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势-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量可达3000立方米,完全可以解决矿井的排水问题。

    另外,旧式煤窑全部采用手工选煤。我们将来产量和销售量会有大幅增加,特别是焦炭用量的增加,煤的洗选日益显得重要,手工选煤必然不能满足需要,准备采购筛煤机三台,日筛煤能力为3000吨;洗煤机两台,由30马力蒸气机带动,日洗煤能力达三余吨。”

    “何兄,我不懂技术。”周学熙苦笑,“你直接告诉我要追加多少投资?”

    “估计800万,不过不用一次到位。”

    “这么多?”

    沈麒昌解释道,“除刚才提到地机器外,主要是采购几十台蒸汽锅炉和蒸气机,为矿井的提升、通风、排水及煤的洗选提供原动力。还要扩大电厂的容量,带动电绞车、电泵、矿井上下照明、电钻和电瓶什么的。此外,还要专门设一个机修厂,一部分专事修造,另一部分负责出煤运输等各种机器地保养与维修。技师你不用愁,可以从阜那里抽调,至于设备,少部分北方实业已经可以生产了,其它大部分已经和德国人谈妥了,都从德国买。”

    周学熙自我解嘲般地说:“这么说,我只剩下掏钱认股的任务了喽?可据我所知,这煤矿一年下来的总利润都不到50万,这么大的投资究竟划算不划算?”

    “缉之,话不能这么说。”沈麒昌听出对方话里有话,他不是真地意股份收益,而是表示自己投资的收益与盐税之间的牺牲成不成比例,合算否?果真是个棘手的活啊。

    “我个人觉得,煤矿扩大规模后,前景看好,你若是不想参股,我也没有意见,剩下的股份都我认购了也行。当年为了开滦我可是下了大本钱的,照你这么说,也是得不偿失喽?”沈麒昌觉得有必要敲打敲打他,“那范旭东搞纯碱厂的那两成股份你也不要喽?还有天津的船队、你地启洋灰厂,看上去利润都不大,我看都不用办了。也省得我找秉三磨嘴皮子,给你的企业放贷款……”

    一听沈麒昌说到这里,周学熙慌了神,这可是把他给逼急了。盐税不盐税,那是袁世凯关心的,他只关心自己的利润,袁世凯虽然看他,给了他不少特权,但毕竟不能直接来钱,真要财还是得和北方实业合作,得和沈麒昌配合……

    “沈老,您别生气,我这不也是牢骚嘛。”周学熙先软了。

    “缉之,我知道盐政的事你心里有疙瘩,可你仔细想一想,这盐政改革,复生他说要改,凭你我的力量能拦住他吗?他说什么、做什么还不是自己说了算?咱们毕竟是多年的老交情了,我给你交个底,你同意,这盐政要改,你不同意,这盐政也是要改,你个人的损失,咱们给你安排了途径让你补回来。要是过了这个村,可就没那个店喽。”沈麒昌意味深长地说。

    “好好,既然沈老和复生这么抬举我,我就这么办……”

    后来,两淮方面地张謇得到了辽宁盐不向两淮地区销售、但两淮盐可以继续北疆销售地保证后,也同意了盐政改革的事情,盐商地阻力基本被扫除了……

    都说是“南张北周,关外辽阳”,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关外辽阳远远压倒了南张北周。
………………………………

第098章 巡视南开

    第098章 巡视南开

    短短几天,秦时竹周旋于各大政要之间,既答应袁世凯巩固民国,团结统一的要求,也配合孙山大搞实业,建设铁路的主张,忙得不亦乐乎。不过大家的表面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要营造和和气气的政治氛围,各方的出点虽然有所不同,但希望借这次机会谋取利益的心态却是一致的……

    经过多次讨论,9月30日,五大伟人之协定政策予以公布,该协定又称为八大内政大纲。其内容是:1立国取统一制;2主持是非善恶之真公道,以正民俗;3暂时收束武备,先储备海陆军人才;4开放门户,输入外资,兴办铁路矿山、建置钢铁工厂,以厚民生;5提倡资助国民实业,先着手于农、林、工、商;6军事、外交、财政、司法皆取央集权主义,其余斟酌各省情形兼采地方分权主义,北疆若有创举,可取得经验后向全国推广;7迅速整理财政;8竭力调和党见,维持秩序,为各国承认之根本。

