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工业中华-第3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倒命令不过三四十个字,但这绝对是让人震撼的消息……南洋新军从入京作战以来,一年多时间几乎都是整戈待旦,这新军制早就在军政部内部提过多次,却一直因为战事繁忙而无从下手,要知道,无论是扩编还是整编,那都意味着整支部队的指挥体系的崩溃,这对于队伍而言,无疑是致命的!
但是,南洋新军的整编却是如在弦之箭,不得不发……对滨海、阿穆尔行省的攻略中,以镇为指挥机构、以营为集团主杆的战争指挥模式已经曝露出太多的不便,以至于薛超、章奎、刘永福等不得不在战事中抽调精干参谋到前线协调各营机动。
更重要的是,以营为基础的军队,已经曝露出组织起大规模的战役上的指挥弊端,小口径野炮、骑炮、后装步枪、各类机关炮的出现,使得营级单位的战斗力大大增强,这次对双城子、海参威的进攻中,以营为单位的进攻模式,展示了南洋新军的突出战力。
但是,秦铠和参谋部、以及各镇的高层指挥官都意识到一个问题,南洋新军各镇,几乎都是完完全全的超大编制的军团,整个南洋新军无疑都是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队伍,所以,一直来,扩大队伍都是这些军官们的一致认识。在过去六年前,基于现有体制下,新军规模从最初的万余护国军扩编到现在的十五万之众。
但是,十五万的军队意味着一个吓死人的基层编制数量……超过300个营!秦铠对于自己的军队有着深刻的认识,可以说,现在的南洋新军已经完全不同于旧编制的军队,以章奎的二镇来说,二镇的核心部队都是以参加越北战事成长出来的军队扩编的而来。
在辽阳的两年间。章奎派人前往各地招募劳力,同时在当地展开预备役的训练,北方战役一打响,他的队伍规模甚至超过了经营外东北多年的刘永福部,有近60个营的规模,滨海战役一打响,光是命令传达、军资补给,就发生了不小的麻烦,毕竟这些都是关乎战事最重要的问题,更别提重火力配置、军官伤亡补充等等突发事件了。
章奎最后也不得不采取抽调参谋部的人员进行协调的指挥模式。不过,也正是经过战争的检验。军官们对于立刻进行军制改革的重要性十分认同,毕竟,军队战斗力唯一的判断标准就是是否能贯彻作战目标!
而且,更重要的是,军政部下达的新编制中,可以说是为军中提供了更多的军官位置,这无疑是对各镇参战的极大奖励。经历北方战争中成长起来的这一批优秀军人,战胜了北方恶劣自然环境和深入敌境作战考验,即便是那些老兵。都是军队中不可多得的优秀苗子。
而对于这一点,秦铠自然也是心知肚明,今后二十年间,这批优秀的军人,将是构筑成整个国防体系和帮助自己挑战整个旧体制、旧体系的核心力量,太祖“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明言,已经被历史一次次的证实……所谓民主,那也是法律完善、体制优秀下催生的产物。
这份出自秦铠之手的新军编制,自然是全盘照搬了后世铁军的模式,而事实上,南洋新军从一定意义上就有一些改变,设立了营级重火力部队,而新的军队编制下更是强化了这一要求,设立班、排、连、营、团、师(旅)、军的编制。
每班10人,设班长、班副,3个班为一排,3个排加上连属直辖排构成一个基本作战单位连队,人数约为120人,4个连为一营,保持现有的500人规模,这也是保持战斗力的需要,同时增设团、师(旅)编制。
标准团辖3个营1500人,而师为陆军标准建制,辖6个团加上师部军官为10000人,目前唯一的旅级编制为马龙所辖的新军第六特种旅,下辖4个团、6000人编制,不过对于这个以特种作战为发展目标的特种旅,绝对是藏龙卧虎之地。
如此一番整编之后,整个新军、除了蒙北的新八镇、东北的北方刘永福部驻漠河6个步兵营、10个骑兵营、4个炮兵营外,包括驻扎北京的新军一镇在内,一共越11万8千人将进行整编,而一旦整编完成,南洋新军将不是简单的进行了军队人数的调整,而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扩编,而且不是简简单单的扩充人数。
