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张家记-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让认为现在这个问题不是他自己造成的。他没有反思自己昨天为什么没有为唐周及时请大夫,没有给唐周换个良好的环境。他觉得他自己要关注的天大的事情已经够多了,自己想顾都顾不过来。所以现在这问题完全是自己的手下造成的,因为他们没有提醒自己。
………………………………

第68章 无间道

    上回说到张让看到唐周病重,迁怒别人。

    张让越是想着要掩饰自己的过错,就越要在众人面前表现出自己的出离愤怒,好像是要这样做才能转移大家对自己的注意力,才能让大家知道那全是别人犯的错,和自己无关。

    所以看守牢房的侍卫全都在张让的盛怒之下遭了秧,而且昨天打了唐周的侍卫们也被重新清算,包括那个被唐周害死了亲弟弟的侍卫小猪的哥哥。全部人都被无情地拖去执行了杖刑,全部都被活活地打死了。

    可怜的小猪一家,原本家里老父亲还为自己的两个儿子找了一个大老板而自豪的。可是昨天才死了弟弟,今天又死了哥哥,老父亲受不了这样的刺激,也一命呜呼了,就剩下了妇人和小孩。他们家是彻底地完了。

    人说伴君如伴虎,这越是表面风光的君,就越是不好伴啊。

    张让推卸完了自己的责任,终于想起了要给唐周请大夫,因为唐周对于张让来说真的太重要了,所以连宫中的太医都派人去请了。在请大夫的这段空闲时间,张让终于安排人手把唐周从阴暗潮湿的牢房搬去了开阳通爽的厢房。

    这一通忙乱下来,张让真的累坏了。他昨夜在宫里值夜班,值到五更天才回到自己府上,还要被何进派来的刺客以及自己的侍卫来麻烦自己,这才刚睡了一个时辰,就又出了这么一档子烦心事儿,忙得是焦头烂额,困得是晕头涨脑。可是现在就算是可以睡了,他也睡不着,眼看着这个证人已经快要变成死人了,他怎么静得下心来呢?

    唐周在病床上被病魔煎熬着,张让是在床下被心魔煎熬着。

    好容易把大夫们盼来了,等他们开了药方,张让急忙让下人去抓药煎药。然后又等了好久,终于等到药煎好了,看着下人把药喂完,张让看见唐周还是迷迷糊糊的,一点好转都没有,就又开始迁怒大夫们了。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也算大夫们走运吧,因为有宫里太医的参与,张让也不能太肆意妄为,太医的脸可以不给,但皇帝的脸总是要给的。这打狗的看主人。

    在太医一番好说歹说的劝说下,张让也只能是接受了大夫们的说法:药物起效需要时间。

    张让只能是睁着眼,看着唐周水深火热的样子,感觉自己也是油煎火燎的。

    张让毕竟也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了,这长时间不睡觉,身体还真的吃不消,渐渐地,他就开始眼皮打架了。这最终,张让的年龄战胜了他的心焦,老人张让睡着了。

    这一觉,张让就睡到了傍晚,不过不是他自然醒的,而是被别人叫醒的。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打扰张让睡觉呢?

    原来是赵忠,还有其他的中常侍们,他们一起过来找张让。

    如此庞大的阵容,当然是有很要紧的事情需要商量了。张让睁着迷迷蒙蒙的眼睛,感觉睡了这一觉,头脑却更晕了。其实这也是人的自然反应,疲劳过度了,身体是没那么容易可以恢复过来的,而且张让还上了年纪。

    赵忠首先开口:“我下面的人回报,封谞不见了。”

    郭胜轻蔑地说:“估计是听到风声,感到害怕,提前跑了吧。”

    段珪接过话题:“现在封府的一大半人好像都跑了。”

    郭胜又不屑地说:“他们的主子都抛下他们跑了,难道他们还留下来给他封家陪葬?”

    段珪用眼睛余光瞟了郭胜一下,心想:封谞是欠你钱还是抢你老婆了?还能不能好好说话了?一点建设性发言都没有,就知道在那儿酸。

    平常都是张让出主意比较多,可是今天他的状态真的非常差,所以都只是在一边听着大家说话。

    赵忠虽然不知道他的好兄弟发生什么事了,但既然兄弟不发话,那就由他自己来主持吧。于是他说道:“既然封谞已经跑了,那么我们也没有必要继续瞎忙活了。”

    郭胜插嘴:“是不打算告发他了?”

