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福田蜜意:王妃,有喜啦-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待立在父母面前之时,鼓乐声也及时停下。

    这是按照古礼及笄大典的第一项,跪拜父母的养育之恩,谢谢他们把她养育成人。

    大花姐姐则在一边拖长了声音笑着喊着跪――

    乐儿便连忙纤纤巧巧的折腿跪了下来。

    大花姐姐又喊拜――

    乐儿就依礼磕头,把手双手交叠,放在地上,以臂力为支撑,然后规规矩矩的磕下头去。

    大花姐姐又喊兴――

    乐儿又站起。

    接着,大花姐姐又是喊跪――

    就这样,此礼节连续重复行了三次。

    三跪三兴,整整九个磕头大礼。第一项才算完成。

    起来后,便是第二项。

    安氏和王有喜就温柔的把乐儿叫到跟前。

    面含微笑的拉着她殷勤嘱咐着说,乐儿丫头已经长大了,以后便要谨身力行,学好女孩家该学的一切,好为以后嫁人做好准备,不可妄纵了自己。

    说完,王有喜又拿起一根早早就准备好的白玉簪子,为乐儿隆起一股发,簪在头顶发髻之上,这就表示乐儿已经成年,可以梳成人样式发饰了。

    然后,王有喜安氏又带着乐儿,到家里的祖宗宗祠内敬香,念祭词敬告先人,说家里有女乐儿初长成,端庄贤淑,求祖宗庇佑。

    至此,室内的及笄大典已经结束,鼓乐声再起,外面得了信儿马上就点上了两串长长的万响鞭炮。

    噼里啪啦的鞭炮响声和那红红的纸屑落满一地,众人便都知道乐儿已经正式成年了!

    而古人的庆祝方式除了点鞭炮鼓乐以外,就是请戏班子来唱戏。

    乐儿家也不例外,这次请了府城里的淮秀班来唱戏,唱的是长江一带有名的黄梅戏。

    那戏文那曲调,还有那演员装扮得都甚是光彩,众人都很欢喜。

    只是,那个时候听戏都是要钱的,非有钱人家也包不起场子。而穷人本来收入也不多,也没钱每天花十个八个大子去戏园子听戏。

    现下一听说王家还请了府里有名的戏班子来唱戏,大家伙都可以跟着一起听戏。

    豁,便是一片欢呼之声,跟过了大年大节一样!

    不用说,乐儿这个及笄大典,过得甚是风光无限,很有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味道。

    乐儿也十分的高兴,以前在那个时代,她也只是看到别人穿着美美的汉服,在孔庙或者黄帝庙前焚香祭拜,举办成人礼节。拉风无限。

    可惜却是一直无缘参加,干瞪着眼眼馋。

    而今现在,她也可以举行成人礼了,还是这么的风光有趣,真是太棒了!

    便走路都带上了几分轻快,脸上也一直笑吟吟的,就连回屋脱了身上的礼服和金斯基头面的时候,都是喜滋滋的,身上带风。

    当然,现在最高兴的可不是乐儿,而是她的浩哥哥!

    就在乐儿回屋卸妆之后,赵元浩也跟了进来,他就兴奋拉着她的手,要乐儿跟她一起回东京汴梁城去。

    至于为嘛要这么快回东京汴梁城?

    那是嘉和皇帝和皇后娘娘曾经许下了他们,等乐儿成年后,他们便可以正式结为夫妻,行夫妻之礼了。

    赵元浩这小子啊,精力充沛的,可都有些等不及了!

    见状,乐儿就眨了几下眼睛,忙从他的坚实有力的手里把自己的皓腕脱了出来。

    “怎么,你不想嫁给我吗?”

    见乐儿似乎有些抗拒之意,赵元浩忙追问到,说着,脸色都有点急红了。

    他可是,为了等乐儿成年,已经等了很久很久了。

    若是乐儿不愿意嫁给他,那他,他也不会再有心情娶别人啦。
………………………………

第583章 柔媚女孩

    “我不是那个意思――”

    见到一项成熟稳重的浩郡王为了这事儿急得脸都红了,乐儿扑哧一声就笑了。

    没想到,赵元浩还这么在乎这事情呢!

