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败家子-第2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内心来说,李恪是愿意做这件事情的。

    现在,就怕群臣反对的人太多。

    如果但对的人,达到半数以上的话,这件事情,就不容易开展。

    但是令李恪大为吃惊的是,绝大多数的大臣,都并没有反对这件事情。

    只有极少数的人,持有反对意见。

    其实,李恪还是并不太了解这些大臣的。

    这些臣子心里,是有傲气的。

    对周围的小国,有一种泱泱大国的情节。

    比方说,但凡是周边的小国,前来朝拜。

    他们每次只需要进贡少量的东西,大唐就会回馈给他们大量的物资。

    其价值比,足足有几倍甚至十倍以上。

    他们要的,是那种大国的面子。

    而现在呢?皇上所说的这种事情,正好是给予,可以帮助到周边的哪些国家。

    因此,面对皇上的这种提议,这些大臣们,自然是千肯万肯的。

    接下来的事情,大唐派出使臣,分别到周边的哪些国家。

    表示大唐作为一个大国,可以帮助他们架电,并且还可以帮助他们建造电视塔。

    当那些国家的君王,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全部都高兴坏了。

    因为近来,他们国家的百姓,流失情况有些远严重。

    其实,最近这些年,因为医疗条件好了。

    只要有钱,生病了,完全可以出国到大唐去看病。

    大唐的医疗技术高度发达,很多以前治不好的绝症,现在都可以治好。

    并且可不仅仅是大唐,现在就连他们这些国家,都受到大唐的影响,医疗条件水涨船高。

    以前孩子的养活率是很低的,孩子的夭折率,在三四成上。

    别说是民间了,就连皇室之内,哪些皇子公主,夭折率都很高。

    但是最近,大唐发明了疫苗。

    孩子出生之后,就打这些疫苗。

    然后,孩子的夭折率,直线下降。

    现在一百个孩子,只怕也夭折不了一个。

    因为孩子的夭折率下降,他们国家的人口,正处于直线上升阶段。

    目前这些阶段,损失的这些移民,对他们来说,几乎是无关痛痒。

    但是最要命的是,这些人到了黄金州之后,生活的很好。

    他们甚至有一些有生意头脑的人,到了黄金州之后,开始做生意,然后现在已经买车买房了。

    然后,这些人就回到家乡来招工。

    这样的招工,和移民是不一样的。

    移民直接成为黄金州的居民,但是要年轻李壮的人家才肯要。

    而这些招工的人,不管男女老少,统统都要。

    工钱给的,比在当地是高很多的。

    当然,自然要比在黄金州的工钱低好多。

    对于这样的人,黄金州并不禁止。

    当然了,他们也不负责安置。

    这些富商,到了黄金州之后,将哪里的生活拍摄下来。

    好让身边的人知道,他们过的是什么日子。

    在视频中,他们发现,原来这些移民过去的人,并没有生活在华夏城中。

    或者说,他们之中绝大多数的人,都生活在农村之中。

    但是,就算是人家的农村,生活条件,比他们也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人家的村庄,全部都是统一样式的房子。

    青砖红瓦,明亮的窗户。

    街道四通八达,全部都是水泥路。

    路面上干干净净,外面还有垃圾桶。

    所有的生活垃圾,全部丢到垃圾桶里,有专人打扫。

    人家哪里的地,全部都是平平整整的。

    土地肥沃,粮食的长势喜人。

    去到哪里之后,还可以到工厂去做工。

    每月的工钱,都跟得上他们在老家一年的收入。

    家家户户都架上了电,家里都有电视机。

    甚至,有些人家,还装上了电话。

    看到这些视频,哪些原本游移不定的,想去又不想去的人家,现在有好多,都已经和当地的移民局联系,表示要去。

    黄金州哪里,还可以容纳大量的人口啊。

    几乎他们这样的小国,就算举国搬迁过去,都能安置的下。

    这些国家的国君,害怕他们国家的人,会越走越多,最终,会影响到国本。

    而现在,如果他们也架上电,建设好电视塔,也能点上电灯,看上电视的话。

    到时候,想要移民的人,想必会少上一些吧?

    想到这里,他们那里还忍耐的住?

