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工业中华-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荣耀和财富,至于那些那些农奴出身的士兵,他的价值仅仅在于他们是最听话的杀人工具而已。
而且,从这个远东衰败帝国手里掠夺了海参威这个东亚不冻港之后,俄罗斯帝国这才算真正的站稳了远东的脚跟,只是,由于海上运输路程的遥远,这绕行欧亚的遥远航程,使得帝国对远东物资供应一直很紧张,为此,他已经向俄罗斯帝国皇帝亚历山大三世提出了建立远东铁路线的建议。
穆拉维约夫中将对于海军虽然也算重视,但他是陆军骑兵出身的贵族,对于这时代根本还未出现的海权论更是一无所知,在他看来,庞大的海军那是一种浪费,决定胜负的,还是地面上陆军的步枪和所向披靡的哥萨克骑兵。
不过考虑到远东运输和移民的原因,他还是在两年前开始建造库页岛海军造船厂,只是由于远东原本就稀缺劳动力的原因,造船厂虽然建成了,但是严重缺乏技术工人,也缺乏配套的工业材料生产基地,所以,至今只建造了两艘小吨位的无防护炮艇。
但是,一夜之间,一直来十分懦弱这个远东帝国竟然提出要废止之前关于两国边境的条约,这可是足以引发两国战争的危险举动,而对方提出的废止原因,说起来与皇帝陛下对异族的强制俄化政策有着绝对的关系。
三年前,推行废除农奴制的亚历山大二世由于触动了太多俄罗斯贵族的利益,最终在保守党前仆后继的数十次的刺杀中丧命,遇刺的当天,正是他宣布进行君主立宪制的表决日!亚历山大三世继位后,立刻使用强力的铁腕手段打击贵族阶层的反叛者。
但是迫于官僚阶层的压力,不在推行亚历山大二世的新政,同时,他还是一个极端的泛斯拉夫民族主义者,这让他强力推行对领土上非斯拉夫人种居民的镇压,这一阶段,原本在俄罗斯影响力极大的犹太人几乎被毫无例外的清洗,而其他非斯拉夫民族的地位更是每况愈下。
但是在远东,由于斯拉夫人目前在人数上并不占优绝对优势,但是军事力量上却有着压倒性的地位,这促使了远东地区的民族清洗政策,这些跨越西伯利亚而来的斯拉夫人将占领区的异族人都视作眼中之钉,而他
们手中的武器更是助长了他们的-暴行。
没想到,现在因为对当地土著的清洗,却招来了一向对此不闻不问的清朝政府的质问,而且引经据典,更是狮子大开口提出废止当初订立的《瑷珲条约》,当时他就把秦铠的这封信扔进了垃圾桶!
一定是清国某个白痴脑子发昏了,竟然敢挑战强大的俄罗斯帝国,不过对于这个翻译说是清国钦差大人的秦铠,他却毫无印象,原本他就对于中国方面的事情并不怎么关心,根本不记得清国有这么个人物。
而他找来的翻译更是对于这个名字一问三不知,于是他立刻拍发电报给俄罗斯驻华公使博白傅爵士,电报中就把秦铠给骂了个狗血喷头,他直言,若是清政府不对这个神马钦差大臣进行严隶处置,他将向俄罗斯皇帝提出以武力来解决边境争端。
不过,就在电报拍发后的半天,他却接到了从苏楚娜快马加鞭送来的紧急报告,自己想干的事情,这该死的清国钦差大臣竟然抢先干了刚刚占领的铎陈城被攻破,据说1000名正规军、其中甚至有500名优秀的哥萨克士兵全军覆灭。
