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势-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146章 庄复战事
面对庄、复地区的敌情,虽然战区指挥部还没有下达后的指令,但119旅已加紧迎战。119旅作为国防军编制的三线部队,原本担负着整训、储备兵员的任务,按照作战纲要,是不用也不应该一线接敌时展开的――让三线部队迎敌生力部队,不但无法达成作战目标,对兵力本身也是极大的损耗。但是,凡事总有例外,对119旅而言,庄、复地区不但是他们驻守的防地,是他们的家园。
119旅的前身是辛亥举事时庄、复地区顾家兄弟为组成的当地民防组织――联庄会,秦时竹等崛起奉天,夺取革命胜利的当口,顾家兄弟举旗响应,不但有力地支援了省城的秦时竹等人,对于巩固南翼安全、维持当地治安亦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后来,国防武力大整编的浪潮以联庄会为骨干依据,逐步编成了119旅。
联庄会原本是父子同、兄弟俱齐的武装民团,经过正规化建设,大批不符合要求的会众虽已被清退,但毕竟还有不少庄、复子弟投身于军旅之,再加上当地民众革命初期捐粮捐钱的浪潮,119旅与庄、复地区之间便有了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
――让他们不放一枪的诱敌深入,他们办不到!
庄、复地区和山东沿线不同,非但本身的人口密要大大高于山东方向,而且与关东州直接接壤,国防军也不可能事先此进行大动作的疏散和坚壁清野,把敌人放进来只可能会产生一个结果,那就是让鬼子荼毒庄、复地区――这是119旅万难容忍的。
虽然军人的天职是无条件服从命令,但对于这种微妙的内情绪。陆尚荣等人也不能断然予以忽视:歼敌于国门之外固然做不到,但终归是少放进来一点好一点。
面对日军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和前敌指挥部地意见分歧,战区指挥部的空气亦相当凝重。
“根据目前侦察到的敌情,敌关东军主力集结完毕后,从关东州大举出动,从三个方向向我军南翼扑来,初期目标是庄、复地区的119旅,但从兵力配备、行军路线乃至于截获的电获悉。其下一步目标是为了打通南满铁路的交通,以便于朝鲜军和国内增援的两师团能够迅速北上……”蒋方震顿了一顿后又道,“由于119旅长期与关东州接壤,敌人对我军情况判明相对准确、清楚,对我119旅的战力、兵力布置乃至于物资储备有比较深入地了解,处于敌暗我明的状态,这是我不主张庄、复两地硬顶的原因之一;第二,119旅虽然经过了武备强化。但本质上还是国防军的三线部队,不但兵力和武器对比上逊色于对面的关东军,便是战斗力亦存着较大的差距,开始时凭藉血气之勇和守土有责的精神固然可以抵挡,但交战时间拉长后特别是陷入僵持后。会存较大的风险,很可能出现突不出、打不赢、走不了地不利后果,这是我不主张庄、复两地硬顶的原因之二;第三,从我军兵力梯队布局来看。除了119旅之外,南翼兵力只能部署到辽阳一线,非要庄、复地区硬顶,则必须准备好后手,要么是辽阳的兵力前伸,要么是直接用兵力支援庄、复地区――但问题恰恰也这里,辽阳的守备兵力刚刚调齐,前伸非但会破坏已经略显匆忙的兵力调。而且会削弱辽阳本身地防御力量,而向庄、复派遣援兵亦不现实,目前各支兵力都陆续抵达指定位置,抽不出机动兵力进行填补,也不可能为了南翼前线的第一场接战就动用战略预备队的兵力,因此,从整体战略部署着眼,是我不主张庄、复两地硬顶的原因之三……”
按照“守沈必守辽”地战略方针。辽阳的防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指望从辽阳调集兵力增援庄、复地区无疑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心态。这是战区指挥部的大佬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想法。
蒋方震的话说完,指挥部里便陷入了一片沉寂,众人的目光只死死地看着沙盘上的小旗和兵力调。
陆尚荣抬起头问陈宦:“二庵,你有什么意见?”
