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工业中华-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锏睦吓恕
而宫里的老女人现在对于这皇帝亲政之事却默不作声,最大的可能就是在等强有力的人士出来说话,而自己现在要去见的的,正是这个大清朝廷上强有力的人士——醇亲王奕譞,虽然在慈禧的阴影下,这位王爷活的十分的卑微。
闭目养神了片刻,一会儿工夫宋云泽在外面报告醇亲王府到了,门口早有王府管家出来迎候,说是王爷最近身体略有小恙,正在后院歇息,引着秦铠直奔后花园。
这消息,就连消息灵通的潘公子也不知晓,秦铠琢磨了一下,就悟出了些许缘由,这皇帝亲政的事情,显然已经把这位皇帝的亲爹也给逼上了风头浪尖,这位想来是也头痛的很,所以索性在家装病了,咱病了总能清净几天吧,等病好了,最好一切都恢复平静!
不过,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位也在等着消息,他也一样需要重量级的人物来给予他一些重要消息,而秦大总督来拜访,无疑是一个意外。
【今天两更万字完成~~月底了,顺便求个票,同时感谢兄弟们的订阅支持~~】
………………………………
第494章 醇亲王的盘算
第494章
醇亲王的盘算
今天要去醇亲王府上拜访,无疑是极具风险性的事情,不过秦大总督可不是傻子,旁敲侧击是必须的,政治白痴才会挑明了说话。""
弹窗广
全文字t
t下载
他之所以要来,还是因为在原本历史上,这位醇亲王就曾今为了早日让慈禧移居颐和园而大举挪用海军衙门的款子修造园林,这其中的原因,自然不是简单地为了讨好这位西宫太后,光绪皇帝早一日亲政,他这个太上皇的位置显然要早一日更辉煌一些。
当时他已经是大清两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唯一的原因,自然并非是要全力讨好慈禧,而是为了让慈禧早日去享清福,把皇帝的全力还给他的亲生儿子光绪,当然,这种事情史书上有的只是根据历史的判断,这位醇亲王到底什么心思,除了他自己,秦大总督显然是不可能完全把握的。
在王府的青石路上慢步行走之间,两张百两的银票已经放进了管家的袖子,很显然,秦大总督的出手阔绰,远胜那些个京官,管家也是一脸笑意,很自觉的就提醒了句,“秦总督,刚才礼亲王才来过,还送来宫里的补品,不过王爷好像心情并不好。”
世铎……这个庸碌的王爷,被提拔到大清朝最重要的首席军机大臣的位置上,无疑是宫里那个老女人的意思,相比醇亲王奕譞,世铎那绝对是宫内的铁杆,当然,醇亲王是不是铁杆……自己还需小心判断。
他笑眯眯的点头表示谢意,他立刻毫无顾忌的攀起关系来,“潘公子也是熟人,日后有什么难办的事情,告诉潘公子就行,我这里定然会照应的。”
管家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边走边说,又唠唠叨叨说了些最近的琐碎事情,片刻后已经到后后院紫星阁,门口自有侍卫进去禀报,片刻后,有一人出来迎候,自报家门,却是奕譞的重要幕僚、御史林绍年。
这位的名头,秦铠自然是知晓,却没注意过他是醇亲王的幕僚,御史台作为宫内和掌权者的喉舌,这御史自然是大有可为,而这林绍年乃福建人氏,在秦铠所知的历史上,却是因为力谏慈禧不可动用海军衙门军费修造颐和园而闻名天下,现在却阴差阳错在醇亲王门下,这倒是奇怪的很。""
弹窗广
全文字t
t下载
林绍年自然是第一次见到秦铠,对于这位封疆大吏在这时间来拜访醇亲王也是颇为狐疑,拱拱手见礼后,很淡定的说道:“秦总督,王爷身体有恙,请到阁楼内叙话!”
