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福田蜜意:王妃,有喜啦-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前,他们也晓得宫里的几位公主快到了成亲的年龄,和皇上他们在张罗着为这几位公主选婿的事情。
可是朝里的俊彦佳才这么多,谁能晓得这幸运的雨点就落在了他忠勇侯头上?
不过这可是皇上赐婚,不接旨就形同造反,冯超便脑袋嗡嗡的连圣旨的内容都没有听清楚,就赶紧磕头口称万岁万岁万万岁,麻溜的领了圣旨。
“恭喜忠勇侯爷,贺喜忠勇侯爷,真儿公主是当今万岁的掌上明珠,又是诸位公主当中性子最好的一位。忠勇侯爷得尚公主,真是福气啊——”
来传旨的老林太监就笑眯眯的朝心情有些复杂的冯超,拱了拱手祝贺道。
“是——是是是是,多谢公公了。”
到了这个时候,他才晓得原来万岁配给他的公主竟然是真儿公主,忙一脸惊喜的拱手回礼。
然后,便又笑着叫家仆赶紧准备酒菜宴请老林太监,又是封了一个极大的红包塞给了老林太监。
原来,若是其他公主,冯超是万不愿意娶的——那些身娇肉贵又任性的公主不把他家给造翻天就不错了!
可要是真儿公主——这位公主听说不仅人长得极其漂亮,还十分和善聪慧,温柔贤淑,从来就没有传出过不好的事情来。
嘻嘻,那可就是太好了!
真儿公主的婚事定了后,皇后还亲自召见了忠勇侯和他的老娘,便定下了在今年六月初完婚的。
至于要不要让忠勇侯和真儿公主见见面,先熟悉一下?
嘿嘿,在古代都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很多人都是在结婚当天掀开盖头的时候才第一次见面的。
俩小人想见面啊,这就别想了!
随后就下旨让工部加班加点的赶紧盖公主府,地点就紧邻忠勇侯府,以后也方便忠勇侯既能照顾到家里的老人,也能随时到公主府去。
消息传出,上忠勇侯家贺喜的人流不断,既羡慕他能当上皇家的驸马,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
也羡慕他能幸运的娶到诸位公主当中最漂亮最贤惠,最温柔的真儿公主!
若是娶到的是其他公主,他们可就不羡慕啦!
因为其他那些公主都是嫔妃生的,那教养,那受宠程度,自然是不能跟真儿公主比的。
而且听说那几位公主一个比一个骄横,啧啧,可就真是谁娶到谁倒霉啦!
既然有这么多人都羡慕冯超,就不免八卦开了这皇家到底是怎么选中冯超的,可有什么标准?
就有人冯超就是个幸运儿。
那次新年庆功宴的时候,皇上和皇后娘娘一眼就选中了冯超。
也有人说这是乐儿这个未来嫂子帮真儿公主选中的,冯超擅长做生意,会赚钱,要不怎么老侯爷去了这么久,家里又有常年卧病在床的老娘在,家业非但没有败落下去,还一年比一年大呢?
还有人说,还是冯超运气好。
真儿公主爱玩投羽箭,她就把众多翩翩佳公子的画像挂在墙上,那一支羽箭往前一丢,就丢中了冯超!
总之,说什么版本的都有,大家却都猜不中真相。
倒是后来宫里又传出选驸马的精彩版本,大家都觉得靠谱些!
那宫里的版本就说当时有三个驸马候选人,镇国公嫡长孙张灏,席国公嫡次子席长武,再有就是忠勇侯冯超了。
这三个人选,公主就有些拿不定主意,不知道选谁好了?
却是听了乐儿小姐的建议,就决定微服出巡,亲自查访了一下。
就在阳明山下查出冯超聪明睿智,人又豁达,是个夫婿的好人选。
在某某桥下,查出那张灏人品风流爱招妓,便舍弃了。
在某某茶馆,瞧见席长武在不顾一切的跟人家发誓赌咒,形同犟驴疯魔。便晓得这人不靠谱,便也舍弃了。
一番严密考核,最后才定下的忠勇侯冯超为驸马人选!
