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张家记-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过多久,村民们就找到了“迷路”的梁晟,把他带到了张飞身前。梁晟很不好意思地跟大家解释说:“刚才人有三急,没来得及跟大伙说。等解决完了,却看不到大家的身影了。我自己也不认识路,兜来转去都找不到你们。”
大家也都笑笑,就接受了梁晟的说辞。
现在既然人齐了,那就继续去完成此行的目的,那就是结拜。
张飞领着众人来到庄子里的一处桃园,但见眼前一片郁郁葱葱,梁旭心里有点遗憾。
梁旭总认为桃园结义应该是像游戏里面一样,在一个开满桃花、落英缤纷的桃园里面进行的。可是现在这个院子里,一朵桃花都没有,时节不对,桃花早就落完了。
梁旭对此毫无办法,他只会占卜,不会改变时节,也不会让桃花开花,也就只能在绿色的桃园里看刘关张结拜了。
就在梁旭伤春悲秋、袖手旁观的时候,其他已经开始七手八脚地布置起了场地,也不复杂,摆上香案,献上祭品,斟满结义酒,就算成了。
不过在倒结义酒的时候,大伙儿产生了分歧,张飞认为一共要倒七碗酒,他要和所有人结拜成为兄弟。刘备也认可张飞的提议,关羽就没有自己的意见。但是梁旭他们都反对。
梁旭只是想见证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他没想过要把自己搭进去,毕竟现在离刘备兴起还早,刘备未来二十几年都是被人撵的东躲西藏的,生命难以保障,安全起见,还是和刘备保持一定距离的好。
而梁晟、梁三,他们都认为梁旭是少主,自己的身份不能搞混了。赵风就更简单了,他觉得自己就是给梁家打工报恩的,怎么能占主家的便宜,和两位公子结拜呢?
梁三和赵风都说自己不能跟主家乱了身份。梁三、赵风的说法弄得关羽很尴尬。最后是梁旭站出来帮关羽说话,梁三、赵风一个是梁家的仆人,一个是长工,但关羽是刘备的门客,地位是不一样的。但其实背后的原因是刘备比关羽大,怎么样也是关羽的哥,但是梁旭太小了,要是跟梁三、赵风结拜,那关系确实会有点不清不楚了。
双方闹得不可开交,其实就只是张飞跟着梁旭他们吵,刘备对这事情并不执着,只不过只让他和关羽、张飞结拜,刘备也觉得这样做不妥,他认为最起码要加上梁旭、梁晟。梁旭以自己和梁晟是亲兄弟为由拒绝了,梁晟也拿着梁旭的说法来做借口。
最终吵来吵去,吵到天都要黑了,也吵不出个结果,气得张飞都撸袖子想揍人,幸好关羽反应快,一下抱住了张飞。
刘备见场面有些失控,连忙出来打圆场:“旭弟,要不一人让一步吧。”
(本章完)
………………………………
第159章 桃园结义
上回说到梁家人和刘关张因为结拜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张飞还差点忍不住要打人,刘备急忙打圆场。
刘备建议道:“旭弟,你跟我,还有翼德、云长一起结拜吧,你看怎么样?”
这下梁晟没意见了,就剩梁旭一个还想反对,但是看了一圈,也没有人站出来帮他说话,支持他。可是梁旭也还是不想答应,所以干脆就闭口不言。
这下连刘备都开始看不下去了,只不过还没等他开口,张飞就叫了起来:“小娃娃,扭扭捏捏像个娘们!”
梁旭最讨厌别人当他小孩子了,虽然在异性面前很享受当小孩子,但他心里面的灵魂都三十多岁了,比张飞还要大很多,竟然被张飞这个愣头青叫小娃娃。梁旭对着张飞吼道:“谁是小娃娃?谁娘们?不就结拜吗?谁怕谁?”
