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涯无悔-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楚天齐接通电话,有些焦急的问道:“是不是有检测结果了?水质怎么样?”
对方的云翔宇没有说话,楚天齐只能听到他粗重的呼吸声。不好,看来一定不理想。想到这里,楚天齐的心里凉了半截,也就没有说话。
双方晾了快一分钟了,云翔宇才一字一顿的说道:“化验结果是优质矿泉水,而且区别于市场上常见的锶型和偏硅酸型,你们的水是锌矿泉水。”
“什么锶型、锌型的?”楚天齐反问道。
云翔宇的语气还很兴奋:“我也说不上来,听秦雪梅说的意思,就是你们的水比市场上常见的矿泉水要好。共做了两份化验,一份是省水质化验中心的,一份是国家质检水质中心的,两份结果的结论是一致的。要不是等国家质检水质中心的结果,我早就把结果告诉你了。”
“谢谢啊!”楚天齐说道。
“少来这一套。我还有事,先挂了。”云翔宇刚说完,楚天齐就听到电话里传来了“嘟嘟”的挂断音。
……
楚天齐收起手机,身子向后一仰,两臂向上伸展,兴奋的自语道:“哈哈,成了。一切都很顺利呀!”然后,他直起了身子。
目光所及处,他发现了桌子上的一个小物件,是一个小插销。心里暗道:忙得把这件事忘了。他赶忙找出改锥,拿上插销和螺丝,看着到屋门处,干起了活来。
实际上,楚天齐在和宁俊琦一起回来的当天,就把插销买上了。他是为了防备隔壁的“女淫贼”的,虽然“女淫贼”这个词不文雅,但他认为用在王晓英身上再贴切不过了。再说了,反正这个词也是偷偷的给她用的,她不知道,自己也不会出去说的。
出门那两天暂时抛开了那晚的事,可是当楚天齐一踏进乡政府大院的时候,就心里有些发怵。连他自己都奇怪,自己的胆子是不是越来越小了,年前的时候怕黄敬祖的笑容。好不容易现在不怕了,怎么又开始怕王晓英进门了?真他*妈的邪性。
他本来考虑在门上安个暗锁,只要一关门就自动锁上了。可他一想,又不妥,那样的话,只要有人要进屋,自己就得去开门,也太不方便了,同时给别人的感觉也不好。后来,他才决定在靠近门拉手的地方再安个插销,万一晚上忘了插上面的插销,新安的这个插销还是很容易被发现的。
等到买上插销后,每天都是忙人代会的事,另外,除了人代会那天看见王晓英了以外,这些天也没见她的踪影,就把安插销的事抛到一边了。
“笃笃笃”,敲门声响起。
楚天齐马上打开房门,宁俊琦一挑门帘,走了进来。她没防备有人在门后,差点和他撞在一起。
“你这人怎么回事?”宁俊琦嗔道,当她看到楚天齐在安插销,就半开玩笑的道,“你这是干什么?难道是怕晚上有人劫色?”
楚天齐苦笑着道:“差不多吧。”
“去你的吧,就你一天鬼鬼祟祟的,我看应该防着你才对。”宁俊琦笑着道。
说完后,她觉得自己的话似乎不妥。就转换了话题,“青牛峪种菜的事上报纸了。”
………………………………
第一百七十三章 机会来了
宁俊琦说完,把背操着的右手转了过来,她的手中拿着一张报纸。 她把报纸递了过去,在椅子上坐了下来。
楚天齐接过了报纸,这是一张当天的河西日报,报纸被翻到了第三版。版面上一个醒目的标题映入眼帘:《脱贫的希望――玉赤县青牛峪乡蔬菜种植纪实》,副标题是:走基层系列活动之八。
文章详细介绍了青牛峪乡引进“有机西芹三号”的现实背景,种植、管理、销售等全过程。讲述了在引进、种植、销售过程中,遇到的观念、资金、技术、人员方面的阻力与限制,重点突出了青牛峪乡不畏险阻、迎难而上的工作作风,赞扬了青牛峪乡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定信心与无限激情。
楚天齐用了大约二十分钟的时间,看了这篇文章,重点部分看了两遍。最后,他再一次看了作者的名字:时真平,这是欧阳玉娜的笔名。
他把报纸放到桌面,身子重重的靠在椅背上,面色严肃,陷入了沉思。
又过了一会儿,宁俊琦说道:“你怎么看?”
