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改装大宋-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蹁惣次唬蹒慵鹾槲跻阉溃ǜ粗囊裁挥辛耍突醴芸妓拇ζ矗钡皆诰V荻ň樱峙既患涑晌宋业穆矸颉
听完王奋的故事后我不禁感叹:唉,真是个倒霉孩子啊。“那,我现在是该叫你王奋还是刘玢呢?”我问。
“殿下,我现在是您府上的马夫王奋,至于刘玢,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死了。”王奋黯然的说:“其实小的都已经淡忘了以前的事了,但前段时间看见殿下带的玉佩又勾起了我的回忆,小的并没有其他意思,就是想拿那块玉佩做个纪念,毕竟那是我父皇留给我的唯一的东西了。”
“那个,王奋,你今后有什么打算么?毕竟现在岭南汉国也就是你的故国已经被我大宋消灭了。”我接着问。
“小的恳请殿下把那块玉佩给小的,其他的一切就任殿下处置吧,至于岭南的汉国早就跟小的毫无瓜葛了。”王奋回答说。
“这样啊,那好,待会我就让人把玉佩拿给你,至于你么,我发现你还挺会养马的么,小白就接着由你喂养的了,还有你功夫很不错啊,就当我的侍卫副队长吧,帮我指导下现在府上侍卫的功夫怎么样?”我笑着说。
“殿下,这?”王奋惊讶的说。
“怎么,你不愿意?”我又问。
“不,不是,小的多谢殿下恩典!”王奋跪拜说。
“好了,你先下去吧。”我摆摆手说。
王奋出去后飞燕认真的看着我说:“你相信这个王奋?”
“不太相信,不过我知道他对我没什么威胁,而且他也是个人才,为什么不用呢?”我笑着说。
ps:今天起晚了,更的比较晚,请各位见谅。
………………………………
第四十二章 土豪作乱
解决了王奋的事后日子又归于平淡,我还得天天去处理那些烦人的公事,现在我是日盼夜盼着黄显抓紧回来啊,我可是真的受够这些烦人的事务了,不过我也知道从潮州到广州押运那么多东西来回最快也得十天,现在黄显刚出发五天,估计是刚到广州吧,唉,我还得再受五天苦啊。
正当我边发牢骚边处理着公事时,一个传令兵匆匆跑了进来,“启禀殿下,黄显将军率军返回潮州了,现在刚到潮州城南门口。”传令兵报告说。
“噢?这么快就回来了?”我惊讶的说,难道黄显知道我烦那些公事就快马加鞭的回来帮我分忧?
“回禀殿下,黄将军没到广州,他是率军半路折返的,押运队伍在路上遇到了袭击。”传令兵接着说。
“什么!快,备马,我要立刻去南城门!”我立刻说,靠,什么人胆子这么大啊,敢在老子的地头上打劫,活得不耐烦了。
我在半路上正好迎上了黄显的队伍,喝,队伍明显经过了一番苦战,不少人身上都挂着彩,而且出发时的五曲禁军也只剩三百多人,好在运送税贡的车辆都在,看来税贡没被劫走啊。
黄显见我来了连忙迎上前说“殿下,押运队伍在中途遇袭,损失惨重,属下怕税贡有什么损失就自作主张将税贡运回来了,还请殿下恕罪。”
“黄将军你做的很正确,何罪之有啊,税贡没损失就行,好了你先带人将伤员和税贡送回禁军军营,稍后再来防御使府向我禀报吧。”我安慰黄显说。看着押运队伍的样子我暗自寻思:能把五曲精锐禁军打成这样,看来起码有一千以上的劫匪啊,潮州附近竟然还有这么一帮子劫匪,靠,得抓紧想办法把他们解决了。
一个时辰后黄显匆匆来到了防御使府向我汇报情况,“殿下。我们是在惠州境内的这遭到袭击的,大约有一千五百匪徒突然向我们发起袭击。”黄显指着地图上的一个位置说。
“一千五百人?惠州的禁军是干什么吃的?让数以千计的匪徒在境内作乱!”我一听就火了,惠州的禁军长官是哪个囊费啊,境内有这么一大帮劫匪都没动静,靠!
