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福田蜜意:王妃,有喜啦-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乐儿见赵元浩难得的控制不住自己的怒气,顿时就在边上乐了!
她倒不是看到赵元浩生气,她就高兴。而是她从来就没有见过赵元浩这么生气失态过。
能把天下闻名的浩郡王气成这样,那个可恨的市舶司官吏也是有几分真本事的――
………………………………
第574章 好多好多好多钱上
东京汴梁城,兮郡王府。
凌乱的书案,满地的公文纸片,一个赵元兮最喜欢的翠绿和田璧玉笔洗都被扫落在地,大头朝下,摔得四分五裂。
“废物,废物,都是群废物!”
而在公案后面的赵元兮此时余怒未消,仍在愤怒的叉腰咆哮着。
不是他最近火气太大,见到什么东西都想砸,见到什么东西都想骂。
而是,最近传来的一桩桩一件件事情,实在是令人太生气了!
有个隐仙镇周家造反谋逆的家臣已经很让他很头疼了,让他在朝廷上颜面尽失。
现在瓜州市舶司这里,他的另外一个得力家臣,竟然也出了乱子!
六弟赵元兮竟然查出这货徇私枉法,勾结番邦商人荼毒大宋子民的事情,这,这还了得?
而且这还不算,竟然在那市舶司的家里,查出了大量的金银,二百多万两呢!
二百万两,都快赶上大宋一整年的国库收入了!
也怪不得年年海关收入全无,还得朝廷倒贴银子给他们!
由此也可以看出,这市舶司官员有多贪,又多无耻,才能做出这种大损大宋利益的事情!
而且这事儿还偏偏被老六发现了,这――
赵元兮想到这里,就气闷的不得不闭上眼睛,想起那年父皇嘉和皇帝刚刚登基,他也刚当时兮郡王,正是百废待兴,让他大展宏图的好时候。
那个市舶司官员大老远的跑到京都来述职,就递了贴子到他门下,诚惶诚恐,又敬献了无数价值连城的好东西,敬表忠心的样子。此后,也是年年有一笔不菲的冰敬献上。
他就天真的以为这个市舶司官吏是诚心投靠他的,就网开一面,在父皇面前保举说情,让他继续在原任任职,还屡次为他说好话。
却不想,这人竟然这样无耻!
出了这种事情,这让他如何向父皇交代?
难道是说,这是他的眼光有问题,看不准人?
可是,一次看不准,还次次都能看走眼了吗?
赵元兮的眼前,就接连飘过那个周家的家臣,又飘过那个市舶司官员猥琐讨好的面容。
忽而,又飘过六弟赵元浩那英武俊逸,又带着点意味深长盯着他看的笑容――还是因为,六弟赵元兮,是故意为之?
“启禀兮郡王,其实这事,也未必不是个机会――”
却是这个时候,见赵元兮阴郁的表情暂时安静了下来,似乎不那么暴怒了。在下面一直侍立伺候的一个长眉谋臣,忙上前拱手建议到。
“嗯?说――”
听得那谋臣这么说,赵元兮就动了下眉头,也没睁眼,就吩咐到。
他现在心情正烦闷着呢,若是这谋臣能出个好主意,让他反败为胜,在父皇那里得脸,他也不介意听听他们的话。
不过,至于这些谋臣能不能出个好主意,他现在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因为,他手下的人一个两个的都是那样的蠢钝,让他对他所有的家臣智商都产生了怀疑。
好吧,接连几件事情,都让赵元兮对自己的识人之能有了巨大的疑虑。
“回兮郡王话,此事未必不是一个契机。一个小小的瓜州市舶司都能抄出这么些银子,可见海关税收利润之多。要是我们把朝廷几个口岸的市舶司都好好查一下,那――”
可是,这谋臣不这么说还好,这么一说,赵元兮的眼睛蹭的一下就睁开了,顿时一道冰冷寒光就射在了这个谋臣身上,恨不得把他给扎成筛子。
这个谋臣说的什么意思?
他手下出了一个贪污百万银两的瓜州市舶司的贪官还不够丢人吗?
竟然还叫他去查抄他手下其他的海关官员的家?
若是没查出什么还好,若是也跟这瓜州市舶司官员一样查出那么多脏银和不法行为,那他这个兮郡王又能讨得了什么好?
或者说,他兮郡王手下专门出贪官?