秦铠点点头,在他引路下进了阁楼,直接上到2楼,挑帘进去后,醇亲王却是靠在床上,一副精神萎靡的模样,秦铠瞟过老家伙,这醇亲王的脸被帐子挡着看不出表情,他缓缓从官服下面掏出一个小盒子,“王爷,下官来的真不巧,恐惊扰了您休息,原本听说王爷寿诞将至,备下一项小礼物,请王爷笑纳、观赏,也可怡神清心。”
醇亲王奕譞靠在靠枕上,虽然佝偻着背,但是这心思可活络着,这秦铠的突然造访,让他十分意外,刚才的一席话,听起来,却是颇值得玩味,咱这得的就是心病,而且是不可为外人道的心病,这位却要弄些个物件来怡神清心……
这些日子对他而言可谓是步步惊心,自从那封请议皇帝亲政的折子递上来之后,各种风声就让朝堂上人人自危,很显然,这是个站错队就有可能去新疆戊边发配的时刻,他作为光绪的生父更是如此。
现在他的位置,已经是权倾朝野,但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女人对他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阴影,慈禧上台时的手段老辣,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自裁被迫自裁,顾命八臣无一幸免,就是自己的六哥奕訢,两年前也不得不黯然下台,这些都是他的皇家亲兄弟,兔死狐悲之心岂会没有。
而自己唯一的儿子载湉被立为皇帝后,他担心的就是日后载湉的结局,同治皇帝的前车之鉴就摆在那里呢,自己活在这个巨大阴影下,他若是有能力的话,绝对是希望改变一些东西的,只是,这似乎都太困难了,如果有强力的外援,至少能为皇帝争取一些……
想到这里,他微微伸直了身躯,脸还是隐在阴影之中,有气无力的说道:“烈风,还是你想得到老夫,这年龄上去了,免不得身子骨就不如从前,前几日一阵风,这可不就身体不舒服了。”
旁边的站着的林绍年接过秦铠递上的小盒子,一个异常精巧的红木小匣子,夺人眼球的是,盒子上竟然镶嵌着六枚小指甲盖大笑的红蓝宝石,周围更是嵌满小颗粒的颜色各异的宝石,排列异常漂亮,东西沉甸甸的,光看盒子,就知道里面的东西价值不菲。
奕譞接过盒子,他那是见惯了大内的宝物,但是做工这么精巧,连木头盒子都嵌满红蓝宝石,要知道即便是小颗粒的红蓝宝石,那也要从天然宝石矿中精选的,这么一个盒子,价值就得上万两白银吧。
沉吟了好一会儿,他才打开盒子,内衬的上号毛皮垫子上,一个镶嵌大拇指指甲盖大小、各式星光红蓝宝石的黄金底座上,黄金打造的万寿黄金塔……奕譞惊叹之余却还是异常沉得住气,这物件光是宝石就价值惊人,那镶满极品星光红宝石、蓝宝石的底座,就能卖出个吓死人的价钱,反倒是上面的黄金塔只是做工精良而已。
不过这玩意价值,怎么算也得有个几十万两吧,这种玩意,已经不能以价值来衡量了,而更有价值的,恐怕是这位秦总督的来意吧,今年只不过是自己的小寿诞,这礼可就太昂贵了,但是,今天又是自家的一个重要时刻,过了年,自己是太上皇呢,还是继续做醇亲王,那可是难说的很啊。
而这秦铠送上这代表万寿无疆之意的万寿塔,无疑是把自己的位置给抬了抬,这话中之话,他早已揣摩出味道了,只是,现在还是不是自己出手的时候!
这时候,他已经把身体坐直了,很显然这是表示了对秦铠心意的领会,然后笑眯眯的说道:“秦大人,这小物件本王十分喜欢,果然如烈风你所言,观赏之后可以怡神清心!”
两人对话之间,字字都仔细思量,这话中之话更是让人回味,秦铠听了之后,拱拱手笑道:“王爷,您喜欢,那下官今天可就来对了,我可是难得来回京城,听说太后寿诞也还没到呢,所以这回也给太后带了几式新鲜玩意,太后为国操劳多年,咱也正好孝敬孝敬他老人家!”