张飞见自己的奸计得逞,笑了,笑得很开心,说:“是你说的,来来来,快点结拜,天都要黑了。”
梁旭这才知道自己中计了,争吵了半天,梁旭的心早就乱了,失去了冷静。再加上大老粗耍起心眼来,真的防不胜防,梁旭完全没想到这是张飞的激将法。梁旭跟张飞相处久了,看着张飞总是咋咋呼呼的样子,就把张飞长坂用计、义释严颜等张飞灵光一现的事例给忘掉了。
现在既然已经答应了,那死就死吧,结拜归结拜,但梁旭已经决定了,他是不会跟着刘备去浪迹天涯的。还好刘关张都不知道梁旭不是自己的真名,那么自己拿梁旭这个名字来起誓,应该没什么问题吧。不过究竟张平是真名,还是梁旭才是真名,梁旭自己也有点搞不清楚。虽然后世的人都把发誓当吃生菜(把誓言当儿戏),但梁旭觉得自己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说出来的就是承诺,自己是必须要履行的。
刘备领着关羽、张飞,还有梁旭跪在了香案前,各自在黄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姓名和生辰八字,就着烛火烧了。接着各自燃起了三炷香,代表着天地人。然后开始念祷词。
“我刘备。”
“我关羽。”
“我张飞。”
“我梁旭。”
“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
念到此处,梁旭突然喊停,众人都很不解地看着他,以为他又想反悔。
梁旭解释说:“同年同月同日死就不要了吧。你们可都比我大了快二十岁了,要是同年同月同日死,不是咒我早死吗?”
众人觉得梁旭说的虽然不吉利,但是好像也有点道理。但张飞还是觉得按照规矩来就好了,他说到:“可是大家都是这么念的。”
梁旭死命不肯。
张飞这次不强迫梁旭了,他怕梁旭耍小孩子脾气,会再次不愿意结拜,所以哄着梁旭:“旭弟,那你说要怎么说,我们跟着念吧。”
梁旭还真的想拿不能同年同月同日死来做借口,拒绝和刘备他们结拜的,但是张飞却服软了,他就没理由继续无理取闹了,只能说到:“那就同富贵,共患难吧,你们看看怎么样?”
众人点头,祷词从头开始念一遍:
“我刘备。”
“我关羽。”
“我张飞。”
“我梁旭。”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同富贵,共患难,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念完,四人拿起面前的酒碗,刘备、关羽、张飞一口就干了,剩下梁旭还在那里对着酒碗发愣。
张飞问:“旭弟,你又怎么了?”张飞看样子是有点不耐烦了。
梁旭可怜巴巴地看着张飞,很委屈地说到:“我未成年,不能饮酒。”
张飞见梁旭表情可怜,不像作伪,但是他却没听说过未成年人不能喝酒这种说法,于是问到:“还有这说法?俺怎么没听说过呢?”
梁旭很认真地说到:“未成年人的身体还没有完全发育,酒精不单会影响大脑神经发育,还会伤害到内脏。”
张飞听得云里雾里的,完全不明白梁旭说的是啥。
谁知道梁旭转头又说:“三哥,其实成年人也不应该酗酒,大量的酒精会破坏人体内脏。所以你平常也不要喝太多。”
怎么突然烧到俺老张身上了?张飞是越听越糊涂了。其他人在旁边听着,心里也不是滋味,觉得梁旭是在教训他们。
古时候没有后世如此多品种的饮料,也就只有酒跟茶,所以几乎所有人都喜欢喝酒,因为没得选。现在听梁旭说喝酒会伤害到什么内脏,这会是真的吗?大家都不太相信,但是看着梁旭端着酒碗,连一小口都不想喝的样子,又觉得或许梁旭说的真有其事。
不过张飞一点都没听进去,要俺老张不喝酒,还不如直接把俺的头割下来好了。张飞对梁旭说:“四弟,你就喝一小口嘛,这是仪式。”