他在朝廷上还要不要脸,要不要脸啦?!
“不,不,不,卑职是说,不如趁此机会整顿一下各处海关港口的吏治和税收,能为朝廷弄到不少银两不说,还能牢牢掌控地方。必定会力揽狂澜,让万岁爷看到您的诚意和治国能力的――”
赵元兮眼中的寒光,就把这谋士吓得浑身一抖,顿时身上的衣衫都被汗水浸湿了。连忙躬身解释着他出这个主意的初衷。
听了这个主意,又想了良久,赵元兮眼中的寒芒才一闪而逝。
“嗯,你这个主意不错,就这么办吧!”
他已经考虑过了,其实谋臣的提议也是很好的。
至少现在这种情况下,事关六弟赵元兮,他就是再捂着压着的也瞒不过父皇和母后,倒不如,坦然一点儿,索性把这些海关的事情整顿一下。
说不定,还真能弄到一大笔的资金,又能巩固一下他在海关的掌控权呢!
赵元兮也是个枭雄式的人物,说做就做,很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不多久,一份厚厚的详细提案就很快到了嘉和皇帝的面前。
嘉和皇帝就仔细看了看赵元兮的意见,不由赞赏的捋了捋他长到胸口的美髯。
他原本以为老四接连受到了这样的挫折,会藏着掖着,或者消沉愤怒一段时间呢,没想到这么快就振作起来,还能想出如此对朝廷有益的对策来。
这么看来,那些朝臣议论的什么老四识人不清,包藏祸心的说法,根本不攻自破!
知错能改,又能事事为朝廷着想,老四,还真是储君不错的好苗子。
至少,比当年他年轻的时候,心宽多了,也办事稳妥多了!
便立时就准了赵元兮的提案,并让他放手去做。
当然,这边老六赵元浩的建议(其实这里是乐儿给提的意见)他也没有忽视,也适当采纳了一些。
比如说,在瓜州入海口这里,严格了条文规定,不许藩国商人开设赌场,放印子钱等等。
可以允许藩国商人上岸定居,却不许他们买卖华夏国子民作为奴婢,并且不许他们把华夏国子民当奴隶带出大宋去。
还要求他们入了大宋的国土,就得守大宋的规矩,入乡随俗。
不仅穿衣,说话,报税的书写,以及生活习惯和宗教习俗,都得跟大宋人一致。
还有一条必须执行,且没有任何缓冲余地!
………………………………
第575章 好多好多银子下
那就是,不得再输入任何外来的宗教和宗教习惯!
当然,这么严格要求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这些藩国商人好管理,好收税。
也是为了,不留任何隐患。
或者说,为了不给华夏子孙后代留下任何分裂的隐患――
乐儿之所以这么建议,是因为她是从那个时空穿越而来的。知道信仰和意识形态的不同会给华夏国带来多少磨难!
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早在唐代的时候,因为过份纵容不同信仰的大食商人,他们势力发展很快,就让他们产生了脱离大宋国,要单独立国的想法。
便趁着大唐国家内乱,自顾不暇之际,大食商人在广州地区发动了一场叛乱,妄想在华夏国土地上建立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国家。
虽然后来叛乱被黄巢的部下给扑灭了,但也死伤了不少的华夏子民。
又后来的朝代,明代,在清末,也因为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不同的问题,发生了不少次的民族间械斗,甚至是大型的民族屠杀事件。让华夏民族内耗严重。
这些,都给华夏各民族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痛。
所以,乐儿宁愿这些分歧和不同的意识形态不要出现,或者刚出现在萌芽状态就迅速消失。也不要为后来埋下隐患,酿成大祸。
还好,她的意见都挺有建设性的,赵元浩听了也深以为然,马上就把这些都一五一十的写进了上书的折子里。
显然,嘉和皇帝也是位极有远见的人,当时就同意了,并且立即发布了正式的诏书。
当然为了保证乐儿和赵元浩的建议能顺利执行,还同时发布任命消息,就任命赵元浩为南方地区的代天巡狩官,负责监督此事的执行。
还可以在其他各港口监督此事,发现有不对的情况,可以立即纠察查办。
就这样,无意间赵元浩的权力又大了很多!
当然,此诏令一出,赵元兮就有些直撇嘴。父皇已经让他全权处理海关港口的事情了,现在又给了六弟巡查的权利,这,哼,难道还是不太信任他?
