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福田蜜意:王妃,有喜啦-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比如说长江附近,他们前段时间刚来的瓜州地带,那个地方可暖和着呢,就是九月份也依旧暖和得很!

    现在下了种子,完全可以赶到下雪之前收获一次。

    “对啊!”

    闻言,赵元浩就是大喜,连忙拍了一下大腿,兴奋的蹭的一下就站了起来。

    长江哪里,是大宋国冬季最短的地区,都不怎么下雪,就是下了雪,也是没几天化光了。也不怎么冷,人穿着薄薄的一件冬衣,完全就可以过冬了。

    而且,那地方还距离乐儿的老家很近,可以就近拨付种子,种植也方便啊!

    这么好的地方,又这么便利,完全可以在那里试试看啊!
………………………………

第591章 大丰收

    想到了便马上就去做。

    赵元浩很快就给工部下了命令,工部这块管农业的部门也赶紧按照浩郡王的意思,下达公函给瓜州地区。

    瓜州地区的地方衙门就立刻在瓜州寻了一块庄子,大概有上千亩地上好良田的样子,清理出来,也备好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就等着玉米种子的到来,便可以广泛种植了。

    而乐儿这时候也给家里去了信,让他们准备好玉米种子,说官府会有人去购买的。

    是的,是购买!

    虽然乐儿是未来的浩郡王王妃,也多有帮助大宋朝廷渡过难关。但公事是公事,私事是私事,万不可混为一谈!

    要不然,公私不分,金钱账务也分不清,若是哪一天朝廷的掌权者发了疯,说他们家的东西都是朝廷的,再把他们家的东西都没收了,可好了!

    至于玉米种子价钱,乐儿就告诉了王有喜,至少也得一斤二两银子才能卖。千万别跟官府客气!

    物以稀为贵吗,他们家的玉米种子在大宋可是头一份儿,别地儿都没处买去,二两银子的要价一点都不贵!

    有了浩郡王和工部做监督,那瓜州知府也是半点不敢耽搁的,得了信儿忙亲自跑王有喜家去购买玉米种子。

    就花了两万多两现银,买了大概一万多斤的种子,又如珠如宝的大队人马亲自押送着,打算回瓜州了。

    可是,临行前,瓜州知府忽然又得到一个消息,犹豫再三忙机智的改变了行进路线和时间,这才避免了一祸,准时把玉米种子万无一失的运回了瓜州。

    不机智也不行啊!

    原来,大宋得到了一种能亩产千斤以上农作物这事情,不光北宋君臣知道了,就是南宋******,和北方的辽国也知道了!

    听说这种叫玉米的农作物能够一亩地产上上千斤呢,他们这几个国家的君臣也都大大的吃了一惊。

    随后而来的,就是他们深深的担忧和恐惧。

    不担忧也不行啊!

    大宋国要是得到了这么神奇的农作物,还全面推广了开来,那国力还不得蹭蹭的往上涨啊?

    到时候,无论是兵力还是后勤供应能力,这周边的数个小国谁还能敌得过大宋?

    大辽的君臣还好一些,除了担忧一些,还没有什么恐惧的。因为他们长年跟北宋作战,北宋人也总是败与他们。他们还是不太把北宋兵将的战斗力放在眼里。

    就想,就是北宋能得到这么神奇的玉米种子,还不就是养得更肥的肥羊?

    任他们宰割索取?

    倒是南宋******那里,君臣都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团团转!

    不急也不行了!

    北宋上半年就搞了个什么海军,水军的作战能力直线上升;现在下半年又搞了个什么玉米种子,能亩产上千斤呢。

    这么下去,北宋还不得很快就攒足了国力,马上就来攻打南宋?