“属下也不知怎么回事,好在那帮劫匪战斗力不高,属下率军将他们击退后就立刻回撤了。”黄显回答说。
“看来惠州的情况不太妙啊。黄将军你现在立刻回军营组织禁军和厢军进行警戒,在潮州和惠州交界处布防,另外派十五组传令兵分三路向广州传讯,让潘将军调兵进入惠州。”我想了一会后立刻下命令说。
“属下遵命!”黄显应了一声就连忙出去安排了。
看着地图我暗暗寻思:惠州境内竟然有数以千计的劫匪横行霸道,惠州驻扎的禁军不可能不知道的,他们怎么没采取行动呢?这事可不简单啊。
我正琢磨着惠州到底出啥事时又一个传令兵匆匆跑了进来,“启禀殿下,李飞云将军已经率军抵达潮州境内。”传令兵报告说。
“啊!”我惊讶的喊了一声,李飞云率军来潮州了?看来惠州是真出事了,李飞云八成是带兵平乱的,“立刻派人迎接李将军的队伍。”我接着下令说,唉,看来事情真不小,估计又要打仗了。
半个时辰后我在潮州城见到了率军而来的李飞云,李飞云在讨伐战后也升为了偏将,这次他带着本部一团禁军骑兵来到了潮州。
“参见殿下!”李飞云见我来了连忙行礼。
“李将军免礼,出什么事了么李将军?”我立刻问。
“启禀殿下,岭南土豪周海琼聚集了岭南溃军和一些土匪共计万余人叛乱,前些日子惠州遭到全面袭击,惠州防御使和禁军游击将军战死,惠州刺史、通判被俘,潘将军已经率军进入了惠州,潘将军怕潮州出事,就命下官先行率军前来增援。”李飞云回答说。
“啊!事情闹这么大?现在情况如何?”我接着问李飞云,靠,数以万计的叛军啊,他们攻打的要是潮州我就惨了。
“回禀殿下,周海琼攻打惠州后抢掠一番就撤走了,并没有停留太多时间,现在惠州城已经被潘将军率军收复了。”李飞云说。
“那就好,我派黄显将军押送平海军税贡的队伍也在惠州境内遭到了袭击,不过袭击的匪徒只有千余人,黄显将军率军撤回来了,税贡没有损失。”我接着说。
“殿下,平海军的税贡就先留在潮州吧,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布防啊,在周海琼被消灭前我们不能大意啊。”李飞云神色凝重的说。
“嗯,的确,我们得抓紧布防,这样吧,我让黄显将军协助你,潮州布防的一切事宜就交给你俩了。”我说。
“属下遵命!”李飞云应道,李飞云又不是第一次跟着我了,早就熟悉了我的一贯做法了。
李飞云这次带来了一团禁军,加上潮州原有的一团禁军和一团厢军,现在潮州总共有近万人马,就算周海琼率全部叛军来攻打潮州也讨不到什么好果子吃。
接下来的近一个月里整个潮州风平浪静,连个叛军的影都没见着,要不是惠州潘美那天天传来战报,我都怀疑是不是真的有叛乱了。不过叛军不来我也乐得清净自在,等潘美将他们消灭的差不多了我再棒打落水狗不是更好么。
说实话周海琼那丫的也真够狡猾的,他聚集的匪徒有一大部分是海贼,他的打法就是在陆上抢掠一番后立刻率军登船出海逃跑,潘美的军队里没多少水军,根本没法将周海琼打垮消灭,所以岭南潮州、广州等各州除了布防外还有一重要任务,就是组织工匠制造海船和召集训练水军,另外荆南的水军也正在赶来,等我们水军聚齐之时,就是周海琼那丫灭亡之日了。
ps:现在我们学校提前进入了五一假期,所以我每天早上睁眼时就近11点了,着更新自然就晚了,实在不好意思哈……
………………………………
第四十三章 剿灭周海琼