楚天齐长舒了一口气,说道:“这篇文章是欧阳玉娜写的,是省报走基层系列报道之一,走基层活动重点是讲述发生在最基层的一些优秀人物或是先进事迹,是省报近几年在春节前后都在坚持的一个活动。能够成为报道的主角或是主体,是很多单位,尤其是很多个人梦寐以求的事情,有的人甚至不惜通过各种关系,以图能在报纸上露一次“脸”。”
宁俊琦点了点头,表示认可楚天齐的说法。
“青牛峪乡的‘有机西芹三号’种植,能被做为典型事迹进行介绍,对于我们乡里甚至全乡人民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就是对于我们直接参与此项工作的个人来说也是非常有益的。这份报道,就相当于是给我们乡做了一个大广告。省报所具有的发行量、受众面、权威性,都是省内其它报纸所不能比拟的,欧阳玉娜能给我们争取到这个机会,是她给我们乡帮了一个大忙。”楚天齐按着自己的思路说着。
听到楚天齐对欧阳玉娜的赞扬,宁俊琦的心里酸酸的,但还是真诚的说道:“是呀,玉娜这是帮了我们乡一个大忙。”说到这里,她又反问道,“就这些吗?”
楚天齐略带苦涩的一笑:“如果我只是这些认识的话,你也就不会专门拿着报纸来找我了。”
宁俊琦“嘁”了一声,以示对楚天齐自以为是的不屑。
“我们必须承认能有这样的机会,是非常不易的,我们要感谢欧阳玉娜。可恰恰是我们有一个特殊情况,那就是黄书记对西芹种植的冒进想法。这篇报道对乡里以及全乡人民来说,都是大好事,但对于我俩来说,可能就是一件非常不利的事情。”楚天齐说到这里,看着宁俊琦道,“乡长,你说呢?”
“哈哈,有进步,现在已经学会把问题甩给领导了。”宁俊琦调侃了一句,继续说道,“是呀,本身这件事是好事,可是只怕会被有心人利用啊。我感觉某些人对那件事肯定不会轻易放手,他一定会利用这个机会的。哎,有些时候,在**驱使下,会让人丧失心智的。”
楚天齐有些担心的问道:“那我们该怎么办?”
“年轻人,稳住。我们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以不变应万变。”宁俊琦轻松的说道,接着语气变的很坚定,“关于这件事,我对你的承诺不会变,放心吧。”
宁俊琦再次强调了承诺不会变,那就意味着无论黄敬祖怎么折腾,宁俊琦都有办法让他今年不能如愿。楚天齐听到她坚决的态度,刚刚略有些急躁的心情,舒缓了下来。
“明天上午,带我去看一下楚大叔。”宁俊琦转换了话题,“回到乡里就没闲着,也不知道大叔怎么样了?”
“昨天我给村里打电话,听柳村长说,我爸已经能吃流食,现在已经在锻炼着坐轮椅了。他还说我爸能认识我妈了,就是还不认识我弟。”楚天齐高兴的说道,“乡长,你这么忙就不用专门去了,你的心意我领了。”
“我是去看大叔,又不是看你,你要实在没时间的话,我让小孟直接带我去。”宁俊琦语气强硬的说道。
“有时间,有时间,乡长体察民情,小人就是再忙也要随驾。”楚天齐献着殷勤。
“还说什么随驾,你以为你是太监呀,你……哈哈哈。”宁俊琦说到半截,已经笑得直不起腰了。
楚天齐弄了个大红脸,待宁俊琦笑的差不多了,才说道:“乡长,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云翔宇刚刚打来电话,他说葫芦沟水样的化验结果出来了。水是优质矿泉水,而且区别于市场上常见的锶型和偏硅酸型,是锌矿泉水,反正就是我们的水比市场上常见的矿泉水要好。共做了两份化验,一份是省水质化验中心的,一份是国家质检水质中心的,两份结果的结论是一致的。要不是等国家质检水质中心的结果,云翔宇早就把结果告诉我了。”楚天齐又把云翔宇的话,照着原样贩卖了一遍。
“那太好了,化验报告出来了吗?”宁俊琦高兴的说道。
楚天齐说:“已经出来了,就等我们到时去省里拿原件呢!”
