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工业中华-第3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遍布世界的航运线正无时不刻向这个庞大的帝国输入资本。
不过,影响秦铠投资意愿的,自然有其他原因,经过深思熟虑后,显然现在并不是砸钱修铁路的时候,自己的枪杆子可还在东三省晃荡,各地的练军、勇营正整肃,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的事情。
真正开动的,只有张佩纶管辖的福建和浙江,而张之洞下面的湖南新军倒是动起来很快,但却是按着他自己的想法在操演,好在才4个营的额度,这也算是他支持自己的一点小要求,秦铠给了个名头,派了一支20人的军官教导队过去,不管张之洞怎么折腾,至少军官的培养还得由自己来。
现在自己手头的军队,光从名义上来说,或许还不如正在整编的淮军那般庞大,但就实力而言,秦铠深信,已经是远远超过了那早已失去本色的淮军,自己手中的枪杆子,也正是现在能继续坐稳中枢的绝对依仗,对于这王朝更替时代的民主和宪政,他可未曾报以任何的幻想,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可是太祖的名言。
当然,枪杆子那是不能随便动、也必须牢牢掌握的,一旦动起来,下面是要血流成河的,这内战,非到迫不得已,他还是希望能避免的,三十年前损失全国四分之一人口的浩劫,这不应该让国人再次承受。
现在让他担心的自然不是东北的局面,章奎坐镇盛京,甚至都没有亲自督师去吉林,但是,吉林的进展出乎意料的顺利,二镇齐方部辖8个营从开原城兵不血刃破了威远堡,收编了当地一个半营的海防营后,急行军三个时辰。
当天下午就突入长春厅,同知王锴在当地富商韩家的运作下,主动开门请降,驻守的八旗军一个营根本无力招架,未战先溃,这样,进入吉林府的大门彻底向二镇敞开了。
齐方当场任命王锴继续执掌长春厅事务,同时调威远堡海防营入驻,几乎未作休整,大队就急扑吉林城,这让新同知王锴惊讶非常,直到稍晚到达的辎重部队,他才被告知,前一日,吉林府已经发生暴动,吉林将军长顺已经失去对吉林城的控制,这让他大感庆幸,幸亏自己站队及时。
而从宽甸堡方向攻入吉林的二镇马德胜部辖6个营急功兴京厅,当地海防营、巡防营阵前反正,坚持要反抗的八旗军官都被杀死,而唯一的一个八旗营,在遭到猛烈炮击后,坚持了不到半个时辰,就从北门落荒而逃。
马德胜部进驻后,留下两哨人马整编当地海防营和巡防营后,也是猛扑吉林府,路上的抵抗几乎是可以忽略的,当天深夜,齐方部率先向赶到吉林府东门,结果发现这边守军已经溃逃一空,据守东门的竟然是手执武器的韩氏商铺伙计。
齐方控制了东门附近的据点后,立刻联络控制电报局的情报司军官钱同,考虑到防守的八旗军已经构筑了工事,他决定先等白天布置好迫击炮阵地在发起猛攻,结果,就在进行后不到半个小时,马德胜部赶到了北门。
北门的守军却是吉林将军长顺的兵马,不过,他们可没料到半夜里城外怎么冒出来军队,结果,城门被直接爆破后坍塌,新军长驱直入,直接抄了长顺的后路,齐方这边听到迫击炮的射击声后,也意识到马德胜部下手了,于是一场实力悬殊的夜战展开了!
