中国驻军一退,威慑力就降低大半,本来对自己心生畏惧的蒙古王公难保起些别样心思。
“我会向段总理发电,请求调动归绥(呼和浩特)的第4骑兵团抽调一部入蒙,继续保持中央对蒙人的威慑。”
当初入蒙的部队,都是袁世凯精挑细选的高大壮硕的优秀士兵,再加上配备了赞新的武器,经过加强训练,驻恰克图各连在蒙人的谣传下,已经成了天神一般的军队。就连那些王公贵胄,都对恰克图的驻军甚是畏惧,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也不愿招惹近在咫尺的中央驻军。
现在好了,“强大”的中央军在布尔什维克的攻击下,迅速崩溃,许多手握军权的王公难免要起试探心思,蒙古要进入混乱状态了。
李恒对这一切知之甚详,他甚至还知道现在北洋政府正处于内乱之中,南方的护法军政府实力强劲,北方又因为“复辟”和“府院之争”,各军阀混战不休,根本没有可能派兵至蒙古。
每当想起自己被一个女人三言两语就给糊弄了,李恒就恨不得抽自己两个耳光。
“陈都护使,民政员路邦道曾经提到过,买卖城是一座商贸之城,没有产出,只要我们封锁交易,他们很快就会陷入物资匮乏,到时候我们就能收复买卖城了。”
眉头皱成了一团,陈毅道“封锁倒是不用了,现在下了大雪,商队都不会再向北出发。”
“不过,我担心他们会主动出击,打破后营子,威逼库伦啊!”
“不会吧?”李恒觉得这有些不可思议。
“我倒是宁愿相信他们不敢,只怕他们敢啊!”叹了口气,陈毅急忙向李恒下令道“你立刻返回后营子,王廷兰和马兰坡分属两部,我担心他们互相不服,只有你适合节制两部。”
“是!”
“记住,后营子决不能丢,哪里是我们能够驻守的最后地点。”陈毅叮嘱道“按照当初签署的协议,我们不能在蒙古内地驻军,如果丢了后营子,等于丢了半个蒙古。”
一咬牙,李恒大声道“我愿立军令状,丢了后营子,我自己去上军事法庭。”
看着一脸坚毅的李恒,陈毅良久才点了点头。
“上军事法庭事小,丢了外蒙,我们都是千古罪人,后营子决不能丢。”
直到李恒的马嘶声渐渐消失,身影淹没在风雪中,陈毅默立着。买卖城就像是一颗钉子,扎在蒙古和俄国之间,那里是中国能够施加影响力的最北方,丢了那里,等于失了北疆。
风雨交加中的中国,丢不起买卖城,她再也丢不起领土了。
ps:第一更!
………………………………
六十三章 风雪行军
“我最喜欢的就是风,它狂放、猛烈,勇敢无畏,就算是山岳在它们面前,风依然敢无畏的冲撞过去。”
“现在,我有些喜欢雪了,洁白、干净,还……”一不留神,灌了一口雪渣,李强急忙转过头。
“带着甜甜的味道……”
摇了摇头,蓝浩靠在雪橇上,把身体缩的更狠。一张完整的虎皮盖在身上,再加上贴身的棉衣和羊裘,蓝浩依然感觉好像钻到了冰窝里。
北方的风狂烈,它或许不如飓风那样势大,也不如西北风那么持久,可在西伯利亚随时可能爆发的暴雪的助力下,它的破坏力绝不输于飓风。
北风在呼啸,暴雪在尖叫。
刺耳的风雪声无孔不入,就算是最具耐性的蒙古马,在这样的天气里,也只能耷拉着耳朵,让身体的皮毛尽可能的保护住自己。
雪粒并不大,却很密集,就算是不顶风,一张嘴也能吃个满嘴的雪渣。
出了恰克图不过十分钟,雪橇上已经积了一掌厚的雪,马背上也尽成了白色。
雪下了两日了,本该厚实的积雪,在暴风的卷席下,只有十多厘米的积雪留了下来。
依靠在马拉雪橇上,蓝浩有些坎坷紧张,打劫的事长做,逃跑也是习惯,直接攻打一个城镇,这事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一百一十具马拉雪橇,恰克图人民委员会忙活了好几日,才攒下这些器材。
