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工业中华-第3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北洋高层的军官,都是出过国,大多在英国战舰上训练过,而南洋水师的威望是以赫赫战功堆砌起来的,两场大战,更是让他们看到了两支舰队的差距,倒是激发了这些军官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像刘步蟾、林泰曾、邓世昌等,原本就与南洋海军军官颇有交情的,只有已有空闲,就跑到南洋水师的战舰上学习新炮术和战术。
原本对于双方融合颇有些担心的吕翰,现在倒也放心多了,在委派的任务上,更是有意识的混搭两军的战舰,拿现在已经疲软务必的俄国人练练手。
而今天布置对阿穆尔湾的强行突破战,吕翰倒是有心要用北洋的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要知道,和要塞炮的对抗中,小型战舰的位置十分尴尬,毕竟用于海防的重炮,相比铁甲舰上的重炮,那是丝毫不逊色的,而这样对抗中,战舰是处在一个并不十分有利的位置上。
从战舰上炮击要塞的难度,相比从固定炮座上炮击海上目标,那是要难的多的,而且,一般炮台都会对控制海域在训练中进行标定,这也是提高炮台作战效能的一个常规做法,很显然,像601轻巡和超远、扬威这种薄皮船,挨上要塞炮一炮,那可就要杯具了。
罗国瑞立刻挂出一副阿穆尔湾的地图,上面清楚的标注了俄国布雷区和周围炮台的位置和之前了解和观测到的要塞炮数量,根据作战的计划,他宣布了进攻的序列,不出众人所料,除了负责标注航道的驱逐舰外,第一序列可谓是精锐尽出。
镇远、定远305mm的重炮和重装甲,自然成为了出击的先锋,而泰山、玉衡、华山、701舰等拥有重炮战舰组成了攻击布雷区要塞的主力,外岛上的三座炮台构成了俄国封锁海湾口的主要火力,自然是交锋的重点,同时,海湾内布雷区,则是一个小麻烦。
同时,吕翰宣布了另外一个大胆的计划,将在炮击展开后,投送陆军进入外岛,展开对俄国要塞的地面进攻,不过,这批陆军是刚刚抵达大卡缅的新军和部分海军陆战队,如果登陆成功,可以吸引不少要塞的火力,能否攻略要塞的关键,主要还是看舰队的大炮发挥。
一番布置后,军官们都兴奋的离船而去,庞大的舰队漂浮在阿穆尔海湾的外海上,静静的等待着黎明的降临,吕翰看着远处黑蒙蒙的海岸线,此战之后,自己海军生涯已然达到了空前的辉煌,这让他颇有些感慨……
国家海军的未来,这忽然让他有一些迷茫,一切曾经强大无比的敌人,都被自己踩在了脚下,而唯一的那个超级帝国——大英帝国海军的存在,显然不是可以轻易撼动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也十分明白秦铠对英国的态度,绝不奴颜卑膝,但也不去主动触怒对方。
问题是,大英帝国海军的实力,情报司方面早有不少调查,这信息越是丰富,像他这样的高层军官则越是感到需要奋起直追的压力,那已经不是战略层面的对抗,而是国家工业能力的对抗……这更体现出秦铠现在外交战略上的高明!
他站在大幅的海图面前静静的思考着这些似乎有些太过遥远的问题……慢慢的,天空渐渐由黑变灰、双列排开的庞大舰队在晨曦中展露出中国海军的惊人军力,战舰的烟囱纷纷冒出滚滚黑烟,工业文明造就的战争机器就要露出狰狞的爪牙!
