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势-第3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知道这算是第几次了,但所有人都明白,大英帝国殖民事务大臣、脾气素来不怎么好的丘吉尔爵士最近的状态很糟糕。
说起来也是可怜,在香港发了一通被秦时竹评价为“屁股不正”的讲话之后,堂堂的大英帝国内阁大臣居然没什么人前来搭理。中ri两国倒是各自给和谈开出了价码,可这价码差距何止十万八千里,更别说,中ri两国居然没人邀请他前往访问,让满肚子“热情”、兴冲冲地赶来的丘吉尔着实吃了闭门羹,不得不在香港百无聊赖地滞留了几天。
既然中ri两国如此表现,丘吉尔原本心里发狠,你们打,我乐得眼不见为净,是故也没有在香港傻等,而是托了视察印度的藉口,一溜烟跑去新德里了。大英帝国在印度的统治还是很稳固的,特别是在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已被压制下来的当口,三哥们对主子尤为毕恭毕敬,印度总督也对他的到来也表示了极大的欢迎,热烈的场面多少“慰藉”了爵士受伤的心灵。只是可惜,大英帝国在印度的威风却传导不到远东去。
丘吉尔嘴上说着要视察印度,但实际上无时不刻都在关注中ri之间的军事进展。在他看来,只要这场战事再持续下去,中ri两国中一定会有一个国家支持不住而出面来央求自己,到时候还不是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可以痛痛快快地报现在受冷遇的仇恨。
所以,在听到关东州被华军攻占、ri本原敬内阁倒台的消息后,他只是略微惊愕,但还是颇为期盼地等待东京方面的消息。但是,东京的消息没来,滨海共和国发出来的紧急电报却是收到了:红se苏维埃出动了数十万兵力。分成三路对滨海共和国发动大举进攻。猝不及防之下,滨海共和国防线千疮百孔,摇摇yu坠,继续资源。
论说滨海共和国的战斗力。丘吉尔那是知道的一清二楚。就是一群渣。要不是靠着国际共保以及中ri两国直接的军事威慑,只怕早就被红se苏维埃给碾成平地了,只是目前这个局面的演化让人不由得感慨。**分子们还真是找了一个极好的时机!
“共和国需要武器,共和国需要支援……”电文上差点就直接喊出要让各国派兵援助了。
“在这样的关键时候,连红俄都跳出来捣乱……”丘吉尔恨得牙痒痒,却又毫无办法,只能找水晶杯撒气。如果单纯论起法理来,滨海共和国的地位是包括英、法、意、中、ri等国联五常国家保证过的,但这番保证又有什么用?苏俄根本就没有加入国联,更不可能承认这种保证,所唯一认可的就是实力――丘吉尔可是清楚地知道红俄与白俄间军事实力的差距,如果没有英法美的军事和经济援助,没有中ri两国在一旁制约着苏俄,只怕对方早就打过来了。
现在这个当口,要让英国介入战争是绝不可能的,先不说英国有没有这个能力,即便有,多半也肯使出来――因为一战牺牲过大,英国国内的民众对战争抱有最深切的痛楚,保守势力们慑于社会压力也不会赞同直接干涉,更不必说派遣英**队远赴重洋来打仗。唯一能指望得上,而又具备足够实力的,只有中ri两国,可偏偏现在这对冤家陷入了不死不休的恶斗。
现在想来,这事情还真是焦灼
“阁下,帝国不能承受失去滨海共和国的后果……”
废话,这道理还用你教我么?丘吉尔狠狠地瞪了一眼自己的秘书,口气却松了下来:“你有什么建议?”
“ri本内阁更迭,再加上关东州事实上已经失守,或许他们会更为容易接受新的条件?”
也只有如此了,丘吉尔狠狠抽了一口雪茄,半晌后说道:“让我们的外交人员与中国方面接洽,就说我有意去beijing访问。”
“beijing?”秘书以为自己听错了,惊讶地反问了一句,“不是东京?”