    经过此番调和,全国政局出现了某种程的和缓,敏感的外国记者也感受到了这一切。五巨头协定公开后,英国《旁观者》刊登了一则驻北京记者的通讯:“此间情势已有惊人的进步。民众对民国政府深感满意,对临时大总统的反对声浪也沉寂下去了……秦时竹到北京后,也致力于消除党派之间的猜忌和纷争,其结果是加重了政府的力量……”

    但实际上,八项条没有一项提到遵守临时约法、尊重国会和贯彻责任内阁制。至于国民党方面本来一直嚷嚷的将国都迁回南京也没了下。这样一个有关国家大计的宣言,事前并没有广泛吸取各方面的意见,甚至形式上也没有征求当时号称为人民代表机关的临时参议院同意,仅仅用五大巨头地名义就表了出来。由此可以看出。孙、黄两人对于此道也不是真正的热衷。

    秦时竹不动声色地看着这一切,八大纲领,大的得益者是袁世凯,但他也并非没有好处――“北疆若有创举,可取得经验后向全国推广”,模糊不清的表示等于给秦时竹开了一张空头支票。可以让他放心大胆的去干。

    孙、黄、秦三人为除祛袁之猜疑心理,均公开表示无意竞选正式总统,而黎元洪亦预辞总统:“沉机默运,智勇深沉,洪不如袁项城;明测事机、襟怀恬旷,洪不如孙山;坚苦卓绝,一意孤行,洪不如黄善化。意气风、年轻有为,洪不如秦民。”临行前,袁世凯布命令,授予孙山为大勋位,授黄兴、黎元洪、秦时竹、唐绍仪、伍廷芳、段祺瑞、冯国璋和陆尚荣以勋一位。孙、黄两人固辞不受,秦时竹笑嘻嘻地佩带上后留影,闪亮的军装上有了第一个勋章……

    10月2日,秦时竹等人乘坐火车缓缓地离开北京。赵秉钧、段祺瑞、吴景濂等人到车站送行。秦时竹一一道别后,进入了专用的贵宾车厢,此车厢不仅舒适,而且宽敞,妙地是,为了表示对秦时竹的敬意,除花车外,这趟列车只挂了8节车厢。全部用来装载同行的警卫、秘书,教师及其家眷和一批学生,完全成了北疆巡阅使的专列。车到天津,为了给一列过路的列车让行,临时停车十五分钟。

    “报告大帅,外面有一人求见。这是他的名帖。”警卫拿了名帖就给秦时竹看。

    名帖上地名头是张伯苓。南开学校校长。

    “快,有请。”

    “鄙人张伯苓。拜见巡阅使阁下和夫人。”张伯苓进来后,刚要鞠躬,被秦时竹拦住了。

    “张先生来了。幸会,幸会!”秦时竹很客气的招呼。

    “听说巡阅使路过此地,要停留一会,伯苓冒昧地前来打扰。”

    “张先生客气了,只是我天津停留片刻就要出,您有什么事不妨直说。”秦时竹满脸微笑。

    张伯苓当下也不啰嗦,就把南开学校办学面临的财政困境大致说了一下,希望能够得到秦时竹的帮助,说完,他急切地希望能听到好消息。

    秦时竹京城的演讲、对各大高校教师和学生地拉拢,以及设立奖学金的消息,纷纷都传到了张伯苓的耳朵里,他决定来秦时竹这里碰碰运气,毕竟肯这么大方捐资的人可是少有地。因此,他一早打听到确切消息后,就天津站等了,要是秦时竹此地不停留,他打算直接去沈阳,现行李还车站呢。

    “张先生,这事好商量。您开个口,大概需要多少?”秦时竹满脸诚恳。

    “能不能先拨三万救急?”张伯苓对于伸手要钱还是有些不好意思,“按理说这款子应该找教育部或别人筹集,但我奔波多日,还是没有着落。”

    “3万会不会不够?”秦时竹沉吟一会,“这样,我给贵校捐5万,马上让夫人给您开张支票,去人民银行领就可以了。”他望了一下沈蓉,后者抿着嘴直笑,笑秦时竹真大方,人家要3万,他给5万。

    “那太好了,谢谢巡阅使和夫人了。”张伯苓松了口气,事情比他想的还要好,原本他已做好了吃闭门羹的准备――人家和你又不熟,凭什么第一次见面就给你捐钱?

