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福田蜜意:王妃,有喜啦-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谁?”
城头上一个守城老军就连忙提起灯笼朝下照去,便见有十来个宋军打扮的人簇拥着一辆马车,出现在城门口。
只是这些人甚是狼狈,衣着凌乱,还神情慌里慌张的。有几个人像是还受了伤,行动甚是不便。
“快,快,我们是朝廷来送紧急公文的,枢密院的王大人正在车上。被辽人发现追杀过来了,快开门,让我们进去——”
见有人探头来看,忙有一个宋军仰头呼喊。
那声音,就甚是字正腔圆,正是东京汴梁城一带的口音。
而这个时候,不远处也传来辽军沸腾的马蹄声和怒骂声,更是挥着闪闪发光的刀剑喊着捉住他们,捉住他们,别让宋人奸细跑了——
很显然,情形很紧急,若是不马上把这队宋军人马放进来,怕是都得被那些辽人砍杀了!
守城老军不敢擅自做主,就连忙急报守城官姚青大人,问他该如何处置此事。
姚青,赵元浩的左膀右臂,贴身管家,这段时间一直跟着赵元浩行动,赵元浩下江南,他就跟着去江南,赵元浩回京,他跟着他回去。
现今,浩郡王统兵抵御辽人进攻,他当然也跟着效命啦!
“先让那人把紧急公文用小筐送上来,弓箭手准备,对准辽军,若是辽军敢靠近,就给我射!”
姚青倒是极为谨慎的。
暂时搞不清叩门的那些人到底是谁,他就先查验查验他送来的公务好了。
于是,立马城头守军就放下一个小小竹筐,让那据说是东京汴梁城来的王大人,把枢密院的公文先放进去。
“让我们先进城去,我们就给你公文,快啊,辽人杀来了——”
却是那送信的王大人开始好像还信心满满的,一见到只是有个小竹筐放下,就是呆了呆,然后就不干了,连忙要求先进城来,再给公文。
怕城头守军不信他们,那王大人还亲自钻出了马车,身穿大宋四品官袍,手里挥舞着那份公文书信,连连喊着。
哦?
趁着火光,姚青就发现那来送信的王大人甚是面熟,好像是——
便是眉头一挑:“先放他们进来,御林军做好准备!”
军令如山!
有姚青这个命令,下面御林军马上就办。
山海关的城门就轰隆隆的被打开了一条带着很多粗铁链子的小缝隙,让那十几个人先进城门去了。
却是,也只准他们下了马净身进去就好,兵器马车什么的都不许带入。
那姓王的官员就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这个时候还摆上官威了!
军士让他弃了马车进城,他就愤愤然的发脾气说他好歹地位尊崇的文官吧,还是四品呢。(宋代开国以后,怕武人拥兵造反,就实行文贵武力贱的统治制度。即便是当朝一品的大将军,见到一个只有五品的小文官,也得上前施礼,礼遇待之。若是更高品级的文官在,那武官都得躬身施礼或者跪下叩拜。)
他堂堂一个四品文官,这么千里迢迢的来边关送公文,守城大将不来迎接就算了,怎么还被这么无礼对待?
连辆马车都乘不得吗?
就堵在城门,像是赌气似的,不进也不退。
而后面的辽军骑兵马蹄隆隆,似乎马上就要赶到了。
“关门!爱进不进!”
却是守城的御林军哪里肯管他这么啰嗦啊,当即便有人用长矛把他往外一推,就要把城门又关上了。
“别,别,让我们进去——”
眼看着城门就要关上,他们再不进去,就要被辽人追上砍杀了,那王大人没法,只得妥协应下了。
就连忙跳下马车,乖乖的跟着一众军士,从小缝挤进城门。
却是刚一进门,那厚重的城门就是哐的一声关紧,上栓,上锁。关得严严实实的啦。
………………………………
第629章 将计就计上
那位王大人和跟随他而来的众宋军军士都是一惊,却是待回过头,就发现前面都是对准他们的密密麻麻的的长矛枪头。
“你,你,你们这是做什么?我是朝廷枢密院(宋代专门管调度军士的部门,比兵部都高上一级)派来送公文的啊!”
那位王大人就赶紧挥着胳膊,色厉内荏的嚷嚷到。
“是吗,那秦大人什么时候调到枢密院去了?”