丘吉尔轻轻地摇了摇头,现在他可没耐心开导这个脑子依旧处于糊涂状态的秘书,只强调道:“去beijing,beijing才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地方。”
“用什么理由?”秘书迟疑了一下,“对方似乎并没有发出邀请,甚至对我们的暗示也视而不见。”
“就以商谈威海卫租借地的名义,这个地方的租期到今年10月份就到期了,中国人想着收回,我可以和他们探讨一下。”
秘书不无惊讶地看着丘吉尔,张了张口想说些什么,又觉得说什么都是多余的,只善意提醒道:“需要和伦敦方面先请示一下么?”
“当然……”丘吉尔毫不犹豫地说道,“不过不用等唐宁街的答复,我们今夜立即收拾好行李,明天一早动身。”
苏俄大举进攻滨海共和国的消息也在第一时间传入了国防军大本营,在一干大佬中掀起了波澜,张绍曾道:“托洛茨基这个机会找的不错,前段时间还传出消息说苏俄有意与鬼子联手对付我们,结果一转身就去打白俄了,看来深得虚实之道。”
蒋方震皱着眉头,一字一词地斟酌道:“谁都知道滨海的白俄是由五大国保护的,现在如果对苏俄举动不理不睬的话,只怕国联的威信就全完了。”
“国联就是个笑话,难不成英法还派兵帮白俄打仗?”夏海强翻着白眼道,“这闲事我们就不管了,只管打鬼子要紧。”
陆尚荣摇摇头:“也不能太便宜了毛子,必要的压力还是要施加一下的,不然只怕将来边境麻烦不断。”
众人点点头,这一点大家都有共识。滨海共和国作为中国与苏俄之间的缓冲,说一点没用当然是假的,多少也是一个屏障,虽然白俄更喜欢依赖英法,但对中国而言也不是毫无裨益,最起码这两年靠着卖军火、卖粮食、卖各类物资也赚了不少钱。一旦打破了现在这个平衡,将来就将直接承受苏俄的压力了,《鄂木斯克条约》可是毛子的心头大恨。可现在也不能直接出兵去解决这个麻烦,一来国防军心有余而力不足,主要兵力都要用于对ri作战,蒙古、xinjiang方向的兵力更多是制约和监视,委实拿不出资源来支持一场对俄战事了;二来即便出兵也没有意义,白俄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国防军只能是白白耗尽力气,更不必说连补偿都没有,哪里来的动力?三来形势也不允许,真把毛子逼急了,万一对方在中亚、xinjiang动手的话,就会与ri本形成呼应,那样腹背受敌,局面可就大为不妙了。
何峰叹了口气:“还真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啊。”
秦时竹点点头:“白俄的事情我们管不了太多,只能命令部队提高jing惕,防止苏俄捞过界……托洛茨基还是有能耐的,这机会找的真好。不过,也不必太过悲观,滨海共和国落于苏俄之手对我们而言仍然有可以利用的地方――英法还得依靠我们遏制苏维埃不是?援助白俄还不如援助我们呢。”
此言一出,众人皆笑,谓总统的观点当真是一针见血。
正说话间,秦时竹收到了外交部转来的请示,谓英国殖民地事务大臣丘吉尔爵士yu来beijing商谈威海卫租借地后续事项,
他见状笑道:“人家托洛茨基还是立了功的,你看他这一动手,丘胖子就坐不住了,紧赶着上前要为我们调停,而且还深怕我们拒绝,连访问的理由和借口都给我们找好了,行啊,你来。”
众人捧腹大笑。
秘书转身要走,秦时竹又叫住了他:“等等,在邀请中明确告诉对方,到beijing访问可以走两条路,一是在香港登陆,然后到广州换火车沿广京铁路直接beijing;另一条是坐船到天津登陆,然后到beijing来;前一条路我们可以为其提供沿路安全保证,万一选后面一条路的话,考虑到现在正值战争期间,随时有不测风险存在,我们无能为力,只能劳驾丘先生自求多福了……”
这几句听得众人笑得差点连眼泪都掉下来。
苏俄出兵的消息同样也到了ri本,本已焦头烂额的ri本当局因为内阁更迭,压根就没有什么想法和反应,但河合cao却震惊地坐不住了。
他清楚地知道,为了扭转对华作战的不利局面,ri本可是向苏俄方面递过某些条件的,当时传来的消息说苏俄方面有意与ri本合作,只是在合作条件和代价上尚未谈拢,这边还在谈,这边出兵的消息已传了过来,等于是ri本狠狠地被人涮了一把,让他如何不恼?