消息传出,众人都是一片惊叹,然后边齐声赞叹,说真儿公主不愧是天家龙脉,能用如此智慧手段查出个人优缺点来,甚是聪明睿智,厉害,厉害啊!
不过赞叹过后,又是人在幸灾乐祸的笑,笑真儿公主如此冰雪聪明,说不定忠勇侯还降不服呢——
倒是忠勇侯冯超听说了这事儿后,顿时眼前一亮。
阳明山?
公主?
难不成那天在山路上遇到的是真儿公主她们?
怪不得他总觉得此事甚是奇怪,那个伶牙俐齿又有些刁蛮的小厮,还有那个总爱笑的大眼睛锦衣公子——一个男孩子怎么能长得如此明眸皓齿,又明艳逼人呢?
又让他午夜梦回中心头萦绕无数次,甚是思念。
还害得他以为自己犯了什么龙阳之癖的毛病,竟然对一个男孩子这么上心,甚是心忧呢。
原来,原来是这样啊!?
哈哈哈哈——想通了这一切,冯超便觉得一直压抑在心头石头一下子就搬掉了,立时浑身一片轻松,便是畅快的仰天大笑起来。
自此,也是对婚事甚是上心主动,一直在期盼着那美好的一天,早日到来。
倒是镇国公听说了宫里流传出来的选驸马版本,气得两撇胡子都翘了起来。
不过他倒是不气公主选婿方法太过精明,说把他那不争气的儿子淘汰,就淘汰掉了!
而是气自己儿子怎么就这么一天到晚不务正业呢?
若是张灏风流的名声光再继续流传下去,人家都知道他爱留恋勾栏瓦斯之所,谁家的正经闺女还愿意嫁他?
便把那张灏叫来狠狠训斥了一番,再不许他出门去找那些腌臜女子。
张灏从此也收敛心性,一心向学,不出两年便在殿试上中了进士,后来还进了翰林院。
还有那席国公听得这事儿后,也觉得甚是丢脸,从此便不再惯着席长武,每天带在身边严加教育管束,倒是也改变了不少他纨绔的本性。后来也是中了武进士,入军效力。
无意中,乐儿和真儿成全了两位少年的未来,倒是她们没有想到的。
………………………………
第621章 洞房花烛夜下
日子过得飞快,一眨眼三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
公主府已经顺利完工,六月初,真儿公主和忠勇侯如期完婚。
洞房花烛夜,当红盖头一掀开,两人四目相对,当时就把忠勇侯给美得冒泡了!
原来,真儿公主真的是那日在阳明山上遇上的那个美人啊!
冯超便深情款款的凝视着公主,目不转睛。心想,这辈子能娶上这么美的美人,他真是值了!
就把公主给看得害羞的不行,忙羞涩的抿着嘴笑着低下了脑袋,又感觉脸颊烧得火辣辣的,差点成了红苹果。
“娘子,美人――”
公主那娇俏又美艳无双的诱人小模样,就让忠勇侯这个到了二十多岁还不曾碰过女孩子的大男人越看越喜欢,真真儿有些把持不住。
便心头火热的匆忙跟公主喝过了交杯酒以后,忙一个饿虎扑食扑了上去――
这一夜,自然是春光无限好,琴瑟和谐――一直忙到了后半夜,俩人才酣畅淋漓的偃旗息鼓,憨憨睡了过去。
第二日,待俩人在家里拜见了家里公婆,三日后又进宫拜见了皇上和皇后娘娘。俩人也都好得跟一个人似的,如胶似膝,形影不离。忠勇侯越发显得英俊帅气,真儿公主也越来越娇艳欲滴。
那样子,人们一看就知道俩人多幸福了!