    便立时派了精明能干的细作来到大宋,想阻止玉米种子的推广和种植。

    同时,也想把这批玉米种子给劫掠到南宋来,他们也想种植推广一下。

    就千方百计的动用了无数人脉,打听到了瓜州知府运送玉米种子的路线,想来个突然偷袭抢劫。

    也多亏那瓜州知府是个能干的,也知道这事儿的重要性,事关大宋国运!

    也是在周边布下了很多眼线,就打听到了一帮人蠢蠢欲动,不似好兆头。

    怕有人捣乱劫取玉米种子,便临时改变了运粮路线和时间,这才堪堪避过了一劫。

    待玉米种子运到了,忙又派了人给赵元浩他们去信,详细述说了这事儿。又怕那南宋的奸细在他这里达不到目的,又跑去乐儿家去捣鬼,他也吃罪不起。

    便又派了些得力的差人去保护王有喜他们,以及他们家那些珍贵的玉米种子。

    而那南宋******的奸细也果真如瓜州知府料定的那样,在他这里没有讨到好,便又把目的转向了王有喜家的库房。

    却是一去到哪里,不但扑了个空,还被瓜州知府事先派在埋伏那里的兵丁们给包围了。

    双方就展开了一场混战。

    结果就极为惨烈,那些奸细们就是拼死一战也没有逃脱官兵们的围剿,都一个个的被箭矢射成了筛子,鲜血几乎流成了河!

    那个惨样,就别提了!

    这事儿报上去后,赵元浩极为震怒,乐儿听了也是浑身一颤,吓了一大跳。

    他们都不曾料到,这些南宋的奸细竟然这么疯狂,劫掠运粮队伍不成,还把矛头对准了乐儿家。

    也多亏了那个瓜州知府是个聪明能干的,反应迅速,及时剿灭了这些人的阴谋。也多亏当时王有喜和安氏他们出门了,不在老家。

    要不然,这后果还真是难以想象呢!

    有了这个教训,赵元浩当即就派了重兵赶赴明水县,把王有喜一家好好保护起来。也把那些珍贵的玉米种子给层层保护起来。

    王有喜他们吃了这一吓,也晓得这事儿不简单。便也暂时深居简出的,在明年秋季到来之前都不咋出门了。

    只是到了明年秋季――嘿嘿,王有喜已经打算按照乐儿的来信,在明年春天来临的时候,就把这批玉米种子在家乡广泛分发种植起来。

    到时候,全明水县都有在种植玉米,也家家户户都有玉米种子了。然后再推而广之。

    到时候看南宋小、朝廷的人,还能抢谁?

    又能阻止谁再种植玉米?

    就这样,玉米种植和推广的事情如火如荼的开展了起来。

    到了年末的时候,瓜州那边的玉米就正式丰收了!

    虽说那边种植的有点晚,收获的也早了点儿,成熟得也有限,但禁不住乐儿家的玉米种子都是经过安安小魔女和灵湖水改良过的啊!

    也顺利收割了,且产量还不错。

    又经过称量,虽然赶不上明水县那边的玉米产量高,但也达到了一亩地一千三四百斤的模样。

    两千亩的实验地,就大概收了有二百七十多万斤的粮食。附近的官仓全都得满满的,还装不下呢!
………………………………

第592章 千古一帝

    消息传到朝廷,大宋君臣的下巴都快惊掉了!

    天哪,只是在短短的三个月里,两千亩地就能产出这么多粮食?

    若是全大宋全都种植上这种叫玉米的农作物,那会产出多少粮食啊?

    而且这还只是一季,大宋很多地方是可以种植两季粮食的,那岂不是一亩地就可以达到三千斤的产量?

    那全国的粮仓不就都堆满了?

    就再也没有饥民,人人都能吃饱穿暖了?

    只是大概算了算,嘉和皇帝就兴奋直仰头长笑,恨不得他眼前就是金山粮山。

    永远也吃不完,用不完的粮山!