这时,就听得一个声音在城墙门洞处慢悠悠的问道。
随即,就见火光四射,熊熊的火把把城门洞照得如同白昼一般。
一位身穿铠甲骑着高头大马的英俊青年军官的身形也随即显现出来。很显然,这话就是他问出的。
“你,你,你认识我?”
那位王大人就有些毛骨悚然的,颤抖着手指指着姚青。
原来,这王大人并不姓王,而是姓秦!
正是那位下午到辽军营帐去拜访的人,也是大宋朝中那位秦筷的弟弟。
当然,秦筷是大宋朝臣主和派的首领,他派人到辽军营中可不是为了跟辽人做斗争的。
而是,为了和辽人暗通款曲,讨好卖乖的。
也好一旦大宋一个不敌大辽,中原被占,他就能及时投靠过去,然后成为大辽的功臣!
说明白了,就是去卖国求荣的。
还带去了好些的金银珠宝和礼品,以及大宋国内的形势图,还有赵元浩这次带了多少兵将和装备等问题,都让他偷偷打听来,告诉了萧大虎。
原本以为,这些足够满足萧大虎的胃口,表达他们兄弟的诚意了。
可是不曾想,萧大虎竟然还嫌弃这秦勺送的东西没用。
金银珠宝?
这几年,他们辽国人抢的还少吗?
宋军军情图?
他们都打不进山海关,就是知道赵元浩带了多少兵将和装备,有用吗?有用吗?
萧大虎就烦躁的直拍桌子,叫人把秦勺立时拉出去砍了!
能不烦吗,小小一个山海关他打了大半个月了,还损兵折将的没有打下来,还要被这些苍蝇嗡嗡嗡嗡在耳边整天吵闹。
是个人都烦死了!
诺,只听外面辽兵嗷的一声应答,便涌进来一群凶神恶煞般的大汉,拖了秦勺的腿脚就往外走。
就把秦勺给吓的啊,心肝欲裂的,拍马屁,拍马屁,他怎么就派到人家大帅的马腿上了?
他这是哪里做错了啊?
便连连收腿儿,跪倒磕头求饶,说他们兄弟投靠大辽是真心的,真心的啊,大帅千万不要动怒,不要动怒。
又像是抱救命稻草似的,一把抱住一个谋士的腿脚,求他帮忙给说说情,以后必有重谢。
见状,那汉人谋士就是眼珠一转――千里做官只为财。既然这秦勺肯出大价钱让他求情,他自然动心。
况且,他刚才想的那个计策,嘿嘿――
便连忙上前对萧大虎拱手施礼,又小跑的跑到他身边,在他耳边悄悄说了几句。
萧大虎这才动了动眉头,一挥手,让那些辽兵先退下去,但他脸色依旧黑的像锅底,看着秦勺的眼光甚是不善。
那汉人谋士便又笑眯眯的走到秦勺面前,装作很大肚的说,他们大帅也不是不能接纳他们兄弟。
但他们所出的筹码不够。
若是他们能再及时出个投名状,大帅定会欣然接纳他们,待辽军攻克中原后,他们兄弟依旧可以高官厚禄的享福,而且还可以更上一层!
几句话就把那秦勺说得心花怒放,心里重新痒痒起来,便无限憧憬以后高官任做,骏马任骑的美好生活里。
连忙磕头说他愿意,愿意为大帅效犬马之劳。
那投名状是?
萧大虎的脸色这才好看了点,就又是一挥手,让那谋士告诉秦勺――然后,到了深夜,这秦勺就化身为大宋枢密院官员,理直气壮的来山海关投递公文来了!
只是可惜,这秦筷秦勺兄弟在大宋主和主的太出名了,很多人都认得他是谁。
刚才他在城下一露脸,姚青就晓得他是谁了。
至于已经知道了这些人有诈,姚青又为什么还放他入城?
就不怕这秦勺带着人里应外合的,攻下山海关吗?
姚青当然不怕啦!
山海关以前的城防就做得不错,要不然小小一个城池也不能在辽人二十万大军的围困下还能坚持半个多月不陷落。
现在又经过他们御林军一个下午的加固整修,这里可谓是固若金汤。
区区几个奸细而已,还能翻起多大的浪花?
况且,他也不打算放任这秦勺在城中捣鬼。
“拿下!”
戳破秦勺的诡计后,姚青也不多言,便是一挥手。
立时便冲上来许多如狼似虎的御林军,把这几十个辽人奸细按到在地,纷纷捆做一团。
那个秦勺也被五花大绑的绑了起来,随后就被送到了赵元浩的帅府。
经过一段时间的残酷审讯,赵元浩的公案上就摆放了一份秦勺等人的供词。
“可恨,无耻!”