出京之前,秦时竹曾面嘱陆尚荣:“戎机方面,蒋里长于通盘谋略,他地意见要听,陈二庵长于出奇制胜,他的计谋也要汲取,要把这两人的意见有机糅合到一起,奇正结合,那么战事就比较有把握了。”
陈宦深深吸了一口气,担任战区巡视员后,他明显感觉到肩头胆子分量不轻,缓声说道:“方才里兄谈了他的几点意见,我都是极为赞同的,要我举例,或许还可以再说出一两条来,意思却就是这个意思,大方向一致。但具体的战术层面,我有别的考虑。”
“二庵兄鬼点子多,说出来听听。”代表海军的副总参谋长程璧光大笑,他和陈宦总参共事虽然不久,但彼此都感觉对方甚对自己地胃口,倒像是一见如故地老朋友。
“第一,庄、复必不可守,但不是说不能打――这个地方,无论地形也好、兵力布置也罢,都不足以支持我军打长时间的防御战,但如果一枪不放就退走,反而会引起敌人地怀疑。山东前线的战局走势日军公开层面虽然遮遮掩掩,但私底下肯定早就传开了,关东军不会不顾忌山东方向带来的教训,大踏步后退表面上是诱敌深入,实质上却是提醒敌人前面可能有圈套,起的是打草惊蛇的作用。
第二,由于我军飞艇部队打乱了敌人的阵脚,目前日军一时无法完成预计的兵力积聚,这个延误时间,少则七八天。多则半个月,完全可以利用其的时间差来狙击一下关东军,看看鬼子打通南满铁路交通线的决心到底有多强――利用南翼阻击地当口,我军北线部队可以绝对优势解决辽阳以北的日军铁道守备队,牢固控制铁路沿线,即便庄、复地区将来弃守,我军也可以牢牢扼守辽阳以北的交通干道;
第三,目前虽然不清楚鬼子的整体动向。但有一点我有8成把握――敌军大致的进军路线还是20年前甲午时的老套路,有了这个前瞻,庄、复地区的变数也可以扰乱敌人的战略构想,偏不让他们如愿;
后,从民心上说,119旅有不少庄、复子弟,让他们不放一枪地就退走,让他们眼睁睁看着父母乡亲沦落敌手。将来难以向民众交代,总统说了,打仗固然是拼国力、拼战力,但民心士气也是顶顶重要地事情,这些因素都要考虑。”
程璧光接茬道:“我看二位的说法不矛盾。可以糅合起来看。里说不能硬顶,但不是说不能顶,二庵说不能放得太快,但不是说永远不放。我的意见也差不多――庄、复一线,119旅要打上一阵子,是真打,不是假打,但不能太拼命,拖个三五天,多七天就可以了。既要给敌人造成我们层层阻击,步步设防的印象――吸引他不顾一切地拼命向前。又可以事实上造成诱敌深入、拉开敌人四个师团彼此的战场距离――分散开才有利于我军歼敌嘛。”
“诸位的意思和我差不多,我大体的想法也是如此,现的问题就是,119旅能不能顶这些天,顶了之后能不能全身而退?”
“这个,我看还是交给前敌指挥部决定比较好,由他们灵活掌握,少3天。长7天。不求打赢,只求能退走就好。”陈宦咬牙切齿道。“另外给119旅去电,让他们退走后把南满铁路炸断、把车站设施彻底破坏,让小鬼子修去……”
军令如山倒,面对“陆、萨、蒋、陈、程”五人联签地作战电令,前敌指挥部收到电的第一时间就命令119旅展开调。
“大哥,这仗怎么打?”顾人邦拿着电,眉头紧皱。
“参谋长怎么说?”闹革命起家的顾人宜颇富传奇色彩,不但是一旅之长,是全旅的精神偶像,但作战指挥和军队训练上,他对参谋长言听计从,算得上是从谏如流的主官。
“严格按电令办事……”119旅参谋长黄华出身于总统卫队,留日士官生,后来放出来锻炼,“按照前指要求,我们要坚守3天,然后相机撤退。”
“这和上个命令没有多大区别啊?”
“不……有很大不同。”黄华地图上演示起来,“上一次作战命令前指同样要求我们坚守36小时,但那时地形势不一样,日军快速推进,我军北线部队尚未完全准备妥当,这个坚守是真拼命――死也要拖住鬼子的脚步,但现情况不同了,北线部队大多已经到位,多就是微调、部署防线,而鬼子还没折腾好,所以我们这次的‘坚守’是给鬼子看的,两位长官请看,按照前指地要求,这次防区和阵地比上次有所扩大,说明是以阻击为主,营造假象为主,若是真要拖住敌人,肯定是要极力收缩,守住2~3个支撑点即可,哪里用得着如此全面设防?”