众人便都夸赞忠勇侯是个好驸马,真儿公主嫁了个好夫婿!
嘉和皇帝和皇后娘娘听了见了,也是心里高兴得不行。
能不高兴吗?
他们俩的心肝宝贝闺女,终于找到了一个好女婿,这辈子算是有靠了!
也了了他们的一个心愿。
不过高兴之余,他们也没有忘记为乖女儿找到好夫婿的大功臣乐儿。
就十分领乐儿的情。
于是珍奇异宝又赏赐了乐儿一大堆,又经常叫乐儿进宫来陪伴他们老两口,接见乐儿的次数,比接见赵元浩和赵元兮他们哥俩的次数还多呢。
就真像乐儿是他们的亲闺女一样,疼爱喜欢得不得了!
而大宋今年的喜事也是一件接着一件,这个时候又传来了大宋海军的喜讯。
说他们已经顺利接管了苏鲁国和中山国。
也把当地的人口都造册登记了,就清查出苏鲁国一共有十八万叁仟多人,中山国也查出十二万多人。
两地资源矿产无数,良田树木几百万亩。全都奏报了上来。
当然,这还只是初步探查出来的,后续大宋海军还在继续勘察。
消息传来,嘉和皇帝就激动得在龙椅上蹦了几蹦,差点额头都碰到了大殿上的房梁。
能不激动吗?
试问秦皇汉武以来,有多少皇帝还能做到开疆拓土,名留青史的?
他却做到了,做到了啊!
遇到喜事就要庆贺啊,嘉和皇帝就高兴的忽的一下站了起来,立在大殿之上用大手掐着双腰,意气风发的高声向群臣宣布:“今年改元为建德元年,大赦天下,普天同庆!”
下面群臣也都十分配合的连忙跪下恭贺,口称圣君,山呼万岁。朝堂内外一片喜气洋洋。
大宋也算是进入盛世了!
不过凡事有喜就有悲,好事儿太多了,也总有一两件不好的事情夹杂其中。
这边大宋全国上下正在庆贺大宋开疆拓土,名留青史呢。那边北方边关就派了快马送来了八百里加急军报!
军报就说,辽人又大举南下了,派了十万铁骑横扫边关。而且连续攻克了好几座县城,现在就快打到山海关啦!
山海关的守将傅明就发来紧急军报,请求朝廷派兵支援,救救山海关吧!
闻言,朝堂上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大臣们面面相觑。
因为他们有些事情想不明白啊!
辽人的问题一直是大宋头疼的,他们差不多每年都会派兵南下,来大宋边关劫掠一番。
然后抢饱了,就会欢欢喜喜回去的。
可是,往年的时候不是在春季,就是在秋天快入冬的时候,他们才会来大宋劫掠。
因为春季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大辽缺粮食,缺生活用品,便来大宋劫掠。
秋季正好是大宋收获季节,这些辽人也爱不劳而获,就来抢劫一把。
可是这次,他们怎么选在了什么都没有产出的六月盛夏呢?
安静一会儿后,朝廷上便嗡嗡嗡嗡的,众大臣们的议论声此起彼伏。
有人说,这事儿不合常理啊?往年的时候辽人不是在春季就是在秋季来劫掠,这回怎么改成了夏季?该不会是谎报军情吧?
也有人说,山海关守将发来的八百里军报上都沾了鸡毛信,这肯定不会是假的啦!
一想到辽人十万铁骑轰隆隆一片驶来,又各个凶猛异常挥舞战刀马鞭的冲过来砍杀大宋百姓的样子。
就有人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哆嗦,害怕得不得了!
能不怕吗?
辽人可都个顶个的凶狠残暴,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往往他们的铁骑过后,那个地方鸡犬不留,一片荒芜。
可以说,在他们眼里,大宋百姓就是猪狗牛羊,他们想杀就杀,想抢就抢。
不得不说,辽人上百年来的积威,都给这些大宋文弱官员心里留下了阴影。让好些人一听到大辽的名字,都害怕得腿软了!