【12点前可能只有一更,还在码字……】
………………………………
第802章 炮台战
早晨6点刚过,卯足了劲头的中国舰队,在两艘上海级驱逐舰开道下扑进了阿穆尔海湾的入口,外岛上的俄国炮台立刻展开了攻击,而位于队列前排、舰体庞大的的定远、镇远很自然成为了首选目标,炮火立刻在海湾内掀起巨大的水花。
而位于队列之前的上海号、扬州号驱逐舰正快速不断的从两翼抛下标定航道浮标,标定安全的通航范围,这种高危险的工作,却是后方庞大舰队生死攸关的事情,他们的前方,怎是此战中发挥出色的海蛇号潜水艇,正在小心翼翼的通过雷区。
俄国人的水雷区布置,显然是十分的专业,毕竟水雷在海战防御中的重要作用,早已被各国海军所认同,整个雷区呈现z型结构,不了解隐秘航道的情况下,要通过雷区,那是完全没有可能的。
得庆幸的是,考虑到自己战舰航行的安全,加上对岛上重炮台的信心,俄国人留出了足够的航道宽度,即便对于定远、镇远这种大型战舰而言,通行、转弯都是毫无压力,前方又有驱逐舰标定,这让位于第一序列的镇远管带林泰曾斗志昂扬。
被誉为远东第一等铁甲舰的镇远号,在两次对俄国海军的决战中,打出了北洋水师的训练水准,并且取得重伤一艘俄国战舰的战绩,但是,作为海军体系内有着深厚官场背景的林泰曾而言,相比南洋水师战舰的战功,相比之下,实在难以与第一等铁甲舰的名声相匹配。
这次首位出击,多少与他的积极要求有一定关系,当然,镇远的装甲和火炮,也是吕翰考虑的重要因素,战事一打响。镇远的前后主炮已经率先开火,而两门150mm副炮也是全力炮击,第一轮就有两发重炮命中海参威外岛1号炮台,330公斤的穿甲弹,确实显露出惊人的动能,立刻在炮台外墙上轰出两个肉眼可见的凹形的大坑。
而几乎在同一时刻,炮台上的各种口径火炮也同时猛烈轰击距离不到4000米的中国舰队,海湾内腾起一片片水花。而同样的,首当其冲的俄国1号炮台上,在几分钟内就被联合舰队9艘重炮战舰的炮火所覆盖。
交战不到10分钟,首位的镇远铁甲舰已经中炮数枚,好在唯一一枚10寸炮弹,击中了前船舷装甲带,德制14寸的锻铁甲展露的不俗的延展性,此外,这枚10寸炮弹并非穿甲弹,而是高爆弹。撞击在装甲上的猛烈爆炸,让战舰都猛的一震。但却在装甲带上仅仅炸出了一个不到一寸的凹陷。
而另外几枚小口径炮弹中,虽然命中装甲,除了爆炸后留下一片黑漆漆的残影外,完全没起到任何效果,唯一算是发挥作用的,是击中船腰部位的一枚150mm的开花弹,将甲板炸了个一尺多的窟窿。引发的火情也立刻被士兵扑灭。
相比一号炮台,其他两座位置较远的炮台,炮击效果就差多了。而在对固定炮台的炮击中,纵队靠后位置的泰山、黄山、玉衡三艘战舰高射速的主炮,在命中率和射速上依然是效果明显。
短短十分钟内,三艘战舰14门210mm重炮先后向炮台倾泻了近250枚炮弹,在这4000多米的距离上,命中率高达40%以上,换装了延迟引信的ii型穿甲弹后,俄军炮台的水泥、岩石结构受创严重,至少出现4处大面积的崩塌现象。
而俄国炮台上的露台小口径火炮,在激战后10分钟内已经全部被摧毁,表面阵地的俄国炮手,不是被炸死,就是惊慌失措的逃进掩体内,中国舰队炮火的猛烈程度,完全出乎了这些俄国人的意料。
联合舰队的主力舰艇猛攻俄国炮台20分钟后,原本对于能否有效压制炮台火力还有疑虑的吕翰已经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从总的火力而言,这座1号炮台属于控制阿穆尔海湾入口的重要位置,所以配置的要塞炮数量和口径都不算小。
1号炮台总共有全封闭式的炮位18座,数量不少,不过,经过观测后,其中有威胁的是至少8门254mm(10寸)炮、至少2门305mm12寸炮,其他几门,都是150mm的火炮,至于表面的露台炮也有不少于15门,但全都是150mm以下口径的火炮,对于海战而言,这威力确实不大,而镇远被击中的一发重炮,却安然无恙,可见俄国人重炮威力不足,很有可能是倍径不超过25倍的短管要塞炮,或者是用的开花弹,而非穿甲弹。
而另外两处俄国炮台配置的火力,基本与1号炮台类似,不过由于射程相比1号炮台要远至少2500米,激战20分钟内,竟然无一命中,可见俄国炮兵对于超过6000米以上的远程炮术十分的陌生,毕竟这时代炮击的常规距离都在3000米左右!