    在场几乎所有人都用看白痴的眼神看着郭胜,除了张让。不过张让是因为今天不在状态,反应迟钝,所以也没猜到赵忠说的瞎忙活是什么意思。但他看着郭胜的眼神是厌烦,讨厌得他打断了自己好兄弟说话。

    郭胜见大家都看着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于是就闭嘴了。

    赵忠继续说:“我们可以不用撤出太平教了,直接就去圣上那里告封谞要谋反。”

    夏恽紧张地问到:“那不是把我们自己也搭进去了?”

    赵忠淡定地说:“就说我们发现了太平教异常,所以派人混进去查探,搜集证据。”

    宋典拍了赵忠一下的马屁:“高!现在封谞跑了,死无对证,我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夏恽还是很担心地问到:“那要是封谞回来对质呢?”

    宋典看了看夏恽那忧心的样子,觉着以夏恽的智商,也不知道怎么混到现在的位置的,就解释说:“他敢回来吗?而且你不让他活着回来不就完了?”

    就这样,原本是因为眼红封谞利用太平教敛财,而插手太平教的事情,经过这么三言两语,就变成了东汉版的无间道了。

    现在十常侍们有了新的选择,那也就是说,唐周就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完全没有利用价值的拖油瓶。而且给他治疗,张让还需要额外花钱,另外要是让唐周也参与到此事中来,最后的功劳还得分他一份。这怎么算都不划算。

    所以事情这边才刚被十常侍们定下来,那边唐周就被张让叫人给扔到了大街上。

    也是唐周命不该绝,他才刚被扔出张府,就被有心人发现了。

    原来自从何进听过荀攸的分析以后,就派了人日夜盯着张让的府邸,看看有没有什么陌生人进出,好把那些陌生人都绑了回来,让郑武看看里面有没有那个关键的人证。这是宁可错杀也不肯放过。所以就在唐周被刚扔到大街上的时候,就被何进的人给拉回去了。
………………………………

第69章 破绽?

    上回说到何进的人在大街上把唐周捡了回来。

    何进叫来了郑武认人,确认了救回来的这个人确实是那个人证。可是见这个证人现在半死不活的样子,他真担心眼前这个家伙到底还能不能活过来。

    何进也是已经知道封谞很可能已经跑了的事情的,不过他觉得只要证人落在了自己手上,那自己就能对付那些死太监了,这时候自己人证在手,太平教谋反的真实情况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可现在看着证人默默地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一点意识都没有。证人这种状态,对自己的计划可是一点用处都没有。为了自己的计划能顺利进行,他连忙给唐周请了大夫。以他大将军的尊贵身份,当然也派人去到宫中请太医了。

    等大夫们来到大将军府,一看,竟然还是他们上午在张常侍府上见到那个病人,只不过换了一个地方,但还是同样的病情。看到这里,他们的心情很复杂,觉得是大将军和张常侍一定是联合起来,玩弄他们自己的感情,感情大夫的事情不要紧,大夫的时间不是时间,害他们这两头跑的,那得耽误多少事情。但他们也不敢当着当朝大将军的面发作,只能是装装样子,重新给唐周把把脉,发现唐周身体并没有按预期有所好转。

    其实这个很好理解,原本唐周就剩下半条人命了,还被狠心地抛弃在大街上,虽然何进的人很快就把他运回了大将军府,但没有确认唐周就是正主以前,何进的手下们哪里会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地温柔地去搬动唐周。

    大夫们是和张让说过要让唐周好好休息的,可这一通折腾,好人都难受呢,更何况是正和死神作生死搏斗的唐周呢?所以唐周现在的身体变得更虚弱了。

    大夫们商量了一阵子,重新开了药方交给何进。何进也派人按方抓药,煎好了又喂给了唐周。何进见唐周没什么变化,他心里急:这时间可不等人,死太监们会把这个关键的证人抛到大街上,那估计是已经有了新的对策了。自己这边要是不能在事情的结果定下来之前推出这个证人咬死他们,那这证人的价值就会消失了。

    但心急也没有办法,何进也知道去病如抽丝,目前也只能是继续观察。所以他没有为难大夫们,给了诊金,就把他们打发了。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把大夫们打发了以后,何进连夜让人通知荀攸过府商量对策。荀攸是何进心中的首席谋主,何进每次有难解的事情,都会找荀攸过来咨询一下。

