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伏妻-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部儿从前隔三差五就会回来小住,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协助部儿。”李青如是说,二弟李敢开府,就选择了自己隔壁,有伴,自己也没有反对。想着弟弟性子洒脱,自己在一旁多看顾些,也好。后来发生一些事,反倒是自己的侄儿常住。
“我知道了,这事我会打理好,你就放心吧!只是,还有一事。我也是十多年前见过弟媳了,现在多多少少还猜着她的喜好,就是我们的侄女萦儿,我还真吃不准。”说着,宋氏垂下双眼,圆儿也是这般岁数。
李青没有多想,“小女孩子喜欢什么,我不大清楚,明天我让阿山去办。”
宋氏说起赢弱,嗔笑,“不用了,这些小事我都能处理。吃喝玩乐的事,能难倒你夫人我吗?”
李青一笑而过,自己妻子便是这个性子,爽朗好客,行事大大咧咧,但心细得很。宋氏,亦是行伍之家出身。
“对了,这次弟媳回来,不仅是为了部儿的婚事吧?”宋氏笃定道。
李青沉默,还有落叶归根,缓缓道:“部儿已经及冠,是时候娶妻生子。成婚,结两姓之好,无论如何,都要一年半载。这一年半载,能发生的事就多了。”
“我倒希望这婚期再长些,看看那些人是怎么想如何做的,二叔就有更多的时间筹划。”宋氏直言,这二叔是迟早要回来的,他越早回来,自己的夫君就少一分压力。
李青苦笑,那些老东西,不好糊弄。不过现在的李家,也不是从前的李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何惧!
近几年来,随着田氏军功愈盛,汉宣帝愈加倚重李青卫氏。
“我最近寻得一把好剑,胜似鱼肠,给你过过眼。”宋氏起了兴致,都已经伺候更衣了,正准备从床上一个咕噜爬起。
李青一抬手,制止道:“夫人,明日再看吧,现在都过子时,赶紧歇息。”
宋氏一个不满,呛道:“你也知道过子时,这个时辰才回来。”严格说,李家是正儿八经的行伍之家,祖上靠军功发迹,偏偏李青是个舞文弄墨的,宋氏是个半吊子身手,还好,李敢倒是继承祖业。
“是,夫人,夫君的不是。”李青还是不让宋氏起身,他低声在宋氏耳边唤道,“我的小心肝,我明天休沐,你想怎么折腾都行。”
宋氏俏脸一红,推开李青。
李青吹灭烛火,夜深。
………………………………
第五十七章 拜访
出一趟远门,相当于搬一次家,李萦这几天忙活着收拾,眼下都七八个箱笼,还有一小半没收拾。她倒是不急,横竖都是几个大丫鬟管着,她只需要过目即可。
翠香看见小姐在小花厅里悠闲悠哉喝茶看书,心里也知道小姐烦闷之极,但东西总是要打理,必要的物件还要请小姐定夺。
这次上京,李萦就钦点了翠香、芸香、针钰、陈婆子和王婆子五人。趣儿因为定下婚期,李萦自然是把她留在郢都准备婚礼。田庄里的二妞和来娣,实诚人,李萦不忍她们离开故土。芸香心思虽多,但不可以否认她做事有条理。针钰擅武,自然带在身边防身。陈王婆子一直尽心尽力,李萦也喜欢陈婆子的饭菜手艺。
翠香看着小姐面无神情,还是自然亲切问道:“小姐,这是书目清单,请您过目。能带上哪些?”