站在奕譞身边的林绍年那也是老官场,他虽然没去看盒子里的东西,不过用屁股猜也能猜出几分,那定是这位秦总督表达来意的重要暗示,而王爷显然是心领神会,现在这位秦总督又在王爷面前打探给太后送寿礼,这算啥意思……
很显然,这秦烈风不是表达他脚踩两只船的意思,就算是政治白痴也不至于这么笨,稍一思量,顿时想明白了一些关窍,这位秦总督根本再说的另外一码子事情,太后都50有余了,而醇亲王不过四十来岁年纪,满人女子一直来都并不长寿,说白了,50多岁那已经算是高寿了。
果然,醇亲王听到这话先是一愣,转而又恢复了一如既往的沉稳,他气定神闲的点头嘉许了秦大总督几句,尽是些什么忠廉为国、体恤圣意的屁话,这位公然送昂贵寿礼的总督大人,用这话来嘉勉未免有些好笑。
而后,秦铠又东拉西扯了一番,他可没把自己拉的奥援都抖了出来,不过却是非常直白的表示愿意效力的意思,对此,醇亲王自然也是十分愉快,不过,谁可都知道大清京畿都是八旗禁军,而拱卫京师的则是淮军李中堂大人。
醇亲王奕譞岂会不知道这其中的问题,你秦铠那只是南洋大臣,也有几镇新军,但是相比拱卫京师、实力遍布各省的淮军,那还是有差距的,再说,你这南洋几镇的兵马是不大可能跑到京师来折腾的,所以其中很重要的还是李中堂的表态。
所以,尽管秦铠已经拐弯抹角的表示对了支持光绪亲政的态度,奕譞依然是没有作出任何的决定,两人有聊了片刻,由林绍年代为送客,到了外面,林绍年替王爷传了一句话,若是皇上亲政,必然向皇帝推荐秦总督入值中枢。
秦铠暗嘻这位王爷的手段,自己看起来确实没有估计错,今天自己主动点了两点,看起来确实让醇亲王动心了,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醇亲王对子让自己的儿子载湉顺利接管大权,确确实实用上了心思。
可惜的是,自己熟知的历史,这位醇亲王别看现在不过四十岁出头,可惜和五十出头的慈禧对拼,根本活不过这深宫里的老女人,不过自己却给了他画一个巨大的蛋糕,又让他意识到一个巨大
的优势,只是,这一切显然还不足以让这位立刻出手,这也在预料之中。
而自己此番前来,也就是推波助澜,王府出来后,他又开始按照计划逐个拜访。
………………………………
第495章 皇权斗争的激化
第495章
皇权斗争的激化
9月的北京城,虽然距离大清祖制皇帝亲政的日子还有六个月,但是随着清流保守派李鸿藻的一封《请议皇帝亲政仪式》的折子,立刻就把矛盾表面化了。百
索快速进入本站
广
朝堂上的官员也是各自抓紧机会赶快出招,20日,闽浙总督张佩纶奏请尽快筹办皇帝亲政事宜,折子自然是写的花团锦簇,有理有据,随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南巡抚张之洞、东阁大学士阎敬铭、浙江布政使赵舒翘、河南巡抚鹿传霖一干大员纷纷上折子附议。
而朝堂上,兵部尚书英桂、工部侍郎叶德辉、吏部尚书徐桐、刑部郎中刚毅等京官则启奏,折子里尽是阿谀奉承之言,什么太后听政,国泰民安,四海平和,什么夷狄附从、江山稳固,而最终的目的,不过是请慈禧太后继续听政数年。
在这个问题是原本态度最为重要的几位中枢阁僚,却出人意料的集体失声,但是失声的背后,却不代表这些亲王、郡王毫无动作。
24日,上海招商的最后统计结果送到了秦铠手上,在李东来的全力运作下,当日出席私宴的商家无一例外的都决定投入大笔资金经营产业,一共订立的产业合约217笔,南洋机床体系拿到的机器订单总额达到惊人的2500万两,在一年内,能为南洋体系提供的近1500万的利润和一大笔日后的维护费用。
同时马尾海运也获得了大笔的货运订单,这消息,让何大掌柜又有冲动要购置海船……而席恒终于带来了洞庭东山帮大佬席正甫的消息,席家将全力帮助两广筹措这笔资金,预计在两个月内完成交割。
而一早,秦铠就收到帝师翁同龢在府上设宴的邀请,数日前他就去礼仪性的拜访过翁同龢,在光绪亲政这个问题上,这位的急切心思一点不输于光绪亲爹醇亲王奕譞,只是没想到这位会这么急切的邀请自己。
当日赴宴的自然不止秦铠一人,出人意料的是,秦铠在宴席上见到了左宗棠左大学士,这位看到秦铠出现,也是淡定开玩笑说道:“秦总督,现在的北风还真是大啊,竟然把你也给吹来了!”
