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涯无悔-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乡里三辆小车和派出所小车,配备给察看现场各组使用,另外协调县信用社和法庭车辆做为备用机动车辆。每组人员,除了正副组长,分别还配备了组员。

    宁俊琦和楚天齐这一组,组员包括司机小孟、农业办杨大庆、招商办陆娇娇。宁俊琦安排陆娇娇留守乡里,以备本组应急,为此陆娇娇还颇有意见,最后,宁俊琦甩出一句“服从安排”,陆娇娇才老大不情愿的住了口。

    小孟驾驶汽车出了乡政府大院,上了公路,向目的地驶去。车上,宁俊琦坐在副驾驶位置,楚天齐和杨大庆坐在后排座位上。他们这组需要去的地点共三处,按照先后顺序,分别是甘沟村、小营村和苇子沟村。

    现在,从青牛峪乡里过境的一条公路主干线是国道。虽然公路级别只是准二级路,但在去年秋天刚刚进行过重新铺油,路况还不错。只是下雨天,柏油路上或多或少会有积水,整条路都特别湿*滑,因此,在上面开车,不敢特快。

    用了二十多分钟时间,走完了柏油路,二一二汽车开始驶入泥泞的砂石路。与主干线相连的通村公路都是砂石路,这是一种等级最低,施工工艺最简单的路。一般都是就地取材,对一些坑洼处进行填补,并对一些凸起处进行挖采,然后在上面铺一层十五厘米左右的砂砾石碾压成型。

    砂石路最大优点就是投资少,在干旱少雨的地区养护费用也低。缺点是平整度差,易扬尘,在行车和自然因素影响下,易产生磨损、松散、脱落露骨等病害。尤其是雨势急、雨量大的时候,更会形成大量的积水和泥坑,甚至整个路段都是泥泞不堪。

    现在,通往甘沟村的砂石路,已经变成了“泥糊糊”,稍微泥少的地方就是积水坑。尽管车速不快,但二一二车仍不时颠簸着,车上的人也随着车子的行进而起伏摇摆着。除了司机小孟,其余三人都一手紧紧抓着侧面头顶处的把手,防止一个不慎,磕到头或脸。坐在车上,不时听到“咣当”、“咯嘣”的声音。稍微好走的地段,也会听到“叭嗒”和“沙沙”的声音,那是汽车轮胎带起的泥块、砂石敲击在车底或瓦圈发出的响动。

    二一二汽车就像一个喝醉酒的病人,在泥泞不堪的路上以龟速行进着。走到有的地段实在过不去,楚天齐就和杨大庆下车,到后面推着,才勉强通过。为此,楚天齐调侃“领导就是有特权”,宁俊琦则回击“尊重、照顾女性天经地义”。

    俗话说“走着就比站着强”,尽管不到十公里的路就走了将近一个小时,但终于还是到了甘沟村村口。前面就是河套了,洪浊的河水还没有退去,汽车只要进去肯定熄火,车上众人只好下了汽车。

    下车后,宁俊琦第一件事,是打开后备箱,开始换鞋。而楚天齐和杨大庆,则是观察着眼前的的情形。

    甘沟村整个地形是两山夹一沟,村民的房子都在沟两边高处建着,相当于建在半山腰。每当下大雨时,自然积存的雨水以及从山上流下的雨水,就会汇到一起,形成大河,从村子中间的河套奔涌而出。

    眼前的情景虽然称不上惨不忍睹,却也是破败不堪。黄乎乎的河水还在不知疲倦的向前奔流着,河水里不时飘下树叉、布片、杂草,但明显水势缓了好多,已经看不到翻花的浪头,说明河水不会裹挟着翻滚的石头了。河床高处,可以看到堆积的杂草和淤泥,从上面河水过后留下的痕迹看,雨水最猛的时候,恐怕河水得有一人多深,浪头更得有两、三米高。