李萦瞥了一眼,道:“我常用的,你就带上,你把有关京师的游记、杂记、通文找找,放我案上即可。”
翠香点头应是。
在郢都的另一侧,公孙季在门外,刚送走自己的挚友,李陵。看着李陵的背影,他竟然生出不舍。不舍的并非是挚友,李陵从军,休沐时自然可见。李陵说,他的妹妹要进京省亲。
他总有不舍,李家夫人和小姐就要进京了。李家夫人雍容端庄,李家小姐是面冷心热之人。好歹,他也与李家小姐是同窗。
李萦,李萦,先生散学之后,再见面,都是偶遇。
这次,真要偶遇一把。
第二日,公孙夫人便来到李府,与景氏叙旧。还有送行和辞别吧,送上程仪,聊表心意。
“阿绣妹妹,你这次进京,帮我捎点东西给我那不成器的弟弟,成不?”公孙夫人笑着问道。
公孙夫人是京城人士,公孙夫人姓吴,是绮里季吴实后裔。吴实,商山四皓之一,吴氏乃书香门第之家。
景氏笑道:“姐姐别客气,举手之劳,您只需让下人将东西拿过来便是。”心里却不停地叨叨,不成器的弟弟,衡阳公主的丈夫会是不成器的吗?
公孙夫人吴倩的弟弟名唤吴谦,是汉宣帝的衡阳公主的第二任丈夫。衡阳公主是汉宣帝的庶姐,因为衡阳公主自小在王太后膝下承欢,姐弟两关系还算是亲厚。
公孙夫人这是什么意思,投石问路?
“阿绣妹妹,这是我府里秘制的清凉爽,特别适合长途跋涉,有个头晕脑热的,抹上几滴,便舒服多了。”公孙夫人说着,便让贴身侍女把东西呈上。
景氏摇着团扇,道谢。
等公孙夫人离去后,素姑便道:“这公孙夫人,倒是有趣。”
“姐弟俩都是有趣之人,吴谦是个能屈能伸的,衡阳公主暴戾骄奢,就差没有养面首了。又听说,吴谦是个笑脸迎人的俏公子。”景氏说道。
素姑笑着说,“俗话说,伸手不打笑面人。公孙夫人爽朗爱笑,想必她的弟弟也随她。”
“进了京师,想必是能遇上那位笑脸迎人的谦谦公子。”景氏有些不在意道,京师有的是人巴结李青。
公孙夫人携同婢女从李府大门缓缓走出,回看了李府的大门,上面的牌匾“李府”两字笔势刚健,矫若惊龙。
一旁的贴身嬷嬷看着主子的神情,不由问道:“夫人,这牌匾可有不妥?”
公孙夫人回神,道:“没什么,就觉得这牌匾的字不错,不知哪家师傅做的,哪位行家笔法!”
嬷嬷笑道,“那我直接派人打听便是。”
公孙夫人抬手阻道:“不必了,小事。”
嬷嬷扶着夫人,轻声道:“夫人,小心”,把夫人扶上车撵。心里却想着,还是找人打听踏实,夫人日后想起也有个说法。更何况,能让夫人注意的必定不是小事。
一旁的公孙季看着母亲的车撵缓缓离去,好一会儿才起身,让仆人将自己的拜帖递给门房。门房一见公子,笑道:“公孙公子真是不巧,我家出去遛马了,还要小半个时辰才能回来。”
公孙季笑道:“无妨,我先去拜访夫人。”
公孙季穿过厅门,路过游廊,他运气好,就在小花园里,看见了李萦。
李萦正拿着剑,和婢女针钰一同在花园里信步游庭。
小花园是去拜访景氏的必经之路,所以公孙季路过,李萦之所以出现在小花园,也是刚从景氏那里出来。
公孙季远远就看见李萦拿着剑,不由嘴角上扬,李萦还要给多少惊喜他。
针钰在公孙公子注视她们的同时便知道有人,在一旁提醒小姐道:“小姐,有人在看着我们。”
李萦向针钰示意的方向望去,便看见公孙季的谦谦微笑。
是不是吴氏家族的男子都有一副好皮囊,谦谦公子,白玉无暇。公孙季,随他母亲。
李萦作为晚辈,先向公孙季行礼,福了福身,道:“公孙哥哥,好久不见,今日来是寻我哥哥的吧?”
公孙季笑道:“是啊,不过我来的不巧,他出去遛马了,还未回来。”
李萦抬头看看日头,道,“快了,等您拜访完我的母亲,他就回来了。”
公孙季看着李萦手中剑,便问,“这可是萧山剑?”