秦铠笑嘻嘻的拱手致意,“左大人,刮这北方,我回去的时候可就的逆风而行了,实在是有些个麻烦!”
两人哈哈大笑,这话中所指,都是心知肚明,现在的情况虽然不能说很糟糕,但是这件原本顺理成章的事情,现在挑明后反倒是变得十分的奥妙,若是人人都装糊涂,那些后党请太后训政数年,倒是没人跳出来反对,那也就变成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而现在,这边提前发难,把这大清祖制的东西搬出来,现在让慈禧听政可就变成了违背大清祖制的事情,现在后党那边似乎也出现了一些不寻常的情况,所以帝党这边自然是大喜,人人都感觉胜利在望。
翁同龢自然是不遗余力的推动此事,一旦皇帝亲政,他这个帝师那才是真正的帝师,否则也就是教太子读书的闲官。
出席这私宴的都是清流大佬和重量级的人物,除了秦铠和左宗棠外,翁同龢还请了户部尚书李鸿藻、兵部侍郎许庚身、侍郎宝廷、大学士潘祖荫,这些都是极力支持光绪亲政的官员,很显然,今天这私宴不简单。
翁同稣才敬了两轮酒,果然就迫不及待的抛出了惊人的话题,“昨日皇上看了徐桐的折子,十分震怒,之言这些乱弹琴的奸臣乱我大清祖制!”
李鸿藻早接上话头,“诸位,现在的朝堂之上,奸佞小人可不再少数,毫无礼义廉耻可言,不思如何报国,眼睛只盯着宫里面看,见风使舵之徒尤为可恨”
这两位的把话题扯起来,自然是想要这些位表个态,秦铠看了看居中而坐的主人翁同龢,这老家伙说光绪骂奸臣,这话自然不可全信,不过光绪从四岁登基,至今已经12年了,时时刻刻生活在慈禧的阴影下,自然早想摆脱这位“亲爸爸”的掌控,这倒是事实。
他琢磨着,光绪估计那是胆量也不大够,而这位帝师自然是要为自己的学生皇帝壮胆,所以才迫不及待的要拉上一票人,现在朝堂上自然没有人会出声反对光绪按时亲政,那玩意是违背大清祖制,这罪名谁可都背不起,所以后党那票人打的是继续听政的旗号。
而今天来这里赴宴的,早都猜到了这码事情,自然都是大谈皇帝亲政的必要,就连秦铠也是夸夸其谈,唯有左宗棠并没有急着发表看法,一轮谈下来,他这个大清军机大臣的意见自然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都等着他发表看法。
“叔平,我虽然也附议了尽早筹办皇帝亲政的大事,不过此事有三个坎要迈过去,一是宫里面的想法,皇上自己可有决断,太后那边还是个大问题,其二是醇亲王可有决断,若是明日醇亲王奏请太后继续听政,咱们也无需在这里闲聊此事,其三,九门提督和拱卫京畿的中堂大人是何想法。”
左宗棠说的不快,不过这里的大佬可都是明白人,都知道这都是关键之处,虽然翁同龢、李鸿藻之流都相信,若是明年皇帝下诏亲政,西宫也未必有什么大动作,但是,这样冒险的行动,谁也都无法预料具体的结果,稳……才是官道的根本。
“醇亲王那边,不瞒诸位,半个月前我就去见过王爷了,这件事情上,他顺势而为的可能,原本判断该是五五之数,不过至今他未曾上奏太后亲政,我想王爷那边也是在等机会吧!”秦铠喝了口小酒,先爆了个料。
听到秦铠竟然已经私下就这件事情谈听过醇亲王的意向,这让翁同龢信心大增,他立刻接上说道:“皇帝聪明睿智,而且为人果断,这件事情上绝对不会有丝毫犹豫的,烈风这消息甚为重要,明日,我就去拜访王爷!”