“可摊子大了守不住哇。”顾人邦一看地图上划明的防区,“我们本来就比鬼子人少,还要守这么大一摊子,别说3天,2天都有困难。”
“前指说了3天,是指整体上防守3天,没说每块地都要守3天,这3天里我们可以陆陆续续放弃,到时候全旅弟兄完成集结后咱们就撤到辽阳去……”
顾人宜的表情相比之下就要痛苦得多:“三天!三天后鬼子就要占了这里!这么多姓,撤又撤不走,躲又没地方躲,怎么办?”
顾人邦的拳头捏得“咯咯”响:“大哥,要不给前指去电,我们和鬼子拼了,要死大家一起死这里。”
顾人宜脸上两行泪潸然而下,却是无语……
“大哥!”
黄华的嘴唇动了动,却一句话也没说。
“混蛋。”顾人宜扭过头去,一字一顿地说,“坚-决-执-行-命-令,三-天-后-我-们-撤-我……后一个走!”
“大哥!”
“旅长!”
“走的那天,把我们的旗帜插主阵地上,告诉联庄会的老兄弟们,我们119旅将来还要打回来地!”
……
三天的阻击,身为三线部队的119旅打出了士气、打出了威风,让原本狂妄地以为凭藉一个联队就可以打开当面缺口的关东军不得不逐次加派力量,后迫使日军付出了1000余人的伤亡代价才终拿下了119旅主动放弃的阵地,但饶是如此,相关的铁路沿线、铁道设施早已被破坏殆,日军要想恢复通车能力,非得再花上半个月的功夫。
面对日军咄咄逼人地态势,再加上日经济界大佬之间地对等沟通受到的阻碍,秦时竹决定调整舆论风向――要动用一切力量对日军进行还击!原本一直对山东战事保持着迷雾状态地通讯报道开始大幅见诸舆论,各种各样的战况说明已经战利品开放记者参观、拍照,举国上下进入了民族主义热情高涨的欢腾!连日来,非但各地工商界继续举行抵制日货的正义举动,便是众多日资企业工作的华人都纷纷退出,以辞职、罢工表示抗议,就连停工一日便遭受忍饥挨饿威胁的普通纺织女工亦深明大义,无视日本资本家的威逼利诱,全体拒绝上工――“我挨两天饿、冻两天不要紧,我不能让鬼子老板赚了我们国人的钱再用这些钱去买炸弹、买炮弹来残杀我们国人!”面对报界采访,几乎全系盲的女工们说出了她们掷地有声的言语,代表着国人民的觉醒。
这样的当口,一道道命令从北京大本营出,除了各大军工厂加班加点、恢复连轴转外,局部动员令亦逐次下达,按照《动员法》要求,有限局部动员令下达后,武装部队官兵无论系何种原因,一律停止休假,进入战备状态,各部队复员、退伍一律停止,1年内退役的官兵向当地武装力量机关登记报到,以自愿为原则选择重服兵役!
………………………………
第147章 伟大国魂
第147章 伟大国魂
天渐渐地冷了,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冷空气一股接着一股南下,挟裹着尘土与寒流频频侵袭北国,给大地送上一阵阵萧瑟,降雪的日子已是指日可待。
崇高级小学是直隶境内一所设立刚过1年的办小学,也是方圆30余里唯一一所高级小学,按照大总统秦时竹“大兴教育”的方针,各县纷纷兴起办学热潮,崇高小便这个号召下成立起来。虽然设立时间不长,教职员工也是从各处抽调而来,但得益于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得益于充分保障的教育经费,一开始便拥有了勃勃生机。由于它的高等小学地位,朴实的农民眼,他就是方圆30里的高学府――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能够接受完初级小学教育再升入高级小学的,不过就是三分之一的光景,寄托了父母无限希望的孩子们身上,“崇”两字从一开始就散着无穷的光芒。
李进是崇高小教师群的一员,他不但是整所学校唯一的专任体育教师,也是崇高小童子军的教官。当然,他也是崇小学教师群特殊的一员――与其他教员普遍出身专科学校不同,他国防军服役满三年后退役。按照《复员军人安置法》,退役军人一般可以安排去政府机关、警察等公共部门任职,也可去各级学校担任专任体育教师与童子军教官,李进一直喜欢孩子,退役后二话没说就选择了这个职业,当起了近个学生的“孩子王”。
今天上午,他有两节体育课,天气既然有些冷,那么先带学生跑跑圈,把浑身运动起来。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前面是李进领头喊,后面则是学生们整齐划一的应答声。
“跑完步后,每人做20个俯卧撑,不许偷懒,老师去拿下报纸!”布置完这些后,李进撒开腿就向校门口的门房跑去。
老王是学校的杂役,除了敲钟关门之外,还担负着为教职工送报纸和信件的任务。他刚刚从门房走出来,差点就被迎面跑来的李进撞一个满怀。
“李老师好!”