    “那你是什么意思,快说,快说!”

    而赵元浩也一项知道乐儿调皮,这时候心里又不知道在起什么小心思在耍他呢,便忙问道。

    “我想说,你能不能再等两年?”

    乐儿就抓住自己的辫子梢扭了两下,笑吟吟的试探着问。

    在古代,十四岁就算是成年。便可以婚嫁,做人爹娘了。

    可是,对乐儿这个从现代社会穿越而来的女孩子来说,十四岁,还远远未成年啊!

    要知道哪个时候的人,至少也是二十岁以上才成婚的。

    十四岁,别说是做人爹娘,就是婚嫁,她都还嫌早嘞!

    “为什么要再等两年?”

    乐儿的想法和现代理念,赵元浩是不晓得的。便连忙追问到。

    他可是都有些急不可耐了,哪里还想再等上两年?

    两年,可以发生的事情太多了,他甚至是害怕,乐儿又喜欢上其他人了呢!

    “瞧瞧,瞧瞧,看把你急的。”

    赵元浩说这些话的时候,因为着急,额头上都沁出一丝汗,乐儿忙嗔怒的点了一下他的额头。

    然后怕他不解生气,忙又解释到。

    “你还记得你大嫂和二嫂吗?她们俩也是十四岁就嫁给大哥二哥的。可是她们的头一胎都难产了。大嫂还好,勉强还生下了娃娃,却也没有养活。二嫂,却是不幸去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说完,乐儿就抬眼看向了赵元浩。

    赵元浩的大哥,不是说的是赵元兮――他在嘉和皇帝的所有子嗣中排在第四位,赵元浩是老六。

    大哥指的是香贵妇生的庶长子赵全。

    他娶的是太常寺卿家的小姐董氏,却是十四岁及笄礼过后就嫁了给了他。可是第一胎的时候,就难产了,流了好些的血也生不下来。后来幸亏朝廷的太医院判是个有能耐的,总算是止住了血,大人保住了。

    可是那孩子,却是没能活下来。

    也不能活下来的,因为那孩子根本就不曾发育成熟,连胳膊腿儿都没有长齐全,脑袋也都是透明的。

    真是惨不忍睹!

    至于二哥,也是嘉和皇帝的一名妃子生下的。他的王妃也是早早就娶下了。

    结果那王妃更惨,到了生产时日,孩子硬是卡在肚子里,根本就生不下来。

    后来好容易被收生嬷嬷拽了下来,大人已是不行了。

    这回,连那名最擅长妇科,行医几十年的老太医院判都没招了!

    眼睁睁看着大人和孩子都走了――

    闻言,赵元浩就愣了愣。

    以前他知道这事儿的时候,也只是觉得揪心可惜,却不曾想过这是为什么?

    可是现在乐儿一提起这事儿,他立刻就觉得这里面一定有原因的。

    于是表情立刻严肃下来,开始认真倾听乐儿的话。

    “你知道?”

    “是的。那是因为产妇还都是个孩子,十四岁,她本身的内脏器官都还没有发育完全,又怀上个孩子,你说,会怎么样?”

    乐儿见赵元浩真的在听她的话,也敛起笑容继续对他科普到。

    “这,那其他女孩子不也是――”

    说道这里,赵元浩就有些自说自话的说不下去了。

    是的,他是知道大宋的女孩子都是在十四岁及笄礼后就会说婆家嫁人的。

    但为什么这么多年轻妈妈生下的孩子的存活率这么低,他也是不知道的。

    原本他还在想,别人都是这么大嫁人的,乐儿这么大嫁人也没问题的。

    可是一想到乐儿这么大怀娃娃会很危险,娃娃也会有问题,他就浑身不寒而栗。

    心疼和担心得要命!

    不要,不要,他不要他心爱的乐儿受那些罪,也不愿他和她的头胎宝贝会是那种样子!