    其实,古代华夏人的愿望真的不高,就是吃饱穿暖,没有饥饿就行。

    而每一代华夏人,包括他们的皇帝都把这一目标当做他们天下大治,或者毕生奋斗的最高标准。

    嘉和皇帝就想,若是他能让大宋的每一个子民都能吃饱穿暖,那他准会名留青史,成为超过唐宗宋祖的存在!

    这么想着,心里可就美着呢!

    于是马上就把玉米种植推广当做了头等大事来处理。

    “快快,浩儿,那玉米种子好好看护着,等来年在瓜州,不,是在全大宋都推广种植!”

    嘉和皇帝就兴奋的挥动双拳,马上发布了诏令,要在全国推广种植玉米。

    或者说,他都迫不及待的想超越唐宗宋祖,成为华夏第一大帝啦!

    “遵旨!”

    见嘉和皇帝兴致真高,赵元浩也是忙微笑着,欣然接下了命令。

    退了朝廷后,便立即给瓜州知府发下命令,要他好好准备筛选玉米种子。就等明年春节来临,大展拳脚了。

    而乐儿听到嘉和皇帝和赵元浩的意思,却又是在抿嘴直笑了。

    赵元浩见了,便知道肯定他哪里又闹笑话了,连忙又伏低做小的来作揖请教。

    乐儿就笑着告诉他,种植玉米一亩地怎么也得需要五六斤的良种。那两百七十多万斤的玉米,经过筛选过后,怎么也得去掉几十万斤发育不太好的――谁叫这批玉米是赶着时间种植的,有很多玉米粒还没有发育成熟呢?

    那剩下的就算二百万斤整玉米种子吧,按照一亩地需要五斤粮种来计算,一次性也只能种植五十万亩土地。

    所以,要想大宋所有的土地都能种上玉米,不太可能!

    怎么也得多种植几个季节,玉米种子充足了才好全面推广开来吧?

    而且,即便是玉米在大宋全面推广开了,也不要搞一刀切,所有的土地都种植玉米。

    要不然,都没有其他农作物出产了,他们还不得上顿吃玉米,下顿还得吃玉米啊?

    那种生活,想想都够了,谁受得了啊?

    闻言,赵元浩又是恍然大悟的拍着脑袋跌坐在椅子上。

    乐儿说得是啊!

    他是被玉米的高产冲昏了头脑,光想着整体提高大宋的粮食产量,好大喜功了,却没有多做考虑。

    若是真的这么急切的推广起玉米来,估计粮食产不出来,还容易犯错误呢!

    尤其是下面官员这块,各个都是喜欢媚上抢功的主儿。看到他们君臣父子都这么急着推广玉米,说不定就会有很多官员为了捞政绩,或者说是为了千方百计讨好他们。就不管不顾当地的实际情况,强行要求农户全都种植玉米了!

    到时候,别粮食产量没有得到提高,反而酿出大祸来!

    不得不说,赵元浩的头脑还是很清醒的,且极具政治嗅觉,是个优秀的政治家。

    就知道有些事情是欲速则不达,太快了反而会适得其反。

    于是经过乐儿的提醒,赵元浩再推广玉米种植的时候,就会多加考虑,不会再操之过急了。

    便在推广玉米种植的时候细心多了,只是让瓜州和瓜州临近的几个县府,先做好准备,慢慢把玉米种植推广开来。

    又因为东京汴梁城是大宋的首府,每年的粮食需求也是不少。为了缓解粮荒和稳定局势,也是在这里开了一片种植专区,专门推广玉米种植。

    但推广玉米种植这件事情,也不光是官府的事情,官府毕竟还有诸多事务要忙,种地的事情也只是其中之一。

    就是画出几块皇庄多准备一些种子,也只是暂时的。要推广种植还得靠老百姓自觉自愿的种植起来才行。

    便听从了乐儿的建议,那些粮种都发放到准备种植的各级官府手里。

    再让官府广泛在那些地区进行宣传,贴出告示说明玉米种植的好处。

    然后再把那些玉米种子先佘给有要种植玉米意愿的农户,让他们先试种一下。

    对,是佘给他们!