其实梁旭说了这么多,都是他的借口。什么喝酒伤身,那是要讲究喝了多少,不能过量。再说这时候还没有蒸馏技术,酒的度数都很低,也就是酒精的含量很低,和后世的啤酒差不多的样子。梁旭主要还是因为他前世就不喜欢喝酒。前一世,在他还小的时候,因为好奇的原因,是喝过酒的。后来还因为要跟同学们比酷,喝了不少。只是后来完全戒了,久不碰酒,一闻到所谓的酒香味,就觉得那味道臭臭的,最终就讨厌上了。现在拿着酒碗,虽然没有闻到前世那种浓郁的酒香,但是条件反射的情况下,梁旭就是不想喝,一直猛地摇头。
张飞不管,继续催促到:“乖,就一小口。”
刘备见两人越来越不像样,开口劝到:“三弟,你就别为难四弟了,让四弟以茶代酒吧。”
张飞回头看着刘备,很无辜地说到:“大哥,我没带茶呢,你知道我就只有酒。”
(本章完)
………………………………
第160章 隔靴搔痒
上回说到梁旭死命不愿喝结义酒,刘备建议给梁旭换茶,张飞说他就只有酒。
刘备懒得理会张飞那个浑人,吩咐关羽:“二弟,你帮四弟倒杯茶吧。”
没等关羽倒茶,赵风那边已经把茶递到梁旭面前了。
梁旭无奈,只能接过结义茶,一喝而尽。
最终桃园三结义变成了桃园四结义,还是没有什么美好意境的桃园四结义。
虽然和刘备结义了,但是梁旭已经打定主意,他是绝对不会跟着刘备去浪迹天涯的,哥哥们过来投靠他这个四弟还差不多,只要有他梁旭一口饭吃,绝对不会饿着他的兄弟们。
就在梁旭他们忙着结义的时候,小李子在没人注意的情况下离开了村子,带着梁旭的书信,往南方走去。
小李子在回到家的时候,发现了桌子上的信件。信封上没写寄信人的名字,也没写收信人的名字,就只有一些符号。小李子认得那是太平教内部使用的暗号,于是急忙把信件收了起来,关好了门窗,才把信件重新掏出来仔细看。待他发现收信人竟然是大贤良师的时候,他不敢怠慢,匆匆忙忙就出发前往南方最近的村子。
现在黄巾军的间谍们都是依靠就近串联的平面方式来传递消息,套用的是朝廷驿站传递消息的方法。这种间谍组织很容易遭到毁灭性打击,一处出了问题,附近很多点都可能会被瘫痪,但这种组建方式简单直接,而且汉朝官方还没意识到情报的重要性,所以在张平建议张角建立情报机构以后,张角选择了最最简单的办法,因为当时的时间太紧迫。
小李子没有往冀州的方向传递消息,而是选择了青州的方向,这是因为他已经收到了通知,黄巾军冀州主力已经打进了青州,是张角和封谞领军,张梁守在了冀州老巢。
现在黄巾军除了冀州主力会攻城拔地,青州黄巾军配合主力切断青州各城的联系,其它六州的黄巾军都奉行游击骚扰的原则,并不与朝廷各州的主力对碰。所以黄巾之乱看似势大,但在汉皇朝这个庞然大物看来,却有些隔靴搔痒的感觉,并不受汉朝中央重视。
大汉现在的动乱多了去了,各地方郡县上报的天灾人祸不断,时不时就会有北边的游牧民族破关骚扰,或是南方的蛮夷、山越造反,还有各地不听话的泥腿子暴动,这次的黄巾之乱也不过就是泥腿子暴动,除了冀州因为野心勃勃的封谞跑过去拉拢了一班吃里扒外的家伙,把冀州夺去了以外,其它地方也仍旧在朝廷的掌控中。
现在朝廷上正为了派谁去平定冀州闹得不可开交。皇帝刘宏说要组建新军应对黄巾贼子,大将军何进说组建新军以后还要操练一段日子才能用,还不如从没有发现黄巾贼的州抽调部队过来平乱。刘宏又以各地需要自守为由,拒绝了何进的请求,依然坚持建新军。十常侍出来阻挠,建议派中央军进剿黄巾贼。刘宏见没人支持自己,只能妥协。然后刘宏和何进又因为由谁领军继续争吵。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起点读书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刘宏坚持由蹇硕领军,大臣们以蹇硕毫无经验为由拒绝了皇帝的任命。何进建议由自己弟弟何苗领军,刘宏曾经听张让他们说过何进和自己弟弟不和,但是他已经不敢再相信十常侍们说的话了,岂能任由何进壮大,所以刘宏对此也坚决反对。
