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势-第3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将军,另有10%则是各类无军衔的教官和虽然只有尉官军衔,但却是通信、化学、工程、装甲、重炮兵等各个专业领域的骨干,难得的是,很多还有实战经验,这是战时花大代价都请不了的队伍,现居然像菜市场买大白菜一样,罗一下就来了。当然,也有少部分为英美所看重,希望引入。这个时候,国方面就很明智,绝不介入争夺,但德国人多的是死脑筋,很多军人根本难以接受战败的事实,不能接受战败后为敌人效劳的行为,因此多人还是愿意来国。
按照国防“一五计划”,全军除国防大学、陆军学院以外,各大军区都要军区范围内开展短训班、速成班,将那些没有接受过正规军事教育,但已晋升到准尉以上军衔的军官重再训一遍。海军也有单独的轮训计划,虽然海军老资格的军官都是留英派,以闽人为主体的旧海军是英式做派,但从民国三年起,学习德国已构成了主流,福建人的比例也大幅下降。
除了国防以外,其他各个领域,包括科研、教育、技术、工程等各个方面,国的人才争夺战从德国投降的第一天就开始了。当然,这些方面见效会慢一些,德国知识分子惯有的傲慢与矜持使得他们还无法接受去国淘金,但穿越组相信这一天迟早会来到――《凡尔赛合约》和德国恶性通货膨胀迟早会吞噬掉一切。
民用领域,重之重则是对德国各大财团的并购,正是这样的背景下,顾维钧等人动身前往巴黎时,以夏海燕为团长的国经济代表团已经抵达了柏林。没有一个德国财阀敢于轻视夏海燕,相反,他们还要给予她高礼遇的接待。这一切,不仅因为夏海燕的夫兄均是**方权倾一方的人物,重要的是,她是国北方集团的总裁。
北方集团董事局主席自然还是沈麒昌,但他年事已高,逐渐隐退幕后,现站台央,代表国经济界为屈一指的人物,就是夏海燕了。她背后的北方集团,不仅是整个国,甚至世界范围内都可以排的上号了。
北方集团的经济领域覆盖交通、能源、冶金、钢铁、化工、造船、机械、电力等几乎所有重要的国民经济领域。集团控制着整个国66%的煤,75%的钢铁,80%的铜、钨、锑、锡等战略金属,拥有85%以上的三酸两碱和主要化工产品,控制着90%以上的铝和石油,拥有100%的规模以上造船厂、汽车厂、动机厂、飞机制造厂等产业。国的工人阶级及其家属队伍,到1920年已经突破5000万人,与北方集团直接或者间接相关的就超过1000万人。这样的规模产业,放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垄断,但国并没有《反托拉斯法》,谈不上将反垄断上升到国策的高。任何一个有爱国心的国学者或者知识分子,只要不是理论学了太多坏了脑筋,都希望北方集团能够进一步挥作用,因为国只有北方集团提供的重工业产品才能够与进口商品竞争,才能够抵制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也才能够避免国内下游小企业被外商盘剥。北方集团的垄断地位是自然形成的,他垄断的都是一般国内民族资本无力开展、无力介入的行业,诸如榨油业、纺织业、面粉业等低门槛轻工业,只是北方集团开始的时候介入过,等到民族资本能够参与竞争的时候,北方集团早就退出了相关领域。以纺织业为例,规模大的就是南通张謇家族的大生集团,但大生的纺织机械一半以上都是北方重工提供的。正是北方集团掀起的“进口替代”浪潮,原本都需要进口的物资无一例外都实现了国造,不仅洋钉、洋油、洋烟、洋火成了历史名词,国人原来想都不敢想的汽车、万吨轮、大功率电机组等都实现了国造。国已经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工业门类基本齐全,向着工业化努力的近代国家了。
即便原本亏损累累、奄奄一息的洋务派所办企业,例如汉冶萍钢铁集团、轮船招商局、江南制造总局、开平煤矿等等,通过股权置换与并购重组后,全部焕了生机与活力,这些企业的商股对北方集团的介入是举双手赞成的。