看来新zhengfu成立一天也不能拖下去了,可为什么田中义一还不向殿下提交组阁名单呢?。)
………………………………
【第094章】 北上之行
一列黝黑发亮的蓝钢列车拖着长长的笛音缓缓地驶离了广州站,在炙热的ri光投she进来之后,第5号车厢的帘布才恋恋不舍地被拉满,这是一节头等车厢,里面全是一间间隔离开来的软卧,通常都是给在华外国商务贵宾准备的,不过今天整节车厢都成了丘吉尔代表团的所在。
天气很热,空气中仿佛能直接拧出水来,虽然车站反面已尽可能地为头等车厢的旅客们准备了冰块,但依然显得无济于事。丘吉尔的大胖圆脸上时不时有一滴汗珠滚落下来,偏生这家伙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死活不肯将那身绅士礼服脱掉——也不知道已吸收了多少汗水。
不过,虽然天气糟糕的可以,但丘吉尔却没有任何不适应的神情流露出来,亦或者说,他的心思全在如今微妙的国际形势上了。
对beijing方面传递来的消息及背后可堪玩味的潜台词,他当然是心知肚明的——这是中国zhengfu在**裸地摆谱!不过,眼下大英帝国还真的不能在这种问题上与中国较真,充其量只能捏着鼻子装不知道了。
所谓走海路风险大的借口是他压根不会采信的,再借给ri本zhengfu10个胆子他们也不敢在海上攻击英国船,但海路的速度实在是慢了点,在这种火烧眉毛的时候,速度还是越快越好,广京铁路相对而言就具有比较优势。从另外一个角度,丘吉尔也能隐隐约约推测秦时竹的想法:历来各帝国主义列强都是凭借着坚船利炮直入大沽口在天津登陆的。在天津这个地方,不止一次地发生过战斗。满满地都是仇恨。而除了战斗之外,哪怕是各国使节从大沽口平和登陆,也被看做是屈辱的象征,因为这往往意味着这些“洋大人”又要提出中国方面所不能容忍但又不得不接受的要求。在中国已是国联五强的时代,这种屈辱更加地不能令人接受。
此次丘吉尔动身赴京,当然是抱着交好中国方面的立场去的,无意再在这个关键点上失分。这只是旅途开始时的小插曲,丘吉尔也算得上是能屈能伸的人物。不会太在意这些个小节,他现在满脑子盘算的如何完成使命——伦敦方面在第一时间就对他的请示予以了同意,并且反复告诫他务必要实现两个目标:第一,尽快推动中ri议和,使远东地区能够形成有利于英国的新的均衡;第二,务必要遏制住布尔什维克的势力,滨海共和国眼下的局势更是当务之急。
在他看来。这两个目标无论哪个都不好实现,直到现在他都没有形成成熟的预案,更谈不上与自己的随从们商量,好在到beijing至少还有2天2夜的时间,他没有任何忧虑或者困惑,反而换上一付如释重负的神情。
“这见鬼的天气。简直就在蒸笼里面一样嘟囔了一句不列颠最擅长的天气,他拉开了话题,“都说说看,先生们,对于今天我们所将面临的情形有什么观点?”
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他又补充了一句:“或者说,你们观察到了什么与众不同的变化。要知道,这可是我第一次来中国呢……”
“大臣阁下,我很愿意就一些话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作为外交部常驻香港的官员,莫德迅经常往来两地,也给自己取了一个看上去异常中国化的名字,“中国的变化很多、很大。仅以广州为例,这座城市作为南方革命党的心脏城市,在中国革命以后变化得非常快,特别是在秦时竹政权确立全国统治后更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作为近在咫尺的殖民地官员,莫德迅对于广州的认识有着直观的感受,他从黄花岗举事开始讲起,一直讲到陆战队进广州城定乱,将十余年将广州城的政治动荡讲述了一遍,同时又描绘了现今的广州经济情况——广州是华南地区首屈一指的经济中心,已形成了造船、机械、纺织、外贸和建筑五大支柱产业,在中国国内的重要地位仅次于上海。
“听上去发展得不错丘吉尔点点头,“有多少是beijing方面的功劳?”