最后太傅袁隗、太尉杨彪共同举荐侍中卢植。由于卢植是清流的领军人物之一,既不是皇帝的应声虫,也不是大将军的门下走狗,所以刘宏和何进双方各自退让,同意了卢植作为领军人选,但也各自提出了一个人选,派给卢植当副手。
人选定下,朝廷开始着手出兵的准备工作,筹集粮草、调动冀州相邻州郡的官兵配合围剿。但因为各州都有黄巾军骚扰,准备工作并不顺利。
此刻,张角带领的黄巾军冀州主力正在和青州官军主力对峙。黄巾军并不急于进攻,张角的打算是耗死青州的主力,因为青州的官兵都被他吸引过来了,青州的后方变得空虚,除了县城以外,都成了黄巾军的天下,现在青州军内部连运粮到前线都变得千难万难。他们想退兵,又被张角死死咬住,形势岌岌可危。
此时,北方一骑飞来,打马进了黄巾大营。来者正是带着梁旭书信的太平教谍报人员。
张角看到信封上的标记竟然是来自于自己的大徒弟张晟,不免吓了一跳,心里惴惴不安,还以为自己的儿子出了什么意外。不过张角就是张角,虽然心神不宁,也还是很镇定地安排送信人下去休息,然后屏退了左右,才双手震颤着拆开了信封。
待他看过了信上的内容,悬着的心才安定下来,觉得很是欣慰,知道了儿子也牵挂着自己,确认了之前数次感觉有人窥视原来真的来自于儿子,心里有些暖暖的。另一方面也觉得愤恨,不满以封谞为首的前朝廷势力的胡作非为,信中讲述了二狗的罪行,张角前几天才听说过这个二狗,这家伙全名叫赵二狗,是刘卫报上来的在常山郡后方骚扰涿郡、杀敌立功的人员之一,对于他具体的职位与褒奖,张角并没有记下来,因为赵二狗只是一个小官,不值得张角去关注,谁知道这家伙的品行如此恶劣,完全违背了太平教的教义和信念。但是张角也不方便拿着儿子的书信作为凭据来惩罚赵二狗,因为他不能让别人知道他有儿子。所以怎么处置赵二狗这混蛋,只能交给儿子去做了。
张角写了封回信,不过不是给自己儿子的,因为就算自己写了,也不知道怎么寄过去给儿子,总不能让谍报人员传递过去吧,这不就把儿子暴露了?这信是给幽州的黄巾军首领的,通知那个首领给人民自卫军开绿灯,说是派了人员打进了他们高层内部,让黄巾军不要找他们的麻烦。
谢谢书友HERO的打赏。
求推荐票、求评论、求月票、求打赏,各种求。
(本章完)
………………………………
第161章 看儿子
上回说到张角给幽州黄巾军的首领写了回信。
写完了,张角就把幽州过来的谍报人员叫来,把信交给了他,就把人打发回幽州去了。
接下来张角让亲卫把帅帐清理一遍,附近不留任何人,也不许任何人靠近,安排好了一切,张角开始按照儿子教的方法来占卜。
张角对《太平要术》记录的占卜术非常熟悉,毕竟之前用了十二年了,不过也有将近四年时间没用过了,所以在占卜以前,还需要仔细回想一下。
等一切都准备好,张角第一个要占卜的对象就是自己的儿子,已经快一年没有见过自己的儿子了。张角强行压制着自己激动的心情,但是双手还是不自觉地抖动着。张角幻想着儿子可能也会感觉到自己“看着”他,激动得完全不能自己,双手都不受控制,捏出来的手印连连出错。
最后,张角连续几下深呼吸,才终于稳定了心神,准确无误地掐准了手印,眼前一亮,却看到了一个长须飘飘、肤色黝黑的大汉,自己儿子怎么长成了这幅熊样?跟自己一点都不像。
慢着,自己儿子才四岁,又不是妖孽,怎么会一下子就长成大汉呢?是哪里弄错了?
张角松开了手印,呆呆地看着自己的手,他突然想起来了,《太平要术》的占卜之术是让占卜者通过被占卜者的双眼去看、双耳去听。他拿儿子来占卜,那么刚才看到的就是儿子所看到的景象。想通了这点,张角重新开始占卜,这次占卜的对象就放在了刚才看到的那个大汉的身上。
手印掐完,眼前一亮,张角终于又见到了自己的儿子,只见儿子“看着”他,奶声奶气地说:“二哥,你刚才有没有觉得有人在偷看呢?”