宁俊琦想了一下,说道:“这样吧,参加完县里的人代会,我去雪梅那里拿一下,顺便到市里落实一下云翔宇说的那个指标的事。”
楚天齐明白宁俊琦说的指标的事,是指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支持贫困地区小学配备电脑的活动,宁俊琦是要去落实玉赤县至少争到一个指标。于是说道:“那样太好了。乡长,申请有机认证的初期手续,你也顺便给拿过去吧,姜教授已经帮忙联系到了认证机构,到时云翔宇带你去。”
“楚大乡长,你也太过了吧?你现在一下子给我安排了三件事,把我指挥的团团转。我真是奇怪了,你是领导,还是我是领导?”宁俊琦很“生气”。
楚天齐讪笑道:“您是领导,您是领导,您是我一辈子的领导。我怎么敢指挥你呢?主要是能者多劳,同时也是领导您体恤我们下属嘛!”
“少拍马……我可不当你一辈子的领导,说的好听,我怎么感觉像是你的佣人呢。你这人就是势利眼,用人的时候肉麻的称呼‘您’,用不着的时候,还指不定怎么编排我呢?”宁俊琦不满的说道,“下不为例,你也别光使唤我了,到时候你派杨大庆拿上资料和我去吧,让他也跟进一下。省得以后以不熟悉情况为由,还得指使我,你是不是就是这么想的?”
其实楚天齐就是这么想的,不过他还是“诚恳”的说:“哪能呢,哪能呢,这我已经感激涕淋、无以言表了,做人不能得寸进尺嘛!”
宁俊琦说了一句“这还差不多”,走出了楚天齐办公室。
目送宁俊琦离去,楚天齐眉头又锁了起来,他不清楚黄敬祖会如何利用这篇报道做文章,但他知道黄敬祖肯定不会错失这次机会的。尽管宁俊琦已经向楚天齐做了承诺,但他依然要思考如何应对黄敬祖依靠这件事采取的进攻,不到万不得以的情况下,还是不要让宁俊琦用她没有明说的办法了。他有预感,她要采取的办法很可能是违背她平时的处事原则的,所以他不想让她那样去做。为了自己,让她去做违心的事,自己会心痛的。
……
青牛峪乡书记办公室。
书记办公桌上,放着一张报纸,正是当天的河西日报,页面也被翻到了第三版。黄敬祖悠闲的靠在椅子上,左手端起水杯喝了两口,然后把水杯轻轻放在桌子上。他一边回味着茶水清香,一边用右手食、中二指轻叩着桌面,自言自语道:“好文章,好文章。有思想,有内涵,立意高,有远见,有远见哪!”
报纸是党政办小姚送来的。当时,小姚放下报纸就走了,黄敬祖没有理会,因为每天都是这样的程序,都已经习惯了。
批完文件后,黄敬祖摘下花镜放在了桌子上,双手轻揉了眼睛周围几下,身子向后靠了靠,伸了个懒腰,自言自语道:“老喽,老喽,不服老是不行啦!”
按照习惯,他顺手拿起报纸翻了起来。每日看报纸是领导的必修课,也是一个成熟领导干部必须保持的习惯。在一般人看来,党报、政报枯燥、乏味,但当政者却视它为风向标,政策的风向标。在经济政策、人力政策或是其他政策调整,以及新政策出台前,党报或政报都会提前吹风或是试探,只是表达的方式一般会比较间接或是隐晦。对于平常人来说,不会从中发现什么,但是对于一个成熟的从政者来说,却会从中悟到好多东西。
黄敬祖每天看报的顺序是,先党报,再省报,然后市报,最后再看相关的报纸。今天他依然是按这个顺序,党报看过后放在了一边,又看省报。他看完一、二版,没有发现什么有用的新信息,就准备草草浏览剩下的版面,这时他在三版有了发现。
当他快速捕捉到报道里面的几个关键句子和词语后,心中暗道:机会来了。
………………………………
第一百七十四章 黄敬祖借势
黄敬祖把这篇报道从头至尾看了两遍,又对重要段落和句子进行了研读,他发现文章写的非常有水平。 文章中既有事实的叙述,又有政策的解读,整篇文章通顺而又严谨,有高度而又接地气,足见写作者的文字功底与理论素养之高超。同时,也对青牛峪“有机西芹三号”引进、种植、销售、收益等情况非常熟悉。
这是什么人写的呢?黄敬祖心里这样想着,又再次看向了写作者的名字:时真平。
“时真平,时真平。”黄敬祖一边嘴里念叨着,一边用右手在头上轻轻拍着。忽然,他脑中灵光一现,“难道是她?”