李萦心中暗道,好眼力,一直以为自己这位同窗兄长是位一本正经的读书人,没想到对剑也有研究。道,“是的,母亲让我收好,说是可以辟邪。”
郢都有好剑辟邪的说法,女子闺房有剑并不出奇。
“萧山剑,可是有价无市,妹妹好福气。”公孙季感叹道,自家爹爹有一把,中品。田家有两把,皆下品。李陵手上有一把,上品。而李萦手上的这一把,上品且更为精致小巧。
李萦看着公孙季羡羡然的目光,便觉得好笑,她可是从未见过公孙公子这般神情,像要不着糖吃的小孩。李萦,是吃软不吃硬的性子。
“季哥哥你客气了,请你品鉴。”李萦说着,便将手中的剑递给公孙季。
公孙季接过,拔剑,此剑轻巧,无暇映着刀光,剑面倒映着少女含笑的目光。
身旁的小厮嘀咕,公子什么时候这么外露自个的情绪了!
………………………………
第五十八章 进京
恋上你看书网 630bookla ,最快更新伏妻最新章节!
四月初七,良辰吉日,宜出行。
景氏与李萦一行人从郢都出发,进京师长安。长安,长安,长治久安。
马车踢踏踢踏地响,李萦在摇晃的马车里歇息,说是歇息,李萦却一丝睡意都没有。李萦的车厢里,就翠香一人。她平时也不喜欢多人在旁,今天也是翠香当值。
李萦深吸一口气,打开车窗,便看见郢都城在自己身后,不断远去。她有些惆怅,毕竟也是在那座城里生活了十来年。她熟悉那里的一街一巷,一草一木,记得东市里胡记的鱼汤,西市王记的米饼。从前以为暂住,以后便是回忆里的故乡。
翠香看着小姐趴在车窗,望向车后,背影是萧条的。小姐也是舍不得的,从车厢的小匣子拿出糕点,泡一壶清茶,道:“小姐,路上劳顿,用些东西吧!”
李萦看着糕点,这是翠香的母亲做的。翠香的父母留在郢都,她哥哥跟着李陵,她随着自己去京师,想必她也是不舍。李萦整理了思绪,抿一口清茶,顿时清爽,胸口的郁闷之气也消散了。
“张妈的手艺越来越好了,你也多用些。”李萦习惯唤翠香的母亲为张妈,对于家奴而言,已是恩宠。
一声称呼,是主子的尊重。翠香笑道,“小姐,过奖了,你喜欢,我母亲高兴都来不及。”
“夫人那里备下了吗?没有的话,就送一些过去。”李萦吩咐。
“小姐,夫人那儿一向是素姑姑在张罗,我母亲也送了些。”
“那就好”,李萦无言,也是,景氏是谨慎周全之人,素姑就更不用说了。可是,这么漫长的旅程,总要弄些什么玩意来消磨时光。读书定是不行,这马车摇晃,容易把眼睛弄坏。
翠香见小姐沉默不语,便道,“小姐若是无聊,我就跟你念书,怎样?”小姐爱书,这个提议她必然喜欢。
李萦努努嘴,不满道:“行啦,还是换一个吧。”
翠香一愣,一想到现在是在马车上,又笑道:“六博、投壶、蹴鞠、行酒、博茕、俳优、围棋等等,要不我们玩六博棋吧!”
李萦还真不擅长玩六博,就算是围棋也是马马虎虎,就只能讹李陵玩玩五子棋,有时还耍赖。
翠香一见小姐犹豫的神情,便知道自己瞎出主意,在日常小姐也是很少玩棋类游戏,多半是少爷兴起,小姐作陪。
“你把六博棋拿来,我不太会,你可要多让着我。”李萦缓缓说道,虽然不擅长,但并不代表不会。她只是更喜欢与李陵下棋耍赖的感觉,六博棋,要多练,京城里的达官贵人可喜欢着。
在李萦车子前头的是景氏的车,“夫人,这萦儿小姐和翠香开始下起六博棋来了,你说,我们要不参一脚?”素姑问道。
“长途跋涉,是要找个乐子,不然人都会憋坏。萦儿还小,随她们去吧!”景氏又问,“是你提点的翠香?”