    荀攸不敢怠慢,很快就赶到了大将军府。何进跟荀攸介绍了眼下的情形。

    荀攸听完,思考了一下,就对何进说:“启禀大将军,张让他们很可能是想来个死无对证。”

    何进不嫌麻烦地重复了不知道和荀攸强调过多少次的那句话:“公达(荀攸的字),我都跟你说了多少次,私底下就别叫大将军了,称我的字就可以了。”

    荀攸口称不敢。

    何进有些不悦,觉得荀攸很不给面子,不过又想到荀攸没有一次拒绝自己的要求,就只有这个称呼不肯改,何进也就懒得跟他计较了。于是,何进又一次地没有继续揪着称呼的问题不放,而是回到正题上面来,继续问到:“什么是死无对证呢?”

    荀攸说到:“张让他们应该是想把安排在太平教的人手,说成是派紧太平教的卧底,因为他们抛弃了人证,也就是说不再需要他了。”

    何进听到这里,犹豫了,不知道人证对自己还有没有用。

    荀攸看到何进的样子,也猜出来了他的心思,就补充道:“但是职下不知道张让他们为什么会抛弃这个证人,虽然证人对他们来说没用了,可是却能被大将军您利用。”

    何进最关心的就是这个问题。他双手支在桌上,身体前倾,看样子像是要站起来似的。

    何进很关切地快速问到:“此话怎讲?”

    荀攸想了一下,组织好语言,继续说到:“他们想做的是死无对证,封谞确实是不可能再回来洛阳了,可是我们手上的人证也是可以跟他们对证的。”

    何进听了,觉得豁然开朗,可是仍有疑虑,就问到:“可是张让他们没理由想不到这个问题啊。”

    荀攸皱着眉说:“这也是职下想不明白的地方。”荀攸想不明白张让那个老狐狸为什么露出来一个这么显而易见的大破绽,会是因为觉得那个人证活不长了,所以才这么有肆无恐?

    想到这里,荀攸问何进:“启禀大将军,不知那个人证病得有多厉害?能让职下见见他吗?”

    何进点点头,就起来带着荀攸去见唐周了。

    在过去的路上,何进跟荀攸说:“那个人证的状况不太乐观,一直高烧不退,昏迷不醒。张太医说了,他要是熬得过今晚的话,或许还有希望。”后面半句也不用说得太明白了。

    荀攸心想:看来这个证人的情况真的不容乐观啊。

    荀攸跟着何进去到一间厢房,看到一个仆人正在换洗毛巾,给躺在床上的人重新搭在额头上。荀攸估计着那个躺着的就是证人唐周了。

    只见唐周整个人都被被子包得紧紧的,但身子还是蜷缩着,看样子应该还是感觉冷。他的脸上红彤彤的,眉头时皱时松,样子很是痛苦。

    何进说:“张太医说,他应该是被人打过,后来又风寒入体。”

    荀攸摸了摸唐周的额头,感觉有点烫手,把手伸进了被子,摸了摸唐周的脚,感觉却是冷冰冰的。

    荀攸转身对着何进说:“职下建议用热水给他泡脚,先让他的四肢暖和起来,或许能减轻他的痛苦。”

    士族家中都有各种各样的藏书,而颍川荀家那种巨型家族,藏书的数量更是不可想象的。很多这种大家族出来的人都学得很杂,所以何进也不疑有他,吩咐了下人立刻照办。
………………………………

第70章 襄王有梦

    上回说到何进吩咐下人按照荀攸的说法,给唐周泡脚。

    下人很快就端着一盆热水进来了。

    荀攸试了试水温,觉得刚刚好,才让将军府的下人给唐周泡脚。

    下人们,一人扶着用被子包裹得像个粽子一般的唐周,一人扶着唐周的脚小心地放到了木盆里。

    看着唐周在那里泡着脚,荀攸却并没有要离开的意思。何进因为体型比较大的原因,他站在一旁早就站累了,可作为府邸主人的他也不好意思抛下客人自己走开,而且还是自己很看重的客人。

    荀攸回头看了看何进有些坐立难安的样子,看了看何进那庞大的身躯,也猜到了事情的因由。于是他对着何进轻声说:“大将军,这里有职下看着,你先去休息一下吧,等这个证人有所好转,职下再去给你禀报。”