也因为北方集团的垄断地位,使得国策推进异常顺利:一战激烈的时候正是各国对国钨、锡、锑等资源需求为迫切的时候,国政府将出口关税提高到分之一甚至两,因为北方集团垄断了绝大多数货源,各国再心有不甘也只有捏着鼻子买,而同样作为战略物资的猪鬃,虽然关税也提高了很多,但因为小供应商居多,各类走私、偷漏税层出不穷,国际市场上猪鬃的价格虽然也有所提升,但与钨的价格相比,差得实太多。
虽然从1915年开始,得益于战争景气,北方集团整体经济规模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下降,但绝对数量的膨胀却让人瞠目结舌。1919年,北方集团营业收入突破50亿华元,相当于7亿英镑或者30亿美元,利润差不多是9亿华元,超过当年财政收入的一半。如果以集团拥有的资产进行排序,北方集团仍略微逊色于摩根、洛克菲勒等美国超级财团,但对比克虏伯、莱茵金属、法本集团、蒂森、弗利克、西门子、曼奈斯曼而言早已不落下风了。妙的是,虽然理论上北方集团还欠着德国金融界十几亿德国马克的贷款,战前,这相当于好几亿华元的资产,但自德国战败这一年多来,德国马克已贬值了接近90%,可预见的将来,马克进一步贬值的命运是避免不了的,北方集团这个乐子可就大了。
“诸位老朋友请坐。”衣着雍容华贵的夏海燕一出现会场,所有德国经济界的巨子都不由自主地站立起来,换从前这是不可想象的礼遇,哪怕秦时竹总统来了都未必会有这个待遇,但现却异常自觉。当然,夏海燕的话也不是完全的客套话,辛亥以后她就带领北疆考察团出访欧洲,已为人所熟悉。穿越至今已经20年,她也早已从青涩的小丫头变成闻名各国的女强人。这一点上,沈蓉虽然是国第一夫人,但因为抛头露面少,外国的名头反而不如夏海燕来得响亮。
“诸位都是国北方集团的老朋友了,同样也是德国经济界的脊梁,我这次来,前后利用了1个多月时间考察了德国工业界的近况,今天借这个会议邀请各位欢聚一堂,是有一揽子协议希望能与各位老朋友进行合作。”夏海燕的笑容很从容也很迷人,但所有人都无心他想,只能耐心地听下去。
!#
………………………………
【第011章】购买计划
购买计划
“按照停战协定的规定,协约国已先期提出了200亿德国金马克的赔偿要求,德国80%以上的火车机车,90%的商船吨位都要被剥夺,德国所有的大企业集团都将面临破产。众所周知,我国代表团巴黎和会提了一条建议,希望能够购买德国工业资产。这条建议已经得到英法的响应,他们将以此来偿付拖欠美国的外债,帮助他们躲过经济危机。原本这个计划还将包括德国主要军事装备、战舰部队的,但列强考虑远东地区的稳定,拒绝了这一条件。当然,先生们也都清楚,现即便我们想买军舰,也不可能了。”
所谓即便想买也不可能,是指7天前爆的“彩虹行动”。德国投降后,根据停战协定,德国公海舰队遭到扣押,数十艘德国战舰协约国舰队的押解下驶入斯卡帕湾。但由于巴黎和会一直都进行,对德国的条款一直未能确定下来,不甘让这些重型水面舰艇落入敌人手的德国舰队官兵,旗舰“埃姆登”号巡洋舰出的预先制定的信号――“彩虹”后,全数打开通海阀自沉,95%以上吨位的德**舰悉数沉没,第二帝国耗15年国力建立起来的公海舰队没有倒战场上,却以这种方式全部沉入了海底。
除了军舰以外,德国装甲钢、坦克、大口径火炮也是国方面需要的,但出于种种考虑,英法美拒绝直接向国出售德**火,而是由三国将其进行瓜分,当然,小口径火炮和轻步兵武器不其列。但对于这些,国却并不需要,国内自主生产的已经能够满足需要了。诸如商船、机车头之类,因为英法本国的损失也十分巨大,大量的民用船舶战争被征用然后又被德国潜艇击沉,现正好直接拿了德国商船来弥补英法美各国商人的损失,国也捞不到多少残渣。
当然,这些并不是国关注的焦点,北方集团既然作为国策集团,自然有非同一般的视野。
“于是,我们便把目光转向了德国的重工业、军工资产,这些资产均是协约国明确要没收的,各位或许已经或多或少接到了通知。”夏海燕的话说得很直接,但又非常客观,协约国要没收德国的重工业资产并不是空穴来风,尤其是法国为积极,一方面是为了缓和本国的经济危机,另一方面也不无打压德国竞争对手,削减德国经济潜力的考虑内。倒是美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以期能够欧洲大陆维持平衡,但鉴于英法拖欠美国的战争债务实太多,政治与经济之间,华尔街的力量绝不容忽视。