素姑含笑不语,伺候着瓜果茶水。
景氏嗔笑,“难得翠香入你的眼。”这六博棋是李青妻子宋氏的挚爱。
*******
长安城里的李府早就接到景氏李萦一行人启程的消息,宋氏也早做准备。
李青和宋氏育有三子无女,长子李玉成亲三载,三年抱两,儿女双全。次子李赫及冠,尚未成亲。三子李斌尚未及冠,年十六。本有一女李圆,五岁夭折。
“青郎,这几日我就让奴仆将二叔的府邸收拾妥当,你看如何,还需要添置其他物件吗?”宋氏一边伺候李青一边问道。
“部儿从前隔三差五就会回来小住,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协助部儿。”李青如是说,二弟李敢开府,就选择了自己隔壁,有伴,自己也没有反对。想着弟弟性子洒脱,自己在一旁多看顾些,也好。后来发生一些事,反倒是自己的侄儿常住。
“我知道了,这事我会打理好,你就放心吧!只是,还有一事。我也是十多年前见过弟媳了,现在多多少少还猜着她的喜好,就是我们的侄女萦儿,我还真吃不准。”说着,宋氏垂下双眼,圆儿也是这般岁数。
李青没有多想,“小女孩子喜欢什么,我不大清楚,明天我让阿山去办。”
宋氏说起赢弱,嗔笑,“不用了,这些小事我都能处理。吃喝玩乐的事,能难倒你夫人我吗?”
李青一笑而过,自己妻子便是这个性子,爽朗好客,行事大大咧咧,但心细得很。宋氏,亦是行伍之家出身。
“对了,这次弟媳回来,不仅是为了部儿的婚事吧?”宋氏笃定道。
李青沉默,还有落叶归根,缓缓道:“部儿已经及冠,是时候娶妻生子。成婚,结两姓之好,无论如何,都要一年半载。这一年半载,能发生的事就多了。”
“我倒希望这婚期再长些,看看那些人是怎么想如何做的,二叔就有更多的时间筹划。”宋氏直言,这二叔是迟早要回来的,他越早回来,自己的夫君就少一分压力。
李青苦笑,那些老东西,不好糊弄。不过现在的李家,也不是从前的李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何惧!
近几年来,随着田氏军功愈盛,汉宣帝愈加倚重李青卫氏。
“我最近寻得一把好剑,胜似鱼肠,给你过过眼。”宋氏起了兴致,都已经伺候更衣了,正准备从床上一个咕噜爬起。
李青一抬手,制止道:“夫人,明日再看吧,现在都过子时,赶紧歇息。”
宋氏一个不满,呛道:“你也知道过子时,这个时辰才回来。”严格说,李家是正儿八经的行伍之家,祖上靠军功发迹,偏偏李青是个舞文弄墨的,宋氏是个半吊子身手,还好,李敢倒是继承祖业。
“是,夫人,夫君的不是。”李青还是不让宋氏起身,他低声在宋氏耳边唤道,“我的小心肝,我明天休沐,你想怎么折腾都行。”
宋氏俏脸一红,推开李青。
李青吹灭烛火,夜深。
………………………………
第五十七章 拜访
出一趟远门,相当于搬一次家,李萦这几天忙活着收拾,眼下都七八个箱笼,还有一小半没收拾。她倒是不急,横竖都是几个大丫鬟管着,她只需要过目即可。
翠香看见小姐在小花厅里悠闲悠哉喝茶看书,心里也知道小姐烦闷之极,但东西总是要打理,必要的物件还要请小姐定夺。
这次上京,李萦就钦点了翠香、芸香、针钰、陈婆子和王婆子五人。趣儿因为定下婚期,李萦自然是把她留在郢都准备婚礼。田庄里的二妞和来娣,实诚人,李萦不忍她们离开故土。芸香心思虽多,但不可以否认她做事有条理。针钰擅武,自然带在身边防身。陈王婆子一直尽心尽力,李萦也喜欢陈婆子的饭菜手艺。
翠香看着小姐面无神情,还是自然亲切问道:“小姐,这是书目清单,请您过目。能带上哪些?”