便有个小眼睛的大臣就急速眨巴着他的小眼睛,颤巍巍胆怯的撅着胡子出班奏报到:要不然还是跟以往一样,派人去接洽一下大辽使者,看看能不能送给他们点儿东西和银两,或者送个公主去和亲,让辽人自己退兵吧?
此言一出,没等嘉和皇帝回话,便有好些朝臣出班附议。
便呼啦啦的在朝廷上跪倒了一大片,前来情愿。
这些人,在以前就是主和派。
他们就最怕跟大辽打仗了。因为大宋自建国以来跟大辽打仗就几乎没有胜利过。
哪次不是大宋军队丢盔卸甲,豕突狼奔的一溃千里啊?
然后大宋还得赔钱割地,又像个孙子似的给人家道歉个不了。还被人看尽了笑话。
与其这样,还不如自己乖乖认输,派人送点儿钱财给他们得了!
破财免灾,破财免灾,就这个意思。
………………………………
第622章 辽国入侵
看到这样,嘉和皇帝就是面色铁青,觉得真是白养这些文武百官了!
遇到事情,这么人非但不能为朝廷排忧解难,打退强敌,报效国家,就知道劝他出钱出女儿去跟辽人和亲。
和亲,和亲,他们怎么不把他们自己的闺女嫁给那些吃生肉啃牛骨的辽人和亲?!
就把眼睛瞪得愣大,蹭的一下站了起来,又恶狠狠的盯着殿下跪着的文武百官,恨不得喊了御林军来砍了他们脑袋,或者把他们都拖出去廷杖,方解他心头之恨。
可是瞪着瞪着,嘉和皇帝忽然又叹了口气,颓然的跌坐了下去。就把头上御冠上的长帽翅震得一颤一颤的。
即便他千不愿万不愿的向辽人低头,但大宋国力和军力就摆在哪里,都低于辽国,每次打仗还都吃了大亏。
他也不得不承认。
便叹着气无奈的瞅着下面跪着的百官到,“那就――”
“启奏父皇,万不可轻易向辽国低头,让我大宋君臣百姓受辱!”
却是这个时候,赵元浩连忙便出班愤愤的奏报到。
他是大宋国的浩郡王,也是武将出身,哪里肯眼睁睁看着大宋割地赔款,又献上家里的妹妹给那些凶狠残暴的异族强盗蹂躏?
即便那剩下的几位未出阁的妹妹都是父皇的几位妃子生的,算是庶妹,彼此之间并没有太多的兄妹感情存在。
“儿臣附议,我大宋正值欣欣向荣之盛世,宵小蛮夷来犯,自然该打回去。怎可将大宋公主拿去陪嫁?!”
对于这件事情,跟赵元浩还不错的三皇子也不干了,便也跟着出班奏报到。
当然,三皇子这次这么积极出班支持赵元浩,还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在他皇爷爷的时候,大辽就屡次进犯大宋边境,大宋也曾经割地赔钱,还把皇家的公主嫁给大辽的皇帝和亲。
那可真是大宋的公主,三皇子的亲姑姑呢!
可是那有什么用?
野蛮粗暴的辽人,把他那如花似玉又温柔贤淑的亲姑姑根本不当人看!
竟然大辽的皇帝用完了以后,还赏赐给了诸位亲王使用,诸位亲王又――
结果只是一个月而已,辽国那边就传来了噩耗,他的那位亲姑姑竟然被众多辽人凌、辱致死!(说白了就是群x致死)
而那位亲姑姑,却是最跟他亲厚,在他母妃去世以后,是她在一直照顾年幼的他,又经常抱着他领着他,给他弄好些好吃好玩的哄他。就跟他的亲娘一样。
可是却――
然后辽国还不是年年入侵大宋!
主和有何用?
和亲又有何用?
还不是刺激得辽人越来越贪婪凶恶?