看罢供词,赵元浩就是气得猛的一拍桌子。
他以前就知道那些主和派空言误国,但却一直是以为他们生性懦弱,害怕跟辽国打仗而已。
却不晓得,他们根本就是包藏祸心,想把大宋江山拱手让与辽人!
好啊,既然连国家都敢卖了,连大宋几千万百姓的性命都不顾了。
那他还何须给这些人留情?
便连夜修书,叫人押着这些人犯入京。
他倒要看看,有这些人证和供词在,朝廷那些主和派该如何收场?!
当然,既然辽国那边都派奸细来山海关了,他们要是不表示表示,也实在是对不起辽军。
于是在辽军探子苦挨苦等了大半夜,天都快亮了,眼睛都睁着看红了发酸了的时候,忽然就发现山海关城头有几盏红灯笼在不停的晃动。
便是大喜,连忙骑着快马跑回去飞报。
不多时,就有一队儿辽军人马,大概五六千人的模样,轻装简行,又用布条裹了马蹄,悄悄的来到了山海关城下。
他们身后不远处,十多万的辽军也都整装待发,就等在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了!
………………………………
第630章 将计就计下
黎明时分,天色最是黑的时候,就见那山海关的城门,悄悄的打开了一条缝隙,又见有人伸手急招。
“上!”
见状,在门外守候多时的辽将就是大喜,只当是里面内应的人已经得手了。便是一挥手。
立时那六千辽兵便是催马急行,马蹄都用布条包裹起来,走起路来噗噗噗噗,声音极小。就是走到了城门口,城上守军都似乎没有发现。
不多时大军行到城门口,又见那城门搬开了一些,给他们开门的人用的辽语也是纯熟无比。那辽军守将更是不疑有他。
忙像是马上要拿下山海关,立下大功一样,激动的一挥手臂,众辽军勇士便随他急速驶入城内。
辽军就想一举攻下山海关,好打通通往中原的路径。
但六千人马鱼贯而入,却是在第二层城门处受阻!
原来,这山海关还有瓮城呢。
就是进入第一道门后,并不能直接进入城内,还得通过一个圆瓮形的通道,前面还有第二道城门,过了这里,才能顺利入城。
却是,他们这边才到了第二道城门处,就听得身后第一道城门咣当当一声响,那城门已是关闭了!
辽将就是一惊,忙回头去看。
就发现,原本刚才还对着他们用辽语说笑的辽军内应,此时都都持了弓箭在冷眼瞄准他们呢。
而且用弓箭瞄准他们的还不止这些人,那原本空无一人的城墙之上,这时也是呼啦啦一下子冒出来好些持弓箭刀枪之人。
正居高临下虎视眈眈的瞅着他们,把他们全都包围起来。
辽将心中就是咯噔一声响,知道中计了!
忙要打马回转逃出城去。
却是这个时候,外城门都关得严严实实的了,他们就如进入了瓮里的鱼虾,哪里还逃得出去?
“射!”
就听得城墙之上有一宋军将领洪亮的声音响起,顿时千百只羽箭如飞蝗一般铺天盖地****而来,几乎就没有死角。
那辽将骑着快马,位置特殊,衣着鲜亮,首先就被得跟马蜂窝似的,射中心窝倒地。
随后那六千辽军也无一幸免,都被嗖嗖而来的羽箭,射了个对穿。
至此,六千辽军,也只是一顿饭的功夫,就被杀了个倾净!
这个时候,东方已经鱼肚发白,天色将亮了。
城外几百步外的上万辽军这个时候才发觉情况不对,六千人马进城,怎么连喊杀声都没有发出几声?
而且这城门进去了,怎么又关上了?
疑惑间忙想派人前去查探,却是这个时候,山海关城墙之上忽然就出现大批持箭宋兵。
那寒光闪闪的箭尖就在初生的日头下,显得异常耀眼刺目。
“有埋伏,撤,撤!”
萧大虎就晓得夜袭的计谋败露,对方早已做好了准备,便连声喊着撤。忙勒转马头回转。
却是这个时候已是晚了,箭雨已经嗖嗖嗖嗖如飞蝗般的射了下来,就把数万在前方的辽军射了个人仰马翻,别提多惨了!