随着炮战的深入,黄山、泰山、玉衡三艘战舰开始有计划的投射燃烧弹,射击固定目标的命中率,让炮手们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在4000多米的距离上,打出了接近40%的高命中,激战到40分钟后,俄国1号炮台已经是满目苍夷,整个炮台上更是火光冲天,就连外墙壁上也是一滩滩看起来让人头皮发麻、冒着白色烟雾的火焰。
此刻,俄军1号炮台内,早已经是一片狼藉,中国舰队的巨炮虽然暂时无法洞穿这要塞厚达3米的外墙,但是,每一枚在要塞顶部、外墙上爆炸的炸弹,都让整个周围的炮室猛烈的震动,不时传来外墙崩塌时爆发的恐怖声音。
而今天海面上刮起的东南风,也让俄国人吃了不小的苦头,要塞炮的黑烟不断被吹进来,弄得炮室和甬道内几乎无法辨识,更要命的是,中国人发射的那种可怕的、会猛烈燃烧的炮弹,散发出奇怪味道的气体已经迅速扩散到整个炮台内部。
外八字的观测位上,一名军官正拿着望远镜观察这岛外缓缓移动的中国舰队,要塞内刺鼻的异味,让他感到十分的不舒服,不得不弄了一块毛巾捂住嘴巴……中国人火炮的犀利,让一直来对这个远东大国十分轻视的俄国军官们都是大为惊讶。
而更让俄国人吃惊的是,中国铁甲舰的强悍,担任主攻的那艘铁甲舰至少被击中了3枚10寸炮的炮弹,不下二十枚的小口径炮弹,除了部分区域着火外,并没有丧失作战能力,而中国人的炮击对要塞的破坏,至少从要塞内的伤亡率来看,并不明显,只有两座炮室,被对方那种会燃烧的炮弹射入,导致殉爆而报废,
“报告!”一个军官匆匆跑进来,“伊利亚少校,甬道内不少士兵晕倒了,中国人的炮弹可能有致命的毒气!”
“毒气?”伊利亚少校自然意识到军官所说的正是现在炮室内越来越弄的异味,当然,他是无法明白这是白磷燃烧弹燃烧后产生有毒性的气体,当然,如果排风正常的情况下,这种化学气体并不会非常致命,问题是,炮台被连续不断猛烈的炮击后,不少通风设备被炸坏,甚至于输入新鲜空气的风口也都是白磷弹在燃烧……这个不好的消息,立刻让炮台内陷入了更加混乱的状态!
联合舰队旗舰黄山号上,吕翰也观察到俄国人炮台的反应,1号炮台上反击的力度已经明显下降,他甚至观测到几个炮位竟然不再反击了,这让他面露笑意,照着这个趋势,用不了两天,就能把自家的大炮架到海参威门口,到时候……他实在想象不出,俄国人凭什么困守!
“将军,南京号送来消息,陆战队前哨两个大队已经登上西侧浅滩,并且构筑阵地,周围区域未发现俄军工事,请求展开全面抢滩登陆作战!”外面奔进来一名参谋,向吕翰大声报告,并且地上一张草图。
俄国人竟然在岛上的沿岸都没有巡查步兵,这消息有些出乎吕翰的意料,不过,既然前哨陆战队已经成功上岛并且构筑了阵地,即便是俄国佬有步兵来,那也逃不了好去,他立刻下令,“立刻命令陆1营、新9镇2、4、5、6营登陆,上岸后立刻展开对俄军炮台的进攻!”