    “另外。我再从个人薪水里每年给贵校捐1000元,作为优秀学生的奖学金。”秦时竹补充道,“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那太好了。”张伯苓简直心里乐开了花。

    “张先生办学不易,我十分钦佩,将来若是还有难处,不妨直说,我能帮忙解决的。一定予以关照。”

    “呜”汽笛长鸣,再过三分钟火车又要出了,张伯苓接过支票,却不好意思马上走――总不能钱要到了,马上就拍拍屁股走人。

    “希望巡阅使有空时能到鄙校去看看、转转,如果能亲自给优秀学生奖学金,那就好啦。”

    被他这么一说,秦时竹的愿望有点勾起来了。那个为华崛起而读书的著名人物,不正是出身于南开嘛。

    “是该去贵校看看。”秦时竹做出决定后,立即吩咐左雨农,“通知车长,列车延时到下午开车。””

    “这是为何?”左雨农感到奇怪。不过还是吩咐手下人赶紧找车长。

    “我临时打算改变行程,天津转悠一圈,去南开学校看看。有愿意去地,可以和我一起去。或者可以天津城逛一圈,特别是那些学生估计也没有逛过天津,让他们也见识见识。”

    “这……”左雨农没料到秦时竹这一手,愣了一会。

    “告诉大家,下午两点之前务必回到车站,准时车。”

    南开学校规模不大,但十分整洁,看得出来张伯苓治校有方。但随行地左雨农就没有这么想了。他看来,只不过是一个学,秦时竹就下令停车视察,是不是有些过?看着南开的规模,沈蓉也猜不透丈夫刚才心里想的事情,秦时竹捐钱大方,可问都不问,看都不看就捐了钱。是不是有些草率?她不是心疼钱。而是觉得钱要花到刀口上,北疆教育也缺钱呢。

    他们都不知道。秦时竹为何来南开,知道这件事的,只有秦时竹自己,他是为一个伟人而来的――周恩来。

    走进南开的学堂,学生们都认真上课,朗朗的读书声格外悦耳,秦时竹地心情很好,想到可以见识到那位少年英伟,他就十分激动。

    看见张伯苓校长陪同着一个戎装地人走进了教室,讲课老师愣了一下,随即认出这不就是大名鼎鼎地北疆巡阅使嘛。

    “同学们,张校长陪同北疆巡阅使来视察了,让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孩子们听了,十分激动,都热烈拍手表示欢迎。

    张伯苓正准备向大家介绍,没想到眼尖地教师一眼就认出了秦时竹,他觉得十分欣慰,当下他郑重其事地予以了介绍,并把秦时竹的捐资一事和设立奖学金的消息告诉了大家,回答他们的是加热烈地掌声。

    秦时竹知道这位教师已数月没有领到薪水了,但还是能坚持授课,拍拍他的肩膀表示勉励,让后者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同学们,今天我来,是临时起意,没有什么准备,因此演说呢我也不准备表了。我只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诸君为什么而读书?”秦时竹笑容可掬地望着台下的学生,目光人群,他哪里呢?

    有人回答:“书自有颜如玉,书自有黄金屋。”

    有人回答:“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又有人说:“为明礼而读书。”

    还有人说:“为做官而读书。”

    有人说:“为父母而读书。”

    有人说的干脆:“为挣钱而读书。”

    秦时竹笑眯眯地听着这些学生的回答,脸上始终挂着笑容,这些答案,早已被他所知道了……

    张伯苓地脸色有点烧,不过这些毕竟只是半大的孩子,也怪不得他们,他只能心里稍稍叹气。

    终于,有一个学生站起身子来:“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读书。”

    秦时竹一听,一惊一喜,惊的是居然出现了这样的回答,喜地是终于有学生回答得比较像样了,他盯着这个学生看了好几眼,努力想寻出伟人的印迹,这真是我们的好总理吗?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这学生一字一顿地说,“张-广-智。”

    张广智?秦时竹有些失望,不过没有显露出来。继续和蔼地说道:“张广智同学,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读书呢?”

    “我父亲是国人民党党员,他告诉我,主席号召,全国人民要团结起来,共同建设四个现代化,把咱们国建设成世界的先进国家。我现年纪还小,还不能建设现代化,但我一定要好好念书,等长大了就可以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了。”张广智挺直了腰板,清晰而响亮地回答。

    秦时竹的眼眶有点湿润,不管怎么样,这个学生回答的还是不错的,看来,人民党地政治威力已经显现出来了。对他的回答,张伯苓也十分欣慰,这个年轻的学生身上透露出一种与年纪不相称的成熟,是不是自己也该考虑一下加入人民党的事情了呢?

