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张家记-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一章明明都看到要起兵了,可是因为梁旭的不良影响,现在眼看着刘备就要失去崭露头角的机会了。

    主角还没有开始形成自己的势力呢,历史就开始被扭曲了?

    虽然拥有了天眼,可是上帝也不用给梁旭留了一扇窗户,就立马把门给关上吧?这还让主角怎么玩?

    (本章完)


………………………………

第150章 黄巾难对付

    上回说到刘备向张世平拉赞助也失败了。

    刘备依然没有气馁。最后刘备去到苏双的米铺找到了苏双,道明了来意。

    出乎意料的,苏双没有立即拒绝刘备,但却向刘备提出了要求。

    苏双说:“玄德,为兄也正为黄巾贼作乱感到苦恼。前些天,我苏家的庄子、产业就被这些贼子祸害了。”说到此处,苏双变得义愤填膺,“刘太守为了此事,组织了义勇军,为兄也参加了,不但出了钱,还派了家丁参加。所以现在没有人手可以派给贤弟你了。”

    刘备听到此处,还是很高兴的,因为听苏双的语气,他很可能可以资助自己。之前一直碰壁,现在终于看到了一丁点希望,刘备的眼光变得炙热起来。

    苏双没有说出刘备渴望听到的资助他的事情,而是说到:“玄德,为兄可能要让你失望了,因为前段时间资助了义勇军,所以现在为兄的手头上也不宽裕。”

    这过山车坐得刘备的心一片冰凉,眼神失去了光彩,浑浑噩噩的,就没有听清楚苏双后面说的话。因为这是刘备最后一个希望了,所以这转折带来的打击不可谓不大。

    苏双见刘备愣愣的,好像没有听到自己说什么,心里不喜,就大声地喊了刘备几下,这才把刘备的魂招了回来。

    刘备以为苏双已经说完了,刚刚被苏双兜着弯来拒绝了,刘备也不打算继续留在此处,就起身想要告辞了。

    苏双叫住了刘备:“贤弟留步。为兄也不是不能资助你,但是你先前没有参加义勇军,为什么现在又要组建义勇军呢?”

    只是没等刘备回答,苏双就举起了手,制止了刘备。苏双开始发起了牢骚:“贤弟,以下这些话,你听听就可,千万别说出去。其实我也知道,刘太守组织的义勇军,一直被黄巾贼子压着打。那些黄巾贼就是属老鼠的,擅长打洞。我们想要找到他们的主力,却完全看不着他们的踪影,他们却经常趁着我们不备,在我们分兵寻找他们的时候,就突然冒出来……”

    说到这里,苏双像是想到什么不堪回首的事情,摇头叹气了一阵子,才继续说:“早知道我就不参加这个劳什子义勇军了。那些黄巾贼子有人认出了我的人,知道了我参加了义勇军,就把我苏家在常山的产业、庄子全部没收了。还是张世平那家伙鸡贼,没上刘焉这厮的贼船。”

    刘备听到苏双对刘焉的称呼都变了,感觉有些不可思议。自从刘备拒绝了刘焉的邀请,刘备和朝廷的联系就断了,所以他完全不知道战局的后续发展。

    “刘太守没有调用守军去围剿吗?”刘备问到。

    苏双摇了摇头,说:“刘焉说,他组建义勇军,是因为他兵力不足。他要守城,还要把主力调去前线防备黄巾主力进犯,所以没有多余的兵力围剿涿郡本地的黄巾,只能靠我们自己。”

    刘备终于知道苏双嘴里头说的黄巾贼应该是涿郡本地的太平教徒,并不是常山过来的那帮凶徒。

    苏双看着刘备苦口婆心地说:“为兄并不是想要为难玄德,为兄是为了贤弟着想。黄巾贼太难应付了,为兄是怕玄德力有不逮,贸然对上黄巾贼,会害了自己。”

    “玄德,目前你能召集到多少人马呢?”苏双问到。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刘备不好意思回答,而且他要去剿的黄巾,也不是苏双嘴里说的本地的黄巾。

    苏双见他那样子,也就明白了,只是他不知道刘备想要打的和他想要杀的不是同一批人。他继续郑重其事地说到:“玄德,要是你能召集到三百人,为兄能为你武装这支部队。”

    三百人……刘备现在连三十人都凑不出来,所以刘备只能先回去继续想办法了。

    除了刘备在忙建军的事情,张飞也在为此做着努力。

    张飞一大早就去给父母亲请安:“孩儿向父亲大人、母亲大人请安。”