    可是何进听完了以后,却也没有离开的意思,反倒是很倔强的摇了摇头。

    何进是不想让荀攸看扁了自己。他一直都很欣赏荀攸的才华,很渴望能把荀攸收为己用,可荀攸一直对他的态度都是若即脱离,这让他感受很是挫败,也很是不悦。

    以他大将军的身份,整个天下可没有多少人敢给脸色他看,除了那个宠信太监的皇帝老儿,还有他手下那群死太监的头头——张让和赵忠,以及因为有着共同敌人而跟自己结盟的三公,自己同父异母、专唱反调的弟弟何苗、妹妹何婉婷,剩下的就只有面前这个让自己既爱又恨的荀攸敢这么不给自己面子。

    可何进爱才,荀攸越是不遂他的心意,何进越是犯贱般地喜欢荀攸。

    荀攸看到何进没有要离开的意思,他也有些意外,又深深地看了何进一眼,就又立马转头看回了唐周。他很怕自己一时冲动,会让自己后悔一生。

    荀攸其实是知道何进的想法的,但他不想参与到宦官和外戚的权力之争里面来。这宦官和外戚争权的大戏,已经延续了好几任皇帝了。

    这全是最近几个皇帝都不长命导致的。他们一死,只留下了年幼的太子,甚至还有连儿子都还没生下的。这就导致了权力真空。

    死鬼皇帝的皇后们都学着开国皇后吕雉的样子,来个垂帘听政。她们为了把朝里朝外的权力一把抓,从而把控整个朝廷,只能是依靠她们的娘家人。外戚们也就不可避免的占据了朝中的主要位置。

    外戚要当权,首先就要清洗旧皇帝的势力。旧皇帝留下来的人,主要就是他身边的宦官们,还有部分位高权重的大臣。他们手里掌握着巨大的权力,要是他们不肯主动放弃,或是妥协投降,那外戚们只能自己动手杀光这些人,把他们的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上。只是谁会舍得手中的权力呢?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可是这舍不得,又能怎么样呢?这些人的后台已经死了,而代表最高权力的太后,却是外戚的后台,所以这第一局的结果是不言而喻。

    而等小皇帝长大了以后,他当然不可能继续忍受自己的母亲、外带自己舅舅们,在自己面前指手画脚的。但他没有自己的势力,所以就启用了看着自己长大或者一同长大的宦官们,靠他们来和外戚集团对抗、抢权。

    这最终的结局当然是新皇帝带领着宦官们,把外戚集团的核心成员全干死,重新把权力又收回到皇帝手上。因为封建皇朝的权力最高来源随着新皇帝的长成,又重新变回了是皇帝自己,所以这种结果也是可以预见的。

    只是不知道是因为酒色过度,还是是政治斗争太残酷,太伤神,新皇帝都会活不长。他一死,下一个轮回就又开始重演了。

    荀攸不想成为这种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因为政治斗争失败者的下场不单单是本人的死亡,而且还会连累整个家族一起完蛋。

    虽然荀攸很感激何进能让他实现自己胸中的抱负,但是绑在外戚战车上的代价不是荀攸能够承受的。所以荀攸一直在告诫自己,千万不能因为一时心软,就犯下对不起荀家的错。

    他也很感激何进的知遇之恩,所以虽然不会投到何进门下,但是荀攸也是尽心在给何进出谋划策。

    荀攸在何进的陪同下,等了好一阵子,发现唐周终于没有再频繁地皱眉了。他伸手摸了一下唐周的额头,感觉没有之前那么烫手,再摸了一下唐周的脚,感觉脚也不冰了。他接过下人递来的毛巾擦干了手,对扶着唐周的下人说:“你可以把他放下了。”转头对何进说,“大将军,现在证人的情况应该有所好转了。只要后续给他做好保暖,明天或许就能醒过来了。”

    何进也发现唐周样子没有之前那么痛苦了,他向荀攸竖起了大拇指,开怀地称赞道:“公达真神人也!太医都没有办法的事情,到了公达手里,这么简单就摆平了。”

    荀攸连称不敢,解释到:“这是职下小时候感染风寒,家母给职下治疗时所用的土办法。职下见证人的症状和自己那时候很相似,就死马当活马医,权且试了一下,万幸的是此法真的见效了。”说完了,还不忘补充道:“这土办法并没有被记载在书上,所以太医那边可能是不知道吧,但职下可比不上他们在医术上的造诣。”

    何进听了,也感觉到很万幸,这没有记载过的土法,竟然把证人给救下来了,那自己对付张让他们就有希望了。而且他很欣赏荀攸这种不居功的心态,他觉得荀攸简直就是上天送给自己的宝贝。

    何进安排好了人手照顾唐周,就领着荀攸又回到了书房,重新开始刚才中断了的谈话。

    何进先开口问到:“张让为什么会把这么关键的人证抛弃了?是因为觉得他已经没救了吗?”