开宝四年九月,从荆南调来的水军终于到达了在惠州大营,现在岭南各州也紧急赶造和调集了不少船只,配上这些水上作战经验丰富的水军,围剿周海琼的水师部队终于是组建好了。 水师部队集齐后,潘美命水师兵分两路,分别从潮州和广州出发,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周海琼的水军。
反击的时候到了,我也就不用窝在潮州布防了,留下黄显带一将禁军和全部厢军在潮州进行基本布防后我和李飞云率其余的禁军来到了惠州的大营,周海琼的叛军已经被挤压到惠州和广州交界的一小片区域内,等我们广州和潮州的水师抵达目的地后,对周海琼的包围圈就算完成了。
潘美给我安排了个参军的职务,让我在大营待命,唉,这可真遗憾啊,我还想见识下海战呢,这下没机会了。
我这个参军也是个闲职,呆在大营也是无所事事,不过我倒是可以旁观这次围剿叛军的全部指挥过程。
“水师到什么位置了?”潘美坐在帅位上看着地图问。
“回禀大帅,从广州出发的南路水军一日后就能就位,从潮州出发的北路水军预计三日后就位,两路水师就位后就可展开合围。”旁边的一个副将说。
“这么下去不是办法啊,周海琼已经有退却的迹象了,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将他围住的话他就会出海逃跑啊,那样就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了。”尹崇珂担忧的说。
“这倒也是,但我军水师刚刚组建完成,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包围圈,我们只能再想别的办法了。”潘美沉思了一会后说。
“启禀大帅,属下倒是有个主意。”这时李飞云说。
“噢,李将军请讲。”
“回禀大帅,既然我军水师还没有就位,那么我们就在陆上拖住周海琼的军队,让他无暇出逃。”李飞云回答说。
“不瞒李将军,我早就有这个想法了,但现在我军陆上包围圈已经形成,周海琼在陆上活动范围越来越小,他已经有退却的迹象了,要拖住叛军,不好办啊。”潘美无奈的说。
“那我们何不将包围圈主动打开一个缺口?周海琼决心出逃前一定会大加抢掠的,毕竟上万的叛军消耗可不小,他不会放过这么一个机会的。”李飞云接着说。
“但周海琼不是傻子,我们在包围圈形成后再出现的缺口要不引起他的怀疑,难啊!”尹崇珂叹了口气说。
听了帅帐中的讨论我暗想:将包围圈开个缺口吸引周海琼再拖住他?这主意真不错,而且我倒有个不容易引起他怀疑的办法。“潘师傅,我倒有个不错的办法。”我起身说。
“殿下有什么主意?请讲。”潘美连忙说。
“这个,周海琼应该知道我在岭南任职吧。”我说。
“殿下来岭南也近一年了,周海琼应该知道。”尹崇珂说。
“那就好办了,我们只要放出风去说我在军中一病不起,潘师傅命令一部分精锐禁军护送我回开封,这包围的兵力不足,缺口不就有了么,这个理由应该能骗过周海琼吧。”我接着说。
“殿下这个主意非常好,我们只需要计划的周密些肯定能骗过周海琼。”潘美听后高兴地说。
潘美跟帅帐内的一大片将军商量半天后终于制定出了一个吸引周海琼的计划。