不过,这事儿他也只敢在肚里腹诽一下,也不敢拿出来真的跟嘉和皇帝讲究理论。
因为,前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已经够让他丢脸的了!
他若是再拿出此事讨论,估计就是父皇不说什么,朝廷上的大臣们,那些自称清流的御史们,都能用口水把他射成筛子!
便明智的没有再提这件事情,但肚里总是憋着一股火气的,就把这些火气全撒在了整顿各处海关上。
就派了得力的干将,各处仔细巡查各港口,下了大力气整顿。
结果还真被他查出来不少的弊端,革除了不少的弊政,也清查出不少该上缴却没有上缴的关税银两。
八个海关港口,就总共清查出大约七百多万两银子,都运送到了朝堂之上。
看着堆满大半个朝堂,比他们个头还高的金山银山,众大臣和嘉和皇帝就仰着长脖子,看得惊叹不已,嘴巴都变成了o形字样,怎么也闭不上了!
能不惊讶吗?
大宋国一年的国库税收才多少啊?
一百多万,还不到二百多万两银子呢!
可是这一清查各处海关港口,一下子就查出了七百多万两银子!
七百多万两银子呢,可是有三四年国库收入的总和了!
再加上先前浩郡王从瓜州市舶司哪里弄到的二百多万两银子――好吧,连着好几年,大宋都不会再缺钱了!
“恭喜万岁爷,贺喜万岁爷,海关厘清,我大宋国库再也不缺银子了――”
最高兴的还数户部侍郎,他是最先反应过来的,连忙就兴奋的撩袍下跪向嘉和皇帝祝贺。
他可是管理大宋国库的大管家,现在海关那里一下子就查抄出这么些银两来,他的日子不要好过太多了哦!
“万岁英明,皇上福如东海,xx00――”
一听有人开始带头拍马屁了,其他官员也赶紧跟上,也都跪下跟着说好话,那吉祥话,和谄媚的话,就一箩筐一箩筐的不要命的往外冒。
“哈哈哈哈――”就听得嘉和皇帝心花怒放的,心情舒畅的哈哈笑个不停。
不仅是因为身居高位的人都喜欢听好话、奉承话,还是因为,老四和老六通力合作,为大宋找到了这么些银子,真是太好了!太好了啊!
有这两个得力的儿子在,他这辈子真是无忧喽――
于是,嘉奖马上就下来了。
兮郡王办事有功,为朝廷找到了这么些赋税银子,奖励‘勤勉’二字,以后就可以称之为‘勤勉兮郡王’了。
这就是要给赵元兮升职加薪了,一个加封的字朝廷每年就多给一万两银子的俸禄,两个字就多给两万两!
但对赵元浩,嘉和皇帝却稍稍吝啬了一点儿,没有加封什么字号,只是口头表扬了一下,大大赞赏了他一下。又顺便赏赐了好些银两和珍品就算是完事了。
当然,这倒不是嘉和皇帝偏向老四赵元兮,而看轻不喜欢老六赵元浩。
而是,他怕老六太出风头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吗,算是特意打压提醒了他一下。
对此,赵元浩心大,为了大宋国的利益他是不会计较个人得失的,这事儿就很快放下了。
但赵元兮听到这个命令后,却是脸色变了变,有些阴郁。
嘉和皇帝的命令,表面上让他风光无限,六弟不能与他并肩齐驱。但他却深深的知道,赵元浩对此事的利益是获得最多,也是最实际的。
因为,从这件事情里,六弟赵元浩得到了随时能代天巡狩的巡查处置权,在各个港口,他想做什么不行啊?
而事情,也确实如此。
得到嘉和皇帝封他为代天巡狩官吏的诏令后,赵元浩也立即就动手了。
便在港口发布了公告,广而告之瓜州百姓,要处死那个里通外国,违法乱纪的市舶司官吏,以振国法。
又把那几个在大宋胡作非为,港口闹事和开赌场的藩国商人也一块判了死刑。
行刑那天,码头上就人山人海的,围了好多人看热闹。
………………………………
第576章 英明神武浩郡王
一看到那一项在他们面前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市舶司官吏和那几个番邦商人像是死狗一样,被砍掉了脑袋,就高兴的连连鼓掌叫爽。
也都赞叹浩郡王英明神武,如一轮皓日当空,一心一意为百姓着想的好郡王!