    那些农户,除了地主老财,多数农民都是穷人,若是让他们花高价来买玉米种子,他们也买不起啊。

    就可以先不要钱佘给他们种植一下。

    但也不能是白送给他们的。

    因为只要是人,都或多或少的有占便宜的想法,若是你事先说明是佘给他们的,他们肯定会愿意来领取种子。

    但拿回去是不是真正种植起来,那可就不一定了!

    那憨厚老实,又真心想种出高产粮食的人,可能就真的种植起来了。

    但那有坏心思,或者油滑之人,领回玉米种子有可能就当做是白捡的啦。

    而对于白捡的东西,人们的心里可就不在了!

    那绝对是,要不会煮了吃了,要不就丢在一边不管了。

    再有那好贪小便宜的人,恐怕,还会转手卖给别人,卖个高价呢!

    那岂不是浪费了朝廷和皇上的好心?

    也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弄来的玉米种子?

    所以,该收费的时候还是要收费的。

    那玉米种子可以事先先佘给农户,但秋收的时候,还是要以五倍的斤数收回来的。

    至于佘出去一斤,秋收的时候却要收回五斤来,足足翻了五倍,这个利息高不高?

    嘿嘿,可别忘了,一亩地所需的玉米粮种也只需五斤左右,那收回来的时候是二十五斤,看着翻了五倍,好像利息高得离谱!

    挺吓人的。

    但可别忘了,那是玉米,不是金钱!

    而玉米的产量又高得吓人,每亩的产量都在千斤以上,要是种植得好,达到亩产一千七八百斤都没有问题。

    但凡只要那农户耐心种植了,只要没有特大的水灾和旱灾,哪有还不上的道理?
………………………………

第593章 好事成双

    好事成双,今年注定的大宋的吉祥年。

    这不,这边玉米刚刚种植成功,那边乐儿他们万宝来大商行远洋船队也回来了。

    而且不单给乐儿他们商行带回来了大批的金银和南阳物产,获利极为丰厚,还带来了几位不同寻常的客人!

    “启禀乐儿大东家,我们这次远洋船队在大宋海军的保护下,从瓜州港口出发,途中经过了中山国,琉球群岛,又穿过一个大海峡,一直到了爪哇国。

    那些当地的土人金银是极多的。头上身上带的,很多都是金银物品。他们却不太会打制首饰,多数都是粗粗挂在脖子上的。

    瞧,这就是小人在那个叫文莱地方土人那里用几斤小麦换来的金项圈。”

    介绍航海经历的时候,那行船大总管魏然极为兴奋,就满脸笑容的把一个托盘毕恭毕敬的递了上来。

    魏然,对航海极感兴趣,又很有卓越的远见和智谋,乐儿就任命他当万宝来大商行远洋船队的大总管了。

    第一次海外航行,他当然亲自去走线路了。

    这不,回来后就带来好些南阳的好东西,拿来给乐儿汇报。

    乐儿就看到,那托盘里就放了一个硕大又浑圆的金色物体,金灿灿的像是一个圆圈圈。

    “这是金项圈?”

    乐儿就指着那个又圆又大,足够能套下两个脖子和脑袋的金项圈惊讶的问道。

    大宋的金项圈,顶多就是细细的比筷子还细的一小溜金子,打制成一个十分小巧的圆圈,挂在脖子上就行了。

    而且,这金项圈还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带的起的!

    怎么也得是家里特别有钱,还得是年幼的孩子,才带这个的。

    可是看人家文莱的金项圈――这么长的直径,两个人的脖子套下去都不嫌挤,还有那粗度,小孩胳膊的粗度和厚度都赶不上它!

    天哪,这哪里是金项圈,分明就是孙大圣的金棒槌弯了弯,弄了个弧度就挂脖子上了!