第二天,身为潮州防御使的大宋四皇子一病不起的消息就在岭南军中流传开来,随后,大营军马出现了频繁的调动,第四天,一将厢军在惠州境内遭遇到了一部分叛军,这将厢军很快就被击溃,而且有不少人被俘虏,紧接着周海琼就从俘虏口中得知螺溪一线的禁军已经被抽调去护送我回开封了,现在在那驻扎的是厢军,第四天夜里周海琼率一万叛军突袭螺溪地区,将那的厢军一举击溃,随即开始在周围地区大肆烧杀抢掠,但凌晨时周海琼突然发现四周出现了大量宋军,接着双方开始在螺溪地区展开激战,周海琼的一万叛军哪是三军大宋禁军的对手啊,很快叛军就被击溃,周海琼带着几百残军逃到了海边的老巢,立即登船出逃,但是此时大宋水师的包围圈已经完成,周海琼带着些残军败将怎么能逃得掉呢?经过海上的一番激战后,最后的叛军水军被击溃,周海琼被王麻子和董山虎生擒。
大军在螺溪围剿叛军时我这个“一病不起”的皇子则在惠州大营安安心心的睡大觉,这次我军的计划很周密不会出什么差错,我这个闲职参军也不用去率军打仗,不睡觉还能干吗,等我睡到日上三竿起床时潘美大军胜利的消息已经传回大营了,午后周海琼被活捉的消息也传来了,这次平叛战争算是圆满结束了,我优哉游哉的躺在军帐中想:这仗打的可真没劲,我还没见到交战场面呢就结束了,不过这样也好,我怕我见到尸横遍野的景象后会继续呕吐,毕竟,直到现在我还不敢吃肉呢。
平叛结束十天后我回到了潮州,现在潮州的军务有黄显负责,我又回归到了悠闲自在的生活中,嘿嘿,这才是我这个皇子应该过的生活么,那些军务啊神马的麻烦事交给手下去做就好了,我才懒得去干呢,这样每天悠闲自在的练练功、跟飞燕打打闹闹的多好啊,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么。
但是我的悠闲日子并没持续多久,半个月后一份加急调令来到了潮州,我被调回开封任职,靠,真麻烦,又要长途跋涉的赶路了。我仔细询问了来使才得知,我在岭南散布的我“一病不起”的假消息不知怎的传到了开封,赵匡胤,二哥和老姐都知道了这个消息,急得不行,虽然后来在潘美的军报中知道了只是个假消息但他们还是很担心,于是赵匡胤便发了加急调令,调我回开封。
ps:五一放假了,昨天做了大半天的车回家,就没来得及更,请多多包涵啊。
………………………………
第四十四章 樊若水
既然赵匡胤都发来调令了,我就必须得赶回开封了,说实话我还真有点舍不得走啊,尤其是舍不得岭南的荔枝啊,我本来还打算找个机会再从陈洪进那弄点十八娘红呢,现在看来只能以后再说了。
我将潮州的事务交割完后就和飞燕带着侍卫出发了,赵匡胤虽然给我发的是加急调令,但调令中并没有说让我限期返回,所以我也就不急匆匆的赶路了,我跟飞燕一路上走走停停,每到一个好玩的地方就游玩一下再走,这次可比我从开放到荆州时舒服多了。就这样我们走了三个多月的路才到达开封附近的陈留,当然我在路上每到一个州县都通过驿站给在开封的二哥发信报平安,不然他们会着急的。
陈留可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了,陈留这个地名起源于春秋,商汤时的伊尹,东汉末年的蔡邕父女以及名将典韦等都是陈留人,不过现在的陈留只是个普通的小城罢了。我们到达陈留时已是傍晚了,陈留离开封还有大半天的路程,看来今晚我们只能在陈留留宿了,明天再赶回开封吧。
本来依老姐和二哥的意思是要我赶回开封过年的,但我和飞燕在路上玩过了头,错过了时间,只能赶的上元宵节了,现在已经是开宝五年了,算起来我离开开封也有近两年的时间了,本来还没有什么感觉的,现在离开封近了我突然有点想老姐了,毕竟我在开封时老姐对我最好了,而且由于老姐的相貌我也感觉跟她格外亲切。