“不好意思,差点把您给撞倒了,今儿地报纸来了没有?”
“刚来,你看,我正要去呢……”
“好,那赶紧把我那份给我,我急着看!”
“李老师不是上课么?”老王有些奇怪。“近几天,你整个人像是丢了魂似的,每天这个点都朝我这里跑,报纸我会给您送过去的呀!”
“我急着看!”李进嘀咕了一句,立即抖开的《人民日报》。全神贯注地看了起来,也不搭理老王诧异的目光,匆匆扫了两行,用余光瞥见学生们的准备动作已差不多。又匆匆忙忙地收好报纸跑去。
“李老师,回来回来。”刚跑了两步,又被老王给叫住了。
“什么事?”
“还有一封你的信!”老王举起手扬了一下,“这是县里邮差送来的,说是急件,让我快送到你手里。”
急件!谁给我急件?李进无暇多想,先布置任务,“同学们。你们先自由活动几分钟,老师看一下信。”
“李老师,今天能给我们讲战斗故事么?”
“老师不是都讲过了么?”
“能不能给我们讲讲山东那里打仗地事啊,我昨天听大人说俺们国防军狠狠教训了小鬼子,就想听听这个!” 20几颗小脑袋凑拢过来,都是极其热切的眼神,还有人补充,“报纸俺也看了。光看不过瘾啊……”
“好!等会我们科目教完。用后几分钟讲山东的战事!”
一听有门,所有的学生都笑逐颜开。其实。李进心何尝又不是如此呢?山东战事方起,他就极其牵挂着相关报道,奈何报纸透露的消息一直不多,问又无处问,直挠得他心神不定。近几天,一方面报纸开始大幅介绍日军东北方向的调动,另一方面则陆续编了有关山东战事的报道,李进每天盼望的事情就是拿到报纸看个痛快,能和这些学生一起分享国防军地胜利,他感到莫大的光荣――管俺已经退役了,但半年前俺还是国防军的一员呢……
急件拆开一看,却是县里国防动员委员会来的征调令:“……兹根据《华民国国防动员法》第三十七款第二条与华民国国防军大本营命令第一三七条,征调你重服兵役,此次征调遵循自愿原则,请收到本令后三日内赴本委员会驻地报道,逾期视为拒绝征调……祖国与人民需要你!”
气氛仿佛凝结了一般,看完信件的李进呆呆伫立,眼睛只望着教学楼前升旗处猎猎飘扬地国旗出神……
“李老师,”猛然间背后老王又呼叫,“校长请你过去一趟。”
“我上完课便去。”李进如梦初醒,赶紧将急件收好,转身对学生道,“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今天主要学折返跑……”
明眼人看得出来,今天体育课的质量并不高,老师和学生普遍都有些心不焉,李进是记挂着身上的那份急件,到底该如何回答呢?学生则盼着科目快快结束,可以有多的时间听老师讲山东前线地战事。对这些10几岁的孩子而言,国防军与战争永远是他们热切的话题。
“好,停。”李进把学生们收拢过来,掏出方才拿到的报纸,“还有后五分钟,老师给你们讲讲山东的战事。这次打仗,老师没有参与,但我的心无时无刻都和他们一起。等会我把报纸上登的内容和你们讲一遍,当然,老师会给你们讲解,如果你们回去自己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来问老师。”
所有地孩子都点头。李进周围围成了一个圈,整整齐齐地坐下。
“《国魂》――记国防军明山阻击战……明山是前往鲁东腹心的咽喉所,虽然地势上并不十分险要,但位置却十分要紧。正面推进地鬼子从崂山湾登陆后,只要攻克明山,前往鲁东腹心就没有什么可扼守的屏障了。从战场态势上说,国防军已鬼子18师团外围构筑了庞大的包围圈,但尚有很大部分的部队没有抵达指定位置。倘若不能守住明山,则分散进击的鬼子很有可能合兵一处突出缺口,摆脱整个包围圈。到底是鬼子突出重围还是国防军将敌人困死,要害就于明山,能不能坚守明山,决定着整个战局的关键。
面对四面八方扑来地敌人,面对无险可守,无一丝一毫援兵地不利境地。国防军11师33团团长刘德裕吼出了掷地有声地话语,‘我们团一定把小鬼子钉死明山脚下,部队要是打地只剩下一个营,我去当营长,剩下一个连。我就去当连长……哪怕打的只剩下我一个,也不能让小鬼子碰头。’
明山战事无比惨烈,日军仿佛了疯似地对阵地连连起冲锋,连让人喘一口气的功夫也没有。炮弹如同不要钱似地一刻也没有停过,随手抓起一把明山上的浮土,里面铁定有几块弹片……”
说着说着,李进的泪水夺眶而出,哽咽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老师,你怎么了?”孩子们一个个听得出神。
“刘德裕就是我们团长,那个130多人打得只剩下17个人的二连,就是老师原先所连队……”
下课铃响了。望着还意犹未的学生,李进只说了一句:“打仗地故事有很多,老师只希望你们牢记一点,你们今天的安宁,是无数国防军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校长,您找我?”