海参威外岛地势并无险隘之类的要点,属于低矮丘陵区域,从陆地上直接威胁俄军炮台,这早就是海军参谋部酝酿已久的作战计划,俄国人的炮台都建立在海岸线附近的小山上,火炮的射界几乎可以覆盖阿穆尔海湾和外岛南方,封锁整个海湾口,但是,后方都是这些炮台的死角,吕翰很恶意的想着,这些俄国佬忽然被人捅破了后门,到时候却不知道是什么表情!
激战到上午7时许,纵列的主力舰队已经小心翼翼的在海湾口转了2圈,为的就是不断的、反复的炮击1号炮台,吕翰在看到己炮台上不断爆炸的火光后,赫然发觉,炮台上的反击似乎已经停止了……
而观测位的军官也同时发觉了这个情况,考虑到俄国人使诈的可能性,吕翰十分稳妥的下令舰队不再推进,苦等了半个小时候,登陆部队才赶到1号炮台,发回了旗语信号显示,炮台已经被俄军废弃,这让吕翰略感意外,而后,舰队立刻快速调整后,继续向阿穆尔湾内部驶去!
………………………………
第803章 未来50年的产业基础
北京军政部,秦铠正在十分愉快的和德国驻华公使施莱尔谈论着刚刚抵达广州、由德国政府资助的一批物资,之所以让秦铠十分兴奋的原因,那是因为这批物资可不是什么军火之类的消耗品,而是一批德国机床、4座最新型的大型炼钢碱性平炉、1座托马斯底吹碱性转炉。
煤铁和重化工产业,无疑是秦铠一直来最关注的内容,之前南洋体系所用的马丁平炉,主要用于生产锻铁,出钢量并不算大,而这一次由德国提供的碱性炼钢平炉,则代表了这时代最高的钢铁科技,事实上,南洋重工也有秘密项目研发这平炉炼钢技术,不过,这种基于产业技术的研发,对于重工业刚刚起步的南洋体系来说,显然颇具挑战性。
所以,当秦铠通过施莱尔和驻柏林的王黎了解到德国克虏伯钢铁厂已经上马了新型碱性平炉后,他立刻通过施莱尔向德国政府提出购买的意向,这一次,秦铠又把在远东对俄罗斯帝国的牵制再次的卖了个好价码,而且向德国表示,将会扩大在远东与俄罗斯帝国的冲突,迫使俄国在巴尔干半岛上收手。
这条件,经过施莱尔公使的润色后,很快获得了德国政府的重视,虽然当时俾斯麦首相对于中国人能够牵制俄罗斯帝国略感惊讶,这位铁血首相正在烦恼德国参谋部策划对俄战争、可能导致帝国深陷战争泥潭之事,虽然依靠中国人去牵制俄罗斯帝国,多少有些不靠谱,不过,作为俾斯麦大国战略的一个小注脚,却也是可以接受的方案。
所以,德国政府虽然答应了向南洋体系出售相关技术和炼钢平炉,但在操办上并不积极……结果,中俄大海战打响之后。俄罗斯帝国海军覆灭的消息立刻让俾斯麦极大的重视起这个远东盟友的实力,除了答应支援的军火外,机床、炼钢平炉和转炉也都快速的完成了输出。
对于克虏伯钢铁公司而言,他们真正的核心技术,自然是特种钢板和大炮制造技术,这碱性炼钢平炉,虽然是最新的炼钢技术,但是。钢铁厂原有的马丁炉依然还是产能的主力,所以,出售碱性平炉的技术和产品给远东中国,根本不存在技术壁垒的问题。
但是,其他人或许暂时难以理解碱性炼钢平炉出现的价值,秦铠那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在今后的50年间,统治整个炼钢产业的核心技术,就是这种对原料要求不高、产能效应巨大的碱性平炉炼钢法,有了这几套碱性炼钢平炉。自己可毫不介意复制十套二十套、甚至百套也不嫌多。