黄敬祖放下这张报纸,开始翻阅文件架上的资料,在这沓资料的最下面找到了他想要的东西――旧报纸一张。
这是去年五月八日的河西日报,黄敬祖快速翻到了第三版,找到标题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基层系列报道三――记河西省玉赤县青牛峪乡乡长助理楚天齐》这篇文章。在作者名字的地方,他看到了“时真平”三个字。
黄敬祖坐下来,把两篇文章放到一起,比对了起来。没错,作者都是“时真平”。
“怪不得能对乡里的情况这么了解呢,果然是她。”黄敬祖这样想着,陷入了沉思。
“时真平”是欧阳玉娜的笔名,这还是楚天齐告诉黄敬祖的。在去年,当黄敬祖看到报道楚天齐的文章后,也知道了文章的写作者是“时真平”,他觉得这个人可能是那个叫欧阳玉娜的记者,因为欧阳玉娜曾经和县农村信用社主任欧阳玉杰一起到过乡里。但他还不确定,后来他向楚天齐进行求证时,得到了肯定答案。
今天乍一看到“时真平”三个字时,黄敬祖就觉得似曾见过,但他平时和欧阳玉娜没有任何联系,再加上欧阳玉娜在省报发表这种大块头文章的时候也不多,所以黄敬祖一开始并不能确定这个人就是欧阳玉娜。当他看过去年五月八日的报纸后,终于验证了自己的猜测。
欧阳玉娜和楚天齐关系很近,这个信息他早就知道。而且还有传言说她是楚天齐的女朋友,对于这个信息,黄敬祖是持怀疑态度的。他认为高高在上的省报记者和一名最基层的小乡副,似乎差得太远了,应该是人们杜撰出来的。
今年春节前,欧阳玉娜再次来到青牛峪那次,黄敬祖是听到报告后,专门抽*出一点时间,赶到“好再来”饭馆的。他当时一方面原因是对省报记者表示尊重,另一方面也是验证传言是否属实。那天黄敬祖虽然懒的搭理楚天齐,但他却注意到欧阳玉娜看楚天齐的眼神有些特别,所以,黄敬祖对传言由怀疑到半信半疑。
今天,当黄敬祖再次看到这篇报道时,他相信传言是有根据的。即使不像人们传的那么邪乎,但最起码他们的关系应该很好。
黄敬祖再次拿起报纸看了看,他发现,这篇文章既是对乡里种菜的肯定。同时也是对楚天齐和宁俊琦的赞扬,虽然他们的名字在文章中都只出现了一次,但这已经足够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们都是事实的参与者,尤其楚天齐更是直接的操作者、执行者。
哈哈,小子学会借势了?黄敬祖这样想着,心里就有些不舒服起来。
过了一会儿,黄敬祖又拿上报纸,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他的眉头舒展开来。从整篇文章来看,写的都是事实,评价的也比较客观。更难得的是,虽然没有我黄敬祖的名字,但却在提到乡政府的时候,先提乡党委,而且在最后一段,更是用了“成绩的取得是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这样的句子。看来这个小记者很会来事,最起码要比姓楚的“白眼狼”强多了。
你们会借势宣传,我为什么就不能“借势”呢?这不正是给我送来的进攻“炮弹”吗?想到这里,他拿起电话拨了出去:“要主任,下午两点半开会……”
……
下午两点半,青牛峪乡会议室,党委扩大会议召开。这是一次临时召开的会议,是由黄敬祖提议的,参加人是所有党委委员和两名非党委委员的副乡长。
会议由黄敬祖主持,他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同志们,今天这个会议就只有一件事情,学习省报精神。要主任,把报纸发给同志们看一下。”
要主任把当天的河西日报给除了黄敬祖以外的每个人都发了一份。平时乡里就订四份报纸,也不知道多出来的几份是现买的,还是从其它单位找的。报纸已经都被翻到了第三版,众人自然知道看什么。
十分钟过去了,黄敬祖扫视了一下全场,他见众人都已经坐直身子,抬起了头。就说道:“刚才的文章,大家都看了吧?这是宣传我们青牛峪乡蔬菜种植工作,其实也是省报在肯定我们的思路、我们的做法。省报是什么?省报是省委机关报,是省委、省政府发声的一个喉舌。省报的意见和观点,就代表了省委、省政府的态度。我们的工作能被省报肯定,其实就相当于是被省里领导肯定,这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们要倍加珍惜和重视。说说吧,都谈谈自己的感想。”
黄敬祖说完后,足足有一分钟没人说话,他准备点名,这时宁俊琦说话了。