    张父眉头跳了跳。张母却满脸笑容,让张飞快点起来,边说着:“翼德乖。”

    张父觉得今天的张飞有点不正常,也不是说张飞不孝,但张飞平日里可不会这么主动过来请安。张父对自己儿子还是很了解的,儿子单纯,也孝顺,但就是性子比较跳脱。说好听是性格直率,做事不拘一格,说难听一些,就是比较容易受蛊惑,还不太靠谱,总让张父觉得很不省心。

    张飞从地上爬了起来,就对着张父说:“父亲大人,孩儿想组建义勇军,对抗黄巾。”

    张父自认为是忠义之士,张飞的忠义就来自于父亲的言传身教。所以张父在刘焉组织义勇军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参加了,但是他没让自己儿子参加,也没跟儿子说过这个事情。虽然他觉得儿子的武艺好像还可以,但是做家长的还是不太放心,再者自己儿子的性格……张父很怕儿子到了战场上会吃亏。毕竟战场上的事情,谁都说不准,张父就张飞这一个独子,他如何能舍得呢、他怕儿子听到张家参与义勇军的组建会头脑发热,所以只出钱,不出力,更没有跟儿子提过这个事情。而且后来的战局不利也说明了张父之前的决定是正确无比的,黄巾贼太难对付了。

    现在听到儿子自己提了出来,张父心里有些安慰,儿子还是忠于朝廷的,看来自己平时教给他的,他都听进去了,自己没白养他。但张父是更多的还是不安,现在的义勇军都没能在黄巾贼子身上讨了好,难道还要自己搭上唯一的儿子吗?朝廷是重要,但也不比老张家重要吧。自己儿子还是太年轻了,也不知道哪个混蛋蛊惑了他,黄巾是好惹的吗?

    想到此处,张父的脸色有点黑,问到:“翼德,义勇军的事情,你是从谁那里听回来的?”

    张飞想都没想,脱口而出:“玄德跟孩儿打算组建义勇军,去给受害的百姓们报仇!”

    (本章完)


………………………………

第151章 迷惘

    上回说到张飞请张父帮忙组建义勇军,张父不愿意,问张飞是何人出的主意,张飞不假思索就把刘备卖了。

    刘备!又是刘备!我张家是欠你还是怎的?我儿子都被你带坏了,组建义勇军还是为了那些泥腿子报仇!这家伙自己想死就算了,还想把我儿拉去垫背!张父的心里愤愤不平。

    张飞见父亲不说话,还以为他不相信自己的决心,就想着给自己多拉几个帮手,好压住场面,于是就补充到:“梁旭也参加了。”

    张父不认识梁晟、梁三、赵风,更不认识刘备的门客关羽,但他绝对记得梁旭,就是这个小娃娃把自己儿子带坏的,梁旭才是始作俑者,刘备只是帮凶。所以一听到张飞说梁旭也参加了,就更恼火了,大声喝道:“为父不许!”

    张飞见自己父亲发火,他不但不怕,还瞪大了眼睛瞪着自己父亲,也提高了音量说到:“儿子已经答应他们了!”

    看到张飞那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张父气闷,指着儿子,一时说不出话来。

    张母在一边看到这父子俩又吵起来了,觉得很揪心,她弄不懂这父子俩为什么总是一言不合就吵起来,她也不知道谁对谁错,但自己丈夫的年龄比较大,经历比较多,应该是丈夫比较对,而且儿子应该孝顺自己父亲,怎么能顶撞他呢?

    于是张母连忙出来拉偏架:“翼德,怎么跟你父说话呢?你父都是为了你好。”

    又是为了你好,张飞都听腻了,但张飞不知道自己哪儿能好了。母亲每一次都是这么说,父亲每一次都要揍俺一顿。就算那时候俺被揍得上蹿下跳,也不见母亲会出手帮俺。这也叫为了俺好?要不是现在俺长大了,父亲看样子是打不过俺,才没再动辄动手。

    都说要学武,先挨打。张飞觉得自己这么能打,父亲大人是功不可没的。

    张飞也不知道自己这是怎么回事,反正自己只有在没见着自己父母亲的时候,才会挂念他们,但是一见到他们,就容易吵起来。

    张父听了自己妻子的话,像是受到了鼓励,指着张飞骂到:“翅膀硬了,会飞了是吧?在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父亲?”