而送来报告的军官转述了维克托上校和阿纳托利上校的判断,敌人的兵力十分强大,要求从谢雷舍夫、布列亚等城提供军事增援,这错误的判断显然加剧了穆拉维约夫中将的顾虑,他又把秦铠的信从垃圾桶里检出来重新读了读,对方信中表露出的态度就极为强硬。
“这姓秦的家伙到底是干什么的?难道清国竟然也有十分强大的陆军?这貌似是不可能的事情嘛!”穆拉约维夫中将不禁陷入了沉思
北京方面的博白傅公使毫无消息,但是却从北方苏楚娜、洁雅、乌尔堪囤等新占领区传来了更加糟糕的消息,据说大批的中**队突击了各处的斯拉夫移民定居点,定居地被焚毁,反抗者都被击毙,更要命的是,许多的移民都失踪了。
………………………………
第424章 钱景美妙
穆拉约维夫将的电报转一番之后终于转到了俄罗斯驻华公使博白傅手上,这段时间给折腾的不行的博白傅当时就被吓了一跳,这位秦铠秦总督不是南面广州嘛,怎么又偷偷跑到北方去了,自己竟然没得到这么重要的消息。
他当时就匆匆跑去总理衙门向郡王爷奕劻确认此事,秦铠的折子自然还没到北京城,不过出击铎陈前,倒是来过一份电报,向军机衙门报告,说是要去收复这祖宗之地。
军机衙门里几个大佬自然是有些纳闷,你这秦铠跑去做勘边大臣的,怎么又要去收复铎陈城了……只是,前阵子,这铎陈城失陷,可是被清流炒的热火朝天,一大帮年轻官员像是找到了泄的机会,一个个都上折子把东北的几个封疆大吏逐一弹劾。
而有人把铎陈城的历史翻出来狠狠的宣扬了一番,这北京城里可不就是闲人多嘛,这事情闹腾得宫里也不太平,太后早朝议之时也问起此事,不过听礼亲王世铎说是道光爷手上签的条约里就给俄罗斯人拿去了,倒也不再追问此事。
不过,随后北面来的消息,却再一次把这铎陈城推上了风口浪尖,也不知道消息那来的,说是北地毛子专门杀当地的满人,而这空穴来风,原本就当不得真,但这可是犯了大忌讳了,一帮子满贵老少可就闹腾开了,这不,总理衙门三天两头把博白傅找去,要他把这事情搞搞清楚。
只是,这北方之地,一时半会儿那里搞得清楚,这事情反倒是北京城越传越离谱,什么毛子生吃人肉、爱吃烤人心……反正越玄乎,这消息到是传的越快,都快给整成天桥的说书快板了。
所以当秦铠的电报来了之后,醇亲王奕譞就授意礼亲王把这码子事情扔给这位正北疆的钦差大臣处置。总不能让这谣言北京城一直传下去。
隔了这么久也没什么消息,这北京城关于北方的传闻也不那么热闹了。没想到俄国公使忽然来抗议了,说是清**队攻击铎陈城的俄罗斯军队,这着实让高高上的军机大臣们看了一会笑话。
礼亲王世铎直接就答复博白傅,“公使大人,这铎陈城一个月前还是大清的领土。是你们擅启战端,现反倒是来抗议我们边境大军收复失地,实是可笑之至!”
博白傅可不是什么讲理的人物,他也毫不客气的反击。拿出瑷珲条约来说事,结果,早看过秦铠折子的几位钦差。立刻把俄国人屠杀和驱逐当地大清的子民的行为抬了出来,世铎也是恼这俄国毛子的无耻,性把事情都推到远万里之外的秦铠。
“博白傅公使,这件事情,皇帝陛下已经全权委托给北方的钦差大臣秦铠处置了。我们必须等到秦铠的折子来了,方能确定这北方到底生了什么事情……若是这违背条约之事,很明显确系贵国引起,我希望贵国立刻就此事作出承诺!”