李萦瞥了一眼,道:“我常用的,你就带上,你把有关京师的游记、杂记、通文找找,放我案上即可。”
翠香点头应是。
在郢都的另一侧,公孙季在门外,刚送走自己的挚友,李陵。看着李陵的背影,他竟然生出不舍。不舍的并非是挚友,李陵从军,休沐时自然可见。李陵说,他的妹妹要进京省亲。
他总有不舍,李家夫人和小姐就要进京了。李家夫人雍容端庄,李家小姐是面冷心热之人。好歹,他也与李家小姐是同窗。
李萦,李萦,先生散学之后,再见面,都是偶遇。
这次,真要偶遇一把。
第二日,公孙夫人便来到李府,与景氏叙旧。还有送行和辞别吧,送上程仪,聊表心意。
“阿绣妹妹,你这次进京,帮我捎点东西给我那不成器的弟弟,成不?”公孙夫人笑着问道。
公孙夫人是京城人士,公孙夫人姓吴,是绮里季吴实后裔。吴实,商山四皓之一,吴氏乃书香门第之家。
景氏笑道:“姐姐别客气,举手之劳,您只需让下人将东西拿过来便是。”心里却不停地叨叨,不成器的弟弟,衡阳公主的丈夫会是不成器的吗?
公孙夫人吴倩的弟弟名唤吴谦,是汉宣帝的衡阳公主的第二任丈夫。衡阳公主是汉宣帝的庶姐,因为衡阳公主自小在王太后膝下承欢,姐弟两关系还算是亲厚。
公孙夫人这是什么意思,投石问路?
“阿绣妹妹,这是我府里秘制的清凉爽,特别适合长途跋涉,有个头晕脑热的,抹上几滴,便舒服多了。”公孙夫人说着,便让贴身侍女把东西呈上。
景氏摇着团扇,道谢。
等公孙夫人离去后,素姑便道:“这公孙夫人,倒是有趣。”
“姐弟俩都是有趣之人,吴谦是个能屈能伸的,衡阳公主暴戾骄奢,就差没有养面首了。又听说,吴谦是个笑脸迎人的俏公子。”景氏说道。
素姑笑着说,“俗话说,伸手不打笑面人。公孙夫人爽朗爱笑,想必她的弟弟也随她。”
“进了京师,想必是能遇上那位笑脸迎人的谦谦公子。”景氏有些不在意道,京师有的是人巴结李青。
公孙夫人携同婢女从李府大门缓缓走出,回看了李府的大门,上面的牌匾“李府”两字笔势刚健,矫若惊龙。
一旁的贴身嬷嬷看着主子的神情,不由问道:“夫人,这牌匾可有不妥?”
公孙夫人回神,道:“没什么,就觉得这牌匾的字不错,不知哪家师傅做的,哪位行家笔法!”
嬷嬷笑道,“那我直接派人打听便是。”
公孙夫人抬手阻道:“不必了,小事。”
嬷嬷扶着夫人,轻声道:“夫人,小心”,把夫人扶上车撵。心里却想着,还是找人打听踏实,夫人日后想起也有个说法。更何况,能让夫人注意的必定不是小事。
一旁的公孙季看着母亲的车撵缓缓离去,好一会儿才起身,让仆人将自己的拜帖递给门房。门房一见公子,笑道:“公孙公子真是不巧,我家出去遛马了,还要小半个时辰才能回来。”
公孙季笑道:“无妨,我先去拜访夫人。”
公孙季穿过厅门,路过游廊,他运气好,就在小花园里,看见了李萦。
李萦正拿着剑,和婢女针钰一同在花园里信步游庭。
小花园是去拜访景氏的必经之路,所以公孙季路过,李萦之所以出现在小花园,也是刚从景氏那里出来。
公孙季远远就看见李萦拿着剑,不由嘴角上扬,李萦还要给多少惊喜他。
针钰在公孙公子注视她们的同时便知道有人,在一旁提醒小姐道:“小姐,有人在看着我们。”
李萦向针钰示意的方向望去,便看见公孙季的谦谦微笑。
是不是吴氏家族的男子都有一副好皮囊,谦谦公子,白玉无暇。公孙季,随他母亲。
李萦作为晚辈,先向公孙季行礼,福了福身,道:“公孙哥哥,好久不见,今日来是寻我哥哥的吧?”