    宁俊琦已经换好雨鞋,走了过来。

    “乡长,怎么办?”楚天齐看着宁俊琦说道。

    看着楚天齐微微上翘的嘴角,宁俊琦明白他有逗弄自己的意思,但是因为还有旁人在边上,于是她没有废话,而是直接说道:“趟河过。”她说着,已经把塞进雨鞋中的裤腿拽出来,开始向上卷着。

    楚天齐和杨大庆更是不敢怠慢,二人直接到车里脱掉长裤,仅剩下里面提前穿好的大裤头,把长裤装进了自己的挎包中。当二人下车的时候,宁俊琦已经收拾停当。

    此时的宁俊琦样子有些滑稽。她的脚上已经换上了黑色的高筒雨鞋,裤腿卷得老高,灰色带长后襟的短袖衫两个前襟系在一起。头上乌黑的马尾辫已经被折叠成条状,用发带紧紧的系着。

    “走吧。”宁俊琦冲着楚天齐一甩头,说道。

    “我换一下雨鞋。”杨大庆说道。

    楚天齐也赶忙说了声:“我也换一下。”

    “好,我等你们。”宁俊琦回道。

    当打开后备箱的时候,楚天齐才发现,自己带的高腰雨鞋不见了。车上除了杨大庆带的黑色雨鞋外,多了一双天蓝色的女士雨靴。楚天齐瞬间明白,自己的“装备”被宁俊琦征用了。

    杨大庆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冲着楚天齐一笑:“楚乡长,要不你穿我的雨鞋吧,我直接穿凉鞋过。”

    楚天齐大声道:“那怎么行?我可不能干这样不道德的事,把别人的鞋抢过来穿在自己脚上。”

    宁俊琦自然听明白了楚天齐的话,但她故意装作不明白,而是对着他俩道:“快点,还没弄好?”

    “快了。”楚天齐回了一句,然后对杨大庆道,“你自己穿吧,再说了,我四十三号脚,你四十号脚,你的鞋我也穿不上呀。”

    杨大庆嘻嘻一笑,用手一指车上的蓝色雨靴,又一指楚天齐的脚。楚天齐知道杨大庆在调侃自己,用手在他的背上轻拍了一下,算是惩戒。

    忽然,楚天齐想到了一件事:我的雨鞋特意选了大一号的四十四号,她的脚也就三十六、七号,她穿着这么大的鞋,究竟该怎么走路呢?

    等杨大庆换好雨鞋,楚天齐和他一起走向了宁俊琦。

    来到宁俊琦旁边,楚天齐一指她脚上的雨鞋,说道:“乡长,穿的不大吗?”

    宁俊琦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说了一句:“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说完,用命令的口吻道,“下水。”
………………………………

第二百七十九章 察看灾情1

    就这样,司机小孟留在车上看车,宁俊琦、楚天齐、杨大庆三人趟入了浑浊的河水。 他们选择了宽阔地段过河,这个地段的水要浅一些,大概有一尺来深。水流也相对平缓。虽然水流平缓了许多,但还是有一股冲力,再加上水底下不平整,宁俊琦依然觉出了行走的艰难。

    楚天齐尽量走的慢一些,以照顾宁俊琦的行进,就是这样,她也走的很吃力。

    “乡长,要不我拉着你吧?”楚天齐半认真半玩笑的说道。

    “谁用你,我自己行。”宁俊琦谢绝了他的好意。她之所以这样做,主要还是因为旁边有个杨大庆,岸边还有个小孟。如果没有熟人的话,说不准她会采纳楚天齐的建议,反正她现在一点儿也不反感他。

    走到一半的时候,宁俊琦实在觉得吃力,甚至有跌倒的危险。楚天齐也注意到了她的情况,就走的靠后了一点,以备她发生状况时,好出手相救。尽管内心很强大,但宁俊琦那点儿小体力,在强大的自然力量面前,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乡长,别逞能了,还是我拉着你吧。”楚天齐真诚的说道。

    宁俊琦摇了摇头,说道:“没事,我能行。”

    “乡长,就让楚乡长拉着你吧,要不,你拉着我。”杨大庆说道。

    宁俊琦实在坚持的幸苦,正好借坡下驴,于是说道:“好吧,既然大庆都这么说了,我总不能驳了他的面子吧。”说着,她一伸手抓*住了楚天齐的衣后襟,又抓*住了杨大庆的衣后襟。

    楚天齐先是一楞,然后马上笑了起来,杨大庆也跟着笑了起来。

    宁俊琦脸一红:“笑什么?两个大男人做了举手之劳的事情,还至于这么得意?”