“谦虚一点的说,beijing方面占了50%,香港方面占了30%,本地jing英占了20%。如果不谦虚的说,beijing方面的功劳在95%以上
“这样是否太夸张了一点?”随行的秘书插话道,“虽然广京铁路的开通加深了与beijing的联系,但两者间毕竟间隔遥远——这个距离可是比伦敦到巴黎或者柏林的距离要大得多
“丝毫没有夸张莫德迅认真地解释道,“广州的秩序,是国防军带来的,在他们入驻以后,没有任何大规模的不稳定情况;广州的资本,是辽阳集团引来的,确切地说,在辽阳集团投下巨资后,南洋的中国华侨才被吸引过来投资;广州的社会秩序与管理制度是beijing方面确定的,甚至于派遣官员到香港学习市政管理办法的决策也是beijing方面制定的……”
“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丘吉尔把玩着他心爱的烟斗问道,“秦时竹不是号称最讨厌租界和租借地么?怎么会派官员向我们学习?”
“这一点上我没有夸大,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治安管理,无论是市政建设还是社会维护,广州一直以来都在学习香港的做法,一些年青官员——通常受过良好教育,被派遣过来学习,回去后过不了几年就变成了所在部门的骨干。您要知道,在中国的官僚体系里,真正掌握实权的不是一两个最高长官,而是密如织网、毫不起眼的部门负责人及其关系圈。因为市长3…4年就会更换,但局长和处长们只要他们愿意,可以在这些位置上呆个10、20年。更要紧的是,他们面临的利益集团不大甚至还来不及形成,因此在很多方面,政策的推行甚至比我们更彻底、更直接……”莫德迅耸耸肩,“各位也许会将其视为minzhu体制的不健全,但从我理解的角度出发,这么做保证了决策效率和行政执行能力。更何况,谁都承认,秦时竹政权压根就不算minzhu体制,充其量只能说是威权体制
恰好有人补充证明莫德迅讲的是实情,不仅香港,上海的工部局、天津的公共租界中都有派遣过来学习考察的中国官员。丘吉尔的笑容就有点儿僵硬,他原本以为秦时竹只是个自信心膨胀的民族主义者,如果真如莫德迅所言,应该是个不太好打交道的对手。
“阁下,我刚才说的是广州自身的变化,不过,这还不算粤港之间最重要的变化,最重大的变化是目前的人员流动发生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变化
“有大量的中国人跑到香港去?”
“可以这么说,但也有更多的人跑回中国去
丘吉尔笑了,拍拍莫德迅的肩膀:“你似乎过于紧张了一点……”
“不,前段时间我利用空余时间做过分析。到香港来的中国人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清朝的遗老遗少,在斗争中失意的军阀政客,以及在竞争中被排挤出来的土豪,以及在治安整肃中被清扫出来的黑道头面人物;而另一类则是刚刚脱离了土地,差不多除了随身衣物外别无他物的赤贫人士……前一类主要是消费者,除了钱没有特别的贡献,反而经常发生事端;后一类虽然为香港低端产业提供了急需的劳动力,但几乎都是文盲,只能做最简单、无用的重复劳动莫德迅将声音提高了八度,“而离开的人呢?除了一部分其他原因外,很大一部分是熟练劳动力及其家属……”
丘吉尔的脸se开始凝重起来,“你的意思是,香港的产业熟练工人正在逐步流失?”
“没错,正是这个迹象。一方面是因为广州更为优厚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产业迁移,带动着工人随同前往;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广州有大量与香港类似的产业,他们同样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无形中就把人员给吸引走了莫德迅介绍道,“同样一个工人,到了广州之后能多拿15…30%的薪水,哪怕是同样的薪水,因为广州物价更低,他们能剩余更多
丘吉尔沉住气,问道:“这种情况为什么我没有接到相关汇报?”