    好吗,天天弄这么多这么沉的金子挂在脖子上,这土人也不嫌脖子压的慌。

    而且听魏然说的,好像这东西那些土人人都有?

    有的一个人还有好几个?

    这么说来,那文莱国十分富有,特别盛产金子了?

    这么想着,乐儿就极为感兴趣的一挑眉,连声问道。

    她别的都不缺,就缺金子啊!

    而大宋偏偏还以金银为法定货币,怎能让她不动心呢?

    “回乐儿大东家的话,确实是这样的。”

    魏然就连连含笑着点头躬身应到。

    他刚到文莱国的时候,见到土人们这么穿戴也是吓了一跳。

    什么时候珍贵的金银就跟街上的砖头瓦块似的了?人人都带得起,用得起了?

    要知道那东西在大宋可值钱的很!

    不过稍微在哪里呆上两天,又跟他们做买卖打了几天交道后,魏然就知道了。

    文莱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金银!

    他们国家有一处很长的山脉就金矿山脉。那高纯度的金矿石块,到处都是,随手都能捡来。稍微提炼一下,马上就能提炼出金子来。

    所以金银这些东西在他们那里还真不算什么。

    不过却是特别缺布匹,瓷器,粮食这类东西,所以大宋贩运到那里的东西特别值钱!

    几斤粮食就能换来一大块金子?

    哈哈,这利润,简直就是翻上了成百上千倍!

    也怪不得海外航海贸易这么赚钱呢!

    “好啊,真是妙哉,棒哉!”

    闻言,乐儿笑得十分开心。

    对于一个毕生以赚钱为崇高目的而生存的现代人类来说,这消息简直太妙了!

    看来这远洋航海的这步棋,她还是走对了啊。

    于是便高兴的想好好嘉奖这魏然一下,就让他回去休息一下。

    话说,这远洋航海也是件辛苦活儿,海上风高浪大,极具危险性不说。

    这来回一趟怎么也得好几个月,这还是在这附近的南阳地区行商,没走到欧洲那边去呢。

    魏然这一去也是三个多月,然后回了大宋又马上跑她这里来汇报工作了。

    就跟家里分别好久了。也该回去看看,跟老婆孩子亲近亲近了!

    可是没想到,这魏然就是个工作狂。

    没等乐儿开口让他回去休息呢,魏然又是一拍手,就见有个面目黝黑健壮的下人,提了一个带着盖子的大木桶就进来。

    乐儿就眨了眨眼睛,晓得这是魏然还有事情对她说,就把刚要说的话又咽了下去。

    就见那魏然又是把那木桶往乐儿面前一放,就以极其谦卑的笑容说到,这也是他从南洋一小国发现的一种神奇的东西。

    说着,就把那木桶的盖子打开了,邀功似的让乐儿看。

    乐儿就是抻头一看,却是人还没有看到木桶里有什么东西呢,就闻到了一股刺鼻的臭味传出来,忙把鼻子一捂,脖子往后一缩,又缩了回去。

    即便是这样,她还差点鼻子痒痒的想打个喷嚏,把这股味道喷出去呢!

    话说,自从乐儿吃了空间里的产出,又喝了极具灵力的灵湖水以来,这嗅觉器官也是极为灵敏的。

    一点儿的异味传来,都刺激得她不轻。

    更何况那木桶里,那味道还特别怪,跟现代社会充满粉尘和铅尘严重污染的空气一样的臭味,真把她的鼻腔给虐待得够呛!

    不得不说,回到山清水秀没有污染的大宋多年,乐儿都快把这种难闻的气味忘掉了!