“诸位一定比我还清楚。这些资产对英美而言只是一个数字,同样的设备、资产他们有的是,根本用不着引进,不值得为之付出代价;日本或许想要,但它付不出钱,日本人后一个银币都花了海军身上。唯一需要而又付得出钱的,只有我们国,确切地说,是我们北方集团。”夏海燕扫视了神色略微有些激动的众人一眼,“各位或许会说,这是你们个人的、股东的财产,不是德国国家的,但协约国眼里,没有这个区别。德国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只有值钱和不值钱的区别,没有国有还是民有的区别。特别是,我听说巴黎和会还组织了有关法庭,要组织审判犯有战争罪的个人,除了军事和政治人物,与之联系紧密的经济界人士也其列。”
这当然不是夏海燕无端捏造,事实上确有其事,但后来千丝万缕的因素共同作用下,德国财阀都逃脱了这些指控,甚至于类似鲁登道夫、兴登堡这样的军事人物也没有受到追究。但现,这些经济寡头都生活一片风声鹤唳之,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十分敏感。
会场一片窃窃私语,德国面临的局面很糟糕,各大财团的日子也很难过,但像夏海燕这样单刀直入的剖析,却还没有。事实上,前面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夏海燕已经与德国经济界的重量级人士进行了深入洽谈,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各界吹了风。而夏海燕方才提出来的建议也击了德国重工业界的软肋,这批经济寡头的担心从国方面提出资产收购计划的那一刻起就存了,按照他们原本的预计,既然赔款不可避免,那英法就不会剥夺德国的资产――谁会去杀能下蛋的鸡呢?比如条约就有这样的明确规定,德国以后要每年向英法赔偿4000万吨煤。但这样来钱的速毕竟太慢,对英法已经濒临崩溃的财政体系而言是缓不济急,而且还保存了德国的工业能力,国直接用现金开展资产收购的计划一提出来,英法美就像打了鸡血似的,兴奋不已。
这可不是几万英镑的生意,这是几亿,甚至十几亿英镑的生意。虽然这会不可避免加强国的力量,但毫无疑问,国的威胁终究要比德国少一点。唯一对这个议案持反对态的或许只有日本,一旦国利用德国的工业资产展起来,日本的好日子就到头了,但日本自己又拿不出钱,没有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拒绝。何况,这是英法美三国点头同意的,日本再跋扈,也得顾忌三国的立场。
台下众人都议论,国的提议虽然和会还讨论,但看起来被确认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现关切的心于,国人想要什么?所有人都忐忑不安,国计划他们看来是恶毒的,所有被国看的企业,都将从德国消失。但夏海燕的邀请他们又不敢不来,万一被国人盯上,英法占领军可是不会客气的。
“我知道诸位先生对这项计划本能地反感,甚至还有人对我出威胁。但我想说,国北方集团和国政府之所以提出这项议案,不是要毁灭德国,恰恰相反,这是帮助德国渡过难关。”夏海燕看了众人一眼,她心里其实也打鼓,要不然出之时陆尚荣也不会为了她的安全考虑,给他配了整整半个连的精锐特种兵做保镖,还要求德国政府公开承诺保证夏海燕的安全。这项安全保证,还是经过英法美三国背书的。
“这些资产无论是被协约国没收还是被国收购,我看不出来对我们有任何不同。”一个声音响了起来。
“如果我没猜错,您是古斯塔夫?克虏伯先生?”夏海燕微微一笑,“很荣幸见到您。”
“正是我。”古斯塔夫原本不姓克虏伯,他娶了老克虏伯的女儿,这桩婚事还是威廉二世亲自安排的,为的就是让克虏伯这个名字延续下去,从某种意义上说,克虏伯的名声是同第二帝国紧密联系一起的。同样,德国战败对经济界打击深的自然也是克虏伯公司。不但目前所有为军事服务的产业已经全部停工,协约国已经将全部设备进行查封,而仓库里的成品、半成品也已经被各国瓜分完毕。
“希望诸位能够明白,这桩生意如果我们通过英法占领军购买,那么就是**裸的资产处置;而如果通过我们向德国方面购买,却是另一种德经济合作。”