    荀攸对这个问题,是想爆了头都想不出个所以然,凭着他对张让的了解,他觉得这事情透着反常,可是现在这个状况对何进也没有害处,所以他也只能是默认了何进的说法。
………………………………

第71章 大戏正式上演

    上回说到荀攸默认了张让是觉得唐周救不活才抛弃他的。

    毕竟智者再妖,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也是难以推断出真实的状况的。荀攸又不是张让肚子里的蛔虫,他怎么会知道张让今天是因为没休息好,所以脑瓜不好使,才出了这么一着昏招。而且当时张让也没想起要跟赵忠他们提前打个招呼,所以十常侍里面的其他狐狸就没有提醒他这个事情。

    不过现在,自己这边人证是有,但估计张让他们明天就会把太平教的事情报给皇帝知道,而何进手上的人证能不能赶在结案前醒来,就成了翻案的关键了。人证现在的状况是稳定下来了,但明天是否真能醒来,荀攸是没有十足的把握的。

    荀攸把自己的推断都跟何进坦白地说了。

    何进也知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他觉得这事情都已经这样子了,再继续说下去,也不会说出个子丑壬卯,所以也就让荀攸先回去休息了。

    次日,在早朝之前,张让先找到了十常侍里的其他人,跟他们说了唐周在何进手上这个隐患,让大家待会儿配合好自己演戏。

    接着,他又找到了司隶校尉,安排他在何进人证推出来向自己发难的时候,就向皇帝告发何进前夜硬闯司隶衙门的事情。

    司隶校尉不知道张让为什么改主意了,不过向何进发难正是他想要的,他早就想报这一箭之仇了。

    张让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自己昨天脑袋晕乎乎地,下了着臭棋。他知道那个人证肯定是被何进捡了去了,只是他并不知道当时那个人证差点就去见阎王了,不过后来又让荀攸给拉了回来。

    但不管如何,张让不得不防何进利用人证来发难,现在他只能是以快打乱和靠转移视线来应对。

    难道张让不能暂时不告发太平教,先想办法把人证弄出来吗?张让已经想过了,那样子做的话,要是被何进抢在了自己前头,自己这边就会变得更被动。所以待会儿不单要告发太平教,而且还要抢在别人说话以前。

    原本这事情要是昨晚就跟皇帝说了的话,那现在自己这边就安全多了,只可惜昨天开完了十常侍的内部会议以后,张让还是觉得很困,吩咐下人扔掉唐周以后,自己连饭都没吃就又睡下了。而其他常侍都以为事情是十拿九稳的,都已经在会上约好了今天朝会时再告状的,让全天下都知道这个事情,封谞再想翻天都没可能,所以当晚就没有人跟皇帝说这个事。

    张让现在是更恨昨天被自己处死的那些下人了,要不是他们给自己弄出那场幺蛾子,现在还有这么多事情发生吗?张让越想越觉得他们是死有余辜,死了都还不解恨。

    早朝开始了,汉帝刘宏无精打采地坐在龙椅上,懒懒地看着他的臣子们,什么话也没说,因为他要等着别人先说。

    这时候还没流行椅子,大家平时坐的时候,其实是跪着的。就皇帝比较特殊,他有一把大龙椅。龙椅离地不高,但占地面积很大,能同时坐6个人的样子。也因为面积大,所以椅子的后背完全靠不着,人坐在上面的时候,只能是端坐,很不舒适。

    刘宏平常就感觉身体没什么劲,容易疲劳,所以能躺着的时候都躺着,他对这项坐龙椅运动还真的不怎么喜欢,可是他也没有办法,这是老祖宗定下来的规矩,自己只能执行。

    也因为这原因,他也不怎么喜欢大臣们在朝会上奏事情,这会延长他坐龙椅运动的时间。

    只是还没等刘宏听到张让喊“有事早奏,无事退朝”,却见张让面向自己小心地退下了台阶,跪在了自己面前。

    刘宏慌了,心想:阿父这是要演哪出呢?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也没等刘宏开口问,张让自己就先告起了罪:“陛下,臣有罪。”

    刘宏连忙起来要扶张让,边说:“阿父,你这是要做什么?”