    可是,若是真如乐儿说的那样,需要等两年,乐儿十六的时候再嫁给他,他又怕――乐儿这段时间跑了。

    好吧,这么明艳动人,又聪明,会体贴人照顾人的漂亮小美眉,哪个男人会不喜欢?

    不说别的,就是那四哥赵元兮,可是头一个!

    赵元浩甚至都能想象出来,若是乐儿透漏出一点不要他的意思,那个赵元兮立马就贴上来的!

    还有,还有,那些王公大臣的子弟,虽说都晓得乐儿是他的人,但若是一旦知道乐儿不喜欢他了,也准定会摩拳擦掌,前仆后继的往上冲。

    好吧,不是他多心,赵元浩就是想把乐儿如珠如宝的天天护在怀里,宣布他的所有权,谁也不让觊觎!

    可是这么优秀的乐儿,只要一天没有嫁给他,他的心就放不下啊――

    难得的,一项尊贵镇定的浩郡王都开始吃醋了――便脸色阴晴不定,又变幻莫测的,脸色严肃的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好了,好了,我发誓,我这辈子心里装的只有你。大不了,你可以让万岁爷和皇后娘娘先赐婚,这,我总不会再跑了吧?”

    见赵元浩好像还有点没有想通,乐儿忙搂住他的脖颈,笑着温言软语的安慰他。

    那柔软的身躯和手臂就时时刻刻在他脖颈上摩擦,又加上女孩子特意的馨香就时时在赵元浩鼻端打转,就让他难以自持!

    又是良久,忍了又忍还是没有忍住,赵元浩的脸色才转阴为晴,忽儿就邪魅的一把搂住乐儿。

    “你说的哦,这辈子心里只能装下我一个人,明天我就请旨让父皇母后给咱们下旨赐婚!”

    乐儿这小丫头,真是妩媚到了骨子里,到了现在还敢算计他?

    他就请父皇母后下旨立刻赐婚给他们,看这小丫头还能耍出什么花样来!

    说着,就是把乐儿紧紧抱住,朱唇惩罚性的一下就吻在了她的柔软绛唇上。

    就吻得乐儿有些措手不及的,又无可奈何,挣扎几下没效果,干脆就投降了。反而配合的勾住赵元浩的脑,他的脖颈,便任由赵元浩所为。

    其实,她也好喜欢赵元浩这么对她的。

    赵元浩就邪邪的一笑,细密的吻就细细吻遍了乐儿脖颈,额头,绛唇,甚至是,她的所有――
………………………………

第584章 缠绵

    “报――玉米已经熟了,老爷让我来问问郡王爷爷和姑娘,是不是可以开镰收割了?”

    及笄大典结束后,赵元浩和乐儿正在房内温存旖旎,不可开交呢,这时候却有下人敲门来报,说他们家前段时间种植的玉米已经成熟,可否现在就收割?

    原来,乐儿曾经跟赵元浩提过的玉米产量颇高的事情,就引起了他的注意。便要求在玉米开镰收割之时,一定要先通知他,他要亲眼看看玉米的产量如何。

    “你们先下去准备,我这就到场!”

    赵元浩和乐儿正亲密着,兴趣正浓,猛然被人打搅,不免有些扫兴。

    但玉米产量的事情也事关国政民生,是一等一的大事情,他自然不好不到场。便松了松手稍稍放开乐儿,朗声朝门外喊道。

    却是趁着他手下力道稍松的时候,乐儿连忙就面色娇羞的从他的魔爪下逃脱。

    带赵元浩吩咐完下人,再回头来寻找乐儿的时候,她早已躲在一边迅速就把衣衫整理好了。

    “小妖精,你等着,看父皇母后给咱们赐婚以后,我怎么收拾你!”