“这篇文章,全面、系统的介绍了我们乡在去年种植‘有机西芹三号’工作的情况。文章既讲了当时的困难,也谈了乡里采取的应对措施,既介绍了我们乡所取得的成绩,更赞许了乡里当时的做法。我认为,文章客观、公平、全面,有高度、有思想,是对我们乡种植工作的全面肯定。”宁俊琦说到这里,戛然而止。
宁俊琦的发言,出乎黄敬祖意料,他总以为她会说出“但是”什么的,结果她并没有那么做,而是很配合。只是自己更想听的话,她没有说出来。不过这已经足够了,最起码她现在没有与自己做对。
有了乡长的带头发言,大家开始踊跃讲话。内容和宁俊琦说的大同小异,但意思都一样,都表示这篇文章是对全乡种植工作的肯定,是对全乡干部的肯定,是对全乡人民的肯定,大家倍感鼓舞、干劲十足。就连楚天齐也是这么讲的,这又出乎了黄敬祖的意料,没想到姓楚小子今天学乖了。
黄敬祖的目光从众人面上扫过,最后落在楚天齐身上,开始说话了,这是他两个多月以来第一次和楚天齐直接说话。
“楚副乡长,这个记者你很熟悉吧?听说笔名还很有内涵,你给大家介绍一下,怎么样?”黄敬祖说着,同时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楚天齐迎着黄敬祖的目光,平静的说道:“好的。”
这倒很出乎黄敬祖的意料,以前楚天齐在看到自己这个笑容时,总是快速低下头,或是露出一种怯弱的表情。今天这是怎么了?难道这小子有恃无恐了?还是有其它什么阴谋?
“黄书记,宁乡长,各位同事,这个记者我认识,在座各位也见过,她就是河西日报社记者欧阳玉娜。他之所以用‘时真平’这个笔名,是有一定寓意的。她告诉我说‘‘时’就是时效性,‘真’就是真实性,‘平’就是公平,是客观性。这是新闻的三个基本特征。我要让自己时刻牢记新闻人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良知。’这是她的原话。”楚天齐给出了“时真平”三个字的寓意解读。
见楚天齐停止了说话,黄敬祖接过了话头:“大家听到了吧。为什么欧阳记者能写出这样立意深刻、站位高远而又接地气的文章,因为她时刻牢记着自己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良知。她知道自己是新闻人,她知道新闻人应该做什么。”说到这里,黄敬祖话题一转,“我想向各位提出一个问题:你自己的身份是什么?你应该做什么?”
“得,又来了。看来有人又要老话常提了。”楚天齐心里这样想着,眼睛不由得看向宁俊琦。
此时,宁俊琦也看向了楚天齐,冲他微微笑了一下,并轻轻点了点头,以示明白。
黄敬祖轻咳了一声,说道:“同志们,刚才大家对这篇文章进行了认真的学习,也谈了自己的感受。大家讲的都很好,但还需要更深刻。我们不光要学习文章内容,更要学习欧阳记者的工作态度和实干精神,你们看最后一段,人家写的多好。”
说到这里,黄敬祖用手指着报纸读了起来:“‘有机西芹三号’在青牛峪种植,带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但种植成功却不是偶然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国家兴农、富农政策指引下,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支持下,在乡党委正确、坚强领导下,在全乡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克服重重困难才取得的。我们就要宣传这样的事迹,学习这样的典型,本报会在接下来的时间继续跟进、报道相关后续工作,请大家给予关注。”
读到这里,黄敬祖把报纸往旁边推了推,重重咳了两声,语气严肃的说:“省报讲了,会继续关注,关注什么?我们要做什么?”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重读本篇文章,写出深刻读后感。就像文章提到的那样,好好想想‘后续’两个字,到时大家要言之有物,不能再继续炒今天的冷饭,否则……散会。”
黄敬祖没有说“否则什么”,但大家都听明白了他的意思,心中都感觉到了压力。
楚天齐反而没有像好多人那样感觉压力重大,反正他早已经有了决定: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反正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
第一百七十五章 卖你个人情
黄敬祖是哼着小曲回到办公室的,这是他近一段时间最高兴的一天。(品#书¥网)!