就是那萧大虎本人,也被宋军神射手嗖嗖几箭射中了肩膀、腰身,若非他穿的铁甲护具够厚实,他身边亲卫也够衷心,拼死为他挡了两箭,只怕连他的后心后脑都要不保!
萧大虎就仓皇的,连忙带着兵将退后,退后,再退后。妄想退回本部营地后,再重整旗鼓。
却不料又被赵元浩在后乘胜追击,又派了一路人马冲杀出城。
一通掩杀,便又让辽军丢盔弃甲的损失了好些兵将。
经过了好长时间的逃亡,萧大虎他们这才艰难的回了原来的驻地。
原想这都回到了自己的老巢吧,总可以消停消停,休息一下,喘口气了吧?
却是刚一进入营帐,人还没有脱下铠甲坐下呢,就听得营中大乱,军士们纷纷大喊着,着火了――着火了――
便是浑身一个激灵,忙又钻出帐篷往外一看――却是不看不知道,这一看,他就是一个晃荡,差点头昏栽倒在地!
原来,那起火地点不是别处,正是整个辽军的要害――粮草仓库!
天哪,大军的粮草都被人给烧了啊!
他们吃也吃不上,喝也喝不上了,还打个屁的仗?
萧大虎就有些肝胆欲裂,又有些恼怒非常的,脑部血管差点被气得爆裂!
也多亏他身边的亲兵及时扶住了他,他才没有头晕倒地,人事不省。
但即便是这样,他也是被气得不轻,当场就是一口老血喷出数丈。
尼玛,这宋人里面有飞天蜈蚣吗?
他这边才回到营地,宋人就腿快的赶来了?
还能,轻易的就越过他们辽军的看守,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放火?
却是不知道,这放火烧营的人,倒不是赵元浩手下的御林军,而是乐儿手下的那队万宝来商号的伙计。
当然,此伙计可不是那些只知道卖货走货的,任人呼喝的小伙计。
这些‘伙计’,可都是些中原地区的各门派的江湖豪客,飞天遁地,无所不能!
又都有忠君报国之心,这次就配合宋军出击,趁着辽军攻城,无暇顾及后勤粮草的时机,趁早偷偷溜进辽军军营,一把火放了起来。
“快快,救火,救火,警戒,警戒――”
被人救醒后,萧大虎敢但欲裂,又很是狼狈,连忙悲愤的挥着手指挥到。
却是指挥指挥着,不知不觉脸颊就流下了两行浊泪。
他能不哭吗?
本来他在大辽当个国舅爷,化衣美服,有吃有喝,美妻美妾环绕的,有小日子过得那个滋润惬意啊!
可是没想到辽国皇上却像是抽风了一样,整日价的想攻占中原,占有那富饶富庶之地。
就非要兴兵打仗,硬是派了他来了。
派就派他来吧,若是能顺利打下中原,他必定能封侯拜相,也尝尝当万户侯的滋味。
可是他的点儿,怎么这么背儿啊?
一个小小的山海关就折损了他八千辽国勇士,现在又跑出个什么大宋的浩郡王,阴险狡诈。
这才来了第一天,就把他给弄的,弄的,丢了兵将又失粮草的――
呜呜呜呜――
不带这么玩阴的的,他要回家找妈妈去。
………………………………
第631章 百年不愁
损兵折将,又丧失了大部分粮草,就一下子就打破了辽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让山海关军民大受鼓舞。
而辽军呢,不用说,士气大伤!
也就从那天开始,辽军不再像以往那样牛逼哄哄的,看到宋人就趾高气昂的,连正眼都不给宋人一下了。他们也知道宋军的厉害了。
萧大虎也收起了轻敌之心,连忙收拢阵线,严防死守起来。
其实,说是严防死守,就是龟缩了起来养伤,再不敢轻敌冒进了。
就整日的缩在营地里,不肯出战,就等着大辽皇帝再派军派粮草前来支援了。
而辽军龟缩不出,宋军也不好前去攻打。
倒不是他们没有将领可以和辽军交战,赵元浩带来的兵将中好些将领都武艺高强,以一敌百。
而是,辽军高挂了免战牌,任凭宋军在营前怎么呵斥辱骂,他们就是当缩头乌龟不出来迎战。
赵元浩便知道这事儿得从长计议,另外再想办法攻打辽军了。
这边,为了鼓舞大宋军民士气,就把山海关初战大捷的事情做成了军报发了回去。
而朝廷这边,嘉和皇帝正在震怒呢!