张角眼前的景象晃了晃,应该是那个大汉在摇头。张角很想跟儿子说:就是爹爹在看着你,可是张角并不能控制大汉说话,他自己说话,别人又听不到。除了这话,张角还想告诉儿子一件事情,就是关于占卜过后头疼的事情,这事情儿子在信里面有问到,张角很想回信告诉儿子,可是不能,最终就放弃了。
张角刚开始修炼《太平要术》的时候,他占卜过后也会头痛,但是后来随着成年累月地修炼,头痛的情况就渐渐变少、变轻,最终完全消失了。只是他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张角“听到”儿子自言自语地说:“难道是我出现幻觉了?”接着儿子看向了“自己”,说:“二哥,我回去休息一下。”
张角看着眼前的景象上下摆动了一下,儿子就转身离开了。
张角附身的大汉并没有目送他儿子离开,而是回头看着一堆人在操练。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张角看不到儿子,就松开了手印,重新把占卜儿子在干嘛。
梁旭又感受到了刚才那种被窥探的感觉,这次的感觉一直持续着,并没有消失。梁旭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所以害怕得要命,连连向诸天神佛祷告,连上帝和真主都被他请来了。
张角听着儿子在念叨什么拉、宙斯、托尔什么的,虽然不知道那些家伙是谁,但是听到儿子声音震颤,看来是被自己吓到了,连忙松开了手印。
梁旭突然发现被窥视的感觉消失了,但是还是不放心,继续向诸神祷告着。
张角重新用儿子教的利用坐标的方式来占卜,发现自己儿子在那里手舞足蹈,嘴里还在向那些不知道什么地方跑出来的大神祈求保佑,张角被弄得哭笑不得。
梁旭祷告了好长一段时间,估计那些神都要不耐烦了,他才终于听了下来。也不想想他自己都不信神佛的,从来没有礼神敬佛,哪会有神佛愿意保佑他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假信徒。
梁旭祷告完了,也就把这事忘了,他回到了张飞在庄子上给他安排的院子,叫上了梁三陪他进城。
梁旭最近都是涿县县城和张飞的庄子两头跑。自从接收了张飞的庄丁,梁旭就建议刘备把家丁也拉过来,带着张飞的庄丁一起训练,他并不打算现在就立刻去找二狗的晦气,因为给刘备和关羽造武器还需要时间,正好趁着这段时间让张飞的庄丁们熟悉什么叫做阵型和纪律,还要让关羽教会他们最基本的搏击动作。
刘备除了跟着梁旭去城里铁匠那边制订兵器的样式,还打算带张飞到刘氏族长那里去要人。
因为现在有了官方出具的凭证,虽然不是颁发给刘备的,但是刘氏族长也召集了各家子弟,交给了刘备,人数大概有一百人。这下就有点超编了,张飞可只是一个百人将,超出的人员编制只能刘备自己掏腰包来武装他们。而刘氏族长只出人不出钱,因为族里真没有多余的钱财能给刘备供养部队。
刘备在整理了百人的名单后,陪着张飞去太守府领粮饷。钱粮官看到刘备和张飞一同,他只对张飞客客气气,但并没有给刘备好脸色。他也知道刘备跟刘太守闹掰了,还劝张飞要离刘备远一点,差点没被张飞暴揍一顿,还好刘备及时拉住了张飞。最后,钱粮官脸黑黑地把粮饷跟刘备他们割接完,就把刘备他们赶出去了。
其实钱粮官被张飞粗暴对待以后,他就想克扣张飞的军饷,但是想到张父和刘太守的关系不错,能给张飞弄到一个百人将的职位,他才隐忍了下来。
刘备拿到了一百人的军饷,但是还有将近一半人是需要自己掏腰包的,这军费他自己可出不起,可是又不能让张飞来出,因为张父帮他已经帮得够多的了,而且上次看到他跟张飞的关系很是紧张,也不好意思再开口。他也不好意思跟四弟梁旭要,他知道四弟有钱,但是他不知道四弟究竟有多少钱,差不多一百号人的军费可不是多养两匹马可以比拟的,而且四弟已经大包大揽了他和二弟关羽打造兵器的钱了,刘备还真的不好意思再向梁旭开口。
(本章完)
………………………………
第162章 拉赞助
上回说到因为张飞只获封百人将的关系,刘备只能从刘焉处获得百人的军饷,还有将近一半人需要他自筹,这可愁坏了刘备。
最后刘备决定,还是去苏双那里碰一碰运气。
之前苏双承诺了刘备,只要刘备能募集到三百人,他就帮刘备武装这支部队。现在刘备募集到了差不多二百人了,虽然这支部队名义上是张飞的,不过刘备是才是大哥,所以实际的指挥权也还是在刘备那里。而且以张飞的为人,加上他和刘备的交情,张飞对此是一丁点想法都没有。
刘备怀着忐忑的心情,带着张飞找到了苏双,跟苏双介绍了自己部队的情况。
这回苏双没有继续刁难刘备,因为他并不是不想资助刘备,他只是不想让刘备白白送死而已。既然现在有将近二百人了,再加上张飞和关羽,苏双觉得刘备带这支部队上阵,自保是绝对够了,黄巾贼要是没有眼力见,拿刘备这支部队当肥肉,肯定会砰了他们的牙。