    扑了个空,又没法再继续下去,赵元浩就带着些愠怒恨恨的朝乐儿直磨牙。

    却是也不再动手,也是整理了自己的衣衫,就牵着乐儿的芊芊玉手,霸道的带着她出门去了。

    王家最近的山庄玉米地里。

    这里在三个多月前曾经种植了五百多亩玉米,三个月后,玉米秧子和玉米谷穗都成熟发黄了。

    秋风一吹,一眼望不到头的玉米田秧齐刷刷的晃动着。那声音,那动作,那声势,无一不像是列阵的军士在威武的等待主人的检阅。

    “参见浩郡王,参见乐儿姑娘――”

    却是等赵元浩和乐儿坐在了田边临时安放的凉亭里,东山府知府和明水县县令忙带着府里县里的一众属下前来参拜。

    既然是事关国政民生的大事情吗,只有跟乐儿关系亲密的浩郡王一个人做见证还是缺乏点说法力的。

    至少,不能让政敌抓住把柄吧?

    赵元浩就派人把在当地理政的知府和县令大人也叫来了,让他们跟他一起见证奇迹的出现。

    王有喜这个玉米地的田主,这时候也跟着一块来伺候着。

    而等诸位大人都参拜完毕,赵元浩和乐儿也都安坐好了,赵元浩就给了王有喜一个眼神,王有喜忙又示意在一边伺候很久的王家管家。

    那人得到主人命令,便连忙高声喊起。

    “开镰――”

    于是,随着这一声喊声,便有一个衙役铛的一声敲响了铜锣。

    这边,等待很久的田庄佃户们忙挥着镰刀就争先恐后的跳下了田地,便你一镰刀,我一棒槌的,把一根田垄上的玉米棒子连连的割了下来,再放进随身携带的背包里。

    然后又如狼似虎的朝下一棵玉米秧子扑了过去,再割取玉米棒子,再放进背包里。

    只有为什么要用镰刀割取玉米棒子,而不是直接用手去掰呢?

    那是因为用手去掰,虽然也能把玉米棒子从植株上弄下来,但速度就要慢上很多,不及用镰刀割取的快。

    而上面还有诸位大人在等着呢!

    就这样,很是忙活了一会儿,边上县府里的差役监工见了,也是都连连吩咐着佃户们要细细的割取玉米棒子,千万不要拉下一个半个的,浪费了粮食。

    因为人多,也因为一亩地的田垄的庄稼在这些干惯了农活的庄稼汉眼里根本就不算什么。也就是大概两刻钟的时间,一亩地的玉米便都收取完毕了。

    带众佃户们把随身的背包都交了出来,依次清空倒在地头前面的空地上。边上便立即又有人上来扒开玉米棒子的半青半黄的叶子,把里面一根根饱满成熟的玉米扒了出来。再堆成一堆。

    那玉米棒子,就很是不少,足足堆成了一个小山大小。

    那些在下面等待的官员和百姓们见了,都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的,说这才一亩地的玉米,怎么就堆了这么一大堆?

    这产量,又该有多少嘞?

    便从官员到民众都是精神一振,挺兴奋的,特别期待这玉米的产量快点统计出来。

    王有喜见了,却是捋了捋他下巴上修剪精致的山羊胡须,微笑着一点儿也不着急。而是叫人先把这些玉米棒子都摊开了,趁着大好的天气,在地头赶紧把玉米都晾晒干了。

    然后再称量产量。

    粮食吗,甭管是多成熟了,又在庄稼秧子头上挂了多久了,只要没有脱粒或者扒开外面的覆盖的表皮,总是要带些水分的。

    就需要先晾晒一下,称量统计出的数目才准确!