到了4月20日凌晨,被包了饺子了吉林将近长顺的兵马被挤压在将军府附近不到一块不大的宅子里,在接下来猛烈的迫击炮轰炸中,长顺失去了最后逃跑的勇气,选择了投降保命。
吉林府的电报局在第一时间向盛京拍发的电报,当然,秦铠在中午就得到了消息,吉林的战事已经进入了扫尾,虽然向北推进尚有不少地方,但是,胜负已无悬念,这也意味着,秦铠对东北三省已经达成了事实上的控制。
当然,满人的反抗实际上还未被最后扑灭,紧贴蒙古草原、背靠黑龙江的赤峰城,那里将是满人反抗力量的最后葬生之地,那里还有一群做着蒙古骑兵来援美梦的满清权贵,不过,秦铠对于这群跳梁小丑,他还有一些另外的打算。
文字首发,欢迎读者登录 阅读全文最新章节。
………………………………
第682章 近在咫尺的海参威
北京城现在的局面可以说是十分的微妙,新政府显然已经完全控制了局面,目前因为大佬们都在关心宪政实施的方向,而且可以说各自的势力范围划分还是比较清晰,并且都在新政府内获得了各自的权益,所以,那些由于阵营不同而可能引发的内部的矛盾,现在都被暂时性的压制着。
这种局面对于秦铠来说,无疑是能够接受的较好状态,军政部成立至今,推进军队改革的步伐事实上还是太小,虽然已经正式颁布了新的军队编制、新军衔、军阶,甚至对于成立准军事的巡捕局都已经在部分行省开始实施了,不过,这进度实在是难以让秦铠满意。
不过,东北刚刚平定,北方那片辽阔的土地上,有着他不寻常的计划,显然要投入不少的精力,但是,裁撤旧军队和新军改革显然也是必须立刻付诸实施,很快,一系列的命令从军政部发布了出来。
成立联合政府军政部新军筹备委员会,这一次,秦铠没有直接来主持这项事务,而是从由周瑞东来全权负责,他交给周瑞东的任务很艰巨,但也十分的明了,一年内完成各省旧军队的裁撤,同时将各省新军筹备起来。
而现在,各省新军状况更是差别极大,两广新军的体制中,除了广西尚有部分边军并未完成整编外,基本已经是完备的新军模式,需要进行整编的仅仅是军队编制。
而闽浙练军的整编难度。由于张佩纶的积极配合,显然具有极大的可操作性,而云南、贵州两省现在还在岑毓英的控制下,不过岑家军主要还是在云南活动,重新整编这支军队的时机,秦铠以为尚不成熟,而且岑毓英现在还要面对一个大麻烦――英国人在缅甸的扩张十分的迅速,而暂时扶持缅甸势力控制中缅边境,显然是当务之急。
除了岑家军外,尚不列入秦铠新军整编范围的自然还有直隶的淮军。当初秦铠计划的大军区制,这直隶也是单列在外的,不过,四川、陕甘当地隶属淮军的当地军队,他可是铁了心是要打压的。
四川这地方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秦铠还知道另外一点,这可是进入**的重要通道,而那片地广人稀的土地上。蕴藏了多大的财富,那也只有自己这个后来人能够知晓。
而陕甘现在的情况实在是不怎么样,十余年前征捻之战,引发了当地回汉之争,陕甘人口十不剩一,这十几年间。谭钟麟也算是在当地治理得颇有成效,不过那就是一片贫瘠之地,陕甘的人口也不到400万,这在整个国内都是稀少的个案,要钱没钱、要粮缺粮。根本无钱养兵,驻兵都是从山西调过去的客军,这倒也省了心。
当然,秦铠对于督抚拥兵自重的情况岂会不加以警惕,所以,在新军的筹备中。他下达了一个严格的命令,那就是彻底打破所谓乡兵守土的规则,各省依照人口下达新军招募名额,但是新军编练和驻防一律划归即将设立的军区,指挥权全在军区的高层。
这军政部整编新军新政的自然第一时间传送到了内阁大佬和督抚们在北京的代理人那里,立刻就引发了一片纷纷议论之声,叫号着有之,秦铠早就提出过建立地方军区的设想。当初,可没人会想到这其中隐藏着彻底消除地方督抚军权的手段。
但到了现在,这其中的意味已经是完全图穷匕见,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只要这旧军队被裁撤一空后,这军权可就完全被北京城内的这位秦铠牢牢掌握,这军队正儿八经就成为了**与地方督抚权力外的一支力量,这新军不再本地招募、本地入役的规矩,看起来简单,其实却意味深长,这彻底了断绝了军队与地方官场势力之间的纽带。
一直来,联合政府高层都有担心过,现在各地督抚都是重权在握,一旦拥兵自重,恐怕这国家纷乱那可就难以收拾,但是,依着军政部的规划,一切看起来都是尽在掌握……所以,凡是希望国家尽快恢复平稳发展的官员,无不拍手叫好。
而静默观望者显然也大有人在,已经在编练新军的张之洞,作为曾经清流干将的他,自然明白秦铠这雷霆手段的意味,将地方督抚的军权收归政府中央,这好处他自然明白,不过,制衡了地方后,很显然他也希望要制衡这中枢的军政部。
就在颁布这新军政的次日,张之洞在京的代表辜鸿铭就来拜访了秦铠,这位精通西学的官员很直接了当的转达了一些军政方面的想法,简而言之,那就是张之洞大人非常支持军政部改革新军的政策。
但同样的,张之洞大人希望能看到军政部有更完善的军队管理体系,这位甚至放言,现在你秦铠掌管军政部,未必会滥用军权,但若是他日其他人掌管军政部,若是滥用军权,是否有制约措施!