所以这位平时都不咋发言出声的三皇子,这个时候也是怒红了眼睛,忍不住站出来支持跟辽国开战!
有了这两位皇子做领头羊,很快朝廷上又有很多官员出班支持。
算上一算,支持出战的人数比主和派的人数多上不少呢!
“说得好听,要是出战,那谁去领兵打仗?还有那战斗需要的钱粮银饷又从何处来?别忘了,我大宋刚刚经过大旱水灾,国力尚未恢复!”
那主和派一看自己一方马上就要失去优势了,便有一领头的官员秦筷,赶紧跳出来尖着嗓子嚷嚷到。
(此人,正是后世秦桧的先祖,话说,这主和派也颇有家传渊源的。
就是不晓得自从乐儿穿越后,这历史都改变了这么多,以后还有靖康之耻吗?)
话说,这朝廷上可一直是他们主和派占优势主导地位的,若是现在主战派占了主导地位,他们的利益可要损失很多呢!
就比如在人员的派遣上,国家财赋的拨放比例上,哪个不是肥缺,那个到手的不是大把大把的银子,放手了他们能舍得吗?
更何况,在他们骨子里就从来没有想过大宋能打得过大辽!
就跟那个时空日本侵华一样,日本人侵占了东三省,主和派主和,侵占了华北,还是有人主和,打到了首都南京,还是有人主和――
只要他们不被侵略者刀砍到脖子上,软弱到骨子里的主和派的意见永远是主和。
“这不用你们担心,本王愿意亲自领兵出战!”
赵元浩便是一脸正气的凛然宣布道。
身为大宋最英武最有智慧的皇子,还怕那什么辽国来犯之敌?
“军饷铠甲米粮也不用操心,自从海关清查以后,国库正是充盈之时。”
而这个时候,一直没有出声的赵元兮也出班说话了。当然也是在支持主战派。
不管他是出于什么目的支持六弟赵元浩的,但身为血气方刚的少年人,什么都力争上游,怎肯眼睁睁看着辽人杀进大宋,让自己的国家百姓受尽耻辱?
“是啊,是啊,我大宋刚刚兴建了大宋海军,也刚刚在海外开疆拓土,正是朝廷振奋,百姓欢庆鼓舞之时,怎能不战而败,降于辽国,让大宋百姓对我朝廷失望啊?”
“就是,要和亲,秦大人还是把你家的闺女嫁给辽人和亲吧!”
有了几位皇子的慷慨激昂,主战派的官员也纷纷反击,有人讥讽,有人怒吼。很快就占据了有利地位。
而开始有些是主和派的官员,见这么多人都在群情激奋的主战,就连万岁爷最宠爱和最看中的浩郡王和兮郡王也都主战――无论最后是浩郡王还是兮郡王继位,这都代表了,至少会有两代君主会是主战派。
便不禁也纷纷动摇起来,审时度势的悄悄的从地上爬了起来,加入了主战派。
大殿下,就剩下那几个死硬的主和派在跪着了。
秦筷他们的额头上很快就有大滴大滴的汗水往下滴落,有些后悔不迭,没看清楚形势,这么早就跳出来主和了。
不过,因为他们几个所跪的地方极为显眼,众人都看着他们呢。这个时候就是想反悔改变立场也不合适了。就干脆装死狗似的跪在地上耷拉着脑袋什么话也不说了。
自然,那反对跟大辽开战的主意,也不敢说出来了。
“既然是这样,我大宋,就跟大辽开战!”
见自己的几个儿子和满朝文武大臣都赞成开战,嘉和皇帝大受鼓舞,精神一振,也是捋着胡子下定了决心。
………………………………
第623章 传说中的武功门派
既然已经决定打仗了,嘉和皇帝便立即行动起来。雷厉风行的任命赵元浩为征北大将军王。
没错,是征北大将军王,但也只是个将号,他本身的爵位还是郡王。
但也足可以看出赵元浩在嘉和皇帝心中的重要地位,也预示着,如果他这次能在跟大辽战斗中获胜,嘉和皇帝必定会封他为王!