你丫有事,直接去找那个跟你们过不去的秦大总管。这官腔一打,博白傅那也只有傻了眼。这大清朝朝堂上的大佬们,那派头可绝对是不得了的,人家的地头上,自然是说一不二,他说了没那个秦铠的折子就不管这事,那可就真没人能让这些大佬们松口了。
问题是,这秦铠是什么人物,自己可是清楚的很,那是大清头号的鹰派人物,对俄罗斯帝国极不友好的一个家伙,现跑去北疆闹腾了,还真不知道带了多少军队过去……对了,这秦铠好像还有一支庞大的舰队……这让他立刻心一惊。
博白傅眼看这边抗议也没个结果,只得扔下两句狠话,“王爷,俄清两国历来友好,若是因为北方之事反目为仇,大打出手,远东总督穆拉维约夫将手可是有着十余万大军!”
礼亲王世铎一听,倒也心头一惊,之时刚才的太极拳已经打了,此刻岂能松口,直接端茶送客完事,不过这事情倒是让他又心惊肉跳了好一会,想想这朝堂上知兵的大臣莫过于左大学士,立刻让人把正处置军机处案牍的大学士请来。
左宗棠自然知道这事情,以他的观点,这北方之地自然是寸土必争,但是秦铠此去,也就带着几护卫的兵马,要攻城略地,似乎为难了点,他当初知晓后,也私下拍了一封电报给两广总督府,转陈了他的一些经验,也算是一点支持。
没想到事情展如此之快,这才几天时间,俄国公使已经来讨说法,俄国人肯定是通过跨海电报得到的消息,那可比北方岸上走的信使快多了,大清电报局虽然成立两年多了,但是北方内陆的电报并未完成铺设,这也是北疆消息闭塞的一个重要原因。
礼亲王世铎把博白傅的来意说了一遍,然后问道:“大学士,俄国人说外东北驻军十余万,若真是如此,恐生大变,不知道你可有良策?”
左宗棠看了看这个草包王爷,不过这位虽然军务不通,不过却是个不乱拿主意的人,凡是免不得都要去醇亲王处请示,倒也不虞有错,只是,一旦涉及到军国大事,他这个席军机大臣,那可就是差劲了些。
而太上军机醇亲王奕譞历来就是个办事稳妥、低调的人物,所以深得太后信任,这等军国大事上可不会主动掺和,他从袖子里拿出一封折子递上,“王爷,这是黑龙江将军绪递上来的!我以为大变恐不然,只恐内乱迭生!”
“绪?”礼亲王听了也是一愣,左大学士单独把这折子挑出来,显然是另有深意,接过来看了看,眉头不禁皱了起来,转头看了看左宗棠,“大学士,这绪言秦铠轻起边患,而黑龙江恐有池鱼之灾,方才俄国公使言,他们外东北可有十余万大军。恐怕是一件大祸事啦!”
秦铠毕竟只是勘定北疆边境的钦差,这拿回铎陈那倒也罢了。但是这黑龙江将军却上折子,直言无法抵御毛子的进攻,这北方防务可还是绪说了算的!这顿时让礼亲王世铎也感到有些不好处置了,忙焦急的看着左宗棠,他既然拿出这书。肯定有说法的啦。
左宗棠却是拱手轻描淡写的说道:“王爷,此事完全无需多虑,秦总督绝非莽撞之人,我看他铎陈所为。恐怕是敲山震虎之谋,否则俄国人岂肯坐下来谈判,既然俄国公使来谈这事情了。我看由曾侯出面,为合适,秦总督北方必然会有所动作,若是有利于我,则早日谈判定案。若是情况有变,则另当别论!”
世铎听了之后,沉思了半晌,也没表态,第二日晨议之时。他把这事情自然拿出来禀告,原本是希望醇亲王奕譞拿个主意。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帘子后面的那位倒是先出声了,“这北疆也算是安定了这么些年,可别惹出什么事端来了,皇上和我可没睡几个安稳觉!礼亲王,这事情你可要斟酌着好好处置。”
太后的意思可是再明白不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俄国人可不好招惹,世铎立刻应下,原本左宗棠出的点子,却也立刻改了调调,“下官遵旨!太后,此时恐怕还得请曾侯出面周旋一番,既然铎陈已经拿回,我看当快签订和议,相安无扰为佳!”