山海关那里,一日两报的,不是押送辽军探马,就是押送主和派奸细秦勺回来的。
嘉和皇帝和众朝臣就都知道了,此次大辽图谋不小,竟然不是为了掠夺点小利,就心满意足的退回北国。
而是,竟想一举吞并大宋!
尼、玛,中原就这么大点儿地方,长江以南又被******占领,若是辽军打了过来,他们还能上哪儿去啊?
这大辽分明是想置他们君臣于死地啊!
就气愤的不行。
偏巧,这个时候赵元浩的第二封军报也到了。
那秦勺就被五花大绑的在光天化日之下押赴了朝堂。
嘉和皇帝和众人就又晓得了,秦筷他们这些主和派竟然还打着这样的坏主意呢!
就义愤得不行,纷纷呵斥主和派,又要暴跳责打秦筷兄弟。
能不想打他们吗?
竟然出卖大宋,拿着他们的性命去辽国换取利益。
这种贱人就是不打不行!
嘉和皇帝也是恼得不行。
这秦筷秦勺兄弟,拿着他大宋的俸禄,吃着他大宋的米粮,竟然还敢干这种里通外国,吃里扒外之事。
简直是比谋逆造反还恶劣一百倍!
一百倍!
谋逆造反也只是推翻他们一家而已,而这秦筷秦勺兄弟做的事情,却是想陷大宋几千万百姓于水火。
真是孰可人孰不可忍,万万原谅不得!
便当场暴怒的发火,罢了秦筷秦勺这两兄弟的官位,又让御林军把他们推出去砍了。还要查抄他们的家,全家抄斩。
嘉和皇帝圣令一出,那些主和派官员就都晓得大势已去。便也审时度势的不再支持主和,也加入主战派。
大宋君臣便都慷慨激昂的纷纷宣说,他们要与大辽决一生死,与大宋共存亡!
不共存亡也不行了。
人家大辽都派兵来灭亡他们了,他们就是不反抗,也得死!
与其死得那样没有尊严和骨气,身后还被人骂汉奸卖国贼,还不如拼死一战,名留青史呢!
于是,大宋君臣很快统一了意见,决定此次全力以赴对付大辽。
而这个时候,赵元浩的第三道军报也到了。
赵元浩就在军报里详细描述了那日突袭辽军,以及大宋军队全胜的好消息。
闻言,大宋君臣再一次被鼓舞了,朝廷上立时发出一片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他们打赢了,他们真的打败辽军了――
虽然不是一下子把辽军二十万大军全部打败打退了,但这也说明了,只要用心战斗,他们宋军的战斗力也不比辽军差。
宋军完全有能力打胜仗的!
便更加坚定了要打击辽军,保卫大宋的决心。
消息传到宫外,大宋军民也都跟着欢呼起来,觉得扬眉吐气,大宋真的要雄起了。
倒是乐儿听到这个消息后,又是高兴,又是有些皱眉撅嘴。
她的浩哥哥一到山海关就打了个大胜仗,她高兴啊!
可是,听说并不是一举击溃辽军的?
那辽军统帅那个什么萧大虎,还带着十几万的辽军当起了缩头乌龟,坚守在山海关外不走?
辽军主力尚存,那可就麻烦了,这宋辽之间的战争,岂不是要打好久?
那她的浩哥哥――
好吧,明年她就满十六岁了。
她和浩哥哥曾经约定,在她十六岁的时候,浩哥哥就来迎娶她的。
可是这战争一打起来,又不能马上完结,这――
呜呜,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成亲完婚了。
真是的――
乐儿心中就酸溜溜的,颇有些幽怨。
觉得要是早知如此,她在十四岁的时候就嫁给赵元浩了,才不管那时候她是否还太年轻稚嫩了。
不行,她得帮帮他,争取让她的浩哥哥能早日班师回朝,跟她――
于是便有些羞涩的一笑,连忙召唤来了万宝来的那些江湖义士、能工巧匠,根据她的提供描述,去制作一种――
好像是知道赵元浩在前方作战,乐儿在家里寂寞无聊,无人陪伴似的。
嘉和皇帝和皇后就经常派人接她入宫,陪着她说话解闷,亲热个不了。
几人关系就处得越发好了。
嘉和皇帝和皇后就把乐儿当亲闺女一样疼爱,对乐儿的话也是言听计从。
这一日,乐儿逗得二老开心快乐之后,转向出宫。
嘉和皇帝就望着她的背影,有感而发,甚是欣慰的笑着到:“有子赵元浩,有媳王乐儿,我大宋百年不愁啦!