公孙季笑道:“是啊,不过我来的不巧,他出去遛马了,还未回来。”
李萦抬头看看日头,道,“快了,等您拜访完我的母亲,他就回来了。”
公孙季看着李萦手中剑,便问,“这可是萧山剑?”
李萦心中暗道,好眼力,一直以为自己这位同窗兄长是位一本正经的读书人,没想到对剑也有研究。道,“是的,母亲让我收好,说是可以辟邪。”
郢都有好剑辟邪的说法,女子闺房有剑并不出奇。
“萧山剑,可是有价无市,妹妹好福气。”公孙季感叹道,自家爹爹有一把,中品。田家有两把,皆下品。李陵手上有一把,上品。而李萦手上的这一把,上品且更为精致小巧。
李萦看着公孙季羡羡然的目光,便觉得好笑,她可是从未见过公孙公子这般神情,像要不着糖吃的小孩。李萦,是吃软不吃硬的性子。
“季哥哥你客气了,请你品鉴。”李萦说着,便将手中的剑递给公孙季。
公孙季接过,拔剑,此剑轻巧,无暇映着刀光,剑面倒映着少女含笑的目光。
身旁的小厮嘀咕,公子什么时候这么外露自个的情绪了!
………………………………
第五十九章 拭汗
马儿脚下踏的欢,李萦的心情就不太美丽了,这路上的几天她都快闷坏了。什么六博棋,五子棋,评书……她统统想扔掉。这马车,她晕。还不如骑马好玩,可娘亲不许,她也不想。四月天,也是会晒黑的。
比较欣慰的是,下马车休息时,还有驿站。有时候赶不上驿站时,也会歇在野外,风餐露宿。李萦对一切感到新鲜,特别是景氏的小香囊,特管用。带上它,蚊虫蛇蚁,无一靠近。里面的香味,若隐若现,李萦很是喜欢。
旅程开始的一两天,李萦还有些惆怅离乡之感,现在,完全甩开了,自由自在的玩耍,真像十四岁的小丫头片子。
景氏也没多说,只让她注意安全,要时刻将针钰带上。
路过一片森林,李萦对林中湖泊甚是喜爱,景氏也就在那休息片刻。李萦本来在马车上病怏怏的,一下马车就生龙活虎。真是令景氏感叹,她对素姑说,没想到在家里是沉闷的性子,这一到野外,就像脱缰的野马。
家里可没有草原。
李萦身边的都是小女孩,翠香,芸香,针钰都由着小姐,她们也未出过远门,自然是好奇。李萦也只是感叹,少了古灵精怪的趣儿,剩下的人儿多是稳重,进了长安,也要找一些趣儿似的婢女。
只怕也难,趣儿是景氏特地给李萦留下的。当初的选拔,每一个都是景氏的人。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李萦看着湖泊旁边的大树,想起自家后院的香樟树,她盘起腿,坐在树下。刚才玩闹过头,她累了。如果可以,她想在森林里小湖泊边上做一个房子,有山有水,有树有风,怡然自得。
翠香和芸香一见李萦坐下,便去拿糕点茶水,只留针钰持剑在旁。
针钰拿出手帕为李萦擦拭额头间的汗水,李萦不适,也未多言。李萦本不喜欢别人触碰,也本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麻烦她人。如果是翠香或是芸香,只会递上手帕。针钰,极少贴身伺候。不知者不罪,李萦也尝试着接纳她人。
所以,但翠香和芸香看见针钰为小姐拭汗时,感到吃惊,但只管低头伺弄茶水。翠香道:“小姐,这是素姑姑送来的米糕,您尝尝。”