至于托马斯底吹碱性转炉,这玩意就是后世新中国钢铁产业腾飞时代的氧气顶吹转炉的前身。从技术和设计而言,事实上两者之间的差距是有限的,现在自己弄到手的托马斯底吹转炉,吹的是空气,受重化工技术所限,这时代氧气的制备,尚未达到工业化、低成本的需求。这个门槛过不去,自然无法完成技术的颠覆性进步。
不过,一旦掌握这两种先进的钢铁产业技术。对于南洋重工无疑是一个极大的优势,站在工业巨头的肩膀上继续攀升,这对于技术研发方面还有不足的南洋体系,无疑是极其有利的手段和最为省力的办法。
而施莱尔来拜访秦铠,这一笔大交易自然是重要原因之一,这批东西可是要这位秦大总督大出血来的,他在交付之后,自然要确保这笔钱能够迅速转入德意志银行,帝国与远东中国的贸易,在这几年间可谓是增长极其迅速,而这也为他带来了非常正面的赞誉。
施莱尔很轻松的就从秦铠嘴里得到了立刻支付一百五十万两白银货款的承诺,而他也趁机尝试提出了德国钢铁等重工业产品输入中国的要求,现在,各国公使圈内早已盛传一个消息,中国政府将会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兴建超过两万公里的铁路,而英国政府正对这一笔大产业虎视眈眈,他很自然不能落后于英国人!
秦铠笑眯眯的答应将会仔细考虑施莱尔的提议,心底对这货的贪心不足也是狠狠的竖了一番中指,你丫的,不到二十年的疯狂中增长后,德国现在的钢铁产量已经超过一千万吨,要到中国来倾销,虽然自己掌控的南洋重工年产钢铁也已经快突破50万吨,但是这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上的竞争,而且,德国钢铁的质量,那可个杠杠的过硬。
现在唯一阻碍德国人向中国倾销钢铁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价格的问题,毕竟根据中德新条约,双方约定的最惠国待遇中关于钢铁产业的关税是10%,南洋重工在越北石山煤铁军基地等矿区拥有极其廉价的劳动成本,加上使用的产业技术并不比德国目前的钢铁企业落后,成本上有不小的优势。
虽然秦铠也承认,德国鲁尔地区的优质铁矿加上德意志优秀的钢铁产业,即便是价格上缺乏优势,但在质量上,依然能够取得优势……
他立刻非常敏锐的考虑起转化德国人技术优势的方案,事实上,南洋工业体系在吸收欧洲产业技术方面早就走在了远东的最前列,每年,都要向德国派遣500名以上的技术工人进行学习,最近又增加了向英国派遣的名额,但是,除了像现在这样如饥似渴的学习工业国家的成果外,秦铠丝毫不介意以部分利益的输出为代价,加速国内产业工人的培训。
而他作出的提议,也让施莱尔大为惊讶,“亲爱的施莱尔,我认为你提出让德国钢铁产品输入中国的做法,其实未必能在我国铁路产业的爆发中挣到很多的利润,我倒是有一个不错的提议,我准备在福州开辟一个新的工业区,接受与德国大型钢铁、机械企业的合资经营……当然,我可以向您保证,一切的利润分配将严格依照契约精神!”
“合资企业?”施莱尔听到这名词,潜意识中立刻感到了这种新型合作方式蕴含的巨大利益,不过,他可不是什么精明的商人,考虑了一下这才追问道:“亲爱的秦将军,这合资企业的管理,是由您的下属来管理呢?还是由我们德国企业的专业人员来管理?”