    张飞只是愤怒地瞪着自己父亲,并不说话。

    张父见儿子越来越不像样,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四下张望,想要寻找东西揍儿子一顿,但每次拿那些木棒、木棍与儿子的胳膊比起来,都不能满意,最后只能宣告放弃,指着儿子骂道:“逆子!逆子!”

    张飞觉得自己快要忍不住爆发了,连忙转身,大步离开了父母亲的房间。张飞最近几年发现自己好像有暴力倾向,当自己愤怒到了极点的时候,会忍不住想要撕碎对方,所以他选择了回避,他知道自己父亲打不过自己,父亲的力量没有自己强。

    张父竭嘶底里的声音从张飞背后传来:“滚回你的房里去!面壁思过!”

    “嘭”地一声,张飞把房门关上了。紧接着房间里传出了“乒乒乓乓”砸东西的声音。

    张父一边嘴里骂着:“逆子。逆子。白养他了……”一边抚着自己胸口,颓然地坐到地上。

    张母急忙给丈夫搓着背,嘴里劝到:“你也是的,年龄一大把了,也不知道照顾好自己身体。好好跟儿子说话不行吗?非得每次闹得这么不可开交。”

    张父气得差点没晕过去。

    ……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张飞摔完了东西,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他心里很难受。他知道自己父亲开始老了,力量才没自己大。他知道惹父母生气不好,生气对身体不好。他讨厌这样子,但是自己的父母亲总是不能理解自己。每次吵架的时候,明明自己心里有一堆的理由,但是就是说不出口。可是说了,也没人会听,所以最后就干脆不说了。反正永远都是他们说的才是对的……

    想着想着,张飞的眼睛开始变得模糊……

    刘备回到家里,也把自己锁在了房间里,他也想不明白这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什么才是正义?什么才是真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爱民不是对的吗?难道朝廷不知道民众的疾苦?是没看到吗?刘备想起自己母亲好不容易才把自己拉扯大。真的很不容易。

    刘备小时候看着别人有新衣裳、新玩具,但自己什么都没有。自己的父亲去得早,自己能怨谁呢?自己谁都不怨,因为怨谁都没用。刘备早就想明白了,想要新衣裳、新玩具,只能靠他自己。

    但是他自己什么都没有,靠着织草鞋、草席并不能自己的际遇改变多少。所以他想要从别人身上获取他所需要的资源。

    靠抢吗?这肯定不是刘备的选项。在大汉想要混出头,靠的是名声。人靠衣装,佛靠金装。所以刘备就算是打肿脸,也要充胖子,先把自己的行头武装起来再说。所以刘备追求华服,让别人一见面就觉得他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也是他的族长慧眼识英雄,发现了刘备这个人才,看出来了刘备看问题能看到本质,于是资助了他求学。所以刘备才从族长那里获得了他的第一笔启动资金,把自己装扮了起来。

    之后的路就开始顺了,认识了不少上流人物,刘备的地位也开始水涨船高。

    刘备想到了自己一路走来靠的就是人脉,现在人脉出了问题了,自己立马陷入困境。毕竟刘家才刚起来,底子太薄弱了。

    可是自己把民众放在首位有错吗?亦或是刘焉那厮才是对的?为了官位,别人的死活就可以不管了?

    ……

    刘备的妻子见丈夫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饭也不吃。她很是担心,想要去安慰一下刘备。

    “笃笃”。刘备听到敲门的声音,就问到:“谁?”

    “夫君,是我。”

    刘备新婚,夫妻感情正浓,所以刘备也不打算把妻子拒之门外,就起身打开了房门,把妻子让了进来。

    (本章完)


………………………………

第152章 吃错药

    上回说到刘备一时想不开,妻子出于关心,想要开导他。

    只是没等自己妻子开口,刘备先出声制止了妻子问话,这种事情刘备不知道怎么跟妻子说,而且说了,自己妻子也不能给自己答案,只能是使妻子忧心,所以干脆就不要说。

    刘备不说,并不能减轻妻子的担忧,眼见妻子柔柔弱弱地看着自己,一副像是被欺负了的表情,刘备心软了,紧紧地把妻子拥在了怀里。

    刘妻也回应着自己丈夫的感情,温柔地拥抱着他。

    或许爱人的怀抱真的是避风港吧,刘备此刻的心情终于稳定下来了,现在他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大男孩了,他还有他所需要肩负的家庭。他想他找到自己的答案了。

    张飞今晚也没有吃饭,一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张母很是担心,于是就对丈夫说:“夫君,我们的孩儿也长大了,我们不可能一直守在他身边的,要不你就让他试试吧。”

    张父一听妻子提起那个逆子,立刻火冒三丈:“他就是被你宠坏了!就他那个样子,能做得了什么?打仗岂是儿戏?”