“不可!”左宗棠忽然开口阻止道,“叔平,此事我看只可顺势而为,若是宫里面少有局面失控之感,只怕辛酉年的祸事不远啦,九门提督毓朗可是太后手里的红人!”
一旁的许庚身插话道:“毓朗与我有旧,我到可以去探知一二,以为想来,天大地大,那还是要看皇命才行,毓朗乃是黄带子、爱新觉罗的子孙,还是可以一试的。”
这件事情谈到这个程度,欠缺的只是行动了,众人各抒己见后,很快朝堂上近日的内幕、宫内的消息很快就成了谈论的主题,而这个刚刚16岁的光绪小皇帝的心思,无疑是这些大臣们最关心的事情,这位皇帝若是个杀伐果断的人物,很显然亲政的可能性就大增,毕竟所谓清流只是个完全松散的官僚团体,就是西宫一道谕旨就可能让清流彻底败退。
宴会后,众人告退之时,翁同龢却冲着秦铠招招手,“烈风,我这边还有一些小事,想要委托与你,随我去书屋小坐吧!”
秦铠自然不便拒绝,也摸不透翁老头想干嘛,这帝师的名头早就让这老家伙有些得意忘形了,竟然在私宴上打探这种敏感话题,虽然在座的未必就立刻把话题传出去,但是没有不透风的墙,这里的只言片语难保不被这些侍女、侍卫传出去,虽然不至于招祸,但也大有麻烦。
等到了书屋,一个漂亮侍女送上香茗后就主动退下了,翁同龢拿出一篇文章递给秦铠,“秦总督,你可是大清少有的洋务能人,看看这份‘洋务新论’,是否有可取之处!”
秦铠一头黑线,自己这狗屁文章的水平,说白了,去考个贡生都有些个难度,让自己点评文章……不过现在可不能说咱八股文水平太次!接过稿子,好在文章用词断句倒也不难,也没有引用什么太深奥的古论,有一两处他没看明白,不过全文的意思却是看懂了。
很显然,这是一篇讨论如何在大清体制下推广洋务的评论,其中至少有十余处提到两广、闽浙的一些新政,不过文章的重点还停留在兴办新学和开办产业的内容上,对于大工业时代的理解显然也有些片面,认为应重点筹集钱银,引进机器,这样在十年内定能赶上欧洲。
秦大总督很奇怪在保守派出身的翁同龢手里看到这么一篇文章,要知道,清流一党和搞洋务的李中堂整天为了洋务吵吵闹闹,虽然因为清流干将们,如张佩纶、张之洞,也开始搞起洋务来,而且搞的有声有色,颇为清流长脸,现在在这方面并不像当初那般当面抵制。
但是翁同龢、李鸿藻这两个旧派大佬还是一场顽固的坚持自己的看法,对洋务派还是不予认同,不过闽浙和两广新学在教育中也并重了传统儒学的教育,所以他们倒也并非完全反动,只是持保留意见而已,现在却忽然拿出来这文章……
一个念头忽然闪过,能让这位如此看重的文章,那也就只有一个人应该可以,想到这,他自然也想到了翁同龢留下自己,完全不是为了什么事情,而是要明目张胆的拉拢自己!