    “对于我们来说是举手之劳,对于某些人来说,却是雪中送炭。”楚天齐讥讽道。

    “哼,臭美什么。”宁俊琦鼻子哼了一声,手上一使劲,前面两人身体就是一晃。并不是宁俊琦多有劲,而是前面两个人都顺着她的劲,根本没想到她能来这么一出。

    三人就以这样奇怪的姿势过了河。

    来到河边,杨大庆找了块石头坐下,把斜背的挎包拿下来,从里面取出了长裤和凉鞋,换掉了脚上的雨鞋,穿上了长裤。然后从包里取出一个大的塑料袋,把雨鞋装了进去。

    楚天齐没有什么鞋可换,只能穿着湿漉漉的凉鞋,把长裤套到腿上。他把双手背在身后,瞅着宁俊琦,他倒要看看,她这个女乡长如何穿着过膝盖的雨鞋进村。宁俊琦自然也发现了他的目光,但她这次没有责怪他。

    宁俊琦也找了块石头,从随身的小包里取出纸巾,把石头上的土擦了擦,然后坐到上面,很费力的把右脚的雨鞋脱了下来。

    让楚天齐惊异的一幕出现了,雨鞋拿下的一瞬间,他没有看到她光洁的脚丫,而是看到了裹在脚外面的塑料袋。等她轻轻解开袋子上系着的疙瘩后,灰色带网孔的运动鞋呈现在楚天齐面前。他此时才明白,怪不得她的脚能穿着自己四十四号的雨鞋,原来是鞋里有鞋呀。

    在楚天齐惊讶的目光中,宁俊琦脱掉了两只雨鞋,迅速放下裤腿,解开了系着的衣襟,并把发带打开,重新恢复了“马尾”。霎时,那个透着滑稽的女汉子不见了,转而,一个青春靓亮的清秀女孩站在面前。

    看到宁俊琦的“大变活人”,杨大庆也是吃惊不小。

    就这样,一个清秀的女孩,一个手中拿着大袋子的男孩,还有一个双脚湿漉漉的男孩一齐向甘沟村进发。

    沿途可以看到,一些高杆作物出现了倒伏。但让大家欣慰的是,蔬菜受影响不大,没有出现担心的灌满泥浆。只是那些纵横交错的水渠里面,却填充了好多的杂物和没有渗下去的泥水。看来正是这些用于泄洪和灌溉的水渠,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才让芹菜和其它疏菜幸免于难。

    进村的路,一直是慢上坡,走着走着,就看到了新建成的中心小学。顿时,大家精神倍增,几步就到了学校门口。

    甘沟村中心小学,是在村子东头新选的一块地,主要是把甘沟村及周边四个村子的孩子集中到这里上课。计划在八月一日正式投入使用,八月一日正是村小学开学的日子。农村小学和城里不同,既有暑假也有秋假,两个假期加起来的时间和城里暑假时间差不多长。

    学校大门敞开着,在靠门口的那间房子里面传出嘈杂的人声。

    宁俊琦和楚天齐对望了一眼,走了进去。

    他们刚进院,就被从屋子里出来的眼尖村民认了出来,对着屋子里面大喊:“支书,主任,乡长和楚乡长来了。”