三个连的步兵,配属了两挺哈奇开斯机枪,还有八千发六五机枪弹,这样的火力要回还弱的话,那么三十支温彻斯特泵动式大口径霰弹枪,就足以弥补一切。
这种大口径的枪械,威力几乎堪比火炮,每一枪过去,都能扫荡一片。
蓝浩很清楚,这次的战斗可能会很残酷,但是胜算确实一定的。莫然让两兄弟全部加入到战斗部队,而且还是两个连长,目的就是为了给两人制造扬名立威的机会。
“吼……”
奔腾的巨兽从前跑到后,拉雪橇的蒙古马若不是聋了耳朵,顾忌都能当场吓尿。
两头战熊,这是绝对的杀手锏。
李强用羊裘大衣挡住风雪,羡慕的看着那两头来回奔跑的巨兽,这是陆地的霸主。
猛虎虽强,却只是野兽,能够听懂指令的战熊,绝对能够单挑它们两个。
“可惜,这两头战熊只听大哥和欧列格的,要不然淘过来,肯定很猛。”
恰克图和后营子相距有十里,若是平时,快马加鞭,不过盏茶的功夫就到了。
可现在,风雪大作,行军速度超不过十公里每小时,而且还要防着有雪橇跑丢,慢的让人痛苦。
就算是这样,后营子也依稀在望了。
雪橇没有直直的冲到后营子,而是跑到了它的下风口,在哪里,就算是出现一些声音,后营子也听不到。
有经验的御者赶着雪橇,围成了一个圈,把外界的风雪都挡住了,避免了一些麻烦。
“同志们,集合!”站在上风位的欧列格大声吼道。
士兵下了雪橇,找到自己的班长,班长们集合了队伍,以排为单位聚集,最后才向连长报道。
这一次出兵的三个连,有两个都是新组建的,成员多是汉人,也有熟悉汉语的蒙人;另外一个是欧列格的嫡系,据说是什么教导连,听起来很厉害。
“一排应到三十二人,实到二十八人,有四人失踪。”一个排长喊道。
“二排应到三十二人,实到三十二人。”
……
“四排……”
出发时四个排,有一百三十多人,现在还没打仗,路上就跑丢了四个,李强心里有些难受。这让他想起了当初一群人北逃的时候,万里逃亡路,三十几个兄弟一直都在减员,有时候一场战斗之后,就能少四五个,每一个都是性命相交的好兄弟。
“我的指导员同志,现在全看你的了!”
李强的指导员是一个老征召兵,是最早跟随欧列格的征召兵之一。现在已经成为精英级的征召兵了,能力在全军(都是新兵)都是数得着的。
“是的,连长同志。”点了点头,指导员托斯拉夫召集了四名训导员,他们需要在战前,鼓舞士兵们的斗志。
三个连长同样也没有闲着,他们要接受欧列格分配的任务。欧列格是战斗指挥官,是这次最高的行动指挥官。
蓝浩似乎特别不耐冻,刚下了雪橇,身上裹着厚厚的羊裘,头上带着圆形卷毛帽,浑身还在打着哆嗦。
三个人围在一起,用连在一起的羊皮挡住了风雪。
“后营子城中没有兵房,驻军很少,李强带领你的连攻打后营子;我和蓝浩两个连伏击红楼兵房的援军。”风雪很大,每一句话都是用吼出来的,很是消耗体力。
出发之前,后营子的地图都已经被研究透了。俄军在后营子外驻有一个红楼兵房,能够驻守大量部队,苏科查夫原先所在的骑兵连就曾在此驻守过。现在已经被北洋军驻扎进去了,里面本就稀少的俄军去向不知。
蓝浩很清楚,红楼兵房里必然有北洋军主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两挺马克沁重机枪,见识过哈奇开斯机枪后,蓝浩对机枪就有种淡淡的畏惧,它太强了,简直是步兵的克星。
欧列格又将作战过程详细的讲述了一遍,才放两人归队。
“阿浩,明天我们一块喝酒!”