    而趁着等玉米晾晒的时候,那些勤快的庄稼汉子们又都下地,开始纷纷把玉米秧子割倒撂倒,也堆在了地头两侧,备查。

    成熟的玉米本来就水分很少,扒开外面包裹着的发黄叶子,里面就露出了坚硬的玉米粒。

    又经过这秋日里毒辣的阳光暴晒,只是一会儿的功夫,也就全部都干透了。放在嘴里咬都咬不动。

    王有喜就知道晾晒好了,忙又叫庄户们前来脱粒。

    便立时又涌上一群人来,一人拿着一根到两根玉米棒子,或搓或用手扒的,有聪明的怕用手扒着手疼,就用铁棍捅。

    就是把玉米棒子按到坚硬的石头上,用铁棍从上到下顺着玉米的长相一捅,那玉米粒一溜的就金灿灿光闪闪的脱落了满满的一地。

    就各施所能,不多时众佃户也是把那一座小山似的玉米都脱粒完成了。

    又仔细的把金灿灿的玉米粒都扫到一起,扬去灰尘收集起来。

    这时候,就有县府里掌管农业的工房小吏出来,拿着磅秤开始称量那些玉米粒的分量。

    就把它们都装在一个个的编织大草袋子里,又逐一放到磅秤上称量。然后记录在册。

    为了精益求精,查出更准确的玉米产量,最后的玉米总产量他们还减去了草袋子分量。

    这才捧着账册,把一亩地的总产量呈报了上来。
………………………………

第585章 此生必不负她!

    “启禀诸位大人和郡王爷爷,一亩地的玉米产量是一千六百二十九斤四两。若是再扣除二分水分,四舍五入,一亩地的总产量是一千五百斤整――”

    那捧着账册的县府小吏,就在众目睽睽之下,跪倒在赵元浩和乐儿的公案前面,高声把这次玉米称量产量报了上来。

    闻言,现场众人顿时就炸锅了!

    能不炸锅吗?

    要知道现在大宋农作物亩产量都很低,就是地里下足了肥料,精耕细作一丝不苟的伺候着,到了秋季,这亩产量能打个三百多斤的粮食就算顶顶不错的啦!

    若是哪家地主的田产偶尔能达到四百斤,都能欢喜得他半年睡不着觉。也被传得家喻户晓的,说他们家有神仙眷顾,大丰收,能发财嘞!

    可是现在乐儿家的玉米,竟然能达到一千五百斤?

    天哪,都快赶上五、六亩地的总产量了!

    这也太惊人吧?

    会不会是他们听错了,或者看错了吧?

    便一个个的高呼了不可能,又连连去擦眼睛或者掏耳朵的,想再看看听听,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

    “你,你,你说什么,到底一亩地多少斤?”

    赵元浩还好,因为事先有乐儿通气,告诉他玉米的产量大概在一千多斤左右,所以他有了心理准备还没有那么惊讶。

    听了小吏报上产量后,也只是嘶了一下牙齿,有稍微那么些心跳吧,面上倒是没有什么。

    但那知府大人和县令大人却是不晓得的,他们只是知道乐儿小姐从东京汴梁城那边带回来了一种从没有见过的植物种子,听说也能吃,还能做粮种。就有些挺稀奇的。

    浩郡王又要求他们也来看看,就麻利的跑来了。

    至于那叫玉米的亩产量多少,他们根本就不报什么希望。

    因为,这叫玉米的毕竟是新鲜作物吗,又跨越了千里,头次在这片土地上种植。

    只是能种出来,长出种子来就算不错了,哪里还能指望它立马就适应了这里的环境,产出多少粮食来?

    可是不曾想到,县里的书吏竟然报出一千五百斤的产量?

    这,这――东山知府和县令就跟其他围观的众人一样,觉得是他们没有听清楚或者看清楚。

    便又仰着手,抻着脖子,瞪大了眼睛,连忙又叫小吏再报一遍。

    “回各位大人的话,玉米亩产一千五百斤整!”

    而小吏这个时候也祛除了最初的惊惧(开始他刚刚看到玉米总斤数的时候,他也被惊吓了一大跳,还以为,是他年岁大了眼花耳聋了呢。就每一袋子粮食称量了好几次,又和同事们汇合在一起亲眼见证了这事儿,这才确信这统计数字准确无误。),为怕产量太高了把众位大人吓到了,还把玉米特意扣除了二分的水分。

    其实,那玉米晾晒得干干的,哪里还用扣除这么些水分嘞?