“周夫人,恕我直言,姑且不说购买的价格是多少,即便是低价,有关变卖的资金也到不了我们手上,只能为英法所掠夺。既然结果不变,我们为什么还要费心机与国合作呢?说不定通过国际拍卖还能卖出一个为理想的价格。”
克虏伯的观点代表了这些经济寡头直接、也是明确的想法。
“不能简单的划等号。”夏海燕摇摇头,“我方才说了一揽子计划,北方集团是有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的,这个方案解释起来很复杂,但概括起来很简单。英法进行评估后,这些资产将由国购买,并运回国国内,相关款项毫无疑问是要交付给协约国当局。但北方集团有额外承诺,一旦国兴建起相关企业后,作为原有资产的拥有者,德国方面如果能够提供方便与技术指导,将能够的企业占有不少于25%,不多于30%的股份。”
台下一片窃窃私语,按照这个办法相当于德国工业界以大大缩水的资产价值国入股,吃亏是摆明了的,但好过被协约国征收后的一无所得。
小西门子的言很具有代表性:“我有三点疑问:第一,对德国工业界而言,这是巨大的损失,需要我们做什么才能获得国方面所提供的多补偿;第二,协约国能够同意类似的条款么?第三,也是重要的一点,国究竟能够支付多少款项来支撑整个购买计划。”
这番话赢得了众人的呼应,大家都把目光投射到了夏海燕身上,期待她能够给予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
!#
………………………………
【第012章】 工业移植
全字无广告
工业移植
“诸位,我可以解释几点理由,使得这项合作可以让德国工业界挽回损失。
第一,国是一个亟待完成工业化的国家,人口接近5亿,差不多相当于欧洲人口总数的60%,但绝大多数工业品的人均产量只有欧洲的零头,这是一个庞大而拥有丰富潜力的市场。欧洲主要强国成为一片废墟的当口,诸位还能去哪里开辟一个这么大规模的市场?而且还是免除关税的――这些资产到国后就将变成国的民族企业,完全享受零关税,既然德国的军事失败已不能避免,工商界是德国复兴的唯一希望所,战后各国经济衰退、德国殖民地完全丧失而且还将失去传统市场的情况下,诸位难道不珍惜这样一个近乎对德国独家开放的市场?表面上看,这些资产折价入股以后似乎是贬值了,但考虑国的巨大潜力,将来可以分享的蛋糕也扩大了。某些时候,大蛋糕上的一小块也会胜过小蛋糕上一大块。
第二,其次,有没有各位的合作,我们一样能够完成资产转移的任务,难道没有诸位的指挥与管理,这些设备或者资产就会陷入瘫痪?各位比我清楚,德国战败以后有多少高级军官到国任职――这个队伍每天都扩大,除职业军官以外,我们还需要大量的大学教师、科学家、工程师、技师,但他们飞速缩水的积蓄以及少得可怜的薪水根本不足以维持一家每日三餐。这样一个绝望的时候,你们还会认为他们会拒绝为一个能够提供体面生活的国家服务?真正维系设备和资产运作的,我坦率地说,不是这间屋子里的诸位,而是那些满身油污,却有丰富实践和管理经验的工程师和基层管理人员。这样一个机会,完全是德国工商界摆脱可怕命运的契机。如果和诸位的谈判破裂,我们购买设备和资产以后,完全可以依靠这些下阶层来完成运作,了不起再从美国聘请一些管理者罢了,对我们而言,这样做只是增加了麻烦,对诸位而言,却是失去了整个世界。
第三,国大战前与德国有着良好的关系,战争,国的国民感情是倾向于德国的,甚至德国失败后,国人民依然抱有对德国的同情,德国的知识阶级、工商阶层到国后不会遭到仇恨的目光,这是双方友好合作的必要基础。 我已经不止一次地听说贵国好几位顶尖的科学家拒绝英美的聘请,反而竞相乐意为国效力。战争虽然结束了,但协约国对德国的防范却不会放松,英美等国为了防止德国东山再起,必定会限制德**备研究领域的投入与设备,这些德国本土做不到的事情,与国却可以轻易摆脱桎梏。就从科学技术的展动态来看,当前正处于一轮革命的前夜,德国的重工业特别是军事相关工业只有两条出路,一是拒绝与国合作,德国慢慢丧失重工业领域的优势,二是与国合作,联合研,继续保持技术优势,当然会多一个国分享。
诸位既然是德国工业界的坚,自然能明白这些道理。”
这番话算得上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了,当然这批资本家也不是笨蛋,各种威胁也是能感受到的。了不起国人撇开了他们这批财阀寡头单干,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还不是有的是,德国目前不缺的就是劳动人口。