上次他想借“民意”达成目的,结果最终失败了,这让他懊丧不已。所以,他就用自己特殊的笑容折磨楚天齐,以期扰乱对方的心智,好让楚天齐乱中出错,给自己创造机会。同时,他在看到楚天齐面对自己眼神的无奈与畏惧时,得到了极大的快感与满足。但是,越是这样,他反而越是不甘心。
黄敬祖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发现,上次自己之所以功亏一篑,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首先,自己对对手的能力与后手估计不足,犯了轻敌的大忌,同时他也没有预估到宁俊琦会那样坚定的支持楚天齐,甚至抢着替楚天齐“挡子弹”。
他到现在也想不明白是为什么,他可不相信小道消息说的他俩好。他虽然不知道宁俊琦究竟有什么后台,但他知道她肯定有来头,省委组织部可不是谁都能进的。他认为楚天齐和宁俊琦相比,简直就是小家雀与孔雀,根本不是一个档次,又怎么可能谈恋爱呢?
黄敬祖还找到了自己上次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自己没有得力帮手。宁、楚联手之所以能化解自己的进攻,主要就是他俩都是有能力的人,而且在配合中能够互补。自己只有王晓英和蒋野在配合,王晓英就知道瞎喳喳,没能力、没水平。蒋野水平一般,而且也想利用自己往上爬,更加靠不上。
黄敬祖总结了很多原因,但自己有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却没有看到,那就是没有真正换位思考。因为他在考虑问题时,虽然也换位思考了,但他经常是换位不换思想,所以他那不是真正的换位思考。
就比如,他不相信宁、楚会谈恋爱,他是基于认为宁、楚不是门当户对,可是很多人的感情是纯真的,并不会像黄敬祖那样从利益出发来考虑。虽然现在宁、楚确实没有提过“谈恋爱”三个字,但谁又敢保证他们以后不会呢。即使按黄敬祖所谓的“门当户对”来衡量的话,谁又敢说保证他俩家庭面纱揭开的时候不是门当户对呢?
黄敬祖考虑问题总会把对手往坏里想,就相当于首先对对手做了有罪推论。他认为宁、楚在联手对付他,找他的毛病。其实只是因为宁、楚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一致,所以才会采取相同的办法。宁、楚对有些问题的看法之所以一致,是基于他俩的一些价值观、世界观相同,得出一样的结论也就不足为奇了。就拿阻止黄敬祖全乡全面种植这件事来说,实际是因为他俩都是首先考虑老百姓的利益,所以就会得出相同的结论了。至于黄敬祖所谓的“联手对付自己”,也是二人不得以采取的自保行为而已。
今天,黄敬祖之所以没有直接发起进攻,就是因为他总结了上次失败的教训,他这次要谋定而后动。
黄敬祖在会上注意到,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很多人都在回避一个话题:今年的“有机西芹三号”怎么搞?只有王晓英和蒋野提到了今年应该“大力种植”的话题。但他们俩的话,似乎份量不够重。王晓英只是一个挂着党委委员的组织员,而蒋野更是一个连党委委员都不是的副乡长,而且他俩都不分管这项工作。
而且,宁楚二人在会上不时眉来眼去,他总觉得他俩又要冒什么坏,而自己又不清楚。所以当时他心里道:小兔崽子,你们又有什么鬼主意了?想再来一次联合作战?没门,老子改变策略了,今天还不是发动进攻的时候,因为条件还不成熟。
正因为黄敬祖认为条件不成熟,所以他采取了退一步的策略,在最后,给参与的众人套上了一个笼头:写读后感。并对大家有了强烈而明显的暗示:注意后续。
黄敬祖现在心里也有强烈期待,他期待省报“时真平”的后续报道尽快发表,如果真是提倡大力种植的内容,那自己可就要向对手发出炮弹了。
同时黄敬祖也有一点点担心,担心楚天齐在欧阳玉娜那里使坏。“他以为自己是谁呀?省报记者会听他的。”黄敬祖这样想着,心里的担心一扫而光了。
楚天齐还真联系欧阳玉娜了,但并不是像黄敬祖想像的那样使坏,楚天齐只是有几个疑问要问她。可是他没有打通电话,他一共打了两遍,她第一遍没有接,第二遍的时候已经关机了。
……
第二天八点,宁俊琦和楚天齐出发了,由小孟驾车直奔柳林堡村,去看望楚玉良。当然了,乡里上班人得到的信息是这样的:乡长和楚副乡长去柳林堡村委会和村小学调研了。
离村委会还有很远的距离,就看到柳大年已经在门口等候了。车子刚停稳,柳大年就为宁俊琦打开了车门,请乡长下车,检查工作。
宁俊琦和楚天齐下了车,小孟按照乡长吩咐,直接到楚天齐家里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