届时,整个南洋新军将建立5个方面军,不包括东北漠河军团和蒙北军团,军队将扩编至18万人,缺额部分全部由地方预备役、士官学校和新兵补充,分别驻守东北、华东、湖广、两广、闽浙,而四川、陕甘则由湖广、京畿新军入驻。
更重要的一点是,秦铠将在这18个师、旅编制中,设立9个甲种师(旅)、9个乙种师(旅),能否名列其中,一切都以战绩、训练来说话,而武器、装备的配置上,甲种师旅编制将明显高于乙种师旅。
例如,班级火力配置中,甲种师编制将配置ak02步枪5支和80式冲锋枪5支,配置比为1:1,而乙种师的班级编制,仅能配置到8支ak02步枪和2支80式冲锋枪,营级编制中,甲种师配置一个野炮连4门68mm野炮、6门80mm重迫击炮,而乙种师中同级规模部队的重火力配置则要低一个档次,只配置4门68mm野炮和4门60mm迫击炮、2门80mm迫击炮。
新军已经直接跨越了所谓的排枪时代,直接进入了火力时代,配置枪械火炮上的差距,对于指挥官而言,这其中的差别可谓是完全无法忍受的,更何况,这一次能够被任命为师长级别的军官,那一个不是身经百战的常胜将军,下面这些军官一听这位秦大总长安排,立刻就意识到,这个师长位置绝对是一个让人喜欢又抓狂的职位……
一旦坐上这个位置,那个师长不得玩命的训练部队,争取第一波被列入甲等师,而一旦不幸列入乙等师后,这跌了面子的师长们还不得更加发狂的拿着鞭子整天监督手下这些新兵蛋子训练,不练回甲等行列,出门都不好意思见同僚啊!
………………………………
第828章 全面掌握
【第二更】
秦铠笑眯眯的给手下这波朝气蓬勃的军官上眼药的时候,他可没忘记这直隶那十万淮军!这一次,他准备将淮系新军的改制将同步进行,秦大总长考虑将非常慷慨的一口气分给了淮系新军10个师的编制,但是,这么做,显然是他作出了一个重要的暗示。
12月10日,在北京旧皇城下,新政府的阁僚和重要官员在李中堂的带领下检阅了新军的军容和军威,当天,所有官员的表情都是极度的震撼,新一镇常驻北京城,不过,出现在世人面前的一镇官兵都是军容整齐但却和气严肃的模样,一年来,京师非南洋系官员和百姓对这支军队认识,显然都产生了一些错觉。
但在当天的阅兵仪式上,当轰隆隆整齐划一的队形、寒光刺破苍穹的刺刀方阵以及数以百计由骡马牵引的野炮、重迫击炮出现之时,所有人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漫天的杀气和威风,当天,几乎所有人看到那支号称第一等新军的一镇官兵,这些一脸严肃但说话和气的士兵,忽然间都变得可怕了起来,以至于一镇巡逻队纷纷向上面报告这一异常情况。
而沉寂了两天之后,李中堂忽然派来杨士骧请秦铠到内阁议事,秦铠自然是料到了一些原因,任何人看到这支凯旋之师后,都会有一种自发的危机感……自己也不能例外,幸好,这样的力量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当天参与议事的,不出意料,还有李中堂的老对头翁同龢,而要谈的话题,自然是关于新军的问题!两老头坐那里难得一致的开口夸奖秦铠的练兵之道,而秦铠则谦虚的一再表示,军队是国之根本。列强虎视眈眈,唯有练兵以强国……
三人一番废话之后,还是李中堂切入了正题,“烈风,新政府立国之本除了强军之外,还需富国惠民,我看了军政部整编新军的提案,既然是深思熟虑的结果。那我也没有异议,不管以前是粤军还是淮军,现在都是新政府的国民军,应当一视同仁嘛!”
老李关于淮系新军改编的事情,他倒是一竿子全接了下来,甚至都没有提出特别的要求,不过,他的意思自然在于这“一视同仁”四个字上,淮军人数众多,若是真要一视同仁。那要摆平这些淮军将领,秦大总长可得付出一些代价!
秦铠笑呵呵的应道:“中堂。这是自然,一应改制的提案,我都会提交内阁,建设一支强大的国防军队,那是我辈的梦想……至于新军制整编后,若是有特殊情况,还需您出面协调才行!”
大小狐狸心灵感应似的都频频点头。秦铠一口气给了淮系新军十个师的编制,看似公道的很,不过。在设立军和军团级别的问题上,却选择性的忽略了,这无疑是向李中堂提出了一个小小的挑战!