对于这样直接和刺耳的责问,秦铠倒也毫无逆耳的感觉,作为这时代对西方法治有充分了解的这位名士,他有这样的疑问,那完全在情理之理,事实上,秦铠对军权的掌握已经开始让新政府中一些实权人物感到担心,虽然现在尚有淮军似乎可以与新军互相牵制,似乎还不成为大问题,但秦铠自己心里却很清楚,那只是表象而已!
不过,对于辜鸿铭的问题,他还是坦言一点,联合政府目前首要的任务是制定宪政和将宪政付诸实施,军政部的任务就是建立一支足以维护国家权益的军队,在这列强纷纷希望从联合政府这里继续继承满清时代不对等利益的情况下,这优先和迫切的军队建设,势在必行……至于张之洞大人担心的问题,一切都会在宪政框架下得以解决!
辜鸿铭自然知道这位秦大总督就是之前强兵、富国论的积极实践者,在得到秦铠对军队建设方面的承诺后,他也转达了张之洞的一点点要求,这也是湖广总督支持新军政的小条件,湖广要通铁路以促进湖广的经济,希望秦铠提供相关的援助!
对此,秦铠笑而允诺,两江、湖广那是中原必争的之地,即便刘坤一、张之洞没有修铁路的意愿,自己也要把铁路修过去,没有完备的铁路网,自己努力建设的新军靠两条腿,那还不是一支无法迅速投放的旧式军队,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战略意愿。
当然,反对秦铠新军政的呼声同样的激烈,李中堂虽然没有明确表示反对意见,但是,对于秦铠对军队强化的掌控力度,这自然不是淮军体系愿意看到的,而且这一次的新军改制中,按照原先的约定,并没有涉及直隶淮军。
而直隶淮军的整编和裁撤,事实上倒是比其他地方练军整肃要更快,毕竟养那么一大票吃粮吃饷的大头兵,对于淮军体系也是压力甚大,秦铠之前提出的养军官不养兵的方案,却是解决了淮军体系内军官的抵触情绪。
直隶所辖直隶、山东、河南的淮军中那些外围军队已经开始遣散,而负责新军整肃的是淮军名将刘铭传,这位早年当过盐贩子、干过山大王,却熟读占卜、堪舆、兵学的另类淮军将领,无疑是淮军中少有的治兵人才,短短两个月内就已经裁撤了近六万羸弱老卒,不过,这距离将六十余万淮军裁撤到十万,还有一大段路要走。
现在这个新军政的出台,淮军将领们立刻就意识到淮军日后将要面临的压力,假以时日,即便是李中堂依然牢牢掌握朝堂势力,但是,军政上,淮军已然失去了与新军竞争的地位,唯一能保住的,或许就是这华东军区的势力范围。
原本他们预料的,新军或许在很长时间内无法完成对各地旧军队的整编问题,现在看起来,虽然问题还在,但是军政部的强势已经显露无疑。
唯一的问题是,限于李中堂与秦铠的约定,现在内阁根本无法去干涉军政部的军政改革,至少是拿不出像样的理由来阻止军政部迅速掌握全面的军事权力,于是,内阁不断收到关于新军政不宜过早实施的提案,李中堂将之转到军政部,不过秦铠都是一一答复收悉,但军政改革的步伐却毫无暂缓的意思。
五月初七,当二镇齐方、马德胜所辖10余个营的大军浩浩荡荡从两路推进到宁古塔副都统辖区,万余新军在收编了当地边军后,这两位从底层士兵摸爬滚打做到高级军官的新军将领领军纵马来到珲春城临海而望。
“得胜,”齐方一扬马鞭直指东北一片苍茫的山岭,“这片苍茫群山之后,就是我们水师曾经激战过、被俄国人占领至今的海参威!”