    其他常侍见张让开始行动了,也配合着跑到丹墀前跪下,异口同声说到:“臣有罪。”

    刘宏见阿父都还没起来,现在连阿母还有其他常侍也都跪下了,他更是不知所措:他们今天是怎么了?

    何进见此情形,知道张让想做什么,他很着急,但却无法阻止。因为虽然唐周今天早上退了烧,可是没有醒过来。现在张让就已经行动了,自己这边却来不及阻止,他很想做些什么来打断张让他们的行动,但是却想不到办法。

    何进看向站在后面的荀攸,看看荀攸会不会有什么提示给自己。只见荀攸对自己摇了摇头,何进不知道他的意思是让自己不要行动,还是代表他也没有办法。急得他抓耳挠腮的。

    曹操站在队伍的最后面,看着张让他们的行为,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完全不知道十常侍在干嘛。因为他没有大将军何进那么神通广大,他没有有庞大的情报网。他又看了看何进和三公那几位大佬们,除了何进的样子有些焦急以外,三公那边也是和自己差不多,正为大殿中的怪事交头接耳。

    就在此时,十常侍已经继续他们的表演了,只见他们都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话都还没说,就哭成了一片。他们的演技绝对是影帝级别的,眼泪说出来就出来,而且还是现场直播,那眼泪可都是货真价实、如假包换、假一赔十。

    最后还是张让首先打破沉默,对着刘洪哭诉到:“臣等被封谞那个奸贼所骗,差点做出伤天害理、伤害陛下的事情。”

    刘宏听到张让提封谞,才发现下面跪着的人里面,并没有封谞的身影,他就对着众臣大叫:“封谞呢?封谞人呢?”他不知道封谞对张让他们做了什么丧尽天良的事情,才会弄得阿父、阿母还有他其他的忠诚的手下们哭得这么伤心欲绝的样子。

    赵忠抹了抹眼泪,接过话:“陛下,您要为我们做主啊!”
………………………………

第72章 奥斯卡

    上回说到曹操发现了问题的关键点,猜到了十常侍的打算。

    曹操也发现封谞没来,他猜封谞很可能听到风声,所以逃跑了。为什么曹操那么确定呢?因为他也是从基层做起的,而且还喜欢和自己的手下们打成一片,所以小吏们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他也是门清。想要他们保密,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前天唐周说太平教要造反的时候,全司隶衙门的人可是都在场的。也就是说现在除了皇宫大内,整个洛阳城的百姓都知道太平教要造反的事情了。

    既然封谞已经逃了,十常侍肯定是想来个死无对证,把黑的说成白的。虽然十常侍在这件事里面还真的是白的。

    赵忠不知道就连曹操都已经看出了自己这边的谋划,他继续专心致志地演着他的戏。

    他抹了抹脸上的眼泪,没有直接回刘宏的问话,而是喊冤道:“陛下,您要为我们做主啊!想不到我们平时待他亲如兄弟,谁知道他竟然这样害我们,还想害陛下。”说完,就“呜呜呜”地继续哭了。

    刘宏的心都让他的阿父阿母给哭乱了,他心想:你们别光顾着哭,你们倒是跟我说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了,还有封谞他人呢?不过这想归想,看着常侍们哭得撕心裂肺的样子,刘宏又不忍心责怪他们,只好出言安慰道:“阿父阿母,究竟发生了何事?朕一定替你们做主!”

    张让等的就是这句话,他连忙打蛇随棍上,说到:“封谞骗了我们加入那个什么太平教,说要为陛下您祈福。可是……可是……”说到这里,张让又很适时地“情不自禁”地哽咽了起来。

    刘宏的情绪也被赵忠和张让调动起来了,心里更急了:这前半句不是说好好的吗?为我祈福很好啊,我很赞成。可后面怎么可是可是的,可是什么呢?怎么又说不下去了?把人急得。这封谞究竟造的什么孽啊?把阿父阿母欺负成了这样子。

    赵忠又抹了抹眼泪,接过话:“为了陛下祈福,我们当然很赞成了,但我们又怕陛下身边缺人使唤,所以只能安排了子侄代替微臣等人加入太平教为陛下祈福。”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