“翁大人,此文立意有据,论证得当,而且对西洋之学颇有见解,而且设想十分大胆、超前,十分难得啊!”秦铠笑眯眯的评述道。
翁同龢听到秦铠的评价,也是十分高兴,“烈风,不瞒你说,这是当今皇上数月前看了你所写的《帝国之崛起》后所写!”
他说完之后,笑眯眯的看着秦铠,原本期望这位会有受宠若惊的表情,不过这一点却是失望了,不过秦铠惊讶倒是有的,《帝国之崛起》这是当初自己送给张佩纶的见面礼,不过是仓促间摘录欧洲诸列强兴衰史而成的小册子,怎么会流到宫里面去了,这小册子的内容并没有付诸刊印,不过其中大部分内容重新编辑后,倒是成为了《南洋大学》历史必修课的重要内容。
翁同龢自然也看到了秦铠的表情,哈哈一笑,“烈风定然是意外这书吧,是老夫写信向张幼樵索要你的书籍,这才拿到的,说实话,此书我看了也是大开眼界,谁想到他们一副绅士模样,原来泰西列强的发迹充满了征服和血腥,那日,威妥玛爵士和我聊天之时,我还以此嘲弄了他一番。”
“……”秦铠一头黑线,这翁老头那是没得救了,真是老古董啊,反倒是光绪似乎脑子还好点,懂得看列强如何发展工业,他也不高兴在这里磨叽,便问道:“翁大人,不知道,你所托还有何事?”
你丫这么多废话,咱可没工夫跟你蘑菇……
翁同龢举杯,撇了撇茶叶,喝了口,然后说道:“明日下午,皇上想要招你进宫……请教一些泰西的事情,此外,皇上还让问问,不知道烈风手中的有多少军力,战力如何!”
前半句话,秦铠倒是听明白了,这光绪皇帝的决断看来自己还是低估了,在这关键时刻招自己进宫,定然是要拉拢自己,前面左宗棠都说明白了,京城内的禁军不掌控,那一切还是都是西宫太后说了算,此外拱卫京畿的淮军,几日内可至的至少能有十万之众吧,这股子力量谁敢轻视。
看起来,这光绪载湉也没把握搞定这两拨人马,定然是翁同龢出的主意,看重自己手里的兵权了……时值权力交替之际,倒是一个大好机会,是不是借这机会把手伸到京城呢?搞一次大政变,直接干掉慈禧?!
一时间秦铠倒是有些恍惚,这表情落在翁同龢眼里,倒算是正常的很,毕竟说道兵权问题,那是一个多敏感的话题,这位秦总督很少进京,却是少有的百战良将,在他看来,若是得到这股力量相助,皇上亲政那可就大有把握,当然是需要军队力量介入!
不过,他这想法完全是脱离实际的,秦大总督是有几万兵力,问题是,这地方军队根本不被允许进入京畿,除非皇帝发出勤王诏令,问题是,现在的局面下,勤王……兵没到,估计皇帝就换了,不过,老翁可没考虑那么多,他觉得行就准备干了!
只是,这消息对于秦铠来说,无疑也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兵进北京,那得是多大的机会,虽然现在干掉慈禧、光绪,推翻大清朝,似乎太超前了,这满朝的文武、天下的百姓十之八九都还是个奴才心思,而自己掌控的兵力,控制一方那是足够了,要是洒向全国,那是远远不够的……不过,这怎么说也是个机会!
想到这里,他忙拱手说道:“翁大人,我手里能调动的军力计有广东六镇,其中一镇留守广东,抽调五镇人马可有越4万,广西也有四镇,不过广西提督苏元春是淮军的人……”
翁同龢似乎有些失望,哦了一声才问道:“秦总督,你屡次大胜,为何才有四万健卒,我问过,京师九门提督所辖就有八旗军近十五万!”