    就是扣除一分也是多的!

    便又是声音洪亮的,把亩产数量高声报了一遍。

    这回,在场众人都听得一清二楚了。

    便先是一静,随后就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和议论声!

    “天哪,我没有听错,是一千五百斤嘞!”

    “哈哈,一千五百斤,一千五百斤,要是咱以后家家都能亩产一千五百斤啊,还会缺口粮?”

    “是啊,是啊,老天保佑啊,天降祥瑞,咱再也饿不到了啊――”

    一众民众就欢呼雀跃起来,甚至是跳着,蹦着载歌载舞的,像是过年了似的,兴奋异常。

    也都盼望有了玉米这种高产作物后,以后再也不饿肚子了!

    其实,在古代华夏国的老百姓或者的愿望真的很朴实,他们只需吃饱喝足,就心满意足,什么也不求了。

    “祥瑞,祥瑞,这都是乐儿小姐和浩郡王大人给咱们带来的福气啊,咱们得拜拜他们,感谢他们――”

    这时候也有明白事理的乡绅就及时建议到,于是马上就得到了众百姓的拥护赞成。

    便都纷纷跪倒在地,朝着乐儿和赵元浩纳头便拜,山呼浩郡王和乐儿小姐的大恩大德小民永世不忘,千岁千岁千千岁――

    心齐那动作就齐,就齐刷刷的,声音也震耳欲聋的,一直传出去很远很远。

    震得附近的山林呼啸,山中的林鸟四散飞散,又在山中回响不息,很久才歇了下去。

    也表达出了他们衷心的感谢和拥护之心。

    见状,赵元浩很是感动,觉得这里的山民真是太淳朴和憨厚了,这么着就收拢了他们的人心?

    又想,这事情哪里是他的功劳啊?

    从寻种,到种植,再到他们现在量产,这全都是乐儿一手操办的。

    他只不过是赶了个先机,在适当的时候适时出现了而已。

    众百姓真正感激的,该是乐儿才对了!

    就惭愧的觉得不该独自居功,动了动嘴唇就想对民众说些什么,却是话还没有出口,就被乐儿一把拉住了手腕。

    那纤柔如碧玉的小手,就带着些冰凉,又带着女孩子特有的温润和柔顺阻止了他的开口。

    转头一看,又见乐儿含情脉脉的看了过来,赵元浩便知道了她的心意。

    乐儿是想,退居幕后,把功劳全都给他,让他收拢民意民心,事业更进一步的。

    话说,虽然他已经身居高位,已经是朝廷权势数一数二的浩郡王大人了!

    可是皇帝爹爹并不止他一个儿子,而且就算是嫡子,他头上还有个四哥兮郡王哥哥呢!

    若说,他以前只想安安稳稳当个太平王爷,辅佐四哥兮郡王做上皇位,别无他心。可是自从那次太极殿事情以后,他就深深的觉察到了危急。

    也晓得不能再这么浑浑噩噩的过下去了!

    也是,自古皇族多争斗,身在漩涡场中,又有谁能跳出这些来?

    那些不争不抢,与世无争的皇子也多数没有好下场。

    他可不想事到临头了,再成为人展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就也开始想着,怎么能尽可能的掌握更多的资源和势力,慢慢强大起来。

    至少也得保住他现在的权势,有能力护住他心爱的乐儿才行吧?

    心思一转,赵元浩就接受了乐儿的心意。

    便更是对乐儿心存感激,也紧紧回握住她柔嫩无骨的小手,全心全意的发誓此生必不会负她。
………………………………

第586章 满朝皆惊

    东京汴梁城南门处。

    艳阳高照,知了知了知了的叫个不停,赵元兮就是躲在道边的柳荫下坐着歇着乘着凉,边上还有几个侍卫拿着大扇子在头顶忽闪忽闪的给他扇啊扇的,他依旧感觉有些燥热难当。

    不得不说,即便是到了九月份,初秋十分了,河南的天气也是热得人白毛汗直冒,那汗水就跟水捞的似的,很快湿透了他的里衣,贴在了身上十分难受。

    “快去看看,浩郡王和乐儿小姐怎么还没有到?”