而李中堂在权衡之后,也默许了秦铠在整编淮系新军上的做法,不过,他同样有他的要求,那就是让淮系高层将领进入南洋体系一家独霸的军政部……虽然这样的做法也是他老李权衡再三的折中之道。
现如今,不是傻子、呆子,满城官员那个看不出这秦烈风的依仗,别说将京师牢牢掌控的数万一镇新军,就是入城阅兵的一万多凯旋之师,刚刚完成裁撤的10万淮军,根本拿不出任何一队来对抗这样的虎贲,与其毫无意义的挣扎,不如拿来换取更多的利益!
秦铠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很自然要报之以桃,他向李中堂提出淮系新军改制后的两点意见,一是不再设立专属军团级机构,淮系新军改编为10个标准师后,将直属军政部参谋司管辖,同时,在李中堂举荐下,调淮系名将刘铭传、马玉昆、杨岐珍等15名淮系军官进入军政部参谋司等重要部门任职。
二是原淮系军官团不进行改编,淮系新军改编后,若是有军官离职,仍可享受淮系军官待遇,秦铠在这一点上维系了他一贯的做法,花钱养这批愿意让出权力的淮军军官,远比搞内战要有利,毕竟,这笔银子再怎么算,都比大笔的军费或者养那一大票毫无用处的八旗要少的多。
而依旧不肯让出权力的淮系军官,若是确有才能有守规矩的,他自然不会吝啬提拔升职,但若只是赖在军中混吃混喝的,干那违反军规之事,自己完全有手段让这些跳梁小丑颜面丢尽的滚蛋,至于神马时候施展这手段,倒是需要好好考虑一下。
作为三巨头中的另一支,翁同龢自然很乐见李中堂不再掌握军队,而对于秦铠,这个让他一直来都看不大明白的年轻人,在清流中也是有着不小的影响力,不过,现在光动嘴皮子的清流,已经很难在新政府中占有地位,不过,对于那些清流中有能力的官员而言,新政府却提供了另外一个以前难以想象的位置。
新政府宪章中明确提出了以法立国的条目,而自己目前掌控的监察院,在权力盛宴中可谓是收获丰厚,监察院可不仅仅是以前御史台的职责,监督的范围更是从官员扩大到全国的审案,可以说是宪章中以法立国的支柱。
而这一次的新军制改革中,自己再次获得了更大的监察范围,秦铠坦言,除了依法立国外,依法建军也已提上议事日程,成立军事法庭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唯一的问题是,国内薄弱的法律规范和法官人选,更别提从未出现过的律师!至于那些旧时代的负责拿钱打官司的讼师,秦铠可没打算让这些人转行成为新时代的律师,这些家伙,基本都是靠嘴皮子吃饭的混蛋,颠倒黑白才是他们的强项!
不过,这些问题显然翁同龢还没有时间去考虑,先把权力分配的格局定下来,才是他的目的,目前新政府监察院运行良好,秦铠也是颇为配合,短期内很是拿下了一些个贪官污吏,他这位前朝帝师、清流魁首的公正之名很是张扬了一番!
三巨头的内阁碰头会,各取所需后立刻引发了一场官场的大地震……
………………………………
第829章 复兴党的崛起
从11月开始,国内的报端就不断出现针对中俄谈判和中俄冲突升级的各种言论,而就在凯旋之师展示强大军容之后,各类报纸对中俄冲突的判断忽然间发生了变化,一个主流的媒体的论调出现了!
已经展开的中俄谈判迟迟没有清晰的推进线路图,这让国人都似乎意识到一点,北方战事的胜利,似乎根本没让俄国佬作出根本的让步,很快,天津时报刊登了一篇署名“席方可”的文章,难能可贵的分析了俄国军事力量。
庞大的俄国陆军拥有130万的正规陆军和超过200万的预备役军队,这还不包括不少于20万的警察力量,而俄国人在远东损失的近10万军队,对于整个俄罗斯帝国来说,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军事力量,这个庞大的帝国,随时可以动员起超过三分之一的常规部队,也就是30…40万的军队向远东进军。
而更让国人惊讶的是俄国的生产力,俄罗斯帝国土地之辽阔,竟然两倍于泱泱中国,当日俄国经济经过亚历山大二世近三十年的平稳发展,经济实力即便在列强之中也是名列前茅,文章中更是直接了当的预测,俄国人不会甘心于在远东的失利,卷土重来是必然之举!