    “我到院子里透透气,夫人,你早些歇息吧。”说完,张父就独自一人走出了房门。

    外面漆黑一片,大家都已经睡下了。张母看着张父离去的背影,很是担忧,如何能睡呢?

    张父不让下人跟着,独自离开了自己的院子,走向了管家住的院子。张父把管家从梦想里叫醒,压着声音吩咐道:“福伯,你明天找人到庄子上通知庄户,让他们每户出一成年男子,让他们自备武器……嗯……先让他们在庄子上待命吧……这事情还是不要找别人了,就你亲自去办吧。此事千万不要跟家里的任何人说,知道吗?”

    见管家点头,张父才放心回到了自己的院子,只见主卧室的灯还亮着,张父的大嗓门就在寂静夜里回响:“不是让你先睡的吗?怎么还没睡呢?现在都什么时辰了?”

    ……

    次日,张父一大早就出门了,也不让人跟着,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

    张飞也早早出门了,去找刘备。现在唯有靠他们自己来组建义勇军了,也不知道刘备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等张飞按照刘府下人的指引,在梁旭的院子里找了刘备,关羽也在这里。张飞一问才知,刘备也毫无进展。

    张飞气闷,想到自己父母亲总把自己当成一事无成的孩子,心里就觉得难受,他很想证明自己,所以他打算要和这股黄巾凶徒卯上了,他要拿他们的人头来证明自己。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张飞一掌拍在院子里的石桌上,大声嚷嚷:“二十人就二十人!俺不怕他们!他们来多少俺就杀多少!”

    关羽听了皱了一下眉头,但什么都没说,不知道在想什么。

    梁旭是紧皱眉头,他心想:张飞你大爷的,不知道人会被吓死的吗?说话就说话,拍什么桌子!你当然不怕了,独守当阳,一人喝退曹操百万军。可我嗓门没你大,力气更没你大,二十人对一百,不是让我陪你去送菜吗?

    刘备却不知道发了什么疯,很受张飞鼓舞,一脸激动地说:“翼德说得没错!破贼安民,吾辈职责。”

    梁旭觉得刘备是中毒太深了,都怪自己嘴欠,跟他们讨论民生思想,还曾经把天赋人权都说出来了,为了给自己“圆谎”,还东拉西扯弄出了一堆“歪理”来丰富梁氏的天赋人权。

    后世人虽然大多对古籍不熟悉,但是网络发达,每天能接收到的咨询成千上万,只要对某方面感兴趣,都能把自己打造成那方面的砖家。这种优势正是古人们不可比拟的。所以刘备就被梁旭忽悠到了,张飞那个单纯的孩子就更不是话下了,只有关羽对此漠不关心。

    梁旭看着刘备跟张飞看着自己的那热切的目光,梁旭觉得心里一片凄凉。他不忍心拒绝这两个可爱可敬的英雄,而且他也不敢拒绝,因为他觉得这两个家伙与平时好像不太一样,都过于激动了。刘备和张飞的眼光正在慢慢变得充满威胁呢!

    老子不是吓大,所以梁旭选择屈服了,好汉不吃眼前亏啊。梁旭大义凛然地说到:“玄德哥哥和翼德哥哥说的太正确了。我也是义不容辞。”

    刘备见梁旭答应了,他才放心下来。因为也只有梁旭有本事带着大家寻到那群凶徒,梁旭不参与的话,就算自己有三千人都未必能找着正主。

    刘备昨晚已经想明白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现在正是鱼与熊掌兼得的大好机会。因为朝廷对抗黄巾屡屡失利,只要我这边能干掉这群凶徒,那么我刘备就要出名了。就算不能通过刘焉把这功劳往上报,难道还不能让师兄公孙瓒帮忙?我刘备又不是只认识你刘焉。

    刘备对自己的武艺很有信心,对关羽、张飞的武艺更有信心。二十对一百做不到全歼,但是击溃还是有可能做到的。

    刘备原本就是一个赌徒,不过他赌的不是钱,他赌的都是他的前程。正因为这样一种魄力,才能让他从一个一穷二白的穷光蛋,变成现在身缠没有万贯也有百贯的中产阶级。

    只是富家翁做了几年,差点没把他的光棍般的志气磨干净了。

    现在,那个敢拼敢搏、敢押上自己身家性命博富贵的刘玄德又回来了。

    梁旭不知道刘备、张飞吃错了什么药,但自己已经答应了,那就先想想有没有什么办法出奇制胜吧。虽然自己不是诸葛亮,但能做一回刘备的军师过过瘾,这种体验,想想也挺刺激的。