“我刚刚接到县里的电话,说你符合此次局部动员的征调要求,让我问问你地意见。快给他们答复。他们好早作安排,正式征调令马上就会下达。”
“我已经收到了。”李进掏出那封盖着国防动员委员会鲜红大印的急件。
“李老师。您准备怎么答复呢?” 校长是个戴着眼镜的年人,语速虽然有些快,但字字句句都很清晰,“虽然县里希望我动员你去,但从我个人的角出,我并不建议你去。”
“校长,我决定去!”
“为什么?”
“因为他们!”李进用手指了指《人民日报》上地那篇报道。
“我刚才也看这个报道。”校长的语速放缓了下来,“我虽然没有当过兵,但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我是知道的,这两天我和你一样天天留意《人民日报》的报道,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也付出了很大的牺牲……站你的角上,我也非常理解你地心情。但现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国家确实了调令,但上面也说,这是自愿决定,可见事情还没有展到非常迫切的地步。对你个人来说,你刚刚成亲不久,父母高堂也刚刚接来,正是一家人同享天伦的时候,而且,你已经当了三年兵,上过战场,出生入死过,已为国家了忠,这样的前提下,我认为应该孝……枪弹无眼,重上战场,恐怕?”
李进的声音哽咽了,热泪夺眶而出,“校长,您的好意我明白,可是,我办不到!”
李进举着报纸,将《国魂》一描绘的明山阻击战地名字一个个朗读起来,“……孙玉堂、武西光、张天寿、邓岭闵……全都是我一个班地战友,他们……他们全都没有了!呜呜!”
……
三天后,火车站,虽然气氛依旧寻常,但每一位前来送行的人员,都知道今天地不同寻常。
李进穿着没有军衔标志的国防军军装,背着拾掇得整整齐齐的军背包,亲友们的簇拥下赶赴火车站,他身后,崇高小的全体学生将童子军军装穿戴地整整齐齐,来为他们敬爱的老师送行。
不多会,车站另一头亦出现了一支穿戴整齐的队伍――清一色的大檐帽,全部都是警察,为簇拥着的,依然是身着没有军衔标志军装的人。
两人见了面,手紧紧地握一起。
“好伙计,我就知道你会来。”李进见面就认出了对方,那是同属33团却不一个连的战友。
“那是当然,咱们有缘,同一天退伍,同时分到这里,再同时重征调,你要不来,我会想死你的……”
“今天,我们为李进和刘仁普两位将士举行简单的出征仪式,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你们选择了接受征调,做出了重大的牺牲,国家感谢你们,人民感谢你们,我们全县27万父老乡亲以你们为荣!”国防动员委员会主任由县长亲自兼任,他率领全体人员出现车站里。
雷鸣般的掌声,间夹杂着亲友的啜泣声。李进转过头去,看着已哭成泪人的妻子,心如刀割,紧紧将她搂怀里。
“你一定要去么?”怯生生的声音迸出无穷的力量,敲打着李进的耳膜。
“我要去,我的战友都那里!我一闭上眼睛,脑子里都是他们。”
“可是,我已经有了。”声音不大,却如重锤一般击了李进,“你还要去么?”