赵元浩也因此在此地大大收获了人望和口碑,为他以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了代天巡狩的监察和纠察权,赵元浩在这里做什么都可以了。
乐儿想在这里办个海贸商行,赵元浩立即就可以协助她办理起来。
乐儿就让人把万宝来在附近的几家商行的大管事叫了来(万宝商行前段时间只是在做煤炭生意和餐饮生意,暂时没有涉及到海外贸易这块),就跟他们商议着要怎么做这个海外贸易。
但乐儿一提到这个事情,就有的管事反对,有的管事赞成的。
反对的管事就说,现在万宝来大商行在大宋不是发展得挺好的吗?
每年煤炭和餐饮业的生意都能给商行带来好些的银子,赚都赚不完。何必去跑海外贸易那块呢?
风险大,还动不动就血本无归的!
而赞成的,也以一个叫魏然的管事居首。他就说,海外贸易这块市场特别大,利润也足,只要货源能供得上,海上贸易的航线和销路根本就不用愁!
因为海外诸国都十分喜欢大宋的东西,只要能运过去,根本就不愁卖。
至于那航线,也不用担心,他们当中就有人很熟悉。
比如说近的航线,从瓜州这里出海到达新罗(朝鲜),日本,和文莱地区,他们很多人都去过,也算熟悉。
至于远点的航线,到波斯帝国或者大秦帝国(西欧,以前的罗马帝国,华夏就管他们叫大秦帝国。即便是后来罗马帝国落败,但华夏这边的人不知道,就一直沿袭这样的叫法。),他们也可以找些西洋商人带路,带着去探探路。
至于风险,嘿嘿,哪行哪业没有风险啊?
就是老实呆在家里,也会被树叶砸到头的。
乐儿一听,这魏然管事还挺有进取精神的嘛,不错,不错,很有培养价值。
当下,就对这个叫魏然的管事印象挺好的。
就力排众议的放出话来,说海外贸易这块她做定了!
不做才怪!
要知道整个世界有多大啊?
海外的市场又有多广阔啊?
在小小大宋卖煤和发展餐饮业,又哪里比的上海外贸易赚的银子多?
有了乐儿定的基调,那些不太赞成发展海外贸易的管事也不好明着再提反对意见了。
但阻力依然很大,因为只要开辟了海外贸易,他们这些管事,也得跟着去跑船走船的。
而这又不是国内,风浪再大也是在江河湖海上,风险都是有限又可控的。
可是一旦到了大海上,那个风浪,豁,听说有的风浪都比船都高好几倍!
一个浪头打下来,什么都没有了,他们可不太愿意去冒那个险!
就有不太赞同的管事忙拐着弯的笑着说,同行是冤家,若是他们万宝来大商行非要介入这一行,就不怕其他走海外贸易的船队或者商行排斥他们吗?
若是他们在海外贸易的过程中设下个绊子,或者在背后捅刀子的也是相当麻烦的事情。
乐儿一听,也觉得有些道理。
毕竟华夏国的人最喜欢的就是内斗,他们万宝来又是来抢这些人市场和地盘的,那些行船的商人会不对他们产生敌意?
“这有何难?”
那个很有魄力的管事魏然这个时候又笑到,说,这事儿他去跟那些行船商人去说,若是他们那些商人同意分杯羹倒好,不同意,还怕有官府背景的万宝来大商行收拾不了他们?
乐儿一听,也确实是这样啊!
他们这个万宝来大商行,明面上是她私人开的商行,算是私人产业。但背后可是有朝廷的浩郡王和兮郡王这两尊大神撑腰的!
就是当今的万岁爷嘉和皇帝,虽然没有明着说什么,也是要么给商行送牌匾要么就是万宝来商行的忠实顾客的,不用说,也是很支持商行生意的。
就这样的强大背景,她还怕谁啊?
谁要敢在她万宝来商行背后捅刀子,哼哼,除非那些人敢举家逃往国外,就没有她收拾不了的人!
便立即同意这魏然去做这件事情。
赵元浩在边上看着,自然也是毫无异议的。
一来,他也在万宝来商行有股份的,万宝来发展的越快,赚的越多,他的分红就越多。
二来,对外贸易还可以对外宣扬大宋的国威和影响力,这也是大好事啊!
一举两得的事情,他自然是不会反对的,反而举双手赞成。
至于海外贸易过程当中,华夏国自己人会不会使绊子的,他浩郡王又怕过谁?