    再说了,梁旭也不舍得看着蜀汉三杰还没出名就领便当了。虽然以后不知道大家是敌是友,但也算接个善缘吧,或许以后还能化干戈为玉帛呢?不趁着他们还年轻的时候就施加影响,等他们的世界观都定型了,那就没办法再改过来了。

    灵感枯竭了,总想着休息一两天。可是一休息,全勤就没了。唉,要是连全勤都没了,就连土都吃不上了。

    (本章完)


………………………………

第153章 不务正业的狗头军师

    上回说到梁旭迫于刘备和张飞的压力,答应加盟刘备的义勇军。

    既然已经答应了,那就开始进入角色吧。为了避免刘备的部队被太平教盯上,梁旭觉得刘备的部队要换一个名字,不能还叫义勇军,不然才二十人的部队,肯定会被涿郡本地的太平教黄巾给灭了。

    于是梁旭说:“玄德哥哥,既然我们不属于义勇军,那不如换个名字吧?”

    刘备还没说话,张飞就来了兴趣。张飞问到:“什么名字呢?”

    “叫人民自卫军?”虽然这和后世那个讨厌的国家的军队的名称差了一个字,梁旭说出来的时候心里有些疙瘩,但这名称确实言简意赅的表明了部队的性质,就是守护人民,只要太平教是严格遵守他们的教义,应该就不会上门找自己麻烦。自己也不会找他们麻烦。

    “好名字!”张飞今天一直很兴奋,反正以前梁旭和刘备说什么,他一直都说好的,但从来没说好在什么地方。

    关羽抚须不言。关羽的胡子虽然是整理过了,但因为留了可能超过两年了,完全看不到胡须后面是什么表情。

    刘备击掌赞叹:“确实是好名字!就是为了人民、为了百姓!”

    梁旭继续说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过我们也就二十来人……”梁旭刚想说粮草都不需要考虑了,却想起了马还是要粮草的,于是问到:“玄德哥哥有马吗?”

    刘备的脸红了红,弱弱地说到:“只有一匹。”

    刘备是穷苦人家出身,家里没有什么田地,他也不是靠做生意起家的,所以家底不厚,也就中产水平,只能算是衣食无忧。家里养着一匹马已经很有压力了,比养关羽还贵。古时候一匹好马,应该算得上后世的一辆跑车吧。

    梁旭他们虽然住在刘备家里,但是他们是有交租的,这是梁旭自己强烈要求的。不过刘备也就象征性的收了一点。地方比客栈大,还有格调,租金还比客栈低,梁旭可是大大地赚到了。

    不过梁旭还真的不志在这点钱,因为他老爸留给他的真的难以想象的多,不过也因为多,所以梁旭对东汉的物价水平是一点都不清楚。除了住了刘备的,梁旭吃的、用的都是他老爸给的,所以他赖在刘备家里也是心安理得的。

    要不是因为梁氏兄弟生活自理,刘备还真负担不起他们的日常使用,因为梁家这六口人,就已经有两匹马了,比刘备自己还要多。

    张飞在一旁嚷嚷:“俺也有一匹!”

    张飞只顾着自己兴奋,他没留意到刘备和关羽默默地向他投去了羡慕嫉妒恨的眼神。有钱人家的孩子就不一样啊。

    梁旭没有读懂刘备和关羽的表情,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马是奢侈品。他转向了关羽,问到:“云长哥哥,你有马吗?”

    关羽的脸红没红,别人看不出来,只是他的声音有些嘶哑,“没有”两个字是他很艰难地挤出来的。

    梁旭不知道自己已经伤到了刘备和关羽的自尊了,他问这些只是想要知己,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在己方是劣势,这个知己知彼的准备工作就更要做好了。

    现在己方一共加起来只有四匹马,关张的武艺最高,各占一匹,刘备、梁晟、梁三要怎么分配才好呢?

    梁晟这家伙还是留在自己身边好了,马就让给刘备吧。赵风武艺平平,也留在自己身边吧。

    四匹马,所需的粮草也不多,只需要一辆运货用的牛车就可以把人和马的口粮、帐篷都带上了。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梁旭想着想着,就开始走神了,竟然开始关注刘关张专属武器的事情。他到现在都没有看到过刘备的双股剑、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张飞的丈八蛇矛就更没见到过了,他又不住张飞家里。丈八蛇矛那么长的兵器,张飞也不会经常带在身边。

    梁旭问:“哥哥们都用的什么兵器呢?”