到时候,他的地位就远在几位兄弟之上了!
也在赵元兮这个郡王之上。
统军大将选定了,便是派兵。
嘉和皇帝便准备让赵元浩带上京畿附近的二十万精锐御林军前去征辽,还让附近靠近山海关的几大州县也各派几路军队前去支援。
便总共派了有三十大军随赵元浩节制和调动。
另外钱粮米面铠甲军备无数,也预取预给,敞开供应,朝廷各部门全力配合,谁也不得拖延阻碍行军日程。
协调好这些后,便要赵元浩十日后挂帅出征!
消息传出,满东京汴梁城的百姓都鼓舞震动起来,纷纷上街前往浩郡王府邸前聚集。
为嘛聚集起来?
因为他们这些大宋百姓也是久受大辽荼毒,恨辽国如醋头!
哪一年没传来辽国进犯大宋,或者祸害大宋边民百姓的事情啊?
又哪一年为了赔偿辽国的岁币,没让他们多出赋税啊?
大宋百姓们就巴不得朝廷能雄起一回,出兵跟大辽决战呢!
于是便纷纷聚集在浩郡王门口,请愿说愿意跟浩郡王出征,一起打击大辽侵略者去!
是的,是侵略者!
别看一千多年后,辽国的契丹人已经跟满族和汉族等周边民族完全融合,做到了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但在宋代,两国却是真真正正的敌人。
辽人就经常劫掠大宋边境,砍杀大宋百姓。有的时候还会无休止的奴役大宋百姓,把他们当猪当狗一样虐待和宰杀!
对待其他民族也是一样,不是奴役砍杀,就是不死不休的敌对状态。
这就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民族写照!
赵元浩和乐儿在府里知道消息后,就连忙出面告诉他们大宋的军队人数已经够了,不需要这些百姓再去参军。
(兵在精,而不在多!一群训练有素的士兵可以打仗,但是一群没用经过训练,甚至是连刀都没有拿过的百姓,就跟一盘散沙一样,估计等热情过后,一看到凶猛强悍的辽兵就会吓得掉头就跑。
到那时候,哪里还能打仗啊?跟送死差不多!)
不过如果真的想打击辽国侵略者,也可以有钱的捐钱,有粮的捐粮。他们会让万宝来商行的人负责运送到前线,送给这些打击辽国的大宋将士们使用。
听了这些话,东京汴梁城的百姓连忙捐钱的捐钱,捐物的捐物,纷纷送往浩郡王府。
乐儿怕人太多,太乱,又影响了赵元浩整军备战,忙派了万宝来大商行的伙计来帮忙,负责帮忙清点收存这些物资。
又怕有人不守规矩,趁机捣乱,又让伙计拿了帖子去应天府,让他们派了衙役在边上看守,和派了书吏在一边监督记账,清点造册。
然而,东京汴梁城的百姓实在是太热情了!
一听说大军要出去打辽**队,更是激动得不得了,真是家里有什么就往这里送什么。
什么米麦钱粮、衣服被褥啊,这些自不必说。
连什么家具锄头的也往这里送,这些就有些根本用不上了!
因为这可是大军出征去打仗,米麦钱粮衣服被褥的,还能给将士们带上用上,这家具锄头的有什么用?
总不能,让大军抗个柜子去砸敌人,或者用锄头去刨辽军吧?
乐儿便让伙计们只收一些轻便能在战场上用上的东西,其他东西,一概不受。并且让他们退回这些东西的时候,要温言好语的跟百姓们说,千万不要寒了百姓们的心。
几日下来,各种物资也是收了无数。都堆在浩郡王和乐儿家的花园里,都快堆成山了!