    张伯苓一直对人民党有好感,对于秦时竹提出的党义,《人民日报》和《华》上表的理论章,他是每期必看,虽然他心目认为,搞教育的好不要掺和政治,但没有一个良好地政策环境,没有一个真心支持展教育地执政党,光靠民间力量,是很难把教育办好的。因此他始终犹豫,要不要加入人民党,至少,他是不会加入到处乱拉人地国民党的。

    这段时间请求援手的努力频频碰壁,让他感到了无助和失望,但问题居然秦时竹处爽快的解决了,他由衷感到高兴,他觉得:加入这样的政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由此,他联想到了马相伯,这位南洋公学的创办人,也于前些日子加入了人民党,是不是也是从看到了希望呢?
………………………………

第099章 伟人踪迹

    第099章 伟人踪迹

    秦时竹的话把他从思拉了回来,“同学们,刚才你们谈论的读书的目的和意义,不能说错,都对。但我觉得以这位张广智同学回答的好。为什么呢?人活一世,少则三四十年,多则七八十年,就是再长寿,一年也差不多要过世了。这短暂的人生,我们是不是要做些什么来证明我们没有白来世间一遭呢?我觉得,很有必要。刚才同学们谈到的为了赚钱,为了光宗耀祖,为了做官,这些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但我把这些目的称之为小我。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如果仅仅是这么做,只是为了实现小我,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能依靠谁呢?人不能很自私,不能一心一意地只为自己打算,古往今来,为什么大家都很敬佩仁人志士?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这些英雄豪杰,他们的**已经消灭,但他们的英名永远留我们心。这些仁人志士,有些读过书,有些没有,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目标。我把这种精神称为大我,只有努力实践大我,才能真正让人民记得你,认同你,能青史留名,流芳世……”

    “刚才张广智同学谈到了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读书,我很欣赏,这说明他已经朦朦胧胧地意识到了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开始愿意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这很好,当然,实现四个现代化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手段,我们的终目标是实现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我希望大家能向张广智同学学习,为了实现远大理想和抱负而读书,为了做一个有益于国家和民族的人而读书。为实现华崛起而读书!……”

    “哗啦啦”所有的人都热烈鼓掌!

    离开了教室,张伯苓试探性地提出:“巡阅使,能不能给我们学校题幅字?我想把它镌刻起来,让同学和老师永远铭记。”

    “当然可以。”秦时竹爽快地答应,“不过,你要帮我个忙。请帮我找一下,贵校有没有一个叫周恩来的学生?”

    “行。”张伯苓疑惑地看着秦时竹,他为什么对这个学生感兴趣呢?

    秦时竹马上掩饰:“他是张季老一个故人地孩子。自幼聪明伶俐,我听说他贵校求学,能不能帮我打听一下,不过不要惊动他。”

    “好好,我马上派人查看花名册。”张伯苓吩咐完自己的助理后,恭恭敬敬地摊开房四宝请秦时竹题字留念。

    写什么呢?秦时竹略微沉思了一会,就写下“为华崛起而读书”这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好好。”张伯苓连声称赞,“巡阅使的书法大气磅礴。寓意深远。从今往后,这就是本校的校训了。”

    “张先生过誉了。”秦时竹关心的,还是某人的下落。

    “巡阅使,校长,我看过花名册了。没有这位学生。”助理很快检查完了花名册。

    “你确信?”张伯苓不放心,生怕漏掉。

    “是的,为了防止遗漏,我还特意问了各班地班主任。都说没有这个学生。”

    “是嘛?”秦时竹有些失望,转口说道,“也许我记错了,可能不是贵校。”

    “真对不起,让巡阅使失望了。”

    “没事,没事。刚才那个叫张广智的同学给我的印象很深,如果他平时表现不错的话,是不是可以考虑给他放本年的奖学金?”