这魏然也是个办事得力的,出去不多久,很快就带着几家大型船队的掌柜的回来了。
这些人一进了客厅,就连连向乐儿和赵元浩磕头行礼,甚是恭敬。
因为,大宋是阶级社会,乐儿和赵元浩都是有官身的,身份尊贵,他们这些普通商人朝他们行礼也是应该的。
还有,乐儿和赵元浩这段时间为瓜州的老百姓做了不少的好事儿,还清除了不少的害群之马,他们都诚心诚意的感激他们。
行完礼后,乐儿就笑着让他们都坐下了,还客气的谈到万宝来商行也要加入海外贸易的事情,问他们有什么意见,可否大家一起发财?
对于乐儿提出的事情,这些商行人也不意外,因为刚才魏然管事已经事先跟他们说过了,也商议妥当了。
他们才不会傻得跟有官府背景的乐儿和万宝来大商行作对呢!
就都极为识趣的赔着笑脸说,没意见,没意见,他们愿意合作,也愿意跟万宝来商行一块发大财。
而且还愿意每家都出几个懂海上航线和水路贸易的人,供万宝来商行驱使。
不过有利益就有需求,他们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极为迫切的条件,希望乐儿和赵元浩大人能答应。
………………………………
第577章 兴建海军上
原来,这航海贸易虽然赚钱,行一次船十倍百倍的利润滚滚而来,但在这个时代,安全也是个大问题!
不说那海上各种海盗强盗的多如牛毛,就是那些个藩国,哪个是善茬?
也时不时的会有各种势力来拔毛抢货。
遇上了这些人,商人们轻则伤筋动骨,被抢个底儿朝天,重则,恐怕连命都得搭上去!
那些航海商人就迫切的想乐儿和赵元浩他们能想个好办法来,或者说最好让大宋出面,组建个水军什么的保护他们经商也好啊!
闻言,乐儿和赵元浩就互相看了一眼,觉得这事儿操作难度不是一般二般的小。便也没有立马答复他们,就笑着对这些人说,这事儿他们考虑一下,再给他们回复。
见乐儿和赵元浩大人没有当面拒绝他们,这些行船商人已经很受宠若惊了,忙都规规矩矩的应诺而退。
屋里就剩下乐儿和赵元浩两个人,两人就开始热烈讨论开了。
航海商人他们提出的问题,已经不止是经济上的问题了,还涉及到了国防军事上的事情。
但大宋想组建个海军是那么容易的吗?
不说这训练水手士兵,出海巡逻,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一时之间难以寻到。
就是那需要建造的水军船只,所花的费用也是不菲的!
赵元浩就有点踌躇,说国库经费有限,要不就让各个船队先雇些行镖的镖客保护安全就好,就不要让大宋兴建水军了吧?
对这么小气的想法,乐儿却嗤之以鼻!
雇个镖客,镖客能代表大宋保护诸多大宋船队的安全?
镖客,能代表大宋扬名海外,宣扬国威?
古人终究是古人,缺少几千年的见识,就没有这么多远见!
不过乐儿也不可能直接对赵元浩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嘲笑他,就温婉的笑了下,开始循循善诱的讲道理。
就告诉赵元浩说,镖客虽好,却没有组织化,也不能代表大宋,若是真被外邦人欺负上门了,势单力薄的几个镖客,恐怕根本就无济于事!
还有,他们大宋总算是东亚的一大强国,国民都被人压着欺负了,国家却不出头,还不被人看轻了,藐视了?
况且大宋这么长的海岸线,都没有个水军负责国土安全,水匪强盗来去自如的跟逛后花园似的,长期以往,海外诸藩国还能把大宋放在眼里吗?
大宋的国威何在?
颜面又何在?
乐儿的话可不是危言耸听,故意吓唬赵元浩的。
而是,华夏国海防的事情,向来是个极为严重的事情!
不说唐宋的时候,就有诸多外来的海盗海匪上岸袭扰百姓,就是那明清两代,也是有人不停进犯的。
到了后来的清代,此事就更为严重!
清朝统治者为了怕海外的人压着他打,竟然还实行了海禁政策,闭关锁国了好几百年。妄想外国人不进来,他们也不出去,关在套子里就安全了。
却不想,你不出去,人家就不会打进来吗?