在陈留的一家客栈安顿好以后飞燕就拉着我来到了街上,现在毕竟是正月初七,陈留城里的年味还很浓,家家户户的门面都打扫的焕然一新,街上还有不少穿着新衣跑来跑去的小孩子。这景象还真是安定祥和啊,要是到处都能跟此时此地一样安定祥和该多好啊。
我跟飞燕在街上逛了半个多时辰后就转回了客栈,来到客栈门口时刚好听到客栈老板正在跟一个人说:“实在对不住啊,客官,小店今天客满,已经没有空房了,您去别地吧。”
“老板,你能不能再通融通融啊,这天寒地冻的,陈留城就这么一家客栈,您看我还能去哪啊?”那个人无奈的说。
我每到一地,侍卫们都是把我住的客栈直接包下来,这也是为我的安全考虑,现在也是,这家客栈已经被我们全包下了,当然就不接待其他客人了。“老板,让那位客人进来吧,我们给他腾一间房。”我对老板说,没想到陈留就一家客栈啊,那这个人还真是找不到其他地住。
“谢谢小哥了。”那个人连声感谢说。
我打量了下这个人,他一身寻常百姓打扮,但是他摘下帽子后却露出个光头,头上还有几个戒疤。“额,这位兄台,你是出家人?”我迟疑的问。
“呵呵,不瞒小哥,我以前是个和尚,不过我现在已经还俗了。”那个人笑着解释说。
“原来如此啊,不知兄台尊姓大名?兄台这是要去哪啊?”我寒暄着问。
“呵呵,在下樊若水,池州人士,这次是要去开封。”那个人说。
“哦?这么巧啊,我也是要去开封。”我笑着说。
“噢?是么,真巧啊,还没请问小哥贵姓啊,小哥去开封有什么事啊?”樊若水高兴地说。
“在下赵……赵仲乐,是开封人士,这次是外出探亲归来。”我回答说,跟陌生人可不方便透露我的身份,先借下赵仲乐的身份吧。
“原来是赵小哥啊,看赵小哥这打扮谈吐和随从,小哥也是大户人家子弟吧,没想到小哥这么好说话啊,小哥可真是个好人啊。”樊若水接着说。
“呵呵,樊兄过奖了,不知樊千里迢迢赶往开封所为何事啊?”我接着问,我记得池州现在是江南唐国的领土,那的人跑开封来干什么。
“这个么,不瞒小哥我这次是为大宋朝廷立功来了。”樊若水神秘的说。
“立功?樊兄这是什么意思?”我立刻问。
“这个么,恕我不能跟小哥说,这可是樊某的秘密啊。”樊若水摇摇头说。
“樊兄说说吧,说不定我还能帮你呢,我伯父可是当朝宰相赵普赵大人啊。”樊若水的神秘倒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那我就引诱下他,不怕他不说。
“啊?真的?小哥所言属实?”樊若水吃惊的问。
“当然是真的了,怎么樊兄不信?我身上还有圣上钦赐的玉佩呢,这是我在伯父那时皇上赏赐的。”我装作献宝似的拿出身上的玉佩说,嘿嘿这块玉佩可的确是赵匡胤御赐的。
“小哥,不,赵公子,请恕樊某冒犯了,樊某这事还真得请赵公子帮忙呢,请赵公子将樊某引荐给赵大人。”樊若水起身恭敬地说。
“樊兄太客气了,咱俩这么投缘,有话直说就行了,在下帮得上忙的一定帮,不过樊兄让我帮忙引荐也得告诉我到底有什么事吧,不然在下不好说话啊。”我装作为难的说。
“唉,我就跟赵公子说实话把,樊某是江南唐国人,樊某少年时也曾经四处游历,亲眼目睹了大宋开国以来的盛世气象,再反观唐国的腐朽没落,实在是痛心疾首啊,唐国百姓早就盼望着并入大宋版图了,但有长江天险在,宋军要收复唐国也不容易啊,樊某为了能让我唐国百姓早日归于大宋,过上好日子,就历经数载,谋划出了一个帮宋军渡过长江天堑的计策,这次我去开封就是要想宋朝进献我的计策的。”樊若水认真的说。