    听到喊声的常海和村支书记从屋子里出来了,快步走向宁俊琦等人。宁俊琦也率先大步迎了上去,伸出双手,和支书握在一起。紧随其后的楚天齐,握住了常海伸出的宽厚手掌。

    支书不善言辞,只说了句“乡长,你们来了。”就松开手,退到了后面。

    此时,大家已经互相握过了手。

    “常主任,情况怎么样?”宁俊琦问道。

    常海眼窝深陷,但精神状态不错,声音洪亮的回答:“谢谢乡长,这么快就来了我们村。这场雨下的特别大,但目前没有任何人员伤亡。”

    常年当村主任,常海自然知道领导最最关心的是什么,所以一上来就先说了人员的事。听到常海的话,宁俊琦等三人都松了一口气。

    “但是,这次降雨造成的灾情却不小,从目前初步统计的情况看,共倒塌房屋七间,危房有三十到四十间,牲畜失踪和死亡八十多头(只),财物损失正在统计中。粮食作物和蔬菜受损情形还没统计,还有……”常海把受灾情况进行了相对全面的汇报。

    “哦。”宁俊琦神情凝重的点点头,问道:“倒塌的房子都是空房子吗?”因为刚才常海说没有任何人员伤亡,所以她才有此一问。

    “不都是。其中常二粮家的三间房子住着人,他那几间房子可以说是目前全村住人的房子中最破的。其余的四间房子都没住人。”常海说道,“前半夜,我在睡之前,就感觉刮的风像是要下大雨,就特意嘱咐了常二粮几家醒睡着点。然后我们几个村干部就都到村委会值守,等到大雨来的时候,我们感觉情形不对,就分头把那几家住破房子的人家,全部动员到了村委会,临时住宿。今天雨停了以后,发现常二粮家的房子塌了,那几家的也变成了危房。村委会被占了,我们就临时到了新学校,这里在两天前刚把电话线拉过来,方便和外边联系。下雨的时候,村里电话都不通了,刚刚才找到断线的地方,已经修好了。”

    “好,好,你们做的非常好。乡党委、政府感谢你们。”宁俊琦再一次紧紧握住了常海的手,使劲摇晃着。她非常明白,虽然听起来挺平淡的事,但如果村干部稍微懈怠一下,村民再麻痹大意一点的话,那就出大事了。

    常海继续说道:“还有二十多间的危房,暂时都没住人,都是各家的小房、配房。对了,旧学校的三间正房也成了危房。”

    听到这里,宁俊琦、楚天齐对望一眼,心中暗暗庆幸建新校舍的及时。

    宁俊琦等进屋,和屋子里的人打过招呼后,就又出来了。在常海的引领下,宁俊琦等三人开始察看新校舍,常海在边上继续汇报着受灾情况,并回答宁俊琦和楚天齐的提问。

    新校舍一共两排房子,每排八间,除了做为教室外,还包括教师办公室,教师和学生宿舍等。房子全部都是硬砖到顶,外面房顶上盖着红色的瓦片。屋子里是水泥地面,水泥墙面,水泥顶子。离地一米左右的墙壁都刷上了绿色的油漆,南面墙上装有铝合金门窗。东西两面墙上各安着一块黑板,墙壁其余的部分和顶子都刮上了白色的腻子,刷过了涂料。所有的屋子里,已经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就等着使用了。常海他们今天临时使用的房子,是做为学校的传达室、门卫房使用。

    两排房子的前面都砌有花坛,前排的两个花坛又比后排的两个花坛大了一些。院子里,用便道砖砌出了小路,其余的地面都是经过砸夯后的土地面。

    整个一圈看下来,无论是房屋,还是院落,或是围墙,做工都非常精细。宁俊琦和楚天齐都很满意,说明工匠们用心了,监工人员尽职了。

    看完整个院落和房屋,宁俊琦对着常海说道:“常主任,企业捐赠的桌椅已经采购完毕,正准备送货。我在今天早上刚和对方联系过,让他们再推迟几天,要不现在的路不好走。他们保证在本月三十号全部运到,不耽误八月一日正常使用。”

    “那太好了,我还想问呢?就是没敢。”常海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楚天齐笑道:“老常,还有你不敢问的?”