没办法,乐儿只得组建商队,又叫应天府派人监督护送,把这些东西装车备用。
一旦赵元浩的大军开拔,商队也跟在后面,把这些物资运送过去。
当然乐儿这么做不只是为了无私奉献,让赵元浩能领兵打胜仗,赶走辽国侵略者就完事了。
别忘了,她可是商人,商人就要谋取最大利益化!
她就打算让万宝来商队跟在大军后面行动,一旦大军把辽人打败了,他们就马上会去捡漏!
比如说,战场上的兵器。
一根长毛在大宋可要三两银子才能做出一根,但一打仗,满战场上丢的都是这些东西!
还有盾牌,普通材质的盾牌也要二两银子一个,镶满铁甲精铁的盾牌就得四五两一个。
还有大刀,还有盔甲,弓箭,这么多东西可哪哪都是钱啊!
而这些,因为带了人的鲜血,双方军队都觉得晦气不爱捡拾。就这么散落在战场上,实在是可惜。
乐儿就打算让她的商队伙计能把这些收拢起来,就收拢起来。
拿回来后,只需轻轻刷洗晾晒一下,或者稍稍维修一下,便又可以重新卖给大宋军队了!
这笔银子――别说乐儿是发国难财。
乐儿这可是节约利用呢!
还有就是,嘿嘿,那大辽军队可以掳掠大宋边民,他们就不能抢劫落单的辽人败兵了吗?
乐儿就明确告诉了商队的伙计――说是伙计,实际上乐儿派出的这队人人人都会功夫,且人人都配备战马,战斗力极强,且都见过血,都是乐儿从各大武功门派里召来的。
那些武功门派,别看在金庸大师的武侠小说里说的,都是可有钱的了,门下好多好多弟子不干活不劳作,也整天不愁穿不愁穿的,还人人有大锭大锭的银子花。
实际上,他们好些人都穷得要命,要靠替人做工或者当镖师赚取钱财吃饭。
要么就落草为寇,明着暗着去做把山贼的工作维持生活。
乐儿就直接派人到各大山门去招人,愿意出大价钱请他们做事。于是,还真请到不少人下山干活。
这些人再稍微一训练,用军事之法约束,怕是比赵元浩随身亲兵的战斗力都强些呢!
………………………………
第624章 激战山海关
让他们看到落单的辽人或者幸存的辽民,就给绑了回来,搜净财物,再卖了做奴隶,或者押送到乐儿的庄园矿场去做苦工!
要知道乐儿现在在大宋境内连开了好多家煤炭矿场,日益繁重的劳动量和危险环境,很多大宋百姓都不愿意去那里工作,即便是给的工钱够高,他们也不太愿意去。
因为,挖煤多是要进矿洞的。但古代的时候,生产力极其低下,既没有进入矿洞的升降机,也没有挖煤的钻头,全靠煤矿工人背着背篓爬上爬下的用镐头在地下挖煤。
又没有任何的保护措施,这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乐儿就只好把主意打到辽人俘虏身上了。
把这些人捆绑了押送回来,再狠狠抽上一顿,告诉他们什么要老老实实的听话,然后就把他们赶下矿洞挖煤去。
对于这些人,乐儿不但不用付出任何工钱,也不用担心他们的死活,反正,这些人都是俘虏,都是曾经手上沾有大宋百姓鲜血的敌国之人。
乐儿能给他们一条生路,就已经是很仁慈很善良的了!
至于什么俘虏保护法?
别逗了,那个时代当俘虏不被杀,不被活剥人皮就已经很人道了!
当然,这辽人凶狠,又极擅作战,想得到俘虏也是不容易的。
就需赵元浩他们带着军队在前面奋勇作战,乐儿的人在后面捡漏。
……
这日,山海关总兵傅明正捂着一只伤臂看着城下的辽人微微叹气。
他倒不是因为山海关城池墙壁太高,怕辽人攻不进来。
而是,外面的辽人已经围困山海关快一个月了。
辽人就来势凶猛的,把山海关围了个水泄不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