这篇文章的立论、依据都是十分的充足,操刀捉笔之人更是文采飞扬,洋洋洒洒的文章立刻引发了国人思想上的一场大地震!列强的强大,实在出乎大多数国民的预料,一时间,媒体上充斥着强军以强国的各种文章。
这些消息的来源,当时的国人自然并不知晓,但坐镇天津卫的情报司胡平少校可是清清楚楚,因为他正是那个向《天津时报》投稿的“席方可”,而稿子的来源,则是情报司下辖的“国外情报研究组”。这些机构通过马尾海运和唐绍仪旗下派驻海外的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并且进行分类汇总后,最终提交情报司高层。
而这消息的发布,很自然是情报司暗中推动的秘密计划,而这一切,自然是直指定于明年年中即将举行的地方议会选举和地方选举后的国家大选,如今秦总长的威望如日中天,而复兴党在短短大半年间。借助南洋体系和新青年社迅速的成立和扩张。
随着南洋军事力量的扩张,军政部派驻各省的教导团和军校,已经成为拉拢地方势力和进一步加强控制的前哨站,而派驻当地的情报司官员,则暗中培植当地的代理人,通过成立新的地方小党派,或者是直接成立复兴党分支机构逐步完成势力的扩张。
12月18日一早,临近年关之际,时隔半年多再次出现在军政部内的赵凤昌和蔡廷干向秦铠秘密汇报了复兴党大半年来的发展情况,他们两人作为筹备复兴党的重要人物。是能最直接感受到南洋体系强大影响力的。
尤其是北方战役告捷后,一些前期接触中尚在观望的地方势力。纷纷放弃了做墙头草的念头,一门心思的投入由复兴党牵头的联合政党体制,目前,两广、闽浙、东北三省、两江已经尽入联合政党的旗下。
而湖广张之洞对于赵凤昌的游说尚未明确表态,而淮系的陕甘总督谭钟麟、四川总督丁宝桢显然不是他们能游说的,但是,这两地有大批官员已经主动提出投靠的意向。希望得到秦铠的支持。
秦铠用了9年时间,以文治武功上让人惊讶的业绩奠定了他辉煌的地位,这一切。在击溃俄国人之后,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他仔细的听着赵凤昌和蔡廷干的汇报,逐一记录下那些地方上的重要人物,说实话,这些合作者中,很大一部分其实更能归入秦铠日后要清扫的旧势力范围,不过,在旧体制上重建新政权,却不得不考虑这种折中的办法,一切的问题解决,只能留待自己彻底掌握这个国家权力之后。
充分肯定赵凤昌、蔡廷干的成绩后,两人兴高采烈的告辞而去,他们肩膀上压着的担子可实在不轻,而秦铠则仔细琢磨起筹备大选的事情,这件事情上,他可完全没有借鉴的历史,自己唯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依靠在成立政党方面先发制人的手段来获取优势。
正在他拿着纸笔涂涂画画自己的思路时,外面洪海匆匆进来报告,“总长,直隶总督周馥周大人来拜会您!人已经到军政部门外了!”
周馥……这位李中堂座下第一等的重要人物忽然从天津卫跑到北京来拜访自己,这可不寻常!他立刻起身到内门迎接,远远的周馥进来后,身后还跟着一个二十岁出头、穿着长袍的方脸年轻人。
“烈风,我不请自来,准备在你这里蹭今天的晚饭啦!”周馥一见面就十分随意的开起了玩笑,而他身后那个年轻人抬眼看了眼秦铠,又垂头跟在周馥身后,倒是十分的镇定。
秦铠听他这么一说,自然知道这老周今天来肯定是有事,微笑着说道:“周大人,只要你不嫌弃我这军政部的饭菜粗陋,尽管留下吃个够……来,里面请!”
进屋之后,周馥倒是主动介绍起他身后的年轻人,“烈风,这是犬子学熙,秀才出身,原本今年要参加省试,现在看起来倒是再无必要了……学熙,快来见过秦总长!”
秦铠噢了一声,他方脸士子原来就是周馥的儿子周学熙,这位他自然是知晓,早年拜访李中堂之时,还拿这位和周馥开过玩笑来的,他十分坦然的接受了周学熙的致礼,忽然想到一事,便开口问道:“周大人,您不是在天津卫嘛,怎么进京来了?”
周馥没有直接回答秦铠的问题,而是开口反问道:“烈风,现在外面可都传闻,你在组建复兴党之事,我想应该是真的吧?”
周馥听到这些风声,秦铠倒也不奇怪,毕竟复兴党现在早已经成规模了,听到消息也属正常,不过,这老周提起此事,那可就不寻常了!