    赵元兮是嘉和皇帝派来迎接赵元浩和乐儿回朝的使者,早上就得了消息说他们快到了,便一直守护在这里。

    可谁晓得,时辰竟然过去了两三个了,他们还是没有到。

    赵元兮就热得呲牙咧嘴的,又觉得肚内饥饿难耐,便连忙抢过侍卫手中的大扇子扇了两下,依旧觉得很热,就烦躁的遣人再去探一探。

    那个等得不耐烦或者的抵触劲儿,溢于言表!

    话说,当年他办案回京的时候,破了那么大的案子,又抓了那么多的贪官,为朝廷立了这么大的功勋,回东京汴梁城的时候,父皇也只是派了礼部的官员来接他一下就得了。

    可是六弟赵元浩,父皇竟不光派了礼部官员来,还派了他来迎接――这待遇,可就比他还高上一等呢!

    就让赵元兮心里,觉得特别的不得劲。

    他能得劲吗?

    他是嘉和皇帝的嫡长子,也是大宋除了万岁爷和皇后娘娘外最有权势的兮郡王,可以说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他是未来的大宋的储君!

    那待遇,便不该有任何其他皇子或者王爷再超过他的。

    可是现在,父皇竟然还让他来迎接六弟赵元浩,这――岂不是在对朝中众人说,六弟在父皇的心目中地位,比他的还高?

    还是父皇觉得他最近错处颇多,在借故敲打他?

    想到这里,他的眼中顿时升起一股阴郁之色,越发觉得心中燥热难当,便加快了手里扇扇子的速度。

    却是,因为一个用力过猛,竟然把扇子的扇面杵到了边上桌子上,都给戳破了。那扇子就明晃晃露出里面的竹制扇骨,外面配着两张破扇子皮,就别提多难看了!

    真就是应了那句:表面光鲜内里破,怎么也好不了了。

    “呔!”

    赵元兮就觉得特晦气,气得把那破扇子一把就丢到一边去了,烦闷的拍腿而起。

    这时候远处一骑快马绝尘而来,一个侍卫已经到了赵元兮跟前,忙翻身下马低头跪拜。

    “禀兮郡王爷爷,浩郡王和乐儿的车驾已经到了前面十里铺,想来不多时就会到了――”

    那侍卫正是赵元兮派去查探赵元浩他们行踪的人,带来的正是赵元浩他们的消息!

    自从秋收玉米事件结束后,赵元浩得知玉米是高产作物,能一亩地产量高大一千五百斤呢。便知道这是于国于民的大好事,立即写了奏章奏报嘉和皇帝。

    嘉和皇帝得知后,就是大吃一惊!

    一亩地能产一千五百斤的粮食?

    这产量可谓是自上古有史书记载以来,农作物亩产最高的一次了吧?

    便开始有些不太相信,就把赵元浩的奏章在上朝的时候传给众大臣们观看。

    想问问他们的想法如何?

    又把管理农业生产的工部官员也叫了来,想详细问他们这事儿可曾知道?

    结果那些看得这幅奏章的官员们一个个都把脑袋摇得像是拨浪鼓似的,都说不可能,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因为大宋有记录的最高亩产也就是四百三十斤而已,南方小朝、廷那里有记载的最高产量――苏湖稻米之乡的最高产量也只有就一亩六百斤。

    一亩地一千五百斤,都快赶上三、四亩良田的总产出量了,怎么可能呢?

    就有那耿直的大臣纷纷上前奏报说,浩郡王莫不是被小人给蒙蔽了?

    怎么可能一亩地产出一千五百斤的粮食呢?

    定是下面的乡村野民为了骗取朝廷的封赏,就愚弄欺骗浩郡王的。胆敢欺骗浩郡王,那些乡野贱民定不能饶恕!

    “呵呵,六弟还是太年轻轻浮了些――”

    闻言,赵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