听了樊若水的话我是相当的惊讶啊,当叛徒就当叛徒吧,还能找出这么冠冕堂皇的理由,高,实在是高啊,不服不行,不过,他是唐国的叛徒,在大宋可就是功臣了,嘿嘿,这样的人我喜欢。
“樊兄真是关心百姓疾苦啊,樊兄此举可使有功于我大宋啊,放心吧,引荐这事就包在我身上了,只是,不知樊兄这计策到底是什么样的计策啊?”我接着问。
………………………………
第四十五章 长江大桥计划
“这个么,赵公子,请恕在下实在不方便说啊,不是信不过赵公子,只是这计策是樊某历经数载的心血,所包括的内容十分庞杂,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啊。 ”樊若水无奈的解释说。
“哦,这样啊,那就等到开封后再听樊兄详述吧。”我遗憾的说。
我跟樊若水又聊了会后就各自回去休息了,我发现这个樊若水还是比较有才华的,既然这样,那我就直接带他去二哥那吧,看看他的计策到底怎么样。
第二天,我带着樊若水向开封赶去,我们在申时左右赶到了开封城,我直接带着樊若水向二哥的武功郡王府走去,二哥的郡王府我还是第一次去呢,要不是有侍卫带路我都不知道怎么走。
二哥接到我回来的消息连忙出来迎接我,说实话,我跟二哥也有半年多不见了,还怪想他的。
“你可终于回来了四弟,真是的,年也不赶回来过,你可真不让人省心啊。”二哥刚见面就数落我说。
“好了好了,二哥,我这不是回来了么,就是在路上玩过了头才错过过年的时间的,嘿嘿。”我嬉皮笑脸的说。
“你呀,行了,先跟我回府吧,休息会你就抓紧进宫去吧,爹爹和姨娘也很想你啊。”二哥接着说。
“回宫的事倒是不急,二哥,我先给你介绍个人。”我对二哥说,我接着转头对有点迷惑的樊若水说:“樊兄,不好意思啊,我之前隐瞒了自己的身份,其实我不叫赵仲乐,我叫赵德芳,是大宋四皇子,这是我二哥,武功郡王殿下。”
“草民樊若水拜见二位殿下,草民不知两位殿下身份,冒犯之处还望恕罪。”樊若水连忙跪下说。
“樊兄不必多礼,你的计策直接跟我二哥说就行,只要可行,大宋朝廷一定不会亏待你的。”我扶起樊若水说。
“四弟,这是……”二哥有点摸不着头脑。
“二哥,先回你的府邸再细说吧。”我说着就拉着二哥向他的郡王府走去。
在二哥的郡王府中坐下后我直接对樊若水说:“樊兄,你也不必卖什么关子了,先跟我和二哥解释下你的计策吧。”
“是,殿下。”樊若水说着就从他的行囊里掏出一副地图打开,接着解释说:“二位殿下请看,这是草民自己实地考察绘制的芜湖至金陵段得长江地形图,宋军如果要攻打唐国,那就必须要渡过长江这道天堑,草民的计策就是帮着宋军渡过长江的。”
“什么计策?快快说来。”二哥立刻急切的问。
“在长江上架设一座浮桥。”樊若水自信的说。
在长江上架设浮桥,修长江大桥啊,那难度可不小,再说,在宋代这难度可更大,毕竟这时候可没有大型机械啊,“樊兄,长江江面宽达数里甚至十几里,要架设一座浮桥谈何容易啊。”我质疑的说。
“二位殿下请看,此地名为采石矶,乃是草民选出的最适合架设浮桥之地,还有这个。”樊若水说着又掏出一卷图纸,“这是草民亲手绘制的《横江图说》,上面详述了采石横江一带的曲折险要,还有采石江面的宽度等各项水文资料,这都是草民花费数年时间详细勘测出来的,宋军只需在荆湖一带的长江上将浮桥预先赶制好,出兵时将浮桥沿江运往下游,在采石江面直接架设即可,而且草民已经在采石附近的牛渚山临江处凿石为洞,以‘广种福田’的名义在洞中修建了一座石塔,这座石塔可做固定浮桥之用。”樊若水解释说。