莫德迅苦笑一声,别看他在香港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人物,真到了英国国内其实什么也不是——别说他没有写这个报告,即便写了,也不见得能够呈递到高高在上的殖民地事务大臣手中,倘若没有这次赴京之行,他们之间可是相差着十万八千里呢,他可不想自讨没趣。丘吉尔也就是下意识地一问,以他多年在政坛纵横捭阖的洞察力,下一秒钟就完全明白了其间的前因后果。
他拍拍对方的肩膀:“这次与中国方面谈判,你就做我的特别助手,我认为你要比beijing城里只知道风花雪月、附庸风雅的先生们可靠得多了。我有一种预感,这次与中国的谈判,绝对是一场异常艰苦的斗争……”(未完待续。(。)。)
(天津)
………………………………
【第084章】 关前激战
新修好的京广铁路贯穿南北,自然成了物资交流的通衢,无数的物资、人员在这条南北大动脉上汇聚、分散,几乎每个站点都有属于自身独特的景色。??? ?? ?? 要看?书 书? ·1 K A?N SHU·COM毫不夸张的说,一个车站就是一个五光十色的集市。若是正常的国事访问,说不定他会在在一些重要站点停下来欣赏,中国方面已经表态,允许殖民地大臣在内陆自由访问,只要事先沟通即可。不过,丘吉尔等人一心牵挂着北上谈判,根本无心留意停留,就连车站的繁华也只能一扫而过,最多只能在飞驰中欣赏行程中的景色。
铁路沿线发展得很快,莫德迅所说的中国发展很大程度可以从这一点上看出来,更让丘吉尔印象深刻的则是来往民众的精神面貌,无论是外表儒雅的商人和知识分子,还是最低层的民众,都洋溢着自信与笑容,与印度那些麻木不仁的面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令人惊奇的是,绝少看到乞讨的人,这一点上哪怕是在大不列颠也是很难办到的。
莫德迅似乎看出了他的疑惑,解释道:“大臣阁下,中国方面有《强制收容法》,除非肢体残疾或者有其他疾病,否则是不允许沿街乞讨的,违者要被警察强制收容……”
“收容之后呢?关押起来?”
“不是,在一定期限内没人保释的话,他们将被送到各处建设工地强制劳动全国上下到处都在建设铁路、公路、电站,人手缺口不少。”莫德迅笑着耸耸肩,“听上去似乎不那么人道,不过没多少人提出抗议中国人有种传统观念,一个手脚齐全的人是不能充当乞丐的。”
丘吉尔点点头又摇摇头:“由此看来,中国政府对社会管理是非常强势的。壹 看书 ???·1?K?A N?S?H?U?·C?OM?”
“是的,这一点上海工部局深有感触。”莫德迅苦笑道,“最初上海租界是不实施这条规矩的,上海的乞丐要么被强制收容,要么都躲到租界里。工部局方面原本还想借机打击打击上海当局的威望,没想到乞丐越来越多,直接影响到公共租界的秩序与安全,最后被迫也只能执行强制收容政策。”
“有什么最新消息么?”
“有两个。”莫德迅举着手中的报纸和电报纸摇了摇,火车要在武汉站经停2小时进行加煤加水动作,丘吉尔为了解最新情况,特意委派他下去,“一个是威海卫方面报告,失踪的飞行员已找到了,是被中国方面的舰载机击落的,小伙子受了轻伤,不过没有生命危险,目前已返回基地……另一个消息是,中国国防军彻底占领关东州,关东军司令官尾野实信大将切腹自杀,包括关东军参谋长福原佳哉少将在内的6000余名日军成为华军俘虏,更具体的伤亡人数目前尚未公布。”
“中**击落我们的飞机?”丘吉尔一愣,“这是怎么回事?”