李萦接过糕点,细细品尝。昨晚在驿站就听见素姑在厨房忙前忙后的,原来是做米糕。在家里,也就她和李陵喜欢米糕。素姑去做米糕,想必是母亲的吩咐,李萦心头一热,食不知味。她与景氏,关系实在微妙。做了景氏十几年的女儿,景氏一直对她的身体十分关照。但凡有个头疼脑热,她必是第一时间守在身边,寸步不离。
李萦没有忘记那羊脂白玉碗里那满满的鲜血,也没有忘记当时景氏眼中的悲痛和欣喜,她说过,李萦永远都是李敢和景绣的女儿。
李萦,现在信了,她永远都是,她要把从前的放下,无论从前的她,是谁。
晚上在驿站歇息时,李萦去了景氏的屋子里。
李部从太子府里出来,身旁跟着小厮李唯。李唯是李家的家奴,自幼在李部身边伺候,从郢都到京师长安,所有的苦难,他都与李部共同面对,他对李部自是忠心耿耿。
今夜太子府有晚宴,作为太子陪读,李部自然要出席。平日里汉宣帝对太子看得紧,太子也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也只能在某些娱乐项目放松,譬如投壶行酒令。
因为太子的这一爱好,李部练就了一身好酒量,且酒一上身立刻小脸通红,众人也不敢多干。
李部从太子府出来,那身姿,左摇右晃,脚下打着旋,手也是不听使唤,些微乱胡乱画。身旁的李唯是颤颤巍巍,战战兢兢扶着主子。
这一上马车,李部就神台清明,正襟危坐,大拇指和食指不断摩挲。李唯不知道从那里弄来的醒酒汤,正伺候主子喝下。
“公子,来,慢用。”李唯端着水囊,心想,今夜这张中郎太孟浪,尽然连灌公子好几壶,要不是太子说话,公子现在还出不来。
“不碍事,我能应付。”李部微微挑眉,这点酒量他还没放在心上,只是张中郎的行为让他有些摸不透。
张中郎,全名张治中。郎,无定员,文武兼有。士人出任者为议郎,其余诸郎掌管门户,出任车骑,执戟宿卫。中郎六百石,侍郎四百石,郎中三百石。中郎为皇帝私人护卫队,多由贵戚子弟充任。郎经历久者,多出任郡长史,或出为将军。
张治中,他一个小小的中郎,他想要什么。李部在太子身边多年,想要巴结太子的人不少,也有人想通过自己来成事。张治中在夜宴不停地向太子和自己敬酒,最多也就是博表现。
但是,张治中的行为不寻常,从他的眼神中李部读到其他东西。他想究竟做什么,以后自然知道。张治中,李部把他的名字放在心上,对他的行事也会多加留意。
“公子,这几日府里的主屋和各个院落都收拾干净,只要夫人和小姐一到,就能歇息。”李唯这几天忙活的也是此事,老爷和夫人居住的主屋一直空着,好一番收拾。李唯在郢都,也是在老爷夫人身边伺候过,布置主屋,他还是得心应手。至于从未谋面的小姐,他也只能收拾利落干净,看小姐的情况再添置。
“嗯,主屋你要多种些花花草草,多通风,可不能留下什么怪气味。”李部吩咐,“至于院落,你就把离主屋近的茶苑收拾利索,多添置小女孩喜欢的玩意。”萦儿,喜欢吃茶。茶苑,她应是喜欢。
这茶苑,是李部自从知道李萦喜欢吃茶后才有的。
“是,如果不出意料之外,夫人小姐明日下午就会到达城门。”李唯答道,他早派人在路上等候。
“无妨,我已经向太子告假一日,我会在城门亲自等候。”李部不容置喙说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