我和二哥接过樊若水的《横江图说》打开一看,好家伙,真是详细啊,看来这樊若水倒是下了很大功夫啊,由此看来,这造长江大桥的计划倒真是可行。
“四弟,你怎么看?”二哥问我说。
“额,二哥,我对这浮桥建造方面的东西可不懂,我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啊,不过,我看樊兄绘制的图表这么详细,应该可行吧。”我回答说。
二哥沉吟了一会后说:“工部的各位大人对这方面比较精通,我就让他们来看看这计策,如果可行,明日朝上我就呈报给爹爹。”
“谢殿下。”樊若水连忙谢恩。
二哥立刻将工部的几位官员召集到了郡王府,他们听了樊若水的计策,又看了樊若水的图纸后都大加赞赏,一致认为可行,于是二哥也决定明天早朝直接呈报这个计策。
将正事都解决完后已经是晚上了,二哥见我一整天都没歇息,就没急着让我回宫,先留我在郡王府歇息。
第二天,二哥在早朝上将樊若水的计策呈献给了赵匡胤,赵匡胤龙颜大悦,这可是正好帮他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啊,赵匡胤立刻重赏了樊若水,接着又派他和一帮工部官员去荆湖准备建造浮桥事宜,赵匡胤紧接着召集重臣开始制定讨伐南唐事宜,大宋终于是要向南唐动刀了。
不过那已经不关我的事了,赵匡胤跟大臣制定讨伐计划时我则在老姐的宫中接受她絮絮叨叨的数落,没办法,这么长时间不见,老姐当然担心我了,我也知道这点,所以就耐着性子安心听着老姐的数落,唉,女人真是麻烦。
好不容易听完了老姐的唠叨,我从老姐的宫中逃出来向自己的寝宫走去,我虽然出阁任职了,但年龄还小,所以还没正式搬出宫去。路过万岁殿时刚好碰上议事的一些大臣从万岁殿中出来,我一眼就看见了二哥的身影,连忙上前叫住他说:“二哥。”
二哥听见我的声音停下说:“四弟,去见过姨娘了?”
“恩,刚从姨娘宫中出来,二哥,怎么样,爹爹采用樊若水的计策了么?”我小声问。
“当然采用了,我们刚才就是在万岁殿中讨论讨伐唐国的计划呢,四弟,说起来你又立了一件大功啊。”二哥笑着说。
“什么大功啊,我就是碰巧遇见了樊若水罢了,好了,二哥不打扰你了,我先去拜见爹爹了啊,回来后还没去拜见他呢。”我也笑着说。
“恩,你去吧,我先走了,有事直接去郡王府找我就行。”二哥摆摆手说。
………………………………
第四十六章 检校工部尚书
我本来打算过会再去拜见赵匡胤来着,现在正好碰上赵匡胤刚跟大臣议事完毕的空,先去拜见他吧,不然以后还得麻烦,跟二哥告别后我直接向万岁殿走去。
“孩儿,拜见爹爹,孩儿从岭南回来了。”见到赵匡胤后我连忙拜道。
“德芳回来了,来来让我看看,德芳又长高了啊。”赵匡胤高兴地拉着我仔细的看着说:“去拜见你姨娘了么?”
“孩儿刚从姨娘那出来。”我回答说。
“听德昭说,你在岭南表现不错啊,立了好几个大功,德芳真是了不起啊。”赵匡胤笑着说。
“二哥缪赞了,我哪立什么大功了啊,没给潘师傅和二哥添乱就很好了。”我谦虚的说。
“呵呵,德芳真懂事啊,现在身体怎么样,还会呕吐么?”赵匡胤接着问。
“谢爹爹关心,孩儿早就不吐了,就是见了肉后还有点恶心。”我不好意思的回答说。
“这也是难免的,不过德芳啊,男儿上阵杀敌乃是理所应当的,你以后多去战场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