“中国航母编队初战告捷后,威海卫方面想搜集更多的信息,特意委派飞机侦查,然后在海上被击落,飞行员落水后被中国方面所营救……威海卫方面认为这不是一件孤立事件,是中国对我国的敌视,已通过北京外交团提出抗议,同时请求阁下进行强硬交涉。”莫德迅想了想,又补充说明道,“对事情的起因中国方面有自己的解释当时航母编队正处于作战任务中,对任何接近的飞机都判明为敌机,故而直接采取击落策略。”
听到这里,丘吉尔先接过电文仔细看了起来,看完之后的脸色阴晴不定,神情变了又变,勐吸了几口雪茄之后才问道:“以你的判断,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事件?”
“我的判断?”莫德迅斟酌着用词,慢慢说道,“阁下,我认为……单纯从事件来说,这是一个意外,毕竟是我们的飞机接近中国方面后被击落而非中国方面主动挑衅,但从更大的背景来说,应该是中**方强硬派在借机表示不满我虽然不是军人,但见识过飞机,也听过有关空战传闻,在空中识别一架飞机的国籍相对还是容易的。更何况,据我们的飞行员说,中国飞机没有动用子弹,纯粹是依靠速度,用机翼将他的尾翼切断的,在那么近的距离,判断一架飞机的归属根本不是难事。”
“你说的一点没错。”丘吉尔恼怒地说,“中国方面或许早就判断出了飞机国籍,因此没有开火,但他们不忿于我们的侦查,要给我们一个难忘的教训,所以又将我们的飞机打……不,撞了下来。”
说起飞机,他又想起唐宁街那令人恼火的指示在中国空军大放异彩之后,全世界都意识到这种全金属单翼飞机的威力,皇家海军迫不及待地要求他利用这次远东之行拿到中国飞机的技术,如果能拿到样机那就更好,不过,绝不会有大宗采购,现在又不是战争时期。由此可见,这将会是一件难以完成的任务。
至于关东州的消息,丘吉尔脸上浮现出一些不同寻常的神色。在军事观察家眼里,当华军掌握海空优势之后,关东州被华军占领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特别是华军登陆成功之后,更是进入倒计时状态。只是对于关东州如此干脆利落的落于华军之手,丘吉尔还是感到有一些不可思议毕竟,战前所有人都认为中国人会在坚固的防线前碰得头破血流,即便最乐观的估计,也认为华军至少要付出10万以上的伤亡。眼下具体战损虽然没有估计,但从时间和以往阶段的情形来推断,华军的损失绝不会超过3万。
丘吉尔的估计还是过于保守了点,实际上华军在关东州战场的损失还不到1。5万,最大的损失是在登陆后分头切割、穿插后造成的,一部分负隅顽抗、拼死不降的日本兵依托有利地形与华军继续作战,较高的战术素养在这种小层面的战斗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再加上还要顾忌城内中国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给国防军造成了很大麻烦,用了整整7天才肃清城内的残敌。
“这其实是一个好消息。”丘吉尔琢磨了半天,忽然笑道,“日本人不得不咽下自己酿造的苦果,现在应该能从开战前的狂妄中清醒过来,最起码要价就不会高了。”
莫德迅点点头,但是随即又面露忧色地说道:“这个结果或许有利于中日合约的达成,但威海卫的谈判难度恐怕要增加了。”
这一点顾虑丘吉尔当然也想到了,否则刚才他不会琢磨半天通盘考虑事情的前因后果,不过眼下着实顾不了那么多,他摆摆手:“威海卫与关东州的情况还是有区别的,在德国人的势力被驱逐出山东后,对我们而言,这块租借地的重要性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大了,我们可以同中国人考虑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对威海卫的归属问题,唐宁街确实没有给出明确的处理意见,只含煳其辞地要求丘吉尔尽最大努力“为帝国获取利益”,只有海军部对交还方案持强烈的反对态度,认为威海卫特别是其中的刘公岛是一个不错的基地,有利于英国远东舰队的补给与停泊。对海军的这一想法,曾经担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当然是心知肚明的,但作为政治家,他更清醒地认识到,英国有太多的利益需要中国的妥协与谅解,如果不想激怒中国人,最好是能够将威海卫问题作为政治交易的筹码。(未完待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