    常海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

第二百八十章 察看灾情2

    在常海的引领下,宁俊琦一行到了村委会,去看望临时居住在这里的几户村民。 离着村委会还有一段距离,就听到了孩子的叫声和大人的喝斥声。

    尽管能想到,但当真正看到的时候,又是不一样的感觉。村委会一共五间屋子,平时常用的有三间,另两间就当做库房用。现在倒好,所有的屋子全用上了,屋子里除了老人、妇女就是孩子,还有就是堆的到处都是的包袱和袋子。这些老弱妇幼都坐在坑上,地上也铺着门板、被褥,看来是晚上给家里青壮年休息的地方。常海解释说,青壮年大部分都去地里或是自己房子的现场了。

    屋子里,孩子们正在无忧无虑的嬉戏,那些大人们有的在聊天,有的在干针线活,还有的在对着孩子瞪眼睛。

    常海进到屋子,大喊了好几声,屋里的人们才停下了手中的活计。孩子们也停止了追打和嬉闹,藏在大人身后,用那种惊异的目光望着宁俊琦等人。

    “乡长来看望大家了。”常海尽量用激动的语气表达着要说的话。

    没有期待中的掌声,更没有应该有的寒暄。宁俊琦已经做好伸手和对方相握的准备,当她看到这个情形时,只好把抬起的右手又放了下去。

    “乡长来了,带了多少钱?能给我们家多少?”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太说道。

    常海大声的说道:“二嫂,你怎么这么说话?什么都指望政府啊?”

    老太太不甘示弱的说道:“不找政府找谁呀?找你?你能管的过来吗?”

    “你……怨不得你家连间新房也盖不起,就整天等着救济啊!”常海喝斥道,“要是二哥活着,绝不会像你这样的。”

    “常海,你什么意思?村干部就知道欺负我们孤儿寡母呀!呜……”老太太干脆撒起泼来,说着,还哭了起来。

    老太太这么一弄,其它屋子里的人也一起涌了过来,有的哭,有的说,乱糟糟的。

    宁俊琦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就连楚天齐也是束手无策。

    “哭,哭,起什么哄?再这样,你们就都回自己破房子住去,爱咋咋样。”常海没好气的说道。

    果然好多人都不言声了,只有那个老太太还在继续“呜呜”着,而且声音还越来越大。弄得宁俊琦等人走也不是,在也不是。

    “嚎,嚎,再嚎把二梁抓走。”常海怒斥道。

    这一招真奏效,老太太立刻止住了悲声。

    就现在的样子,还能说什么?深了不行,浅了也不行。宁俊琦从包里拿出八百元钱,说道:“常主任,百姓挺可怜的,把这点儿钱,分给这四家,就算我的一点心意吧。”

    “乡长,不用,怎么能要你的钱呢?”常海推辞道。

    宁俊琦执意把钱塞到了常海手里。常海这才接住,然后,给了每家二百块钱。

    “我们家房子都塌了,遭灾最厉害,应该多给。”老太太仍不知足,“要不,给把房子盖好,也行。”

    “多少钱也填不满你们家的无底洞。”常海说着,把宁俊琦、楚天齐拽出了屋子。

    宁俊琦没想到,看望受灾群众,竟然遇到了这样的事,心里很不舒服,但也没法说什么,总不能无原则的答应那个老太太吧。

    在常海的再次引领下,到了一处塌房现场。三间泥坯房子已经彻底塌架,站在外面就可以看到屋里杂七杂八的东西。院子里杂草丛生,就连房顶上也长满了蒿草,院墙更是不成为墙,就是几块烂泥坯,看得出房子的主人平时也疏于打理。