………………………………
第830章 淮系的妥协
周馥的来访给秦铠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消息,复兴党和新青年社的消息,时至今日已经不再是什么秘密,事实上,淮军体系内部也是颇有些异动的,一部分手握重权的淮系官员琢磨着自立家门,在自己所辖的一亩三分地上继续称王称霸……而另外一些清醒些的官员,则开始考虑起真正大选后的问题了。
淮军的日益式微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别看军政部现在还给了淮军10个标准师的番号,但是,让那些旧淮军的军官和士兵去适应新军的体制,这原本就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秦铠在这件事情可再没有任何顾虑了,一旦整编完成,这些淮军日后的去留可就看他们的表现了。
而秦铠自然为此付出了一些代价,具体是什么,就是周馥也并未从李中堂嘴里听说,今天他来拜会秦铠,自然是身负使命,所以直截了当的问及这成立政党之事,看到秦铠表情淡定的点点头之后,那自然是默认之意,他立刻加重了口气说道:“烈风,中堂大人已生急流勇退之意……”
此言一出,即便是秦铠这般经历了不少风雨的心理素质,也是不禁露出惊讶的表情,他盯着周馥看了好一会儿,这位倒是神情淡定的,显然这件事情倒是颇有些准头……要说李中堂坐上这内阁之首的位置,却毫无留恋之意,这打死秦铠估计也不信!
莫非老李玩什么政治游戏,以进为退?又或是这位布下了什么陷阱,等着自己去碰线……几个年头在秦铠脑海里闪过,不过,他自然无法判断真伪!
沉默了片刻,他这才开口问道:“务山兄,这件事情实在出乎我之预料,不知道您能为我解惑一二吗?”
“事若不可为强为之,此为下法。退而求其次,则为善法!”周馥忽然开口冒出来两句箴言,然后笑眯眯的看着秦铠。
秦铠皱着眉头琢磨了一会儿,这老周还真是麻烦,这种事情直截了当的跟自己说明白不就好了,还搞的跟猜谜似的,也不知道这位今天来到底是神马目的,不过。几句话交谈下来,他已经听出一些苗头来了,很显然,淮军体系内部显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原本在李中堂的压制下,淮军体系内的问题,显然都无法挑战李中堂在体系内的地位……现在却大不相同了!
随着南洋体系的全面崛起,淮军体系内部的矛盾必然会激发出来,李中堂一力维系的体系,也因为南洋体系和亲南洋体系势力的崛起。显然不再像以前那样无法摆脱李中堂……当然,周馥今天来。自然不是来告诉自己这些的,作为李中堂派系中核心的大佬,他也不会轻易撇清和李中堂的关系,毕竟,在传统中国为官之道中,这投桃报李、知恩图报那是基本的道义!
秦铠判断出这些信息,也不再追问。而是直接了当的告诉周馥:“务山兄,中堂大人开洋务之先河,那也是我辈的楷模。时值国家新创之际,我等还希望他老人家继续为国出力……”
说道这里,秦铠顿了顿,老李派周馥来传递这个消息,显然不是真的说他不想干了,他老李不想干了,那淮军系还有上千的官员和更为庞大的利益集团,也不会让这位说走就走了,老李现在是知道难以对抗南洋体系的庞大实力,所以希望以部分妥协也换取另外的利益!
至于老李的底线,这倒是秦铠很希望知道的消息,他忽然看了看站在周馥身后的周学熙,这老周今天莫名其妙带着儿子来见自己,很自然有他的目的,想想刚才聊天中提到的信息,其实,周馥不说自己也知晓!
这周学熙自然是个可培养的人物,原本历史上,那是做过民国财长、而且精通商务的能耐人,16岁就考取了乡试,之后足足又考了12年,才在28岁的时候考取了举人,当时候,周馥早就是封疆大吏了,这位不走自家老爹的路子,而是一心科举,那也是心智坚强之辈。
不过,现在因为自己的缘故,这位的科举之路显然是泡了汤,他立刻笑眯眯的抛出了诱饵,“务山兄,缉之年少有为,南洋大学一月就要新开商务、外交特科,新政府日后尚需大批有为青年参与国家的建设和对外的事务,若有兴趣,我看不妨持我的亲笔信去报考!若是对从军有兴趣,这南洋军事指挥学院也可去研习一番!”