平心而论,夏海燕的话对这些工业界还是深有触动的,虽然25…30%的折价入股比例少了点,但如果以此为契机能获得一个5亿人口的市场,似乎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前景。而且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除了石油以外,几乎所有资源都能够自给自足,这德国是不可想象的,这个环境对工业移植而言非常有利。国市场,原本一直是英国独占鳌头,德国之所以动世界大战,本来就是要争夺市场和殖民地。没想到战场上得不到的资源和市场,战败后反而有了机会,这不啻于一个极大的讽刺。何况,北方集团的提议十分诱人,除了明面上的股份低一点以外,所有经营管理技术控制权都还能掌握德国人手里,一想到这里,老家伙们就飞速盘算起来,如何以小的代价远东开辟的天地。
“至于各位需要付出的代价,北方集团认为主要包括三方面:
第一,设备迁移之前,德方要负责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妥善安排不能继续工作而且也不能前往国的工人,防止他们破坏资产与设备,毕竟国只能吸纳工程师和技师以及一小部分熟练工人,大部分工人是不可能迁移到国的;
第二,设备迁移之后,贵方技术人员要组织好安装与调试,快恢复生产;
第三,恢复生产后,所有原先采用的技术资料、工艺流程应该向国方面公开,将有关专利转移到国企业名下――我们承诺,北方集团对掌握的专利与特有技术保密,绝不单方面对外转让,如果德国方面愿意转让,有关国境内的转让费两家共同分享,比例具体协商,国境外的转让费视同公司收益,按照股权比例操作。”
事实上,赶赴德国之前,夏海燕、何峰等人已多次商议了德国工业资产购买与迁移的内容,对国而言,买并不困难,英法急于弄钱,反正都是德国工业界的资产,占领军是不太会计较转让费的。但这些资产和设备,拆迁是一个难很大的工作,而运到远东再组装起来使之正常运作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如果没法复原,花大价钱只买到一堆破铜烂铁,那就太不划算了。之所以给予德国人一些股份,绝不是可怜他们的遭遇,恰恰相反,正因为他们对资产的运作和控制还很有价值,才使得北方集团以股权分润的方式实现双方利益捆绑。毕竟,购买设备不是目的,让设备挥效用才是目的,除了依托德国,国没法进行这种快速的工业化――说到底还是底子太薄。
“至于具体的购买规模,当然不可能购买整个德国工业界,我们只会挑一部分我们感兴趣的东西……”夏海燕顿了一顿,“数字还衡量,预计70亿华元略多,相当于10亿英镑左右。”
现已没有人再将这个数字换算成马克了,马克已是一个纯粹笑话的数字了,每天睡醒之后,马克的币值都会相应贬低。虽然大战英镑也经历了较大的贬值,但10亿英镑的规模还是让众人倒吸一口冷气。
“这70亿华元,有30…40亿由目前的北方集团筹集,国政府将行20亿元的长期特别建设国债,面向全球行,另外10亿元,将会通过股票增的形式将所购资产证券化。”夏海燕看了看众人,“当然,具体的付款条件以及支付方式我们只能与协约国商量,这一点上我只能对各位表示抱歉。”
众人窃窃私语,对这番计划当然要再考虑考虑,同时很多人也怀疑,北方集团到底能不能拿出这么一笔钱来。10亿英镑可不是小数字,差不多相当于英法所欠美国战争债务的20%了。
古斯塔夫?克虏伯缓缓说道:“如果国方面能够拿出诚意,并且为协约国所接受,我们克虏伯集团愿意进行有关合作。无论是火炮还是装甲钢,克虏伯有着世界上精良的设备与技术。”
“当然没有问题,克虏伯的军工产品也一直是**方进口的重点。”夏海燕笑了笑,“克虏伯先生,您认为三天后我们进行双边会谈可以么?”
“如您所愿,夫人,我非常乐意。”
克虏伯表态后,几家与军工密切联系的企业集团都表达了合作的意愿,至于与军工关系不密切的企业,则表示要等待协约国提出来的条件――说到底他们还不相信的残酷,他们还对英法抱有幻想,认为可以保全自己的企业。夏海燕心里冷笑了一下,会将德国打入十八层地狱的!