    常海叹了口气,说道:“乡长,这就是那个常二梁家。常二梁和我岁数差不多,也是我一个不远不近的侄子,刚才那个不讲理的老太太就是他妈。我那个二哥很能干,可是娶的这个老婆却好吃懒做,在常二梁十来岁的时候,二哥得病死了。这个二嫂先带着二梁改嫁了三次,结果每次都时间不长,最后仍然回到了甘沟村。看在二哥的份上,村里一直收留着他们母子,有什么救济、照顾先想到他们。可是这个二嫂不要强,除了勾搭别的男人,就是惹事生非,还把儿子教育的也不成人。常二梁整天游手好闲、偷鸡摸狗,都四十多岁的人了,到现在也没个媳妇。”

    宁俊琦点点头,没有说什么。

    接着又看了几处危房,和几户受灾户。这些家庭的人都很不错,对领导能在百忙之中前来视察灾情,表示感谢。当然,也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困难。宁俊琦对大家进行了安慰,表示政府不会坐视不管的,一定会组织大家进行生产自救。

    从受灾户家里出来,宁俊琦一行,到了农田查看庄稼和蔬菜受灾情况。庄稼主要就是发生了倒伏现象,不过等地里干上两天,只要把这些倒伏的庄稼再扶正,相信还能再生长一阶段。对于有的籽粒已经栽在泥土中的庄稼,肯定会减产一些。

    蔬菜情况比较乐观,就像在进村时沿途看到的那样,基本没有灌上泥浆,这主要还是得益于那些泄洪的沟渠发挥了作用。当然也基本没有折损和倒伏,这主要是下雨时没有下冰雹,风也不甚大的缘故。

    ……

    看了一圈,众人到了旧小学院里。

    常文的女儿常继文,正好从屋里出来,看到进院的楚天齐众人,就扯开嗓子向屋里喊着:“爸,爸,楚叔叔来了,乡长也来了。”

    宁俊琦和楚天齐急忙走了过去,杨大庆和常海跟在后面。

    “宁乡长,楚乡长,你们来了。”常文的声音传了过来。门上的纱帘一挑,常文夫妇出现在大家面前。

    常文拄着双拐,灵活的跨过了门槛,小张老师在后面紧紧跟着。

    宁俊琦赶紧上前一步。

    此时,常文已经把双拐夹在了腋下。

    宁俊琦伸出双手,握住了常文右手,关心的说道:“常老师,慢点,慢点。”

    “不碍事,不碍事。”常文急忙说道,“平时我都拄一支拐,今天下雨了,她就非得让我把两支都拄上。”说着,看了身旁的媳妇一眼。

    “乡长,楚乡长,大家都进屋吧。”小张老师礼让着大家。

    “好”,宁俊琦说着,松开常文的手。坚持让常文走在前面,大家一起进到了屋里,有的坐到炕沿上,有的坐在椅子上。

    刚一坐下,常文就问道:“乡长,新学校能保证八月一号正常使用吗?”

    “怎么不能?房子已经全部盖好,连卫生都打扫了。桌椅在三十号就会运到,完全不影响开学。”宁俊琦轻松的回答。

    “那太好了。”坐在炕沿上的常文使劲拍着手掌,双脚来回的踢着,脸上满是惊喜的表情,像孩子一样。

    宁俊琦真诚的说道:“常老师,有你这样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人民教师,甘沟村中心小学教学工作一定会搞好很好,培养的学生也一定会出类拔萃的。”

    “乡长,我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常文拍着胸脯道。

    宁俊琦也不禁被常文的情绪感染,有些激动的说道:“好,好。”她忽然感觉自己的用词不太恰当,又急忙改口:“保重身体,保重身体。”

    “乡长,你们是不知道。当老常得知让自己当这个中心小学的校长时,激动的好几天都没睡不着觉,一个劲的和我说‘这次管十个人了,我成校长了’。”?小张老师在旁边插话道。

    常文脸一红,说道:“哪像你说的那样?你净埋汰我,好像我是个官迷似的。”

    屋里众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常继文更是笑的合不拢嘴:“我爸是官迷,我爸是官迷。”