    秦时竹的提议和张伯苓正好不谋而合。他说:“这位同学平时表现很好,尤其是他写的章,很有才气……巡阅使真是好眼力。”

    “本来我想亲自给他颁荣誉证书和奖学金以资鼓励的,可下午马上要回沈阳,实没空了,还请张先生辛苦一下,举办一个隆重地典礼,让全校的学生都能学习这种可贵的品德。”

    “好。好。”张伯苓连声答应。

    “为国培养人才是件大好事。也是辛苦事,时竹此。对张先生的辛勤工作表示由衷的敬意。”说罢,秦时竹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

    “哎呀,使不得,使不得,您真是太客气了。”

    恋恋不舍,南开学校地师生将秦时竹等人送上了北去的列车……

    从此以后,由于秦时竹和人民党大力展教育,捐资兴学,他们知识分子,尤其是教育界当的地位就牢固的树立起来,教育界地名人,大部分都加入了人民党,受师长熏陶的学生,也把人民大学等北疆高等院校作为自己升学的选。

    回到家的秦时竹依然念念不忘周恩来这位伟人,心里小声地琢磨,到底到哪里去了呢?本来想通过手提电脑查找资料的,但电脑一直都是何峰和葛洪义保管着,没有他俩的允许,不准动用,美其名曰,保护核心设备。

    正心烦意乱之时,不知不觉已走到了秦振华的房间里,儿子正闷头刷刷地写作。看着儿子用功的背影,秦时竹欣慰地笑了,几个子女身上,他可是下了大功夫,他可真怕他们成为纨绔子弟。

    “爹,您帮我看看,我刚写地章怎样?”秦振华刚写完,就看见自己的父亲进来了。

    “好。”秦时竹拿起章就看。

    “爹,你的勋章呢?”秦振华问道。

    “勋章?”秦时竹还沉浸思里,不要说作没看进去,连什么勋章也一时半会没有想起来。

    “就是袁大总统给您的那个,昨晚上您还戴着呢。”

    “哦,那个啊。”秦时竹愣了一下,“你弟弟兴邦要玩,我送给他了。”

    “啊?这么贵重的东西您给他了?他可是有名的调皮蛋,说不定就弄没了。”秦振华连连惋惜地叫道。“那勋章多好看啊,金光闪闪的。”

    “我说振华,你怎么对勋章感兴趣起来了。”秦时竹满不乎地说道,“没了就没了,我也不是很看重。勋章嘛,只能代表过去,将来怎么样还不知道呢。”

    “这倒也是,人不能总是执著于过去。您看。我这章就是写为什么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的。”

    “进步不小嘛,比原来像样多了。”秦时竹粗略看了一下,“看来近很上心。”

    “那是,近老师给我们看了几篇范,让我们照着写,我回来琢磨三天啦,今天才写出来,要还是没进步。我白琢磨了。”

    “作选?”秦时竹一愣,这么早就有作选啦。记得自己小时候可是每回都看地,时不时还从里面模仿一二。

    “今年我们国老师是从东关模范学校转来地,他给我们看了好几篇范,说是他以前的一个学生写地。说来还是我们学长。”秦振华边解释边把那几篇范递给秦时竹,“您看看,都这里。”

    “你倒蛮诚实的。”秦时竹拍了拍自己儿子的肩膀,就接过范看了。本来也是心不焉。没想到,居然第二篇看到了周恩来这三个熟悉的字。

    真的!秦时竹觉得自己是不是因为太专注了,以至于把什么都当周恩来。再仔细看,没错,果然是他。

    沉住气,脸上还是不动声色的表情,秦时竹继续问:“这个周恩来也是吗?”

    “他也是。”秦振华有些奇怪,父亲为什么要问这个呢。

    “你知道他现哪里读书吗?”

    “我知道。老师说他好像辽宁第二省立学念书,而且还是低年级学生会主席呐。”

    “第二省立学?”秦时竹脑子一转,“这不是刚成立地学校吗?”

    “是啊,今年刚刚升学的。”秦振华觉得自己父亲今天特别怪,他小心翼翼地问,“爹,您是不是认识这位学长?”

    “啊……是……不不,我不认识他。”儿子的追问下。秦时竹显得有些不太自然。“其实认识与否无关紧要,我只是希望你能像他学习。也能写出这么漂亮的章来。”

    “我知道啦,我会努力的。”秦振华满口答应,马上转口说道,“爹,你把勋章给弟弟了,娘把玉如意给妹妹了,就我什么也没有,这不公平。”

    “啊?那你想要什么?”

    “我看上那个小自行车了。”秦振华撇撇嘴,“就是您送给小皇上的那个,能不能也送给我一辆。”

    “你这小鬼,消息倒是蛮灵通。好,明天找你娘要钱,就让她给你买一辆”

    “爹,你又骗我,这东西哪里有卖啊?”