此刻坐下的许庚身听了之后却是眉头紧皱,这北方之地的争端,已经京师里闹哄哄的炒作了几个月了,他虽然算不得清流一党,但是他这个铁面御史的清名,却让他有机会经常出没清流宴席,那边的许多消息,都来自于现洋务达的两广和福建,其有一些他也甚为赞赏的真知灼见。
北方毛子的态,可不是大清想要息事宁人就行的,人家现明目张胆的驱赶和屠杀当地的大清子民,这其的原因,清流的谈论早有定论,那就是根本不打算保留当初订立条约关于原住民的条款。
现铎陈刚刚收回,很显然,既然俄国公使说对方有十万雄兵,若真如此,这用屁股想想,那也知道对方岂会善罢甘休……只是,太后都说话了,这堂上四个人傻子才会开口反对。
不过,他考虑了几秒钟,觉得还是要再多说上一句,“太后,曾侯与俄罗斯多次打交道,料想定能让俄国人低头,下官只怕俄国人谈判后,还是依旧不遵守约定,到时候难免多生枝节,恐怕勘边钦差一旦回转,这事情就有变数了!”
他这话自然不是反对谈判,不过却把问题的实质点了出来,毛子显然是故意违反之前关于原住民的约定,这问题,不与毛子谈谈清楚,日后对方依然还是会用种种借口违反这次签署的条约,只怕这前哨的铎陈等城还是不牢靠。
礼亲王看了看许庚身,心底对于这老头的废话也有些无奈,不过许庚身却是太后面前的红人,而且这话也说得十分再理,倒也不好多说,心不免有些嫌他多事,毕竟这面前的事情先解决了才是正道,那毛子日后要反悔,这岂能预料得到。
而且铎陈收回后,军机处的压力也大减,清流骂声也少多了,正是把这件事情了结的好时机,不过,这么一说,北方的局面实个大麻烦,还是应该早日了解为上,而处理麻烦的人选嘛……
他立刻开口说道:“太后,许侍郎所言确有道理,这谈判之事交付曾侯处置,他与俄国人多次交涉,定然无忧,而北方之事,这两广总督秦铠向来善于和洋人作战,让他坐镇,定然无事。”
礼亲王世铎,能坐上席军机大臣,绝对算得上官场的不倒翁,这为官之道岂会不懂,麻烦不沾身,那是至高宝典,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这种麻烦事情,他可是一点不想沾边,只是,自己这个席军机大臣,现这事情想不沾边还真不容易,若是事情真的办砸了,这结果,前任的王爷奕訢可不就是个榜样嘛。
既然许庚身提出了意见,他自然要找人来顶缸,于是乎千里之外的秦铠就成了他抵抗十万俄国士兵的盾牌,咱这可不是不仗义,那是给你秦总督机会嘛。不过军机衙门出的诏书里,还是依照着太后的意思。清清楚楚的写着:“勿轻启边患,当以和为贵!”
之后的事情,又是十分蹊跷,反正北京城里原本就是个大筛子,真正的机密那是不存的。很快,这军机处关于北方边疆问题的处置内容就成了朝堂上官员公开议论的内容,而这一次,加入议论的可不仅仅是北京城了。
先把俄冲突公诸于众的倒不是历来消息灵通的《福建报》。而是上海英国人掌控的《申报》,一篇《俄冲突》的闻立刻让北疆的战事成为了上海这座远东大都市的焦点,大英帝国的宿敌北方领土争端上忽然碰了一个大钉子。这无疑让英国人十分的惊喜。
一直来,对于这个横跨欧亚的北方敌人,日不落帝国就有着明显的敌意,俄土战争英国人对战败国土耳其的明显支持,使得两国外交上的敌视加剧。当然,对于远东地区,参与共同瓜分远东利益盛宴的时候,两个强盗又开始称兄道弟起来。
虽然日不落帝国殖民地的庞大,足以抗衡俄罗斯帝国。不过,英国人对于俄国远东的大肆扩张还是十分担忧的。这次看到清俄两国边境冲突,自然立刻跳出来煽风点火,这其的道理,用英国公使威妥玛爵士的话就能清楚的概括。
“清国的任何麻烦,都会为大英帝国创造的机会!”何况这一次还是与大英帝国的宿敌俄罗斯之间的冲突!