    马上派遣使者到大唐,表示感谢。

    并且和大唐商谈合作的具体事宜。

    双方一拍即合,皆大欢喜。

    很快,大唐外援队,便分别开赴周围的这些国家之中。

    大唐名义上,是免费帮助他们的。

    但是,首先这发电的装备,还有电线杆、电线、灯泡这些东西,你总要花钱买吧?

    这些装备的价值,可是不菲。

    让周边的这些国家的君主,都有种肉疼的感觉。

    但是就算肉疼,咬牙也要买下来啊。

    这件事情,是必须要做的。

    还有,这些外院队的待遇,肯定都是极好的。

    人家可是无偿来帮助你们的,他们的待遇不好怎么行呢?

    他们的工钱,总要由他们国家来出吧?

    这工钱,自然是照顶级待遇来的。

    而这些国家的百姓,听说这些大唐的外援队,是来帮他们架电的。

    无不欢欣鼓舞,兴奋极了。

    他们盼这一天,已经好久了。

    哪些百姓,纷纷前来帮忙。

    因此,架电的效率,居然飞快。

    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这些国家的都城,居然便有一部分用上了电。

    而此时,电视塔的建设,也是同步进行的。

    用上电之后,电视台早已经准备就绪。

    电视塔一开放,电视台就开始工作了。

    哪些最早架上电的人家,就可以看电视了。

    好多人家,早已经迫不及待的买了电视。

    有好多人家,甚至买的还是彩电。

    就算是那些家里买不起电视,或者说不太想买电视的人家。

    都有附近的人或者亲戚,买了电视,抱到他们家里去看。

    因为这些人家里,距离通电还有段时间呢,他们早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开电视了。

    中华商行的彩电销售,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各大厂家,都在全力制造彩电。

    而大唐的一些其他品牌的电视生产厂家,有好几家,都已经被迫关门倒闭了。

    科技发展十分迅速。

    最早的时候,电视其实是剑南道科学院研究出来的。

    当时的生产厂家,也是属于科学院的。

    哪些研究人员,都有专利分红。

    不过,当时的销售渠道,是归华夏商城专有的。

    但是在当时,有不少世家,攻破了这个堡垒。

    他们买取专利,生产电视机,并且通过自己的渠道进行销售。

    这些厂家,对华夏商城形成了有利的竞争。

    当时武媚娘还曾询问过李愔,要不要发动一些手段,将这些厂家都挤兑破产。

    当然了,武媚娘绝对不是要动用官方的手段。

    而是要动用商场上,商战之间的一些正规手段。

    当时李愔拒绝武媚娘这么做。

    因为李愔感觉,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事情。

    生意是做不完的,钱也是赚不完的。

    一家独大,未必就是好事。

    并且,电视的技术,更新换代,其实是很快的。

    彩电只是刚刚起步而已,后面还有超薄电视。

    超薄之后,还有平板电视,然后还有分辨率。

    等等等等,更新换代,其实可以很快的。

    李愔相信,这些厂家,永远只能跟在他们后面不断的追赶。

    想要再技术上追上他们,估计在百年之内,他们都未必能够做到。

    受到彩电的冲击,好多生产黑白电视的厂家,马上就做不下去了。

    现在彩电来袭,好多中产以上的家庭,都换上了彩电。

    那么还能看的旧电视怎么办呢?

    有些有穷亲戚邻居的,直接就送人了。

    现在,界面上也出现了收旧电视的人。

    用低廉的价格收入,然后一转手卖个高价。

    更没有品的人,还可以翻新一下,当作新电视,卖到国外去。

    在大唐,崭新的黑白电视,是真的不好卖的。

    有钱人,早就换成彩色电视了。

    没钱的,大家都知道去买旧电视。

    哪些厂家能怎么办?