    “这倒是,那你让你娘找你左叔叔,让他给你弄一辆。”秦时竹笑着说,“不过不许到处乱骑啊。”

    “知道啦。”秦振华撒腿就跑,嘴里大呼小叫,“我有自行车骑啦!我有自行车骑啦!”

    看着儿子活蹦乱跳的样子,又想到自己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快意,秦时竹笑了。

    “笑什么呢?这么开心?”冷不防葛洪义走了进来。

    “没什么,没什么?”秦时竹悄悄地将周恩来地事情讲给对方听。

    “原来如此。”葛洪义也笑了,“要不要我派人去关照他?”

    “不用,不用,不要打断别人的正常生活。”秦时竹赶紧摇头,“我估摸着他毕业后应该会继续留北疆继续升学的,如果真的要到南开去,那时候不妨再说。”

    “这样也好。”葛洪义笑着说,“人才总有出头之日,只要他北疆一日,我就不怕他不来。”

    “以后再说。”秦时竹问,“找我什么事?”

    “确实有几件事情,第一,腾龙社已整顿完毕,但近咱们跟日本人耗上了,你来我去的,虽然没有撕破脸皮,但大家损失都不小;第二,各地警力不足,我想让你将军队复员一些,给我做警察;第三,据可靠消息,山西有个贩毒一条龙,已被我们查清楚了,我准备派人过去布置抓捕,准备把突击队也用上。”

    “他奶奶地,咱们跟日本鬼子没完。”秦时竹咬牙切齿,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继续耗,东北这块地上,看谁耗得过谁?”

    “既然这样,我想把土肥原做了。”两人一个比一个狠,“我听说近他也来到了沈阳,估计还是和贩毒有关。”

    “黑龙会怎么样了?”

    “黑龙会黑龙江和吉林的骨干都被我们清除的差不多了,剩下些浪人,没有什么组织能力,我也懒得去管,就让他们自生自灭。咱们把他们的体系搞塌了就可以。”葛洪义皱眉道,“倒是辽宁地基地有些顽强,什么叫垂而不死,死而不僵,我看这就是。”

    “什么原因?”

    “主要一是这里经营时间比较长,二来靠近关东州,源源不断有人员补给,三来,我想鬼子也知道此地的重要性,拼命要保住。”葛洪义坚定地说,“既然老大话,我就坚决我鬼子扛到底。”

    “也不要太过激烈。”秦时竹想了想,“土肥原现应该还不出名?除掉他会不会有大的反响?”

    “这个……怎么说呢。”葛洪义顿了顿,“按照历史,这家伙今年刚刚毕业,本来应该日本参谋本部实习一年再派来国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历史改变了轨迹,这家伙直接到东北来了,而且,用的还是真名。”

    “鬼子给他安排了什么角色?”

    “也没什么,一个见习军官而已。”葛洪义笑笑,“除了我们这些人,谁都不知道这家伙将来的成就,恐怕他自己也没有想到。”

    “既然这样,就去干,记住,弄得漂亮些,就像上次川岛芳子一样。”秦时竹沉思了片刻,“还有石原莞尔等一批日本侵华悍将,只要他们出现,立刻向我报告,由我决定处理。”
………………………………

第100章 好坏兼有

    第100章 好坏兼有

    “那军队复员怎么样,没问题。”葛洪义眨了眨眼睛,“我这可是帮你忙哦。”

    “什么意思?”

    “部队士兵复员当警察,一来可以减轻你军饷的压力,他们的军饷肯定比兵要高,二来,可以让你用有限的编制训练多的部队,万一作战损耗可以直接补充,三来,警察扩编了,地方治安就能有所好转,可以腾出手让部队专心进行军事训练,不用老顾忌着剿匪、除恶等鸡毛蒜皮的小事。”

    “你说的倒是不错,谁知道你打什么算盘。好,就这么定了,复员一万。”秦时竹笑着说,“近不时有兵前来投奔,是要给他们腾出位置来了。”

    “老大,不是我说,你一开始的军饷定得实有些高,现骑虎难下了?”

    “怎么你和老何都是一个腔调?”秦时竹有些奇怪,“军饷高低不仅要算经济账,要算政治账。咱们对部队的控制力,可谓是一天天增强,但还绝对没有到一声号令之下,所有人都不折不扣服从的地步。是的,咱们确实做思想政治工作,可你想想看,除了原先的老兵,入伍的顶多接受了不到一年的思想灌输,旧观念能这么快转变过来吗?袁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