望着大步而去的李强,蓝浩揉了揉震得发嗡的耳朵,笑了。
于文泰的部队在恰克图被打散了,收拢下来的也不过三四十人,而且枪支丢了大半,在军中地位陡降,直接被打发到后营子守城来了。
作为主力的王廷兰的第二骑兵营运气更差,在撤退的时候太过匆忙,士兵们没有准备,又被欧列格一冲阵,登时遭了大殃,四个连跑回来的只有一半多些,其他的全部失踪了。只是不知道他们是战死了,还是直接逃跑了。
和前营子、恰克图一样,后营子的城防就是一些栅墙,其实整个蒙古的情况都差不多,草原上很少筑城,能够利用的材料只有树木。所有的定局性的城镇都是圆木为墙,扎木为门。
外蒙及以北在过去通常被称为漠北,就是因为他们和内蒙隔着成片的沙漠,尤其是巴力吉林沙漠,面积最大。
外蒙和俄国后贝加尔省气候相似,都是干燥少雨的情况,所以外蒙地区荒漠化很严重,恰克图和后营子之间就是一片庞大的荒漠地带,春季到来的时候,这里也只有稀稀疏疏的小片牧草。
后营子就是建立在这样一片荒漠之上,四野空旷,一望无垠。
天寒地冻,于文泰又灌了一肚子的烈酒,借以取暖。
几个巡兵守在栅门处,略显狭小的门房里燃烧着火盆,火盆上还架着铁水壶,咕咕的烧着热水。
“老六,你听见什么声音没有?”一个瘦小的士兵倾着耳朵,有些紧张。
嗤笑一声,老六道“瘦子,这是后营子,离买卖城有十里远,还下着这么大的雪,你觉得会有什么动静?”
“不是风声,就是雪声!”另一个士兵嘲笑道“瘦子这是被吓怕了,那天他把邓三抱回来的时候,可是染了一声的血,我现在还记得,他睡觉时说的梦话呢。”
“三哥,三爷,冤有头,债有主,你别找我……”那士兵双手作揖,讲的有声有色。
“哈哈……”
瘦子望着门口,脸色惨白,颤抖着把双手举过头顶。
“六哥,你看,瘦子真的吓怕了,都举手投降了!”
“……”
“你们怎么不出声啊!”
“我知道他们怎么不出声!”举着一支粗大的霰弹枪,李强笑眯眯的说道。
李强的身后站着五名浑身雪白的士兵,有的举着大号霰弹枪,有的端着三八式步枪,武器上都落了一层的雪花,正在慢慢的融化着。
“敌…敌袭……”一声凄厉的尖叫瞬间传出,刺破了风雪的阻隔,传遍了全城。
“妈的!”脸色一变,李强本想逗他们一下,然后把他们抓起来,没想到却出了篓子,打草惊蛇了。
“轰!”霰弹枪喷吐着火花,尖叫的士兵声音戛然而止。
“靠……”早知道霰弹枪威力巨大,可真的面对的时候,李强还是傻眼了,刚刚还尖叫着的那士兵,脑袋竟然被生生轰碎了,残余着的脖颈露出惨白的脊椎,白的红的浆状物,泼洒了一片。
屋里的士兵似乎被吓傻了,看着没有了头颅的士兵,愣愣的,呆住了。
“咔嚓”一声,又是一枚霰弹滑入枪膛,李强身体后退了两步,一挥手,示意手下人开枪。
近距离使用霰弹枪太凶残了,就算是李强杀人如麻,血腥手段见识过不少,也禁不住腻歪。
“砰砰……”
密集的枪声响起,残存的士兵们,至死都没有来得及喊出自己的声音。
留恋的望了一眼冒着热气的水壶,李强强忍着喝口热水的冲动,顶着一头的白雪和白眉,冲进了风雪中。
………………………………
六十四章 伏击
后营子外,红楼兵房。
“王营长,刚刚的枪声你听到了嘛?”出身第七师的营副马兰坡带着五连连长席旦林,一脸急迫。
王廷兰手下的三个连长也刚巧被他召集过来没两分钟,看到马兰坡和席旦林冲了进来,脸色有些尴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