周馥听了自然是心领神会,立刻非常愉快的应下,周学熙对于如此际遇,也是十分的兴奋,作为这时代标准的官二代出身的士子,修身入仕那绝对是梦寐以求的正道,而南洋大学作为这时代唯一的一所西式大学,加上大批从这所学校走出来的南洋嫡系官员,早让看好南洋体系的士子学生们眼热进入南洋大学的机会了!
而这个所谓的特科,更是南洋大学中的一个极佳机会,据说进入特科的学生,都需要有特殊的能力,一旦录用毕业后,将会直接进入体系内的相关重要部门学习,这样的机会,那是可遇不可求。
而周馥更是明白时下的局面,他作为跟随李中堂近20年的智囊,岂会不明白这其中实力的消长,此番李中堂面对南洋体系军力上的崛起所采取的方略,很大程度上也有他的建议成分,更重要的一点是,李中堂关注的是整个淮军体系的利益,这也是他进行利益交换的大前提,而现在能够担得起这个利益的唯有南洋体系!
南洋新军崛起于中法之战,但是奠定这秦烈风如今地位的,却是万余新军入袭京师,那一战的决断和策划,着实令他和李中堂侧目,而秦铠入京后展露的雷霆手段,迅速平息东北叛乱,同时大手笔的拿出隐藏在幕后的惊人实力击溃俄国人的挑衅,这种情况下,不光是李中堂,就是淮军智囊们都明白了一个事实,对外作战屡战屡败的淮军根本无法和现在的南洋新军对抗。
好在,秦铠入京后的所作所为,都让他们略感安心,尤其是在内阁总理位置上的主动退让,更是让淮系官员们找到了和秦铠打交道的原则,那就是“利益换利益”!而现在周馥最想了解的,就是秦铠利益交换上的底线……
同样的问题,很自然也是秦铠所关心的,事实上,李中堂的存在,确实是横在自己面前的一个重要障碍,秦铠从当初接触这位大佬开始,就从未曾轻视过这位能干的“糊裱匠”,平心而论,李中堂的见识绝对堪为这时代的智者,自己那段历史上,这位呕心沥血开洋务之先河,却最终因为甲午一战,替满清背了百多年的骂名。
稍候,秦铠叫进来洪海,特别交代今日不再处理其他事务,专心和周馥慢慢商讨双方合作的可能性,涉及到切身利益之时,周馥自然是刀笔锋利、丝毫不让,李中堂开出的价码并不低,如今的局面下,大选中要击败秦铠,无疑是难度极高的课题,但好在,选举还有半年多时间,一切都有可能,所以,谈判之时,一切价码都可以探讨。
周馥提出了十大条款和25点意见,要求秦铠从各方面确保淮系官员、军官在选举后的利益,对此,秦铠自然也不会全盘接受,淮军系的军官、官员中能有多少可用的官员,他也没个数目,事实上,旧官僚中,他想用的还真没多少,就是要用,也要经过南洋体系的锤炼后才能用上……
不过,这样的利益交换,确实是秦铠目前最需要的,如果国内的经济产值,对于深谙中国潜力的秦铠而言,那绝对是连起步的算不上,一旦掌握国家权力后,所能带来的好处,可不是荣耀和地位那般简单,所以,经济利益是他最拿得出手的东西!
当然,李中堂需要摆平的内部利益自然不仅仅是价码上的问题,他可以放弃国家主导权的争夺,但却希望获得另一个维系个人威望的重要位置……依据宪法起草委员会对旧君主立宪体制的修订,将来新政府将实行内阁负责制,但设立总统的职务,用于平衡内阁的权力,总统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内阁直接负责国家权力,而监察院则负责监督和司法公正。
这一次,李中堂退而求其次,希望秦铠支持他对总统位置的竞选,而且,他还希望南洋体系支持淮系官员在国民议会中占有一定比例的位置……对于这一点,秦铠则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自己可不想为未来的掌权之路人为的增加障碍,淮系的官员中,还不就是些旧官僚嘛!
他的底线很清楚,对于淮系高层的这批人,像周馥、杨士骧之流,他可以全力支持他们,虽然这些人未必和自己政见相同,但确实是有能力、能担当的人物,新政府到时候绝对用得上,也迫切需求这样的能人,对于那些一身旧官场习气的旧官僚,他可没有接纳的意思,南洋体系已经培养出了大批可用之才,10年的教育投入,有一大批可用的年轻人,虽然他们未必比一定胜过旧官僚们,但是,他的理念、理想和抱负,可以更加顺利的推行自己的未来设想!
当天的深入恳谈,秦铠和周馥都各有收获,不过,稍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