    没办法,只能直接停产,准备改行做别的。

    如果没有其他门路的话,只能等着破产了。

    而就在此时,中华商行的人找到他们。

    中华商行愿意收购他们的工厂。

    甚至于,他们以前的哪些工人,都可以继续来上班。

    中华商行收购这些厂家,自然是用来生产彩电的。

    一直从华夏城运送的话,还需要不菲的运费。

    直接在这里生产,连运费都省下来了。

    这些工厂,濒临破产,收购的价格并不高。

    可以花很少的钱,就收购下来这么多电视厂家。

    中华商行还有另外一种新产品,哪就是洗衣机了。

    李愔命这边的负责人,举行了好几次活动,打了一些广告。

    不过效果始终是差强人意。

    销量一直不怎么好。

    只能说,洗衣机,是给懒人用的。

    真正的富豪,都有佣人,是不需要洗衣机的。

    哪些穷人,是根本不舍得花钱买这种东西的。

    只有那些中产阶层,才有可能购买,属于潜在的客户。

    反正洗衣机市场,和彩电市场,根本就没办法相提并论。

    李愔估计,十年八年的,这个市场,都火爆不起来。

    不得不说,洗衣机,并不太适合这个时代啊。

    ……

    华夏城到海边码头的路,修建的非常快。

    目前已经快要竣工了。

    李愔决定再修建一条铁路。

    汽车运输,始终是比不上火车的。

    铁路修建好之后,以后的物资运输,将会大大加快。

    同时,李愔也准备好好修建一下码头。

    将码头打造成一个海滨城市。

    同时,也需要驻扎一部分兵力。

    现在,码头哪地方,已经吸引了一批原住民。

    这些原住民,主要是来码头上来做搬运工。

    他们有的是力气,而码头的活计很多。

    只要来船,就不愁没有工作。

    而装卸工人一多,就要吃饭。

    然后自然而然的就有了小吃部,就有了商店,就有了茶铺。

    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商家。

    当然了,目前因为船只并不是天天都有。

    目前一共十艘船,一艘船往返一趟,就需要小半年的时间。

    十艘船的话,一个月也就能跑一两趟。

    因为船只往返的频率不大,导致这里,目前只是半火不火的,一直很难真正的发展起来。

    但是,明年的百国运动会一召开,这里就会忙碌起来。

    再然后,等旅游业开发起来,这里将会越来越繁华。

    当然了,想要召开旅游业,必须要拿出点真材实料才成。

    如果没有吸引人的地方,凭什么吸引众多的人到这里来旅游呢?

    李愔脑海中灵机一动,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夏威夷海滨。

    在后世的时候,夏威夷海滨,同样是举世闻名。

    李愔感觉,只要开发得当,在这个世界,同样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

    当然了,只有一个景点的话,的确是有点单调。

    但是其他的经典,好多,其实是有其文化底蕴的。

    还有一些,是目前根本就不在华夏城的掌控之中。

    目前最容易开发出来的,最有名片效应的,就是夏威夷海滨了。

    而李愔相信,只要这些游客来了,光坐船就要几个月的时间。

    总不可能逛完夏威夷海滨就回去吧?

    怎么着,也得到华夏城去转转吧?

    其他的经典,以后慢慢开发都不晚。

    但是夏威夷海滨,必须尽快开发出来。

    等到明年,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接下来的时间,李愔就专门找到秦怀玉,命他去做这件事情。

    这些水军,包括薛仁贵带来的这些军队。

    估计短时间内,都没有什么事情可做。

    当然了,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平时的时候,李愔都命这些士兵开垦荒地,屯点种植粮食。