最后,非但他们大清国没有保住,还被西方国家坚船利炮的打开了国门,签订了诸多不平等条约。
也就有了华夏国百年的屈辱史,就是到了那个时空的现代社会,这些恶略的影响也都还一直存在着。
由此可见,统治阶层那为了节省点银子,就不建海军,不顾海防的事情,有多愚蠢!又有多无知!
此话一出,赵元浩的面色立刻就凝重起来,不再轻视此事了。
因为大宋的国威不容有损,大宋的利益,不容侵犯!
大宋的子民,也不能容外人欺辱!
就开始严肃起来,跟乐儿认认真真讨论建造海岸水军的事情。
乐儿见赵元浩真正认识到了海军的作用,就笑着告诉他说,其实他也不用太担心银子的事情。
因为,不光前几日从那市舶司官员家里查抄出的二百两银子就够建造海军用的了。
那些航海船队既然想让大宋的水军保护他们,怎么也不可能白用水军将士吧?
总会额外缴纳一项保护费用的。
还有,只要他们大宋水军能保护商队,这港口贸易绝对会迅速繁荣起来,到时候,关税税收的银子,只怕朝廷都能收得手软!
再有就是,嘿嘿,谁说水军就是赔钱货?
怎么就没有想到过,大宋建造水军后,就有了远洋能力,可以为大宋开疆拓土,寻找海外宝藏和资源啊?
要知道,光是走几趟海船,那赚的利润就这么多,若是开拓了领土,那利润和好东西得有多少啊?
大宋国,还不得人人都富得流油?
国势还不强得无人能敌?
赵元浩一听,立时就笑了,乐儿说的有道理啊!
他光想着建造大宋水军需要大量银子了,怎么就没有想到,因为兴建了大宋水军,会给大宋带来的不可估量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呢?
便很有情谊的向着乐儿躬身深施一礼,又大笑着说,还是乐儿妹妹聪明,小生甘拜下风――
乐儿也是说得高兴兴奋,干脆就调皮的跳进赵元浩宽阔的胸怀里,圈住他的脖颈,让他带着她屋里快乐的转了一圈又一圈。
想明白了里面的关节,赵元浩和乐儿很快就给了这些商队答复,说大宋当然可以出面组建水军,保护他们海上行船。
但他们必须得支付一定的保护费用和推荐造船的能工巧匠,并且支持大宋兴建海上水军,哦,是海军!
那些船队的掌柜的一听,官府不再龟缩,真的答应了保护他们行船的要求,当时就高兴得不得了,纷纷欢呼拥抱起来。
能不高兴吗?
他们这些常年在海外行船的人,最希望的就是大宋强大,海军强大,能保护他们的安危了!
一旦出海,茫茫大海上他们就跟孤儿一样在外漂泊,若是大宋就连个像样的水军没有,也不为他们做主。
那他们在海上被劫掠,被欺辱,真是连个诉苦投告的地方都没有!
这种无依无靠的滋味可真不好受,真真儿的是,比吃了黄连还苦啊!
………………………………
第578章 龙骨
听了这些航海商人的集体诉苦,赵元浩不免就有点脸红,觉得他们这些朝廷命官以往都在做什么啊?
吃饭,吃饭,还在吃饭吗?
怎么就没人想到,大宋不建海军,海边的这些大宋子民的日子过得有多苦啊?
便越发更加觉得海军建设的重要性了。
有了这个认识,赵元浩很快就动手了。
以官方的名义发布公告,召集造船的工匠,又选定了一处好的港湾作为造船工场。
那些航海商人们听说官府这么快就要建造海军船队了,也是十分拥护兴奋,纷纷把自家最好的造船工匠往官府那边推荐。
造船场也很快就建设了起来,就齐集这附近几个省市的几百工艺非凡的造船工匠。
赵元浩就和几个航海的行家商议好了,要建造适合海运的小型军舰一百条,中型军舰二十艘,大型军舰五艘,暂时作为商队远航的护卫队。
另外,近海航行的船只也要建造几艘,作为海岸护卫队日程用船。
商议好了,银子也筹集够了,便立即开工。
不过造船,尤其是建造大型海运船只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不说船只外围要用的船体用木吧,从选料到施工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也得严格把关。
要不然,那船只都下不了水,即便是下得了水,在海面上运行不多久,也会漏水。所以,万万马虎不得!
这还只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