    “乐儿大东家,你不愿意闻这个味道,我就挑给您看。”

    见乐儿对这个味道特别敏感,魏然忙笑着换了个方式给乐儿看好东西。

    然后就利索的把衣服长襟往腰间一塞,便叫手下拿来了一个木头勺子,又拿来了一个小瓷碗来,就从那木桶里舀出来一勺东西,慢慢的在乐儿面前倒入那瓷碗里。

    乐儿就发现那东西,是一种白色粘稠状液态物体,浓浓的,又黏糊糊的,很有点胶状物的样子。

    又结合刚才她闻到的特殊气味,忽然就是灵机一动,像是想到什么。

    不过,那个东西不是近代社会才从南美传到南洋的吗?

    难道在宋代,就有了?
………………………………

第594章 意外之喜

    “这东西叫橡胶,是文莱国的土人从一种叫做流泪树的树干上割下来的。就是那树皮割开一个小口,这些白色汁液就会流淌出来,像是树木在流泪一样。他们就管它叫流泪树。当地的土人都把这些白色液体往茅草房顶上刷,听说这东西干了可以防雨。我看着好奇,就弄回来好几桶给您看看。”

    魏然显然不知道乐儿心里在想着什么,但他对南洋的事物十分的感兴趣,也从潜意识里认为这个东西是好东西,就弄了回来,就絮絮叨叨的,把他知道的一切都一股脑的告诉了乐儿。

    橡胶,果然是橡胶!

    而听到魏然说这个东西是橡胶的时候,乐儿瞬间瞪大了眼睛,喜悦和惊喜之情不言而喻。

    橡胶,可是个好东西啊!

    它的汁液干了以后,可以做橡胶手套,也可以做橡胶雨鞋,还可以做雨衣,雨伞,包包,甚至是,还可以开发提炼出好多种东西。

    用来做各种各样的现代制品!

    还有她们王家现在做的牙刷,用他们家乡的那种树胶来做虽然也不错,环保又好看。

    但那种树胶产量十分的有限,而且制作工艺繁杂,又是要请木工又是要请石匠的,还要收购大量的猪毛,经过精细加工后才能卖出去。

    要想大批量生产是绝无可能的。

    但若是能改用橡胶制作,完全可以节省很多流程,批量生产。

    到时候,就可以在大宋普及牙刷,全大宋的百姓都可以使用上了!

    橡胶制品,简直就是另外一条金矿,直接摆在了乐儿面前!

    “你弄来多少桶橡胶?”

    不亏是搂钱的钱耙子,一听说魏然弄来了橡胶,乐儿马上就想到了怎么用这东西赚钱,忙精神的坐起身子问道。

    “我,我――”

    这回,魏然却结巴着有些傻眼了。

    他之所以弄这个东西,当时也只是觉得好玩,或许乐儿小主人会喜欢的,但却不知道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用处。便只是随便弄来了两三桶来。

    哪里还会有多余的?

    “回乐儿大东家,我就弄了两桶来,一桶就在这里了,剩下的那一桶,我原本想拿回家去给我屋子顶上刷刷看,逗逗自家婆娘高兴的。”

    没办法,魏然就只好舔了舔嘴唇,苦着脸把所有的事情都交代了。

    他是个很宠自己婆娘的人,有什么好东西都会先弄来给她瞧个新鲜。

    闻言,乐儿不免有些失望的坐回了椅子里。

    若是魏然带回一大批橡胶,她倒是能利用它做点儿什么出来,但只有这么一两桶,那就不够用了。

    好鸡肋啊――

    “若是这个东西有用,那下次我再去文莱的时候就多弄回来些,反正那些东西也不值钱。哦,对了,那东西的种子我看着也挺好玩的,也弄了点儿回来――”

    见乐儿东家失望,魏然心情十分忐忑,自觉罪过深重,忙安慰补充到。却是一说,又说漏嘴了。

    “种子?流泪树种子吗?快拿来我看!”

    却不想,魏然这话一出,乐儿当即就挑眉又跳了起来,比刚才听到他说的弄到橡胶液体还激动呢!

    其实也怪不得乐儿激动。

    橡胶那东西,还都是液体的,大老远的从文莱航海运来,别说船只不够大,就是够大也运不来多少桶!