    哪些海军,多半的作用,倒是用来打渔。

    每月也都会在海上进行操练。

    但是,这几个将领,是真的很闲的。

    李愔还是决定给他们找点事情做。

    所以,李愔决定,让秦怀玉带着水军,前往夏威夷海域进行开发。

    这些水军,就是秦怀玉可以动用的人手。

    当然了,李愔还会给他派遣一些专业的人才进行配合。

    连同保护夏威夷的安全,都绰绰有余了。

    至于粮食,他们既然是海军嘛,当然可以自己从海上运输。

    再加上他们自己可以捕鱼,是完全没什么问题的。

    而这种事情,这几个人之中,李愔也只放心秦怀玉。

    这几年,可能他们一直没有太多的事情。

    当初带他们来黄金州的时候,李愔可是答应了,要给他们封侯的。

    现在,来了几年,却是迟迟没有动静。

    并且,平时也没太多的事情给他们做。

    这让李愔自己,都很不好意思。

    当然了,这几个人,都知道李愔图谋深远。

    他们自然也不会计较一时。

    他们相信,李愔是不会亏待他们的。

    ……

    时间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年底。

    李愔再一次回到了长安。

    这一次再长安过完年之后,李愔决定将诸位夫人,全部都接到黄金州去。

    以后的时间,可能他会更多的留在黄金州。

    对大唐这边,李愔基本上算是要放下了。

    当然了,他与大唐,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母后在这里,兄弟在这里。

    他的中华商行,同样也在这里。

    落叶归根,等过些年,等黄金州那边稳固之后。

    李愔还是会回到大唐来定居的。

    故土难离,他的根,在这里。

    李愔再次回到长安之后,再次收到热烈欢迎。

    而当李愔的夫人和子女,听到明年就要举家搬迁到黄金州的时候。

    孩子们都非常开心。

    他们长这么大了,还没见过海呢!

    他们很想看看海是什么样子的,想试试坐船的感觉。

    想看看黄金州,是不是遍地都是黄金。

    但是李愔的哪些夫人,就不一样了。

    她们生在大唐,长在大唐。

    又不像是武媚娘或者是崔莺莺那样,有那么大的野望。

    她们舍不得离开大唐。

    因此,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李愔的诸多夫人,心情都不高。

    皇上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也倒罢了,反正他早就预料到,早晚会有这么一天。

    但是太后知道这件事情之后,拉着李愔的手,哭成了泪人,死活都不同意。

    李愔苦苦相劝,但是太后就是不肯松口。

    李愔长叹一声,心里也软了下来。

    不由对太后说道:“母后,哪孩儿就留下来,陪着您老人家。”

    听到李愔这么说,太后流泪不止。

    半晌之后,太后才对李愔说道:“愔儿啊,你长大了。雄鹰长大了,就应该展翅高飞。”

    “你走吧!母后不会拖你后腿!只盼着,你每年能回来看母后一眼,母后也就知足了。”

    看到泪流满面的太后,看着她头上苍苍白发,看着她已经佝偻的身躯,李愔眼睛,也不由的湿润起来。

    李愔不由对她说道:“母后,要不,您就跟着我们一起去黄金州吧!孩子们,也都舍不得您。”

    李愔的子女,在长安城,隔三差五就会被请入宫中去。

    太后也经常性的,会到蜀王府中,看望这些小家伙。

    不说每天都能见面,一个月倒是至少有半个月,是能够见得到面的。

    这乍一离开,别说是太后了,就说那些小家伙们,恐怕也很难分离的开。

    太后流着眼泪说道:“哀家的身子骨,已经禁不起颠簸了,哪里还能漂洋过海,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呢?”

    “哀家觉得啊,也没几天好活头了!还是老老实实在这长安城啊,等着归天得了!只要你们都好好儿的,哀家就算在九泉之下,也就知足了。”

    李愔强颜欢笑道:“母后,看您说什么呢?您好好儿的,干嘛总说这些不吉利的话呢?母后您啊,肯定长命百岁!”

    李愔陪着太后吃过饭,又陪着她不停的说话儿。

    直到太后困的直打盹了,李愔才告退而出。

    过年的这段时间,李愔基本上,就是在皇宫之内,陪着太后。

    过年的时候,哪些孩子们,自然是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的。

    一说起要到黄金州去,都兴奋的跟什么似的。

    而李愔的哪些夫人,都觉得,每过一天,她们待在大唐的日子,就少了一天。

    因此,她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愁肠百结。

    这个年,过的也是美滋美味的。

    过完年,在太后哀求的目光中,李愔迟迟没有出行。

    这一耽搁,就耽搁到了二月份。

    黄金州那边,还有许多事情,等着李愔去处理,实在是耽搁不下去了。

    李愔决定要动身了。

    (本章完)


………………………………

第六百七十章:当时只道是寻常

    分别的时候,太后紧紧拉着李愔的手,哭成了泪人。

    李愔也是泣不成声。

    “母后尽管放心,我每年,都至少会回来一次的。有空就会来看你,你自己,多保重身体。”

    太后哭道:“愔儿,大海风高浪急,路途遥远,没什么着急的事情,你就不用回来的那么勤了。”

    “母后啊,知道你安全,也就放心了。有空的时候,多给母后报一下平安。”

    李愔重重地点头说道:“母后,儿臣记下了。”

    最后,还是皇上李恪将太后劝了回去。

    临行前,兄弟两个交流了一下眼神。

    虽然心里有千言万语,但是此时,两人都是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或者说,有些话,是根本不需要说出来的。

    “保重!”