    张飞有些不明所以,眨巴着眼睛说道:“用刀啊,环首刀。”

    刘备和关羽也纷纷点头。

    全用刀?环首刀是什么刀?梁旭一点概念都没有。

    刘备见梁旭愣愣地,就说:“就是旭弟平常见我们比试时候用的那种刀。”

    刘备这一说,梁旭就想起来了,那是一种有点像日本刀一样窄身单刃的刀,不过刀身很直,刀尖很尖锐,刀柄最下端打有一个铁环,可能这个铁环就是环首刀名字的由来。

    那不是和普通士兵用的兵器一样吗?一点个性都没有。梁旭在心里诽腹着。他这才想起来,《三国演义》里面,刘关张是起兵以后才打造的各自的专属武器。不过那是演义,是,能有多少事情是真的呢?但梁旭还是很想看到拿着双股剑的刘备、提着青龙偃月刀的关羽、扛着丈八蛇矛的张飞,因为游戏里面的武器模型着的很酷啊。

    但梁旭很快就失望了,因为他想到了现在的锻造技艺,不说打不出那么复杂的造型,就算丈八蛇矛造型简单一点,但打出来也不能用,因为现在的铁还不是后世的钢,硬度和韧度都不够,弯弯曲曲的矛头绝对会断掉。所以梁旭绝望了。

    只是他还是有些不死心,就算没有了精美造型,也不该都用刀吧?

    于是梁旭问刘备:“玄德哥哥,你不用剑吗?”说着举起自己短小的双手,幻想着自己拿着双剑的样子,补充道:“双剑。”

    刘备摇了摇头,说:“剑太软了。”说着也举起两只手,学着梁旭的动作比了一下,继续说,“不过双刀倒是可以试试。”

    梁旭知道刘备说的是很常见的士子剑,这种剑确实装饰的效果要强于对战的作用,但是也有能杀敌的剑,梁旭想到了秦剑。于是梁旭问到:“秦剑呢?”

    刘备还是摇了摇头,说到:“秦剑太重了,适合双手挥舞。这种剑术我没有练过。”

    “那把它改窄就好了。以前做得那么宽,应该是那时候的锻造技艺没有现在先进。现在的环首刀都可以打得这么窄。”梁旭很想当然地蛊惑道。

    (本章完)


………………………………

第154章 武器的问题

    上回说到梁旭和刘备探讨刘备的专属武器,建议刘备用改窄的秦剑当双股剑。

    刘备点点头,说:“可以试试。”

    刘备的武器算是暂时定下来了,接着就是关羽的大关刀了。

    关羽见梁旭看着自己,他就先开口了:“关某不用剑。”

    梁旭问:“那用什么?”

    “马上用矛,平时用刀,环首刀。”关羽特意补充了一下,他从刚才梁旭跟刘备对话,就知道梁旭对武器是一窍不通。

    现在的军队制式装备就是步兵用环首刀,骑兵用长矛。而且有一点是很多三国的穿越都弄错的,那就是骑兵的高桥马鞍、马镫在西汉就已经大规模应用了,不过暂时没有实物出土,应该是制造用的材料主要是木头,上千年过去,早都成灰了。

    但是参照西方兵种的发展,可以推断出早在西汉,我国的骑兵已经成型。西方的骑兵发展是从被匈奴入侵开始的,匈奴被汉武帝赶走了,他们带着高桥马鞍和马镫横扫欧洲。让欧洲人看到高桥马鞍和马镫的强大。于是欧洲的骑士发展起来了,最终取代步兵,成为战场的主力。

    而在我国,骑兵在汉武时期就大规模应用了,不过高桥马鞍、马镫究竟是汉民族发明的,还是匈奴发明的,就不清楚了。反正汉民族在秦时是应该没有这两样东西的,从秦兵马俑身上就可以看出来了。但汉高祖刘邦被围白登,匈奴围了汉军七天七夜,假如匈奴不是成熟的汉军,对上建国初期的汉步军,别说是七天,估计半天就会被冲破。

    “在马上不用刀吗?”梁旭觉得关羽不用刀很不可思议。

    关羽摇摇头,说:“刀太短了。”

    “加长它不就好了?”梁旭说,“还要加宽加厚,这样才力大势沉。”

    关羽听了,觉得眼前一亮。他家家传的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