马德胜拿着望远镜张望了片刻,除了苍茫群山,事实上是看不到任何东西的,海参威港虽然在地图上近在咫尺,但那也是几十里山路之后!(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第683章 斯拉夫人需要打脸
新军推进到珲春,全面控制东北的消息迅速刊登在《中国时报》上,而报道的醒目位置,一张二镇随军情报官在中俄边界张鼓峰上拍摄的照片显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几十名横刀立马的新军军官展示了他们威武的军容,但是,让人感到深深震撼的却是照片后远处那片苍茫的群山和海岸线,报道中再一次提起前清政府因不平等条约中失去的辽阔滨海地区。
报道中更是引经据典的告诉国人,现在俄国人称之为滨海区的大片土地,在历史的地图上,那里早就在中国地图上被明确标注为宁古塔副都统辖区和三姓副都统辖区,而今,那里居住的国人,死的死,逃的逃,入侵那里的俄国人,甚至连在让当地成为顺民的机会都没有给予他们,不离开家园的唯一结果,就是死亡。
报纸上披露的消息,在满清与俄国强盗近百年的边界纠纷中却从未公诸于众过,当然,这些历史都被尘封在故纸堆当中,而那些被斯拉夫强盗们屠杀的国人,则如同猪狗般无声无息的消失了。
这个时刻,正值新政府准备与列强重新修订旧的不平等条约之时,而英国人在对新政府态度上的傲慢,已经引起了国内开明绅士和有觉醒意识青年的极大不满,突如其来控诉俄国列强的舆论风潮,立刻在引起了更大范围的反响。
五月十一日,最先的反列强、反不平等条约的游行是从广州的南洋大学学生发起的,构成南洋大学和广东新学的近40所学校、超过两万五千名学生走上了街头,他们慷慨激扬的发表自己的感想,号召同学和国民团结起来争取国家的**和强盛。
两万五千名学生、市民出现在广州城内,这显然是一桩大事情,当然,对于这一次大规模反列强的游行,两广总督府赵烈文早已知晓。甚至于在其中起到决定性牵头作用的“新青年社”成员,早就仔细安排过各自学校学生的游行线路。
同日,广州巡捕局和军队都出动大批人手在主要街道上维持秩序,这才使得热情澎湃的学生运动平稳的在广州街头演绎。而从当天起,广东各家报纸,这其中有不少是学校的内部小报,都是无一例外的展开了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媒体大讨论,对历史的认识,从这一天开始,才算是真正进入了一个民族觉醒的分水岭。
十二日。广州南洋技术学院内部刊物刊发了署名章学乘的文章《列强祸国论》,分析了中国近50年的历史,将将中国的落伍归咎于列强的侵略和满清政府的无能,文章直接了当的断言,列强对于中国的态度就是始终视中国为鱼肉,列强根本不希望出现一个强盛的中国。
这篇文章题材和论调十分的契合这一阶段的时政,虽然首发在内部刊物上,不过立刻就被其他报纸转载。短短数日后,已经变成两广、乃至闽浙的热议的主题。
两广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立刻激发了国内其他省份的联锁反响,福州、杭州、上海、北京……甚至于一些内陆城市。纷纷出现规模不等的学生示威行动,而各地的督抚显然对于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有些应接不暇。
这头脑灵活、像张之洞、周馥这些老少滑头,现在是什么时局,这天下未定之时,凡事皆以稳字为准,所以直隶、两广的衙门和新军都得到明确的命令,若是出现针对洋人的任何举动,就直接出兵把领事馆、洋行给保护起来,现在可不是瞎折腾的时候。
而内陆的四川、陕甘之地,那边消息闭塞。虽然也有一些小动静,却也没起大波澜,至于两江、云贵各地,刘坤一、岑毓英更是直接出兵控制了城镇,当然,他们绝对不会在这档口干些傻事。但是,当地读书人要闹腾,一律都被送去衙门附近闹腾,闹完依旧回家,绝对不允许多生事。
但这事情的发生却完全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原本都认为这不过是些许少年和读书人,出于国事的关心有感而发,而这样也有助于让列强感受一下来自中国民众的压力,事实上,秦大总督掀起的舆论攻势,也是这档子的计划,他也没料到,事情的发展,已经有些出乎他的预想。