秦铠自然不会告诉这厮,合资企业就是自己出点好处,让你们德国佬来挣钱,但是……必须把最好的技术、最成熟的产业模式留下,他可清楚的知道一点,在之后的20多年里,德意志帝国就是凭借着他们那一亩三分地上的工业产能,掀翻了大英帝国的产业帝国,最终让大英帝国沦为二流国家,当然,德国人的结局也是挺悲剧的……
不过,自己需要的就是不断吸取成熟工业国家的优点,欧洲优秀的东西,未必能完全符合中国国情,但是,植根于中国后,必然会催化出符合中国的新模式,这一点上,秦铠对南洋体系的学习有着绝对的信心。
“亲爱的施莱尔,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不应该你和我进行讨论,而是应该由产业管理者进行讨论,只要贵国的大型企业拿得出最优秀的管理模式和最先进的技术,我想,有谁管理,这显然是无需讨论的问题,利益的分配方面,我想你也很明白我的一贯立场!”
秦铠丝毫不介意以利益换取技术,当然是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工业发展,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尤其是煤铁复合体的重工业和重化工业,任何一项技术上的短板,势必让整个产业无法进步,这也是秦铠光有大批后世资料,却无法迅速催生南洋工业体系的缘由。
事实上,从目前南洋工业体系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同时代其他任何国家,毕竟这是从一个完全空白的农业国家起步,从零到现在庞大的煤铁复合体、机床、机器、制造、重化工、研发、教育几乎全覆盖的体系,这样的效率,已经足够让世界震惊。
施莱尔立刻接受了秦铠的建议,也同时感受到这次合作的广阔前景,投资到中国,在以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事情,一则旧政府不会同意这样的事情,这样的产业势必冲击中国国内的官办产业,二则,中国根本没有适合招募的工人,没有适合开办大型工厂的地方,更重要的是,没有让德国政府放心的中国官员。
而与秦铠的合作,却完全杜绝了上面所有的短板,在两广、闽浙,这位秦将军有着绝对的权威,而且两广、福建近8年的快速发展,已经积累了庞大产业工人,更重要的是,双方历来的合作,都充分体现了互惠互利的原则,帝国从未吃亏,甚至是赚了大便宜!
想到这里,他对于接下来的合作充满了期待,多少有些迫不及待的询问秦铠对于合资商议的安排,这倒是让秦铠有些为难,他想起来合资的念头,其实有些时候了,不过,这种半官半商形势的合资,自然是从后市新中国发展初期学来的经验,而且,秦铠也十分明白这种合作中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外资在技术上投入的低层次,只是寄希望于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力,这一点,自然要在与德国企业合作中杜绝。
要想挣钱,就拿好的技术、好的经验来换,南洋工业9年的发展,确实有了这么说话的底气,他立刻想到了一个人,“施莱尔,我将组建一个南洋工业商团赴德国,将由两广工业推进司徐建寅牵头,洽谈技术、资金的投资意向,以最快速度落实合资工厂的开办!”
………………………………
第804章 新火炮和计算钟
【第二更,刚写好~~稍微晚了点,嘿嘿】
福州,马尾火炮局,一群人正簇拥着穿着蜀锦长袍的福建巡抚丁日昌,老丁现在的身体出了奇的好,福建民政平稳,他也是落得清闲,不过,对于军务和火炮的兴趣却是依然不减,这几日听马尾火炮局的伍云来报告,说是有新式火炮制成,所以特地赶来观炮。
一旁的伍云,现在可是南洋重工里的大人物,他穿着不起眼的灰蓝短褂,但是,衣袖上巴掌大小的那个袖标上,绣着龙图腾和四个金色的锤子图案,这可是南洋工业体系中中级工程师的标识,作为火炮厂元老,从8年前进入马尾火炮厂起,他就开始了崭新的人生经历。
八年前,他只是行将倒闭的苏州火炮局的小小协办,当时的苏州火炮局只能制造5寸短管炮,而且还是老式的前膛炮,而现在,他已经是马尾火炮局的总办,而现在马尾火炮局的规模,百倍于当初的苏州炮局。
他这个总办,虽然没有什么官阶,但是,这袖子上4枚金色锤子,这体系内十几万人里 也没几个能够有自己现在的地位,这代表的,可是让人敬畏的能力和智慧,即便是去拜会秦铠秦大人,大人也得客气的称呼自己伍工。
不远处,试炮场内一个巨大的原型水泥炮台上,一根巨大的炮管子斜斜的指向天空,一群身穿海军服的士兵正在忙碌的对火炮进行维护,整个试炮场占地30多平方公里,可谓是巨大无比,闽江西岸大片的荒地都被圈入其中,周围更有南洋新军重兵驻守,厂区还有马尾保安团负责安全,可谓是防卫森严。
丁日昌拿着望远镜兴致勃勃的观察了一阵准备中的火炮,这次转头问道:“伍云啊,这火炮……我看堪比前两年从德国进口的定远铁甲舰上的巨炮吧。咱们火炮局多久能生产一门?”