对于这老家伙的军事无知,秦铠也无法同他沟通,便说道:“翁大人,八旗军早不堪用,我这四万健卒可是在越南歼灭过三万多法国精锐,而早先一万余法军就将五六万淮军、边军一路赶回镇南关!”
翁同龢这算术倒是算的来的,现在八旗精锐自然比不得淮军精锐,淮军五万打不过一万法军,这为秦大人一下就灭了三四万法军,算下来,战力确实远超这京师的禁军,立时他就来了精神,又叮嘱了几句,让秦铠从坚定光绪的决心方向进言,谈了半个多时辰,这才送客。
等秦铠出了们,亲卫早在门口守候,他正要登车,却看到门右侧还停着一抬官轿,转头问旁边的宋云泽,“云泽,那是谁的轿子?”
“报告大人,是左大学士的官轿,大学士坐上去后就没露过面!”
这让秦铠也是十分意外,左宗棠难道酒喝高了……那也没有出门就赖在人家门口的道理,他立刻想到了一个原因,忙收回登车的脚,转身走到右侧官轿前面,拱手笑道:“秦铠拜见大学士来了!”
话音刚落,旁边的亲兵就卷起轿帘,左宗棠走了出来,“烈风,老夫今天不想坐轿子,琢磨着搭你的马车,如何!”
……这算那门子的理由,不过秦铠自然知道这位不是来搭轿子的,笑呵呵满口应下,登上马车后,亲兵立刻护住左右,慢慢的动了起来。
左宗棠上下仔细看了看秦铠,忽然开口笑道:“烈风,我当年部属多有在两广和福州,这些年倒是颇有书信往来,说实话,你办的大事情让我也是万分惊讶,也实在猜不透你秦烈风到底还有多少本事,听说粤军军饷仅有淮军的2成,你是如何做到的!”
秦铠自然听得出,左宗棠前半句话也就是感慨一两句,这最后一句话才是关键,两广到底是湘军的老地盘,广东新军的消息,老左必然也是有渠道了解到的,不过现在提到军队,显然不是那么简单的问问如何练兵吧……
………………………………
第496章 决定出手
第496章
决定出手
对于左宗棠的问题,秦铠想了想,微笑的答道,“大学士,你是领兵的大行家,我这不是在班门弄斧嘛,这军饷嘛,我只是以为,当兵自然不能为钱而来,除了军纪外,军人更是一个要有荣誉和信仰的职业,我就是这么做的!”
“荣誉……信仰……”左宗棠闭上眼睛想了想,摇摇头也是恍然一笑,“怪不得你在北疆能在短短一年内练得一支强军……假以时日,这天下怕是烈风那里都去得了啊!”
老左这句话倒是让秦铠惊出了一身汗,忙摇摇手说道:“左大人,这话我可担待不起,我手底下不过数万兵马,但求镇守一方,国泰民安那是我等为官的最终目标。跟我读h-u-n混*h-u-n《》
请牢记”
左宗棠也没继续这个话题,转而问道:“烈风,近来老夫身体不适,已经提出告假半年,准备回老家小住养病,不过还有一个小愿望,想到你的两广看看,会会老友,可否安排一下!”
这老左确实年纪不小了,不过现在看起来可没病没痛的模样,这突然的就告病半年,而现在这时候,到光绪亲政也就正好是半年时间,秦铠看了看这位大佬,这也太假了吧,不过倒是正好趁这机会问问听听这位大佬的意见。
自己虽然促使了这次矛盾的激化,但是预测这矛盾的发展,却不是自己的专长,最让秦铠捉摸不定的,其实还是醇亲王奕譞,还有就是那些亲王、郡王爷们,就是拿了自己大笔银子的奕劻,平日里这消息可都放的勤快的很,这回在这问题上也是吱吱呜呜。
现在这局面,稍微有点见识的都会想到辛酉那年间的事情,顾命八大臣啊,死的可都是王爷级别的大人物……这关乎大清国皇权的争斗,真的搅合进去了,那可就是你死我活的事情,但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