二十一日夜,秦铠正着急一早就拿到一份急电,突入起来的消息让他也十分的震惊!这对列强不平等条约的控诉,自然有他幕后的推手,而具体的操作自然是由掌握大量资讯的情报司来实施,他做的仅仅是给那些稿子稍微润色一番,加上一些骇人听闻却湮没的历史真相,当然,这目的可不是为了让这些学生去上街喊口号。
不过,这学生上街的策划,却与南洋体系依然有着极大的关系,大批南洋体系新青年社的成员被派往各地,这些年轻人可都是干劲十足的人物,这一次的机会无疑又是开展新青年社拓展的极佳机会,所以,若是追根溯源,各地的学生运动,十有七八与南洋体系直接有关,剩下的一、二那也是发展的新下线成员去鼓动。
而江浙这边无疑是满清政府倒台后新思潮泛滥的地区,所以,这一次学生运动虽然是在广州兴起,但是,却在江浙引起了重大的呼应,上海周边、杭州府、宁波府、台州府、扬州府、苏州府先后都兴起了规模不等的学生游行。
但是,就在原本以为最不会出事情的上海却出了大事……
五月二十一日,格致学堂学生策划和召集,敬业院、梅溪书院积极响应,而上海本地的教会学堂更是应者云集,徐汇公学、清心院几乎是空巢而出,这是继十五日在公共租界外进行反不平等条约示威的再次行动。
而凑巧的是,二十日上海《申报》刊登了一篇分析俄罗斯帝国向东方罪恶扩张史的文章,文章的署名“天机秀才”,这自然无从考证作者为谁,但是,文章的内容却是引用了大量前清史册内容。
从最初的尼布楚条约开始分析,涉及清朝初年国土控制面积的变化和与俄国的一系列条约的内容,从中,这个“天机秀才”得出了一个结论,俄国人在过去两百年间,无时不刻不在挖空心思掠夺中国的国土,而俄国人行事的手段历来就是先霸占土地,然后再以谈判为名实现最终的掠夺。
当天的学生示威游行中,原本也并没有特定的针对性,而早一日《申报》上这篇文章却成为了一个导火索,上午的游行中,上海道台衙门和当地练军也敢来维持秩序,也不知道是那里传来振臂一呼,大批学生从直接跑去公共租界西北的俄国领事馆闹腾去了。
这在外面闹一闹倒也就算了,就在那些衙门老爷跑开吃中饭的当口,学生中有人与俄国使馆门口的卫兵发生冲突,竟然在短时间内就演变为一场针对俄国使馆的冲击,秦铠拿到的电报上显示,俄国人的卫兵肯定是开了枪,而俄国使馆也至少遭到类似煤油燃烧瓶的袭击,冲突中,有两名格致学院的学生、1名徐汇公学学生重伤不治,此外还有数十名学生受伤……
事情显然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读书人集会了,而是升级为一场涉及国家层面的外交事件,这里染上了中国新青年的鲜血,侩子手就必须为他们的罪责付出代价!不过,领事裁判权显然让这最基本的想法和要求都变得难以实现。
而秦铠用屁股来思考,也会知道俄国人接下来的举动,必然会有最激烈的抗议送到外交部和内阁,不管事实如何,俄国人必然会混淆视听,甚至趁机来掠取更多的利益,他们每一次从中国掠取的利益上都沾满了血腥,这一次显然也不例外!
当然,这件事情现在还轮不到他这个军政部的长官来处置,在考虑了一晚之后,秦铠还是决定将原本稍候自己盘算着要做的事情提前来办了!
第二天一早,军政部的电报就如雪片般飞往各地,秦铠要在北京城召集所有南洋体系的高级军官,电报甚至还拍发给了目前手中掌握军队的张之洞和岑毓英,张佩纶人还在北京,也收到了秦铠的邀请,将在下个月底召开军政部新军筹备大会。
而稍晚时候,东交民巷的北面的德国领事馆里,德国驻华公使施莱尔爵士十分愉快的把秦铠迎进了他的办公室,施莱尔最近可谓是春风得意,在他的斡旋下,德意志帝国第一个与中华民主联合政府建立了外交关系,当然,这件事情中,秦铠的主动要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与德意志帝国国家利益息息相关的远东中国政府,显然很符合德意志帝国的利益。
今天秦铠来见他,施莱尔自然明白肯定不是来串门喝酒的,而昨天发生在上海的突发事件,他也刚刚听到消息,所以闲聊了两句之后,他立刻开门见山的问道:“亲爱的秦,俄国人在上海的举动,我深表遗憾,若有需要,我可以向俾斯麦首相提出建议,谴责俄国人对中国平民的暴行!”
秦铠听了微微一笑,谴责……这当然是必须的,不过,俄国人显然不会在意任何的谴责,只有狠狠的打脸,才会让斯拉夫人清醒一点!