听到老爷子问了,伍云立刻恭恭敬敬的回答道:“大人,这已经是咱们炮局生产的同型12寸、40倍径重炮中的第三门样炮了,第一门样炮打了80发炮弹就报废了,第二门打满了200发炮弹,通过了检测,这第三门炮改进了炮膛的合金钢内膛炮管,同时。根据秦大人特别的炮闩设计方案改进后,大大提高了火炮的射速!”
丁日昌听到这里,也是十分惊讶,“伍云,你说的大大提高?究竟是提高了多少呢?”
“至少1分钟1发,”伍云说到这里,神情和言语间都透着十分的自信,要知道,现在南洋水师上的254mm、40倍径的重炮,那也要2分钟一发的射速。而且还是非常熟练的炮手操作下的成绩,至于从德国购置的北洋火炮。那种老式的架退后膛炮,3分钟能开一炮,已经非常牛x了。
听到伍云的解释,丁日昌也是兴趣更浓,立刻下令试炮,伍云立刻朝身后招招手,一个浓眉大眼的年轻人立刻走了过来向丁日昌施礼。手里捧着一个圆形的铜质机械,上面还有两个长筒望远镜似的东西,老丁看到之后。也是深感这玩意的奥妙。
“伍云,这是……”
伍云微微一笑,拍拍来人的肩膀,“大人,这是秦大人的学生黄兴,他老爹船政巡视营的黄千总!”
丁日昌听了也是微微一愣,他自然知道秦铠的两个学生,孙复家的二侄子孙翔和黄当的儿子黄兴,不过两个小娃子几年没见,竟然已经长大成人了,他自然看到黄兴衣袖上那一个金色锤子的标志,这可是初级工程师徽标!
看到湘军子弟有如此出息,他自然也是颇有感慨,湘军早已是昨日黄花,现在就是淮军也都快要没落了,但他到底是念旧之人,把黄兴叫道跟前,拍拍他肩膀问道,脸上露出关切的表情:“黄兴,年少有为啊,很不错……你老爹近来可好,我也有大半年没见他来衙门里了!”
黄兴这些年都在火炮局潜心专研这工业技术,又有伍云的潜心传授,自然是进步飞快,四年前更是获得机会去德国克虏伯火炮厂研习两年,现在的他早就没了当初少年时的浮躁,成为了火炮局最年轻的初级工程师之一。
不过,他整天热衷于这火炮技术,倒是对于拜会这位大佬有一点点不习惯,又听丁日昌问起自己父亲,愣了愣这才恭敬的答道:“谢大人挂念,家父现在身体尚好,前阵子去广州探望左大帅了,至今还未回来!”
丁日昌点点头,又指了指他手上的这个机械问道:“黄兴,你手上这是什么东西,看起来十分的精妙!”
刚才回答还有些拘谨的黄兴,这会儿谈到手上这机械,神情里立刻多了十分的自信,他十分小心的把手中这个圆形机械放在面前的一张方桌上,又从旁边拿出来一根细钢管插在圆盘的一侧。
这才指着这机械说道:“大人,这是一个用于计算火炮射击的计算钟,您看,这圆盘外圈,以均等分划出精细的刻度,用于读取最终的射击参数,这和钟表的刻度类似,故而称之为计算钟。”
黄兴又指着铜盘上面的几根铜尺,“您看,这圆盘上粗铜尺代表着舰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