所以,麻烦出现的时候,大英帝国自然不会闲着,大英帝国华的重要代言人、海关税务司赫德很快出马了,他通过老朋友李堂大人带来了英国华的7家银行愿意向清政府提供战争贷款,不过,让赫德意外的是,军机处的王爷们很爽快的拒绝了他的建议。
咱大清不打算打仗,哪有贷的哪门子的款啊……这样的结果,让英国人十分郁闷,正他们为没办法继续挑动清国与俄罗斯帝国边境冲突而郁闷的时候,没想到,一个意外的人出现威妥玛爵士的视野里。
德国公使施莱尔男爵的邀请下,威妥玛爵士出席了北京德国使馆的一次北方问题的磋商会议,这也是欧洲列强国经常互通消息的重要途径,不过,会议即将结束之时,施莱尔爵士却悄悄的跟威妥玛爵士耳语了几句,看得出,威妥玛对听到的消息十分吃惊,但也充满了惊喜。
之后,德国使馆的秘密会客厅里,施莱尔爵士引见了一个神秘客人,对方非常直白的告诉威妥玛爵士,他是两广总督秦铠的特使,他来的目的只有一个,秦铠总督给予英国方面一个优厚的条件参与南方的铁路建设,这可是为英国银行那一大笔资金找到了一个不错的方向。
不过,英国人却没有立刻接受条件的这有些意外的好处,威妥玛爵士对于不久前与这位秦总督鸦片贸易上的冲突,以及这位秦总督之后打压广东鸦片贸易的手段还是十分忌惮的,现忽然向大英帝国示好?这其不会这么简单!
秦铠的特使不是别人,正是投入南洋旗下时日不久的郑观应,此番与英国人的谈判,完全是一个意外之举,因为透过上海的李东来那边的买办渠道,英资银行迫于国内和欧洲的经济危机,造成了银行获利能力的急剧下滑,现迫切希望从远东获取能得到大值回报的放贷业务。
而为战争提供资本放贷,无疑是一本万利的好事,四年前透过胡雪岩为左宗棠湘军入疆作战提供军费,让英国银行获利颇丰,毕竟放贷给政府,那是安全的方式,而若是获得参股远东铁路的权力,无疑能让这些银行身后的财团再次从伦敦的资本市场里获取大量的资金,这经济危机席卷欧洲之际,显得尤为重要。
威妥玛爵士离开德国使馆后,立刻召集来几家英资银行的经理,向他们传递了这个消息,这地方督抚向外资银行举债,这可是大清绝无仅有的头等大事,虽然这次举债贷款到时候肯定不是以官方的名义,单就这件事情而言,已经让这些英国经理十分振奋。
要知道,这之前,从未有地方督抚向外国银行贷款兴办实业的,而事实上,原本历史上早干这件事情的却是现的湖南巡抚张之洞,不过,这回这个第一人的头衔基本上要被秦大总督给抢了去。
威妥玛爵士自然也把他的担心向这些正沉浸财梦的经理们转达了,也就是这个秦总督,令英国人一向非常赚钱的鸦片生意两广寸步难行!