苏双作为张飞的好友,他不太明白张父为什么总觉得张飞不行,作为旁观者的他,对这个问题看得很透彻。张父就是想让儿子从文,可是张飞在文这方面的成就,也不能算不出色,但不算突出吧。相反的,张飞的身体素质已经决定了他的武艺肯定弱不了。
苏双也是见过经常跟在刘备身边的壮汉关羽的,光论身材的话,关羽比张飞还要高大。苏双自己不会武,所以他对武力的判断就是简单地看别人的身材来推断。
刘备的部队里有着这两个巨人,苏双对他们是充满了信心。还好他没见过赵二狗,不然他的信心兴许就要打折了。
苏双带着刘备和张飞回到自己家,就直接带着他们俩去了账房,亲自让账房先支了部分钱财给刘备,让刘备再在城中招募些流民继续扩充部队。然后苏双又带着刘备他们回到书房,问了刘备他们专属兵器的问题,因为将领是应该拥有自己的专属兵器的,这是身份的象征。
刘备跟苏双交代了自己四弟已经在帮他们打造了。苏双又向刘备了解了一下他四弟的情况,听说梁旭才四岁,苏双双眼都直了,连连说刘备他们荒唐,竟然拉着四岁的小童上战场不像样。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刘备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因为他建军的目的和苏双是不一致的,苏双的意思是所有黄巾军都是贼子,都该杀。但刘备只想杀掉二狗那种祸害百姓的黄巾,因为他还不清楚黄巾的最终目的是推翻他高祖建立的大汉皇朝,他只是以为黄巾和之前的暴民暴动一样,只是生活所迫而已。所以他对黄巾未来的发展并没有想太多,毕竟他不是诸葛亮那种战略型军事家。
这并不是说刘备就比诸葛亮笨,说到底还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诸葛亮身处隆中,却尽知天下事,一方面是因为诸葛亮的岳父、老师都是荆州上流社会中的名人,诸葛亮能从他们那里知道很多普通百姓并不会知道的消息。刘备原本也能从刘焉那里打听到一点信息,但也不全面,毕竟刘备的身份并不高,刘焉会告诉刘备一点信息已经是天大的恩宠了。而且后来刘备还跟刘焉闹掰了,那就什么消息都得不到了。另一方面就是诸葛亮的志向很明晰,他就是想着要辅助名主,所以会特别留意各军阀的动向。但刘备目前的志向还不清晰,他只是想着出人头地、光耀门楣,但对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都不清楚。他就像后世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一样,对自己的前程感觉一片茫然。
刘备会茫然,但是张飞不会。张飞想都不想就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跟苏双说出来了,包括了刘备准备只干掉二狗的部队的事情也一并交代了。刘备完全来不及阻止,刘备真后悔带着这个浑人过来。
苏双听了张飞的解释,心里确实不高兴,不过作为商人的他,心思还是很活泛的,他想:虽然自己与刘备的目标不一致,但是祸害了苏家的贼子正是常山郡的黄巾。现在刘焉这家伙一直缩在涿郡,根本就没想过要给他们这些从常山过来的士绅报仇,还不如让刘备去试试。而且那个四岁的梁旭竟然会占卜,看来刘备这支部队不单可以自保,兴许还能拿下那个什么二狗也说不定。也好给他出一口恶气。
刘备明明看见苏双的脸色刚才变了一下,不过现在又舒展开来了,他虽然想不明白,但看样子苏双应该不会翻脸。刘备揪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苏双既然想明白了,就叫来了管家,让管家下去苏家的铁匠铺,把库存的刀剑、竹矛拿来给刘备带回去。数量不多,加起来就只能武装十几人的样子。
安排好了,苏双带着刘备他们去找张世平,从张世平那里给刘备敲诈过来了十来匹马。这是张世平这次从鲜卑那边贩会来的马匹总数的十分之一。苏双的本意是让张世平把这批马都献出来的,不过张世平对黄巾军可没什么意见,要不是因为现在住在了苏双的府上,他连这十几匹马都不愿意拿出来。
刘备没想过自己会从苏双这里获得如此丰厚的资助,想说些感谢的话,但又觉得话语太轻,一时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激。
苏双笑了笑,说:“为兄在此等着你杀敌立功的好消息。”
刘备给苏双鞠了个躬,双目含泪,带着张飞离开了。
翌日,刘备留在城里募兵,让张飞去接收张世平献的马,直接带过去张飞的庄子,交给云长分配。张飞再把梁旭从庄子上接回来。
梁旭待在庄子上的时候,主要是看关羽练兵。要说让他来练的话,他是不会的,但是看着古人练兵,他能参照后世军训的经验,对此时的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