    “保重!”

    上了船,李愔的几位夫人,也都是以泪洗面。

    离乡之愁,李愔自然是能够理解的。

    这时候,只怕劝也是没多大用处的。

    更何况,夫人有点多,也劝不过来。

    李愔索性让她们自己排解。

    倒是一群小孩子,到了船上,兴奋的不得了。

    这里看看,哪里摸摸。

    对着一望无际的大海,兴奋的跟什么似的。

    “哇!大海好大啊!”

    “大海里全是水啊!好多的水啊!”

    “我们可以下水游泳去吗?”

    “不行!爸爸说了,这里太危险了,谁都不允许下水!”

    “快看!快看!哪里好多的鱼鸭!”

    “真的呢!我们快去抓吧!”

    “这么高,怎么去抓啊?”

    “要不?我们去钓鱼?”

    说干就干,一群小家伙,跑去找鱼竿,准备开始钓鱼了。

    船上,自然是有鱼竿的,也有钓鱼的地方。

    一群负责保护这些小家伙安全的护卫,如临大敌,必须要小心谨慎地盯着每一个小主子。

    这可是在巨轮上啊,一个不小心,要是磕着碰着,还是小事。

    要是万一掉进大海里,那他们就等着哭去吧。

    这海里垂钓,和在河边湖边不太一样。

    在海里,碰到鱼群的话,只掉吊钩甩下去,有时候甚至没有鱼饵都能钓到鱼。

    这种时候钓鱼,是几乎用不到什么技术的。

    如果是在淡水的河里或者湖里,这帮毛毛躁躁的小家伙,估计连根鱼毛都钓不到。

    但是在这里,却是不断的有鱼上钩。

    并且,每一条都不小。

    不用多大功夫,就能钓上一小堆鱼来。

    小家伙们开心坏了。

    他们以前也没少了钓鱼,但是因为缺乏耐心,很少能钓上鱼来。

    偶尔钓到一条鱼,也只是小的可怜的小鱼罢了。

    但是现在,大鱼那是嗖嗖的上钩啊!

    在这里钓鱼,实在是太有成就感了。

    仅仅是钓了一次鱼而已,他们感觉,他们已经爱上了黄金州了。

    整整钓了一上午的鱼,一直到钓累了,他们才跑去吃饭。

    并且因为是自己钓上来的鱼,格外有亲切感。

    他们还送到厨房,亲自看着厨师把鱼做好,他们才开心地端出去。

    然后中午吃饭的时候,他们看到,各自的妈妈,眼圈红红的,没精打采的。

    下午的时候,他们干脆拉着他们的妈妈,跑出去钓鱼。

    你别说,李愔的几位夫人,虽然平时也经常被李愔带着出去玩儿。

    有时候在河边,抓鱼抓虾,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她们,其实也不怎么热衷钓鱼。

    平时钓鱼,也没钓出过几条鱼来。

    现在被孩子们拉着出来钓鱼,并且她们也亲自尝试了一番,倒是从中找到了一些乐趣。

    陪着孩子们钓了一下午的鱼,倒是让她们的离乡之愁,都被冲淡了许多。

    李愔看他们玩的挺开心的,并且能够解开诸位夫人的愁思。

    第二天,李愔想了一个更好的办法。

    他干脆让巨轮上的船员,在船只后面拖起了拖网。

    然后用拖网捞了一大网鱼。

    然后,等收鱼的时候,李愔的夫人还有子女,都被惊呆了。

    他们当然不是没见过这么多鱼。

    实际上,冬捕的时候,一网打上来的鱼,甚至比这时候还多。

    但是那是冬捕。

    冬捕的时候,鱼跳出水面,基本上就被冻住了。

    而这时候呢?