不过,很快他就被放弃说服这些英国银行的经理们,因为他也被经理们阐述的钱生钱、以及开拓远东市场的巨大前景所折服,数家银行、甚至包括汇丰都表示,这一笔款子即便是较低的利息,也要放出去,这可是标杆性的产业,之后带动清国各省的贷款业务,这钱景不是一般的美妙。
他们自然不会想到,秦大总督加急电报调郑观应来谈判此事的背后,也打着和他们一样钱景美妙的算盘!未完待续
………………………………
第425章 南北演变的开始
秦铠得知英国银行远东寻求投资方向时,第一时间就看到了其的一些重要信息,英国人一向都喜欢借钱给清政府,这其原因无他,这大清帝国别看是个农业大国,但是勤劳的国人以双手创造出了世界排名前三的gdp。
这其埋藏的巨大商业机会,正是英国人热此不彼借款的根源,光是赫德一手建造起来的海关税务司,就为清政府每年输入3000万两以上的白银收入,而每年高达8000万两的政府收入,正是列强们瞄准的大钱袋。
不过秦大总督对于满清这全球排名前三的gdp完全无视,地大物博这种一厢情愿的自夸,绝对是无知的表现,他记忆深刻的一段话,来自于鲁迅先生,“倘是狮子,夸说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头猪或一只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
而英国人远东的投资选择其实不多,除了国,无外乎就是小日本了,不够小日本穷的叮当响,拼了命的英国资本市场上行国债,去年又一次性行了1500万日元的债务,这让英资银行对日本政府偿债能力产生了怀疑。
即便是如此,若是英国的资本市场找不到对华投资的机会,很有可能将资本引入日本,从而加快日本的经济展,秦铠担心的则是随着资,一起输入的先进技术,不得不说的是,小日本技术创方面一直有着不错的表现,即便是秦大总督也不能轻视。
所以,他毫不犹豫的率先吃了这个葡萄,成为了大清督抚第一个向外资银行贷款创办实业的官员,当然,秦大总督这时候也没想过自己这行为将会引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他考虑的是另外一桩事情。
南洋体系的逐日庞大,随着重工业集团的大幅投入和产出,这烧钱的速也是日益加快。当然,这赚钱的速绝对是日进斗金。但是,资金和技术,仍是制约南洋体系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重要的一点是,管南洋体系已经拓展出一系列的支系产业。
当然核心的钢铁、机床、重工、化工那是绝对要抓手里的。支系的产业包括纺织、粮食加工、罐头加工、制糖、酒类产业等等,这些产业的管理者,都是以旧的家族形势存,而且整个产业对外的贸易。完全依托马尾海运,重要的是,即便是依靠国内需求。这些产业依然活得滋润非常。
这可是秦铠不愿意看到的,一个产业维持着一种无竞争的状态,对于这个产业绝对不是个好事情,自己能技术上让从属南洋体系的产业链活得暂时的领先,但是缺乏继续进步的产业迟早会把根子烂掉。终死亡。
所以他权衡再三,义无反顾的引入了英资的铁路公司,英国、美国、欧洲,铁路公司的运作已经相对纯熟了,但是西方铁路建设上的无序。使得铁路公司的竞争日益白热化,效益是滑坡的厉害。直接的后果,就是第十三次经济危机的爆。
但是,这并不能否定西方企业管理方面的有益经验,引入一家英国铁路公司,无疑会让一起展的广州铁路公司受益匪浅,何况,自己的地头,英国人能怎么蹦跶呢!