    大家笑过以后,常文忽然情绪低落的说道:“我能再次站着走上讲台,都是各位领导和乡亲无私帮助的结果。尤其是楚大叔,为了给我治腿,从那么高的山崖摔下来,至今还得靠轮椅行动,说话也不利索。一想到这些,我的心里就……就……难受。”说到这里,常文已经哽咽的说不下去了,眼泪一双一对的掉下来。

    看到常文这样,楚天齐赶忙走到常文跟前,拍着他的肩头,说道:“常老师,不必担心,我爸已经恢复很多了。上次我回去,他一手拄拐,一手扶着我还走了好长时间呢!别伤心了。”

    常文破涕为笑:“我不伤心,不伤心,愿老天保佑,让大叔早日康复。我没有什么能报答他的,我就好好把书教好,多培养出一些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也不枉大叔舍命救我一场。”

    “这就对了,振作起来。”宁俊琦说道。

    “他就是那样,一说到楚大叔,就是又哭又笑的。”小张老师在旁边插话道。

    常文不服气的回道:“你不也是那样吗?”

    确实如常文说的那样,小张老师现在脸上的泪痕还没干呢!

    大家说了一会话,从屋里到了院子里。

    站在院子里,看着曾经的教室,现在的危房。常文由衷的说道:“乡长,楚乡长,你们英明啊!要不,孩子连上课的地方也没有了。”

    宁俊琦和楚天齐明白常文指的是什么,楚天齐笑了笑。宁俊琦说道:“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啊!”
………………………………

第二百八十一章 崴脚

    谢绝了常海吃午饭的邀请,宁俊琦对常海等人强调了救灾的一些事情。(品#书……网)!然后,和楚天齐、杨大庆一起,再次涉水出了村,到了汽车旁。当然了,楚天齐的雨鞋还是被宁俊琦征用了,他自己只能继续穿湿凉鞋过河。

    第二站到的是小营村,小营村的灾情要比甘沟村轻一些,因为小营村的地势要比甘沟村开阔一些,洪水自然也就小了一些。宁俊琦一行,仍然是看现场、看望受灾群众,听冯强等人的汇报。等把这些都忙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了,冯强已经让人准备好了午饭。

    众人没有喝酒,以最快的速度吃完饭后,又赶往了今天的最后一站――苇子沟村。苇子沟和甘沟村的地形大同小异,进村的路已经成了泥糊糊,当汽车进到村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了。提前接到信的村干部已经在村边等候,待乡领导一到,马上就是看现场。苇子沟洪水也很大,灾情和甘沟村差不多。看现场、慰问、听汇报,一圈忙下来,已经是下午六点了。众人谢绝了村领导吃晚饭的邀请,踏上了回乡里的路。

    出村刚有三里来地,汽车就不走了,小孟怎么弄也打不着火。最后,只得让杨大庆和小孟留在原地,到村里寻求帮助,楚天齐和宁俊琦抄小路回乡里。

    刚刚接到电话,明天县领导要到乡里,所以宁俊琦无论如何得赶回去。一是明天在乡里等候领导,再一个就是和黄书记在今天晚上商议汇报内容及接待事宜。

    从小路走,需要翻过一座小山包,过去就是青牛峪村的地界,估计就是一个小时的路。而要是从平路走的话,得先到主路,然后再从主路乘车回去。光到主路就得两个来小时,在主路还得等着过往的车,现在的班车已经全部过去了,等其它的过路车还不知道得多长时间呢。

    ……

    宁俊琦、楚天齐二人向小山包走去。整个一天都没有出太阳,踩在长满青草的地上,还是有一些湿*滑的感觉。走了十来分钟的平路,就开始上山了。

    这座小山包不高,山上到处是小树和灌木丛。一条人工踩出的小路,穿过灌木丛,曲曲弯弯的升向远处。路两边的小树虽然不高,但总比人高,借着山势生长的一面,要更高一些。

    往天的这个时间,太阳还没有落山,会有阳光洒在缝隙间,显得比较亮堂。而今天却是另外的一番情形,今天凌晨下了四、五个小时的雨,白天又没出太阳。因此,山上的湿气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