闻言,皇后娘娘就是神情一种挣,惊喜的探头问道:“皇上这意思是?”
嘉和皇帝却只是看着皇后,捋着他的山羊胡子,笑而不语,频频点头。
说者无意,听着有心!
皇帝皇后这样的大人物身边,诸位皇子怎会不时刻留意?
这事儿虽然只是皇后皇帝一时的心绪表露,但也很快就传到了兮郡王赵元兮耳朵里。
赵元兮听得此事,就气得把他案几上的东西扫落了一地。
他能不生气吗?
父皇母后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难道是说,想把皇位传给六弟赵元浩?
可是他才是皇上的嫡长子,顺序排位第一的继承人啊!
若是真父皇真传给了六弟赵元浩,凭着六弟和乐儿的才干,大宋倒是安稳了,也百年昌盛了,那他呢?
置他于何地啊?!
不知不觉的,赵元兮就回想到了当初他父皇嘉和皇帝和他伯父的那场激烈的皇权斗争。
他父皇也是嫡长子,那伯父则是庶子。
也就是他父皇最后夺位胜利了吧,所以他们一家才得享今日的荣华富贵和尊荣。
但若是当初父皇争夺皇位失败――呵呵,那伯父一家的悲惨遭遇和下场,就该论到他们头上了吧?
………………………………
第632章 捣鬼
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大伯他们一家虽然性命无忧,却到现在还在圈禁院受苦。
每日苦衣布毡,粗茶淡饭,有时候为了能吃口好的,竟还特意讨好看守的牢军,那个屈辱又卑微的怯懦样子,任谁都能给他们几记白眼,大声呵斥几声――
哪里还有当年王爷皇子的尊严和威风?
赵元兮就不禁心中气血翻涌,久久不能平息。
不,他才不要成为失败者!
也不要过那种卑微又可怜的日子!
于是手掌暗握,牙关紧咬,发誓一定要在此次皇储争夺战中拔得头筹。
可是现在六弟赵元浩刚刚北疆大捷,支持他的人甚多,连父皇都对他整日里赞不绝口。
还数次明里暗里的在众大臣面前提点,说老六赵元浩回来后,他必定要给他个好前程。
足可见六弟在父皇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恐怕是轻易动不得了。
既然是这样,想从父皇这里打来突破口,却是有些难了。
但事在人为,凭他多年来的人脉和积累,全力以赴,就不信不能让赵元浩失败。
对,是失败!
在赵元兮心里,皇位的功力和利诱,现在已经远远高出了他和赵元浩的兄弟之情,也高出了与辽军作战的重要性。
他就打算,利用他在朝廷中枢的便利地位,好好收拾一下赵元浩!
至少,要让赵元浩这次对辽作战中,不能顺利打赢,争得那个大位。
想到这里,捋了捋胡须,便立即开展行动――
赵元浩在前方领兵二十万,又是刚到山海关就跟辽军来了一场血战、大战。
期间甲胄兵器之类的损坏当然不少,还有每日大军消耗的粮米干草,更是个天文数字。
这些就需要大宋朝廷及时补充,运送。
可是这日,赵元浩派去京中催粮的军士却惊慌失措的跑了回来。
见了赵元浩,忙就磕头回报,说这次的粮草没有调来,甲胄兵器朝廷也没有拨付。
闻言,赵元浩就是瞪圆了眼睛,猛的一抬头。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自古以来作战的先决条件!
可是现在,朝廷竟然没有拨付粮草和甲胄给他们,那叫他们,如何打这个仗?
“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赵元浩就怒目圆睁的喝问到。
不给拨付粮草,难道让兵士们饿着肚子去跟辽军作战?
不给拨付甲胄兵器,难道让兵士们赤手空拳跟虎狼一般的辽军打仗?
朝廷怎么会如此做?
失心疯了吗?
“回大将军王的话,兵部的大人们说,他们已经行文给户部了,可是户部的人说国库里银两已经不够了,前段时间江东水灾,银两都拨付出去了。
粮食也不多了,最近也都用作赈灾粮调用走了。
就让我们等两天,说是要等秋收粮草银两赋税都收上来了,才能从容调拨。”
“胡闹!”
听得此言,赵元浩就是气得一锤桌子,当场就站了起来。
战场之上形势瞬息万变,辽军又在不断增兵,虎视眈眈危机四伏,军情紧急。
户部那些大老爷们难道不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