但是,重要的一点,秦铠对于这时代完全无需的英、美资本市场早就垂涎三尺,只是缺乏推销手段,这时代的英国伦敦资本市场、美国纽约的资本市场完全处一种无序的状态,流言、贿赂、欺诈是横行其,先让英国人替自己搞搞宣传,到时候下手,那可就顺利多了。
当然,作为这一次开拓性合作的前提条件,秦铠的特使郑观应向威妥玛爵士提出了外交方面的要求,英国政府应当支持清国对北方边境问题的谈判,而这些贷款、铁路建设的好处,自然是作为这项要求的附属条件。
郑观应和英国银行的谈判很快就有了结果,这事情上,双方都是你情我愿,都互相算计着对方将为自己创造多少价值,虽然这位秦总督英资参与南方铁路网建设投资的股权和份额都作出了限制,但是,却出人意料的同意建设一条连接由英国公司控股的广州到韶州的铁路,当然广东铁路公司以土地为资本,要占有30%的股权。
对于这一点,其实英国人还是挺郁闷的,这时代昂贵的铁路建设费用,每公里铁路的建设,即便是劳动力极其低廉的国,依然达到一万两白银以上,事实上,后世常常出现天价的土地,这时代根本就不名一,这些穿越荒山野岭的土地,鸟不拉屎的地方,那会值钱,这摆明了就是大清官场的潜规则嘛。
只是,这做为两广总督秦铠同意整个大清国唯一的一家英资控股铁路公司成立的条件,充分考虑铁路公司的盈利情况以及伦敦资本市场上的价值后,终被汇丰银行、汇川银行、麦加利银行合伙吃下了这一单。
而秦大总督的胃口也不小,通过第一次的借贷,他就直接从英国人手里获取了1200万两白银的贷款,利息是每年3厘,这比起之前英国人贷给左宗棠1800万两白银的7厘高息,可谓是便宜到了极致。
而且,秦大总督是无耻的要求,这些利息将以铁路公司的获利来逐步偿还,这一点,经过郑观应的一再力争,英国人考虑再三,也充分估算了收益后,倒也同意了。
郑观应达成这份让他自己也无法相信的协议时,对于秦总督的远见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可以这么说,秦大总督没出一个铜板,就从英国银行里拿走了一千两万两白银,这意味着两广之地,很快就会多一千公里以上的铁路,意味着,南洋重工将获得一把笔的订单。
消息以紧急电报的形势拍到广州和前线,负责铁路建设事务的唐廷枢和徐润也是十分意外,广东铁路公司第一期的铁路建设正如火如荼的推进,广东铁路大建设是引了一系列的风潮。虽然现还没有多的铁路上海的股票市场上融资,但是。买办们私下里已经把铁路公司和利润丰厚的轮船招商局相提并论了。
而这次从英国人那边的贷款,没想到获得的条件如此优厚,两人商议之后,留下唐廷枢继续负责广东铁路的建设,徐润带着南洋银行的工作人员匆匆赶往上海。准备和英资银行办理资金的交接手续。
而紧随着《申报》报道清俄北方边境冲突后,《福建报》也刊登了清流名士陈宝琛的关于俄国入侵清军控制地区的的评论,这位人北京的清流大佬这次可谓是赤膊上阵,直言“寸土必争、绝不妥协!”
这样的论调出现《福建报》上。其实已经和朝廷里“勿轻启边患,当以和为贵!”的方略大相庭径了,报纸到了京师后。是掀起了一场论战,军机处自然是谨遵宫内的意思,坐起了壁上观,反正这事情已经抛了出去,此刻参与其。自然是大不明智的事情。
醇亲王和礼亲王那是慈禧太后的不二跟班,不过太后对于清流的纵容,很大程上也是一种权术的平衡,而这一次,陈宝琛的论调显然有些出格了。太后要以和为贵,你陈宝琛竟然要和毛子刀兵相见。
6月20日。晨议之后,北京城爆出了一幢大事情,太后显然知道了这件事情,据宫里传出来的消息,对于陈宝琛所提的看法,太后只说了四个“妄议朝政!”
但是,这四个字却已经足够要了命了,翰林学士陈宝琛当日就收到了宫里斥责的旨意,要求他立刻变自己的言论,这件事情,成为了清流一党生内部巨变的诱因。
陈宝琛对于军机处的处置自然不服,愤然请辞,宫里自然不允,当日,他拜会了清流的几位元老李鸿藻、翁同稣、潘祖荫之后,便挂冠而去,临行之时,作为清流四谏之一、现北京城清流的干将,却只有寥寥十余人来为他送行。
很显然,宫里的意思让这些平日里夸夸其谈的清流名士们也是十分紧张,没人愿意这风头浪尖之时来触怒皇上身后那个女人。
而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