【感谢享受无所不在兄弟的打赏,兄弟们一直来默默的支持,雪漂由衷的感谢,工业中华已经超过300万字了,对雪漂个人而言也有着里程碑似的意义,不过从写小说的角度来说,还是有太多地方尚有改进之处,咱也在努力,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兄弟的慷慨订阅和默默支持~~~】(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第684章 列强的态度
对于秦铠,这位在远东中国具有极大影响力的中国将军,德国公使施莱尔的态度一直是非常谦卑的,他是见证这个那年亲自登门拜访自己中国年轻官员,是如何从一个底层一步步踩着敌人的尸骨走上如今的高位的,而在这场饕餮盛宴中,自己也是个胜利者,而自己的胜利则是建立在与这位秦将军的友谊之上的。
他甚至在最近推脱了外交部希望让回国任职的建议,他对自己的眼光有着充分的执着,这个远东的庞大帝国正在进行着一场巨变,而这位秦大总督将会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而自己,显然能从其中获取更多的政治资本,这样的机会面前,国内那熬资历的官场根本无法让他提起任何的兴趣,他需要的是能随时让俾斯麦首相和德皇都能感兴趣的成绩单!
而现在秦铠侃侃而谈的内容,正让他意识到,这次机会,绝对不亚于自己引入“合成氨工业”而受到首相重视的那一次……他仔细凝听了对方所说的每一个字,经过几乎是反反复复在脑海中确认后,这才坐直了身躯,非常认真的问道:“亲爱的秦,你要在远东与俄罗斯帝国开战?而且是在新政府建立不过五个月的时间里?”
“有很大可能性,当然,这需要看俄国人的态度”,秦铠漫不经心的摇晃着手中的高脚红酒杯,自己今天来,就是来告诉德国人。自己可能会出手教训一下德意志帝国一直来的不怎么听话老对手――俄罗斯帝国。
他看了看施莱尔,自己与他之间的个人友谊完全是建立在相互利用的基础之上,自己有许多那个新兴德意志帝国感兴趣的东西,但同样需要一个稳妥的利益链来将一些可以出售的技术换成更实际的利益,而一直来顺利的交易,很显然让施莱尔成为了最优人选。
不过,这一次自己要做的事情,可不是准备对俄国人动手那么简单,俄罗斯帝国的强大绝对不是可以用什么纸老虎来形容的,超过130万的现役军队。光这吓死人的数字就够让自己头痛的。
虽然亚历山大三世自废武功,将预备役军队扫入了垃圾堆,但就这一百多万正规军,而且其中许多军队是经历过俄土战争等近期军事冲突考验的军队,真的要从北方随便找个突破口打进来,那可绝对不好对付的。
当然,自己也不是毫无把握这么着去跟俄国人硬磕,随着外东北的光复和稳定。自己掌握了一个重要的优势,俄罗斯帝国再怎么强大、沙皇有再多兵力,但是,现在那条实现俄国对远东真正意义上控制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还是在图纸上的设想。
这条起自莫斯科,经过梁赞、萨马拉、车里雅宾斯克、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赤塔、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后世最长铁路干线。完工之后总长超过9300公里,不过,现在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还只从莫斯科到车里雅宾斯克不到2100公里的铁路线,能控制的不过是新疆西面的哈萨克斯坦地区。
由车里雅宾斯克向新西伯利亚延伸,最终抵达海参威长达7000余公里的漫长铁路线。据从英国人那里道听途说的消息,准备在来年正是铺设,参照历史数据和西伯利亚恶劣的环境,要完成这漫长的铁路至少需要十几年的时间,所以……在短期内,俄国人在远东滨海区的兵力只能依靠从海路来补给。
当然。从陆路补给也是存在那样理论上的可能性,尤其是黑龙江副都统刘永福在黑龙江上建立起一系列炮台、要塞后,这种理论上的可能性也变得十分渺茫,更别提游弋在黑龙江上的怒江ii型炮艇,这上面的120mm舰炮对于内陆船只来说,比死神还要可怕,几乎可以用一炮毙命来形容。
所以,现在是自己和俄国人叫板的最佳时机。俄国滨海区可能在接下来很长时间内都无法获得来自国内稳定的支援,除了从海上绕行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这环球航线外,俄国人基本没有第二选择,而这样补给效果的糟糕程度,猪也能考虑的清清楚楚!
当然,秦铠可没把俄国人的智力降低到八戒的高度,俄国人在滨海区依然拥有不俗的作战能力,两年前对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