    鱼出来,都还是活蹦乱跳的。

    两者的场面,是完全不同的。

    这场面,真的是太壮观了。

    一群小家伙,被震惊的大呼小叫。

    就连李愔的几位夫人,都惊呼不已。

    看到这一幕,李愔脸上,不由露出开心的笑容。

    不过,这件事情的后遗症,也是非常严重的。

    他们打上来的鱼,实在是太多了。

    他们要搬家,好多东西,自然都会装到船上去的。

    当然了,这么大的船,李愔除非是将整个蜀王府都搬过来。

    不然的话,肯定是装不满这条船的。

    而实际上,长安城内的蜀王府,一直还好端端的留在那里。

    皇上并没有要撤销蜀王府的意思。

    蜀王府内的一应家具器皿,他们统统都没有带。

    什么时候回来,他们依然会落脚在蜀王府内。

    这样一来,他们的东西,就更不可能装满一整艘巨轮了。

    所以,这艘巨轮上,还装载了其他的货物。

    当然了,因为这上面运送的是李愔和他的家人。

    空间自然不可能像是平时那般拥挤。

    事先,已经给他们留出了足够大的活动空间。

    但是这些空间,也是相对的,也及其有限。

    但是现在,一网打上来这么多的鱼。

    实在是没地方放,就只能放在这里了。

    这天气,虽然还有些寒冷。

    但是一路上,需要过这么长的时间,很明显的,是放不住的。

    因此,绝大多数的鱼,都需要腌制起来。

    而腌鱼的味道,实在不算是什么好味道。

    然而,整条船上,都弥漫着腌鱼的味道。

    而那些没腌制的鱼,就成了他们美餐的菜品。

    海鱼嘛,味道是非常鲜美的。

    一顿两顿吃着,真的是人间美味啊。

    但是要是天天这么吃,哪可就吃腻了。

    天天闻着腌鱼的味道,天天换着花样的吃鱼,早就把他们给吃腻了。

    于是,李愔就落了许多的挂落。

    不过因为这些事情,反倒是让诸位夫人的心情,居然开解了一些。

    对李愔来说,倒是一次意外之喜。

    经过一个多月的漫长的海上旅行,他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黄金州的码头。

    船只停靠之后,上官仪带领人,亲自前来迎接。

    这一次,可是未来的皇后亲至,上官仪当然不敢怠慢。

    走下码头的时候,他们看到的,是一片嘈乱的码头,外面是一片荒凉的旷野。

    在这片旷野上,一条公路划破原野,通向远方。

    此情此景,总给人一种看那种抽象派画作的感觉。

    当然了,在这里,还没有人开创这种流派。

    但是那种孤独的感觉,依然扑面而来。

    而另外一边,李愔发现,铁路已经在开始修建了。

    李愔不由向上官仪询问道:“上官长史,铁路已经开始动工了吗?”

    上官仪回答道:“启禀城主,铁路的路线,经过再三的核对之后,确定没什么问题。

    现在工人已经到位了,正在开始修建。

    并且,采取的是多点齐头并进的方式,因此,修建的速度,也会大大加快。

    估计和公路修建的速度,相差无几。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李愔不由点了点头。

    迎接他们的车辆,已经到了。

    不过,他们有一些随身使用的物品,在船上还没卸下来,估计还要等上一点时间。

    所以,李愔干脆和上官仪一起,到铁路那边去观看了一番。

    而一帮小家伙,看到有热闹可看,都兴冲冲地跟了上去。

    李愔微微一笑,并没有阻拦他们。

    不多时,李愔就来到铁路修建的地方。

    很快,就听到了哪些佣工的对话。

    “唉,你说这个是修什么的?”

    “不是说了吗?是修铁路的吗?”

    “我知道是铁路啊!可是,这上面得跑什么车啊?就连路都是用铁修出来的,这也忒奢侈了吧?”

    “这不光是奢侈啊!你们看,这路也忒窄了吧?就这么宽窄,别说是汽车了,就连一辆马车都跑不了啊!”

    “就是啊,你说这铁路,修出来真的有用吗?”

    “不会修出来,根本就不能用吧?”

    “我看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