“你好好保重,我……”李进深深吸了口气,“等打完了这一仗,我哪里都不去,天天守着你和孩子。”
“你要早点回来,我和孩子会一直等着你。”
“呜……”火车汽笛出轰鸣声,提示还有3分钟就要开车了。
“嗯!”李进抹干了妻子的眼泪,毅然踏上了列车车厢
军歌声起,军旗飘扬……
军歌乃是由总政治部副主任荫昌亲自作词的《化雄立宇宙间》:
“华雄立宇宙间,
廓八埏,
华胄从来昆仑巅。
江河浩荡山绵延,
金戈铁马开尧天,
亿万年!”
敬礼,所有的警察齐刷刷地举起右手,行庄重的军礼,为战友送行,致以他们深厚的敬意!
鞠躬,所有的童子军整整齐齐地站成一排,向他们心可亲可敬的老师敬礼,致以他们崇高的敬意!
――“壮士雷霆怒,军歌谱国魂!”
………………………………
第149章 中华英魂
第149章 华英魂
“冯少校,沈司令喊你去。”
“好,我马上到。”海军航空兵精英,希望号攻击机第二队队长冯邵云三步并作两步就赶往舰长室。
“冯兄,司令找我们什么事?”下舷梯的当口,冯邵云碰到了一队队长。
“我也不知道,八成有仗要打。”
“我也这么猜,不过,我觉得有些奇怪,半个月多前我们一起请战,都说时机不成熟被挡了回来,过了半个月,鬼子的包围愈加紧密,天气也坏了几分,难道时机便成熟了?”
“别瞎猜,司令不是这样的人。”
“我猜,肯定和作战有关。”两人并肩走了几步,后面又赶上来战斗机队长,“你想,前两天萨次长亲自下令我们海航归建,刚刚到位,沈司令又有安排,肯定是和作战有关。”
等三人一起赶到沈鸿烈的舰长室时,里面已经坐了好几个人,除了沈鸿烈外,只有一人他们三人是认识的――那便是海航指挥官陈英昊上校,另外还有两人虽然感觉面熟,一时却说不上名字。
“你们来得正好,我先介绍一下,这两位是总装海军研究所的高工、还有一位是柳工。”
“失敬,失敬。”
眼看人已经到齐,沈鸿烈的副官立即退出去关上了舱门。
“诸位,现有一个绝密任务。”
四位海航精英一听,立即站得笔直,齐声道:“请长官训示!”
年纪不大,头部却已略微有些谢顶的高工是美国麻省理工毕业的高材生,他接过话茬道:“按照何总座的指示。海军研究所力开展了空射鱼雷的研究,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柳工拿出了一个模型,众人一见,和普通鱼雷的外表稍有差异,个头仿佛也要小上一圈。
“诸位请看,这是研制成功地空射鱼雷一号,口径343毫米,重400公斤。其战斗部装药200公斤,大航速47节,远射程3000米……”
“研究所把这玩意整出来了?”陈英昊面露喜色,“我前次听何总长授课提到过这东西,当时唯一的担心就是投下去会不会一头扎海底爆炸?”
“不会。我们经过反复试验,已经克服了这种困难。”高工笑道,“空射鱼雷装有特殊装置,可以潜深15米的情况下使用。”
冯邵云眼睛一亮:“只要海域水深超过15米。便可使用?”
“对!”柳工继续解释道,“这也是为什么将鱼雷口径定位343毫米的原因,虽然口径越大,鱼雷的威力越大,但同时也意味着鱼雷越重。需要深的水域才能浮起来,渤海湾附近完全不合适,这个尺寸和重量已是我们所能研制的极限,超过一丁点都不行。”
“好!”
“同一般鱼雷相比。空射鱼雷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第一,飞机投弹时不能高于海平面30米,越高则鱼雷扎得越深,说不定就一头扎下去浮不起来;第二,飞机投弹距离舰艇不能太远,好以800米以内为宜,虽然鱼雷总射程能达到3000米。可倘若用45节以上的高速跑,多只有1000地射程,远处投弹,很可能还没近军舰就废了――当然,我们设置了自动爆炸装置,只要跑完全程,不管哪里,一律爆炸。”
“所以。这是我今天找你们4人前来的原因。”沈鸿烈的的声音略微提高了一些。众人的注意力立即全部转移到他身上,“这件式武器。我认为很有威力,对敌人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