其实,外界对北方集团的财力还是低估了,他们多只是通过证券交易所布的上市公司公告、各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来预估北方集团的利润,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北方集团资本和证券市场的收获,因为这一切都是通过辽阳控股实现的。北方集团只是公开层面的资本架构,辽阳控股作为北方集团实际控制人,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持股架构实现的,各类交叉持股、期权互换构成了庞大的北方体系,但辽阳控股的股权关系却异常简单,除了穿越组就是沈麒昌等寥寥几人,从1914日汇率大战开始,辽阳控股便依托信息优势和穿越优势资本市场上屡有斩获,甚至获得的收益一点都不亚于实业市场上的收益。
!#
………………………………
【第013章】 错综复杂
第013章 错综复杂
p:欧洲人口1920年代的数目回头又查了资料,现8亿这个数字是包括了英国的殖民地数字,特别是因为含有印的数字而显得畸高,欧洲本土的人口总数不到5亿,与国接近。
对内,辽阳控股是国证券、期货、外汇市场的定海神针,每到有因为恶意炒作而引剧烈市场波动时,央银行、财政部等不能或不便直接干预时,辽阳控股便会挥稳定器的作用,进行反周期操作,让一切炒家血本无归;对外,辽阳控股则是不折不扣的市场大鳄,如果日汇率大战还有一点针锋相对的民族对决成分外,随后的市场运作辽阳控股可是毫不留情,将穿越优势挥到了淋漓致的限。一战爆前夜,辽阳控股以大手笔介入伦敦的期货市场,是黄金、白银、煤炭、钢铁、铜、锌、粮食等大宗物资的做多者,同时又是各国国债、货币、股票、地产指数的做空者,而到了大战接近尾声的1918,辽阳控股又变成大宗资源的做空者,通过不断平仓、加码、对倒,从账面上看,前后累计盈利超过6亿英镑。
如果加上北方集团利用战争景气获得的盈利,别说10亿英镑规模,就是再多一点,北方集团也能扛下来,之所以还要行特别国债云云,完全是遮人耳目,否则,一下子从资本市场抽调这么多资金离场,立刻能造成英镑体系的崩溃――现可还是金本位时代呢,只有通过资产购买,才能将赢得的英镑慢慢搬回去――不是黄金或者其他货币资产,而是实实的工业设备。表面上看,英法通过拍卖德国资产占了大便宜,实际上伦敦市场才是后的买单者。
10亿英镑的收购计划,众人无不咋舌,这还真是一掷千金了,国的购买力当真是非同凡响。现众人看夏海燕的目光已不只是欣赏了,还有多的钦佩与羡慕――说起来,北方集团大的输血还是德国提供的,德国三大银行看到那些账面上还有十来亿,实际上却飞速贬值的贷款余额,当真是欲哭无泪――偏偏还不能说人家违约,当初是谁坚持将来一定要归还马克的?
很多人都奇怪,为什么一个落后的国,会突然冒出来全世界排的上号的财团,这个问题注定无解。就像一个衰弱不堪、濒临亡国灭种危机的国家突然一跃而起,成为远东举足轻重的力量。
当然,这次会议虽然规格很高,但充其量只是一个吹风会而已,只是表明了合作的意向和方式,具体的数额与领域,还要等待随后的双边谈判,重要的是,还需要《凡尔赛合约》这后一根棺材板上的钉子。这一点上,夏海燕一点儿都不着急,英法会把德国人后的希望全部消灭的。
坐进专用的防弹奔驰轿车后,夏海燕问随同而来的范旭东:“你们要找的人找到了没有?”
“找到了。”范旭东一脸掩饰不住的笑意,“哈伯教授生怕被英法当做战犯抓去,连诺贝尔奖都不敢去领,躲乡下……要不是靠着那批留学生,我还真不知道这位看似普通的人物居然是他。现我们不仅找到了他,而且听说我们的计划后,他愿意到国去展,唯一的希望是将他应得的那部分除了留够家庭开支外,其余全部捐给德国政fu用作战争赔偿。”
哈伯教授当然不是普通人,他战前明了合成氨法,使得德国智利硝石来源断绝的前提下通过空气固氮来制造**,否则德国的战争连半年都维系不下去;除此之外,战争他还明了氯气内的各类毒气,至少给协约国造成160万人的伤亡。这样一位“学以致用”的化学家,被瑞典皇家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