    而且运费蛮贵的,海上风浪大风险也大,相当的不合适!

    但若是有这种树的种子,能在大宋本土事先种植繁衍,那可就划算多了!

    就大宋的气候,也完全可以种植这个东西。

    因为在那个时代,乐儿就看到过华夏国很多地方都有橡胶树的种植,并且一系列产业也发展得如火如荼的。

    “是,是是,我,我这就给东家拿去。”

    见乐儿东家对流泪树的种子这么感兴趣,魏然自然不敢怠慢,连忙连跑带颠的跑去拿。

    便不多时,就惴惴不安的把一个绣花的蓝布系口袋子交到了乐儿手上。

    乐儿也不客气,当着他的面就把那蓝布袋子的口袋解开一看,就发现里面有好些火红色的种子,一粒粒的,一颗颗圆溜溜的。倒是跟她在那个世界看得的橡胶树种子十分的相像。

    再看那一袋子的种子,又在手上掂了掂分量,就猜出这里大概有上千颗吧,完全够她在大宋开展种植的,就甚是高兴。

    “魏然,你做得好!赏银五千两,瓜州的精致宅院一座!”

    乐儿高兴了,给魏然的赏赐自然也毫不吝啬,当场赏给了他一大笔赏金。

    只要肯跟着她尽心尽力干活的人,乐儿是从来都不会亏待他们的。

    “谢乐儿大东家,谢乐儿大东家。魏然愿意为大东家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这么多赏赐就把魏然给乐的,嘴巴都有些合不拢了。连连跪倒向乐儿磕头行礼,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感恩。

    能不感谢乐儿吗?

    想但年他魏然只是江边一个普通煤炭货栈走货的小伙计,一年才能挣三两银子的工钱。

    但那只是意义上的三两工钱,魏然打工的那家铺子老板极其吝啬,人还特别贪婪和凶狠。

    魏然就经常挨掌柜的无端责骂,被克扣工钱,就每年拿到的工钱连二两都不到。

    这么点儿的工钱,在城里这个什么都要钱,还特别贵的地方,根本就不够看!

    就穷困潦倒的连媳妇和老娘都养不起,儿子生病了也没钱看大夫治疗。

    年复一年的,魏然就颓废的认为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再也没有希望了。

    却不想遇到了乐儿大东家,乐儿东家慧眼识英,看他诚实能干,又是个聪明肯变通的,就邀请他到万宝来商行工作。

    看他干得好,赏识他,很快就提拔他当了管事的。后来又让他当了航海商队的大领队。

    那个待遇,可就直线上升,可比以前强太多了!

    于是,家里都能吃饱了,有房子住了,也有田地了,这日子就过得,一家人和和美美的,越来越红火了。

    现在乐儿小主人又一下赏了这么多金银和宅子,这恩情,真真儿是比天还高比海还厚啊!

    总之,没有乐儿小姐,就没有他魏然今天的好日子!

    魏然就对乐儿感激涕零的,甚至是为她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至于他为乐儿赚来成船的金银和各种价值连城的珍宝货物,他却本能的就自动忽略掉了。

    一来,他不是那种贪得无厌的人,看到钱就忘了自己的身份。

    二来,他可是个知道感恩的人。在他心里那些东西可不是他的,那都是乐儿小姐的。

    没有乐儿小姐出资组建船队,没有乐儿小姐和浩郡王组建的大宋海军护卫着,他能弄来那么多好东西吗?
………………………………

第595章 林翔的败家女人

    拎着那袋子橡胶树种子,乐儿高兴异常,美得差点连鼻涕泡都出来了!

    虽然她并不晓得本应该在十九世纪才出现在南亚的橡胶树为嘛现在就出现了,历史出现什么偏差没有?

    但她才管不着这些事情呢!

    她管的,只是这东西能不能为她带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